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掌握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媒体】
1、生字词卡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⑴ 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⑵ 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⑶ 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⑷ 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⑸ 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⑴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⑵ 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⑶ 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三、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2、全班交流。
四、当堂作业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⑴ 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⑵ 书写生字。
2、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分组自习字词,教学课件制作
《山 中 访 友》
字
词
jìnghèzhànzhīxuánchè
幽径唱和湛蓝栀子玄奥清澈
Chán fèi qiáocuì guān
níng
禅心犬吠
憔 悴
树冠
凝静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
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组交流,导入新课。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 喜爱、赞美、敬佩)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今天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山中访友》,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1)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研读与赏析,走入文本。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
⑴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⑵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⑶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语句。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事物
称呼
感悟/启示
古桥
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
树林
知己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白云
大嫂
热情的大嫂,无私奉献。
瀑布
大哥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悬崖
爷爷
无杂念的心境,给人清净。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云雀
弟弟
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
小弟弟
患难与共
……
……
……
教师小节: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再读课文,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③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④老师寄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乏一种感悟美的心情。”以一种平常心,保持一种好的心情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⑤请你以大树、落叶、晨雾、小草、小路等自然景物为话题写出更好的文段,把你的习作朗读给同学们听,好吗?
☆抨击感悟
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强调了什么?(“好心情”)
②同学们,两种“好心情”是一样的吗?
第一种“好心情”是抛开一切欲念,以一颗纯净的心亲近大自然;第二种是与大自然神交后的彻底放松,对自然亲近与赏识后的惬意和满足。
☆反思,延伸
反思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这个赖以生存的朋友?
2.就你所知道的事实,能举出人类不珍惜与这位“朋友”的友谊,甚至欺凌、背叛朋友的实例吗?(结合五年级上册《鲸》)
延伸
在双休日约上伙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游览杨梅山、竹林,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享受一下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并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全篇围绕一个“竹”字,着力描摹竹影之神韵、抒写画竹之趣,运用对比、描写、对话、动作等多种技法,生动描写出“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时的童真童趣。本课设计意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拓展艺术视野,了解作者丰子恺卓越的音乐、美术才能的背景下,运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之美的生活态度,学习作者重点围绕竹影之趣、描摹竹影之法,全文一气贯通而又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
教学步骤
一、分组研究
课前围绕以下课题以组为单位上网查找资料,并作简单研究:
1、丰子恺的生平资料、绘画资料、文学资料,重点要结合课文谈谈“我眼中的丰子恺”。
比如我眼中的丰子恺是个有着细微观察力的人,从他在文中第二段的描写可以看出:“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从上句中还可见他有不凡的语言表现力;再比如,我眼中的丰子恺是个有着丰厚艺术修养的人 ──在描写竹影时,他用到了很多美术和音乐的术语“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另外,还可以看出丰子恺是个有童趣的人……等等。
2、收集查找郑板桥、吴昌硕的竹画以及西方油画各一幅,结合课文对中国画和西洋画进行比较。
二、课文研读
1、添置背景:
本文是一个兼具音乐、美术、文学才能于一身的艺术大师的一篇生活随笔。作为艺术大师,在他的眼里,竹影是怎样的,美在何处,作者是怎样描摹的。请为“竹影”添置一个油画般的背景,摘录文中对竹影描写的语言,整体理解感受竹影的.神韵之美。
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描述背景: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2、精研细读:
⑴ 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单有形似的竹影描述,本文的可读性就会大大降低,其内在的神韵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趣。
① 找一找:
清风明月的夜晚多么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好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的?他们玩得有趣吗?请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然后用“我觉得 ( )是有趣的,我认为其中的趣味在于( )”这样的句子,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并体验竹影之趣。
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文中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
比如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② 说一说: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模仿课文说一说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往事也是在进行着艺术的创造、也有一些艺术的发现。
⑵ 审美赏美—从影到画深入浅出:
① 读一读:
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描摹生动的语句,评点其妙处,玩味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
② 想一想:
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想一想这句话在自己脑中呈现的画面是怎样的?根据自己的感觉赏析这句话,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很美,用同样的方式赏析。
教师引导 (亦可学生自由发言):“参差不齐”描写了竹影与孩子们的墨竹创作渐渐脱开移位的情形。“好像脱了版的印刷”比喻新颖贴切,生动描绘出月亮渐渐升高与其先时画的竹影不吻合,形成叠影的美妙画面,从而可以看出作者观物如微,联想丰富,笔下文字很有生有生活情趣。
学生赏析其他句子。
3、课堂小结:
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就存在与我们日常行为当中(像用泥巴造城堡其实是孕育着一种建筑艺术,用雪堆娃娃孕育着一种雕刻艺术,用野花编花环孕育着一种装饰艺术)。或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创造艺术之美。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在创设的情境中,体味作者的艺术魅力,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步骤
一、进入情景
教师与学生共同赏析丰子恺的名作──同名漫画、散文《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老师配乐朗诵,学生评议,体会丰子恺文如其画,画如其文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看谁说得棒)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C、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三、品美析美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
四、走进童年
师生一起朗诵: “时光带走我们的童年,让我们长大;岁月增长我们的阅历,让我们成熟。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童趣》和《竹影》都是写童年生活的趣事,仿照以上两篇写法,写一个故事叙说一段童年的往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这一课,这些生字词你们掌握得怎么样呢?
