说课稿

时间:2022-01-08 19:17: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合花开》。它是新教材6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几方面说一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

  《百合花开》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诺曼底”号遇难记》、《清贫》共同构成了“为生命喝彩”这个单元,所以,很明确的这四篇课文都要传递给学生不同生命中同样值得喝彩的精神之美。

  《百合花开》一文中林清玄先生描绘了拥有纯洁信念的野百合,她坚定、努力,让一个荒谷开满了美丽的百合 “以花来证明”自己作为百合的意义。以此来象征人生。

  二、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在阅读目标方面,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把握百合花的形象,感受信念纯洁和坚持的重要性。

  2、知识目标:

  (1)体会排比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品味关键词句。

  (3)学生的圈画和朗读。

  重点难点:品味关键词句,把握百合花的形象。

  三、学情分析 。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对这样的文章读过一遍以后,基本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大概含义,但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写作意图这两点还是无法领会,所以在读文章时往往会浅尝辄止,对于修辞手法,学生也只停留在考试时达得出,并未很好领会其中妙处。这两点是,我所教的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默读全文,整体感悟 。

  课前预习全文。

  导入:有一本书上说“一花一世界”,今天就让我们借由林清玄先生的《百合花开》一文来看看这株百合花为我们呈现出的世界。

  第二步、交流初读的感受。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三步、再读文章,圈画重点词句。

  你喜欢这朵百合花吗,说说理由?

  第四步、朗读文章重点段落。

  又是什么让百合会自信、坚持、努力?

  文章第三和第九自然段作为重点赏析的点:抓住朗读重音、语气的处理;并且抓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百合花的形象。

  百合为什么会不断的开花?

  第五步、老师小结。

  第六步、作业。

  抄写第九段的排比句,并仿照这个句子练习写一个排比句,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读读林清玄先生的其他文章。

  板书:

  顽强

  一谷百合 开花 一株百合 自信 念头 纯洁

  证明自己 坚持

  评课:“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对话”境界靠教师去创设。首先在于“话题”的引导。如学生感受了百合花开以后,孩童、情侣等无数人前来欣赏,教师问:“我们了解、欣赏了百合花开,又该用心来赏百合的什么呢?”这是在学生思维拐弯处向精神层面引领。学生的'感悟有时是朦胧的、零散的,需要教师的点拨使之敞亮、清晰和完整。这种点拨在本课教学中比比皆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当学生读了“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时,教师说:“谁知道我欣赏它什么呢?……我欣赏它不张扬。”……这种主动参与的教学效果,是居高临下地灌输所无法企及的。师生对话是一种精致的饱含智慧和情愫的对话,由此引导学生的阅读渐入佳境。这说明阅读教学的对话艺术,实际上是教师引导、点拨和参与的艺术。

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主导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主体地位。

  二、说教材

  首先说说课程内容标准: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里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说教学目标: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录像及图片、阅读教材、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身处逆境、遭遇挫折,学会正视现实,直面风雨;能力目标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三、说教学重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因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学生面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无心学习,突出这一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敢于直面风雨。我确定的依据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从现实看,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足,意志不坚强,缺乏自信,给人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而在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有可能会成为不和谐之音。因此,突破这一难点,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五、说学情

  初二,是学生人生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中一部分是留守学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宝”,很少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主要是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难免的,从而能正视挫折,直面人生的风雨。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实践“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说教学手段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节课我主要的教学准备是采集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以5·12地震后“东汽”重建为背景资料的音乐《从头再来》导入,整体感知。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什么是挫折?东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2)他们遇到挫折有没有退缩,是如何战胜挫折的?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教材。学生看完录象后,2人小组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我提出一个引领性问题:在遭遇挫折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学本节内容,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整体感知人生难免身处逆境、遭遇挫折,学会正视现实,直面风雨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接着说第二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资料,思考二个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导致挫折的原因)?

  (2)认识了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挫折,面对人生风雨(坦然面对挫折)?

