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2-11 15:35: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地位作用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说教学目标确立及依据

  1.德育目标: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特点。

  2.知识目标:1归纳“绝、强、假、望、间”五个多义词的义项;2比喻论证的方法。

  3.能力目标:(新课程目标 阅读欣赏第9条)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主导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精悍难点.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及学生实践我们确立:

  1.实词的识记理解

  2.比喻的含义和它们内在联系,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释题,简介作者,掌握句读, 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五、说与学法

  新课标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完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精读法,在扫清字词障碍后进行分析鉴赏研究。

  六、说教法

  准备采用1启发式研究式2讲解式3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除上述人本因素外,从“文本角度”讲,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七、说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可展示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作者图片资料,背景资料(以使在分析研究时能知人论文),相关训练材料。

  八、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由同学们头脑已有的关于劝学的名句导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者已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复习旧知识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

  2、新课讲解(教案)(划点出来)

  文言文阅读式初步形成一套“五读”教学法,在我校尝试推广。五读: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二读疏通文意;三读重点实词、虚词点拔讲析;四读研究性学习,五读迁移提升

  这当中要注意以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3、例题示范(一般适理科)

  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相关阅读训练材料)

  5、归纳总结:这节课以阅读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

  6、板书设计(投影)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教材之前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安排了10以内、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一下安排了百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学期安排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尤其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为本课学习做准备的,教材安排了千以内数的读与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内容,与本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通过本课教学,主要要掌握万以内的写数读数、比大小,以为为以后的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况

  二年级的学生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应该说他们对三位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都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本班级的学生也掌握的不错,但还是会出现类似把“三百十”读成“三百一十”的错误读法,或者是把“二个百”说成“两个百”这样的不规范表述,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他们还是能够自觉改正的。在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学习,他们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也扩大到了万数,认识了10000,知道10000的组成和读写,也能够较熟练的读写不含0的四位数,知道数的读写都是从最高位读起、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依次读写下去。但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对含有0的数并不陌生,比如学生都知道用2、0、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四个三位数,他们也明白0不能放在最高位上。还有类似200、101等这样末尾有0 ,中间有0的数也不陌生。学生有着如此丰富的读数、写数经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主要研究四位数、甚至是拓展到五位数中末尾有0、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课堂,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同桌合作学习的习惯,有些也是一对一结对而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班级里的好同学可以带动、帮助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了何时0要读,何时0不读,也许给学生一个含有0的四位数学生也能读,但是他们对于末尾有0、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的规律还是较难概括的,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让学生从不断读数来丰富经验,循序渐进的找到末尾有0、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的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拓展他们的认知。

  三、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运用了讨论法,在每个任务单出示后,都给同桌说读法和写法的机会,在交流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讨论,让他们说说如何读含有0的四位数。学生的表述可能不是很完整,老师我承接学生的意思帮助他们补充完整,以整理出规范的读、写数的方法。本节课中我还用到了猜想-验证法,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读法,再带着这种读法去读更多带有相同特征的数,来验证这类数读法的规律。

  四、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的。我的每个任务单中都有同桌互相读书和独立思考读数的任务,或者是独立写数,同桌互相说出写数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班级里一些一一结对而坐的同桌来说,在生生互助的过程中既提升了优等生的能力,又能及时帮助中下学生理清概念,梳理读法和写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课开始,我创设了去超市采购商品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出示了学生经验丰富的万以内(不含0)的数的读写,并通过读数,回忆总结读数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第一个任务单,既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是开始帮助他们梳理读数的方法。

  2、借助任务单,体验0的读法

  在第二环节,我是围绕着一个任务单开展教学的:任务二:1、读出下列各数。2、和同桌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的?这四个数分别是2100、5308、3003、4070,学生应该能读出这些数,可能也会说出他们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0 ,但是0的位置不同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加以区别了。有的0是在末尾,有些0是在中间,还有些是中间和末尾都有0。接下去,就是分类进行学习讨论,总结方法。

  末尾有0、中间有0、末尾和中间都有0的读法学习我的处理是差不多的,都是先让学生读出这件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然后带着她说的这种读法再去读一组数来验证末尾有0的读法是否正确。在找规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这样的过程中来丰富学生读数的经验,以总结读含有0的数的方法。为了拓展,每个层次中,我还放入了几个五位数,让学生体会到即使数字再大,方法还是不变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还重视了数位顺序表的使用,在新授时,由于这些数的数位还是比较多,为了学生更清晰更准确的读数,我给出了数位顺序表,其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养成心中有数位顺序表,读书时要根据数位顺序来读的习惯。尤其是在拓展部分,比如40001,是一个五位数,如果很唐突的让学生读这个数,他们很可能读出四千零一,但是如果建立了数位顺序表,就知道这是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应该从万位读起。

