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目标预设
一、知识与能力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通过实例引入负数,从而指导学生会识别正负数及其表示法,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观察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难点:负数的意义,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带有负数的实例若干
★预习导学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
⑴天气预报20xx年11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⑵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
⑶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问题1-3友情提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自然数和分数),它们都是由实际需要而产生的,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数0,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 , ,……,但在预习导学中表示温度、净胜球数、加工允许误差时用到数
-3,3,2,-2,0,+0.5,-0.5。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3,-2,-0.5。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小于设计尺寸0.5mm,像-3,-2,-0.5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0.5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大于设计尺寸0.5mm,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字前的“+”,“-”分别读“正”,“负”。
正数前的“+”可加也可省略。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把0以外的数分成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小组讨论:生活中你们见过带“-”的数吗?(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表扬学生)
例1:下面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11,4.8,+73,-2.7, ,- ,-8.12,100
例2: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练习:见书本P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3:(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一千克,小强体重没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减少值呢)?(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评)
(3)一潜水艇所在高度为-5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鲨鱼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4)向北走-20米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5)某银行职员在一天内经办了五笔业务:取出10000元,存进25000元,取出5000元,存进8000元。求该职员在一天内使银行变化了多少元?
(6)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成绩在120分以上为优秀120分到119分为合格,100分以下的不合格。老师将他班上的十位竞赛成绩简记为:-10、-5、0、-28、+10、20、-3、+15、+8、-23,则这十位同学中优秀的有几名?
(7)判断下列各题:
①正数就是自然数
②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不存在
③带正号的数为正数带负号的数为负数
④零是最小的整数
⑤-a是负数
练习:见书本P6(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得出结论)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见书本P7 《当堂反馈》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第44-45页 “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5+3 6-4 8-4 9+0 6+4 10-5 9-3 2+8 5+4 3+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现在汽车上有几人?
列式:2+3+2=7(人) 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 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3=4(人) 取名字:加减混合
四、巩固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看数说数
1、教师课件出示数字1、2、3、4、5。问:你认识这些数吗?大家一起读一读。关于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
2、师问:你能用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
3、大家能在教室里找出1、2、3、4、5吗?老师相信你,找找看。(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二、看图找数
刚才小朋友们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帮老师找找图中的数吗?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1个圆、2个三角形、3个桃心、4颗五角星、5个太阳)
三、说一说
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大家真棒!今天老师还想和大家说一说,这次我们换一种方法说好吗?大家先观察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的图,说一说:第一个小朋友拿出3,第二个小朋友用3朵花表示,第三个小朋友摆了3个圆,还伸出了3个手指,而妈妈用3个苹果,他们都是3。你能说出3个什么呢?如果老师说4呢?5呢?2呢?
四、比一比
1、谁的眼睛最亮?课件展示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出有几个?2、谁的耳朵最灵?教师在4个杯子中放入围棋子,让学生听声音判断多少,先排排队,再进行一一验证。
五、写一写
1、观察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象什么(1字像粉笔、2字像鸭子、3字像耳朵、4字像红旗、5字像秤钩)。
2、看教师写,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在书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习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小钟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2.自主介绍钟面
(1)认识钟面
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
有表针:时针与分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
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3)认识分针、时针
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
【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
(二)认识整时
1.读写整时
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
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
7:00读作:7时
10:00读作:10时
1:00读作:1时
4:00读作:4时
师: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你们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认识每一个整时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渗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钟表。
2.整时时刻和钟面连线
在学生反馈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3.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
师:钟面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观察钟面,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随着学生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看四个整时。让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最后让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动手拨出时间
(1)学生自主拨出时间,同学之间交流。
(2)展示学生拨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钟面,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并写出时间。
重点强调12:00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
5.从电子表中再认识整时
(1)出示电子表12:00(课件)
师:电子表现实的时间和我们写出的时间是一样。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请你们观察整时的电子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
整时:多少分
(2)完成教科书第86页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个钟面表示整时,并说出理由
2.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接近哪个整时
总结:两个钟面都接近10:00,第一个钟面不到整时,第二个钟面超过整时。
3.有序排列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时间,学生在比较、排序中强化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几时几分做铺垫。
4.猜时间
师:我们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生活中有这样的钟表,钟面上1个数也没有,不好看时间。(课件中出示实物照片)请你们大胆猜一猜钟面上的时刻?
