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15 10:01:37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精】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1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课上的各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出色的课堂提问可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也往往会成为一节体育课是否出彩的点睛之笔,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

  一、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随意性,没有针对性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提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教师往往采取用“单一”的方式,“是不是”、“对不对”的判断和“是什么”的叙述型,结果只能发展学生的判断和记忆思维,却不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新授时,为了让学生对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动作有一个清晰认识,教师依次向学生问道“同学们看过推铅球吗?(显得非常幼稚)”“在哪看过的?”“推铅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哪几种推铅球方法?”“推铅球时身体是如何发力?”,这种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思维吗?

  2.提问语言不足,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的提问在语言上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含糊不清,缺乏条理,学生听了不知所问,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如在实心球投掷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掷远与出手速度、角度有关,教师这样问道:“实心球是一种以一定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抛出后,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它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哪出手后实心球的抛物线与什么有关?”试想这样冗长的提问,涉及一些力学知识,让学生如何去思考;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问:“跳高最为关键的是什么?”,这个明显就是提问存在漏洞,要指出那方面的关键,否则学生就无法来回答。因为可以为技术动作,可以为身体形态,也可以为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问题过难,超越学生认知水平

  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广度,有难度就有挑战性,有广度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原地掷实心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实心球是一种斜抛运动,就问道:“实心球出手后飞行轨迹是抛物线,那它属于什么运动?”,而斜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的教材,这样的提问就远远地超出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如何来回答,学生根本是无法回答。

  4.提问重统一性,轻个体差异性

  体育教学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分别由好、中、差的学生来回答,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个生得以充分张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提问时可说“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解答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和责任。

  二、课堂提问的时机

  1.新课导入时提问

  新课导入是一体育课的开端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导入,恰当的导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恰当的导入事倍功半。而在每次学新动作前,教师一般会抽出一定时间,提问已前学过的或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了旧课,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必须讲求提问的艺术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多渠道、多角度地设计,通过提问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又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我问在雨天撑伞,若将伞柄转动,就会看到伞面上的雨水沿着伞的四周飞溅出去。转动愈快,雨点就甩得愈远。学生们很快就会回答出“进入弯道跑人体必须克服离心力的作用”这一物理学原理,既而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主要是了解、纠正、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如在急行跳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因为急行跳远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最快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又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3.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学生可以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对动作的技术水平看得更明确,加深对动作要领的记忆,能使自己进一步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创新等能力。如排球双手下手垫球可概括为“一插、二夹、三抬臂”;又如篮球双手胸前传球动作难点是: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双手用力均匀。

  三、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问一般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侧重于学生的思维障碍之处,这样你所设计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尽量避免大而广的问题,使学生无从回答。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自己提什么问题,而且应预计学生会如何回答,最好多预备几个问题及答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变应变,这也是课堂提问的最基本的原则。教师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乱问,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提问要时代性

  体育源于生活。为此,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使提问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以增强学生的时代感。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的堂课才有气氛。例如,笔者在篮球单元教学时,先提问学生所熟悉的篮球明星,学生马上就给出了姚明、易建联、科比等篮球明星;如在一次耐久跑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奥运圣火传递接力的情景,用红布和接力棒制作了“火炬”,课前提问了2008年奥运会在哪举行,“北京!”学生异口同声,笔者说“在奥运会前都要进行圣火传递,那今天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相聚首都——北京”。接下来将学生分成香港、澳门、台湾和玉环四个队,途经杭州、上海、天津,每站进行短暂的休息,最后直奔北京。这样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而且产生了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们认真地投入圣火的传递,每人轮流庄严地手持“火炬”进行领跑,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又如在上救护搬运课中,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笔者就引出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事件,我们如何来救护伤者。

  3.提问要启发性

  教师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呼应,学生回答对的应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错的应予以指导,不完整的予以补充,有独到见解的应加以赞扬。对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听取,加以引导,要善于把学生回答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汇总,然后有条理地、准确地、完整地告诉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错误部分,可以通过讨论耐心引导,但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学生的认识发生混乱。如在教跨越式跳高时,教师问学生:“我们跳远助跑是正向还是侧向呢?”学生回答“正向”,教师又问“为什么跳高助跑要侧向呢?”学生于是对此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这种在学生看似无疑之处设问,不仅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也为教师讲解跨越式跳高的踏跳与过竿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4.提问的语言要亲和、简练

