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从中领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从居里夫人的品质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
1、朗读梳理法:
反复诵读课文,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涵的丰富信息。
2、讨论探究法:
围绕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取信息;讨论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义,摘抄积累。
3、故事讲述法:
讲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体现她的人格魅力,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参考书、网络下载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谦虚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 鞭策(cè) 盛名(shèng) 报酬(chóu) 奢望(shē) 闲暇(xiá) 蹂躏(róu lìn) 呵责(hē) 懊恼(ào nǎo) 沉醉(zuì) 猝然长逝(cù) 问心无愧(kuì)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顽强,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
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研究 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 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优美中
梦想家 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 信念)简陋 生活条件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味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伸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学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 无论 任何 ,都 。
⑵ 问心无愧地说: 。
⑶ 执着地、勤奋地 。
⑷ 致力于 。
⑸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
⑹ 从 中我获益匪浅。
⑺ 沉醉于 之中。
⑻ 把 视为理所当然。
⑼ 之所以 ,是因为 。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
(请欣赏大屏幕)
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____________
本段中心句: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特征。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
⑶研读段落
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说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问题: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
⑷研读段落
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假山
(讲究艺术)与池沼
(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雷同――不该相同的相同
艺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⑸研读段落:
⑤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的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特点。
说明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无。
⑹研读段落:
⑥本段中心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说明花墙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点
问题: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墙和廊子把景分开了,但因为墙是一段空的廊子是无所依靠,景致又如象没有隔开使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有层次性。
刚才同学们已研读重点段⑶~⑹段。下面简单看一看⑺~⑼段,找出每一段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最后一段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多媒体配合)
四、回味课文,拓展创新
经过刚才同学们学习,我们已对苏州园林有了很多了解。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书上提供内容,老师提供参考画面,尝试做一次导游,要求看大屏幕。
要求:1、注意导游对象,导游方式;2、抓事物特征,讲究层次性;3、就课文内容,要求有一定创新。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导游小姐或先生,小组内讨论,写一份提纲,可拿提纲上台。
今天我们一起愉悦地游览了苏州园林,通过这次旅游,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想呢?请课外写一篇随笔。
愿我们下次旅游更快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学生已学习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然后介绍了功的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便。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对做功有初步的认识。结合实例,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要求学生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策略
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板书课题:15.1力学中的“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物理课堂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
(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
让学生讨论叉车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课件展示:
(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3)小孩子用力推车,车未动;(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
让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再说出几个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出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教师引导: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例1:起重机吊起重物静止在空中,问拉力是否做功?货物的重力是否做功?
例2:起重机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例3: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小球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后接着问:假如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冰面上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3)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叉车的工作有成效,体现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货物举高了。小明的工作没有成效,体现在他虽然施了力,但并没有使大石头移动。
学生分析并回答。(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时,人施了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人做了功;(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时,工人施了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工人做了功;(3)小孩子用力推车时,小孩施了力,但车没有移动,小孩没做功;(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时,吊车施了力,但重物没有移动,吊车没做功。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
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
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
物体靠惯性运动,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
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对哪几种情况下,不做功情况的分析,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
二、功的计算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1焦=1牛?米(1J=1N?m)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重力是否做功?为什么?
学生认识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与力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关。
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水平的,马的拉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因此马的拉力对物体做功。计算功的大小时应该利用拉力大小800N与水平运动的距离3000m。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因此重力不做功。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规范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作对比。
2、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对于桥,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
二、文本解读
1、画家眼里的桥之美:
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等。
3、赏析、品味桥之美:
⑴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⑵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⑶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⑷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4、我看桥之美:
⑴ 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你认为呢?
⑵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
同学们回去找找自己身边,或者旅游途中的风景照,或者利用网络或书籍寻找一些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等的照片,给各自查找到的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
【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乌镇石桥──舒畅──开阔疏朗
江南石桥──销魂──刚柔相济
长桥卧龙──满足──灵动和谐
风雨桥──欣赏──安详自在
桥感受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体会行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练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我虽然是第一次踏上长清这块土地,但是,长清人的热情大方、质朴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咱班的一位身穿橘黄和黑色相间的上衣的男孩,他圆圆的脸庞上洋溢着微笑,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也遮不住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我在这个春暖乍寒的
了日子里,感到阳光的温暖,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答)杨光!
哪一位是杨光?站起来我瞧瞧, 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谈理由)
怎样才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呢?这一节课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去拜访一位世界文学巨匠,看看他是怎么作的。
二、新授: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或者向同学着重强调的字词。
2、用一句话表示所感知到的环境氛围 。如:这是一个…………的聚会。
3、文学常识简介:
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
(二)研读赏析
(导语 ):这几位文学大师倾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都值得永远敬仰。
1、你最喜欢哪一位?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他们的性格的?
(提示:可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方法:找一名擅长漫画的同学上讲台划出四位文学家的肖像,学生根据漫画分析人物性格
教师以福楼拜为例:
肖像描写:
蓝色的大眼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语言描写:
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
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动作描写:
“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 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衣裤鼓起 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和讲一小 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性格特点:博学善辩,热情好客、开朗豪爽。
以此为例概括其他三位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
都德:开朗活泼 幽默健谈
左拉:沉默寡言 坚毅聪慧
2、你认为作者为何能把人物的性格表现的如此鲜明,将人物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
(同桌之间讨论,教师巡视、倾听、点播。)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下列内容:
准确的肖像描写
(1)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
(2)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3)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补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5)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和性格。
(6)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7)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墨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8)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 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精彩的语言描写
(1)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2)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3)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4)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的脸上录打谈话的气氛
生动的行动描写
(1)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2)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3)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4)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物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
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纯客观描写:
“头颅不漂亮,肥胖的脸,近视眼。”
(小结):
(1)抓住了四位作家不同的特 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和以往的纯客观描写不同,作者在记叙、描写的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插入了恰切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这位作家。
3、品味语言
(导语 ):文章写了四位作家,每一位作家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靠得是作者在抓住人物最大特征和兼顾人物各自性格的同时运用了准确的语言。
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品读,可用“我发现 用得好,好在 ”来回答。
(学生思索发言,教师适当点播)
如:(1)我发现“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的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用得好,好在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福楼拜热情万分,激情洋溢的神态。
(2)我发现“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中“迸发”一词用得好,好在用的准确而生动,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发出了火化。
三、拓展延伸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写咱班的一位同学,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1学生写作。
2生读作品。
3问被写者满意与否?
4其它学生谈优缺点。
四、本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
推荐阅读: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的《羊脂球》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快乐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 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 让学生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 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
二、 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 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 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 启发学生思维。
1、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 进行探究学习。
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 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3)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 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1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