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7 10:01:4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桃子和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提问:看这是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们喜欢吃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引导提问: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他们决定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引导提问: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们猜,他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长颈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说:"这样不行"。

  引导提问: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小动物反对呢?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这样也不对"猴子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提问: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马使劲地跺着脚说。

  引导提问:刚才长颈鹿要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猜猜看这一次大肚皮的河马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

  3、按动物的高矮、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排序。

  "不行!"这时一点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了一声。

  引导提问:毛毛虫那么小,猜猜看,他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教师小结。

  三、品尝桃子

  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拿到的题目是科学领域的中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于是我根据指南中对小班孩子的要求:1、对感兴趣的食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能恋情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我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并根据《指南》中的要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奇妙的盐》,本次活动我主要是想通过实验来了解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孩子能自主探索发现。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1、激发兴趣。2、幼儿实验。3、幼儿再次实验(这个是重点部分)验证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4、拓展延伸。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了本次活动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很多老师也给了我些很好的建议。

  1、活动的一开始部分引题中,我设置的一个番茄掉入水里的现象不够科学,我设计的是两个番茄同时掉进两杯水中其中一杯水是盐水,所以导致其中一颗番茄是浮起来的状态,但孩子们不知道这是盐水,老师也没说,导致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知识以为番茄掉入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应该就简单设计一个番茄掉入水中沉下去的状态。

  2、 孩子实验前教师的师范太多,导致孩子没有了探究欲望,教师已经把实验结果的相关部分告知了孩子。在孩子实验前我跟他们说有一个魔术粉可以让这个番茄浮起来,我就示范把盐倒入水中出现了番茄浮起来的现象,虽然没有告诉这是盐但事后想想已经把实验结果呈现在孩子面前的,要是这个发现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发现那应该更有意义。可能我是事先课前考虑孩子要是没有教师的示范可能不会自己操作,所以就变成了教师过多的示范操作。

  3、在活动的材料的准备上需要配班和阿姨一起帮忙才能完成,因为我设计的第一个实验是倒入糖看看会不会浮起来,这个实验结束后需要阿姨和配班老师一起帮忙把水换掉,再把糖换成盐,有些费事费时,可以想想在材料的准备上怎样可以既不用阿姨老师帮忙也能让孩子自己操作的方式。这还需要我仔细思考。

  虽然整个活动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选材上还是比较吸引小班孩子的,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操作中很喜欢玩,在第二次实验中当番茄浮起来的时候孩子都特别兴奋都特别高兴,通过自己的操作让番茄浮起来了感到特有成功感,同时也发现了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认识到科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设计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发现现象,了解科学现象。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一天,陈辰小朋友带来了几条小泥鳅,说:“我昨天和爷爷在捉泥鳅,泥鳅很难捉的,很滑的。”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有了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捉泥鳅》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满足泥鳅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感知。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捉为主线,让孩子在捉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不同材料捉泥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实践。

  最后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统计表、笔、字卡(粗糙、光滑)等

  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童谣flash《捉泥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

  1、(出示泥鳅)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话)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1)第一次捉泥鳅

  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你怎么捉泥鳅的?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2)第二次捉泥鳅

  师:泥鳅这么调皮,它有什么奥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儿说不出,师直接丰富: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过竞赛,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1、出示捉泥鳅的材料,请幼儿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帮助捉泥鳅?为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捉泥鳅,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记录。(在使用的材料图片边打勾或打叉,要求两样对比着都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队进行捉泥鳅比赛。(提醒幼儿各队人数相同)

  4、比赛后、师出示统计表,记录,比较、发现结果不同的原因。

  1)师:哪一队胜利了?请你们说说用了什么工具抓泥鳅的?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捉的多呢?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呢?丰富词:粗糙、光滑

  2)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防止泥鳅逃跑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防止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四、联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让幼儿感受到探讨科学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

  1、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地湿湿的,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滑倒?(引导幼儿观察鞋底)

  2、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瓜叶子捉泥鳅防滑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的不滑?(铺纸板、地毯、地上划纹路等)

  3、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不能滑滑的,否则有些危险,但人们想了好办法解决了,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问一问,把它记下来,一起交流交流怎样防滑好吗?