  看完图片、视频资料后,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完以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我进行点评、精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下面说第三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二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活动,我让学生组成6人小组,说一说:

  (1)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第二个步骤是当堂训练。学生通过当堂训练,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品课的时效性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和行为融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下面说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情感共鸣,思想升华。我让学生跟随投影画面,高唱《真心英雄》,达到本接课的高潮。学生唱着这高昂的歌曲,他们的心灵将会引起震撼,思想将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楷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从而再次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次强化本课的重点、难点。

  九、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结构式的板书,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十、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自觉正确认识自我;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在一个课时内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会有所欠缺。

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说变化中的第一课《身边的变化》。本课体现的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内容。《身边的变化》要求让学生通过现实中自己身边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从而懂得珍惜快乐、幸福的生活。本课属于本单元起始课,为本单元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所以本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位置。

  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学习习惯,但对周围的事物留心差,对身边的变化感受不是很明显,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和介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找到同学、学校、家庭的变化,知道身边的事物每天都在变化。

  2、在找身边变化中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分析辨断能力。

  3、在感受身边变化越来越好中,体验快乐,珍惜幸福,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重点:引导学生找身边的变化,并体验变化带来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找到同学、学校、家庭的变化。

  为能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谈话、游戏、交流、欣赏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会利用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将会用观察、发现、感知、体验的`学习方法,了解身边的变化,感受美好变化所带来的快乐,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首先我让学生说说今天的品德课与以往的品德课有什么不同?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找到了身边的变化,并能谈出感受。接下来直接导入本课并出示带有“找”字的放大镜模型,强调了“找变化”。也激发了学生找变化的兴趣。

  (二)学习方法

  让学生找到身边的变化,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找变化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会了方法下面的环节才能顺利的开展。所以,在新课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找变化”的小游戏,让学生找找老师身上的变化,通过游戏使学生总结出找变化的方法,再通过“家中找碴”游戏来巩固方法。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在游戏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先让学生找找自己家里的变化,然后找同学和同学校的变化,这校由近到远,由浅到深,让学生逐步去发现身边的变化,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同于学生年龄小,所在在找变化的过程中,我会运用游戏“猜猜他是谁”来找到同学的变化,并感受变化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的快乐。还会启用“小导游”来激发学生找学校变化的兴趣,并通过学校曾经取得的荣誉,让学生感受学校越来越好是全校师生和家长们共同的努力的结果。通过适合引导、启发让学感受到美好的变化带给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感激。

  (四)总结本课

  身边的变化有美好的变化,同时也有不好的变化,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要让学生正视这点,客观辨证的面对身边的变化,于是在本课的最后我布置学习回家以后运用方法找一找身边不好的变化,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该课呈现给学生的材料只有两幅图画,一幅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球,一位大姐姐在旁边劝他们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另一幅是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哗哗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看见了,劝说阿姨要节约用水。要让学生借着这两幅图,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劝说,从而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全册教材编排的六个口语交际课题中,它是唯一一例让学生明辩是非、对错、劝说他人的课例,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深的社会实践意义。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及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到破坏绿地,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是不对的,学会用礼貌语言劝说别人,能比较完整地用普通话说二到三个句子。

  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发现、关心身边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懂得维护公共利益人人有责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

  本次说话课题主要以图画为凭借,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是把握说话方向的关键,而让学生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费自来水”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对,该怎样劝说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在农村小学,受学生的语言交流环境和习惯的制约,让学生大胆地在集体场合说普通话,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考虑学龄初期儿童富于想象,但缺理性思维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运用谈话引导法。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话题,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深入话题,以教师的谈话总结深化主题。在谈话中,还适时运用反馈调节的方法,可以及时纠正学生中间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综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表演等学习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体味学习的快乐。把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合作学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营造开放创新的新课堂。

  教具准备:除了若干小奖品外,还有两幅挂图,考虑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便于学生一幅幅的观察。

  三、说教学过程

  1、以题激趣

  在教学中,导入课题往往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本课中,既要紧扣课题,又要让学生凭着两幅图画,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就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发问:“同学们,有的学生上课坐得不端正,这样做好不好?”学生回答后适时表扬坐得端正的学生。追问:“今天教师要让大家大胆地说话,如果有些同学不敢说,这样做好不好?”

