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23 10:16: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

  一、开门见山,初解题意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 10《惊弓之鸟》,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理解重点词语。

  1、师: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好,先自己读读。

  更羸 拉弦 嘣 悲惨 愈合 信不过 裂开 孤单失群

  2、指名读,①师:等等,“羸”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象?出示:赢

  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显示:羊、贝)(好极了)还有什么区别?(读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师:是呀,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这个字看成“赢”字,仔细比较一下,发现两者的区别了吗?

  (“嘣”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好,我们也来一起读读。)

  3、请个小组开火车读,随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愈合”什么意思?(生答:伤好了!)这里有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就是——(裂开)

  “孤单失群”(“失”下加点)“失”是什么意思?我们不妨来查查字典,看看字典里“失”有几种解释,为了省时间,我把字典里的几种解释抄下来了,大家看看。(出示解释)自己读读,想想这里的“失”应取哪种解释?(找不着)那整个词就是——孤零零的,找不着大家了。

  失:①丢掉; ②找不着; ③没有达到目的; ④违背; ⑤错误。

  3、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4、师: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词,大家很容易把它读错,读什么?(出示:大王)是呀,古时候对一国之君或强盗头子都称呼“dài wáng”。来,一起读。

  5、师:课文中的“大王”就是——?(出示:魏王)

  6、师:“魏王”是魏国的国王,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啦!(出示:魏国)来,读读这三个词。

  三、质疑问难,朗读感悟。

  师:预习过课文,知道更羸这个人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介绍他?

  (出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能手”?(本领高的人。)

  师:更羸的射箭本领特别高,所以人们称他为——(显示:射箭能手)

  师:能成为射箭能手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们看,更羸还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用波浪线划出。

  师:请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想想更羸说话时的神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好,带上你们的感受自己练练。(指名读)

  师:怎么样?(还可以,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

  师:我来试试?(范读)

  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齐读)来,我们一齐读。

  师:更羸不用箭,真的让大雁掉下来了吗?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具体描述了更羸拉弓射雁的情景?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

  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请你们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能给这两个“直”分别换个词说说吗?

  师:来,请把你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读得通吗?读不通,说明有问题了,谁来帮

  帮他,非常好。

  师:同学们,同一个字有时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就得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真正意思,这才是理解词语的最根本的方法。

  师:理解了这两个“直”,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吧!先自己练练,指名读,齐读。

  师:很好,读了这个句子,我们来找找这句话中哪个字才真正置大雁于死地的?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这个字圈出来。

  师:(巡视,批改,给学生以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对圈错的学生示意再想想。……)

  师:一齐说,哪个字?(板书:嘣)这一声“嘣”是什么发出的声响?(弓弦的声响)

  师:听到这“嘣”的一声弦响,大雁为什么“往上飞”?后来,又为什么会“掉下来”了呢?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答案来吧。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第九自然段。哪两句话?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

  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对,请大家读读第一句话。能用上“因为……所以……”先来说说大雁“往上飞”的原因吗?(贴出:心里很害怕) (贴出:拼命往上飞)

  师:说得好!现在读读第二句话,谁能来说清楚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也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贴出:伤口又裂开) (贴出:掉了下来)

  师:是呀!因为大雁拼命往上飞,它的伤口又裂开了,此时,这只大雁的情况糟糕吗?糟糕成什么样子?(是呀!大雁一用力,原本还没愈合的伤口又裂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真是疼痛难忍,再也没力气扇动翅膀了,就掉了下来!)

  师:明白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吗?别忙,看着板书,先自己练练。(指名说。说得不错,现在说给你们的同桌听听。)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哪个词置大雁于死地?“嘣”!

  师: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师:①那么,这只大雁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②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一声响,它就会害怕,对吗?你们拉

  出“嘣”响,它也会掉,是吗?

  师: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谁都有,我们也有,更赢算得上射

  箭能手吗?为什么?别急,读读课文第七段,再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师:是呀!更羸的本事不是只会拉拉弓,最最重要的是他能看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一听到弓弦声就害怕的鸟!