2、复习生字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随意读)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个小朋友非常渴望拥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个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假如》。(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
1、打开书108页,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其他同学拿出手中的笔,边听边划出这个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
3、指名汇报,出示课件。自由读读。
三、学习第一节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板书)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了?指名读。
2、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呢?自由读。指名回答。
3、出示: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你能把小树当时的样子表演出来吗?
学生亲身体验: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他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4.在寒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为它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给小树带来了温暖,现在小树又是什么样子,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第一小节。
5.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喜欢的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节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板书)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2.出示: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4.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5.善良的小朋友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许多好吃的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这是小鸟会怎么样呢?
6.你真会体会,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五、学习第三节
1、小树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小鸟吃饱了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这个小女孩的朋友西西引读“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西西为什么只坐在屋里?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3、西西是不幸的。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4、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一双好腿,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个小朋友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齐读。
5、西西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指名说)。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6、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六、学习第四节
1.这个小朋友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把你喜欢的愿望背下来好吗?(学生自由背诵)
2.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3.她想怎样实现这些愿望?(靠神笔)读一下。
4.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是呀,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们都有一样的爱心,这是最可贵的。(板书:爱心)
5.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6、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来享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愿望。
七、拓展想象
1.这个小女孩特别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要用来画些什么?(小组讨论)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2.指名说。
3.大家说得真好,假如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也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现在你们把自己刚才说的接着诗的最后一小节写下来。
八、总结
1.结束语:我们不仅会写更要会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神笔我们一样可以帮助他们。
2、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帮助别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重点】
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泯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⑴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⑵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⑶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⑷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⑹ 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丁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人”、“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字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七、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
1、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2、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3、时间在2分钟左右。
九、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掌握书写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的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具准备:
查找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前先学:
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就是巴金(板书)爷爷。
2、这样一位老人在给家乡孩子的回信中他会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巴金爷爷就是这样的可亲可近。喜欢这样的爷爷吗?
初读课文,要求,读出巴金爷爷自然、轻缓的语调。
读了这样清新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读后说第一感觉。)
2读:
1) 信的文本特点:面对面的说话,聊着家常,显得很亲切自然。
2) 指名分段朗读,让学生在自然、轻缓的语调中体会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初步感受这平实质朴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复习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三、再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体会,从巴金爷爷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感受浓浓的爱。
第一段:从谢谢入手,感受巴金老人的温暖。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谢谢孩子们呢?(一大堆信这么多的孩子们写信;好不热闹。)读出巴金爷爷的心里的温暖,读出感谢之情,喜爱之情。
第二段:巴金爷爷平实清新的文字中流淌着他的真情,自由读第二段,感受他的爱。
2、千斤重千斤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笔有千斤重呢?从这千斤重你又读出什么?
朗读指导: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爷爷深深地爱着家乡的孩子们;他们读着这封信,感受着巴金爷爷的深情,怎能不为之感动?读出孩子们的感动。
3、交流语段二:多么,多么
还有谁也注意到了这句话,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特别留意到的词读好。
听出来了,多么想看见---多么想听见,这是多么真挚的爱啊!来,我们一起读。
4、谁还留意到了其它的词,谁还有精彩的'发现?
歌唱般的话语 如果没对孩子那份真切的爱,孩子的声音怎么能成了歌唱般的呢?
