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7 13:42: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 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说课稿 篇2

  简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那么商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历代商业发展概况

  让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整理的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表: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思考:1、为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活动会十分萧条?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哪些新特点?

  请同学介绍有关徽商和晋商和资料。

  (二)货币发展史

  货币发展史则以实物或实物图片按时代顺序排列说明。

  (三)商业都市和城镇的发展

  商业都市发展则介绍各时期的`大都市,尤其是唐都长安、北宋开封、元大都、明清北京。及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以《清明上河图》说明两宋的繁荣就是建立在突破市坊制,市的时间、地点不再受限制的基础上。说明要繁荣商业,政府就必须减少对市场的限制。

  (四)海外贸易的发展

  海外贸易则以海外交通图为主说明之:

  可提供的有西汉的丝绸之路、唐朝海外交通图、宋元海外贸易图。

  小结:中国国民经济中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内容《色彩基础知识》。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解色彩,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和色调,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的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理解何为色彩,能够辩识各类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能力目标:通过讲解、示图、作用辅导,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联想及色彩的心理效应并会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及直观的绘画作品、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因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学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老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五、学法分析

  学生只“学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愿学”,指导学生“会学”。 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我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主探究: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讨论学习法:学生在要论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三)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题:为什么会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因为眼睛的呈像原理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强调光的重要性。以及物体色彩的原理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问题:这两段音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生:1、欢快的、充满活力的、热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觉

  2、寒冷的、悲伤的、凄凉的------有灰暗的感觉

  问题: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这两段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

  (二)新授:

  Ppt图片分别展示蓝天和红绿灯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设计思路]:把光波的波长用提问的'方式给大家解释出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我们绘画用到不同的颜色。

  问题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

  问题2:什么叫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

  [设计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色彩知识中的学习内容,提出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接下来的调色游戏做好准备。

  3、出示不同的色卡,让学生自己感受以下几种色彩的共同体验。

  (1)色彩的冷暖感; (2)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软硬感; (4)色彩的兴奋与肃静感;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

  (7)色彩的远近感; (8)色彩的扩张与收缩感。

  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以后,对接下来用色彩表达情感有了一定的表达依据。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为了巩固旧知识,延续本课第二个环节的内容,使学生对色彩的意义有更丰富很深刻的感受,为学生下面参与活动做铺垫;

  (三)学生操练

  1、色彩的情感表现

  分组用圆圈涂上颜色代表自己的现在的心情,并加以说明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能增强学生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游戏与涂色练习,解决难点——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赋”,色彩是靠感悟出来的,光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欣赏部分分类引导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类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色彩感悟

  出示两张绘画作品——梵高的《向日葵》、蒙克的《呐喊》。

  问题:你能通过画面的色彩,理解此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吗?

  [设计思路]: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熟悉同学的性格特征,体会色彩的特殊表现,让学生感受抽象性的绘画作品时,能使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色彩作为

  一种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并在今后学习中尝试通过色彩来分析、理解绘画作品。

  (四)知识延伸,体验创作的快乐。

  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两份色彩搭配的设计图案,供学生欣赏。

  3、提出作业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应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训练。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绘画练习的。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划分区域练习,而是选择了简单图形的色彩设计,这样的图形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色彩搭配上,为了色调的统一,选择同类色的层次变化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画面层次分明效果显而易见。

  (六)课后练习

  观察身边不同事物给我们的感受,下次上课并加以解释。

  [设计思路]:设计此课后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美术。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这种文明同时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本课紧承上节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七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已经从课堂、影视、书刊等各种渠道拓宽了自己的知知识面,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这一时期,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强。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跨入青春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赞许。所以他不喜欢课堂上结论式的教诲,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由自己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把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习法。

  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历史知识。因此,我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引导学生认识宋时的节日和风俗,古今联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作用之一 ―― 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感受,进而增强学习历史的动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网查资料、查阅课外书等方式,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通过小组交流,对古今乡村生活与古今节日习俗进行对比,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学习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祖国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合作共进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法。

  【教法】

  历史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尽力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一种真正“有生活”的历史。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历史是亲切的、触手可及的、有益的,让历史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1、提问启发式教学法:采用设问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将两个同类性质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

  3、谈话法生活化教学:即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显现多媒体功能,实现立体教学的目标,优化学习效果。

  【学法】

  采用学生课内外自学和对比学习的方式,以新颖的形式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广泛的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体验宋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学生对于今天所过的传统节日比较了解,通过对宋代节日的介绍,让学生对比出古今的变化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虑到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课余喜欢体育运动,而本课的教学中有蹴鞠,所以我就以此为设计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第一张图片就是北京奥运会体育项目的图标,这也与校园内操场边上的装饰一致,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体育明星的图片引到即将开幕的世界杯足球赛,短短几分钟,能够让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探究当中。

