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11 17:38: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思路和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师: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3、味汉字的意美:

  ⑴ 欣赏汉字日、月、山:

  板书: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

  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⑵ 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

  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

  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被挑选出来的人,应是事事走在别人的前面的。

  美:羊大为美。原始社会过着狩猎的生活,物质欠缺。这也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和审美习惯。唐代社会“以胖为美”因为他也有游牧民族(鲜卑族)的血统。(学生会意的。)

  ⑶ 是否任何汉字都可以这样解释呢?请听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故事:

  坡滑鸠

  王安石对苏东坡说:“我估计你是你家东面山上的一层皮,因为“土之皮”曰“坡”。苏东坡答到:“以老师高见,那么‘水之骨’曰‘滑’,可水是没有骨头的啊”。接着,苏问到王:“你知道‘鸠’为什么是‘九’和‘鸟’组成的吗?”王答到:“因为它家有九个人。”苏东坡继续问到:“那为什么它家只有九个人呢?又是怎么构成的呢?”王只好摇头作罢。苏东坡答到:“桑之鸠兮,其子有七”《诗经》。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并不是都能这样去会意的。这是因为汉字的构字不一样而导致的。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⑷ 我来品一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你认为诗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用得妙?

  “闹”字不仅觉得枝头杏花尽情绽放,甚至还让人想到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蜂蝶飞舞,春鸟和鸣的景象;一“闹”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故王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汉字与我

  1、请用优美的汉字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

  2、运用本课所学,依据你的名字为自己取个字。

  要求: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又有意境美。

  (提示:或与名字同义,或近义,或反义,或双关,或拆字……)

  四、总结

  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不知归路。

  五、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些汉字,体会汉字丰富的内涵。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明史上,埃及的象形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中国的汉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然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销声匿迹,圣书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折戟沉沙,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沿用至今,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汉字的魅力:

  什么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牵动少男少女们纯真的爱;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意境享受,也传达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思考问题:同学们是否还能举出体现汉字意境美的例子,请举例说明?)

  (二)汉字表意美。尽管如今学外语成风,但是我们能得承认汉字在表意上具有其他表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魅力。余光中先生对中文汉字的推崇很是精彩:“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三)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大家都学过《兰亭集序》知道王羲之凭借二十一个“之”的不同写法而使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知道他的书法有“飘如浮云,矫如惊龙”之称。还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氏柳氏书法,清秀俏丽的欧氏楷体等都很具艺术魅力。

  (四)汉字有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信息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芹、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毁掉,汉字以它的方正之气傲立于华夏大地。

  (思考问题:大家是否还发现汉字有其他优点,请各抒己见?)

  总之,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学习汉字,等于进入一个奇妙多彩的世界,越学越有意思。精通多门外文并对汉字颇有研究的香港知名人士安子介先生曾说:“有这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说汉字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当之无愧。”

  三、汉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

  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的统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

  四、汉字的形体:

  1、汉字形体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

  金文

  甲骨文之后的汉字书体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是商代中后期的青铜器,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铭刻在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

  大篆和小篆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大篆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

  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这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发展成"今草",即人们习称的"一笔书"。唐朝之后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

  (1)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六国古文----小篆(形声占87.39%)

  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

  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

  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

  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2)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宋代形声超过90%)

  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

  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

  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

  五、汉字的形成

  (一)“六书说”和《说文解字》

  古人把汉字的形成方法归纳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但“六书”并不是没有造字前就存在,而是后代文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六书”。

  早出现的汉字符号大多是形象地摹画事物的符号,因此,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构成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可以说,汉字字形的变化过程中慢慢从“象形”发展到了“表意”。下面一起来看几种构字法。

  1.“象形”即简化了事物的图形,也是最早造出来的汉字符号。比如“”就画成树的样子,“火”就是火苗的样子。“门”和“车”也像门和车的样子。(老师板书画出图形)。

  象形字

  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汉字像画的画儿,如“月”字,多像弯弯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头还有三个高高的山尖。

  2.“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号构成新字。象形字必须要像事物的形状才能被描摹出来,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具体形象可以画出来,而一些抽象的事物则无法描摹,这时候就要借助符号来表示。于是“指事”这一造字法产生了,比如“上”和“下”无形可象,就在一条长线的上下分别画一条短线来表示。又如,在“木”下加一条短线表示树根,在刀口处加一条短线表示刀刃。(老师板书画出图形,方便学生形象理解)

  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凿子方法就是“会意”。不如,“出”,由一个“止”一个半框组成表示脚从土坎中走出来。“步”两个“止”表示两脚交替走路。“休”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木字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从”字两个“人”,表示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人在后面跟从;"比"字,两个人并肩站立,似乎正在比较高矮。天空为什么如此明亮?“日”和“月”合起来为“明”。

  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汉字,它的意义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几个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因为“日、月”都是能发光、明亮的东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学过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泪”字,它是由“水”和“目”两个字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泪。

  4.汉字只有发展到表意阶段,我们才能利用汉字进行交流沟通。但是汉字的表意方法还是受限制。因为我们的交流很多时候是用语言来进行的,而语言依赖于声音。因为交流的需要,形声构字法也就产生了。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如:草、室、泥、村、腐等。形声造字法的构字能力很强,因此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很大。

  形声字

  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由于古今字音、字形的变化,今天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适当利用这有限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标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来注明字音外,声旁也可以帮助提供字音信息。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例子,请你也写几个形声字:

  ①左形右声——江、村

  ②右形左声——飘、攻

  ③上形下声——箕、宇

  ④下形上声——货、烈

  ⑤内形外声——问、闻

  ⑥外形内声——园、房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值得指出的是,“六书”不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具体如下: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体)

  后二书:转注、假借——————用字法(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因而人们归结“六书”的区别为“四体二用”。

  5、关于“六书”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叫“六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转注”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考”和“老”,“颠”和“顶”。“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二)汉字的构成:

  (1)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

  (2)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

  应用:根据意符推究文字的意思,减少错别字。

  六、汉字文化:

  1、造字时的文化信息:

  东、西、南、北

  2、书法、篆刻艺术。

  独特的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

  七、猜字谜

  1、春节三日(人)

  2、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到底在哪里?老家在山东。(鲁)

  3、一个字,生得怪,六张嘴,两只角。(曲)

  4、汉语文字国,有三个“兄弟”:

  虽都是三笔,性格却不同。

  大哥大张嘴,不管他人事;

  二哥半张嘴,只管过去事;

  老三闭着嘴,十点迟迟起。

  (己已巳)

  5、有心走不快,见水它过满,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曼)

  惜缘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3

  【教材地位】

  此文被安排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梳理探究部分,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汉字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搜集掌握一些汉字“六书”代表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设计思想】

  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

  对于汉字“六书”结构的掌握,能较好的分析汉字本义,加深学习知识的巩固。

  【教学设想】

  明确汉字初始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寻找“六书”各种代表字。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

  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字典或电脑等搜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汉字的文化”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解晓东一首《中国娃》唱出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它的“音美”;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意蕴深刻是它的“义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它在传承古代文明、创造中国历史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领略其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二、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来源

  1、提问:想一想,如果我们身处汉字还未产生的远古时代,你想要记事,你会采用什么办法?

  明确:(1)结绳记事说。原始记事的一种方法。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时,常用在绳索或类似物件上打结的方法记录数字,表达某种意思,用以传达信息,处理事件。

  (2)书画说。

  (3)仓颉造字说。中国自古就有仓颉造字之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汉字的形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字形由象形到点横竖撇捺的方块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也体现出汉字逐步完善的过程,凸显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特点。汉字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请大家看到书上的相关内容,注意每一种形体的汉字的载体是什么,其功能又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迅速找到相关内容。

  教师补充:汉字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

形成时代



代表性文字



主要载体



殷 商



甲骨文



龟甲、兽骨



商 周



金 文



青铜器、石器



西周晚期



大篆(籀文)



石器





小 篆



石器



西 汉



隶 书



竹简,帛



汉 代



草 书



帛、纸



东汉晚期



行 书



帛、纸



汉 魏



楷书(真书)





  3、说一说:你发现了汉字字形演变的什么规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从繁到简:

  ▲象形性逐渐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条化、平直化。

  ▲笔画由多到少,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更快捷,更规范。

  三、汉字的构成

  师: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因形体方正而被称作“方块字”。

  汉字的构成:六书。

  (独体)象形、指事

  (合体)会意、形声

  (用字)转注、假借

  1、象形是用描画事物形状的构造方式造字,也就是把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特征,用线条描画出来,作为记录该词的符号。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象形字。这种造字法的特点是:①简约性②典型性③可以是整体的或局部的形象,但局部一定要区别性强。

  2、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一种造字方法,也就是在象形字上加简单的批示符号创造新字。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指事字。现行指事字,基本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现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朱、末、甘”等。后起指事字极少,如“卡”是“上、下”共享一横,“乒乓”是近音字,“兵”减去一画,可看作是特殊指事字。

  3、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拼合的方法创造新字。会意字是合体字,是会合取义,即把几个独体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凭借它们的联系表示新的意义。如忍、家、牢、爨等。

  4、形声是利用形旁(意符)和声旁(音符)组成新字的造字法。

  形声字虽然是合体字,但不是会意,而是一形一声。如“枝、沐、袒”等,在这里,“木、水、衣”是形旁(形符、意符),“支、木、旦”是声旁(声符)。由此看来,形声是一种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的半意半音的构造方式。形声字的形旁是表示意义的部分,大都是由象形字充当,看见形旁,能在大体上了解字的意义;声旁是表示读音的部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都可以充当。如“沐、沫、沽、湖”,这些字转化为声旁后就丧失了它们原有的表意功能,变为表音成分,实际上就等于是该字的注音符号。而形声字也被称为“最具魅力的形声字”。

  形声字几种类型:

  左形右声:松 城 狸 帽 纺

  右形左声:领 战 放 鸭 飘 歌

  上形下声:露 花 草 笠 芳 景

  下形上声:烈 忘 警 恭 贷 盒

  外形内声:圆 阁 衷 病 赶 厅

  内形外声:闻 闷 辫 辩 问

  声占一角:漾

  形占一角:羞(珍羞)

  5、转注,许慎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意思是归于同一部类的字,它们的字义可以互为训释。历来各家对转注的解说不一,主要有两种:

  (1)形转说,认为「建类一首」指用同类部首作意符,「同意相受」指同类意符的字义连类相承,如「考」「老」同属「老」部而又可以互训(「考,老也。」「老,考也。」)。

  (2)音转说,认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的字,如「考」「老」同属一韵,「颠」「顶」同属一声,即意义相同而声韵也相同或相近的字。

  6、假借,谓本无其字而依声托事。东汉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04-18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学设计04-24

《美的回答》教学设计07-02

《最美的花束》教学设计05-25

有趣的汉字教学反思10-12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08-28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反思09-14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04-27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反思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