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18 18:20: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说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具体指导语言:

  你看图之后,讲一个故事;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学生说图的意思,学生连线,同桌看看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3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写得数,后请小博士交流

  教师读题,学生说得数。

  3、自主练习第4题

  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有的没住小鸡。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口算,争取全算对。

  三、走进生活

  1、自主练习第5题

  小猴分桃图,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把分得过程用等式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汇报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以及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具体过程如下:

  (1) 学生看图说图的意思

  (2) 师生一起摆学具

  (3) 看学具列算式

  (4) 同位交流

  (5) 师生一起把算式分类找规律

  2、自主练习第6题

  这是一幅包含多信息的情景图。其中有小鸡吃虫子、兔子吃萝卜、小鸟飞走了等信息,是加减综合练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3、课外延伸

  聪明小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拿实物或学具摆摆看。

  四、教学随笔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图片若干、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 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 认识数字6、7及书写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

  (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7可以表示7个人,七把椅子。(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6和7的知识,请大家欣赏:(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2)一星期有7天 (3)彩虹有7种颜色 (4) 北斗7星(5)有种虫子叫7星瓢虫

  3、 动手操作师:我们已经会读会6和7了,下面我们要用小棒来摆喜欢的图形。听好要求:数出6根小棒,说说你是怎么数的?(1根1根数;2根2根;3根3根)数后摆一个喜欢的图形,并交流汇报:(汇报时用:我用6跟小棒摆了……)(让学生欣赏三幅图: )师:刚才小朋友数了6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几根?用7根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4、书写:原来6和7有这么大的本领呀,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6像什么?指导书写:6是一笔写成的,注意6的肚子是鼓鼓的,不要让它饿着哦。7像什么?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

  你们觉得6像什么?(口哨)7像什么?(镰刀)

  师在黑板示范

  师:数字是写在日字格还是田字格?

  生:日字格

  师:金手指亮出来,写6

  师:6像口哨喊口令

  生:齐跟读

  师:金手指亮出来,写7师:7像小刀削铅笔

  生:学生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对6、7的认识,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二) 6、7的.数序和比较6、7大小教学.

  1.教学数序。

  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a.小松鼠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可高兴了,蹦啊跳啊,这一跳,可把顺序给跳乱了,你能帮它们重新排队吗?

  b.屏幕出示七只编号的小松鼠。并且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2. 小朋友帮小松鼠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因此它们想送给大家一把尺子。但是路上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清了,怎么办呢?你能帮它们吗?

  (1) 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2、6、7。

  (2) 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数了小矮人松鼠,又找了教室里的6和7,接着我们一起来数数算珠吧!

  师带数1,2,3,4,5,这里有5颗珠子。师:5颗珠子再加1颗是几?你们能不能一齐完整地回答呢?学生齐答:5加1是6

  师:6颗珠子再加1颗是几?请全班同学一齐完整地回答?

  学生齐答:6加1是7

  开火车的活动:从小到大,(0到7)

  从大到小,(7到0)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你家来。

  拍手活动:请你拍的次数比我多1

  师拍5次

  生拍6次

  师拍6次

  生拍7次

  请你拍的次数比我多2

  师拍4次,生拍6次

  师拍5次,生拍7次

  3. 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课件出示)

  (1)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数出图中的点数的?

  (2)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作汇报

  (3)表扬写得最完整的小组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掌握和理解的,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数的意义的理解。]

  三. 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寻找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前面学习了比较物体大小、多少,是通过直观的判断进行比较。不会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没有抽象的思维训练。没有学习过比较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比较大小、多少之后的第二次比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抽象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师生魔术表演活动”导入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为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师:请XXX同学到前面来,其他人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此时教师站在讲台下,学生站在讲台上老师的背后。)

  师:请转过身来,睁大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变魔术的表演,你能总结一下比较高矮的方法吗?