  二、新课

  新课的开始先讲故事,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宋代有一个地主,非常有钱,但是没有儿子,只有四个女儿,都已经出嫁。这天地主过六十大寿,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地主让四个女婿以桌上酒菜为题,说几句话。大女婿先说:“壶中有酒兮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老地主听了很高兴,二女婿不服,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乘鱼虾,青瓷碗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酒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

  提问:这四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通过猜测四个女婿的身份创制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宋代,让学生了解宋代社会阶层的主体构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四个女婿的语言特点认识他们的身份,按顺序是士农工商;并指出宋代社会阶层的主体就是士农工商阶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宋代士农工商阶层的生活状况,并提问学生:

  说说老员外会比较喜欢哪个女婿?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宋代士人社会地位较高,大女婿是士人,老员外应该比较喜欢大女婿。引导学生将宋代的士农工商与今天的社会各阶层人群对比,了解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

  然后以一年的时间顺序,用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中国传统的节日,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各节日的含义,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之处,指导学生了解每一年中,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寒食、冬至。通过对比,看出传统节日的发展变化。从而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使之焕发青春的活力。以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再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比较唐长安城和宋汴京城的异同,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宋代都城打破了市坊制结构,商业活动更加发达,开辟了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商业发展史的新阶段。通过南宋临安城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所标示的“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宋代城市娱乐活动。宋代城市的娱乐活动集中于瓦舍。东京有数十个称作瓦舍的娱乐场所和五十多个称作勾栏的表演场所。其中大的瓦舍可容纳数千人。每天都吸引大批的顾客和观众,娱乐活动十分丰富,有演戏的、说书的、表演杂技的、摔跤的等。歌舞表演在宋朝十分流行。除此之外,城市还风行一系列体育活动,不仅项目众多,技巧娴熟,特别是宋代最盛行的蹴鞠,球艺水平比唐朝更高。这里与开始的导入呼应,告诉学生,国际足联承认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升华主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小结

  宋代以其繁荣的经济在我国古代社会占有重要的一席,宋朝人乐观积极,拥有丰富多彩的城乡生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引导学生得出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应该学习宋代大力发展经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繁荣,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

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次习作训练,属记事性记叙文一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五彩斑斓的课余生活

  二、 教学目标

  1、 感受丰富的课余生活, 选择有意义的课余生活作为习作内容, 分享习作的快乐、

  2、 记叙活动过程, 学会把课余生活 (如有趣的事、 高兴的事等) 写具体口

  3、 学会习作的基本格式, 如分段、 段首空两格、 标点符号占一格等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乐说、 乐写、 乐评, 把内容写具体, 分享快乐。

  难点: 着力于描述活动场而、 参与情况、 臼我及旁人的感受口

  四、 教学设计:

  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重在习作兴趣的培养方面、 强调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 并特别强调了习作乐趣的共享、课标的精神很明显, 希望孩子爱写作, 乐表达口从低年段的写话训练过渡到习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学生的不适应感, 让孩子们知道, 习作其实很简单、 基于此, “关注实际生活, 分享习作快乐” 是本次习作教学最大的特色

  一、 引入生活、

  揭示习作内容口 并弄清什么叫 “课余” 口 接下来让学生简单介绍日己的课余生活, 有照片的结合照片介绍。

  二、 展示生活

  1、 片断细说口 刚才学生用一句话总体介绍了阔己的课余生活, 现在请学生把某个生活过程说得详细一点, 髻如动作过程、 语言心理过程口 这个时候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练说, 最后选择有代表性学生上台介绍q

  2. 评议指点口 说完后请学生与发言同学互动交流, 并进行评价。

  习作指导就是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表达出内化于生命的真情体验,使学生的习作具备灵魂, 这是习作教学的核心。

  三、 反映生活

  在学生们展示了日己的.课余生活后, 现在让学生试写, 反映生活口 题目让学生臼拟, 可用指定题 《我的课余生活》 , 也可以以课余生活的名称作题目中的主要词语, 如 《我爱集邮》 、 《爬山》 等。 在习作的时候还可以把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介绍一下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格律诗八首》中的《钱塘湖春行》。

  一、说教材

  纵观长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经典古诗文的阅读量,诗歌的内容均在每册教材的第一课就要出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正确工整默写诗句,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读和初步赏析能力《钱塘湖春行》作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诗文之一,说明白居易写的此诗,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学底子薄,学习古诗还没有形成良好品读赏析方法,多数同学还停留在记诵阶段,教师在课堂要适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对文学作品阅读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让学生初步形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学习古诗应达到记诵、积累的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构建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能力。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欣赏品味、培养审美情趣。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1、通过情境激趣法、诵读法、讨论法,采用“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步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2、通过教师启发,打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说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

