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时间:2022-11-04 11:39: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

  一、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二、角色体现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激励者,更应当是参与者。

  三、教材解读:(教师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超越教材的过程。)

  一位教育家说过:“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上好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但不要迷信“教参”,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过滤与重组)。这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1、理解教材

  《生命生命》这个题目让人好奇,这重复之中一定饱含着特别的情,一定是思考后发现的惊喜,是欢呼,是赞叹,抒发的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生命多么宝贵,可生命是什么?谁都想找到它的答案。课文开头的设问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与思考。接着课文以“飞蛾求生”“香瓜子的顽强”“作者听自己的心跳”三个事例证明生命的存在,回答了生命是求得生存的力量。最后展示了作者积极的生命态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2、学习与批判

  通过反复读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文中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反映了不同的生命态度,飞蛾落到作者的手中,极力鼓动双翅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这小动物,小植物对生命是多么渴望,它们珍惜生命,不失去一丝机会,不放过一分一秒,极力去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比起它俩,人的生命是多么旺盛,多么强大,可没有像飞蛾,香瓜子那样珍惜,还要有自己对生命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好好使用,也可以白白糟蹋多么可惜,多么可悲呀!对于最有灵性的.人,竟这样不视生命为幸运,不一心一意地去向上去成长,去展示。这句“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多么的不妥,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由此,我联想到现在的人有多少在糟蹋生命,要说人不如飞蛾,不如香瓜子该不过分吧!

  好在作者在文章结尾宣扬积极的生命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总之,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从中得到生命的启迪与熏染,懂得怎样珍惜生命。

  四、教学目标

  有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写打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句好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可爱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当然,这些细节目标要注意体现“三维目标”,注重语感培养,思维训练,语言表达,人格提升,这是教学永恒的目标。

  五、课前准备

  准备好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上和学生细细品味。

  六、教学设计(六个环节)

  (一)读懂课文

  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法体现:让学生充分读书,自主学习。

  1、导入:同学们,我们多么幸运,因为我们拥有生命,你想知道什么是生命吗?下面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9课。

  读书要求:

  (1)先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问题设计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几件事讲的?用小标题概括。

  (二)读出发现,读也思考,读出感受

  目的地: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读书,自主学习,自由发现,体现个性化阅读,凋动学生的读书热情,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词语,体会情感,获得感动。受到熏陶和感染。唤醒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

  学法: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汇报所得,展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读,学生参与互评,激发学生互相超越的精神,以求得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为“飞蛾珍惜生命,极力求生而感动,为瓜子生命力顽强,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要为有人糟蹋生命而惋惜,懂得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情境导入:你想从每个事例中发现它们的生命态度吗?让我们再去读书,看看谁最爱生命?谁不够热爱生命?一会把你的发现讲给同学,谈给老师,好吗?

  (三)拓展升华,寻找珍惜生命的榜样

  目的: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更加清楚地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情感导入:同学们,拥有生命多么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你知道怎样做才算珍惜生命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生活中,从学习中,从自己了解的古今中外人物中,发现谁在珍惜生命,谁在糟蹋生命。

  在学生说完自己的发现后,一定让学生知道作者也是珍惜生命的榜样,并介绍作者的生平。

  (四)反思自我,获得教育,得到启迪

  目的:触及心灵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篇课文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好材料,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课程特点。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在读书中联想自己,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认为自我反思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苏堆姆霖斯基)

  情境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赞颂了珍惜生命的榜样,帮助了糟蹋生命的朋友。现在我们联想一下自己,想一想赞扬自己,说说自己珍惜生命的快乐;想不想帮助自己,让自己不珍惜生命的做法永远留给过去。

  (五)积累语言背诵最后一段。

  (六)作业:指导写记生字,背诵全文。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6课《画嗅觉》。

  2、 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是《五味瓶》《感受声音》等课的延伸与继续,它与画味觉、画声音、画情绪、画性格等构成一个系列。这个表现感知的系列旨在通过联想、想象用色、点、线、形等美术元素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为学生丰富情感体验、表现感觉感受积累知识与方法。从心理学上讲,嗅觉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活动,并相互融合得到一种个性化的新感觉。美术与嗅觉形成色、嗅联觉。本课就是让学生在嗅觉感受的刺激下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色、点、线、形表现自己对各种气味的嗅觉感受。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知各种气味的特点,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嗅觉。

