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31 16:10: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创设朗读情境,把握书信内容,体会书信的情感。

  2、研读赏析,质疑讨论,走进傅雷,了解其人。

  3、生活链接,采用书信的形式,书写心得体会。

  【教学重点】

  创设朗读情境,把握书信内容,体会书信的情感。

  【教学难点】

  研读赏析,质疑讨论,走进傅雷,了解其人。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信,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家信,家书则是家人书写的家事、传递私情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究竟书写了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两则,来共同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1、投影:

  明确重点字词: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气吞牛斗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教师朗读速度舒缓,语重心长。

  3、提问:

  ⑴ 如果请傅聪为这两则家书配上钢琴曲,你会选择怎样的曲调(或怎样基调的曲子)?

  讨论明确:会选择曲调舒缓的具有抒情意味的钢琴曲,这样才与信中父亲真诚、平等与儿子交流的语态相一致。师选择一首钢琴曲为背景,生结合背景自由朗读课文。

  ⑵ 在信中,父亲真诚、平等的语态,体现在何处?

  讨论明确:

  10月2日,当儿子精神消沉时,父亲对儿子没有高高在上的训斥,而是充满了理解与安慰。

  理解、关爱: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那里去发泄?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尊重: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出这些信来重读几遍。

  平等、真诚的鼓励: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景吗?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修养,方能廓然无痕,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对伤害自己的感情,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1月26日,当儿子在音乐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父亲不是简单的赞扬儿子几声,而是,娓娓地平等地对孩子道出人生的忠告。

  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池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⑶ 在父亲真诚的语态中,我们看到父子间是种怎样的关系?

  讨论明确:慈父情深、朋友情重。

  三、研读赏析,走进作家

  1、在充满深挚的情义家信中,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一个人?

  讨论明确: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吸取前车之鑒。希望儿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仍能谦虚,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共同的主旋律:希望儿子无论经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家信虽小,但傅雷的家信境界高远,展现了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阅读其真诚、平等的书信时,你除了感受父子间平等、真诚的交流外,你还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光彩?

  讨论明确:傅雷拳拳报国赤子心,殷殷报国志,这也是他希望儿子所拥有的品质。如: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新!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其实还大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小结:在《傅雷家书》两则中,我们在真诚、平等的氛围中,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对艺术、人生、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3、再读课文,体会深意。

  四、生活链接,书写感受

  请以给傅雷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学习这两封信的感受。

  【板书】

  傅雷家书

  家书 真情 人格

  平等真诚的父子情、朋友情

  真挚的爱国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指名朗读,初步体会情感。

  4、同桌互读,将课文读正确。

  5、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四)组词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习卷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祖国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吗?(板书:十月一日)

  2、师:对了,十月一日就是什么节日?(国庆节)

  3、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庆》这一课(板书:欢庆),让我们一起再次体会国庆节喜庆、欢乐的气氛,好吗?

  4、师:体会气氛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看谁读得最棒的。(出示课件生字词)

  (1)生字词: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亿万、乐曲、祖国

  (2)拼音连线。

  zǔ ɡu? 欢庆 yì wàn 旗帜

  huān qìnɡ 祖国 xiàn shànɡ 洁白 yua qǔ 奏起 ji? bái 献上

  z?u qǐ 乐曲 qí zhì 亿万

  二、感情朗读,体会气氛。

  1、师:同学们真棒,生字都学会了。

  2、教师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时刻吧!(出示课件)

  3、师: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喜庆的画面,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欢乐......)好,现在我们就以喜庆、欢乐的心情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吧!(齐读、男女生读)

  4、教师范读。

  师:看同学们都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可以让老师来表现一下吗?(能)你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用脑袋想象一下,等一会儿请你告诉老师,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吗?

  5、师:谁能告诉我,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学生反馈)

  三、分句学习。

  (教师随着学生说出的句子出示课件)

  (一)学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1、师: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2、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看见了田野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看到田野里有什么?(学生讨论、反馈)

  3、师:田野里的果实上谁种出来的?(农民伯伯)

  4、师:是的,农民伯伯把辛勤的劳动成果献给了谁?(祖国妈妈)。当他们为祖国的生日献上果实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这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一种什么的感情?(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 )祖国。)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

  5、师:对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热爱)祖国。)

  6、师:你能用农民伯伯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比赛读)

  7、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在这句话中你能找出哪个是动词?(献上)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学生示范动作)

  8、师:谁能加上动作,并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通过动作让学生了解“献上”这个词)

  9、师:你能把这句话变变小魔术吗?

  (出示课件):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田野献上。

  献上。

  (二)学习: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1、师:除了看到“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出示课件、图片、句子)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师: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枫叶是什么颜色的?

  4、师:看这么漂亮的枫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

  5、师:你能带着这些心情,并加上动作读读这句吗?这句哪个是动词?(举起)

  6、师:谁能读得更有感情?(比赛读)

  7、师:你知道这里的`“旗帜”是指什么?(枫叶)

  8、师:你们真聪明,这里把枫叶比喻成旗帜,这个句子是什么句?(比喻句)我曾经教过你们比喻句,你能选出下面的比喻句吗?

