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教学反思1
“你说我画”是主题活动“我对你说”背景下的一次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小朋友能认真听完别人说话,听清指令,根据同伴的描述判断物品名称及样子,再用笔画出物品的明显特征。
在这个活动里,我做了以下几点:
第一、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物品的图片,让幼儿在第一次“你说我画”中,看着图片,有东西说,说得更多,说得更好。
第二、为幼儿选择的物品尽量简单一点,特征明显一点,这样可以让说的幼儿好说一点,能说到点子上;让画的'幼儿画起来容易一点,画得好一点。使幼儿在第一次“你说我画”中,取得好成绩,让他们充满自信,喜欢上“你说我画”的艺术活动。
第三、在最后环节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画》教学反思2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通过《橙色的画》一课的教学以及平时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橙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老师要变魔术,便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魔术很简单:红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黄色水中。学生目不转睛,兴趣浓厚。从魔术中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并观察到由于加入红色水的量的不同,颜色还有了深浅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这个概念。
2、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给学生单纯地讲解几幅画,看几张图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小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成人世界眼里的那种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只有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带领他们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
例如在课中,学生认识了橙色后,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橙色的感受,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来源的。对橙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在学校里,家里,电视中,书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边的橙色的东西及场景。学生才非常愿意去回忆,去寻找,去发现,很快地想到了自己的衣服,家里的各种东西,秋天的树林等等一系列的橙色东西及场景。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各种橙色图片,有他们喜爱的橙色玩具,橙色书包,还有温馨的橙色小房间,美丽的橙色树林和花朵等等。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橙色东西和场景就在自己的周围,感受多亲切啊!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便很快能说出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喜悦、温馨、欢快、明亮等等。
学生的这些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采用合适的开放式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画》教学反思3
课前预设了教学思路,以“读为本,写为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基础过关100%。从上课的情况,学生基本上能跟上本人的教学步子。特别是在读的形式上,多样式,而且落实处,字字句句不放过,因为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统领单元知识点的代表意义。
尤其是文中爸爸的话(见教材),是作者构思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不需要谈得多深,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突破难点。(例子略)
通过学生生活实际突破难点,为本课德育思想教育方面作了更进的升华。为叙事性文章有一显目的层面,学完本课,从学生作业看,阅读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语文在指导读的过程中,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适当或是必要的点拨知识性的东西。从关键字词入手,体会句意,文意,小结自然段内容,从造句入手或联系上下文读解词意。能在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这是本人在本课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点,也是本人对语文教学的习惯。学文不会说文,不会用文、写文,就不叫学语文。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写写读收笔记。(低年级可以说说),能写最好,哪怕一句话也好,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突破。文字科目不同于数学,没有扎实的积累,是难以达到课外延伸的,本人认为本课能结合生活实际写是最理想的。(我班学生已达到这个层面了,每个学生能写,而且还不错。)
至于基础,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二年级学生已经有识字、写字的能力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是特殊的字,需要点拨。根据近期,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做到有选择性的指导,没有篇篇概全,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的提高。利用教材外的拓展,提高识字量。
总之,语文教学没有模式,但一定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创意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材施教。只有学生感到快乐时才能乐学,教师也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扩展阅读:玲玲的画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画》教学反思4
《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
一、教学效果: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多种方法识字。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不足之处:在找反义词时,学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语言来进行了解释说明,如果能够让同学们亲自来体会一下,相信理解的会更为透彻。
四、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应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画》教学反思5
在卡通课教学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了解卡通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处处到能见到卡通作品,也能尝试应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于是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卡通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运作卡通画的表现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与情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所以教学准备比较仓促。这一点充分说明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
《画》教学反思6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的悟(理解文章)——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画》教学反思7