  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答问题,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口齿清楚、自然和谐、语调抑扬顿挫、感情丰富,要用商讨、征求意见和研究的口气,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不能用指令性与强制性的语言,那样有时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叛逆的情绪。另外,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明白简练、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不易拖泥带水、冗长繁乱,要让学生能迅速领悟教师提问内容。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表情等。当学生回答后,要及时给予适宜的、积极的评价。

  5.善于抓住良好的提问时机

  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不可能与课前的预想相一致。为此,教师惟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提问,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如在后滚翻教学时,部分学生难以做到启动初速度和收腹团身的主动性,而无法完成后滚翻。为此,教师因势引导学生在助跳板上做后滚翻,当学生们由高处从低处顺利完成后滚翻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同学们由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容易完成呢?”,经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和讨论,加之教师的点拔,学生对后滚翻的技术要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又如在学习了一些垫上练习动作之后,教师适时地提问“看谁组合的垫上练习与众不同?”,在学习了一些基本舞步后,教师也可提问“在××音乐的伴奏下,看哪个小组创编的舞蹈最优美。”等等。

  6.提问的方法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我们最常用提问方法是口头直接提问,也可侧面提问,列出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可显式提问,要求学生共同思考某个问题并解答;也可隐式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设疑立障,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而不要他们正式回答;可单向性的师问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还可以课前提问,指导提问,也可课后提问。回答提问的方式有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全班讨论(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开启学生的心智、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心得体会2

  近几个月来,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沉浸在素描的世界里。素描对于我这个美术老师是再熟悉不过了,怎样教好他们是我近几个月来常常思考的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几点:

  1、做好课前工作,保障教学顺利实施

  “只有备好课,才能教好课。”因此,我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写教案,总结重、难点及解决的方法,对于课时和步骤的把握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课堂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都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设想好,尽可能地为孩子们考虑全面,让他们可以顺利接受知识,课堂上解决教学疑惑及问题。

  2、严把教学关,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们每次课的时间安排为1小时30分。那么,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课上这段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课,有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得当、内容安排的是否合理以及能否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3、加强管理,做到课堂无小事

  在我们画室,大部分的学生是带者一颗积极的求知的心态而来的。可是也有各别同学感觉这只不过是课外培训班,所以上课时就不像在平时学校表现严谨。例如课堂小动作、吃东西、讲话等小毛病都出来了。为了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耐心说服、劝导,有时还会与家长进行沟通,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学的`好。同时老师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丝一毫,老师的表扬都会让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4、教学效果,你我需要共同努力

  学生来学习的目的是学知识,最后的效果是综合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觉得如果上面几条都能做的很好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便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对于每一次课可能不易达到百分百的满意度,但是可以从每次课上总结经验,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和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的更好。

教学心得体会3

  多媒体技术好啊!它给我们带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认识与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就谈谈对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感受。

  一、多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在我们身边不少人认为运用多媒体教书是年轻人的事,自身已达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就不需要学习了,或懒得去学习研究。殊不知,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从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而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利用评价,学习兴趣也是教育产出之一,学生不再是传统的积累型学生,而是现代的创新型学生,那么作为教师,每一个人都要责无旁贷的跟上时代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作出表率,与学生一起学习、研究、创新,以终身学习者精神来鼓舞带动学生。

  二、多媒体教学,不独用之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有的课例甚至只有计算机在从头到尾地唱戏,连老师的声音都见不到了。

  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像机、放录像也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吗非要把录像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考虑到效率和效益,这时间花得不值得。也有不少人喜欢把图片转存到计算机中去。多媒体室有实物投影仪的话,这样的转存也是在浪费时间。