  (出示课件):1、天上的白云好像一只小狗。( √ )

  2、小明的样子好像他的爸爸。( )

  3、一串串葡萄好像美丽的宝石。( √ )

  (三)学习: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1、师:除了看到“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吗?(学生讨论、反馈)

  4、师:你能读出鸽子的心情吗?(比赛读)

  5、师:老师曾经说过,鸽子是代表着什么意义?(和平、没有战争)

  6、师:是对,有战争的国家是痛苦的,(出示战争图片)现在你们生活中祖国妈妈的怀抱里,觉得幸福吗?(幸福)

  7、师:如果让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话,你会怎样说?(学生讨论、反馈) (出示课件:请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8、师:现在我们一起用热爱祖国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吧!(齐读)

  (四)学习: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1、师:还有谁看到其他的?

  2、师:(出示句子)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大海也为祖国妈妈的生日奏起了乐曲,你们想听听是什么乐曲吗?(播放《生日快乐》《爱我中华》)

  4、师:好听吗?这句里有两个相同的字,但是读音却不同,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出示课件: yua (音乐、乐曲)

  乐

  la (快乐、欢乐)

  5、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四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五)学习最后一句: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1、师: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图片)(1)万丈高楼平地起。(2)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3)申请奥运成功。(4)嫦娥飞越太空。

  2、师: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六十一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吗?骄傲吗?

  3、师:那么我们一起以自豪、骄傲的心情来读最后的句子。(出示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

  4、师: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可书上说是十三亿孩子,你如何理解?(出示选择题:十三亿孩子是指:( B )

  A、中国的全部孩子。

  B、全中国的人民。

  5、师:对了,全国人民都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代表着人民对祖国的什么感情?

  6、师:你们也爱祖国吗?(爱)好,我们一起用感情地读好这篇诗歌,看谁读得最好的。

  四、延伸拓展。

  1、(出示课件)你会怎样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

  2、学生讨论,再反馈。

  五、练习巩固。

  一、连一连。

  献上 旗帜金黄的 旗帜

  举起 鸽子火红的 果实

  飞着 乐曲洁白的 乐曲

  奏起 果实欢乐的 鸽子

  二、仿照例子写一写。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献上 。

  2、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飞着 。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背诵《欢庆》给父母听,明天过关。

  板书: 欢庆

  田野 献上 果实

  十月一日 枫林 举起 旗帜 热爱祖国

  国庆节 蓝天 飞着 鸽子

  大海 奏起 乐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交流一下: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

  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à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师先说:怎样的西塞山?

  生:翠绿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师:怎样的桃花?

  生:粉红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姹紫嫣红的桃花

  师:怎样的斜风?

  生:微微的斜风

  师:细雨?

  生:蒙蒙的,凉凉的

  师: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

  生: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

  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4、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如画)(板书)

  5、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课件出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生:悠然自得的渔夫

  生: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

  板书:悠然自得 人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生:高兴,有鳜鱼钓

  生:舒畅

  生: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师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补充另一首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人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舒畅的吗? (悲哀、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能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须归”

  1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2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

  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3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

  读——[音乐响起]

  4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

  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6、后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

  :西塞山??因为景色美丽,一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凤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凤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小结:现在,到底词会流传哪一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还会千古流传,一定还会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最后我们在这首音乐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以形传神”的描写方法。

  2、感悟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语

  讲课之前,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巨人”?

  (①身材高大异乎常人的人②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③比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物。)

  音乐家贝多芬身材矮小粗壮。“病魔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他为什么能称之为“巨人”?(音乐上的杰出贡献)

  仅仅因为如此吗?学完这篇课文,相信你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初识名人

  课前大家广泛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我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小题目,谁来回答。

  同学们对贝多芬有了这么多的了解,想不想感受一下他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听《命运交响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觉很震撼,很有气势,仿佛是激烈的敲门声。

  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为了创作,他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感受音符的律动。靠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为人类酿制出玉液琼浆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先来读一下生字?齐读。结合课文说一下词意。

  2、课文从客人来访谈起,请你概括其中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四、解读名人

  1、作家何为写人物传记非常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他从哪些方面描写贝多芬?(肖像、语言、神态)

  2、我们先来剖析肖像描写部分,谁来读?

  3、请你按照“从中,我读出了一个的贝多芬。”这一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读外貌描写部分,交流。

  ① 外貌:(双肩、眼睛、嘴)—坚忍无比

  ② 比较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课文尤其如此。

  ③ 写法:以形传神

  仿写练习:抓住某位同学的一个面部特点写一、二句话、交流。

  4、内心(语言)

  古语说:言为心声,透过贝多芬的语言,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揣摩贝多芬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我从《贝多芬传》里摘录了几句话,希望能给你一点提示。

  ⑴ 一株树:苦闷、绝望热爱自然

  ⑵ 火山:坚强与厄运抗争、献身音乐

  ⑶ 心里的音乐:用生命创作

  ⑷ “永恒”:超越自我音乐相伴(用苦痛换来欢乐)

  5、概括贝多芬给你的总体印象:独立坚强,严肃善良、热爱自然、酷爱音乐、不屈服于厄运。课后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你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五、感悟名人

  1、作者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

  信念、巨人、贝多芬

  2、拓展延伸:

  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们,然而,以顽强的意志搏击神圣风浪险滩的又何止贝多芬一人?

