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30 11:41: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静夜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静夜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二、介绍诗人

  叠纪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⑷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⑸ 开火车读

  2、认清字形

  ⑴ 学生小组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⑵ 指名说一说。

  ⑶ 抢读生字游戏。(课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课生字)

  相机理解“举”、“举头”: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请举头,“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 对号认生字

  1夜 2光 3头 4床 5故 6乡

  课件出示:学生对口令:

  夜是几号字?头是几号字?2号什么字?4号什么字?5号6号什么词?

  答对者来摘苹果,并请摘到两个苹果的同学把其中的一个送给好朋友。

  ⑸ 摘苹果游戏

  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谁会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请学生正确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领读。

  五、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 指名说说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 师范读

  ⑷ 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 学生练读

  ⑹ 指名朗诵

  ⑺ 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六、古诗赏析

  师: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配乐朗诵 《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师:如果你们也喜欢这两首诗可以到我们的《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静夜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 检查自学情况:

  ① 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 齐读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 小老师领读。

  ⑤ 开火车检查。

  ⑶ 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 同桌互读。

  ⑵ 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⑴ 自己试背。

  ⑵ 指名背诵。

  ⑶ 齐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应注意纠正,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2、学习书写:

  ⑴ 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 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 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 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没占准都给指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

静夜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〦 、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课前主动观察和搜集有关星空的资料,学会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如用眼睛观看、请教父母、阅读有关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学学从网上浏览查找资料。

  2、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能认真倾听,大胆发言,并补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夜思》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对大诗人李白产生敬佩之情。乐于诵读古诗,主动搜集与月有关的古诗并诵读或背诵。

  【策略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文情景图,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教师用的生字卡片,与宁静夜空和谐的音乐;学生用的生字卡片,课前召开一次“神奇的星空”资料交流会。(详细过程见单元综合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境,激趣设疑

  1、出示“诗人李白遥望明月”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仔细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2、教师揭示课题:静夜思读了这首诗,你就会解决很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生看图回答图中内容:一轮圆月、一个人抬头望明月、这是夜晚┅┅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疑问)这个人是谁?是什么时候的人?这是什么季节的晚上?┅┅创设这一情境,与诗意联系,与诗作者及时代背景相联系,将学生带入了诗的意境,有助于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同时,让学生据图提问,既能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同学们,谁会背这首诗?指名背,要求其他同学打开书听读。(生背后,教师要鼓励其课外主动学习)

  2、再次齐读:提不同要求,会背的可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不会读的,可以边听边随读。一生背诗,其他学生看书听读。背诵。了解学生课前读此诗的情况,实现以学定教,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主动背诵古诗的积极性。

  三、再读古诗,识记生字

  1、先读一遍古诗,再对照生字表把生字在诗中圈出来,然后想办法记一记这些生字。

  2、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总体情况。出示生字表。

  3、出示字卡,用开火车的形式快速反馈认字情况。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字情况,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4、教师对一些如加、减、换偏旁的方法记字的要及时归纳并推广给全体学生,以便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识字方法,对编出的歌诀要给予肯定。学生自读古诗,在诗中勾出生字,再读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同桌互相用生字卡检查生字的读音。学生汇报哪些字想出了好办法,就自由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学生练读。发现错读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同桌同学互查互帮,并在同学的书上标记不会认的字。学生自由汇报自己想出的记字好办法。学生自己探究识记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识字后,及时反馈结果,学生从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我要全对”这样一种适度的压力。此时发挥同伴检查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识记生字的过程,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师在全班的反馈中,肯定学生的识字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规律,形成识字能力。

  〖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再读古诗,想一想知道了什么?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汇报,与解决课初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联系起来。

  3、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几点: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他一生写了约一千首诗歌。谁还会背李白的其它古诗?课下查找一些李白的诗背一背。

  4、为什么诗人把月光当成了“霜”?你在什么季节见过“霜”?(秋天,进而解决了课始学生提出的图上是什么季节的问题)月光与霜有什么相似之处;