  举个例子:某人要向快餐店订快餐,打个电话,说一声,电话放下,事情就办妥了。如果那人是个电脑疯子,他非选择上网来订购他的快餐。他得开机,移动鼠标,点鼠标,一步步进入特定的网站,再键入他要的物品名称,然后确定,他这快餐才算是订好了。从这例子我们学到什么?电脑是什么都能做,但不是什么都非得让电脑来做。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笔者的意见是,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首先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能用别的工具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工具。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如果只是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

  三、多增强互动,服务教学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笔者曾多次看到,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顿演“蒙太奇”手法,执教者尴尬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同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四、多恰当运用,提高效率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适时、适度地把声音、动画效果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解决一、二重点足矣,不要总想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比如四年级数学怎样量角一教学环节,难点就是两对齐,即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对齐,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中心对齐。如果教师用正常的量角器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将有很多的学生弄不明白或一知半解,若换上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地再现量的过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理解,那么这个难点就解决了。

  众所周知,多媒体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直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就得不偿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面对多媒体,我们不能“甘为他人作嫁衣”。广大教师要做多媒体的真正主人,不要成为多媒体的套中人。

教学心得体会4

  感谢校领导对新进教师的栽培。20xx年5月9-10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带着一颗虔诚的学习心态,认真聆听了名师的每一节课。每一节精彩和赋有思想的课堂教学,首先是基于人,更是需要经过实践积累下来的一种大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会学习首先学会阅读。阅读是进步的必要路径,观摩教学对于一个新手老师来说,更像是学习中的一场盛宴。黄山之行,领略了名师华应龙、高丛林、查人韵、罗明亮、俞正强、张齐华的风采,略谈一下自己内心的震撼和感触。

  一周过去了,老子的”天下难事,必作有易“以及处事中庸之道,仿佛还在耳边。一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找次品》,华老师从改编的一段轻快的音乐欣赏中,一下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进而在课堂开始之前就迸发出,学生的智慧:只有学生轻松的课堂,才有效。如此的开端,又怎会不让人充满惊喜和期待呢?教学中,华老师引入比尔盖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名人的认识,再自然过渡到和课堂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开始这节课的探索。从2个球中找次品,到3个球中找次品……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数学的严谨思想也在华老师的”如果……那么……“中升华。学生不由得跟着华老师,一步一步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小学老师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我们还担负着育人。每一个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具备健全人格和睿智的孩子,社会也需要具备创新和发散思维的人才。你休息之外的8小时是如此的重要,做一个有思想、上进的人,阅读时必要的。只有博览群书才有大智慧,也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育人思想和教学,贯穿在自己的课堂,这些华老师做到了。

  轻松有效的课堂——谈何容易。去黄山学习之前,我最先准备好自己的听课记录,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不要错过大师们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俗话说,一个好脑子比不过一支烂笔头。打算全部写下了。但是听过罗老师的课后,我竟然没写下一个教学片段。罗老师的忘情教学,看的见的知识收获等等。我被老师和学生的精彩,带进去了,我也就像坐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样,我在思考,我在排难解惑、我在进步、我在自我突破、我在获得知识……我沉醉在这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几何图象现在看来如此的有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在课堂中这般快乐。

教学心得体会5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掌握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和矩形,矩形周长的计算基于教学,是学习矩形,面积计算的基础,还要进一步研究面积的图形和三维图形表面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几何和图形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的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他们更加注重有趣,有趣,新奇的事物,对于这个抽象的知识领域来接受它是相对困难的。然而,他们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因此,学习材料的选择和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应该注意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自己感觉数学,并且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这里我王老师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经验听后:

  一、创造场景,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具体,生动,充满活力的,才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创新。上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王建立了这样一个教学链接:黑板和国旗有一张脸,如果你匹配整个游戏的一面,你会选择哪个?这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全面感知,引导施工。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这一课的概念是更多的教师没有机械地交给学生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但在充分运作,合作和交流中建立和了解区域和面积。通过让学生参考一个手指,触摸,比对象的表面的比率被引导到他们的区域。让学生观看黑板和电视屏幕,那大。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触摸数学和练习封面,什么感觉?然后与它们的尺寸进行比较。谈谈你是怎么回事。根据学生的经验,一般可以用来比较重叠方法的大小。这样,形成区域的概念是深入的,在各种感官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的概念,逻辑,

