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2-08 11:41: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 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 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 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 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 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 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 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 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 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 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 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 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 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 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 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 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揭题讨论

  1、 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 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 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 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 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帮助。

  3、 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师评议

  1、 整体评价。

  a. 习作态度。

  b. 习作内容、角度等。

  c. 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 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 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 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 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小组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1、 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 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 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a. 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 教师相机点拨(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

  3、 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 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 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c. 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 案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儿童诗。诗歌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一起游玩,传递着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大家共享一片蓝天,分享太阳的温暖,分享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太阳是大家的,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朗读、感悟、联想等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的欲望。

  教学目标:

  1、会认“彤、陪”两个生字,会写“彤、陪”等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全诗,并进行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气氛,体会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理解诗歌含义,体会作者的拟人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说一条谜语,大家来猜,好不好?“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抬头看天空。”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 (出示“太阳”图)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导入新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入新课。)

  3、有人说太阳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也有人说太阳是个技艺高超的画家,还有人说太阳是个辛勤的园丁。在诗人眼中,太阳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诗人薛卫民的一篇关于太阳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赶紧拿起手中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都读通顺后再停下来。

  2、这么美的诗你喜欢吗?把最喜欢的那个小节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3、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很高兴。让大家也来分享你喜欢的小节吧。谁来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

  4、喜欢不同小节的同学各选一名代表轮读,读完后请同学自我评价,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再指名读,逐节检查朗读情况,为下面有重点地学习生字词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让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把自已当成学习的主人。)

  5、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6、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情况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设计意图:诗歌的文辞很简单,但含义却不易领悟,教师在帮助学生疏通文字、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层次和浅显的含义。)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看谁识字快,方法好,学会后,同桌互相考考。

  2、谁能把自己好的识字方法与大家交流?(指名汇报) 3、(课件出示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书写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5、教师有意识的挑选几份学生书写作品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一、 欣赏歌曲,激趣导入

  1、同学们,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

  2、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太阳是大家的》。 (设计意图:伴随着《七色光之歌》的音乐进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自然地为“揭题”效劳。)

  二、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把你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第一节:指导朗读“彤,红彤彤”。

  ① “彤”在平常读第二声,组成ABB型叠词时读第一声。

  ②“彤”在字典中的解释就是红,三个表示红的字连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一起读出它的味道来。

  (2)第二节:体会拟人写法,感受太阳带给大家的温暖。 ①回想太阳在一天中,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②假如你是这些鲜花、小树还有小朋友,太阳暖烘烘地照着你,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高兴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让别人听出高兴,把你的舒服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让别人听出温暧。

  (设计理念:朗读也是有层次的,此处让学生在想象说话、在评读范读中,领悟诗歌的节奏──舒缓,感悟诗歌的韵味─

  ─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所描绘的画面。)

  ③同学们,太阳带给鲜花、小树、小朋友的不仅仅是快乐、舒服。它还带来了暖暖的爱!这样的爱流淌在细节中,要靠同学们去发现!请你们再用心默读第二小节,想想从哪个字,哪个词中发现了太阳的这份爱?(“洒”、“拔”、“陪着”、“看”)从这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把太阳当成()来写,运用了()的手法,把太阳写活了。

  ④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欢之情表达出来吧。和同桌比一比读第二小节,看谁更能读出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如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⑤除了诗中写到的,太阳还为大家做过哪些好事?小组交流。

  请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说的编成诗句写在书上第二节后面,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诗人。

  (设计理念: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说话,从而变封闭式阅读为开放性阅读。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充实了对诗歌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了语言,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努力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3)第三节:

  大家和太阳相处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可是一天过去了,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啦!她要去哪儿?用诗中的语告诉我。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重点

  一、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领略本文的语言美。

  四、体会在写景中抒情的写法。

  五、领略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入境,导入新课。

  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春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象,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听读,感知全文。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是让学生说说本文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并通过教师引导概括出春天的三个特点。并及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的活力,启迪学生奋发向上。

  环节一、阅读与欣赏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读。

  环节二、扫障大比拼让学生准确的读出屏幕上生字的读音。可以补充纠正。

  环节三、看谁说的准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呢?