  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很快就能回答这个“好与不好”的问题,还要进一步提问:“既然这样做不好,那应该怎样做?”学生很自然就能回答“应该大胆地说”,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主要为下一步的口语交际打下伏笔。教师趁机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两件不好的事。(板书:这样做不好)

  2、自主探究图画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图画。

  ⑴出示第一幅挂图,问:“第一幅上那几个男孩在干什么?旁边的那位大姐姐在干什么?谁做了不好的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图画的意义。

  ⑵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第二幅图画。

  ⑶反馈点拨。学生经自主探究图画后,基本上能认识到那几个小男孩的做法不对,我就顺势点拨旁边那位大姐姐在讲道理不让他们这样做。(板书:劝说)

  3、合作讨论

  在引导学生初步看懂图画的基础,继续提出问题。你知道在草地上踢球和开着水龙头洗菜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如果你是旁边的那个人,你会怎么劝说呢?再次提醒学生“劝说”是用讲道理的方法使别人不要这样做。激趣:我们现在分两个组来讨论,呆会儿还要让每个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看哪个组做得最好。

  ⑴自由分组。基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合作讨论时采取自由搭配,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组。

  ⑵组内交流

  为有效地完成本阶段任务,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交流和表现。我准备做好以下几点:

  ①教师参与到小组中,以师生互动带动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之间对共同活动进行加工完善和评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②教师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适时地规范交流行为,善于发现火花,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③给予足够的时间。

  4、全班交流

  紧张的`组内讨论后让学生自己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非教师指定),先让他在组内试讲,其它同学帮他完善讲话的语气和语句,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评估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为呵护孩子的自信心,我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重在评价全体参与者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对表现好的学生让同学们相互表扬,教师发放奖品,并适时总结:破坏绿地,浪费水资源等行为都是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我们每个同学看到这些不好的事,都应该像今天这样,用讲道理的方法劝说他不要这样做。

  6、情景表演(作为机动调节的内容)

  各组选一幅图演一演,加上被劝说人的语气动作。

  四、说板书

  我设计的板书,主要体现了启示性、目的性、简练性的特点,让学生从中明确事物间的联系。

  五、说教学特色

  1、要求适中,适合农村小学开展口语交际课的需要。

  2、关注个性,触发情感。

  3、收放得体,实行调控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简析:

  《镜泊湖奇观》是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镜泊湖景色的壮丽奇特,故而以“奇观”为题眼。

  全文分四各部分。首先描绘了镜泊湖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形成的实际情况,接着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其次重点描写了吊水楼瀑布的景色,最后是地下森林的景色。文章层次清楚,比喻生动,词句优美,描绘细致。

  《镜泊湖奇观》一文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

  作为阅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则要结合单元的训练目标,运用旧知,扶放结合逐步形成技能。

  二.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4点。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④.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重点的制定,由于本文文质兼美,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所以定为理解文中优美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写镜泊湖奇观的。难点是吊水楼瀑布冬季不结冰断流。因为学生对于冬季气温低达三四十摄氏度,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这一奇特罕见的现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 教法和教学程序。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词句品析法,辅以朗读法和点缀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一)(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先从审题入手,通过朗读理清层次,感知内容。

  本文课题是《镜泊湖奇观》,我在开课时就抓住了这个湖泊为什么叫“镜泊湖”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找出答案。再扣住“奇观”,看看它到底奇在哪?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在“奇”字,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弄清段落层次,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哪几部分来描写的,使每一个学生既对全文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能在逻辑思维上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实施目标)以读带讲,品词析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篇课文,优美的词句较多,如果学生能够体会这些词句的精妙,那镜泊湖的奇特美景也就可以栩栩如生的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神奇之处,品词析句,哪一句写得美,美在哪里,哪些词精、哪些句妙,它们是如何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的。然后让学生质疑,对于镜泊湖奇观还有什么疑问吗?对疑问分类,学生讨论,自行解决,教师适当引导。

  (三)(目标测评)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在赏析完全文后,能够在回顾全文后很快地把握住本文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以及这种相结合写作方法的.优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本文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目标检测。