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
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
5.做一做(数学书第85页做一做)
师:小明晚上9时睡觉了,如果是早上9时,小明又会在干什么呢?
(四)欣赏古代计时工具
师:这些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古代计时工具的过程中,保持对认识时间的兴趣,体会钟表的作用大。
(五)全课小结
师: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来了,我们先记住整时,今后还要认识几时几分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 “分一分”、“玩一玩 ”、“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 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判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形状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学生观察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
(二)观察、探究认识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学生熟悉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3、摸一摸,感知特征。学生动手摸这几种物体,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集体交流。让学生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孩子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4、游戏,猜一猜。教师准备各种物体的袋子,让一名学生闭眼摸出指令的物体。在同桌利用学具袋互相猜一猜。比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5、课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设计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孩子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识。既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材整合观。
7、找一找,连一连。PPT出示一些实物和这4中几何体的图形,实物与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相连。既巩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8、数一数,填一填。PPT出示四种几何体组装的机器人,数出四种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并填一填。数一数的活动既体现了知识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具有创造的魅力,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9、看谁做得精彩,作业:回家与家长利用这4种几何体体搭建你喜欢的物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研究的`价值和成就感。
4、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飞飞的生日是9月24日,他很早就通过日历表查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学校不上课。他非常希望到那一天父母也能同时休息,好陪他去书店看书、去游乐场游玩,可是又不知道到那天父母是不是能同时休息。于是想请同学们帮忙提前算一算,大家愿意吗?
2、下面是飞飞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况,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推断出到飞飞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二、探究规律:
1、从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历表中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
2、请大家观察所标记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全班交流。
3、对照日历表中所作标记分别填写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几个共同的休息日。
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9月份,飞飞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几天?现在你能告诉飞飞,9月24日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吗?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猜:飞飞知道这个消息会怎样?听生日歌:提前祝飞飞生日快乐。
三、日历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其实在日历表中的这些数字之间还藏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找出来?
(1)仔细观察日历中加框的四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再找几组这样的数,验证结论。
(2)小组讨论:在日历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8、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历表中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这说明只要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减法算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捉迷藏这个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
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我们一共来了(13)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问题:藏起来的'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4、集体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5、摆一摆、圈一圈。
摆13根小棒,从中拿出8根,可以怎样拿?在桌子上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说一说。
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
7、算一算。
12-8=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1、用小棒和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计算出这两题的得数。(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
3、看图列式
让学生说出图义,并尝试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北师大,教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听说啊,豆豆在家表现可好了,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帮妈妈做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学习连加
⑴出示5只小鸡在地上觅食的画面
问:豆豆在做什么?
生:喂鸡
师:现在有多少只小鸡?
生:5只
⑵演示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的画面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地跟同学们说说并能提出问题呢?
⑶边演示生边说
师: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怎么表示
生:5+2
师:这时又跑来了1只,又该怎么表示?
生:再加上1(5+2+1)
师: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一样吗?或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连加
3、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前面再算后面
问:第二步为什么用“7+1”
生汇报
演示计算过程并小结连加的计算顺序
4、学习连减
过渡语:刚才有8只小鸡在吃东西,现在他们吃饱了做什么呢?
⑴出示8只小鸡的画面
⑵演示先跑了2只小鸡,又跑了2只小鸡的画面
⑶学生根据看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⑷根据图意列算式
师: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怎么表示(8-2)又走了2只,又该怎么表示(8-2-2)
生汇报
问:这个减法算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汇报
5、补充课题——连减
6、学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小结连减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72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5、6题
思考:3+5+()=10 10-6-()=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计算方法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2.2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数的组成来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众多算法中择优来学,达到能熟练应用。
教学工具
情境图、多媒体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图填数。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第一节加法
一、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课件:动画演示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过程。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2、在操作中感知加法
摆一摆
师:请你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合起来是4朵小花。
师:你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二、学习“减法”算式
1、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把3朵红花和1朵黄花合起来,求一共几朵花?都可以用加法计算。
2、师:认识“+”: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师在3和1之间板书“+”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3、读加法算式(板书读法)
(1)3+1=4读作:3加1等于4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3+1表示什么意思?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巩固提高
1、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箭头是什么意思?1+2=3表示什么意思?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1+2=3的意思吗?