  5、 理解“举”、“低”。

  〖学生活动〗

  1、学生自读,汇报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3、组织全班交流。

  4、学生与教师一起交流。

  5、学生背诵以前背过的其他古诗。

  6、学生思考、结合实际讲解自己对霜的了解。

  7、学生边读诗边做“举头”和“低头”的动作。“我知道什么”这一极具开放性的问题,解答域宽至全文语句,问答距长至全诗内容及情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各类学生,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读懂一些词句。选择的空间很大,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地发展。在全班交流时,教师从学生汇报的已知中,了解学生所未知的,进行点拨,使学生的认识逐渐走向完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感情朗读、背诵,读中悟情,背中积累

  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加上动作。

  六、指导写字让学生观察生字,描红、临写

  展示学生写的字,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观察“目、耳、头、米”4个字在田字格中是怎么摆放的。然后临摹书中生字,体会如何占位。写字要让学生自己观察、体验汉字的书写特点,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七、布置作业,将学习延伸至课外

  1、把《静夜思》背给家人听,并评价。

  2、查找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或李白的诗背下来。语文学习的资源非常丰富,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课外学语文的意识。

静夜思教学设计4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诗教”的民族,孔子甚至把它强调到了“不学诗无以言”的高度,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古诗那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是任何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

  历来的小学教材都编入许多古典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就有80首。这些古诗深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材简析

  《静夜思》是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第三单元安排了一首古诗《静夜思》,三首儿歌《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和一篇课文《阳光》,揣摩编者构成这一组课文的意图,不难看出《静夜思》、《小小的船》都是描写月亮的,《影子》、《阳光》两篇文章侧重在描写太阳,最后一篇《比尾巴》写出了6中小动物尾巴的特点。综合起来,每课都有比喻句,要借助课文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自然的美丽、神奇,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本文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写的一首游子深切思念故乡的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月亮为意象,在宁静的夜晚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诗中意境简单明了,诗句节奏具有音乐美,易被学生接受。让我们一起在如画的诗中来体会思念故乡的乐曲吧!

  三、分析学生

  小孩子上一年级时,还保留着不少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与习惯,比如说喜欢玩耍,好动等等。小孩的分析理解、识记能力比较弱,但他们的形象思维则比较好。小学阶段,是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的阶段。在前两个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语音和笔画知识。基于小孩子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可以采用图片和儿歌的形式来认识学习生字词。同时,让他们慢慢地接受书面阅读,培养阅读语感。因此,这节课老师要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听古诗儿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反复吟诵古诗,培养语感;通过图片认字游戏掌握生字词。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字词积累: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10个生字:“静”“床”“夜”“光”“举”“头”“低”“故”“望”“乡”,4个会写的字:“头”“乡”“床”“故”;

  2、理解背诵古诗;

  3、培养吟诵能力和语感,激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以形象的方法学习生字,在阅读中提出疑问,积极思考,理解诗歌内容。

  2、反复吟诵,背诵诗歌。

  (二)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理解诗歌的内涵,想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一)吟诵教学法;(二)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三)配乐朗诵法。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综合考虑了新课标的要求和一年级学生的普遍特点后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

  七、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电脑、网络、课件、视频、多媒体展示平台。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静夜思》儿歌版、谜语、生字卡片,《静夜思》背景音乐。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八、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兴趣,导入新课

  1、师: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谜语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考考大家。有个东西‘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个镰刀。’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么?”出示课件,揭示谜底。接着学生的反应,“是的,是月亮。老师在给大家看一幅有月亮的画,不同的是它的旁边还有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和月亮有

  什么关系?”展示课件,进入古诗学习。

  (设计说明: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激起了同学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才会让老师教起来比较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本节以谜语游戏进入新课,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握重难点

