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1 09:39:3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四季》是一首童趣浓厚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言语,启迪智慧,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一、 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和新闻记者实践。教学《四季》一课,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

  二、 想像入境、情感熏陶

  儿童诗的语言亲切、生动,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四季》也是如此。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尖尖的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小鸟会怎么回答呢?”“假如你是荷叶,你还会对青蛙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时上的青蛙,你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这种想像说放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多而达到与作者和教材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 句式迁移、创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四季》这篇课文中句式一:(什么)(怎么样),他对(谁)说:“我是(什么)天。”在文是出现三次。句式二:(谁)(怎么样),他(怎么样)地说:“我是(什么)天。”学完整首诗拮我让学生用这两种句式创编儿童诗,由扶到放,由个体啼头编创到小组合作创编。这种创编,是学生发挥想像的创造性思维,是发自内心的抒发,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 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注重在小学一年级起,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故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设计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在学生读通读顺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 从图入手激发兴趣

  1、 出示课件——四季的景色,学生欣赏。

  2、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季节,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特点。学生说哪个季节,就出示表示哪个季节的字卡(春、夏、秋、冬)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识这四个生字

  3、 师:每项个季节都有各自的景色特点,都很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去欣赏四季的景色吧!出示课题——四季。学生齐读。

  [教学刚开始,出示四季景色课件,一方面激发学习兴兴趣,另一方面以画面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生字。]

  二、 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音。

  (二)在学习小组内读给同学听,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指名朗读,要求定位在读对,读通上。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练习朗读,并体会。

  (五)随着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看图说出春天的景色,说说草芽的样子。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说一说小鸟听了草芽的活会对小草说什么。

  2、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说说池塘里夏天的美丽,说说“假如你是荷叶,你会对青蛙说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叶上的青蛙,你会对荷叶说什么?,又会对荷花说什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3、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引导学生:谷穗弯弯的,黄澄澄的成熟了,他会想些什么?指名读,评价。

  4、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先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冬天,说说冬天能玩什么。再用朗读竞赛的方式来组织读好这一小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加动作。

  5小结:你看,其实四季都很美,只要你用心地去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细腻的感悟。]

  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一)教师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四季》这首诗歌。刚才你们一节节读得挺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一比。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练读,小组里学生互读互评。

  (四)指名朗读,伺机进行评价。

  (五)自由练背诵——小组合作背——全班齐背。

  四、拓展训练创编诗歌(以文中出现的句式创编)

  (一)扶着引导学生创编

  1、出示图片(有桃花、蜜蜂),并提供句式:

  桃花,他对说:“我就是春天。”

  2、出示图片(有柳枝、行人等),提供句式:

  柳枝,他对说:“我就是春天。”

  (指名说,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动态等方面去说。)

  3、不出示图片,只提供句式:

  ,他对说:“我就是春天。”

  (二)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创编

  1、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仿照书上的句式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上台汇报(可以派代表,也可以四人一齐上台),教师伺机评价指导。

  3、教师小结创编情况。

  五、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一)在学习小组内自学生字,你认识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二)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三)交流书写体会。

  (四)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认真看

  (五)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六、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一)口头创《四季》,请家长记录,并向校刊投稿。

  (二)用画画出你喜欢的四季美景,在班级的展示台展示。

  (以上两项任选一项完成)

  [这一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课内外结合,以及和其他课程的融合。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并培养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1.《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炊()歇()诲()

  娓()吹()息()海()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2.陶校长的演讲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

  (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二)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板书: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生命之本

  四问学问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也是学习

  道德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坚韧不拔彼岸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周我们学习了两个拼音宝宝,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复习a、o以及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果果班又来了一个拼音宝宝,你们想认识它吗?

  二、学习单韵母e

  1.我们先来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出示e的纸质图)告诉学生这就是e,并带领学生读2两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这个e字宝宝可调皮了,它跑到电视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请学生自由读,再次纠正发音。

  2.学习e的四声

  e字宝宝也有四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呢?你们猜猜看。

  出示e的四声,让学生字试着读一读。(贴在黑板上)

  ē指导学生朗读

  é出示白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的名字,这就是鹅的名字。

  我们来听一首关于鹅古诗《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再出示拼音é,学生认读。

  ě指导朗读,组词:恶心。

  è指导朗读,老师提问,小朋友肚子饿不饿,学生回答。饿了,一会儿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奖励好东西给她吃。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老师带小朋友们齐读e的四声。

  请学生个别读,纠正发音。

  三、巩固

  小朋友们记住它们的名字了吗?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

  1.课件出示e的四声,不同顺序,请学生辨认。

  2.老师发拼音卡片学生认读(每个学生一张不同拼音的卡片)。

  3.老师将四声都写在一张卡片上,学生根据老师的读音找对应的字母。

  四、书写(机动)

  1.它们的名字我们都记住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写一写呢?

