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6 20:03: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1、齐读课题。

  读课题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知道了你们爱读书。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我们试试,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指刚找出的中心句)里能读出哪个词?对!就是它!创造!(师奋笔疾书,粗粗的行楷字:创造)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请大声地读第四自然段。

  2、孩子们的回答,我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生,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老师和男女同学合作朗读第四段。感动盘古的无私和伟大,感受排比句的音律美和气势美。

  句子美,我们读得更美!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浪接一浪,读来好有气势!

  3、这些句子,我们换一种说法,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情?

  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你的语言感动了我!

  我看到了,孩子们正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在神话的世界尽情翱翔!

  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指板书:化作万物)读成一幅画(指变换的句式)!”孩子们,你们做到了!

  五、学生读课文。

  神话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还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我想,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去读课文,去体会盘古那雄伟高大的形象吧。

  六、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反思:本单元是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盘古开天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文辞优美。我用“创造”一词,将本课串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开始,先让学生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学生从中找出中心词:创造,然后提出问题:盘古怎样创造了宇宙?最后又教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创造”。脉络清晰自然。介于本文是个神话,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于是,我把时间用在了让学生充分地读上。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我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段,运用多种读的形式,使孩子们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并潜移默化地将排比句告诉给了学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方案二:

  教学目标 :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二十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学导议,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句。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策略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法布尔图片、简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布尔走入昆虫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课件出示词语,自读、领读,检查预习。

  无论、实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陌生、逆风。

  论、验、证、减、阻、括、误、确、陌;实、袋;途、超;概、测。

  3.学习生字。

  概: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个点;论:右边不要写成“仓”;试:右边不要多一撇;减:左边是两点水。

  (三)深入课文,具体学习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标记,放在纸袋中,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飞它们。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蜂窝。法布尔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

  (2)梳理质疑。

  ① 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

  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

  实验: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② 蜜蜂是怎样飞回来的?

  ③ 为什么有三只蜜蜂没有飞回来?

  2.精读课文,探究深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个什么试验?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①预设:试验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②追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自己亲手验证的。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做试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听说、认真)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既知道了他做试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尔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第一自然段里还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到吗?(圈出)“无论……总……”你能说说这组关联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吗?

  (2)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又是怎么做的?做试验。

  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语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个环节?为什么?

  ②预设:共四个步骤,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

  课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

  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

  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师:多么细致的安排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做试验的这句话。法布尔的准备多么全面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谨)

  ③师: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用曲线画出来。

  ④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对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问,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过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语句。

  ②交流汇报。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推测呢?(预设:根据刚才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里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师:“也就是说”体会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结合“两点四十分”体会观察时间长)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继续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确确实实”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③指名分段朗读:把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读出来。

  (4)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终于得出了结论。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作者知道了蜜蜂无论飞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由于当时科学设备的种种限制,法布尔无法再进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所以,他在结论里也谈到了他的质疑。那么,读完作者得出的结论,你想对作者说什么?(也可以对蜜蜂说,对自己说,对同学说……)

  (5)总结:法布尔的结论中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质疑的地方。在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重要是不是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学习渗透在试验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书后关于蜜蜂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4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点?

  2、快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听清楚老师的的要求:

  (1)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坐落在哪?

  (2)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设计者是谁?

  (3)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的年代?

  (4) 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它在世界上的影响?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座石拱桥了,你们呢?

  二、 体会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1、请你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标画下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l 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50多米长,9米多宽。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6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2个教室还要宽。中间通过的是古代的大马、马车,两旁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真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不能再现这热闹的景象。

  (3)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1) 指学生读出句子说出感受。

  (2) 仔细找一找,赵州桥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桥有什么不同?而我们的赵州桥却完全不需要这些桥基或是桥墩就能横跨足有37米宽的桥面,多么有气势啊。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3、听老师的问题,试着用你的朗读向我们介绍介绍赵州桥。

  (1) 赵州桥有多长?有多宽?

  (2) 这么长的桥,有什么特点?

  (3) 大桥洞上还有什么?

  4、“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1)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可以读读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简单介绍原理。

  (3)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课文的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了?

  (5)能用几个短语概括吗?