  在需要这种链接的统一区域单元的经验中,教师仅仅呈现学生猜测两个区域接近不同矩形的形状。思考:如何比较这两个矩形区域的大小。学生通过概念检查,重叠不能直接比较刺激认知冲突。然后提供工具(小矩形,圆形,方形,三角形),手动摆,共同探索,学生操作和报告:选择不同的图形,摆动结果不一样;通过多个熟人和矛盾,让学生知道两个物体区域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只使用方形测量更方便。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三、值得讨论。

  区域单位是一个新的概念,建立是否可以更深入?合并练习时,有些学生将单位填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要老师在黑板后面区单位强调,就不会出现这个错误。也找到1平方厘米的物体,只能说约1平方厘米,毕竟不是1厘米正方形的标准边长。

教学心得体会6

  能够有幸去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参加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加了此次的听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9月10日、11日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8:30到下午5:00,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4位,有南京市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网名:长辫子老师;还有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老师;还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以及北京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执行校长孟强老师;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南京的郭学萍老师和窦桂梅老师的讲课。

  郭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郭老师讲的是一篇《观察》作文课,从头到尾,郭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把自己让学生从头到脚细致观察,教给了学生怎样观察的方法,每个人把观察到的部位用词语描写出来,最后按顺序把自己写出来的连起来,按总分总的顺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郭老师一再强调观察时抓住特点,发挥想象这是写作的方法。

  其后紧接着听了郭老师的讲座娓娓动听,创意写作------给心灵一个说话的机会。

  一、潜“心”的引导,首先重视教师的示范;

  二、随“心”而动,鼓励学生真实的表达;

  三、匠“心”独特,唤醒孩子内心所需;

  四、沉“心”静气,构建自己的阅读版图;

  11号上午为我们做课的老师是来自北京示范附小的校长、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我认为窦老师的课堂主要突出了三个特点。

  1、体现“主题教学”的特色

  2、凸显浓浓的语文味

  3、涌现别具一格的“师情话意”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建构。窦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阿长与山海经》,整个课堂过程中,孩子们发言都很积

  极踊跃,窦老师并不急着评价孩子们的对错,只是一味的鼓励,赞美,表扬。孩子们虽然说的范围较广,但句句在理,最后窦老师巧妙地利用孩子们的诉说为本节课的精彩亮点。首先让大家读文,读完以后问大家:“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各执一词,提出了阿长的缺点大于优点,用一种坐标形式把阿长的优点与缺点分开;然后继续让同学们读,让同学们去扮演、深情并茂地去读,感受到阿长是一个诚实、善良、关心他人、乐观开朗的一个人,让作者心存感激,感到愧对阿长。整节课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完全就是只起引导作用,而且教师语言的巧妙的运用,精湛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值得学习却又学不来的。总之,我们在课上更多的是感到教师教的精彩,激情四射,才华横溢。尽管学生也不时会有精彩的表现,可是这种精彩却往往淹没在教的强势表现之中了。而今天我们在课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教师的教被大大地弱化了、淡出了、隐没了,而学生的学则相应地被突显了、发扬了,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通过课前的预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充分地预学、自学,给孩子的自主学习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和孩子共学,课后让孩子延学,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转为孩子学的过程。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教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窦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学生在课上纷纷发问,提出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形式。这些就是窦老师教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孩子的.质疑出发,窦老师顺学而导,第一步,安排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自己解答问题,并生成新的问题。第二步则重点围绕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系来共同学习,初步读懂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是“怎么写的”,抓住课文的语言、情节、情感、线索,悬念设置、神奇的想象,领悟民间故事在写作形式、表述方式上的基本特点。第四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为什么这么写”。这样的安排每一步都立足于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顺学而导,逐步深入,可谓简约有致,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扎实。

  三,以“学生的学习增值”为中心,教师适当隐退,彰显学生学的精彩。在今天的课堂上,窦老师从以往的“自编,自导,自演”甘心退居二线,专心做好“编”和“导”,为学生让出舞台。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充分地进行“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实践,展示学生静心读书艰苦探索的历程,让学生在6

  阅读文本中,不断地思考发现体验领悟,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多,获得更为丰富多彩的增值。总之,整堂课不时逆发并彰显的是学生学的精彩。而“学习语言运用”恰恰也是我们现在分散研修学习的主要内容。

  两天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创新“主题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再回来的车上,我们都在评论课,一起讨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知识化,兴趣化,生动化,让老师轻松教,让学生轻松学,相信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共同讨论的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吧!