  师:那么,更羸又是怎么看出这是一只惊弓之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本课还有几个生字很容易写错,需要我们好好来写一写。

  2、出示:射

  3、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一撇不能出头)

  师范写,提醒左右要匀称。学生书空。

  4、出示:雁 看这个字,想提醒大家什么?(里面是两个单人旁,而不是双人旁,厂字头,上面不能加点。)

  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因为事先预设很充分,自己感觉挺舒畅的,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自在。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这一句话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通过抓更羸的言行、探大雁送命的真正原因,从中感受到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并在课尾预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原先预想的是学生既会说“会”,也会说“不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学生都说“不会”,尽管再三提示,但学生最终只是很不自信地小声说:“会!”课后静下心来回想,之所以会出现试教时未出现的情况,一在于学生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能和更羸相提并论;二在于教师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我的设想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课后了解了一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嘣”一声不如更羸的响,有的认为自己要吓的大雁是没受伤的。当自己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不相一致时,自己的应变能力还是很弱。

  低段的语文教学扎根于字词教学,因此我在上课时并未忽略字词的教学,通过给“失”选取解释,给两个“直”换词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读一读,让学生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是有不少缺陷,尤其是给学生读课文的量和时间上还不够多。没有很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

  教材说明:

  《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讲述的是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它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王、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读通课文,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读熟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以第二课时为例具体介绍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树上有十只鸟,如果被人用箭射下一只,还会有几只?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第10课《惊弓之鸟》中也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他就是更羸。揭示课题。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感知大雁落地原因,感受更羸判断的准确。

  1、播放动画。

  2、大雁是如何掉下来的?理解此句话中两个“直” 意思的不同。

  3、是什么使大雁从空中掉下来了?

  4、指导朗读。

  三、深层探究大雁落地原因,理解更羸的话。

  1、大雁为什么会直掉下来呢?

  2、动画播放更羸说的话,提出学习要求。

  3、汇报交流。

  (1)更羸共说了几句话。

  (2)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作出了什么分析?

  (4)他做出了什么判断?

  指导学生用“一……就……”、“因为……所以……”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话,领会更羸语言中的因果关系。

  (5)检查理解,完成填空。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画出表现魏王神态变化的语句,读出情感。

  2、更羸的语言应如何朗读?

  3、分角色朗读。

  五、理解运用。

  1、出示《大雁报》记者小雁的报道。问:如果你是更羸,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

  2、说话:如果大雁不______,就不会________。领悟大雁死亡的更深层原因。

  六、拓展延伸。

  1、解题。说说自己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者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成语故事,掌握更多道理,学到更多知识。

  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裂开

  往上飞 善于观察

  害怕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3

  《惊弓之鸟》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以更羸为主线,以魏王为辅线,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

  l 学生情况: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采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设置了一个更羸是如何虚发落雁的悬念。但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悬念已经不能当作秘密来讲了。

  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

  l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关键词句品读朗读感悟读悟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认识。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课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能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说,不理解的可以放到课文中理解。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的声音?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8、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说几个“惊弓之鸟”的近义词。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收集原来学过的成语故事。

  2、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第一课时

  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

  2、说一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讲读全文

  1、指名朗读1~3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思考问题。

  提问讨论: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回答:“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

  ⑶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教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下文。

  2、指名朗读4~6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讨论:

  ⑴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大雁:直往上飞拍翅膀掉

  ⑵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大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

  教师过渡语:

  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文,仔细分析就会明白。

  3、默读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学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学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正确吗?教师导读并板书:

  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学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大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⑶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同学共同体会文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从课文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

  教师总结:

  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回答: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了不得。

  三、根据板书情况进行复述练习

  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

  四、作业

  将成语讲给父母听,评价反馈。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紧密相连的表述方式。

  思想教育: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搜集成语故事、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惊弓之鸟》。

  二、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并要求:

  (1)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指定符号标出,即词用“△”标出,句子用“________”标出。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让学生说说读书时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筛选后纳入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

  3.教师适当解决一些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即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能手”是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射箭能手”,可理解为具有射箭技能,对射箭特别熟练的人。

  “有名的射箭能手”,可理解为射箭技能一定是出类拔萃,炉火纯青,远高于一般射手。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初步了解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更羸对射箭非常熟悉,有高超的技艺,能百发百中。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2至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即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电脑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3)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4)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怎样让学生体会“直”的具体形象,增加感性认识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组线条,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判断。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即更羸只拉弓,不取箭,就让大雁掉下来。

  6.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

  ”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第1句和第2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2句和第3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3句和第4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用因果、果因句式练习说话。