  四. 学法指导。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 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课文第二段,描写镜泊湖整体特点时,学生已经提出具有概括性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我让学生在文中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词句, 如“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 一望无际的林海。”我让学生先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理解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看它是否准确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抽象的词语要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运用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知识,以至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已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景物。

  五. 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

  课堂训练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听 —— 听老师的问题要求,在赏析词句时听取同学的发言。

  说 ——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读 —— 全班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写 ——描写一处景物。

  六. 板书设计如下:

  镜泊湖奇观 湖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

  瀑布壮观从不结冰断流动态

  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对于板书的设计,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板书的启示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大班社会活动《有卡真方便》。这是幼儿园大班建构式课程主题活动《亮眼看世界》中的一个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方便了。购物方便了。联系更方便了,怎样让孩子用心去感受这种变化呢?于是我以"卡"为教育的契机,以"卡"折射出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环境,让孩子越看眼睛越明亮,越看越惊喜。

  我在本次活动中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的前提条件预设以下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交流、游戏中感知卡的特性,使他们进一步懂得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

  2、激发幼儿设计卡的兴趣,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更多功能的卡。

  3、培养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并鼓励他们在活动中主动积极的'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孩子识别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卡,了解它们的用途,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更多功能的卡。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游戏环节:我收集的卡。有卡真方便和我设计的卡,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孩子在自由欣赏交流中建构对卡的进一步感知,而社会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强调幼儿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

  因此,我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真实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让孩子在精心创设的游戏情景中感知卡的用途。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的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活动任务,实现活动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各种功能的卡。

  在幼儿设计制作操作活动中,我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次我设计的社会活动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体现了整和性,而让孩子设计更多功能的卡开拓了幼儿的思维,极具趣味性,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我期待今天的活动能够把快乐带给每个孩子,也希望通过此次的交流活动,能够让我对社会领域的活动组织有更深的感悟和反思。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选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写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表现了珍妮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愿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什么事都能办到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几件事。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腿脚不便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三,说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总结全文,运用想象,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并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也可以自由发挥。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说教法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且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既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a.课文主要讲了谁与七色花的故事?

  b.珍妮去买面包圈,在回来的路上面包圈被跟在她身后的小狗吃掉了,她去追小狗却迷路了,这时候是谁出现了?给了她什么?

  2.出示本课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二.新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2.教师提出问题:(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老婆婆送给珍妮的七色花都有哪七种颜色?

  (2)七色花是怎么样的?它怎么就神奇了呢?

  3.深入学习课文,了解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些事?

  4.珍妮用六片花瓣为自己做了事?现在她的心情怎么样?

  5.现在只剩下一片花瓣她还会不会乱用了呢?课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他很珍惜最后一片花瓣?

  6.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什么事?她帮助了维佳他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7.她帮助维佳健康起来,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

  8.教师板书归纳,学生回顾知识

  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些事?

  9.小组讨论,交流:珍妮做的哪一件事最有意义?为什么?

  (帮助小男孩维佳健康起来最有意义。小男孩变得又能跑又能跳,健康、快乐。珍妮把最后一片花瓣用在最需要帮助的人的身上,她把快乐带给了别人。所以她做的这件事最有意义。)

  三.理解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珍妮的什么事?(讲珍妮迷路了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腿有毛病的小男孩的事。)

  四.拓展延伸

  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实现自己哪七个愿望?

  五.教师小结

  其实,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愿望都能成为现实,七色花就在你心中。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三单元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后面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20道表内乘法题。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但经过一假期的时间,有些已经淡忘,有必要在课前适当训练,唤起对旧知的记忆,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尽快找到数感。所以在新课伊始进行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四、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30页,思考:

  1,、怎样列式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2、尝试计算20×3。

  3、小组交流算法。

  五、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认真自学。

  2、做一做: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1)、挑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练习本上。

  (2)、教师巡视,收集其他同学的做法。

  六、后教(议一议)

  得出20×4=8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4表示4捆,80表示一共有80棵树,学生有以下计算方法:

  (1)、20×4就是4个20相加:20+20+20+20=80;

  (2)、因为2×4=8,因此20×4=8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4可以变成10×8。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七、当堂练习:

  1、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2、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3、.填空:(巩固算理)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4、练习提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课件出示:一篮枣30个,( )

  5、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八、课堂小结:

  (1)、自我评价,你觉得你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机械制图;说课的内容为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教学实施两部分;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

  《制图》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它拥有严密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对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识图,绘图技能的提升,创新意识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专业课和操作技能的基础.