  1、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

  2、语文要让孩子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小学是研究艺术的课堂,让你的文字变成你的第二容颜。

  4、让学生超越教师,就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5、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

  这次鄂尔多斯之行,时间虽然有些紧张,但我们一路比较顺利,心情比较愉快,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教学心得体会7

  在学生初步掌握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后设想了好几种方案,教师采用分组检验,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评价巧妙地寻找最优方案蕴含在竞赛活动中,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发现了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方案。随后教师又提出在8个物品中找次品,有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在多种方案的比较中又发现,如果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则要分得尽量平均。这个结论不是老师给你,而是学生从众多方案中自己悟出道理来的。这样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探究能力,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

  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和不足之处。

  一优点

  1.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用故事引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学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猜“从81瓶仙丹中找出孙悟空吃了3粒仙丹的那一瓶,就是找次品。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猜无论如何都要81次,有的说42次。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首先研究2瓶,3瓶5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平均分3份来称所需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81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

  经过探究后发现从81瓶中找次品只需4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学习欲望,

  二、不足之处。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2.在板书设计方面做得不够好。

  总之,这节课自己能找到自身的不足,方可对症下药!我相信,只要能想方设法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到他们的现有知识起点,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使他们乐学、爱学、好学。“数学是一种活动”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一定的感悟。

  在初始教案设计阶段,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重在从具体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找其中1瓶次品的规律,重在结果的呈现。而后期教案设计则围绕着2个数学活动:在5瓶和9瓶中找到1瓶次品展开。课前直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至始至终贯彻: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反思、讲解、再总结。教学重点从教学结果转向了教学过程。数学活动之间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数学活动与数学活动之间则用反思来联结。整个教学过程重在对学生做了什么与想了什么之后进行反思。因此,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每个环节做什么、反思什么、教师讲解什么,一目了然。

教学心得体会8

  近来,一个个节日接踵而至,这不,圣诞节刚过,又迎来了元旦。这些节日的到来,竟让我感受的是无限的童真、童趣。

  伴随着这两个节日的到来,我接连收到我们一年级一班学生的一张张圣诞、新年贺卡和祝福的画幅。看着这些精美的贺卡,和贺卡里稚嫩的祝福语及一行行铅笔字迹,让我又一次感受着孩童的真情。也许大家会笑我,这些不值钱的贺卡,和幼稚的画幅就让我这般感动,是不是太容易动情了?至于吗?别人不知收到了多少“大礼”呢。那别人还不得乐颠了?的确,一年级学生虽然不那么会表达,但这却是他们最真的情感。不管怎么说,他们已经懂得了感恩,知道在节日时首先向老师表示庆贺。作为班主任,这是多么令我感到欣慰啊!所以每收到一张贺卡时,我看着孩子们把贺卡递给我,却不敢说出祝福老师的话语时,我总不忘教他们说上一句“祝老师xx快乐!”。同时,我还不忘在班上表扬这些孩子尊敬老师,能记得向老师送上节日的问候。并让全班同学把掌声送给这些同学,这样无形中在所有学生们的心里种上了尊敬老师的种子。刚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们思考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应该是自己制作的贺卡。画上一幅画,写上自己对老师的祝福语,既能提高绘画水平,训练动手的能力,又能表达自己最真的情意。说这些话时,我还在心里想:这样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难了?转念一想,让他们试试也无妨。然而,特别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新年前的商品交易会活动中,学生们在忙着交易的时候,还不忘记老师。很多学生看到适合送老师的贺卡、画幅,还买来送给老师。还有更特别的呢。看,我们班的小画家蒙钰泓同学竟用自己的.画笔,在精美的贺卡上画了一幅清高并富有活力的竹园图。瞧,学生们学得还真快,马上用上了老师说的方法。所以说,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引导得好,对他(她)的一生起着关键的作用。透过这幅图,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老师在她心目中最初的形象。她的这张贺卡,也成了我向家人炫耀的资本。

  看着这一张张贺卡、一幅幅画幅,我心里满是欣慰。它们让我看到的是那一颗颗没有被污染过的最纯、最真的情感。我在心里暗暗想:我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稚嫩纯真的孩子们!