  4.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清楚地了解到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来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箭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5.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五)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即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比喻受过惊吓,遇事胆怯的人。

  3.成语今用。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六)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七)作业: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伤口作同)

  受过箭伤

  边飞边鸣(孤单失群)

  直往上飞(心里害怕)

  直掉下来(伤口裂开)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6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出示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1)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更羸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学习第九段。

  为什么他啊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生找出第九段,抽生读。

  默读九段,思考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标出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用波浪线标出他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用因果关系练习说话。

  从而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9段。

  【反思】:由于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一开始提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这句话是全文的重点,是更羸对魏王讲述能让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学生就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回答。教师就可直接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更羸经过认真、周密的思考、分析,才胸有成竹地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掉下来了。”所以魏王由当初“不信自己的耳朵”到最后口服心服。由此可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一边认真读,一边思考、分析,学生才能了解更羸推理的严密性,知道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从而心生敬佩。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自我介绍,引入新课)

  师: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语文课,怎么样你们对我感到好奇吗?想了解我吗?那我就自我介绍一下:“你们可以叫我包老师,我呀是属蛇的。”

  1、生汇报

  师:很棒!你们不但懂得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还能从一句话中得到这么多的信息。从你们刚才的表现中我也得到了一点信息,我发现你们是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知道吗?古时候的魏国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更赢”(师板书,指导读)时值今日,人们还时时提起他,是因为他和一个成语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惊弓之鸟”(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初步了解题意。

  通过预习课文说说“鸟”在本课指什么?(大雁)“惊”是什么意思?“弓”又是什么意思?“之”是的的意思,那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就是(被弓箭声惊吓了的大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理解方法。

  (二)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1、认读卡片

  悲惨愈合什么意思?

  魏国嘣注意后鼻音

  孤单失群,失,什么意思?(离开,孤零零的,离开了大家。)

  (三)学习课文、感悟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1)、一过读,一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句下做上“———”

  (3)、在不理解的有疑问的词句下做上“……”

  生:(自学,做读书记号)

  师:(巡查,边查边交流)几个自然段?

  师: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教会学生在读书中思考,从而培养其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不错,能发现疑问的孩子就在钻研课文了。现在,我们就以第一句为例,谈谈你研究了哪个词?

  (讲解“射箭能手”、“魏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范读提问:(1)、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射箭能手”?

  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继续学!请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

  师:一齐说,哪个字?(嘣)

  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齐说,七嘴八舌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

  师: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分男女生整齐地朗读了第四自然段,教师简笔画)

  师:请大家仔细看。这两幅图画的是课文第四段中哪两句话?

  生:(立即看书,并主动动笔)

  师:哪句话?

  生:大雁直往上飞……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仔细看图在第一句话中是否有一个字用错了?

  (讲解两个“直”的用法,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

  师:“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

  生:“忙往上飞”是因为它心里害怕。

  生:“直掉下来”是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

  生:第八自然段。

  5、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对,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师:读得好!请大家看黑板,我们看看谁说得清楚……

  我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生接上:心里害怕)(板书嘣害怕,学生练说)

  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

  学生练习说1、2、3。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说,理清课文的脉络。

  6、感悟升华。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谁置大雁于死地?

  生:“嘣”!

  师:(指名)这位同学,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生:不会。

  师:那么,这只惊弓之鸟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这位同学的“嘣”?(不是)

  师: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声响,它就会怕:对吗?

  这位同学拉出“嘣”,他也会掉,是吗?(是)

  师: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更赢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生:更赢有本事的。

  师:更赢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这个句式写句话吗?

  更赢的本事不是()而是()。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上的第六段,完成练习六的第二题。其他同学按自己的想法写。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使学生更好的明白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师:好,做完的同学自由交流。

  (四)齐读课文,感悟升华。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8

  一、课堂导入巧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惊弓之鸟》,谁能告诉大家“惊弓之鸟”写了件什么事?(生答略。)大雁的母亲悲哀欲绝,坚决要为小朋友报仇,因此将更羸告上了法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森林报》记者小雁发来的消息。

  (课件:出示《森林报》)

  本报讯大雁之死,使大雁母亲悲哀欲绝,它认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了自身的小朋友。据悉,死者的母亲已上诉,状告更羸,而更羸直喊冤枉,说造成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因此,双方将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身辩护。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森林报》记者小雁

  师:大雁的母亲和更羸要分别请辩护律师为自身辩护。(稍停顿)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律师?