  4、在《捉泥鳅》的歌声中整理场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

  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

  (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我既不用***的方法,也不用***的方法。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

  (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像房子一样的车是什么车,感知这种车的结构和功能,体会儿歌的情趣。

  2、理解儿歌的内容,丰富词汇“日晒”“雨淋”“聆听”“自由自在”。

  3、能根据房子的功能仿编儿歌,发展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1、《房车》挂图一张,事先用白纸遮住轮子。

  2、请幼儿准备一张房子的图片带回幼儿园。

  3、屋顶、窗户、大门、床、轮子头饰各一个。

  幼儿园教案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

  出示房子图片,请幼儿观察房子由哪些部分组成。

  ——师:请仔细观察,看看房子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师:再看看这些图片上的房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每栋房子都不大相同,有的是多层的,有的是平房,有的是红色的外墙,有的是尖尖的屋顶……尽管房子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门、窗户、屋顶和墙。

  二、欣赏儿歌。

  1、激发兴趣。

  房子都有门、窗户、屋顶和墙,可是我要的'房子不但有这些东西,还要有一样特别的东西。你想知道是什么吗?(揭开被遮住的轮子)有轮子的房子像什么?对,像车,所以,这种房子叫房车。为什么要有轮子呢?请你听我念儿歌。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启发幼儿理解“日晒”“雨淋”“聆听”“自由自在”等词的含义,体会儿歌的情趣。

  ——师:我的房子要有屋顶,这样我就不怕什么?

  太阳也叫日,所以不怕太阳晒也可以说不怕日晒。

  不怕被雨淋到可以说不怕雨淋。

  ——-师:我的房子要有窗户,这样就可以听到什么?听小鸟唱歌,可以用个更好听的词来形容:聆听,就是很认真地听,很仔细地听的意思。

  ——师:我的房子有了轮子,就可以像汽车一样怎么样?对,可以像汽车一样到处开,很自由自在地四处旅游了。就像儿歌里说的那样“自由自在游四方”。是不是很棒?很有趣呢?

  引导幼儿看着图与教师一起朗读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和语言的轻重。

  三、表演游戏。

  幼儿分成五组分别戴上头饰围成圆圈蹲下,第一句由戴屋顶头饰的幼儿站起来念,第二、三、四、五句依此类推。念完一遍后,交换头饰继续做2—3遍游戏。

  四、仿编儿歌。

  1、请幼儿想想,屋顶、窗户、大门还有什么作用?

  2、房子里除了有床,还有什么?它可以让你怎么样?

  3、房车除了可以带我们去旅游,还可以帮我们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得越新奇越好。

  4、教师与幼儿一同将好的诗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儿歌。

  幼儿园教案活动应变

  1、观察体验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日常环节(如进餐前)中进行。

  2、本次活动可以放在故事《我的家、你的家》之后进行,幼儿更容易理解儿歌内容和进行仿编。

  幼儿园教案活动延伸

  1、可以和孩子一起将仿编的儿歌制作成图书。

  2、观察真实版的房车图片。

  3、可以在日常环节进行表演游戏或仿编游戏:围成圈蹲着,一人说一句儿歌,说的人站起来。

  幼儿园教案区角活动

  1、语言区:①把幼儿收集的房子图片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房子图片。比较自己带来的图片上的房子与别人的异同。

  ②将幼儿仿编的儿歌写下来,制作成一本本图书。

  2、数学区:用几何图片拼贴房子、房车。

  3、美工区:用纸盒、纸片、瓶盖制作房车、房子。

  幼儿园教案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房子的结构图、不同的房车、不同的房子。

  家园同步

  1、复习儿歌、仿编儿歌。(参看幼儿操作材料、图书)

  2、和家长用纸盒、纸片、瓶盖制作房车、房子。

  随机教育

  当刮风下雨时,可以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丰富和运用新词汇。

  相关链接

  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电影《飞屋旅行记》《房车之旅》片段,感受飞屋的神奇和房车的便利。

  附录:房车简介

  房车,英文全称RecreationalVehicle,简称RV。Rving,旅行房车。

  用房车旅行,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沙滩、湖岸、草地、山坡、森林中,同时又拥有城市的生活方式:自己做可口的饭菜、洗个热腾腾的澡、睡柔软舒服的床、看电视、听音乐、放DVD等。