  师:你总结的真好,可以当小老师啦。下面小组开火车学一学老师的话吧。火车头在哪里?

  生:开火车强化记忆比较的方法。

  (这一情景活动的设计,想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师身高的真实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学习比较方法的需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站在同一起点,并把腿伸直才能比较高矮的办法。将生活中的比高矮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的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活动2【活动】两个人比高矮活动

  二、新课

  (一)、看“教材情境图”初步比较高矮活动(白板出示图)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课堂,他俩请大家帮助比高矮,你们肯帮吗?请看屏幕,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两种意见。)

  师:哦,一个认为头部对齐就可以比脚下,另一个认为让脚下的起点对齐比。看屏幕,现在两个人站在同一起点上了,结果怎样?

  师: (出示对比课件进行启发)也就是说,比较高矮,不论是看起点,还是看终点,只要怎样就能比较?

  师:方才的总结,你认真倾听了吗?

  男生,女生:起立一起回答

  师:板书之后,颁发笑脸,及时评价和奖励。

  (之前的魔术表演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再次从感性到上升理性。我借助电子白板这一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

  活动3【活动】三个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二)、体验高矮是相对的.活动

  1、3个人比高矮的推理体验活动

  师:你们想像淘气和笑笑一样到讲台前面比较高矮吗?

  生:被叫到后,自己找一位。

  师;再为其找另外一位。保证这三人的个子是高、中、低。

  中间的生:汇报

  师启发思考:他一会说自己高,一会说自己矮,这是为什么?

  (学生立刻会发现,由于比较的人变了,所以高矮也变了。)

  师概括:这说明高矮是相对的。相对于xxx,中间人高,相对于xxx,中间人矮。

  师引导推理:大家看,左边的比中间的人高,中间的人又比右边的人高,那么左边的和右边的人相比,谁高呢?

  师:学生推理后,教师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你们现在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只要好好吃饭,不偏食,多锻炼都会长大个的。或许今天最矮的人变成了最高的人呢?)

  活动4【活动】小组比高矮体验活动

  2、小组每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师: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六个人互相比高矮,请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汇报。看屏幕:()和()比,()高,说好后,组内的学生可到前面来汇报。

  小组: 到讲台前汇报

  师:评价小组的汇报,及时地总结。

  (为了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的相对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我设计了3个人比高矮,4个人比高矮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倾听、思考、汇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思维活动得以显示,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活动5【活动】比长短

  (三)、比较长短

  师:手里拿着跳绳,启发学生观察:这两根跳绳,我们还有必要比较他们的高矮吗?比什么?

  师:引导思考:“谁来说一说,比较绳子的长短要注意什么吗?”

  师:指导操作活动。由于跳绳太长,我们就用短绳来代替跳绳,请组内两人合作。

  1、动手操作活动

  教师课前将粉色和蓝色的彩绳发给各小组,学生两两地操作后,再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叙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最后教师总结。

  (由于前面已总结了比较高矮的方法。因此在这一活动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6【活动】比谁走的路长

  2、比较“谁走的路长”,总结比较方法。

  师:不论是比高矮还是比长短,都只需要伸直,将一端对齐就能比。那么,现在打开教材20页,观看“谁走的路最长的情境图”,他们两个走路的起点相同吗?到达的终点相同吗?仔细看看,中间走的路是否相同呢?

  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走的路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师:出示课件,演示数格子。

  师:引导总结“现在,你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了吗?”

  师:一端对齐,伸直比较高矮方法同样适合比较长短,但如果起点和终点都对齐的时候,我们需要看中间部分的曲直,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为了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长短。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投影,直观地将数格子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7【测试】闯关游戏

  三、应用知识,开展探索(闯关活动)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物体的比较,都是在两组物体的比较中得出结论。

  下面请同学们比较下面的两组物体,进行闯关游戏:(PPT),时间6分钟。

  生:做题后汇报。

  第一关:21页的第1、2题。

  (学生汇报时,教师用教具演示2题展开的结果: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第二关:21页的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小汽车从桥下通过呢?