  1.老师先吟诵一遍,读准字音。

  2.学生齐读,培养语感;然后请学生说他们所不认识的字,老师把字写在黑板上。并把需要掌握的字以课件形式出示。

  3.请学生说说如何识记这些字,边学字边掌握古诗大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求思路,把握重难点。)

  在这个环节,根据生字学习内容。比如当学到“思”字时,问学生“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呢”?(上面是个“田”,下面是个“心”),再问学生“思”是什么意思?(思念)在什么时候思念?(静静的夜晚)他在思念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1—2分钟后回答。当学生在读了古诗之后,明白了作者在思念故乡?随即问学生故乡的意思,此时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使他想起了家乡?(月亮)诗中说他是如何看到月亮的呢?(举头)什么是举?通过“举”字的学习,明白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因为太思念故乡,以至于他都把月光看成了“霜”。进入到“疑是地上霜”一句的学习。通过反复的吟诵、引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韵味及意境,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意。这样,既了解了古诗的大意,又对生字的识记比较深刻。

  (设计说明:这个部分的学习主要是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并且记住字词。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检测训练,巩固重难点

  游戏一:听儿歌《静夜思》

  游戏二:摘月亮。把事先做好的弯月亮的卡片拿出来,卡片的背面写上生字。请学生上台摘月亮。谁能把卡片后面的生字读对,摘下的月亮就给谁。

  游戏三:谁是小李白。与古诗《静夜思》相配的音乐,投影片(十五夜晚、明月当头照的情境)。播放音乐,由学生模仿着李白的样子,对着美丽的夜景,吟诵《静夜思》。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评选出班里的“小李白”。

  (设计原由:经过上面一环接一环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上达到了高峰,所以检测训练这方面我主要通过两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练习吟诵。)

  (四)视频欣赏,老师归纳

  1.集体朗诵一遍,播放一段视频。

  2.老师总结:

  (1)作者简介,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写过很多有名的诗篇,以后我们还会学到他很多很多的诗。

  (2)字词回顾

  (3)写作契机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题目“静夜思”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设计说明: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字,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渗透亲情的可贵。让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作者不作为重点介绍,让同学了解即可;而文章的写作契机则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诗歌,让他们懂得亲情的可贵,也能过更好地融入。诗人的契机这一部分用讲故事的语气讲出来。)

  (五)结束语

  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亲爱的同学们:故乡,给我们一种深厚的温暖;亲人,是我们永远的保护神。无论我们到了哪里我们都要珍惜亲情,时时记住给家人一个问候。

  (六)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讲《静夜思》的故事。

  2、制作月亮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一个生字,互换卡片学习。

  (设计说明:让学生把《静夜思》的大意以故事的形式讲给父母听,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与父母互动;在生字掌握这方面,不用死板地抄写方式,而让他们动手做卡片,激起学习的情趣。)

  九、板书设计

  月亮

  抬头思念

  诗人故乡

  低头

  (设计说明:板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以简单明了为主。)

  十、设计思想及特色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示,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而文字符号本身较为抽象,它不像图画、实物可以直接引起视觉快感。这就给六、七岁的蒙童的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如画一画、跳一跳、唱一唱、表演等)活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体裁的多样性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把画、唱、演、说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乐趣。新课标还指出入学的儿童是以口头表达为主,进入书面阅读以后,才由具体直观的现实世界逐步向抽象的文字符号世界过渡。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必须强化学生对文字符号的认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在初读感知环节,扫除文字障碍,让学生认真读读全篇课文,把文章读通,读连贯,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感受。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把知识的积累作为重点,并采取游戏的方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综观整个教学设计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本文的讲授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讨论法和朗读法的语文教学法,设计中充分贯彻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把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法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努力达到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同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并与之共同学习、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思想内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本文利用网络平台对课堂教学有所改进这一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充分、深入地投入学习。大屏幕以及视频的播放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灵感,帮助他们更好的识字,理解课文;而且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第三,采取游戏的方式教学,把“教、学、做”合一,激发学习兴趣,寓教学于快乐之中,促进学生主动参,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

  第四,落实精读,注重培养语感。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是语感经验不断积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敏锐语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阅读行为获得个性化的感悟。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这些也许是这一节课最大的收获!