2、练习五1题
3、其它一些有关本课的练习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体会到了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本节课学的是数学计算里最简单的,是计算数的基础,同学们课后要多做练习,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希望你们保持这种学习状态,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板书
第5节加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3+1=4读作:3加1等于4。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在情境中快乐地朗读课文,体会农家小院的可爱有趣;
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课前准备
录象、识字转盘、图片、词语卡片、动物玩具和水果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游戏引入:我们来玩一玩识字游戏!
1.看动作、图片猜词语,并找出相应的词语卡片(指名说分组说),同时对念错的字正音(例如:子的轻声、苹与杏的后鼻音)。
2.玩一玩快乐大转盘,齐读复习词语(例如生念:咕噜咕噜转停蜜蜂蜜蜂。)
3.反馈作业情况,写一写少字。
(1)出示两本有差距的作业跟学生一起讨论,比一比。
(2)再看一看课件范写。
(3)写一写少字,写两个。
(4)评价(出示写得不太好的那位同学现在的作业,与前面的作业比一比,给予鼓励)。
(二)快乐朗读儿歌。
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去牛牛家的院子里,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和水果朋友。今天,冯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去牛牛家的院子里,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
1.正确地读一读。
(1)自由读儿歌。(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朗读上的困难请你想想办法。)
(2)朗读质疑。(可以请老师、同学帮助,鼓励并赞赏那些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同学。)
(3)采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快乐地读一读。
(1)读读第一句。
激趣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牛牛家院子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想抱抱他、亲亲亲他吗?(让孩子们和卡通黄牛和小猫握手、拥抱等,唤起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①比较大小,体会发现大和小的乐趣。(从它们的个头上看,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个头很悬殊,却是一对好朋友呢,多有趣啊!)
②自由试读第一句。(就把你的喜爱和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③指名读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表情)范读再指名齐读。(花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表扬读得好的小朋友。)
(2)读读第二句。
过渡:鸭子和小鸟要是听到我们快乐地招呼它,一定也会开心地叫起来的!请你读读第二句。
①自由试读齐读(传来了小鸟的叫声)。
②出示鸭子和小鸟。(小鸭子问你:嘎嘎嘎,你从我们的数量上发现了什么?)
③再齐读。
(3)读读第三、四句。
过渡:对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是那么的喜爱,那么我们喜欢甜蜜蜜的水果吗?
①自由试读三、四句(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水果实物)(请你自己去发现,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②男女生比赛读(个别集体)(鼓励大家读得好,一起假装咬一口:啊呜。)
(4)齐读全文。
①起立,齐读全文。(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
②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引出下一环节:我看见有的小朋友把快乐写在了脸上,有的把快乐放在了心里。牛牛家的院子是那么有趣!