  3、通过读法的建立,顺延到写法归纳

  本节课应该说读数的学习时间占的比例较大,通过大量的读数,丰富学生的经验,把这种经验顺延到写数中,应该说读和写有着形影不离的关系,从会读到会写是一种相通的能力体现。我是通过几座高峰的写作来学习数的写法,并小结了,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中间或末尾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代替。

  4、通过拓展,体现能力

  本节课最后我安排了写数,分别写出一个零也不读的,只读一个0的,通过这个拓展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写数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的母亲》以其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绘母亲心神,树母亲形象,言赤子心,抒赤子志趣。令读者开卷如沐春风般的温馨,阅毕,如临大海般的沉静。合卷又如千丝相牵,万缕相引,心随“母亲”行。

  作者老舍称母亲给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学中我们须通过感受母亲勤劳、奋斗、奉献的一生体味我对母亲的敬仰,挚爱与怀念。领悟母亲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及我念母之情蕴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纯,博爱达观,坚韧奋斗,默默耕耘的人生志趣。同时品味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所达到的真切感人,感召心灵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修养。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可以其为范文完成学习记叙文的语言的重点学习任务。

  理解:

  ①朴实的语言可以诚挚同样达到深沉,启人心扉的艺术效果,

  ②以时间为序叙人物一生的记叙文同样可以借助平实语言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其平而不凡,淡而有奇,启迪读者鲜明,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

  3、教学目标:

  ① 品味语言,感受平实朴质的语言与丰富的思想内涵相融的艺术魅力。

  ② 学习以时间为序,却随内容的丰富,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情感步步升华,最终领悟到人物及作者有容乃大的风范。

  ③ 理解母亲不凡的精神及母子生命传承蕴含的思想传承的人生意义。

  ④ 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

  ⑤ 通过学习本文,做同题作文训练,训练叙议、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能力。

  4、教学重点

  ①品味语言

  ②理解母亲的人物形象

  ③理解我对母亲的深情

  5、教学难点

  ①以时间为序却能使人物形象与人物的情感循序升华,高潮处结尾。平中有阔,平中有境,平中有思。

  ②母亲“软”中有“硬”的性格。

  二 说教法

  1、以理解母亲的形象为切入点

  塑造母亲形象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因此教学中以理解母亲的思想境界,品质情操,个性特征为突破口。在学生心目中首先树立丰满的人物形象,由此带动其它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的完成。

  2、品味平实的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用。感知我的真情。

  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可以绚烂,可以平谈然而赤子丧母念母思母之情却只能化为平实的语言。唯平谈方可寄幽思,唯平淡方可诉衷肠,正可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因此在学生理会了母亲的凡中不凡,再反思品味这样的语言便会深味我的灵魂心曲。

  我的人生理念,我的人生志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 说学法

  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性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态度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1、圈点、勾画的方法

  2、指导朗读的方法(朗读的停顿、语速、感情。朗读时的想象,也就是边读边结合情感体验,在头脑中再现母亲的形象。

  3、加强小组合作主动探讨的训练。

  4、鼓励提出问题,善于质疑,发表见解。

  四 教学过程

  ㈠ 导语: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导语这样设计,罗列出知名人士对老舍的高度评价,目的调动学生对老舍这位艺术家的敬仰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作品的兴趣,借助此时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水到渠成介绍作者。则不至于让学生厌烦。介绍作者时可先让学生众说纷纭对作者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㈡ 研读课文,落实重点

  ⒈ 从整体入手,先读后说;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读中加以指导,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⒉ 重点体会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

  a)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

  b) 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

  c) 让学生用自己的词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那些有用的东西

  d) 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平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⒊ 品味语言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⑴ 站在全篇的角度让学生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积极讨论。热烈交流。然后畅所欲言本文的语言风格。板收学生的交流合作结果。(平实无华,含蓄自然,口语化,常使叙述、白描、议论抒情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这样的语言风格才能使赤子之情见真见诚。

  ⑵以第13自然段为重点段认真研读,体味语言艺术达到的效果和魅力。

  1. 大致理解本段的内容及突出的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2. 体会作者怎样调动语言艺术,使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使伟大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的。

  3. 学生勾画重点词语,并交流合作讨论这样词语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归纳作者调动语言艺术的方法:

  a)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b) 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c) 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感情

  总结,这样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的表达作者了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平实中见真情。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富有韵味。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的千变万化。意韵丰厚富有韵味。

  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以时间为序,在塑造人物、抒发感情上的重要作用。

  A)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谈以时间为序的长与短。

  B) 讨论归纳时间顺序的安排容易使作品平淡如水,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使文章的感情愈来愈浓烈,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从而使高潮在结尾处出现。

  五 回顾全文,领悟情感内涵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写法上谈学习收获。

  六 拓展延伸,做同题作文训练

  通过做同题作文训练,实践本文所学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自己母亲的不凡之处。培养感恩亲情的情怀。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6课《动物的卵》。