  2.出示四线三格,你们还认识这个叫什么吗?

  3.这里有三个家,你们猜e字宝宝会住在哪个家?

  4.出示四线三格中的.e,再次带学生读一读。

  5.出示e书写笔顺,带领学生书空。

  6.老师范写

  7.学生描红仿写。黄新怡粘贴

  学生跟老师读拼音

  学生看着电视屏幕再次读e。

  学生自由猜测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经验试读e的四声。

  学生看图说名称。

  学生跟着读儿歌

  学生跟着老师说词语。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说饿还是不饿。

  学生跟老师读

  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导

  学生认读老师出示的四声名称

  学生根据读音找对应的字母,说的同时可以组成词语说。

  学生回忆四线三格,说出它的名字。

  学生猜测

  学生书写

  板 书 设 计

  e

  ē é ě è

语文教案 篇4

  一、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

  (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

  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

  (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

  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

  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5)男女生比赛读。

  (6)教师导学: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你们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教师指名读文,随机纠正字音。)

  (7)教师导学: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明)。

  (8)教师导学: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韵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韵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预设:

  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

  (4)教师引导学生给“尘”组其他词。

  预设:

  生1:灰尘。

  12334下一页生2:粉尘。

  生3:扫尘。

  2、学习“木”“林”“从”“双”。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2)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这是“林”字,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书上说“双木林”。

  生2:我能给“林”组词:树林、林海、林区。

  (3)导学: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生:我用“想一想”的方法。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课件显示此图)

  (4)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双”,两个“又”就是双。

  生2:一双手。

  生3:一双鞋。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1)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2)教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4、学习“心”。

  导学:这些生字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个字还没有出来,很着急。(多媒体课件出示“心”)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预设:我用妈妈教的谜语记住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5、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1)教师导学:同学们记字的方法可真多,老师认为你们真棒。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看看它们的构字方式与意义上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交流。)

  (2)教师介绍会意字:像“明”“尘”这样,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就是会意字。

  (3)拓展:同学们找找本课中还有哪些字是会意字。

  预设:

  生1:我找到了,“林”就是会意字。

  生2:“从”也是会意字。

  生3:“森”也是会意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这一形式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达到复习巩固识字效果的目标。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这一形式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理解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渗透德育。

  1、过渡语: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教师导学:从成绩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的实力不相上下呀。那咱们就来一场加分赛,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读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

  生1:我有一个地方不懂:什么叫“黄土变成金”?

  生2:我知道“众人一条心”的意思就是要团结。

  4、教师引导全班学生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提高读文的效果,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先看后写,方法指导。

  1、指导书写“力”。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你们能读文,会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字写正确、写端正。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语文书73页的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预设:

  生1:我知道“力”的笔顺,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生2:我看到横折钩要写在横中线的上边。

  生3:我看到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上一页1234下一页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认真,那就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再请同学们拿出本,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师:(找出优秀例字)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和书上的例字占格很像,看得出他写得很用心。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书写两遍“力”。

  师:谁能给“力”组词?

  生1:力量。

  生2:劳力。

  生3:动力。

  2、指导书写“土”“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2)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6)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林”“心”。

  (1)导学:请学生观察“林”字里面的“木”哪笔有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5)注意“心”的新笔画“卧钩”的写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生字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的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猜谜游戏,拓展延伸。

  1、教师导学:同学既能读,又会写,很了不起呦。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玩一下猜字的游戏,看谁猜得准。多媒体课件出示73页第一个字“泪”。

  预设:

  生1:我知道这是“泪”字。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生2:我能给“泪”组词:泪水、眼泪。

  2、多媒体课件出示73页第三题第2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一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是背诵儿歌,一是为了通过背诵加深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一种积累。第二个作业是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突出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特点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化、具体化,更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汉字书写的规律及间架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体美,进而培养其独立书写汉字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上交流有关蒲公英的材料。

  2、要求会写的生字可在学生联系生活后讨论交流自学。可借助读准字音,分析笔画结构识记字形;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义。

  3、同学可自由结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的收获。

  4、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其中有几个字容易读错、写错,要提示学生加以注意。比如:假、朝是多音字,在课文里分别读 jiǎ、cháo,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并注意和要区分;绒的右边是戎,不要写作成。

  5、要求会认的字由学生联系生活互教互学。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

  1、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师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二、朗读感悟

  1、第一件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表演时要求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唾沫溅到对方的脸上。

  2、第二件事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先写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再写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的。教学这一部分,可抓以下几点:

  ⑴ 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第一次发现的继续,是深入进去的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是在有意识、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至于学生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可让他们从多方面去讲。