  生:想!(欢呼雀跃)

  师:好,现在就让大家做一回小律师。愿意为大雁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师出示“原告”、“被告”牌子。)

  生(兴奋地):原告席。

  师:愿意为更羸辩护的小律师坐到——

  生(齐):被告席。

  师:(戴上法官帽,庄严地)各位小律师请注意,请你们速读课文,将有利于自身的证词圈出来、划出来,然后可以相互议一议,几分钟后将正式开庭!

  研讨:

  《语文课程规范》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胜利的机会。让学生当一回小律师,这种特殊的角色设置一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也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性自然比为读书而读书高。另外,正如周一贯老师所说,“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学生们从自身的`感悟动身表达各自不同的见解,经常会造成意见分岐,而这种分岐会十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学业的推进。”小律师的各执一词,正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有力契机。

  二、文本利用实

  被告律师:大雁已经受过箭伤,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

  师:你怎么知道大雁已经受过箭伤?法律是讲求证据的,你的证据在哪呢?(生手足无措)

  师:证据在课文中。

  被告律师:(读第九自然段。)

  师:从这一自然段,能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可是本法官觉得你的推理力度不够,你看看这样说会不会更好。(打开课件)

  原告(或被告)律师请注意:我的证据在课文的第____自然段,它是这样写的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

  你试着用这种方式说一下。

  师:在后面的辩护中,各位小律师最好也用这种方式。

  研讨:

  “按要求争辩”,这个切入点琢磨得好,既使学生重视了文本的学习,又使学生将杂乱、模糊的思维引向了清晰、有序的轨道,教给了争辩方法,提高了思辩水平,很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的整合。

  三:学生参与活

  原告律师:被告律师请注意,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这说明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假如不是更羸拉弓射它,大雁完全可以回家养伤,就不至于死了,所以我认为更羸是有罪的。

  师:原告小律师,你从哪里看出大雁受过箭伤,并且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课文中说大雁慢慢地飞来,说明它已受过箭伤。

  师:那孤单失群呢?

  原告律师(稍停、思索状):课文中说是“一只大雁”。大家都知道大雁总是成群结队的,要么排成“人”字,要么排成“一”字。

  师:这说明了更羸是怎样的一个人?

  原告律师:很善于观察,很聪明。

  师:对,善于观察,又善于动脑的人。更羸观察得那么细致,可我从你刚才的朗读中并没有听出大雁在空中慢慢地飞,也听不出它孤单失群,叫声凄惨,你能再读一遍吗?

  原告律师:(有感情地读)

  师:很好,请坐。哪位小律师还想读一下?

  (很多同学举手,跃跃欲试)

  师:既然这么多小律师想试一下,我建议想读的小律师站起来,大家一起读。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从刚才各位小律师有感情地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孤单地在空中飞翔,它的叫声是那么凄惨。被告小律师,你们是不是也被感动了?

  被告律师:法官大人,我提出抗议。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法制社会,虽然大雁很可怜,但罪不在更羸,因为更羸并没有用箭——终究法不容情。

  (笑声、掌声)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法不容情。

  (这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小律师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各抒己见。)

  研讨: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法不容情”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缺乏为奇了。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和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和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发明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法庭)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沛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特级教师韩春梅语)”;学生精彩哪里来?从本课例不难看出,教师巧妙的公开课教案、对学生的充沛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9

  【教材简述】

  这篇课文写的是射箭能手更羸在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经过仔细观察,不用射箭,只拉空弓就让大雁掉了下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告诉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课,写的是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了,难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学会主人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思维过程,做生活的小能手,这也是三、四年级阶段孩子所缺乏的,所以课堂上要着重讲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有关大雁的.知识;

  2、收集有关大雁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成语,你能告诉老师吗?(点名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

  2.很好,看来你已经把学过的成语都牢牢记住了。(出示一些成语)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3.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PPT呈现课题)

  4.看老师板书课题:惊弓之鸟。

  5.师:“齐读课题(学生读),很好,再来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带上你们的好奇,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读书)

  2、通过预习,生字词都认识了吗?下面老师检验一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1)(PPT呈现生字词)齐读生字词两遍。齐读都会读了,那找同学读可以吗?

