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
课堂是教改的主阵地。在新课改的形势推动下,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这一主环节入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童话故事:小骆驼的外貌受到小红马的嘲笑,但它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难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对待问题。童话故事的教学,最忌就事论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处理好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并通过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创设有效的情感沟通情境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
记得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
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而且语言要风趣幽默,尽可能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耳目一新。
导入时我以孩子们眼中的自己为实例,让学生说说我相貌上的特点,学生有的说优点,有的说缺陷,指出缺陷时我就用幽默风趣的话语道出它的有用之处,并用“在别人眼里是缺点的东西,说不定正是值得你自豪的优点呢!”这句话自然揭示了课题,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伏笔。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导入,引发了他们的阵阵笑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调剂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
关注课堂的人文交流,关注学生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读书有疑,敢于质疑,学生质疑之后,教者又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其实孩子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凭借生活的'经验和相关的学习积累,自由地发挥他的创造力来解读文本,这种创造性理解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保持,并潜移默化地对其他孩子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篇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少,“小骆驼觉得挺委屈”也是一笔带过,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感情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都说“情”是“文”的命脉,而儿童情感的产生是与他们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因此,教学这两段不能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请学生根据小红马、小骆驼的动作、神态,并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动物来想象他俩的心理活动。孩子们实话实说,畅谈感受。他们观察细致,感受具体,抒发的感情真实细腻,完全进入了课文的角色当中。引导学生读出无字的书,使学生“有中见无”“无中见有”,逐步学会把书“读透”“读活”、读出自己的个性,能够达到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的教学效果。
通过讨论,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骆驼妈妈真诚、无私、艺术的“疼爱”。说孩子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我常常觉得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不断得到人世界间最纯真的情和爱的熏陶,这是何等的一种幸福!孩子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他们的情感,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孩子的情感。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这不仅是孩子心理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学的需要。
一堂课的成功并无诀窍可言,但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做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文中角色,与角色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角色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也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2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具有童话故事的一般特点。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它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自己原认为长得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实际上是在沙漠中生存的必要条件,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我在教学中,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了课题中“自豪”这个词。在经过专家指导后才发觉抓住课题中的重点词“自豪”是对的,但却忽略掉了“才对”二字,应该要让学生了解到小骆驼是在受到委屈之后才感到自豪的,这才是课题中真正该抓住的重点。有句话说得好:“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真正上好课。我在对课文的'重点把握上还不到位,主要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读透教材,读懂教材,以后在读教材方面还要下功夫。考虑到35分钟的有限时间,整堂课我主要抓住描写大沙漠恶劣环境的词语和骆驼妈妈的两次说话,让学生朗读体会感悟,对美的定义有强烈的感受和初步的领悟。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大沙漠中的恶劣环境,我借助了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对沙漠有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沙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但在对词语的理解这一教学环节上的处理还不够深入,没能让学生真正读好这些词,从词语中感受到沙漠的恶劣。例如“茫茫的大沙漠”这个词,应该重读“茫茫”,由此感受出沙漠的广阔无边。
在使学生了解骆驼的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教学环节中,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了解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各有各的用处,并以列表似的板书让学生填写,这样一看板书就能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驼峰像两个肉疙瘩贮存养料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进沙子里睫毛两层遮挡风沙。
最后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课结束前,我没有急于作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谈谈曾经因什么而感到自豪?为什么感到自豪?从而让学生对美的看法达到一个高度,让他们树立正确地审美观。在谈收获时孩子们说到:“要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人各有各的长处,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而不看长处。”??
