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核舟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核舟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一篇实物说明文,全篇仅400余字,作者魏学洢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用简炼生动的文笔,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文章结构严谨精巧,语言准确精练,不愧是《虞初新志》中的一篇奇文。清晰的说明顺序和简炼的细节描绘,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学习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学习按空间顺序对工艺品进行描写的写法。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清晰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简炼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以在小型白纸上画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二、简介作家作品
魏学洢,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撰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后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虞初新志》体裁包括传奇、志怪和志人各类,是一本笔记体小说。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刻工。
三、展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学习按空间顺序对工艺品进行描写的写法。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
四、诵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播放示范朗读,纠正字音。
2.指导朗读:读书力求使用普通话,尤其注意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的读法,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句读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如自由朗读,男生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对读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以课文句子为例,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1)主谓宾之间可适当停顿 如: 珠/可历历数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和句中的语气词、关联词后面应要停顿。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3)有些词在古文中是两个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一个词,要分开读。如“其地/方千里”(4)了解古代的地名、年号、国号、官职、爵位、名号等,否则容易导致停顿错误。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理解文句,把握文意。教师巡视答疑。
4、要求学生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幻灯投影练习加以巩固。
(1)、通假字 :
诎通屈,弯曲 衡通横,横着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简通拣,挑选
甫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成) 中轩敞者为舱(是)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指卷右侧) 其人视端容寂(直、正)
绝: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曰:文曰“初平山人”(写的是)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
比: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 其船背稍夷(那)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并且) 启窗而观(不译)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但)
之:径寸之木(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核舟)
其: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 其人视端容寂 (那)
(3)一义多词
约——可(大约) 历历——了了(清清楚楚) 状——然(的样子)
(4)词性活用
峨冠:名词活用为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椎髻:名词活用为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篛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篛篷
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5)古代数量表示方法
①数词+名词,名词+量词,翻译时,省略的量词应补出。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的,翻译时数词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如:船头坐三人 三(个)人 为窗八——八(扇)窗
②整数与零数之间用“有”连接
三十有四(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四) 长约八分有奇
(6)重点词语
奇巧 径 罔 因 象 贻 泛 轩敞 相望 居 比 绝 类 属 夷 曾 盈 修狭
(7)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
A省略状语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则题名(于)其上
B承前省主(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
3、倒装句(“者”;标志定语后置)其两膝相比者,盖简桃核修狭者
(8)重点语句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10、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艺术再现,画画说说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核舟示意图,并大胆地向同学们展示、陈述,其他同学加以纠正补充,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落实巩固。
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中华文化神奇的雕刻艺术引入。
二、欣赏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
文中哪一句话,哪一个词最能反映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答:技亦灵怪矣哉(奇巧。灵怪)!
具体说明:“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赏析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
(1)“奇之一”:材料体积极小。
桃核大小不盈寸(照应径寸之木)。
(2)奇之二:雕刻内容极丰富。
明确:共刻五个人,八扇窗,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还刻了三十四个字。
(3)奇之三:构思巧妙,形象逼真。
A构思巧妙:王叔远作品“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既强调了“形态”,又突出了“神似”。构思巧妙:因势象形,把桃核刻成一艘小船.通过细节表现大苏泛舟赤壁主题。如王叔远撷取《赤壁赋》里的名句作为对联刻在窗上,即暗示了泛赤壁。“舟尾横卧一辑”暗示在泛舟。同时抓住三人不同的外形特征、紧扣众人身份,设计不同位置、动作和神态,人物极具个性。刻字也讲究色彩协调。
B 形象逼真:引导学生从窗、雕栏、念珠、箬篷、蒲葵扇、火炉、茶炉、衣褶、刻字等细节和5位人物不惟妙惟肖的造型体会。
三、欣赏魏学洢描写之奇。
1、描写层次分明,顺序井然,详略得当。
教师明确:主体部分按空间顺序写,先正面后背面,先整体后局部;先背景,次船头,最后是陪衬。布局清晰、层次分明,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很有章法。
各小节都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先写中间后左右的写法,显示了工艺品的对称美。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描绘核舟的中心部分即船舱部分,描绘船头、船尾、船顶而以船头和船尾五人的雕像为主,而五人雕像又以船头的苏、黄、佛印三人为主,而此三人则又以苏轼为主,这样文章就紧扣住雕刻本身所反映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既层次井然,又重心突出。
2、描写细致,生动传神
A“雕像模仿秀”——请学生上台根据课文摹仿其神态动作,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请其他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再与课文相对比,目的在于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传神。
B诵读、品味语句,感悟船上人物不同个性,学习生动传神描写的写作技巧。
(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教师明确:如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和旷达的襟怀,佛印和尚的放浪形骸的外貌和豪迈洒脱的神态,舟子或悠闲自在或神情专注。
体味描绘船头三人用“执”、“抚”、“……等动词,描绘船尾舟子用“仰”、“倚”……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小结: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传神,一来源于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对人物景物主要特点的准确把握,其次是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大胆想像,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3、语言简洁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经济笔墨”,如课文第二段只用80来字就清楚而准确地交待了核舟的形体大小、舱、窗、雕栏、刻字等五项内容。
五、课堂总结
写作启示: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六、艺术欣赏,配乐吟诗结束
投影演示中华现当代微雕艺术精品,吟唱余光中诗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七、布置作业
1、对比阅读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
2、仿照本文的写法,描绘自己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核舟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核舟记》优秀教案08-25
《枣核》教学反思04-08
《黄山记》教学设计06-18
《囚绿记》教学设计05-18
窃读记教学设计04-04
观舞记教学设计03-24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02-22
《窃读记》教学设计01-31
《观舞记》教学设计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