(三)读读练练,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1.温习儿歌中的量词
(1)课件出示儿歌中一头黄牛等词组,读一读。
(2)质疑、发现这些词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是动物,右边是水果,都有一。
2.迁移学习、积累课外的量词
过渡:山区农村的生活真令我向往,以后带我去你们老家玩,好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老师的家。
(1)播放老师家的录象。(你看到什么东西?请你用一()?来说一说。)
(2)出示六幅房间里的小图,选择最喜欢的一两幅图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3)反馈。(纠正学生用错的量词,例如:一个赛车改为一辆赛车,一个床改为一张床;随机复习群、堆等量词。)
(四)做做认认,完成拓展识字作业,鼓励学生课外多认字。
1.出示大的老师的房间图画(图上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字)。
2.引入:看,老师把自己的房间画下来了,你认识上面的字吗?我把它贴在教室里,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认一认、读一读。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画画,你也可以在画上写上字,不会写的可以请家长和老师、同学帮忙,要是能自己去学会再写上去就更棒了!(机动:自由选择认字、看图说量词或朗读。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
四.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这篇课文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以下谈一谈我这堂识字课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富有趣味的识字情境,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
我们运河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山区和农村,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亲切感。第一课时以我班小朋友年牛牛介绍自己家的院子的一段录像为线索,学习了生字词语,理解堆、颗、群的用法。
小朋友最喜欢玩,最喜欢小动物。第二课时各个环节的设计都从他们的认知情感出发,通过游戏来巩固识字,通过出示小动物的玩具,让他们亲亲抱抱,充分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情趣。从正确地读到快乐地读,无论识字的热情还是朗读水平,都有了质的升华。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可接触的教具是最能打动他们的媒介。
一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在运用量词的训练中,我创设参观老师的房间这个拓展学习的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积累运用量词。
我们班的学生喜欢画画,因此,我在作业中鼓励学生在画自己的房间时认字写字,积累识字量。
(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爱识字。
语文源于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也应回归生活。以自己房间的摆设作为量词训练课程资源的灵感,是我在一天早上起来刷牙时突然产生的。我觉得,语文教师应成为能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并为之感动的人。我热爱生活,热爱学生,我爱带着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用丰富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太会表达,可是当他们看到录像中牛牛的家、老师的房间时,他们脸上顿时绽放出激动、新奇和喜爱之情。这时,哪怕老师不提什么要求,他们也会快乐地举起小手,对一件件物品细细道来。
本单元的识字课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展学习的,有《菜园里》、《比一比》和《自选商场》。这些课文启发我带着学生走进更多的`环境中识字,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老师的房间的识字环境:将房间画成了一幅很大的画,贴上了带拼音的生词。我想,通过这一设计,也会启发学生到课外主动识字。
(三)鼓励学生质疑、自己解决困难。
善于发现问题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关键。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肯定寻求帮助的方法,更赞赏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在朗读和量词的训练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朗读的难点和一组词组的共同点,想办法读熟句子,正确运用量词。
(四)充分挖掘、体现课文的人文内涵
在重视语文训练的基础上,我没有忽略文本的人文内涵。本课呈现的是快乐的农家小院的场景,在教学设计中,我多次唤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并联系实际,把学生带进老师的房间,同时也作为这一单元的延伸。
12月
一堂典范的识字课
12月16日,拱墅区新课程新理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杭州运河学校冯洁老师所作的《比一比》一课,赢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冯老师的这一节识字课被省小语会副会长、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评为一堂堪称典范的识字课,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颇具价值的范例。现将王崧舟老师的评析摘要如下:
一.重学习习惯养成
众所周知,杭州运河学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今天几堂公开课来看,杭州运河学校的孩子是最好的,这与冯老师的平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影响着课堂品质。何谓课堂品质?课堂品质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欲望、学习习惯、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从课一开始,冯老师就说:你的小眼睛?学生马上说:看着冯老师!这样的语言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见到了!久违了!随着《新课标》的实行,我们有些教师对《新课标》有些误解,认为只要自由,不要秩序,一些必要的课堂常规没有了。冯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自由和纪律的关系上,为老师们做了很好的典范。例如,在分四大组读课文时,冯老师提醒道:读书时拿起课本,书拿起人坐正。冯老师又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马上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春风化雨似地养成的。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做,怎么写课堂品质若没有课堂秩序作为保证,是要落空的。
二.重识字情趣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非常注重情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课逐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情趣不是外在的、表面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重视学生体验。冯老师在学生体验性的朗读中安排得非常好。现在,有许多学生在朗读时,读得干枯的,索然无味,是空洞的,我们暂且称之为干读;而在冯老师这一节识字课中,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情趣,这样的读是湿读。我们来看课堂中的几个环节吧!小朋友,谁来了?随着冯老师的导语,一头大大的黄牛和一只小小的花猫从讲台下出现在学生面前,从个头来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冯老师让学生抱抱、亲亲这两个小动物,这一举动,把学生的情感钩了起来,我们把这种情感的钩起称为钩沉。冯老师随即进行了换位,它们都是好朋友,你想做做它们的好朋友吗?这样一换位,充分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课堂活起来,美起来了。我们说,注重孩子的体验情感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方向。
三.重课程资源开掘
冯老师还巧妙地从生活中开掘出语文资源,课上到后来越来越宽、越来越活。冯老师带你们到我的房间里去看一下,喜欢吗?你能用上一(
)什么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大屏幕中马上出现了冯老师的房间,房间布置充满了童趣,摆设品是学生生活中见到的,让学生用一(
)什么来说一说冯老师房间里的物品,让我们看到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再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资源再生也就是再创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认识上下左右》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左 、右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关于“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教材分析