  学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风,春天的人等

  提问:春天有这么多景物可写,为什么偏偏要写这些景物呢?

  明确:因为这些景物都能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提问: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明确:新——力——美

  三、品读,赏析语言。

  让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准确生动,清新优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可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

  环节四、请你当老师你认为本文写春天写得最好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好的理由。

  四、熟读,当堂背诵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应该让学生当堂来背诵。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环节五、背诵不示弱三分钟背诵比赛

  五、衔接,延展课文

  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导学生从课文之外寻找春天的足迹。

  环节六、开拓者行动

  你想当作家,请你用文章来赞美春天;你想当音乐家,请你用歌声来歌颂春天;你想当画家,请你用画笔来描绘春天

  自由准备,成果展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

  本课一些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如“汇、刮”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季节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教学重点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

  2、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我主要遵守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春季美景;感情诵读,领悟“春之美”,在师、生、本互动中产生情感共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 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主要采用了图、文、声视频并茂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脑子中有这么一个形象,能带着兴趣去探索课文的内容。进而启发学生想像,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

  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教法在这边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具体怎么实施,在第四部分我会再做详细地解析。第三部分学法也一样。)

  四、说学法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可以才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声音等方式进行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也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鼓励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 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寓言式的情节构思,理解人物形象的鲜明的对比特色。

  2.学习文章含蓄凝练的语言,欣赏本文的结尾。

  3.认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学习含蓄凝练的语言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小小说短小易懂,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可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写作的妙处,从而理解两个病人的形象,小说的主旨就会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嫉妒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但是如果你把嫉妒心埋在心底,让理智支配自己为目标而努力,那么嫉妒就会发挥它的积极意义;相反,一味让嫉妒滋生漫长,结果会如何呢?(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1。)

  1.默读课文,圈点字词。

  2.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形象的?与其它小说的人物写作有何不同?

  3.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4.你对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章精彩的语句,小组交流。

  2.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2。)

  1.给加点字注音。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2.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小说一般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而本文运用的寓言式的构思,人物简单,两个病人既无肖像描写也无多少语言、动作,只用叙述来介绍他们,连个姓名,外号也没提。但作家选择两个病人作代表人物,有深刻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它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

  空间,读者会想些什么呢?这个病人会想些什么?

  明确:(读者会想,这个自私的夺窗者,会不会由此又感到惭愧,原来病友看到的是他编造的一套景色,目的是安慰自己这个躺在床上看不到景色的重病号……抑或非但不惭愧。反而责怪病友胡编乱造,让自己受骗而导致为了这扇窗而白天受困扰,晚上彻夜难眠,加重了病情……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怎么了,怎么会看不到那景色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心中有佛,就会满眼是佛;心中有墙,就会满眼是墙。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明白哲理:襟怀坦白、目光高远、热爱生活的`人,会看到生活中的美,体悟到生活中的美。)

  4.你对文中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认识作品中两个人物的意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研读赏析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1.“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与“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中加点的词怎样理解?

  明确:(“照例漫游着”:表示这是公园里湖中一般常见的景象,是靠窗病人根据生活实际的想像。)

  (“照例睁着”表现不靠窗病人为想法所困扰,突出盯着天花板看已不止一次。)

  (同样的诃语却表现了两住病人不同的心态和其心理之高尚与卑劣可见一斑。)

  2.本段文字中对不靠窗的病人的细节描写“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和“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活动?

  明确:(这一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一心夺窗。所以面对病友在生死线上挣扎时,态度冷漠,巴不得他死了,可以让出靠窗床位,于是对此置之不理。其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让学生学会分析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试思考本文以《窗》为命题的作用。

  明确:(“窗”喻指心灵之窗;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

  善良 自私

  心零之窗

  高尚 冷酷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3篇08-01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