  (2)点名读(要求学生仔细听,一起检查他读得怎么样)

  (3)大家说他读得好吗?(生答:好),那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吧。(如果读得不够好,下一人来读)

  三、指导写字

  1.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生字词都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写写生字。

  2.PPT呈现“我会写”生字(齐读、点名读)

  3.师:下面请同学说说你们认为这些字书写时都该注意哪些地方?(点名答,师进行集体点拨)

  弓:第三笔要一笔写成;

  魏:“委”上下对正,“禾”右边的一捺变为点,“鬼”第十四画是撇,第十六画是撇折,竖弯钩要伸展;

  射:是翘舌音,结构上“身”做偏旁的撇不要出头;

  箭:和箭相似的字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剪、煎)“前”的第三笔横较长,要托上盖下;

  雁:里面是两个“人”,要左长右短;

  弦:字音是“xian”而不是“xuan”;

  惨:是平舌音,结构上左边先写两点后写一竖,“参”下面三撇宜长,最下撇最长;

  愈:字音是“yu”而不是“yue”

  痛:里面结构的左边一竖没有勾

  4.教师指导范写:魏;射;箭;雁;痛

  5.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走查看书写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学习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课文讲了谁的故事?(生:更羸)

  师指导学生:“更”是一个多音字。

  同学们了解到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是一个能手;射箭能手......)很好,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PPT呈现第一自然段),那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能手呢(PPT中能手变红)?

  师:那我们试着理解能手是什么意思?(点名答:擅长某种能力的人)

  师:文中说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PPT中射箭能手变红),射箭厉害的人。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到九自然段

  过渡: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射箭技术到底有多好,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到八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全班交流

  从文中哪里看他的射箭技术好?

  (PPT呈现第二段)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很自信、爱观察)

  指导朗读:用肯定的语气,读出更羸的自信(点名读)师:读得很有自信

  师:“更羸说他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你信吗?是啊,老师也不相信,那文中谁不相信更羸呢?(生齐答:魏王)那魏王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呢?

  生答:“第3自然段”(PPT呈现第三段)

  师:这段中哪些词最能表达魏王的态度?(生答:信不过、本事)变红

  指导朗读:读出怀疑的语气(点名读)师:从你读的语气中我们看出魏王对他的不相信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达魏王态度的?

  生答:“第6自然段”(PPT呈现第六段)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生答:大吃一惊)变红

  师:魏王从信不过,怀疑到大吃一惊,说明了什么?

  生: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点名答)

  指导朗读:读出惊讶的语气(点名读)师:读得很棒,同学们向他学习,再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那更羸是怎么做的,让魏王大吃一惊?(PPT呈现第5段)

  带动作朗读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有这样的本事;他是怎么做到的)对呀,这是什么原因?

  PPT呈现第九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他看到的,哪些又是他听到的,用直线画出来。

  生:第一、二句是看到的和听到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点名答)

  板书:飞得慢 叫得惨

  师:看到这些现象,更羸又是怎样分析的呢?(你来读一读他怎样分析的句子,“2句”)

  师:答得很对,看得出来,这位同学也是一个很仔细的人。

  板书:分析

  师:更羸通过仔细观察,他分析出了大雁飞得慢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大雁叫得惨又是因为什么?(点名答: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第二句话是采用了先说结果(飞得慢;叫得惨),才引出原因(受过伤......;离开同伴......)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呢,想一想。

  师继续: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同学们以后写作中也可以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进一步分析,更羸知道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雁了?引导进入3、4句学习。

  师:所以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齐读

  全文分角色读,男生组合女生组,教师旁白(要求:有感情朗读,读出大王的信不过、大吃一惊等语气。)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总结:更羸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观察、判断出来大雁不用箭,只拉弓就会掉下来,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点名答: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同学都说得很好,更羸就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生活中的小能手。

  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师引导: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来,拼命像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答)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点名答:被箭惊吓怕了的鸟)

  师:答得非常好,“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弦的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PPT呈现成语解释)

  四、作业

  1、和爸爸妈妈分角色朗读课文。

  2、写本课生字词。

  3、做语文同步。

  板书设计

  飞得慢 善于观察

  10 惊弓之鸟

  分析

  叫得惨

  善于思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复述课文。

  2、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从题目《惊弓之鸟》就让我们知道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围绕以下问题: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请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能手”是什么意思?