  能力目标:能用各种工具以不同的色、点、线、形表达不同的嗅觉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的情感。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各种工具画出不同的色、点、线、形,表现各种嗅觉感受。

  难点:嗅觉如何用色、点、线、形表达。

  二、说教法学法

  《画嗅觉》是抽象的。新课程提出要求改变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采取了互动型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在创设情境中讨论、体验;在欣赏中比较、探究学习技法,以解决难点;在展示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用色、点、线、形表达味觉与声音,同时对于点、线的种类、性格、排列,色彩的冷暖、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毕竟画嗅觉与画味觉和声音还是不同的,它是在画味觉与声音上的提高与拓展。怎样用色点线形表达出各种嗅觉感受,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点拨,引导他们在创作抽象画的同时体验其中的乐趣。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关情境中,通过感觉、联想和想象,来完成造型表现。

  三、说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a.、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嗅觉的名句,如“暗香浮动月黄昏”“一阵微风吹来,荷花的清香,宛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两岸的麦子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而来。”……并亲身体验这些气味。

  B、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带有气味的物品,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如花卉、水果、醋、酒、香水、中药等)放在不透明的容器中。带好水彩、水粉、彩色铅笔等所需绘画工具。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亲身体验不同的嗅觉,是上好这堂课的情感准备。富有家乡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词句能滋润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联觉。多元化的嗅觉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联想和创造。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激趣导入,初步创作——欣赏作品,指导创作——自主选择,再次创作——展示评价,分享创作。

  (一)、激趣导入,初步创作:

  1、星期天,我经过麦当劳门口,一股浓浓的香味吸引了我,顿时我的口水就流出来了,你们知道我闻到了什么味道吗?可以抢答。(熟悉的生活情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嗅觉上,“闻到了什么味道”激活了感知储存)面对学生各种回答,我只是说“我把答案画出来,你们猜一猜,到底是什么?”顺手拿起水粉笔饱蘸橙色点个很大的点,淡黄色画几条短线。 (看点线猜物既让学生感悟到实物与色点线形的联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2、学生猜完后我追问:①你是怎么猜到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色点线形。(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嗅觉是可以用色点线形表达出来的)②你还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气味作联想)③是什么心情?(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在嗅觉中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比如对同一种香味,有的人是喜欢,有的人是厌恶,由于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色彩,如果把嗅觉与情感剥离,只剩下实物的气味,表现的内容就单调、不感人了。)请你在最短的时间里用色点线形画出快乐的薯条、汉堡、圣代等。(引导学生用线条、形状的变化、夸张来表现,这既是对二次创作的铺垫,也是对点线性格的承接。)学生尝试作业。

  3、画完后请学生简单谈一谈画中色点线形表达的意义,教师及时肯定小结:这些简单的色点线形就是你根据气味所想到的东西和你当时心情的表现。那么,这些简单的色点线形怎样更好地表达你的嗅觉感受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这个导入环节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三个步骤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嗅觉的兴趣,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了解嗅觉与视觉中的色点线形是如何相通的,同时通过初次作业,增强了学生画嗅觉的信心。

  (二)、欣赏作品,指导创作:

  1、思维拓展,启发创作:

  (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令你难忘的嗅觉呢?请你们谈一谈为什么难忘。能够用哪些色彩来表示?

  (2)、现在我们来看一组作品,看看他们最难忘的嗅觉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真香》、《辣》、《难闻的焦味》《腥味》《奶奶煎中药的气味》等,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色彩的点线形上展开想象自由谈一谈。

  (3)、根据学生的各种回答小结:不同的味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选择的色调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的欣赏,最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画嗅觉的第一个步骤:色彩的选择。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与拓展学生的色彩表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创作提供参考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2、比较欣赏,探究创作:

  (1)、这些简单的点线形怎样处理才能更好地表达嗅觉呢?我们再来看一组作品:

  先看一幅《臭》的图片(),仔细观察后请说一说:作者运用了什么工具?作品中的点线形是怎样处理的?引导学生回忆点的聚散、疏密等排列方法。

  再看第二幅《草莓的香味有点甜》(课件),提问:和第一幅相比,作者在工具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表现出来的效果怎样?引导学生联系画味觉的方法。