这堂课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注意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但有些地方的处理的还不够恰当,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3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它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终于明白自己原认为长得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实际上是在沙漠中生存的必要条件,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在教学中,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从课题入手,从“自豪”入手,为自豪找近义词与反义词,接着抛出问题:小骆驼为什么委屈,后来又为什么自豪了呢?学生读课文找答案。委屈的原因知道了,通过走进文本阅读小骆驼与小红马进行对话,同学们把小红马的话读得惟妙惟肖,有两个同学读时配上自己想象的动作,引来学生情不自禁的热烈掌声。
在教学小骆驼自豪时,我主要抓住描写大沙漠恶劣环境的词语和骆驼妈妈的两次说话,让学生朗读体会感悟,对美的`定义有强烈的感受和初步的领悟。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大沙漠中的恶劣环境,我借助了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对沙漠有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沙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从而让学生了解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各有各的用处。继而让学生明白: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最后让学生练习说话,结合自己谈谈曾经因什么而感到自豪?为什么感到自豪?从而让学生对美的看法达到一个高度,让他们树立正确地审美观。
这堂课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注意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但有些地方的处理的还不够恰当,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他难看的话觉得挺委屈,
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的美与丑,不能只看外表,必须运用辨证的眼光去看。课文层次清楚,语简洁,富有情趣,将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如下环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做到把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课首先要解决的是了解骆驼的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各部分的作用,为什么有由这些作用。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懂得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在沙漠里各有很大用处的'同时,明白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的道理。
2、留下空白,发挥想象。
在教学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上台演一演。让学生从“静”的氛围中解放出来,充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和说话中内化知识,深化主题,使学生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一个完善。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深感触。
本文的教学重点: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但是如果马上围绕主题展开,学生一定不能深刻理解骆驼在沙漠中的独特作用。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再借助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对沙漠的恶劣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说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转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问题答案的热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反复朗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加深体验。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5
今天我所执教的课文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第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要想亲身体验,首先必须“入乎其内”,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课文用了许多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沙漠这个特殊的环境,我指导学生自然地“入乎其内”,按自己对情境的体会来朗读,如“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铺天盖地”等,体验了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意境,读出了应有的语气。
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否则,学生阅读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语言文字也不可能在学生头脑中有所积累。在教学三、四段中,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句,了解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语,进一步感悟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与小骆驼一起感受自豪,抓词扣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改变课程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为新、宽、活,使语文课程内容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情操的陶冶。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推荐了短文《沙漠之舟》,并让学生思考:小骆驼值得自豪的还有什么?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发现了骆驼身上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学生交流中我还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如小骆驼身上具有的品质、精神,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这不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为小骆驼感到自豪的同时,引领学生见木知林,发挥课文的导向作用。
当然,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我,面对课堂还不能很好地做到调控自如,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尤其对于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点评不够及时,还不能把评价语言的激励与引导作用恰当体现,读文指导力度不够,读的形式不够多样,读的方法不够灵活,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6
本课是一篇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本文时抓住小骆驼、小红马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诱导他们主动地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自觉地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形成和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结合本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语言,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有关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后,还应该让学生“续写”。续写的指导还是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7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感到委屈,作品通过有趣、温暖、充满了幻想的语言叙述了沙漠之旅,使小骆驼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了的特殊用处,由自卑转为自豪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在执教时,我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