  第三关:21页的第4题。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三关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内,能闯几关就闯几关。为了理解绳子的长短与绕圈数的关系,教师利用食物教具演示缠绕铁丝;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启发学生看着课件图片思考。)

  活动8【作业】课后实践活动

  四、课后实践活动

  师:回到家里,比较家里人个子的高矮,比较腿和裤子的长短。

  活动9【活动】拓展延伸

  五、 课外延伸(借教材的下课情境图)

  师: (投影下指着书)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在操场上做玩“情境图上的这些正当游戏。”如比个子、跳绳、踢毽子等。不过在玩之前先比跳绳的长短,踢毽子之后比谁踢得高?在玩中学数学,在游戏中学数学。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下课了。——板书“下课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1、认知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同学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同学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知6和7的主题图,并让同学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同学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俺们刚才都是依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俺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知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俺们就来认知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知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褒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俺们认知了5,今天又认知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

  怎样有序地把6的5种组成方法摆出来。

  【教具准备】:

  小棒小圆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某某同学领着小朋友做我来问你来答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几,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4和1……

  2、我们玩4、5的对口令,我出1,我出3,1和3组成4……

  3、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6和7,请大家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或7来表示。

  生:自由发言:一周有7天,6只小鸟,6个桃子……

  4、师: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或7来表示,数学王国的小猴子今天想和我们一起来研究6和7的'组成(师板书课题)你们高兴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6的组成

  (1)、研究6的组成

  师:瞧,他来了投影出示小猴子看到这些“○”他觉得不好看就把第一行上的6个“○”涂上了5个,还剩1个(投影演示),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6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师指图学生说,领读6可以分成5和1。

  师:小猴子又把第二行涂了几个,还剩几个(投影演示),把6可以分成了几和几,涂这些圆是有一定规律的,你们能猜出小猴子第三行想涂几个剩几个吗?同桌商量一下

  生:小猴子第三行涂3个剩3个(投影演示)。

  师:你太聪明了,大家夸夸他。

  师:都是谁猜到了,请举手,真的很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涂一涂呀!

  生:想。

  师:好!请把小猴子送给咱们的礼物翻过来把第三行、四行、五行按照一定的规律涂一涂,咱们比一比看谁涂的最漂亮,坐姿最正确。

  生:涂

  师:巡视,如果不会涂同桌可以商量,还可以举手问老师。

  生:汇报6 6 6

  师:板书3 3 2 4 1 5齐读。

  师:观察(师手指着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涂的下行比上一行少1,不涂色的下行比上行多1

  生:6的分解,左边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右边的一个比一个多1(师指着板书) 6 6

  生:1 5 5 1这两种的数都相同就是把1和5调换了一下位置。 6 6

  师:你真棒!那我们写出5 1时就可以想到另一种1 5 6 6

  生:4 2 2 4这两种的数都相同就是把4和2调换了位置。

  师:你们真了不起。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出示) 6 6 6 6 6 5 1 1 5 4 2 2 4 3 3生:齐读

  (2)巩固6的组6 6 ( ) 6

  师:投影出示:1 () 3 () 2 4 ()()引领学生做手指游戏,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3和3,2和4组成6,6可以分成5和1或4和2,强调不准写与前面相同的。

  2、研究7的组成(1)和小猴子一起研究7的组成

  师:把自己准备好的学具摆放在桌面上,将7个学具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讲给同桌听(分完后请坐正)

  (2)找不同的分法摆到黑板上,总结7的组成

  师:请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分法。板书:

  生1:把7个木块左边放6,右边放1,也就是把7分成6和1

  生2:把7个木块左边放5,右边放2,也就是把7分成5和2

  生3:把7个木块左边放4,右边放3,也就是把7分成4和3

  师:同学们看到这三种分法后还会想到什么? 7 7

  生1:看到6 1想到1 6 7 7

  生2:看到5 2想到2 5 7 7

  生3:看4 3想到3 4

  师:你们真是一群小精灵,我们用看一个记两个的方法能快速度记7的组成。

  (3)同桌互读7的组成。

  (4)巩固7的组成

  师:出示魔术箱,魔术箱里共有7朵花,拿出几朵让学生猜箱中还有几朵,并说明理由,谁坐得最好就让谁猜。

  师:刚才我们变魔术,猜的很认真,下面我们比一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清楚,听的仔细。

  师:拍2次手,又拍4次手,问老师先拍几次又拍几次

  生:先拍2次,又拍4次

  师:谁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生:2和4组成6师生、生生进行对口令游戏(我出1,我出6,1和6组成7……)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创设游戏吃螃蟹(课堂作业)感悟6和7的组成

  师:同学们的口令对得那么棒,小猴子高兴极了,给我们准备了许多大螃蟹,看一看怎么才能吃到螃蟹呢?

  生: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

  生:把钳子上的两个数组成身上的一个数

  师:太棒了,谁填对那只螃蟹就归你吃,最后看谁吃到的螃蟹多!

  生:写作业纸(师准备的作业纸)

  师:谁来先吃第一只螃蟹(生汇报)

  2、找朋友游戏每队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蓝队说6的组成绿队说7的组成,红队说6的组成,黄队说7的组成,其他同学在桌上摆(规则用1——7的数字卡片中取两个数,这两个数可以组成6或7。)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师手指黑板这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板书设计】:6和7的组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关于“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教材分析

  教材将“第几”放在“比多少”一课之后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真正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

  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评价任务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能独立认真观察并积极发言。

  环节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谁排第几

  2、说出某某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完成目标一)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做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一题(完成目标二)

  2、多媒体演示全家福,让学生自己说谁排在第几

  3、做练习四第1题和第2题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评价目标二)环节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复习回顾,总结知识。

  板书设计

  第几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某个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小钟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2.自主介绍钟面

  (1)认识钟面

  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

  有表针:时针与分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

  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3)认识分针、时针

  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

  【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

  (二)认识整时

  1.读写整时

  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

  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

  7:00读作:7时

  10:00读作:10时

  1:00读作:1时

  4:00读作:4时

  师: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你们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认识每一个整时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渗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钟表。

  2.整时时刻和钟面连线

  在学生反馈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3.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

  师:钟面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观察钟面,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随着学生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看四个整时。让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最后让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动手拨出时间

  (1)学生自主拨出时间,同学之间交流。

  (2)展示学生拨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钟面,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并写出时间。

  重点强调12:00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

  5.从电子表中再认识整时

  (1)出示电子表12:00(课件)

  师:电子表现实的时间和我们写出的时间是一样。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请你们观察整时的电子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

  整时:多少分

  (2)完成教科书第86页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个钟面表示整时,并说出理由

  2.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接近哪个整时

  总结:两个钟面都接近10:00,第一个钟面不到整时,第二个钟面超过整时。

  3.有序排列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时间,学生在比较、排序中强化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几时几分做铺垫。

  4.猜时间

  师:我们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

  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

  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

  5.做一做(数学书第85页做一做)

  师:小明晚上9时睡觉了,如果是早上9时,小明又会在干什么呢?

  (四)欣赏古代计时工具

  师:这些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古代计时工具的过程中,保持对认识时间的兴趣,体会钟表的作用大。

  (五)全课小结

  师: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来了,我们先记住整时,今后还要认识几时几分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 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质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今天是谁的生日?