在自己很疲惫的时候,总是很埋怨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一味的埋怨,却始终没有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这是为什么!细细思量这节课:那真的是“只可意会”;真的是需要“脑”分析《绿色和紫色的画》这一课的遗憾,真的是要用“心”反思本课的遗憾!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教学设计是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进而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并且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可是在课堂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说出我预设的'知识,我就在那耗时间呢,让更多的学生来说,直至说出我想要的知识点。
基于这点:
有以下反思
1.平时的课堂教学是直接进入知识学习的环节,然后是学生的创作,导致了老师的大意。
2.自身还有待提高,只想到要以学生为主,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
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其实在这一节有一些生成性的知识,但是作为老师却没有抓住让它成为亮点。如:学生在调色红和黄时,出现了红色多,橙色就偏红。当我看到这样这样的情况是,我的处理时:直接拿笔,将颜色给调整过来。基于这点我想可能是太注重课前的预设。
美来源于生活。基于本课,紧紧扣住“学生动手”和“欣赏作品??增强美的感受”。但是整个环节下来自认为不够深入、细致、透彻。比如:学生在欣赏紫色作品,并说出感觉这一环节。没有去挖掘生活中的作品,没有去依据作品的特点去挖掘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
以上是我个人反思,最后用两句话来自勉“要从真正美的事物中寻找美,让孩子在美的环境里学习”和“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画》教学反思8
1.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过程,突出重难点。
手指印画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我带领幼儿手指印过毛毛虫,在区域游戏时与幼儿一起印过小鸡,因此幼儿有一些用颜料作画的经验。因此,在示范作画时重点向幼儿介绍了长颈鹿和螃蟹的画法。这样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侧重点,便于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出示范例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范例的美感,让幼儿充分的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产生作画的兴趣。范例中选择的画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如印一个圆可以变出小鸡和螃蟹、印两个圆变成长颈鹿,印多个圆点可以变出毛毛虫。这样幼儿在向幼儿介绍作品时让幼儿感受到递进性,幼儿从而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作画,便于幼儿操作。
2.把握细节扎实开展活动。
细节的把握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也注意一些细节的把握,如: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示范作画时,我请2名幼儿分别尝试绘画两种动物,这样在他们绘画中我会去捕捉优点进行放大,并捕捉缺点对全体幼儿进行及时教育,这样为后面的幼儿分散去作画做好铺垫。再如:幼儿作画时,我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老师的范例来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的.进行作画。还有在幼儿的作画纸上我事先画好了一些小草,这样幼儿印完动物以后,作品的效果很美。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每组提供的颜料太多,因为活动的重点并不是感受色彩的变化,因此,可以每组提供一种颜料,小组之间可以不一样。个别幼儿作画时的动物方向不一样,我利用讲评的时候进行了教育。
《画》教学反思9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方面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研究与探索的。通过《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的教学以及平时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老师要变魔术,便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魔术很简单:蓝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黄色水中。学生目不转睛,兴趣浓厚。从魔术中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并观察到由于加入蓝色水的量的不同,颜色还有了深浅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绿色”这个概念。
2、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给学生单纯地讲解几幅画,看几张图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小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成人世界眼里的那种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只有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带领他们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
例如在课中,学生认识了绿色后,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绿色的感受,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来源的。对绿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在学校里,家里,电视中,书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边的绿色的东西及场景。学生才非常愿意去回忆,去寻找,去发现,很快地想到了自己的衣服,家里的各种东西,夏天的树林等等一系列的绿色东西及场景。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各种绿色图片,有他们喜爱的绿色玩具美丽的绿色树林等等。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绿色东西和场景就在自己的周围,感受多亲切啊!学生的这些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采用合适的开放式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画》教学反思10
本课是色彩系列课,三原色中的红色的画,目标是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带给人的美感,会用红色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本课是造型,表现为主的教学领域,不能上成单纯的色彩知识课,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原色使画面产生的美感。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引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忆,画面感受,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红色的画进行感受理解,并学习色彩表现,从而提高学生色彩造型的能力,对色彩画产生兴趣。
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在设计时采用了谈话法、观察探究法,课件展示法、演示讲解法等方法。因为技术性比较强,而且学生是初次尝试用水粉来进行绘画创造,所以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演示来与学生探讨色彩的秘密和色彩造型的表现技法。第一次演示为了解决三原色的`定义,并调配出有红色倾向的色阶;第二次演示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即如何画红色的画。这两次演示也为了打消学生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如何调色用色彩明暗反差表现画面层次的难题。从绘画情况看,确实达到了目的。
不足:演示讲授时间稍长,给学生绘画的时间就有些局促,因此在高效上,还需研究教材,设计紧凑而有效地环节,以达到高效。
我启发学生,我们通常在什么样的场面用到红色?为什么呢?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教材中喜庆的场面使学生瞬间融入到那热烈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红色是中国人传统喜庆的颜色和所蕴含的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接着又让学生欣赏感受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红色的色彩美感,树立生活美术的理念。