这篇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少,“小骆驼觉得挺委屈”也是一笔带过,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感情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都说“情”是“文”的命脉,而儿童情感的产生是与他们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这两段时没有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委屈”与“疼爱”两词,孩子们实话实说,畅谈感受。通过朗读抒发的感情真实细腻,完全进入了课文的'角色当中。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一个转述小红马的话的环节,由于考虑还欠周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转述,而是草草了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认真钻研、考虑周到一些。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在教学骆驼身体各部分作用的环节中,我注意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进行了融合,以朗读做为语言积累的路径,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先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人、词、文多维辐射,使学生情交融于词,词表达人情,为文的理解铺设平台。同时,在词语积累的基础上,感悟、理解然后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怎样使学生了解到骆驼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并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简单的告诉,而是以语言文字为根,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并能扣住词语、句子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课文最后一段内容中,小骆驼由原本的自卑转变到了自豪,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由此及彼,由人及己。这一环节的设计思路虽然很好,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做得还不够深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彻底,应多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作多元的思考。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见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之后,还应该继续让学生“续写”。引导学生设计有趣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特点和作用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8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长得难看之后很感委屈,在妈妈的教育之下,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会,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难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缘由,揭示了判断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对待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教学时我运用图示导读,并且通过演一演来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小骆驼由委屈到自豪的情感变化。
这篇课文很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委屈、自卑,怎样去克服,怎样对待别人的嘲笑,这篇童话则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所以,上本课时,我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学完故事后,我就结合课后练习,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骆驼又遇到小红马了,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红马呢?”在讨论中,让学生品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能改变原来不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以前因什么原因自卑过,什么时候又因什么事让自己“自豪”?也可以谈谈自己以前对什么人、事嘲笑过?学了课文后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这样层层深入,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辨证地看待事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如果像小红马那样,只看表象,不究实际,那就大错特错了。同时也让学生都能建立自信,抬起头来面对一切,只有让自己感到自豪才对。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9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本文要抓住小骆驼、小红马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诱导他们主动地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自觉地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形成和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结合本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语言,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1、构建对话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然交流的平台。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测故事应告诉大家的一些主要内容,如“我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曾经感到自卑?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又让我感到应该自豪?我值得骄傲自豪的本钱是什么?等等。
2、运用图示导读
这里所说的图示有两中意思,一是图画,二是图表。图示导读的最大优势是直观想象,容易给人留下具体实在又深刻的印象,在引导学生认识驼峰、脚掌和眼毛并把握各自特点时,完全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及特点。导读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特点及其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填写图表:
部位 特点 用处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脚掌 又大又厚 防止陷进沙子里
眼毛 两层 遮挡风沙
看了这样的图表,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就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3、指导拓展延伸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有关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后,还应该让学生“续写”。续写的指导还是应该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0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或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往往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那么,如何拓展教材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拓展教材时要注意作到“适时、适度、有用”。
1、拓展教材要适时。
拓展教材是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拓展教材要适时,该拓展时就拓展,不该拓展时就不要拓展。一般来说,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地方,适时地拓展一下教材,更有利于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观摩研讨课中,我就比较注意到这一点:我通过四张幻灯片,精心铺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三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然后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进行扩展练习。让学生展开想像,续编小红马和小骆驼再次相见的故事,并表演小红马和小骆驼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主题等已初步理解和掌握,这时通过扩展练习的形式对教材进行拓展,就显得很适时,起到一种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的作用,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拓展教材要适度。
拓展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要适度。从内容上说,拓展过多往往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拓展过少往往又达不到目的;同样,从时间上说,拓展用时过多和过少也不好,过多会造成后续的教学时间的紧张,甚至冲淡教学的目标,使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从形式上说,拓展的手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也要适度和恰当,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随意发挥,漫无边际。总之,世间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妙在适度,拓展教材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的“过度拓展,会适得其反,拓展不够或者拓展不到位,终纠反受其累”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个别老师喜欢在课的导入时拓展教材,用半节课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有关骆驼的形态外貌、个头大小、性情特点、种类、分布、用途、以及古代的骆驼商队等知识,然后才引入教学。这种拓展,内容上过多过滥、时间使用上本末倒置,且形式单一;这种拓展,是不科学、不合理、不恰当的,给人的印象:“那是在上生物课,而不是语文课。”这也是以前很多人所痛批的“语文课不像语文课”。
3、拓展教材要有用。
拓展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拓展教材必需要有用。正如前面提到的有的教师在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在导入时大肆拓展有关骆驼的知识,虽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多开阔视野,多积蓄有关的知识的良好用心是好的,但是这样拓展教材对课堂教学、对文本的理解作用不大,甚至还起反作用。因为文本的主旨是“通过小红马和小骆驼的故事,告诉人们,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这样对教材的拓展既不能体现文本的这一主旨,而且还会误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骆驼的有关知识上,造成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对文本的阅读、体会、感悟等粗浅化,甚至异化。所以说,对教学没用的拓展,没有好过有!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1