  二、说设计思路:

  《动物的卵》是“新的生命”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之后,探究动物如何孕育新生命。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由于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它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让学生利用他们最熟悉的鸡蛋来进行实物观察,充分展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亲历一次“观察——分析——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学生知道:即使是他们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为他们所知的秘密,养成主动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解决问题的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推测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爱护小动物的健康心理。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蛋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2、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物的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卵的内部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

  五、说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知识及小鸡的孵化过程图片、青蛙卵的发育繁殖过程影片。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动物卵的知识的资料。

  3。教师准备鸡蛋,托盘、培养皿,放大镜,小镊子,纸巾若干、实验报告单。

  六、说教学过程(流程)

  引入→观看各种动物的卵形成对卵的初步感性认识→观察鸡蛋的外部→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了解其对生命的意义→观看小鸡的孵化和青蛙的孵化过程视频感知卵生和卵生动物的概念→拓展搜集更多关于“动物的繁殖活动”的资料。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课文语言简洁、风趣,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更有趣味性。编者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4个生字,写会 7个生字。积累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信的发展历史。

  3、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 智,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的重点:

  了解简单的书信发展历史,难点是学习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

  说教法学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采用情境教学、快速默读、合作探究、对比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程序: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把本谭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是“一本书”和“一封信”时,我及时把“书”和“信”两字板书在黑板上。继而又问题:“书和信”里都写满什么?当学生回答“文字”时,我又在“书”和“信”字前补充板书“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说:人类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是如何来记事的?又是如何来通信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不用文字和书和信”。这里,我将用红笔在黑板上着重补充“不用”二字,使课题完整。最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对课题进行质疑。有的学生马上就会心生疑问:“什么书不用文字呢?没有文字的信该如何阅读呢?……” 如此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和探索。

  二、自读课文,读中解惑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矣。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解决质疑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自学并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我再作些材料补充,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此环节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这个环节我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当学生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我再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接着学生汇报。 这时我及时抓住“结绳”一词,(出示各色绳子)让学生边说边动手实验。明白“大结记大事,小结记小事,绿绳记――”的含义。 这里通过用实物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既直观、形象,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理解“结绳记事”的方法。

  古代人类除了用“结绳记事”,还用什么方法来记事?让我们继续读课文。 此时我又课件出示贝壳,引导学生想象不同色,不同形的贝壳代表什么?让学生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 然后我: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提出,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全班一起帮你。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本环节通过理清课文结构,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接着我总结写法:文章一二段通过举例:结绳记事和贝壳记事来说明古代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这种说明方法叫举列子?你还知道哪些说明方法?{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归纳复习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说明、打比方说明、下定义、列图表等等}。接下来,让学生默读三至五自然段,了解古代人类通信方式的同时,抓住“不但如此……”这个句子来学习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古今对比,畅想未来

  刚才我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远古时代,了解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式,是那么新奇有趣。现在科学进步了,

  人们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你们知道有哪些?(这时可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个别汇报) 学生一定会说:有电话,有互联网,有电报,有传真机,有手机短信,有BP机……

  2.想一想,将来人们还会用什么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交流?(同桌互说,之后个别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只有想得多远,才会做得多远,才能有发展。大家的设想真棒,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老师相信你们的设想都能成为现实,为理想的实现努力奋斗吧! [设计说明: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关心身边的事,留意新生事物,这样安排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遐想,又较好地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伦·凯勒》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能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人是一篇人物传记,为了更进一步感悟海伦与命运抗争,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二、说教法

  语文课的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多种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口味语句,领会文章的意境,能更好地走近人物,走进人物。

  三、说学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主体参与。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教学生运用“读——划——思

  ——议”法进行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再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说话,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我就板书课题,接着导入新课:上节课,通过对课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走近海伦·凯勒,感受了她失明失聪的痛苦。我们再来听一听她内心的呼喊。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中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朗读想像,走近海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海伦身旁,她是怎么做的?海伦又是怎么做的?

  2、默读2~5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我让学生自由读、交流朗读、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海伦学习写话的艰辛。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心”?然后要求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海伦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5、海伦学习说话时,萨勒老师是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么练习的?指名读6~7自然段。

  6、同桌互读、讨论、全班汇报。

  这一环节的内容跟上一环节的有点相似,因此,我让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本段,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7、艰辛的付出换来成功的喜悦。一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让全家人欣喜若狂。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描绘出来吗?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当时的情形描绘了出来,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又很好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抒发情感,走进海伦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此时,如果海伦就在你面前,你又会对她说什么?