  ⑵ 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⑶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3、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时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可利用这一段让学生思考: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4、课上安排时间,引导学生交流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曾经历过的有趣事情,或者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当时有过挣扎

  (2)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境瑞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一埋人泥沙一成为化石)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放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

  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蜷蝉的住宅〉)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悦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童年》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易读错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交流。

  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一)细读深究---体会小屋的简陋。

  1.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屋的词语,思考:小屋什么样,小屋里有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瘸腿的门、肥沃的小园、方方正正的大“眼睛”窗口、一铺光光的大炕、两个木呆呆的箱子、一面用满半边花的镜子,小屋的这一切,给你怎样的印象?(简陋)

  4.正是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给了作者终身难忘的快乐童年。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表达作者童年快乐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的'快乐。

  (二)细读深究----感受作者对小屋感情的不断变化。

  1.是什么吸引作者走出了小屋?(弯弯的小河、多得要爬出来的鱼、平展的田野、软绵绵的白云。)仔细阅读第6-8自然段,感悟作者的感觉与感情。

  2.同桌互读第9、10自然段,讨论:“啊,小屋,我竟舍不得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3.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过渡:小屋,不仅仅养育了作者,也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时代。当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呢?到文中亲身感受一下吧。

  (三)细读深究---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1.指名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恋恋不舍。

  2.小屋“小了”,小屋“远了”,小屋“老了”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11-14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知道文章采用插叙的写法

  教时安排: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质疑(学生:谁是了不起的女孩?为什么了不起?……)

  二、初读课文,解决问题,学习生字

  1、自学

  2、检查

  (1)生字词语

  a、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

  身患绝症、迫不及待、赞叹不已、出神入化

  b、比比组组:

  纬()亨()瘫()唉()

  伟()享()滩()痪()

  (2)解决问题

  a、说说自己解决了哪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b、提提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别人帮忙,并请同学共同讨论

  三、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第一段

  1、和前两篇文章比较,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不同?(前两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这篇采用插叙写法)

  2、根据课后习题一,找出插叙的段落

  3、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读懂这一段

  (2)反馈

  学生:A、世界上的人们对孩子很关心,从举办“给孩子一个世界”的国际慈善活动就可以看出。

  B、亨利惊呆了是因为这份礼物意蕴深刻。师追问:怎么意蕴深刻?如不能回答,则读这部分内容,明白:地球象征全世界,小花象征美丽,橄榄枝象征和平。整幅作品代表一颗热爱世界和平的心。

  C、这个小女孩很了不起。

  (3)齐读这一段,并用简短的话说说这段的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

  课后小结:亨当心多写一横,剪纸作品的'意义较难理解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李欢身残志坚的精神

  2、正确归纳课文各段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读课文,感受李欢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复习导入:李欢之所以受到国际慈善机构的邀请,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的活动,原因是什么?

  2、默读第二段,划出概括李欢学习成绩优秀和取得原因的句子

  3、理解句子,训练说话

  “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指什么?联系这一段的一个事实,用上“难以想象”等词语

  4、第四小节说父母对李欢很“残酷”,是真的吗?从文中哪里看出?上面的引号是什么意思?

  5、怎么理解“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句话?父母的教育和李欢的顽强拼搏有什么联系?

  (问题中有不能解决的,可以找自己的伙伴一起解决)

  6、朗读第二段

  7、结合板书,说说大意

  板书:父母教育——努力拼搏,取得成绩——受到邀请

  二、学习第三段

  讨论问题“老亨利为什么命令在儿童村悬挂中国国旗?”

  结论:1、李欢身患绝症而成绩优秀

  2、她有一颗热爱世界和平的心

  朗读第三段,并说说大意

  三、作业

  完成作业本部分习题

  课后小结: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李欢的成绩来自于父母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指导写简单的读后感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聚集身患绝症迫不及待赞叹不已出神入化虚弱苛刻殊容瘫痪表彰意蕴丧失萎缩纬线

  二、指导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回顾

  前两篇课文,我们是怎样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在课题前后添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这个添加内容的思路适合于记事类文章,这是篇写人的文章,写的事较多,怎样借助课题添加内容,可以依据中心词,提问:

  谁了不起?怎样了不起?在什么活动中谁因什么表彰了她?怎样表彰?

  逐个回答提出的问题

  3、连起来,综合语言的通顺、完整,归纳主要内容

  三、总结,写简短的读后感

  1、说说李欢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2、小结,指导

  重点围绕她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

  3、课堂写作,交流、评价

  四、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课后小结:由于主要内容很长,所以概括起来有点困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9-01

语文树教案12-16

人教版语文册教案02-10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09-13

小学语文教案09-0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送行的语文教案06-08

小学语文教案01-02

《梅花魂》语文教案11-04

《伊索寓言》语文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