  3、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4、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

  三、学习第二至八自然段

  1、是一只怎样的大雁?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2、板书:用“??”找出更羸说的话,用“?”找出魏王说的话。

  3、同桌两人互相练习对话。(指两名学生朗读)

  4、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羸是怎样做的句子。

  5、出示投影: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6、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7、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注:正确做法:右手要松开。)

  8、让学生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板书: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

  9、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二至八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10、引导学生装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11、过渡: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默读第九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目自学。

  ⑴更羸说了几句话?

  ⑵用“??”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⑶ 板书更羸分析后得出的结果。

  箭伤孤单失群,引导学生讨论四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⑷所以从文章结构,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进行叙述。

  2、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清楚地了解到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来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听到弦响会受到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板书)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3、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五、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六、布置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惊弓之鸟”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4.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具准备】

  搜集有关大雁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你能说说你了解的带“鸟”字的`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

  “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

  “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2.出示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熟读并理解词意。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读书,你了解到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射箭能手)

  2.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课。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1到5自然段。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

  (2)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抓住关键

  词理解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4)指导朗读。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

  2.学习6到8自然段。

  (1)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这个时候魏王心里会怎么想?

  (2)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3.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

  a.出示练习,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

  b.交流。

  c.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先果后因)

  d.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2)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a.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心里很(),就()。它一(),伤口又(),就()。

  b.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3)进入对应点

  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

  (4)朗读指导。

  三、总结全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请你评价更羸这个人。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掉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首先写更羸先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没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从半空里掉了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原因。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本义,知道这个成语的寓意,通过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3.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0课——《惊弓之鸟》,谁能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品读感悟

  1、理解“能手” 及人物关系

  ⑴理解“能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①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②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刘欣然同学因为唱歌唱得很好,所以是唱歌能手。

  ③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中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说一句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④“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非常丰富。)

  ⑵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有谁?他与更羸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认识更羸与魏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学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师可用学生熟知的同桌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进行引导。)

  2、品读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

  ⑴这个故事是围绕魏王和更羸这对君臣的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们君臣有着怎样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试着把它读出来。

  ⑵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

  ⑶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3、品读更羸拉弓后他们君臣的对话

  ⑴就在魏王满腹怀疑的时候,只见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掉落下来。这时他们君臣又有一段对话,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看应该怎样读?

  ⑵反馈

  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

  4、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

  ⑴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①理解“孤单失群”孤单什么意思?“失”可以用这句话中哪个词来理解?“群”呢?

  ②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③读一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男: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④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⑤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这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⑵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⑶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一……就……拼命)

  ⑷指名读,齐读

  ⑸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会裂开,就会掉下来。)

  ⑹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5、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

  2、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它来比喻怎样的人?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xx多年可谓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因为这个成语故事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所以才流传了千百年,像《惊弓之鸟》这么好听有趣又有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来读一读,为我们的“成语故事会”做好准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并能复述课文。

  重点:课文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难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具:生字卡片、大雁图片 电化教具:课件

  一、语言导入

  在我们汉语言中,有一类深受人们喜爱的词语,叫成语。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富有启发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读通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哪些读音比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自主分析、领读难读字音。)

  2、老师也有提醒大家注意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三、理清脉络

  1、聪明的同学读了课文,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课文在叙述故事上的特点:

  先果后因,对话多。

  2、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学呀?(读一读,演一演,论一论,找一找,)

  四、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1、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把握语气。

  2、小组讨论后,练习分角色朗读。

  3、 指名分角色朗读,先说说准备怎么读,其它同学建议,读完后再评价。

  五、演一演(大雁怎么飞来,怎样掉下来)

  1、 同桌互演。

  2、指名学生上台演。(手拿大雁图片)边演边说,边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关注“慢慢地”、“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这些词语,体会大雁心理非常害怕,为理解最后一段做铺垫。

  六、论一论

  1、默读最后一段。思考:那一句讲更羸看到的,那几句讲更羸分析的,边想边划下来。

  2、联系上文,同桌讨论更羸分析得有道理吗?全班再交流。

  七、找一找

  1、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只什么样的鸟?(被弓箭下怕了的鸟。)