静夜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四个生字。

  2、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韵律地朗读、背诵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电脑放夜空课件。

  2、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静夜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整体美

  1、电脑出示古诗。

  2、看课文,听录音,整体感知。

  3、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自读课文。

  ⑵ 指名读课文。

  ⑶ 互相交流,读懂了那些词语。

  ⑷ 配音朗读。

  4、指名到讲台前背诵,其他学生点评。

  5、认记生字交流学法:

  ⑴ 认识要求会认的10个字,自读课文、开火车读、分组读。

  ⑵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三、品读课文,领悟要点

  1、合作探究: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2、课件出示全诗,放手让学生自己读,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诵读诗句。

  3、指导朗读,领悟要点:

  让我们跨越时空,跟诗人一起在月光下思念家乡的亲人。

  ⑴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法感悟诗的意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⑵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①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后,问:“在这个明月夜,你知道李白在干什么吗”“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② 引导学生理解“疑”,让学生用“疑”组词。然后:“为什么使人将月光疑是霜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③ 第3、4句引导学生用动作来领会诗句的含义,展开想象:

  “坐在窗边的`同学抬起头来看看窗外,你看见了什么?”“那要是夜晚,又会怎样?”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句诗。“我们把头低下闭上眼睛,十秒钟后告诉大家,你想到了什么?”月光下李白又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读一读,怎样才能把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读出来。

  ④ 教学生读诗句时,先读一句,让学生跟读。熟读之后,配乐朗读,最后练习背诵。

  四、课外延伸

  课下让学生找一找有关月亮的美丽传说及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根据两首古诗的意境,分别为古诗添色、添画或配画。

  二、教学重点:

  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三、教学难点: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导入:

  1、 演唱歌曲《划小船》在歌曲中分组进行律动

  2、 学生回忆以前熟悉的诗歌,有表情的朗诵。

  赏析图画《静夜思》

  1、 设问:静和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个画面最像哪首诗的意境?

  2、 教师吟诵

  3、 学生吟诵

  学习歌曲

  1、 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2、 教师带唱一遍,学生观察教师演唱的表情

  3、 用lu轻声哼唱

  4、 师生接唱歌词

  展开 探索

  1、启发讨论

  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颂了几百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迷人的艺术魅力,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自己喜爱的其他方式再创作

  分组:朗诵创作组,音响创作组,图画创作组,歌舞创作组,手皮影创作组3、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维,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创作

  4、 分组展现

  配画

  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静夜思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说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自学古诗,说说已经认识哪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正确。

  (2)本课十个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生字的巩固。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还可用“大转盘”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

  (4)结合“故”的认记,认识“攵”这个偏旁。

  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4个字可分两类。“目、耳”要注意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米”要提示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笔画不同,“头”的最后一笔是“点”,“米”的最后一笔是“捺”。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加深记忆:大—头。

  (二)朗读感悟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自由读,说说在读这首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启发想象,熟读成诵。播放柔和的音乐,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

  (三)课后练习

  “我会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在学完这首诗后,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时纠正发言时的一些语病。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说话的内容更加充实。

  (四)实践活动

  古诗朗诵会: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进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配乐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五、资料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名诗欣赏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静夜思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表演法、吟诵法。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认读昨天学习的生字。

  二、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朗读古诗

  1.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2.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3.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4.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8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学设计9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一看,这个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帮助幼儿体验古诗的意境。

  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离开了妈妈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妈妈,想家里的亲人。

  3、师示范念古诗,边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4、理解字词

  疑 怀疑,误任务的意思。

  举头 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 思念,想念。

  5、幼儿学习古诗,边作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年一遍,能用响亮的声音念古诗。

  6、反复的练习,请幼儿上来表演。

  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7、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8、讲评。给专心的幼儿颁发奖品。