教学心得体会9

  拥有爱心是我们干幼儿工作的首要条件,要和孩子们进行感情的交流和沟通。用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老师的爱,所以不能对孩子有偏爱。干幼儿教育工作爱心很重要,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教迎二班有两个月了,我越来越喜欢这群孩子,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和孩子们相处久了也就有了感情。用爱教育孩子,是孩子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前几天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也捂住鼻子,有的说臭死了,臭死了,可是我并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拿来簸箕,笤帚,打扫地上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下来了。一个小孩小声的和旁边孩子说:“老师像妈妈一样的。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以后,又有一个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不在乱叫了,又有几个懂事的孩子拿来了纸巾递给呕吐的孩子。我用自己的爱感染了孩子,我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由于天气冷了,我班的吴雨欣把裤子尿湿了好几次,我和高老师给她耐心换洗,有几个小朋友也主动给她穿袜子,这也是爱的感染。

  本月是我们班教研观摩半日学习活动,课后教研组组织了教学研讨,收获颇深。我今后要注重孩子个人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孩子好习惯的陪养。

  我今后会更加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好。

教学心得体会10

  在每次考试之后我发现学生的计算题总是出错,有的还错得比较多,这让我很头疼,我心想口算题应该是白给分的,只要认真点就行,在每次考试之前我都千叮嘱万叮嘱,还是出错。

  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与口算能力,是我本学期一上课就提出的新的问题。通过反复的思考,与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决定从最基本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开始练习,把每一类型的练习总结在一起,让学生找出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这个问题放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比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如买东西、计算人数、收钱等等都需要计算,可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竖式计算的条件,往往需要我们口算。

  所谓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由此可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更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我在每堂课前3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在今后的练习中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天天练,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口算训练。各年级各阶段形成“口算训练一条龙”,会使学生对口算日久生情,而后游刃有余。

教学心得体会11

  今天有幸聆听了由王老师主讲的“因区域而精彩,因游戏而快乐”的培训,在学习中获得了对区角活动重新认识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区域活动指导的方法,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教学心得体会12

  一、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课时一味地讲,学生可能会死板地掌握相关知识,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在这里所说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活动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把话题转移到看电视的情景去,让学生回顾从电视上看到“神舟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画面引出“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是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已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认识“秒”,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认识秒的具体概念,如先让学生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是1分钟,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这样的课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等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三、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新鲜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有利于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心得体会13

  最近,通过我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努力,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毕竟作为初三的老师,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的实力,但也正因为如此,我需要审视目前的教学工作,才能明确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考虑到这一点,我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得到很多成长。其实这段时间数学教学的收获真的让人感慨良多。

  因为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自然就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性。毕竟班里有些同学对数学科目不感兴趣,很难显著提高成绩。虽然我在数学题的讲解和知识点的划分上从来没有懈怠过,但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基于这种现实,我着力提高班里后进生的数学成绩,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考试中成长。至少我们不能让数学成为这部分后进生的弱势学科来为他们的成绩提升积累优势。事实上,由于对数学教学的重视,过去班里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每一个来办公室询问数学科目难点的学生都会给他们详细的解答。

  在与教研组老师讨论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实际上,教学工作很难突破关起门来思考的局限,或者在各种题型的探索中总有一些难以兼顾的东西,从而很难提高数学教学工作。因此,我在工作之余注重与其他数学老师的交流,从而在初三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毕竟在每年的联考中,只有教研组的老师才能一起找出相应的题目。有了这个规划之后,开展数学教学自然可以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