  《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卖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是什么?这位作者是谁?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做过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苏东坡,他们不但在杭州给人留下任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许多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文,苏轼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白居易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在《春题湖上》曾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咏西湖的名篇《钱塘湖春行》,领略作者笔下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

  (三)、教师解题并介绍体裁特点:

  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节,行:走,游览

  2、七言律诗,律诗分为四联(首、颔、颈、尾)

  (四)、师生共同回顾作家作品,教师说明写作背景。(大屏幕)

  (五)、学诗重在两个方面内容:“读”和“品”。

  一)、朗读训练

  1、范读:(听音乐,朗读录音)

  2、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3、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个人读、评价)

  4、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分组读、齐读)

  二)、品读赏析

  (1)解诗(自主学习)

  1、请你说说诗的大意。

  2、找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你能看出写的是西湖什么季节的美景?

  3、寻找诗人的游踪。

  (2)赏诗(合作探究)

  1、首联中“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2、颔联中“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不是“处处”?为什么“争暖树”?“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有什么深刻含义?从鸟儿的动态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颈联中为什么说“乱花迷人眼”?这样写与诗题有关吗?这一联我们能否想象将来景物会怎样?它蕴含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3)悟诗(讨论交流)

  1、“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本诗中景中有情吗?请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词语?

  2、律诗讲究对仗,本诗中应是哪联?本诗的韵脚?压什么韵?

  3、你最喜欢本首诗中的哪一联?理由是什么?

  4、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吗?

  (六)、拓展阅读:

  1、比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本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请你说出你所熟悉的写春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

  教师富有激情地总结学习重点,并进行德育渗透,而“授之以渔”即赏析诗的方法。

  (1)诗人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山寺及于湖面,舒卷的春云分外凄迷,水天相接,早莺放歌鸣啼于树,紫燕剪飞啄泥筑巢,既有乱花迷人之色,又有浅草茵茵之态,整个画面景物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行”为脉落,起笔方位,落笔方位,游遍大半西湖,产生了移景换景的艺术效果,随着镜头的闪闪而过,绮丽的风光重现,把我们带入西湖早春的风景画卷,整首诗描绘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热爱之情。天才的诗人与山水结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诗人之幸事,更是文学之幸事,后世读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诗人,诗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学们热爱自然,钟情于中华灵绣的山水,创作时代更加优美的文章,让我们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掌握赏析诗的基本方法,即读诗、解诗(自主学习)、赏诗、悟诗(合作探究学习)。

  (八)、作业:

  1、流利背诵、工整正确默写这首诗。

  2、通过合理的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说课稿 篇7

  漫话邮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寄信等学习过程,了解邮政的有关常识,懂得文明邮政。

  2.知道从古到今人类传递信息方式的变迁,初步体会邮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通信是人类情感联系的纽带。

  3.通过去邮局参观、对邮递员进行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从古到今,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通过写信、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白它是人们情感的交流的纽带之一。

  教学难点:

  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必须文明邮政。

  教师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采访邮递员,咨询有关邮寄信件的常识。

  2.拍摄邮政局分拣、投递等业务的录像

  学生准备:

  1.走访邮局,采访邮递员,了解邮政的功能。

  2.搜集、了解古往今来人们不同的传递信息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邮政的变迁

  1.出示图片,请学生猜这是表达什么意思。

  2.请一生朗读意思:

  波斯人听着!你们能像鸟一样高飞,像老鼠一样在地下话动,像青蛙一样跳进池塘吗?如果不能,你们就休想和我们打仗,当你们踏上我们国土时,我们就用箭射死你们!

  3.小结过渡:

  古时候,在语言产生以前,人类是这样通过特定含义的物品来表达意思,那么你知道除了用物品传递,当时没有文字的时候,还能用什么来传递信息啊?

  出示图片。(动作、)后来有了文字,就用文字记录下来,变成书信的形式开始传递信息了。不管是文字产生之前,还是文字产生之后,我们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课前我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一)古代信息的传递

  谁愿意和全班交流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指生说。

  1:烽火传递,随机出示图片,关于烽火传递信息历史上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吧!(播放录音)

  师:我们的先人用烽火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啊?(军事)是啊,课不能随便用的。还有什么信息传递的方式。

  2:信鸽

  师,原来信鸽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除了个字,古人还利用过哪些动物来传递信息?古人们就是利用这些聪明的动物,为人类传书送信。

  3:驿站(骑马)

  师:什么叫驿站?指生介绍。

  师介绍:南宋把岳飞召回(道金牌加急),出示仅存的一个驿站。

  小结:聪明的古代人想出了依靠马匹等畜力,来传递信息;通过设立驿站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4:孔明灯

  5:鸡毛信等

  6:漂流瓶(哥伦布)

  指生介绍:(读资料)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用了“漂流瓶传信”的方法,古代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让漂流瓶也能帮我们传信。(300天)

  7:风筝就是运用了风的力量来传递信息。它最早用于传递军情或军事侦察。

  小结:像这样的通信方式还有很多很多(板书:……)

  古代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或者利用动物和声音来传递信息。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你们认为这样传递信息的方式好吗?为什么?