静夜思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3、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1个新偏旁“攵”。

  (2)会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3)能通过对生字词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可包含扩词,说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熟读诗句。理解诗句。

  (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12个生字),让学习好的先示范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2、我会记字形。

  3、我会写(展示课后生字)。

  4、我会给喜欢的字找朋友。

  5、我认识了1个新朋友:1个新偏旁“攵”。

  6、我会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7、我会说(看课后那幅图,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质疑问难;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要求: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二)学文悟情展示(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我会读古诗、背古诗(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我知道诗句中“明月”这个词写出“夜”。

  3、我知道诗句中“思故乡”这个词写出“思”。

  4、我会用动作表示“举头”和“低头”的意思。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我还知道带有“攵”的字。

  2、我想给我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我们平时都说“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

  2、小朋友,你们回去后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静夜思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思、故、乡、低”,认识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写生字并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古诗?用你最美的声音背给大家听,谁愿意展示?

  2、课外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古诗,今天再跟老师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

  二、了解作者,知诗题。

  1、他是谁写的古诗呢?(李白)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学生说,简介李白)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李白作的,题目是(板书课题,师板书学生说笔画),齐读课题(2遍)。

  3、这三个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吗?(加一加,组词)

  4、依次组词(安静)(夜晚)(思念)板书。用词语来记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

  5、大家看“思”字,不仅要求我们认识,还是要求我们会写的一个字(打开书43页),仔细观察占格,在笔画上有什么地方是需要特别提示的(样子、位置)用你的眼睛仔细发现。(横中线、竖中线)特别的位置要特别注意。

  6、范写(边写边强调),心比平时扁一些,给田让出位置。

  7、练写展示(2—3个,评议)

  三、初读古诗。

  1、这是一首特别熟悉的古诗,就不自由读了,开火车读。注意读音,学古诗第一件事情就是读正确。(板书:正确)(开火车读、齐读)

  2、诗读得很正确,但如果把生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床、光、望字卡贴黑板上)指名认读并组词。

  3、这三个生字是我们这课需要认识的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关注音节,发现了什么?(都有ang)

  4、再找找看,诗中哪些字还带有韵母ang。

  5、如果仔细观察,在古诗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尤其在句子的末尾一个字,它们往往都有相同的韵母,诗人这样写,就是为了让这首诗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不信,我们再读读看。(齐读)

  6、我们把这几个字再放在这里(霜、乡贴黑板上),“乡”不但是要认识的,还是要写会的生字。在本课中,乡可以和哪个字组成词语?(故,贴黑板上)

  7、我们来写一写这组字,打开书,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故、乡”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的?

  8、范写。强调“故”字部首。(攵,反文,一撇,二横,第三笔撇起笔在横的中间,要注意位置)

  9、再观察“乡”,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起笔位置)

  10、范写。(特别提醒大家,写“乡”字时,心里要有两个竖道,两条竖线起什么作用呢?帮你把乡字立起来。写时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两边要齐平,要这个字立起来。)

  11、练写。(各写一个字,评议2-3个)

  四、再读。

  1、读诗除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板书),连词成句。

  2、自己照着书练习,读出节奏。(自由读两遍)

  3、指名读,读出节奏。(3个)

  4、让我们渐渐走近诗中,齐读。

  5、范读(举头、低头动作)

  6、有没有随老师的朗读走进诗中?指名读,放慢一点。(3个)

  7、有没有注意老师读的时候做了两个动作,什么动作?(出示举、低)

  8、出示图片,猜分别代表那2个字?

  9、不仅会认,还要会写。范写。(低)

  10、练写低,评议。(写一个,评议2-3个)

  11、想象动作,再读。(同桌互读,齐读)

  12、学古诗,除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13、在安静的夜晚,李白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目光放到前两行,从前两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4、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夜晚,李白翻来覆去睡不着,睁开眼睛一看,眼前白花花的一片,以为是那寒冷的冰霜,结果仔细一看,是月光。带着这样的想法,再读前2句。(指名读3个,齐读)

  15、他站起来往前走,看到了明月,这时他想到了什么?(故乡)什么是故乡?(老家)有亲戚吗?谁在那里?