小骆驼跟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如引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呢?我采用这样的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借助表格,感受作用。
身体部位小红马认为(难看)沙漠特点妈妈的启发(好看)脚掌又大又厚沙子松散多亏脚掌又大又厚,不然会陷进去。睫毛两层风沙铺天盖地多亏那两层睫毛,挡住风沙,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背上两个肉疙瘩(驼峰)无边无际多亏那两个肉疙瘩似的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小骆驼路上用对的。
这样,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重要作用就一目了然。
第二步,练习说话,将文本中的语言尽量变成自己的语言。
句式:小红马认为小骆驼的脚掌,但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小骆驼知道了的脚掌,在沙漠里。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其实是小骆驼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以读促写,进行了思维和说话的训练。
第三步,感悟道理
再次基础上,讨论小骆驼美不美时,孩子们慢慢体会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判断事物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孩子们读最后一句“我们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2
现象:
那是今年的四月份,我所在的一所农村小学举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我踌躇满志,比赛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只想在比赛中一展身手。临近比赛,我在所要上课的班里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反复朗读所要执教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比赛那天,正如我所期待的,学生发言热烈,课堂气氛宽松而又活跃,当课即将结束时,我请学生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因为……”说上一句话,学生能联系课文又结合课外,交流骆驼在各方面的用处。随后,我又迁移这个训练点,让学生用“我自豪,因为我……”学生马上举手回答道:“我自豪,因为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一听心想:“这个班百花齐放,有各种各样特长的学生,何不激励一下他们的自信心?”首先让我看到班长何智铖举手了,他在去年的迎春书画比赛中还得过一等奖呢?就请他起来回答吧!他也想久旱逢甘霖般的站起来,说道:“我自豪,因为我能在这堂课中让刘老师感到高兴。”这使我震惊,学生在课堂上这么在乎老师的感受;也使我感到心痛,为了配合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埋没了自我。
思考: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使得我们的老师一站到讲台上便失去了自我。常听孩子们说:“老师和老师在一起怎么那样开心,一看到我们咋就不会笑了呢?”的确,自觉不自觉地,我们在讲台上展示给学生的是端庄、大方、文雅,似乎给孩子们的不是我们真实的生命,在孩子的内心中产生一种畏惧感,师生之间隔起了一道无形的心墙。反思自己的这堂评优课,我老想将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答案强加给学生,我想尽了“妙招”,许诺表现好的同学能得到我制作的精美头饰,烘托了课堂气氛,课堂上也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活跃,但不过是学生对公开课而萌发的表现欲望。学生按教师计划的过程表演,激发了学生浅表的兴奋,但学生收获的是课本的知识和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教育,享受的是“戴着枷锁跳舞的愉悦”。因为他们凭自己的经验,平时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来选去还是选到老师既定的内容上,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难”,但总是表扬正中下怀的学生或者老师将学生的疑问抛在一边,出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显然质疑变得流于形式,老师俨然是问题的提出者,而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问题。学生摸透了老师的内心,于是总在揣摩老师的心思去投其所好:提什么问题和老师的意?老师想得到怎样的答案?儿童的心灵是纯真的,他们为了迎合老师,潜移默化中为自己的个性发展套上了枷锁,约束自己的思维,不感越雷池半步。
策略:
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应采取措施解开孩子个性和谐发展的枷锁,推倒师生之间那道无形的心墙,否者孩子的个性将掩没在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课堂中。尤其是当学生发出“不和谐的音符”时,我们不可横加排斥、非难斥问,更不可冷嘲热讽,一定要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要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气氛活跃又会进一步激活思维,个性便从中得到张扬和发展。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我们是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而非带着作品走向学生。只有把生命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有可能解开枷锁,焕发个性的魅力。当学生抖落了思维之翼上的绳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翱翔,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去理解作品中的多意性描写,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3
上周,我上了一节课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小骆驼因为受到小红马的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的用处,从而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文章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中,是一篇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好教材。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通过内容感悟故事中蕴涵的人文思想,透过文本,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依然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一理解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理解了题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让学生度课题,说出“自豪”的同义词,反义词,读题目,从而帮助理解题目。然后,通过强调不同的词来读题目,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最后理解“自豪”做准备。我学习的是薛法根的做法,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学生。学习非常好得尚铮竟这样读:我应该感到自卑才对、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不过还好,读后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变化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一找表现小骆驼心情的词语,学生能一下子找到“委屈”“自豪”两个词语。然后我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感到委屈?学生都能复述出第一段的内容。并且读小红马的嘲笑语气读得很好。然后用“那它后来为什么又自豪呢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三借助媒体,分角色朗读,了解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的沙漠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看过沙漠。而本课中的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显得出它的作用。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话锋一转: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语气。感受骆驼身上难看的东西的作用。接着用“我感到自豪,因为”说话训练。先结合课文说,再结合自己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四、指导拓展延伸
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并利用文本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相遇时,小骆驼会对小红马说什么?由于时间不充足,这个练习放在课下进行了,从反馈的作业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前松后紧,这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这节课,在题目上就浪费的时间较长,觉得学生读得不到位,就反复读,但同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劳而无功。又致使后来的说话训练有些仓促,续编故事只能放到课下进行。另外,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总觉得读得不很理想,与我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还是由于学生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走入文本,抑或是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激情吧。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4
一节课40分钟,眨眼就过去了。可它留给我的思考很多,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我感到自豪的是什么?”