  3、交流、总结全文。

  与人物进行对话,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再一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如指掌。我的板书力求能呈现文章的线索,突出文章的重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海伦·凯勒

  失明失聪 黑暗沉寂(暴躁)

  海伦·凯勒 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喜悦)

  夜以继日 坚持练习(兴奋)

  不屈不挠 永生留名(奉献)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藏戏》。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概述

  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比喻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2、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的`特色以及艺术魅力。

  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课时安排

  整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课为第二课时。

  5、教具准备:藏戏的ppt课间及藏戏的视屏片段。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阅读实际情。

  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读书、思考、交流时间。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实到实处。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1、(播放藏戏视频片段)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片(生回答是藏戏),这时板书:藏戏并说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藏戏》,去了解它,感悟它的魅力吧!

  2、介绍藏戏(出示藏戏知识幻灯片)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语叫“阿吉拉姆”,“阿吉”是大姐或女性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都是藏族人民对藏戏的昵称。

  (二)听课文阅读(播放阅读课件),让学生弄清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生会回答:讲了藏戏的形成、开山鼻祖唐东杰布、藏戏面具的特点,讲了它的发展等)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美丽的艺术特色。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总结每段段意。

  (1)让学生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并指明生回答,这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学生会回答: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再问学生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生答:反问句)

  师小结:对这三句都是反问句,以三个反问句开篇,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的三大特点:藏戏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到五天。这种写作方法叫反问开篇法。(板书第一部分用反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

  (2)师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本段告诉我们什么故事?(生答:唐东杰布的故事)再问唐东杰布有哪些传奇色彩?(生答: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怎样组织戏班子去筹钱修建58座桥梁的故事。)那们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呢?(生回答:第五自然段。)因为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对非常对这句话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说明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间接地歌颂了他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

  接着问那唐东杰布为了实现自己的宏愿,又是怎样做的?

  小结:对这部分讲了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建造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的故事。(板书第二部分藏戏的形成)那么老师想问你们知道唐东杰布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时利用用幻灯片介绍唐东杰布及展示唐东杰布的画像。

  藏戏之神——唐东杰布(1385—1464)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西藏过去的民间藏戏活动中,都把汤东杰布作为戏神来供奉祭祀。藏戏演出场地中心都供有唐东杰布塑像或唐卡画像,开场戏也主要是祭颂唐东杰布的内容,看戏的观众捐赠东西时,也首先要向唐东杰布神像献哈达。在西藏许多寺庙里也都供奉着他的塑像或画像,向他叩头祈祭的人络绎不绝。

  四、板书设计

  我国常见剧种简介。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越剧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五:教学反思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民俗散文。这篇课文条理非常的清晰,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得心应手。尤其是在学习藏戏的特点这部分时,有部分内容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老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可以轻松的理解这部分内容。

说课稿 篇8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政治的05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信守承诺、勇担过错和自觉承担责任两方面内容。本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掌握,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并感受勇担责任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掌握如何承担责任。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的做出选择。

  (三)说教学中的重、难点

  1、重点:善于承认错误。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叛逆期,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误,因此,引导学生善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负责人的人非常重要。

  2、难点: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要不断反思自己,在反思自己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这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都是建立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因此,对学情的分析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身心发展上和知识掌握上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一)身心发展上

  本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观察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深入性不够;情感内容日趋丰富,对道德感能有深刻的理解;意志方面依赖性减少,但是意志行为易受“暗示”。

  (二)知识掌握上

  前两课已经学习了承担对集体负责、承担对社会负责。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内容是要学习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进而明确作为一个公民应承担哪些责任。

  三、说教学方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学生求学的期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本节教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激发 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目的,因此主要采用启发式教法。以实例为线索,启发学生交流勇担过错的经历并分享尽责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启发学生探究责任的分类,进而得出要自觉承担责任的结论。因此,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主要是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法。

  以上就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等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张xx兄弟还农民工工资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他们具有哪些优良的品质?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贯彻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新授

  本课主要有两个模块的内容。第一模块主要讲述:做人要信守承诺,勇担过错。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勇担过错的经历。小组讨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第二模块主要讲述要自觉承担责任。我会让学生填写一张表格,从学习、家庭、班集体和社会四个维度分析大家应承担的责任,并进行自我评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究作为中学生应承担哪些责任,通过对自我评价的对比分析,能够得出自觉承担责任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和小结

  在学完这两块内容后,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既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又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使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在学生总结时,我将做如下板书。

  五、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做如下板书设计。下面进行简要的说明:板书列出了两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一目了然。通过结构图将信、错、责放在人字的周围,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即使有过错,只要坚持信守承诺、勇担责任,依然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说课稿 篇9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 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 、 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 、 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 、 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 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 、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 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说课稿】相关文章:

电荷说课稿05-11

跳水说课稿05-12

错过说课稿05-11

说课稿模板04-11

说课稿范文04-14

《北京》说课稿04-27

温度说课稿05-05

《匆匆》说课稿04-28

《童趣》说课稿06-09

《寓言》说课稿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