四、作业
一、写近义词。
珍惜( ) 真诚( ) 祝福( )花费( )
二、写反义词。
有限( ) 吃力( ) 失望( ) 平平凡凡( )
杰出( ) 成功( ) 奉献( ) 有限( )
三、改正错别字
长途旋行( ) 重心学习( ) 兴高彩烈( )
走头无路( ) 不屈不绕( )万古常青( )
第二课时
一、复习,联系一、二段内容,选词说话。
(出示文中第一幅巴金像,旁边出示词语:温暖 千斤重 终于 见面。)
指名学生读题: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段与课文一、二段的内容有关的话。
师小结:是什么让巴金爷爷感到温暖?(孩子们真诚的爱)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巴金爷爷拿起了千斤重的笔?(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这就是爱,爱给人以温暖,爱给人以力量。
(板书:爱)
二、学习三、四段,感受巴金爷爷的爱,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学习三、四段,感受书信中巴金爷爷亲切质朴的话语
巴金爷爷用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这是一位87岁的老人在面对面地和孩子们聊天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用耳朵听听自己读书的声音,听听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
你听到巴金爷爷跟孩子们聊了些什么?
(二)自读三、四段,潜心对话,感悟文本
1、这封信是一个走过了87个春秋的老人给家乡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这里的字字句句都流露着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巴金爷爷的声音,再次默读课文的第3、4段,拿起笔,写下你读书的思考,用笔与巴金爷爷作无声的交流。
(阅读批注与文本交流)
2、交流读书体会(师生、生生)
(三)齐读第三段,领悟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根植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种子
1、这封信主要是巴金爷爷和我们谈生命的意义的,他希望自己,更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开花结果。 (板书:生命开花结果)同学们,花草树木可以开花结果,人的生命怎么能开花结果呢?
2、(投影)请同学们读一读巴金爷爷的这段话,看看谁能读懂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3、交流,引导,提升
从这里读懂了什么?
(只有我们为别人奉献我们的爱,我们的同情,奉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才能给社会增光添彩,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
这里的花费它们中的花费可以换成什么词?(消耗、奉献。)
花费它们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时间、精力、同情
所有的这些,都凝聚成一个字,那就是爱!一句话,为别人、为社会奉献我们的爱,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板书奉献)
4、同学们,愿意让这朵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自己的心里吗?自由朗读,用心感受生命的美丽之花。
指名读 。
让这朵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齐读!
5、巴金爷爷说自己是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他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读到这里,你明白巴金爷爷为什么希望再活一次吗?
(他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总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为祖国,为同胞再多做点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心中的这份博大的爱。)
这朵生命之花是爱的花朵,是爱的果实,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体会巴金爷爷博大的爱。
三、学习第五段,感受巴金爷爷的期望
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巴金爷爷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为一个老人,他更懂得时间的珍贵。
2、(投影第5段第2句)这是一位老人的心声,亲切的话语中充满爱意,这是一位远离故土的老人对家乡孩子的热切期望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聆听巴金爷爷的殷切期望。
(读出老人的浓浓的爱意,热切的期待。)
3、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家乡的孩子们;仅仅是家乡孩子们的吗?不,是对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领会巴金爷爷对我们的期望吗?真的吗?(考考你们:谁的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谁的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我们;希望在谁的身上?我们。好,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投影,把最后一段中的你们换成我们)
(朗读要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充满希望。)
四、抒写真情。
1、家乡的孩子们收到了巴金爷爷抱病写的回信,读着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感受着巴金爷爷真挚的爱和热切的期望,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又想对巴金爷爷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家乡孩子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回一封信。
明确要求:
1) 注意信的格式
2) 以家乡孩子的身份。转换角色:现在我们是谁?我们是巴金爷爷家乡的孩子呀,现在孩子们的心已飞到巴金爷爷的身边了,就要面对面地和巴金爷爷说话了,明白吗?
3) 说真话,诉真情,说出我们的心里话。
2、生写信,师巡视指导。
3、交流。
五、作业: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改为反问句)
2、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和歌唱般的话语。(修改病句)
3、( )我有病,写字困难,( )不能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填上关联词)
4、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缩句)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习题。
1、我为什么愿意再活一次,说明什么?
2、它们指什么?为别人花费指什么?开花是指什么?
板书设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绎( ) 歉( ) 冶( )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 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
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温情的母亲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
古井 络绎不绝
帮助老人 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报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教学设计方案4篇10-26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