  16、李白正是这样,看着这明亮的月光,他可能想到了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多想再看看他们啊!(齐读后2句)望着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父母,多想依偎在他们的怀里撒娇啊!(齐读后2句)望着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兄妹,他们会在做什么呢?(齐读后2句)

  17、再来看看课题,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在静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亲人)

  18、背诗。(齐背)

  19、月是思念,月是故事,月是想象。带着这节课学到的、体会到的。再背古诗。(齐背)

  五、拓展。

  1、读李白其他写月亮的古诗,学着今天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意思。

  2、指名读,齐读。(《古朗月行》前四句)

静夜思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过程与方法:1、获得学习古诗的方法。

  2、获得理解古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床、光 、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 (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请举手说说好吗?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六、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七、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学设计13

  课前透视《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 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话平台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读

  1、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3、 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 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识字

  1、 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2、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5、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熟读

  1、 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 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 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

  写字

  1、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组展开讨论:这两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 汇报。

  3、 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 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 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教师注意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讨论和评议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导入

  1、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 齐读古诗。评读1、 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 组内互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感悟

  1、 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 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 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质疑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4、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掌握重点笔画的位置,汉字基本上能写端正。)

  2、教师范写。(提示“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4、 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 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伴教锦囊词语解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静夜思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

  2、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字理识记 5 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字理识字(析词)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过哪些诗?(指名答,齐背《锄禾》)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许多诗人留下了优美的诗句。其中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的诗以精巧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成为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请看有关李白的动画。

  (cai演示,师口述:冬天,李白和他的亲人们在自家庭院里喝洒吟诗。春去秋来,李白告别亲人,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秋意越来越浓,李白望着风雪,望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诗。

  (cai 出示不带课题的全诗,师念诗)

  二、分析字理,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读一读,找节奏,初步感知 。

  ⑴ 自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⑵ 师范读,生注意听,找出节奏。(指名答,cai 用“ / ”画出各句节奏,如“床前/明月/光”)

  ⑶ 生按节奏练习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及节奏。

  2、字理识字,赏析词句。

  同学们掌握了读好诗文的方法,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⑴ 教学第一行诗。

  ① 教学“床”字。

  (cai出示第一行诗)这行诗里有个生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床”字及读音)齐读正音,怎样记“床”字?(提示:“床”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

  (cai演示“床”字各部分的分解与组合,师提示字理:古时候,用广字头表示房子,广字头下面是个“木”字,表何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床不完全用木头做,还可以用各种金属和材料制成,方便又舒适。)

  用“床”扩词(提示:“床”还可用做量词,如一床被子)

  ② 师示范解释诗意:床指木床,前指前面,明指明亮,月是月亮,光指光芒。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行诗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提示:诗人在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样的月光?)明月发出的光是怎样的?(银白色)

  小结:翻译古诗时,把大概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这行诗可以翻译成“诗人在床前看见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ai 出示诗意,齐读)

  ⑵ 教学第二行诗:诗人把月光当成了什么?(cai 出示第二行诗,齐读)

  ① 教学“疑”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疑”字及其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音节?什么结构?“疑”字笔划较多,怎样记住它?可把它分成四部分( cai 演示分解的四部分及其象形)左上方是匕首,左下方是一支箭,右上方是长予,右下方是一名士兵。为了书写方便,右边实际取的是“矛”字的上半部分和“走”字的下半部分。(板书 矛 走)

  (师讲字理:古代打仗面对强敌时,是用“匕首”短兵相接,还是用“箭”远射?是举着长矛向前冲杀,还是干脆一走了之?真让人疑惑不解。所以“疑”的本义是指怀疑)( cai演示兵往右走,四部分再合成一个疑字)在这首诗里是好比、好像的意思。《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伙伴》教学设计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春雨的`色彩》导学案ang eng ing ong 教案《影子》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村居》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齐书写“疑”,师范写,生跟写一个)