  最后我们再看一幅《妈妈的香水味》(课件):你看得出这幅图是怎样表现嗅觉的吗?这种方法你会吗?说说看。

  (2)、教师小结:看了他们的作品,我们知道了点、线、形的种类、方向、排列的不同,表达出的效果也就不同了。你还想怎样表达你的嗅觉感受?一会儿我们创作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表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展示的作品是根据技法分类的,分别介绍了水粉、彩色铅笔、水彩这些工具的运用和技法的表现,为学生的技法学习提供了范例。如果说上面的第一次欣赏是解决色彩选择的,是从广度上突破学习难点。那么这次的欣赏是从深度上解除学习障碍,在赏析中了解灵活运用不同色彩的.点线形,这种技法的学习是更接近学生创作发展区的,是为下面画好嗅觉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为第四个环节中学生评价服务,为他们提供评价的范本。

  (三)、自主选择,再次创作:

  1、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你们想不想再来画一画嗅觉?画之前先想一下,这种气味能让你联想到什么?会产生什么心情?你打算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创作?

  2、媒体揭示作业要求:(请同学们任选一题)

  (1) 按照你欣赏的作品,重新画一画《麦当劳的香味》。

  (2) 闻一闻你收集到的气味,然后把它画出来。

  (3) 画出回忆中喜欢或讨厌的气味。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作业要求给学生创作带来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欣赏、讨论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大胆自由地表达。

  (四)、展示评价,分享创作:

  1、请先画好的同学把作品贴到“我很棒”的展示板上。

  2、相互猜一猜各自画的嗅觉,并说说猜测的理由。对争议大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评价一下:我认为这幅画表达的嗅觉是……;我是这样认为的……请作者自评然后再互评,这样一种嗅觉我认为还可以这样表现……

  3、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与评价作精要的点评。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互评可能争议会大一些,因为每个人生活体验与色彩感觉都不同,但正是这种争议,学生思维的变化与冲突会是一次思想上的再创新。互评与自评两者相对照,对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理解与深化创意更有帮助。但评价环节主要还是为了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审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应力图引导学生从不够完美的作品中找到优点,找到完善作品的更佳方法,让学生越学越愿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有审美眼光和创造精神。

  (五)、总结:

  透过你们的画面,透过你们的色点线形,我闻到了各式各样的气味。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知道是什么让你们的色点线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你的嗅觉吗?媒体展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借助观察与想象的双翅,在美术的天空自由飞翔!

  (六)收拾与整理

  推荐阅读: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三借芭蕉扇》,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三借芭蕉扇》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选取于名著《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次借芭蕉扇过火焰山的小故事,表现了孙悟空的美好品质。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除了23课《古诗两首》,其余三篇分别涉及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样的中国名著,让学生去感受名著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单元的着眼之处。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湘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本班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

  3、了解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刻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工具书或借助注音,认识生字,理解生词。

  2、通过朗读、默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孙悟空不怕苦难、敢于斗争的精神。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

  难点:了解孙悟空这一人物的品质。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重在的是学生的学,体现出自主性,老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本堂课我采取的是教师引导法和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法,让他们自主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

  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需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说课时安排:

  由于本课是自读课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不需花大量时间精讲,所以我安排为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从(一)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三)精读课文;(四)课堂小结这四个方面来实施。

  一、激趣导入

  由西游记的画面切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有趣的神话故事《西游记》吧?那么,在那里面,你觉得谁最了不起,你最喜欢的是谁呢?

  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动力, 从课题获取信息则有利于学生大体上把握本课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初读课文,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提出问题:三借芭蕉扇,孙悟空每一次是怎么借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并提出朗读的要求。

  一借:礼 不肯借

  二借:逼 借假扇

  三借:骗 得真扇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问题下有目的地自由朗读,自由思考,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得出答案。

  三、精读课文

  学生在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文章

  1、快速阅读课文,找到三次借扇经过的自然段。

  一借(3-5) 二借(6-15) 三借(16-22)

  这里涉及到学生平时分析文章结构的知识,是课文的重要内容,老师在学生分析的时候适当引导。

  2、与同桌合作读书,找到这三次借扇的过程中,描写孙悟空言行的语句,好好读一读。

  首先让同桌之间合作,相互找,读一读;其次,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品读。

  (1)、指名读3-5自然段。

  品读语句,评孙悟空:

  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他向铁扇公主行了个礼,说:“我们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请你把芭蕉扇借我老孙一用。”(有礼貌)

  (2)、分组读6-15自然段。

  句子品读,评孙悟空

  第八自然段的两句话:

  孙悟空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小飞虫,从门缝里飞了进来。看见铁扇公主正在喝茶,他就飞到她的茶杯里。

  第十一自然段的`一句话

  孙悟空这就不客气,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翻起跟头来,疼得铁扇公主在地上直打滚。

  第十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孙悟空爬到铁扇公主的嘴里,把头伸到外面瞧了瞧,看见铁扇公主手里拿着

  芭蕉扇,这才呼的一下跳出来。

  (机智、灵活、敢于斗争)

  (3)、齐读16-22自然段。

  仔细体会,评孙悟空:

  (有勇有谋、不怕困难、敢于斗争)

  此环节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找出典型的能体现孙悟空个性的句子。

  人物的个性主要从他的语言、行为等方面体现出来,这里提示学生主要从孙悟空的言行方面去找。这样既能掌握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也能较快地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

  把本课所学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小结:

  作者运用巧妙的写作方法写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过火焰山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智勇双全、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机智、勇敢地去面对!

  板书设计:

  26、三借芭蕉扇

  一借 礼 不肯借

  孙悟空 二借 逼 借假扇 机智勇敢

  三借 骗 得真扇

  板书设计是结合课文重难点而设计的,让学生能在此板书基础上明了课文主要内容以及人物所具有的品质。

  作业设计:

  一、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唐僧( )一晃( )菩萨( )砰( )的一声

  二、按课文填空,并体会所填

  1、前面有一座大山,( )地燃着大火。

  2、铁扇公主没留神,( )把孙悟空喝到肚子里去了。

  3、天空起了乌云,( )地下起雨来,好凉快哟!

  三、向别人讲述《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

  作业只设计了三个题: 第一题是对学生自学生字的要求,也是对教学目标第一点落实的检测;第二题是考察学生对拟声词的恰当运用以及对课文熟悉程度;第三题主要是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也能对本课内容起到巩固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白鹅》是编排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共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文的。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面对这份文本,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读13字,会正确书写14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理念

  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力图体现:

  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进者。

  四、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在这一板块中,我要实现2个目标。通过学生专心地初读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在学生预习自读的基础上,我筛选出如下重要的字词,引导学生重点学习。

  在字音方面,特别注意:郑 看 嚣 促 奢 侈 侍 窥 伺 供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字形方面,特别注意:吠 促 颇 剧 苟 譬 馆 脾 敏 捷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

  在字义方面,特别注意:三眼一板、郑重、厉声、高傲、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字词的意思。对于有些难于理解的`字词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的相机理解。比如文中的“高傲”的意思应该是表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于文章中的有些长句以及难句比较难于理解,句式比较长,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给予停顿指导。对于长句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让学生多自由朗读,多读读,练一练。

  在初读过后,应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在课上让学生说说这只高傲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来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的感知,引导学生正确地说出其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文情呢?

  第三板块:围绕主问题,品味语言。

  自由朗读课文,和大家说一说,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认真读了课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说,“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初次见到白鹅,就有这样的印象呢?指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可以抓住“伸长了脖颈”“左顾右盼”,说明白鹅初次到我家,东瞧西看,一点儿也不拘束。通过对重点的理解来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

  课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课文一开始这个“高傲”就是这样一种用法,可以在这时把这个语言特点告诉给学生。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只白鹅就给作者留下了如此鲜明的印象,如果有人这样评价你,你心里会怎么样?作者竟把它喜欢的动物称“高傲的动物”,把“高傲”这个贬义词褒用,语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读一读作者的感叹。

  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认为它是一只高傲的动物,那么文中围绕这个特点还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由这个问题引出2-5自然段,学生们小声读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画在书上。通过对“更”字的理解,说明白鹅的高傲在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也引出了下文,读起来非常自然。

  这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叫声”这部分,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 )。通过想象,赋予鹅人的语言与思想,进一步感受它的特点。

  在“叫声”和“步态”这两部分中,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鹅与狗、鸭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厉害与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即可,通过对词句的朗读,以及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第四板块:升华情感,进行实践。

  在这个板块当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让学生背诵积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大量去积累,理解运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一些写作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习作中。第二.自己选择摘抄描写白鹅性格特点方面的优美的语句,仿照其写作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积累语言,而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提升其语言的品质。

  第五板块: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这篇文章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掬,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五、说板书设计