  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指的是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转换,他与先行的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和立体几何有着一定的联系系,同时他又被称之为工程语言,故又与后续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CAD、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在职业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识读、绘制图样的能力。 在职业技能方面:使得学生最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在职业方法能力方面:可以使学会质凝探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方法

  在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审美能力

  为了取得这些作用,机械制图这门课在教学上应实现以下三个课程目标。

  Ⅰ. 能力目标: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掌握绘图方法,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Ⅱ. 知识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学会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学习制图的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学会查用有关标准的基本方法。 学习机械零件、结构要素的`图样表示法,学会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方法。

  Ⅲ. 素质目标 : 在素质目标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上,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语言,在课程体系中机械制图是众多专业课程的前沿课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语言,在机械工程上的交流当然像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口语一样离不开机械制图,同时在招聘岗位的能力需求和学生工作实践中反馈的信息显示,不同的与机械相关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读识图能力,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注重读识图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院的实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必要课程改革。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和训练的关系、使实践更有针对性,建设任务驱动,项目导

  向库、制图室、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和场所。

  三、内容选取

  根据岗位需求及能力要求(读识图能力)、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基础能力的不同,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差,并对理论不感兴趣,总是希望自己去实践,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李京龙主编的《新编机械制图》和与之相配套的《新编机械制图习题集》。选择本教材体主要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新理念:删减了换面法、立体的表面展开等章节主要是够用、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

  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情况:相对弱化尺规作图,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激发学生兴趣,突出读识图实用技能,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如:以子项目齿轮油泵的测绘为载体,第一步 根据项目确定教学与学习任务,第二步 分小组拆装模型分析零件结构第三步 制定零件图的绘制方案,第四步 完成零件的测绘,绘制标准图样,第五步 小组评价、教师点评、讨论问题、总结。

  贯彻新国标:遵守并贯彻最新国标,使教学与一线生产在有关制图国标方面“零距离”接口,相贯线的简化画法、表面粗超度代号。

  四、内容组织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分为基础和技能两个模块;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制图应用技术、零部件测绘四个项目及任务;1 -1平面图形画图、2-1基本体三视图画图、2-2 组合体三四图画图、2-3轴测图画图、3 -1标准件和常用件画图、4-1零件图表达方式和技术要求、4-2零件图画图、-3装配图画图8个单元。课时安排上;由于基础模块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是实现课程目标:学生读识图和绘图实践的基础,同时兼顾实用为度,故安排108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技能模块强调实践与技能,是学生谋求岗位和专业基础能力,故安排48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尤其在测绘识图上安排66课时,占总课时三分之一强。

  第二部分 教学实施

  一、 教学重点、

  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 视图、剖视图识读; 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

  二、 教学重点

  a. 课程学习特点方面 : 制图 , 由三维到二维 ; 识图 , 由二维到三维。 b. 课程内容方面:组合体、剖视视图,零件、装配图的读图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投影的规律来解决“由物画图”到“由图想物”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采取了演示、类比启发、讲练结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展现既获取理论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直观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清晰、形象、明了

  2.理实一体化精讲发挥主导、多练 发挥主体

  3、图示对比法:易于区别概念,并理解接受

  4.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5.直观教学法: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及理解

  6、总结归纳法:简单、明了、易记

  五、教学组织

  1、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结合现场模拟教学,以项目促教以项目促学;

  2、教学过程:《投影法、三视图形成》教学方案设计

  "投影法、三视图形成"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京龙主编《新编机械制图》教材,项目2章第2、3节的内容.是继平面图形画图之后,组合体画图及零部件测绘技术之前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了解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②、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③、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清晰、形象、明了