  再问:你能很快地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了几种颜色的花?这些客人各有多少?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课始,在乐曲声中展示以大象生日为主题的例题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意把握时机,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

  二、 积极参与,经历过程

  1. 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来的客人排排队)

  讨论:我们怎样帮大象把家里的客人排队呢?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排队,有几种动物就排几排;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

  拿出几种动物的头像,谈话: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看着例题图说动物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动物排一排。指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排,一个竖着排,另一个横着排。

  提醒:一人报动物名称,另一个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多,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少等。

  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 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提问:大象过生日,客人们送来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怎样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整理客人们送来的鲜花呢?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

  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并回答哪些问题?

  讨论:刚才我们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了动物的只数、花的朵数,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评析:以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问题为切入点,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特别是在分类排列动物时,对着图有序地报一只,贴一只,慢镜头式地处理,清晰地演示了怎样分、怎样排,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 完成想想做做。

  谈话:小朋友们为大象统计了客人和送的`鲜花的情况,为了感谢大家,大象准备买5种水果招待大家。在这5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大家分小组统计一下人数。(出示统计表)

  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

  提问: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2. 实践活动。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提问:如果要统计学具盒中的物体,可以怎样分一分?(按颜色或按形状分)

  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评析:想想做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整理统计学具盒中四种物体的个数,既巩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又渗透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类统计数据,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设计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 8-3=5(个),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

  ①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②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辨析: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③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 5+4=9(元)

  ④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现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①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②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能力

  ①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

  出示算式:2+5 3+5 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②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关于 “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课标的相关陈述为教学设计思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2.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感性的经验,把数位概念和写数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数位概念去促进对写数基本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操作、探讨、讨论等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数感。

  3.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已经会书写20以内各数,但对数位的认识及表示的意义还是第一次接触。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

  2.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评价任务

  1.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掌握了写数的方法步骤,观察计数器说出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不同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写数,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2捆一捆加三根一捆加一根

  同学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环节二

  教学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写两个数,四个人一组,一人摆小棒,另一人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通过共同探索,让学生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环节三

  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二十十七十四十九十一十六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201617151112

  3、给小马虎错误

  二十写成2十八写成81十一写成101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通过练习,加强巩固。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13

  我们把3所在的位置叫做各位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

  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磁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前小热身:开火车说10的组成。

  师:同学们火车开的真快,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来了一颗苹果树,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啦!你只要说出算式的得数就能把苹果摘下,谁来说一说,你想摘哪个苹果?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9+1+2= 9+1+5= 9+1+8=

  刚才我们一共摘了几个红苹果?几个绿苹果?现在,老师用红磁铁代替红苹果,将它呈现到黑板上,老师边摆你们边数。用绿磁铁代表绿苹果,摆几个?

  二、新授。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用3句话来说一说图的意思?(2个学生说)

  预设:左边9个红色的吸铁石,右边3个绿色的吸铁石,一共有几个吸铁石?

  (二)教学算法。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怎么列算式呢?

  预设:9+3=

  (师板书出算式9+3)

  师: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数一数。(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2:用计数器拨一拨。(师追问:用计数器怎么拨?)

  预设3:12分成9和3,所以9+3=12。(你是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预设4:把3分成1和2,9和1加起来是10,10再加2是12。

  师:同学们真厉害,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9+3=12。这么多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么多方法中,这个同学是怎样计算的'?请你再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为什么要这么算?

  预设:因为9和1可以组成10,10再加上2就是12。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小结:也就是说我们看到9想到1,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师引导说,请个别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学生说,男生女生说,全班说。)

  (三)巩固新知。

  师:如果再加两个绿苹果,你也能用3句话说一说吗?(1个学生)

  预设:左边有9个红苹果,右边有5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师:怎么列式呢?师板书:9+5。怎么算?(请个别学生说后,全班一起说。)这两道题都是把9凑成10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叫做凑10法。

  师:现在小棒也来参与我们的课堂了,观察这幅图,列出加法算式,用凑10法算一算。(生在本子写,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看到9想到1,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

  (四)小结。

  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9加几。(板书:9加几)

  师:像这样9加几的算式还有吗?