  15白鹅

  高傲叫声:严肃郑重

  步态:傲慢

  吃相:从容不迫

  喜爱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学习,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所有方案,探索搭配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搭配的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小组合作、游戏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教师买花为例,3束花1个花瓶,询问学生有几种搭配,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搭配方式。于是从花与花瓶的搭配中引出课题——搭配的规律。

  (通过花与花瓶的搭配,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本情境图:2顶帽子和3个布娃娃。

  2.小组合作完成搭配。

  3.学生反馈并演示。

  首先指名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再指名另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不同的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会搭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如果选帽子,有2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3种配布娃娃的方法,因此选搭配方法共有2个3种,共6种。(板书: 2个3种)

  如果选布娃娃,有3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因此选搭配的方法共有3个2种,共6种。(板书: 3个2种)

  (这里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有2个3或3个2,共6种。

  4.小结:搭配原则: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三)继续探究

  1.课件出示用符号代表的帽子和布娃娃。

  2.要求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搭配。

  3.学生展示不同的连线方法。

  (四)讨论归纳,总结搭配规律。

  1.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

  2.总结计算方法:搭配种数=布娃娃个数×帽子顶数

  (这里用计算来解决搭配规律问题,找规律最后找到什么规律,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方法)

  (五)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联系生活,进行菜谱搭配。

  五种蔬菜和三种肉的搭配。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搭配规律,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3.猜一猜。

  老师买了一些上衣和裤子,搭配方法一共有12种。问:老师买了几件上衣几条裤子?

  学生根据搭配种数的求法逆向思考上衣和裤子的件数。(共6个答案)

  (安排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由果找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小结

  看法: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师把学生积极性调动得很高,教师也很注意师生的互动,并通过游戏的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过渡语也较为自然,重点突出。教学引入以教师要买花的实例,让学生演示搭配方法,一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搭配,从而明白事理,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二是明确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学有目标,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重视让学生找搭配规律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几个过程,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课堂,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6

  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本节知识,是在 “圆、角、分及分数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使学生明白不仅是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使学生经历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体会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而不是单纯靠教师的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一开始就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在是简单枯燥的教学。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得来的?这是本节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又能为以后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 、能力目标: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思,树立学好数学的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 “ 直观教学法 ” 、 “ 操作法 ” 、 “ 观察法 ” 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课件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亲身感悟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促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二)探究学习小数的意义

  1、用课件演示,探索新知。

  (1)取一张正方形纸,明确说明用“1”来表示什么。然后再用课件制作的幻灯片来表示。

  (2)课件演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给其中一份涂色。

  教师说明把“1” 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这张纸的几分 几?让学生用一个分数表示。(十分之一)鼓励学生思考如果用小数来表示,可以怎么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说明十分之一也就是0。1;再让学生将课本中的3份涂色。教师问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十分之三),十分之三写成小数是多少?(0。3)

  2、小组交流

  把“1”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0。01。

  教师问:把“1”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23份,用分数表示 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百分之二十三写作0。23)。

  3、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 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探索,学生会更加深 地感知、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

  4、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5、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

  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6、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7、数学游戏:

  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更能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 及时练习

  1、让学生读数。

  2、拨数,说小数的意义。

  3、并写小数。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六、归纳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等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是小

  数的整数部分,它可以是0,也可以是其他整数,如:0。9元、7。98秒等;小数点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七、作业:

  第6页的“练一练”第4、5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7

  一、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五课《中彩那天》,是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几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

  《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我的父亲无意抽中了大奖,当我兴高采烈地跑向汽车里的父亲时,父亲却把我赶下车满脸严肃看不出一点中彩的喜悦,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母亲告诉我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原来抽中奖的彩票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代买的。最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父亲拨通电话通知库伯,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简介

  我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大家常常会以“圈圈、划划、批注、质疑”等方法独立地阅读课文,同时还能自主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作为四年级下期,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仍需训练,他们对于本册第一次出现的复述课文的形式,还比较陌生,还缺少自主感悟的能力,需要教师为他们架桥铺路,帮助他们逐步学会复述课文。

  三、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简明的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字、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能抓住“拮据、梦寐以求、奔驰、馈赠、道德难题 、迷惑不解 、捎”等关键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并通过这些关键词句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通过关键词句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学习难点,其他均为学习重点。

  四、教学程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比较简约的教学程序,因为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靠学生自己“习得”的,我想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力求“抓住一个点,牵出一条线,铺开一个面,勾出一个魂”。抓的点:“拮据、梦寐以求、奔驰、馈赠、道德难题 、迷惑不解 、捎”等关键词语;牵的线: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复述课文三个环节;是这样铺开这个面的:

  (说课时,可先将几个教学板块整体呈现。)

  第一板块: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出示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 揭示课题,在读课题时,注意读准多音字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意图说明: “中”是个多音字,要求学生在读课题时,就能注意到这个字音的正确朗读。出示母亲的话,有助于后面复述课文)

  第二板块:简要归纳主要内容。

  1、中奖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要求默读课文,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简单说说发生的事情(板书:简单)可以圈出来,学生小声说,同桌说

  师巡视,指导、点拨

  2、学生汇报,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板书关键词(意图说明: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标对三四年级的要求,在这里,呈现了具体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来简单概括。)

  3、学生仔细听老师说,还抓住了哪些关键词

  4、学生再补充,师板书(培养倾听的能力。)

  5、一起说看板书:课文发生了什么事情?(面向全体原则)

  第三板块:学习生字音、形、义

  1、黑板上的关键词正是生字词,生互相提醒

  2、字音:驰、捎

  3、字形:德、拨、惑、赠

  4、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意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拮据”在文中的意思。送到句子里读,从哪里知道的,“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是多么的——, 点明方法

  2)抓关键字理解“梦寐以求”,先理解“寐”的意思,点明方法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馈赠”的意思

  4)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捎”的意思:顺便带

  5、齐读词语

  (意图说明:虽然我们已步入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但要重新审视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因而字词教学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为理解课文的内容畅通渠道。课标中,对三、四学段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第四板块:复述故事

  1、现在,把词语放回课文中去,生动、具体是讲讲这个故事(板书:生动 具体),可以选择最熟悉的'部分自由说,比比谁运用的原文、原句最多

  (意图说明: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把本期的复述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起步阶段尽量运用原文原句;巩固阶段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熟悉阶段可以加入自己的评价)

  2、指名按顺序说,师点评

  3、复述整个故事

  (意图说明:课标中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板书设计:

  拮据 梦寐以求

  起因:奔驰 馈赠

  5.中彩那天 经过:道德难题 迷惑不解 捎 简单

  结果:拨电话 开走 生动、具体

  正板书中的关键词(生词)作为本课的“点”,由此牵线、铺面,达到教学目标。副板书是两次训练的明确要求,也是要达到的目标。

  六、效果预设

  我预设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较好地达到目标“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字、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基本学会“抓关键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初步能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复述课文”,优等生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语言,甚至有一些评价,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后进生得到一些浸润。

  当然,课堂中会临时生成一些问题,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即时调整本课的预设和教师的评价,感谢老师们批评指正。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8

  一、教材、学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中“空间U图形”中新设置的一一块教学内容,也是较过去教材相比新增的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牛第ˉ学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第学段教学中,学牛学习了对个物体进行前、后、左、右观察(二上),对一个物体进行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六上),对」L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董下)的基础上进行的o

  本教学内容是在原有观察物体的的基础上,通过对由一些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物体上添加小正方体所组织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而观察而形状不变的观察教学n

  二、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问样火的正方体摆成的不问物体的正酣、侧血和上凹多着到的形状。

  2、使学牛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问样大的正方体摆山柑应的物体,体会物体拣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甘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o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5、 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不同的面,丰富学生的观察经验。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接学生用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物体,敦师再课件出示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口

  2、让学牛观察,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学牛再上黑板用纸片摆山看到的形状,并课件出示相应的视图。

  (二)学习例题:

  1、分组,先取4个正方体,按照例题的样子摆一摆添1个正方体,从止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分组操作c

  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几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

  (1)正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老师随学生回答画一画:

  (2)你有哪几种摆法?在摆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闪为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横着的方块,多山来的这一个,可以分别在前面依次添1个,也可以在后面依次添1个,所以共有6种摆法。)

  请学生上来利用投影演示。

  〔3)课件展示

  2、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

  学生分组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几种摆法?怎么摆能较快地摆出多种摆法?