  讲 述 法:讲清要点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图示对比法:易于区别概念,并理解接受

  提问引导法:增强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

  复习 简要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左右)

  (1)、 导入新课:(实例导入:2—3分钟)

  导入方式:举生活实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引出概念。

  提出问题: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

  与我们见到的影子有何不同。

  分析解答: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都是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绘制出来的,而机械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引出本节:为了掌握投影法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其思维方法,我们来学习有关正投影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2)、 新课讲授:(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材的重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准确的分析教材的难点—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讲解课程。

  (3)、课堂作业,巩固所学。(35分钟)

  指定《机械制图习题集》中的相关习题,让学生从今天所学的内容上去对其进行分析,巩固所学,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投影法和三视图在绘制图机械图样中的重要作用。为使学生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有更深刻的记忆,总结为四句顺口溜:左右方位主俯现,上下方位主左见;俯视左视显前后,远离主视是前面。

  (5)、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1分钟)

  布置任务: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视图,三视图是采用正投影方法绘制的,用以表达物体的形状。初学者应注意掌握三视图的形成方法以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就从这儿开始。课后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的,对点的投影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资源

  教材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京龙主编《新编机械制图》体现新理念:主要是够用、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情况:相对弱化尺规作图,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激发学生兴趣突出读识图实用技能,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贯彻新国标:遵守并贯彻最新国标,使教学与一线生产在有关制图国标方面“零距离”接口。

  参考图书有《机械制图》修订版王泉主编《工程制图》刘潭玉主编《机械制图》钱可强主编

  教 案: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课件:根据所用教材及时更新,做到与教材配套。

  试 题 库:收集试题,建立试题库,并不断更新。

  教学评价

  (1)期末闭卷笔试 占总成绩的占50%;(2)平时成绩(作业、课堂纪律与课堂讨论等)占20%;(3)现场教学(大型作业)占30%

  过程性评价:态度、情感、知识、方法、技能、创新

  终结性评价:知识记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春雨沙沙》是一篇短小的写景散文,描写了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具有诗一般的韵味。《春雨沙沙》一课通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春天的景象,体会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课文的语句优美,字字句句洋溢着春的气息。沙沙,沙沙的雨声更是奏起了春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轻快步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提土旁,正确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4个左窄右宽的字;能用一二句话说说春天的迷人景象。

  3、情感目标:体会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

  三、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读出感情。

  四、说教学难点:

  1、体会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

  2、用一二句话说说春天的迷人景象。

  五、说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玩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从幼儿熟悉的下雨声入手,引导幼儿感知课文。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文教学。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春天的场景,柳条刚刚长出嫩芽,种子睡在泥土里,小雨在沙沙的下)教师问: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答:春天到了。

  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课文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课文。同时,也为幼儿熟悉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感知课文第一小节1、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春雨沙沙》的歌曲。可以用2分钟预备铃的时间,放给学生听一听。烘托氛围。

  2、教师提问: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欣赏歌曲第一段,教师清唱提问:刚才,你听到谁在说话?它说些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春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

  提问: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句?请你来读一读。

  一篇课文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课文后,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习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读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课语文第一小节。

  (三)整体学课文1、用几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男女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赛,教师领读幼儿跟读;教师和幼儿互相接读;边做动作边读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美。而且这一节文质兼美,语言生动,读来琅琅上口,适合背诵,于是我又采用了教师引读等形式,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读的形式来学习课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读。

  2、分组对读课文(幼儿两两伴,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问答式的课文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读。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读的方式(老老师扮春雨,读: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孩子扮种子,读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发芽。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读,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读……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朗读过程中体验课文愉快的情绪。《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堂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参与课堂,这是孩子领会课堂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春雨沙沙沙,还有谁在说话,哎呀呀,他会说什么呢?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春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课文,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课文内容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说课稿】相关文章:

电荷说课稿05-11

跳水说课稿05-12

错过说课稿05-11

说课稿模板04-11

说课稿范文04-14

《北京》说课稿04-27

温度说课稿05-05

《匆匆》说课稿04-28

《童趣》说课稿06-09

《寓言》说课稿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