回顾课堂,我感到自豪的是孩子们独特的思维与个性化的表达。例如,在想象沙漠刮起风沙的情景,学生有的说:“沙漠里飞沙走石。”有的说:“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在引导学生谈谈你感到自豪的是什么时,学生先是一愣,接着话匣子打开,“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读过〈四大名著〉。”“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我感到自豪的是有你这样的好老师。”举手要发言的孩子还有很多。
我感到自豪的是孩子们的大胆与认真。淘气的他们居然做到了静心听课,以致于幻灯片上一个小小错误也难逃他们的`火眼金睛,我感到为难,同时感到庆幸,为难的是我要“有错即改”,庆幸的是孩子们懂得学习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
回顾课堂,当我领着孩子们跟随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走完一趟沙漠时,我感到自己与骆驼妈妈相距甚远。
其一,我要求孩子们用心读书,用心感受,而我没有用心上课,没有认真倾听课堂上的声音,以致于出现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在引导概括驼峰、脚掌和睫毛的用处时,前面的学生将文中的语句都找出来,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按理这是正确,可我的引导有问题,以致于听来累赘。在引导“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范例是“我感到自豪的是拥有你们这样聪明的学生。”以致于出现“我感到自豪的是有一个爱我的妈妈。”我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优点,而不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其二,不分轻重。描写沙漠的词语有必要感受,可花的时间过多,以致于后面的教学(骆驼身体各部位的用途)极为仓促。《第二次相遇》本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本想以此为平台,引导学生融文本内容及课外获得的骆驼的有关知识到故事中,再次感悟“自豪”的内涵,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结果无奈中只好忍痛割爱。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15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小语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挺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注意外表,必须运用辨证的眼光去看。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忘言”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人们往往记住了这篇文章写的意思,却忘记了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学。这是阅读的规律,但我们的语文课则不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学生的语言如何习得,运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是条捷径,我的这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潜移默化中习得这种语言。
感情朗读,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课伊始,我让学生带着自豪之情反复朗读课题,让学生逐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用多媒体欣赏3-4小节的课文朗读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畅谈所见到的沙漠,当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幅幅广袤无边而又荒凉的沙漠图出现在学生眼前。随后用“小骆驼明白了________”说一句话,待大家把句子说完时,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课最后,我又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说上一句话,再迁引到学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这堂课上我得到刘老师的多次表扬。”这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一个个眉飞色舞,欢声笑语,清真意切。这一对话使“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显生命,巧设平台创造语言。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这堂课上,我利用课文空白点,建构了一个续写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堂课,学生能够挑战成功,一是因为学习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语实践,对文中的重要语言已能灵活运用;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众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课文学习,学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于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平台产生了,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所创设的小骆驼与小红马的再次见面充满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骆驼也把小红马带到沙漠中,小红马面临种种尴尬,消除了对小骆驼的偏见。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爱的教育,故事的结尾很多同学都能想到小骆驼和小红马又成了好朋友。
三、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导探究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生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可提供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制作课件时,我精心挑选背景图创设出茫茫沙漠图,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处于特定的情境中,与小骆驼进行对话。随后用FLASH制作的课文的动态朗读,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完全进入课文情景,感受小骆驼的.委屈、难受,使学生与小骆驼同命运共呼吸,急小骆驼之所急,想小骆驼之所想,使学生在心灵自由飞翔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能联系生活与文本对话,个性得到解放的张扬。
欣赏课文3、4小节的朗读时,让学生们感受到沙漠的广袤,领会课文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意境,学生屏息凝视着大屏幕,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感性认识的内容和形象思维的形式,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到大漠中旅游了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当要学生练说:“我骄傲,我是一匹骆驼”时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一趟沙漠旅行下来,同学们对骆驼的生理机能了解的更为深刻,从而达到与作者产生心的交流,“情”的共鸣的效果。多幅骆驼图的展示,特别是对骆驼每个部位的定格与放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空间,架起了认知的桥梁,丰富了骆驼的知识,使学生走进了骆驼。
四、力求精湛的评价艺术,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及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创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可能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我把“哪位同学比他读得更好?”变成“这一便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这种评价无疑是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鼓起自我挑战的勇气。“同学们对沙漠已经理解了,但是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感受没有感情更不行,哪个同学有感情地把描写沙漠的句子读一下?”“你的声音虽不高亢,但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了审慎深深的感情。”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课堂是交流和对话的学堂,师生依托文本,在彼此对话的同时,我努力进行着情感的融合和心灵的交汇,尽量用那充满人性化的过渡语言,让学生的心更真,意更切,情更浓。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教学反思08-11
《我选我》教学反思06-08
我选我教学反思04-09
《我的太阳》教学反思05-17
《我是苹果》教学反思05-24
《我很整洁》教学反思04-27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8-23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2-22
《原谅我》教学反思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