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3 08:20: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炊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炊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炊烟》教学设计

《炊烟》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1.导语:你见过炊烟吗?看到炊烟袅袅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

  2.多媒体展示炊烟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炊烟》,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指名读学习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扎实基础(10分钟)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叫写本课的一组词语,对子同学互相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组长组织交流,进行“错字盘点”,教师随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①对子成员互读互查;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错)任选其一

  3.组长组织交流“词语解释”,提出没有解决的词语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从字词、读书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尝试探究,整体感知(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课前预习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故事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交流预习单中的探究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同时加强合作意识。】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悟理,拓展提升(5分钟)

  当堂完成“作业单”第四题,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对所学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的变式练习】

  七、点拨归纳,盘点收获(2分钟)

  1.教师点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注意事项。(如没有出现具体时间等)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

  1.结束语:(略)2.作业:A、完成作业单;B、预习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读新课(4分钟)

  1.交流课前预习:有关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名言和小故事。

  2.导入新课;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指答。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标(1分钟)

  指名读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例中学知,实践悟理(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下面问题:

  A、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试着在文中做圈点批注。

  例:第2自然段“那还要问?坐下,下喝完茶!”——这是谁说的话?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木屋女主人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B、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时,主要了抓住了人物()、()进行描写,以后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并运用。

  C、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以“炊烟”为题?如果让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以什么为题?

  2.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在例子中习得语文知识技能。】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1.全班交流,组际之间相互补充质疑。

  2.在学生汇报过程汇中,教师引领孩子们读中悟情、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补充质疑,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同时指导读书、品词析句。】

  五、变式练习,拓展提升(10分钟)

  1.当堂完成作业单第一题。

  2.简单交流汇报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促进阅读方法转变为阅读能力。】

  六、点拨归纳,盘点收获(3分钟)

  1.教师点拨: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1.教师小结(从文章主题中心入手)

  2.布置作业:作业单2、3题。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炊烟》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什么是背篼呢?

  2、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背篼是什么?

  为什么课文要用背篼做题目呢?

  3、学写“篼”字。

  二、自学课文。

  按五步学习法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生字词读音。(抽查读读写写、组词)

  提出不懂的词语全班讨论。

  2、把难写的生字词写一分钟。考考同桌。

  3、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一题。(在书上做上记号)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五、巩固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2、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示”,找出重点词句。

  1、学习“自学提示”。划出重要句子。

  2、讨论

  (1)说说什么是重点词句?

  (2)怎样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粗读课文,找出重点句。

  这句话赞扬了山里孩子什么样的好品质?

  二、精读全文,理解内容

  1、说说课文是怎样写出山里孩子的“勤劳”的?

  (在书上找出相应的词句,做上记号)

  2、讨论:

  (1)“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

  (说明柴禾“多”、时间晚)

  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书上又是怎样写的?

  讨论课后题3(找、比、想)背诵1、2自然段。

  (2)“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吁了一口气,掏出一捧红红的山柿子,笑着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药材……”

  (说明采的东西多、善良热情、好学)

  (3)“拐过……绕过……走过……跨过……”

  (说明路途遥远)

  (4)“小脸上的.汗水和泥渍。抿着小嘴微笑。”

  (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3、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句子。根据叙述想象出一幅幅图画。

  4、围绕重点,读读议议

  (1)选取2、3、4、7自然段自由读。

  (2)讨论:

  ①山风、小溪、鸟儿为什么对打柴的孩子这么亲热?

  ②“炊烟”为什么说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

  ③从“拐过”、“绕过”、“走过”、“跨过”这些动作,你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④从妈妈细微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三、朗读全文。

  四、课堂作业

  作业题4—6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深化重点句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句子:

  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2、提问:这两句话都是写什么?它们的表达方法与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点

  1、齐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禾。

  (2)比较异同:

  相同点:都是说背篼里盛着东西

  不同点: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从“一次”联想到“许多次”,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禾,点出背柴禾的象征意义。

  (3)体会感情。从“领悟”到“赞扬”。

  (4)感情朗读。

  三、朗读训练

  1、要求:

  第一段要用亲切、轻快的语调来读。

  第二段要用亲热、欢乐的语调来读。

  第三段用领悟、赞美的语气来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评议。

  四、分段练习,指导背诵。

  (用“首词引背法”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我们抓住重点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来读读,想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那勤劳、朴实、忠厚的美德,让人喜欢,受到人们的赞扬。