《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两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识字教学结合实际理解,如“端详”一词挖掘出来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动作理解,学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没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教师还是很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我觉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师是很难预设的,它需要教师灵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一教学环节,起初学生并没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在画上画上小狗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玲玲在遇到困难后,认真思考,动脑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教学反思12
《添画》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风景画中的情境进行大胆地想象,并添加相关的内容,使画面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因此,一上课,我便兴致勃勃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兴奋,我准备乘热打铁,让学生紧接着观察画面中有些什么景物,再进行想像添物。 “你想到画里去玩吗?”、“那你想怎么去呢?” “我骑自行车去。”根据学生的想像,我快速地用彩纸剪了一个小朋友骑车的形象贴到画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可以展示在美丽的风景画上,学生们格外激动。他们争先恐后举起了小手: “我要乘汽车到画里去。” “我要乘热气球。” “我坐船去。” “我想乘飞机去。” “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你最想干什么呢?” 这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别出心裁的'想法喷涌而出。 “我想去小河边钓鱼。” “我想去草地上散散步,再采些美丽的野花。” “我想在小河里种满荷花,这样小鱼可以在水里捉迷藏了。” “我们还可以在小河边吟诗一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要带小白兔和小山羊到草地上去吃新鲜的青草。” “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划船。” “我要去爬山,从高处看风景。” ?? 望着班级里林立的小手,我抑不住满腔的欣喜,笑着对大家说:“你们想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添到美丽的风景画里去吧。比一比,谁能把画添得更有趣,更漂亮!”学生们听了,一个个地忙开了。 而在另一个班上这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画面,看看有些什么景物,再想想可以添加什么。
学生的反应也比较活跃,有的说可以添上小朋友,也有的说可以添上小鸟、汽车、飞机??但由于教师地牵制,学生的观察、想像,学生的体验难免比较肤浅、模糊,想像也略显生涩、呆板,缺少灵性。而“你想到画里去玩吗?”就截然不同,通过这一语,道出了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像一次有趣的心灵旅行,它给了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那学生就能在教师地引导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自己的充分体验、自由畅想,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美术学习的轻松和愉快。
《画》教学反思13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话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的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份家的温馨。
这节课是《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为主要问题来理解课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学中,我抓住“啪”这个象声词,理解象声词的概念,体会玲玲的难过心情,了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笔掉地上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象声词。在教学本来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并想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声词,但是一紧张给忘记了。
本文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困惑来理解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但我自己感觉由于考虑怕时间紧张在读的方面做的还是不够,还有在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时理解的不够深,这点内容本来就是本课的重点,但我做的还是不太好,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在朗读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从深层来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来理解,并在提问题方面多斟酌,争取提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多思考,多动脑筋。还有就是课后题中涉及的讲故事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叫讲故事的过程。
《画》教学反思14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
《画》教学反思15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本课为了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和对色彩的进一步了解,活动一要求学生利用玻璃的特性,让水与颜色相互渗透、交融产生的肌理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活动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请学生分组进行尝试。活动开始后,有些小组分工明确,很快进入了实验,有些小组却因为没有条理迟迟没有开始。
十分钟后,请各小组汇报情况。你是怎么做的?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如何解决的?教师总结问题:1.颜色没有自动交融。2.对印图案不清晰。其他小组同学开始讨论,说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颜色没有相互交融的原因是因为水分不够多,颜色还呈现固体块状,另外调制成有颜色的液体后,要轻轻地将玻璃晃动一下,才能使颜色之间相互交融。个别小组对印出来的图案水分太多,图案变得一团模糊。而有些小组对印出来的图案,因为水分过于少,所以对印的不清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同学们再一次进行试验,这一次的制作效果明显好了。同学们很兴奋,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再次拿出胶水和纸片和盐粒,请学生自主放入颜料里面,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三种物品加入绘画后,肌理效果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很兴奋!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在纸上对印和玻璃上点画转印色彩画的方法,探索对印的多种美妙效果。训练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教学反思04-08
《画》教学反思10-07
画杨桃教学反思07-17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7-17
流动的画教学反思07-19
画杨桃的教学反思08-01
《画水果》教学反思08-24
画角的教学反思09-30
画角的教学反思04-21
《画杨桃》教学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