  全班交流:

  先要清楚从上面着到的'形状:从上血看,形状不变,多出来的1个应该和己有的重合,所以可以分别添在

  这4个的上血。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在课间演示口

  3、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学牛继续分组操作口

  再交流:先随学牛问答,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多山来的这王个可以分别在前面添在己有的2个前面,也可以分别在后面添。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的形状,在某个角度看,可能会有问样的结果……)

  (三)巩闹练习: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观察,然后再连线。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立体图来说说hI以怎样找到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口

  2,先照书上的样子摆一摆,再着一看口这土个物体从正酣看到的形状相问

  3、用5个问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分别摆摆。

  1、数— ˉ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再摆摆。

  四、进行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简介

  今天,我准备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燕子》,《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⑴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荡漾、音符”等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2、3。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吟喔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由齐唱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导入,即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歌词里的“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与课文结尾“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走入课文里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不必用教师点拨,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留意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字音,并将犯有较普遍的错误的生字词板书,然后由学生们自己查字典正音,纠偏,以锻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然后,由学生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0

  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莲叶青青》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祖母十分喜爱莲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叶,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语言生动,简练,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运用了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说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说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说教学难点:

  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找出祖母精心种养荷花的词句子

  2、学生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3、默读课文,找出祖母剪荷叶送人治病的词句子

  4、学生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三、简介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采用围绕中心问题,揣摩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解决。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时候,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来谈体会,尊重学生有个性的见解,不强求统一。

  说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荷花图,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看到这些荷花,你想到那些好词佳句,当作者看到这一池青青莲叶,勾起了他对祖母的无限思念与遐想,并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二、读中感悟,探究课文

  1、学生听课文范读,想想课文写出了哪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分别是哪些事?(一是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二是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给小孩治疮。)

  2、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从文中哪些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2)、默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写祖母喜爱莲叶的词句。

  (3)、学生汇报(请同学们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一说祖母对荷叶的喜爱。读句子,以读答问。学生都看书)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早已挑好的种藕一枝枝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欣赏。)

  (4)、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

  ②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祖母那高兴劲。(理解:一脸欣喜)

  ③你们的奶奶对你们怎样?她怎么疼爱你的?(当你生病的时候,奶奶……;当你伤心时,奶奶……;当你受了委屈时,奶奶……)

  ④自由再读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5)、读到这儿,感动你的是什么?

  3、品析第5-7自然段,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

  仔细阅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子忍受痛苦。”

  交流,体会到什么?追问:主要从哪个词体会的?(丝丝地。打上着重符号)你能读出这种体会吗?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齐读。

  (4)、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5)过渡:不仅如此,而且——: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师:此时此刻,感动你的又是什么呢?

  (师: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到毫不犹豫的一刀剪下,这是为什么呢?从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但在生活中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

  三、学习写法拓展延伸(5′)

  1、体会写法:

  师:作者一看到这青青的莲叶,就触景生情,想起了祖母,这种写法,在写作方法上,叫做睹物思人。

  师: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由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由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题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

  课文实为写祖母,赞祖母,可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

  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

  3、俗话说:“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所以我们今天的作业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请以“XX的爱”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1

  1、教材的地位

  《将心比心》一文,属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文,我想编者之所以将它放在这个位置,是因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能力、课文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能够较为轻松地体验文章的情感和态度,并能学以致用。课文分三个自然段,条理简明而清晰。主要用两个简单的故事来讲述将心比心这一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做事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

  2、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让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其次,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理解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同时赞同这种价值取向,并且使学生有见贤思齐的倾向,为这种价值观所同化。能将文中所学顺利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学重难点

  在对教材有了很到位的了解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文中关键的词语以及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如:轻轻地,温暖;一直等);理解并做到将心比心。

  教学难点是:去实践将心比心。毕竟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不强,虽然能够认识和理解,但并不一定能够做到。这就需要教师多做引导,即时纠正,重复多次展现积极的价值观。

  教法与学法

  首先可以通过对将心比心这一词的理解,引申出与之相应的故事,并且做一定的总结,让学生切实体验什么是将心比心。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在学生心中形成基本的框架,同时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文章中体现人物情感的句子时,教师可以范读,带领学生一起体会。最后,和学生再次讨论,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有和感受或者收获。学生如何学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事迹和知识;其次,在课堂的一开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在增强表达能力,增进彼此情感的同时,学生了解了更多与课文主题切合的知识。也更有利于运用。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说法与演示

  课前谈话(自由)

  一、讨论导入,揭示课题你对“人”字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能举例具体说说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也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感悟措辞: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 “只见……果然成功了”

  (1)感悟“不要紧,再来一次”的丰富内涵。

  (2)品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四、体会文中的真实情感

  1、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教师范读

  五、升华、总结

  1、教师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板书说明与演示

  一、课题:将心比心

  二、理解关键字词:一直沉重轻轻地平静地温暖等

  三、理解关键句子: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细细的汗珠,等

  四、品味含义深刻、情感真挚的句子:

  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五、我的收获:……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2

  【说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2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抓住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描写年轻人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

  【说教法】

  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多媒体直观法、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

  【说学法】

  本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质疑问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读法、收集材料法。

  【课前准备】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前需做好以下准备:

  (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尊严“的格言。

  (二)课文插图。

  【说程序】

  这篇课文我计划1课时完成。我把这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原因的欲望。)

  (二)自学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1、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书感悟,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归纳:年轻人为什么拒绝摆在他面前的食物?当听说“没活”时,他为什么不高兴?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为什么他会从一无所有到后来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分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通过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食物摆在年轻人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听说“没活”时,他会怎么想?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又会怎么想?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又进行朗读,实现在读中问、问中读。(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学生在读中问、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

  (1)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和欣赏即兴表演“对话”部分。(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其余几个学生扮演逃难人进行现场表演,本课的重难点就在宽松的氛围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美版第8册第1课《植物写生》。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植物写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透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本课是该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资料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透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潜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透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潜力、线造型潜力和综合学习潜力。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透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透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用心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出示课题)

  2.课件展示各种植物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①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明白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②你明白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③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

  (二)解疑和探

  1.请几位学生说说讨论结果。

  2.观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问: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透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形态上有所不同……

  3.欣赏美术作品: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

  提出问题:

  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小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4.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哪些启发呢?

  生:表现形式能够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

  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

  引导学生认识在绘画中,植物的前后关系能够用虚实变化、大小变化、粗细变化、穿插变化。

  (三)质疑再探选取几种植物提出问题。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四)拓展运用

  1.说一说画植物写生应注意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写生方法,画两幅,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的两幅植物写生图。引导学生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四、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资料,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植物写生》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知识基础:整数加减法和法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主要知识点:整数减小数。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解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入。

  创设情境:师:“佳佳文具店”赶着“”前夕开业了,听说那的文具还挺便宜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文具店图)瞧,还真热闹呢!你了解到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可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算一算你得付多少钱?(导入部分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

  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简单的小数加法

  ①整数加法

  ②从学生的各种解法中选择最直接的

  ③区别整、小数加法的异同

  ④懂得小数加法对位的道理

  ⑤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简单的小数减法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三)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打算怎样购买,可以提怎样的问题,展示给大家看。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生:+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生板演。

  生1:20—=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生3:不对,我来改。—=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四)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五)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六)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七)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作业本95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家长、同学或老师交流。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手拉手》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内容,这一课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验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态度观,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与过程:1.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迁移应用。

  【教学关键】在比较归纳中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比较、迁移、归纳法。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将整数混合运算、简算与小数的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迁移类推,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得出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也适用。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法。

  数学的教学,精讲多练是根本。因而我在新课学习后,精心设计了一部分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遵循这一主旨,我在本节课中,着重以下学法的`指导:1.敢于质疑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所以,在出示生活情境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2.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法。

  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想在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怎么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他们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法。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才有想法可说。因而课上我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使他们在独立思考与解决中得到逐步锻炼和成长!3.合作、交流、探究法

  有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作为前提,合作、交流、与探究在学习中更必不可少。这其中不仅培养的是一种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考方式、体验多方位思考的学习观。这节课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体验探究、比较归纳,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课标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中,为他们提供实现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五个大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旧知。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复习题:40+3×6 (15+9)×3 32×12+68×12 1.让学生感知贫困山区的学生学习条件的恶劣,从而向学生发起手拉手爱心捐赠的号召,渗透爱心教育。随机板书课题:手拉手。

  2.课件出示情境图,激发学生思考。

  三、尝试解决,交流总结。

  1.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答。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列举。 3.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4.教师出示12.8×3+7.2×3=(12.8+7.2)×3 5.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也适用。

  四、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脱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交流并指导纠正。

  五、拓展延伸,升华教育。课件出示拓展延伸问题: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计算。

  (2)组间交流计算结果及从这道题中受到什么教育。

  (3)师生交流计算结果。

  (4)指名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教育?(渗透环保教育)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相关文章:

【精华】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08-27

【精华】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四篇08-31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1-04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6-15

四年级《小数意义》说课稿11-30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1-15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08-16

【精选】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09-06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学画山水画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