  (生举例。)

  师:谁能有顺序地一口气把它说完。(ppt播放。)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

  师:哦,你观察到第一个加数不变,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那观察这两列数,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后面的一列数都比前面的一列数少1。

  师追问:那这1跑哪去了呢?

  预设:和9凑成10了。

  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傅老师欣赏你。

  拍手互动:

  师生对口令,边对边拍手。

  例:9加3得多少?9加3得12。

  三、练习反馈。

  1.9+3= 9+8= 1+8= 9+4=

  4+6= 9+5= 9+6= 9-5= 9-7=

  2.苹果后面藏着几?

  3.看图列算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师:想一想,早上做操时我们班分了几队?看一看,我们班在教室里分了几个小组?我们班是由几个组合成的?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

  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

  2、教学5的组成

  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课件)

  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

  三、实践应用

  1、游戏:猜一猜。

  2、游戏:搭房子。

  3、知识运用。

  (1)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

  (2)游戏公平吗?

  一(3)班的小朋友在上体育课,他们在进行拔河比赛,一起去看看。公平吗?怎样使比赛公平?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2-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因而课始,我以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学生的排队、教室里的分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一猜、搭房子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习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最后出示课本23页练习四的第3、4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原有的一些教学设计并未如期进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设想是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不同摆法,可是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习,基本各自摆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会模仿。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值得思考!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习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52页。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四、教学难点: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准备:

  学生边摆小棒边说6、7的分解与组成。

  (二)探索8、9的分与合:

  活动一:8个 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用小棒代替 )

  1、 学生动手操作边分8根小棒,边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 请学生上前演示自己分的方法,并说清楚分的结果。

  3、 随着学生的演示与汇报,教师把分法写在黑板上。

  4、 引导学生观察8的分解情况,可以一对一对的记忆,这样既方便又快捷。

  活动二:让学生用9根小棒分一分,看看可以怎样分?

  1、 学生动手操作边分9根小棒,边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有序的分,一对一对的记录)

  2、 请学生上前演示自己分的方法,并说清分的结果。

  3、 随着学生的演示与汇报,课件出示9的分解与组成。

  (三)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1、对口令游戏:同桌两个同学进行对口令游戏。

  例如:生1, 5和几可以组成9;生2, 5和4可以组成9。

  2、找朋友游戏:学生每人手中拿一个数字,找出组成8或9的好朋友。

  3、摘星星:

  4、 连一连: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8呢?

  5、快来帮小猴子摘下合起来是9的桃子吧?

  四、应用练习,加强理解:

  1、分一分:喜羊羊与懒羊羊分吃9个草莓,他们能吃同样多的草莓吗?为什么呢?8个草莓可以吗?

  2、原来有8块糖,大头儿子吃了一些,还剩下3块糖,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猜一猜大头儿子吃了几块糖呢?

  五、综合拓展:你会填吗!

  六、布置作业:

  边摆小棒边向爸爸、妈妈说一说8、9的分解与组成。

  七、板书设计:

  8、9的分与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64至65页,练习九1至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0的分解和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若干、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要带大家去广场走一走。那我们就赶紧出发吧!(出示P64页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10的含义。

  师: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师:请大家打开书P64,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师:好了,停下来。画面上有多少个人呢?你是怎样数的呢?(让一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师:大家数了9以后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一共有多少只鸽子?哪位小朋友来数一数,(让一位学生出来数一数)

  师:你数得真准,能告诉大家从哪数到哪吗?还有谁根他是不一样的吗?

  小结:看来无论从哪开始数,只要我们不重复,不漏数,就能把它数正确。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鸽子的只数和师生人数,并从中抽象出数10。

  师: 刚才同学们数到了10个人,10只鸽子,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用小珠来表示10?(让几个摆的不一样的同学到黑板上摆一摆)

  师:咱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同学摆的,他们摆的都是10个,他们摆得怎样呀!