  出示(四幅图组合)

  引导你觉得这些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缺点?(不准确、速度慢、不安全、不方便)不够快捷,而且中途可能因出现某些差错,而不能将信息及时传到。

  小结揭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方式因为有自己的局限性,慢慢地被淘汰了,我们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一样了,揭题:后来语言、文字的产生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得到了发展。这节课就让我们聊一聊邮政

  .

  (二)现在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指生说。(电报、发邮件、航空、)那么我们来看看近百年的传递信息的变化。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快捷、先进、方便了,看EMS,你了解吗?

  小结: 科技的力量让信息传递的速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信息传递的速度快了,路程远了,范围也更广了。

  二、走近邮政

  1.出示:中国邮政标志。

  (1)请生说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指生说为什么用绿色的。(出示专用颜色)

  我国信使们穿的是绿色的衣服;街上奔驰的邮政车也是绿色的;就连信使用的'自行车也是绿色的。绿色象征和平、青春和繁荣,因此决定,人民邮政一律采用绿色为专用色。我们不仅看见邮政车是绿色的,还有路边的邮筒、邮递员的衣服和邮包都是绿颜色的。小朋友,绿色象征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因此我国采用绿色作为邮政的专用标志。

  (2)为什么用这个图案呢?(汉字“中”结合邮政网络的形象体现了服务千家万户的宗旨和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服务理念。)

  2.同学们,我们了解了中国邮政的标志,了解了其中的含义,中国邮政在全国,我们和我们的家人都用中国邮政做过什么事情呢?你做过什么事情呢?(记包裹、寄信)

  板书:速递、信函、金融、报刊发行、电子商务……

  小结:服务真是包罗万象,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要求:通过录像具体了解这些服务,想一想,还有哪些服务刚才我们没有提到。哪一件事让你觉得中国邮政很方便呢?

  听了刚才的介绍,你觉得邮政又有了怎样的新发展呢?全球化目前,我国邮政的es业务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关系;国内已有近20xx个大、中、小城市办理es

  业务。

  小结:邮政给我们送来了大洋彼岸的朋友的思念与真挚祝福,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沟通的桥梁。相信你也一定收到过这样的信吧!

  三、信封的书写:

  (一)信的旅行:

  (1)朋友寄给我们的信,是怎样寄到我们手里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由交流。

  A、信贴足邮资投入邮筒——

  B、信件送到邮局——

  C、根据邮编、地址分拣信件——

  D、信件运送到各地邮局——

  E、投递信件——

  F、我收到信,

  谁有补充?

  (2)了解邮件分拣

  (出示图片)第3幅图中的阿姨在干什么?

  信到达邮局之后,邮件分拣员要将他们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将信件进行分类,送到同一个地方去的信,就放在一起,捆扎好。(出示图片)别急,现在有了信件自动分拣机。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吗?(这台机器可以自动识别邮政编码,并且将不同区域的信件分开,18000件/小时)

  小结:我们杭州邮政局就有这样的邮件分拣机。同学们在写信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书写邮政编码,要是写错了,邮件分拣机可要把你的信送到别处去喽!

  (3)播放一封信的旅行

  (二)写信。

  今天,我们先给自己寄一封信。要寄信,学会正确的书写信封最为重要,

  (1)观察学习。看黑板上的大信封,结合书本上信封的正确书写格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该怎样书写信封。你知道收信人的邮编吗?贴有票目前有两种0.8元1.2元学生交流,教师示范

  (2)给同学的建议:

  我们班的雄鹰假日小队还去了邮局采访了邮递员叔叔。我们请他们给大家介绍一下邮递员叔叔的建议好吗?

  A最好用黑墨水写,邮件分拣机容易识别

  B、收信人地址要写全写清楚,方便邮递员投递

  C、寄信人的地址也要写出清楚,如果寄不到,要退回来的。

  D、邮编要写正确,不知道的可以再网上查一下。

  (3)体验练习。拿出自带的信封,练习书写正确格式。

  (4)校对修改。同学互相校对格式,如有错误进行修改。

  教师总结:正确规范书写信封,既是是为了让信件准确无误地送到收信人手中,也对收信人的尊重,是文明邮寄的表现。

【说课稿】相关文章:

电荷说课稿05-11

跳水说课稿05-12

《匆匆》说课稿04-28

欢庆说课稿02-19

《松鼠》说课稿02-17

《童趣》说课稿06-09

《坐井观天》说课稿06-21

《燕子》说课稿06-24

《水》的说课稿06-09

《鲸》说课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