  ② 学“霜”字

  “霜”也是比较难记的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霜”字及其读者音)齐读正音。谁能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霜”字?(师提示:声旁“相”的读音和“霜”的读音是不一样的,雨字头表示霜从天上洒落下来,凡是以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都表示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还学过哪些雨字头的字?(板书 雷)什么是霜呢?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空气中含的水汽在小草、树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师范写“霜”字)写“霜”字时,雨了头要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相字不要写得太长,注意把字写得紧凑些(生跟写一个)“霜”还可以用来比喻白色,如有的老人头上长满了白发,我们说他是一头白霜。诗人在这里把什么当成了霜?为什么会把月光当成了霜?(提示:它们什么地方相同?)

  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说一说?(提示:诗人看见什么,觉得怎么样?)

  ③ 小结:这两行诗写在安静的夜里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用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达了诗人独在他乡的孤独心情。

  (板书 看 疑霜)

  ⑶ 教学第三行诗:(cai出示第三行诗)师读。

  ① 举头是什么意思?(抬头)诗人抬头干什么?(看月亮)

  (cai出示 举头望明月 比较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望”举头看明月)不用“看”?(因为“望”字上面有个月亮,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要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方,用“望”字比较好)

  ②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板书 明月)(指名答)

  ⑷ 教学第四行诗: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cai出示第四行诗)齐读。

  ① 教学“思”字

  “思”是本课生字。

  (cai出示田字格内的“思”字及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结构的?为什么是心字底?“心”上面是个田字?(师:古代农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心里想着怎样把田种好,田放在心上就是“思”。)“思”是何意?(想,思念)用“思念”说话。

  ② “故乡”指什么?(家乡)“思故乡”是什么意思?(思念家乡)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③ 除了思念家乡,还会思念什么?(亲人)亲人包括哪些人?谁能把诗人思乡的感情吟诵出来?(自练,集体点评:语调要低一些,慢一些)

  ④ (cai出示后行诗)

  小结:这两行诗写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板书 望 思乡)

  ⑸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识内化,给诗取名

  ⑴ 写诗人在安静的夜里思念家乡,根据诗意,谁能给这首诗取名?(板书:6静夜思)这就是第6课,齐读。

  ⑵ 教学“静”字

  (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静”字及读音)它是什么结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没有声音)不争吵,就安静、清静了。(扩词)师范写:“静”第五笔是竖,不要写成撇。(生跟写)

  ⑶ 扩展想象

  (cai回到原图,包括题目)诗人看着这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这可能是什么节日?(中秋)小朋友们可能在与父母干什么?(吃月饼,看月亮)但诗人却一个人在外地,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李白,一个人在外地,你会做什么?想什么?《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伙伴》教学设计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春雨的色彩》导学案ang eng ing ong 教案《影子》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村居》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⑷ 感情配乐读文

  4、课堂练习(随机)

  ⑴ 填写诗句,说出带点字的意思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⑵ 根据意思,很快说出诗句

  ① 诗人看见床前地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② 好像地上结了霜。

  ③ 抬头望高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

  ④ 低下头思念起家乡。

  ⑶ 齐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看)月光──凝霜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小伙伴》教学设计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6《春雨的色彩》导学案ang eng ing ong 教案《影子》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村居》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静夜思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

  2.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之情。

  媒体运用:ppt

  预设过程

  (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背诵展示)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齐读课题。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说说听出了什么?(慢,忧伤,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么?思念的滋味你尝到过吗?指名说。带着思念的感受读题。

  2.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 ěr

  写“耳”字: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数“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边数边书空。

  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3.评价学生作业。

  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1、多种形式复习二类字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静夜思》)

  3、齐读课文。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1.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