  请你说出直面人生苦难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他们,都是信念的巨人)

  3、贝多芬用不屈的信念和卓越的才华为世界音乐史谱写了辉煌的乐章,战胜痛苦的欢乐征服了所有的听众,下面请你聆听贝多芬音乐演奏会片断,同时打开课本第二页的彩图,凝视他的双眼,联系自身实际,边听边写下你的感受,语言力求精炼。

  交流

  4、结语: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凄风苦雨、激流险滩,但只要我们用信念做桨,意志做帆,坚信人生的航船定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 与 ; ② 与 ; ③ 与 .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 (2) ; (3) .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 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识字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提高性目标: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看图识字、识词,读好韵文

  难点: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丽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方法手段

  图文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认读生字,诵读词串,并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初步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

  3、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碧、峰、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 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检查预习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激情导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三) 教学过程:

  1、画面激情导入:

  (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我们国家的XX区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到广西游玩,一定要去欣赏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处就是漓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游轮,到漓江上观赏一番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串,说说哪些词串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的?

  (2)学生交流,重点指导“秀峰、倒影、骆驼”的朗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读检查。

  (4)齐读

  (四)教学意图:有的放矢,难读的或容易读错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同桌检查,做到人人过关。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学习韵文

  二、教学目标: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行词语:

  1、我们的游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么可爱的漓江呀!

  2、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碧水:

  a、学生交流

  b、师:是呀,漓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这就是“碧水”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c、我们文中是用“碧水”一词来写漓江的水美,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漓江的水的,大家来听听,想想它写了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齐读

  (2)秀蜂

  a、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b、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c、师:是呀,桂林的山多么清秀呀,谁来读?齐读

  (3)倒影

  师:水美、山美,碧水倒映着请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读出来,比一比谁看到的最美。个别读,齐读。

  3、让我们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齐读第一行词语。

  (二)第二行词语:

  1、我们的轮船继续前行,听,耳边传来了动听的歌声,我们循声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 对歌 榕树 壮乡

  3、学生看图交流对“对歌、榕树”的理解

  3、师补充简介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民爱唱歌,壮乡有“歌的海洋”之称,人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还喜欢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日子那样的幸福美好。

  4、少数民族的生活是那样多姿多彩,谁愿意带我们去看一看,读好这组词。

  (三)第三行词语:

  1、走出了壮乡,轮船渐渐驶进群山之间,这里的山真有趣呀!师配乐读第三行的词。

  2、交流:看到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骆驼 笔架

  4、这么有趣的山峰,谁想读?

  5、其实桂林还有很多各有特点的山峰,师介绍:看,这座山多像一轮弯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这座山上,你仔细数一数的话,能数出九匹马呢;再看这座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它就是彩叠山……

  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桂林的山的,想不想听听,山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四)第四行词语:

  1、我们的行程即将结束了,眼前又出现了一幅画,自己读读第四行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读词语

  3、看图交流了解:鸬鹚

  3、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这美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这组词。

  (五)总结指导读好韵文

  1、(出示配乐画面):无论是晨曦、白天、还是晚霞当中,漓江两岸的美景都是如诗如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这美丽的画卷,识字2用了12个词语就把它们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这篇韵文

  3、自己先读读,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下节课要请他来当小导游,带我们去游漓江。

  四、教学意图:

  根据每组词的难易,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词意,带着理解和画面读好词语,同时也注意对整篇韵文的朗读指导,给学生课文的完整行。并在本板块中尝试补充了与内容有关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有机地结合使用,让学生由词的感悟过度到对篇章的赏析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美。

  板块三

  (一)教学内容:指导书写“碧、峰、影”3个生字

  (二)教学目标:会正确、美观地书写这3个字。

  (三)教学过程:

  1、碧 峰 影

  2、观察字形,什么结构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四)教学意图: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临帖,把字写美观。

  作业设计:

  a类:完成《习字册》。

  b类:背诵词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鼻、骆、驼、架、廊”。

  提升性目标: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练习说话

  (二)教学目标: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词串。

  (2)齐背。

  2、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真是百看不厌。谁能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再次去饱览无限美好的风光?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词串说几句话。

  3、小组内进行小导游演说比赛。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

  (四)教学意图:延伸性学习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导游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

  (二)教学目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鼻、骆、驼、架、廊”。

  (三)教学过程:

  1、出示生字,读一读,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2、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3、师示范,重点指导“鼻、廊”的书写。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四)教学意图:

  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把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识字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识字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

  作业设计:

  a类:1、继续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

  b类:选择一组词串写几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19

教学设计方案4篇05-05

202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2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