  RV跟缩小版的房子一样,大体可分为自行式与拖挂式两种,自行式房车又可分为自行式A型、B型、C型,拖挂式房车可分为拖挂式A型、B型、C型、D型及移动别墅,房车一般都有卧室,装了座厕、盥洗台、浴缸的卫生间,客厅,开放式厨房。客厅里两边都有大窗,方便随时随地欣赏路上的风景,地上铺着浅黄色的地毯,奶黄的软包内壁再配以原木装饰,确实有一种家的味道。“房子”里面还配备空调、液晶电视、VCD、冰箱、微波炉、煤气炉、热水器等电器。电器的启动,完全依赖交流发电机提供电源,在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就由外接电源取代。同时,车上还装备了许多安全设施,包括LPG(液化石油气)检测器、CO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紧急出口、灭火器、安全带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大家普遍以1999年贺岁片《不见不散》作为中国房车出现的标志,截至20xx年,房车在中国已有10年发展历程。中国房车保有量为10000辆,中国房车生产制造厂大约有二三十家,产品大都出口欧美国家。而国内销售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现代房车的标志之一是豪华和舒适,但它的雏形却是吉普赛人的大篷车,在欧洲,旅居房车被叫做:caravan,说是大篷车的意思。一次世界大战末,美国人把帐篷、床、厨房设备等加到了家用轿车上。1920年,一些人把木结构的简易家具加在T形底盘上。到1930年,房车运用了飞机的结构设计,在车上安装了舒适的床、便利的厨房、供电供水系统。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达的公路系统使房车工业迅猛发展。到1950年,从小型的DIY式到豪华的30英尺长的拖挂式房车均走向了成熟。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操作卡2、各种动物图片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播放动物比尾巴的视频,轻松导入课堂)(5分钟)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欢)

  2、播放动物比尾巴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3、刚刚小动物们在比什么?(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尾巴(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学习动物尾巴的形状(10 分钟)

  1、认识松鼠的尾巴(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

  (1)、这是什么?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

  (2)、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像一把伞(3)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当降落冬天可以当被子)方法同上依次认识猴子、鸡、兔子、孔雀的尾巴。

  (3)问答游戏巩固动物的尾巴样子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谁的尾巴短? 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松鼠谁的尾巴弯? 公鸡谁的尾巴最好看 孔雀(4)小结: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尾巴,他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弯,各有各的用处。

  (三)拓展延伸,认识更多的动物尾巴(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还想知道更多的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样子吗?有什么作用吗?

  1、课件依次出示燕子、鱼、牛、小壁虎、袋鼠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操作巩固,连一连(8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先示范

  2、幼儿在卡纸上操作

  (五)音乐声中结束课堂(2分钟)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牙齿的名称,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3、发展幼儿嘴巴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小朋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为什么我们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请你们张开嘴巴,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说说牙齿是怎样的?(请幼儿先互相观察,自己先说说牙齿是怎样的)

  2、(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牙齿模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都是什么样的?(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

  ①认识门牙:我们来看最前面的这些牙齿,它们是扁扁的,这些叫做门牙。扁扁的门牙可以切断食物。

  ②认识尖牙:旁边的这些牙齿更尖一些,尖尖的.这些牙齿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

  ③认识磨牙:里面这些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担心啥

  1、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他的牙齿怎么会摇动了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2、播放课件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3、提问: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丁丁为什么以外牙齿烂掉了?丁丁为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1、丁丁的牙齿真的烂掉了吗?让我们来继续听故事吧!

  2、播放课件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3、老师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

  4、新的牙齿是怎样长出来的?要让新牙不长得歪歪扭扭,应该怎么办?(请班上一些已经换牙的幼儿出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记住一些注意事项,使牙齿能长得漂亮)

  三)乳牙与恒牙

  1、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老师的牙齿:告诉幼儿老师和爸爸、妈妈是大人了,现在的牙齿就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而小朋友还没换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颗。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恒牙长出来的时候,乳牙会怎么样?(摇动、脱落)

  3、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吃东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百科: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正常人略带微黄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19

大班科学教案05-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4-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4篇05-09

大班科学教案15篇11-20

乌龟跳舞大班科学教案03-21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5-1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动物家族》06-08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3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