教材将“第几”放在“比多少”一课之后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真正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
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评价任务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能独立认真观察并积极发言。
环节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谁排第几
2、说出某某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完成目标一)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做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一题(完成目标二)
2、多媒体演示全家福,让学生自己说谁排在第几
3、做练习四第1题和第2题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别
(评价目标二)环节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复习回顾,总结知识。
板书设计
第几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某个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用大象博士的话来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音乐。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彩色笔、人手一枚的小胸针。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师: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们班请助手。(播放大象的图像和大象的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由于现在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森林王国中,动物的数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请一些小助手,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当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挂上这枚美丽的胸针,第二,可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够争取到这一个名额。"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拿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活动的急迫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关:填数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第一关,填数。小朋友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细了。"
1、集体填卡片。
教师出示填数卡
8111519
师:该怎样来填出这一张卡片呢?(请学生说说怎么来填数。然后集体来填出这张卡片。)
【在做题之前,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地得心应手,而且也不会让复习显得很生硬。】
2、独立完成填数卡。
教师相继出示填数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填数卡,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自己是怎么填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并且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关:看图,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恭喜小朋友,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是看图,填空。
课件出示:☆☆☆☆☆☆☆☆☆☆☆☆☆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从左数起,红星星在第( )个,红星星的右边有( )个星星。
3、把左边7个星星圈起来。
4、把右数第6个星星涂成绿色。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填空游戏 ,复习20以内的数序和序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20数的顺序,加深对20以内数的`理解,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真是能干,连着两关都没有难住你们,好接下来,要开始上我们森林王国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师给你们放在抽屉里的车票吧。不过光有车票还不行,你必须先把车票上的算式算出来,并且在写上得数。记住上车一定要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我们有权禁止你上车。(小朋友们拿起老师事先准备的一面写有算式的卡片"车票",写好得数,准备上车。)
2、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排好队准备上车。每一位小朋友高举起自己的车票,让老师检票。(检完车票后,小朋友交换小组坐,算是上车了。随即郊游的音乐响起,小朋友随音乐拍手或舞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融知识的掌握和课中间的休息为一体,并且在大象的连接语中还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兴趣应该会很高涨。]
(五)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森林王国了。等不及想当我的小助手了吧?还有最后一关大家就可以别上老师手中这一枚美丽的胸针了。别急,别急!你只要说出自己手上车票得数的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组练一练,说一说吧。
2、先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练说一遍,教师巡回指导。
3、一小组为单位,上来说组成,其余小组的人员当小老师,如果同意他们的说法,而自己的车票刚好也是这个得数,可以上来和该小组的人员站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课堂上出现学生没兴趣的场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帮助下,佩上胸卡,在音乐声中,回座位。
(六)课堂小结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在这节课中我们闯过了许多的关口,最后终于当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当中都运用了一个知识点,谁来说一说,都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数卡复习的1到20的顺序。
生2:我明白了检车票上大巴是检验我们做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
生3:......
(学生反馈,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块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将游戏与运用的内容一一对应,旨在让学生从游戏中跳出来,能够从知识的高度去审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将游戏与知识点一一对应了,那本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第一关:填数 第二关:看图,填空
1--20数的顺序 1--20的序数
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20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组成
十、作业设计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6-20
一年级用数学教学设计05-05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12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08-20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09-08
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01-0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2-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2-16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设计01-28
数学《平移》教学设计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