  小结: 10个人,10只鸽子,和刚才摆的10颗小珠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看看我们的`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也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小朋友以后数到数量是10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平台,通过学生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知道了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10以内数的顺序

  师: 老师把计数器也请来了,看这有几颗小珠,可以用数字几数表示,有办法让他们变成10颗吗?现在是几颗?也就是9添上1是10,10怎样变成9。

  师:这10可真顽皮,一下子又跑到了尺子上,请小朋友拿起尺子来找一找,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师:哪10前面一个数是几?9的后面一个数字是几?

  师:找得真准,请小朋友把尺子放在桌面上,老师也找来一把尺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数字,倒着来读,这样读是从小到大排,倒过来读是从大到小排。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10比9大,9比10小。

  师:能把第10颗找出来吗?

  设计理念:利用计数器上9颗珠子再增加1颗的演示过程和从直尺上找10,让学生明白9个再加上1个就是10个,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让在学生充分认识了6和7,8和9的基础上,放开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9与10,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知数的顺序;紧接着让学生指出这一排中有10颗珠和第10颗,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建立数感。

  (三)、比大小。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看,这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请观察一下点子图,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9和10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打开书P65页,跟他们比比大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如果不看点子图,10除了大于9外,还可以大于几?师:10大于9,10大小8,谁能把它全部说出来呢?也就是10比排在它前面的数大。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10了,我们还发现了9小于10,10大于9。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观察点子图,直观地比较出数10与相邻数的大小,再放手让学生说出10比排在它前面的数都大,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也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四)、10的组成。

  1、游戏激趣

  师:今天大家学得真认真,现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那就快点坐好吧!瞧,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球,请一位小朋友随便抓一把,我只要看还剩几个就能马上猜出他抓了几个,谁愿意来试一试,还有谁想试。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那就快点拿出十颗珠子,看谁拿得最快。先听清楚要求,老师说开始才开始,分一分,想一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比比谁摆得又快,想的方法多。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分成作好铺垫,同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有一个课堂调节的作用。

  (学生动手分一分)

  2、动手分一分

  师:分好了吗? 老师这也有10个回片,我请一个同学来分一分。(请一个学生上台分,一边分老师一边记录)

  师:10的分成有这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记住呢?(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老师也编了一首凑十歌来帮助大家记忆: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一起来唱凑十歌,9凑1,8凑2、7凑3来、6凑4、55凑成一双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女同学来说一次,读得真好听,男同学来读一读,记住了吗?

  3、游戏巩固

  (1)师:其实刚才老师这有10个小球,只要我们记住了10的分了就能猜出来,想玩吗?好我请一个坐得最棒的小朋友来抽,谁来猜?

  (2)对口令

  师:我们再玩个对口令的游戏,你也要把手指伸出来好吧!。(师生对口令)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再让学生用手中的小珠代替老师的小球,充分动手分一分进行验证,最后还通过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不仅将原本枯燥的分合练习形象化、趣味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对数的直觉不断增强,强化了数感。

  (五).学习10的写法。

  1、师:这么快就记住了,那10该怎样写呢?首先观察10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因此在写10时要占两个“日”字格,在左边格子里先写1,右边格子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请大家打开书P65也来写一写。

  2、展示几个同学生写的本子,集体再次强调在写10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在数轴上独立地填好数再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巩固学生10以内数的顺序。

  2.练习九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电视上看到的神七发射时的情景,然后模拟从10数到1发布发射命令,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学生先独立完成第3题,然后完整地说一说10的组成。

  4、补充练习

  圈一圈。

  (1)圈出左边的10个图形。

  (2)从右边数起给第10个图上颜色。

  通过圈一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区别。

  四、小结

  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学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回忆这一节课所学到了一些内容后老师作小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28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设计01-28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教学设计12-31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2

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12-28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07-06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01-22

一年级上册语文《家》教学设计01-02

数学教学设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