  六、课堂练习◆

《炊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听过这首歌吗?《爱的奉献》只播放最后几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

  学生畅所欲言。

  2、师: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板书课题。

  3、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想法来读读《炊烟》吧!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

  四、作业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二、细读课文,品位理解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女主人的热情好客。“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四、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五、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希望

  温暖、炊烟

  木屋主人、善良、淳朴、豪爽

  热情、好客、乐观

《炊烟》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二、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1)昨天老师编了一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3、围绕“美”,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入: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3)理解“炊烟袅袅”。

  (4)感情朗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4、小结。用你明亮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

  5、作业。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炊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里人”热情、淳朴的性格,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3.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山里吗?感受过山里人的热情、淳朴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山里人的`文章:《炊烟》。

  师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学生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眼、句句入心,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2.检查朗读情况。指明分段读,纠正错误的字音。

  3.理解词语。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词语小组成员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差字典、词典解决,再有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交流解决。

  4.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问题: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人物有关的语言、动作谈一谈。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体会着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小组里读,并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评价。

  4.全班交流。由小组代表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感受。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理解人物性格,让学生体会如何透过语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角色朗读,积累语言。

  三、通读全文,深化理解。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看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块儿解决。

  四、自拟题目,感悟中心。

  文章写“我”在山里感受的温暖,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如果是你来写,你会以什么为题目?和原题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板书设计

  炊烟

  我又累又饿、感受温暖、感动、留恋

  木屋主人、热情好客、豪爽勤快、淳朴善良

《炊烟》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初见炊烟,心生希望。正当“我”又累又饿的时候,看见了远方山间轻轻飘荡的炊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第二部分(2-4)盛情款待,感受温暖。通过煮饭、闲谈、告别等情节表现山里夫妇热情、淳朴的性格。

  第三部分(5)回望炊烟,心潮激荡。飘动的炊烟下,木屋主人挥动手臂与我道别。这一幕,似电影镜头般定格在作者眼前,也定格在读者心田。 文中山里人的形象质朴感人,似一双无形的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艺术效果得力于作者对人物细致、传神的刻画。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比如,课文中用了“客人来啦,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先喝碗茶!””“钱?这儿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等语言描写;又有“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薯、白菜在山溪里洗得干干净净”等动作描写;还有“没等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她又笑了”等神态描写,这样,一个热情爽朗、快人快语的农村妇女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课文篇幅短小,字里行间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学生应该能够读懂,但作者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 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二、深读感悟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3、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4、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5、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拐弯处的回头》说说在内容和写人方法和本文有什么异同?

  七、选择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ī( )烟 红shǔ( ) shū( )菜

  là( )肉 寄sù( ) saī( )满

  二、选词填空。

  1.现在山里人富了,什么也不愁,就________着孩子们有出息。(希望、盼望、指望)

  2.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特有的________。(色彩、光彩、风采)

  3.我有两个女儿,到山外读书去了,________在学校。(寄宿、借宿、住宿)

  三、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

  我站起来,想与主人告别,发现背包变沉了。我打开一看,包里竟塞满了黄橘。“都是自家种的,带着路上解渴。”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

  我走了,他们肩并肩站在小木屋前,不停地向我挥手。“再来啊!”他们的声音在山间______。再来时没有机会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动着的炊烟……

  1.填写文中横线上缺漏的词,合适的一项是:()

  A.回旋B.回荡C.回响D.飘荡

  2.“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动着的炊烟”的原因是:()

  A.山中炊烟下的小木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B.炊烟下小木屋里的中年夫妇表现出来的真诚和纯朴。

  C.小木屋里的她和他为“我”解决了饥饿和疲乏

  D.这一缕炊烟为我抚平了心中惶乱。

  3.文段最后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断断续续B.表示无限的联想

  C.表示列举的省略D.表示声音的延长

  6.最后一节所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希望

  温暖 炊烟

  木屋主人 善良 淳朴 豪爽

  热情 好客 乐观

【《炊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硅教学设计04-27

除法教学设计04-27

《雾凇》教学设计05-14

《早》教学设计05-15

《松鼠》教学设计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