  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建立数学错题集,通过复习过去的错题来加强记忆。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笔记比较混乱,在复习阶段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另外数学科目书主要是解题,所以只能用基础知识。所以,增加学生每天的题量,通过讲解建立错题集,才是复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毕竟,不通过做题找出思维的漏洞,怎么提高数学成绩呢?随着数学教学的探索,我注重错题集的建立,在复习阶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毕业都意味着积累了数学教学经验,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不愿教学生。毕竟能自己教初三数学,也是通过之前在教学工作中的努力才达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重视数学教学工作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教学心得体会14

  暑期的兼职美术课开始了。

  今年暑假就带2个班的素描初级。

  2个班的层次有些不一样

  第一个班人数比较多。年龄层次差异比较大。初中生占多数。相对于小学生那些孩子回答问题明显不积极。难道真的是越大越不敢发言了。而且发觉现在的小孩反映非常快。只要一点马上就通。都是第一次接触素描。

  第2个班级虽然人数不多。基本上都是小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素描。这个班的孩子比较活跃。思维跳跃的很快。虽然没接触过。却能很准确的表达出意思。真的很了不起。现在的小孩真的`不能小看他们哦!

  虽然学了很多年的美术。但是素描教学还是第一次教。通过这次的教学回忆当初的入门。可以把以前的知识重新捡起来。能把自己所学的在传授给一大帮人,这就是老师最开心的事情。

  这次课程搜集了很多的资料。必进素描不像儿童画那样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啊导入讲故事。相对而言素描会枯燥些。所以我尽量把这些专业术语说了简洁一些。好让他们明白、多打比方示范使他们体会。教学中穿插一下与素描内容有关的游戏调节一下气氛。通过这些使自己也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是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能误人子弟啊。而且最开始的基础最重要了。只有把基础打好。有好的根基。底盘稳才能有跟好的发展。

  通过2节课的对比。明显第二节上的好些。每个环节套的比较好。教学节奏比较紧凑。通过对第1堂课的不足再准备了一些资料。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不知不觉中都快下课了。小朋友说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啊!因为你在做有意义你喜欢的事情。

教学心得体会15

  这是我第一次踏入体育教师的这个岗位之中。我高考是以体育生考入xx大学的,在读大学期间,我不断的去加强自己的训练,把体育这一门科目做好。现在大学毕业之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xx中心小学,并且成为了一名体育教师。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此,我想谈一谈此次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心得。

  我对体育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是我也非常的清楚,在小学阶段里,各大学校的体育课程其实都不是很受重视的,大部分会留给学生们自己去处理。当我进入了这个岗位之后,我就发现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是非常不端正的,总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所以第一课我就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调整,让他们认识到体育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通过思想方面以及身体上的示范,孩子们对体育也充满了好奇,以前上体育课从未有过这么多方面的拓展,这一次他们收获了很多。这是我非常成功的第一课,也是我职业生涯非常完美的`一次开启。

  有了思想方面的启迪,学生们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了一个非常正确的认识。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都是在发展的,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运动的。整日沉迷于各种消极的事情当中无法自拔。为什么平时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很大,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够爱笑,不愿意和别人交谈,其实就是在运动上缺乏了,从小缺乏运动,给自己的思想和性格也带了一些影响。

  喜欢运动的孩子一定会更加的外向。因此我是非常重视孩子们的体育运动的。每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会带着孩子们先做一些小游戏,然后再带着它们一起运动,一开始有很多孩子没有办法适应这样的一个状态,但是渐渐地,孩子们也更加喜欢和我一起运动起来了。平时我也会组织一些小小的比赛,让孩子们自动组队,分别竞赛。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他门的自我锻炼,也让这个团体之间更加的团结和睦友善。

  这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其实是从难走向简单的一个过程。任何一次开始第一步总是最难的,但是慢慢的,一切都会变好,这一切也都会走向一个更好的阶段。就像孩子们逐渐喜欢上运动一样,这不仅代表着我教育的成功,也代表着体育这件事情最终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心得体会09-02

教学心得体会03-24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02-18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02-16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01-19

课内比教学心得体会05-01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05-03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08-19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08-10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