  2、现在多用“惊弓之鸟”来比喻人,比喻什么样的人?在生活实际当中找一找。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寓意(比喻受过惊吓遭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八、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成语故事不但内容有趣,而且蕴含深刻的道理,能让人受到启示。在说话写文章时,恰当运用成语,可使语言简洁、生动,有更强的说服力。在“Webquest”中的“我读成语故事”中有老师提供的几个成语网站,快去阅读,读后把感想发表在“课后讨论”中。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大雁 直上飞 直掉下

  飞得慢 受过箭伤

  听到弦声掉下来

  叫声悲惨 孤单失群

  观察 分析 判断(正确)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5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出示课件)请齐读课题。谁知道题中的鸟指什么鸟?(大雁)

  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群居生活)

  对,大雁喜欢过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居住在水边,成群结队地展翅高飞,可我们课文中的大雁只有一只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看课文吧!

  二、学文(28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地说)

  生汇报:我知道更羸不用箭就使大雁掉下来。

  师: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真是太神奇了,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吧。(指名读1—4自然段,思考:从1—4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汇报:

  1、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射箭能手是指什么?

  2、生: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鸣。

  师(出示课件):请一名同学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指名答)

  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指名读、全班学读)

  3、生:我知道更羸说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

  师:你从哪知道的?(生读更羸的话)

  读得好:你读得真好,让老师看到了一个自信的更羸。

  读得不好:更累得花中用了只要……就……说明更羸说这话还是挺有把握的,读时要自信些。(个别读两人,分男女读)

  师:更羸说这话,你信吗?

  生:信:因为它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不信:太不可思议了。

  师:不信的不止你们,连魏王也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谁来当当魏王,读他的.话。

  读得好:你读得真棒,带上表情后真像个小演员。

  读得不好:你读得很流利,如果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

  师:面对魏王的不相信,更羸是怎么说的呢?

  生:请让我试一下。(2人读,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更羸怎么样?(谦虚、有礼)

  师:一个是信不过自己的耳朵,一个又是如此自信,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再来读读它们的对话吧。分角色读男:更累,女:魏王

  师:读得好,读到这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他成功了没有?

  师: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生:成功了。

  师:你从图上那看出他成功了?

  师:课文怎样写的呢?找找看(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句,请一位同学读读,其余同学想想他讲了几个意思。(指名答)

  师:你觉得那些词用得好。

  生:直往上飞:拼命使劲

  师:听到弦响,大雁为什么要往上飞?(害怕)你能把他读出来吗?

  生:直掉下来:笔直

  师:读得不错,如果带上动作效果会更好,你们练练。想读的都可以读读。

  师:魏王听了有什么反应?

  生:大吃一惊。

  师:请你做做大吃一惊的表情,带表情读魏王的话。

  师:如果你就是魏王,你会怎样想?

  生: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你想解开心中的疑团吗?(想)快到课文中找找吧!

  师: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悼下来?

  生:9自然段。

  师: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

  2、讨论: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呢?

  生汇报:

  师:相机板书飞得慢叫声悲惨

  师:更羸观察多仔细呀!他怎么能听出大雁的叫声很悲惨?

  生:因为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更羸真是名副其实呀!更羸说的第一句话是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也就是他观察的现象,(板:观察)后面的内容也是他观察到的吗?

  生:想到的。

  师:也就是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分析。(板:分析)

  师:他怎样分析的呢?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师:害怕掉下来结论

  师:从更羸的话中,我们了解到更羸观察很仔细,又对观察的现象认真分析,得出了结论,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一段,感受一下更羸的智慧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边读边记,呆会我们做个填空题。

  生做填空题,

  师:故事读完了,谁来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生:一只受过伤的大雁听到拉弓的声音,就吓得从空中掉下来。

  师:你真了不起,惊弓之鸟的意思你已经弄懂了,(出示课件)生齐读,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一种人,因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特别害怕,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视、电影、故事书中见过这种人吗?

  生答(两人)

  师:说的对,有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得不得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

  三、表演读(9分钟)

  师:喜欢这个成语故事吗?我们来分角色表演好吗?(好)那你们先找自己的伙伴练一练吧!

  生:表演

  四、拓展(1分钟)

  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词语或短句,几乎每个成语都有它的来源或典故,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成语故事书,多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07-05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5篇05-02

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01-30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08-18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10-08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07-29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15篇03-07

惊弓之鸟说课稿01-17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