  5、赵州桥的这几个设计优点课文用了一组关联词语就把它们串联起来了,谁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组关联词语。老师也想读读,愿意和我配合一下吗?

  6、赵州桥的建造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1300多岁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赵州桥能够稳稳当当地屹立于此1300多年就说明了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创举。你现在就站在这座修建于1300多年以前的赵州桥上,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

  三、 体会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的特点还远不止这些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读一读,这是什么句?

  (2)什么作用?。

  (3)哪部分是承上?哪部分是启下?

  (4)教师说明用法: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因为它与下文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到过渡句,使内容更加连贯。

  2、同学们,现在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赵州桥边。美观的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无数只龙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快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呢?请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读一读。

  (1)你最喜欢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点读给我们听听。教师评价:

  l 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2)作者是运用什么句式将精美的雕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既然喜欢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脑海中吗?试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内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

  (5)再试着背一背:

  3、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在描写“双龙戏珠”的图案时还没有来得及具体描写呢,你能不能发挥想象,帮助作者把它描写具体呢?

  4、长50多米的桥面上难道仅仅只有这三幅雕刻吗?展开想象,运用这样的句式,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栏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1)小组内练习说一说。

  (2)指名展示。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学们。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6、我们知道,在石头上刻图案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此时此刻,面对赵州桥,你又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四、 总结全文

  1、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以它雄伟、美观的气势引来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参观学习。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把对赵州桥认识都融入其中。

  3、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赵州桥的风采,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还可以查阅更多关于赵州桥的资料,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奥秘?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宣、处、诱”等12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才激发更多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其他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进行补充感知,进一步树立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主观意识。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提纲挈领法,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质疑导学法,借助教师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并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搜集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小故事。

  课时巧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大,合作又热忱。(打—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读第三声,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1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词句,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这位蚂蚁队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中“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同时想象自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气犹豫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蚂蚁们对于蚂蚁队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响意义。

  5、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B、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6

  主题:

  风景优美的地方

  要求:

  写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写一写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

  提示:

  1、选择自己去过的地方,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

  2、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

  3、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4、把写好的习作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文一

  春游九峰山

  春光绚丽,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本市著名旅游景点——九峰山。

  九峰山,顾名思义,它共有九座顶峰。这里峰峦叠嶂,众山一碧,有看不完的美景,有用之不竭的资源。

  春天的九峰山到处生机盎然的景象。山上山下苍绿的古松昂首挺立,经过与寒冬的拼搏,更加苍劲、有力;双塔峰直冲云霄,仿佛在展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目之所及,满山遍谷都是浓浓的绿色,那些绿茸茸的小草、灌木个个挺立,整整齐齐,仿佛在接受春天的洗礼

  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松涛阵阵,更增添无限的诗情画意,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之画。蓝天下面,座座青山清晰可见,山下的几个大湖,湖水明镜似的闪着春光,湖边的垂柳仿佛在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的春水。

  走到山顶,我似有若无地听到有和尚在念经,闻声望去,一座古香古色的寺庙肃然挺立。这寺庙叫方山寺,寺里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她坐在七彩的莲花坐台上安谧祥和。寺前还有一潭碧波荡漾,这是新近修造的方山水库。景区虽然地处高远,但它却以古朴自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夕阳西下,火红的晚霞把九峰山照得通红,那涓涓的细流,那千姿百态的山峰岩石仍然历历在目,一路归来,我悠然地哼着歌,陶醉在九峰山的春景中……

  思路剖析:文章能抓住九峰山景色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读者有一游九峰山的感受。

  例文二

  黄山游记

  黄山,以雄奇壮丽驰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临浏览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浏览,多么令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我简直不知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它像一条银色绸带,从云里抖落下来,夹带着哗哗的水声,急流奔腾,气势雄伟,真是 “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顺着山沟蜿蜒而流,成了温顺柔和的泉水。那泉水真清,水底沙石清晰可见,我忍不住把脚伸了进去。呵,冰凉冰凉的,真比吃了冰棒还痛快!

  我爬过上海长风公园的铁臂山,可没见过黄山这样陡峭的峰峦!黄山真高啊,一个个山峰直插云端,不见绝顶,家乡的山和它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小丘了!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引人入胜!

  黄山真险啊,险要的山道非得拉着铁索,才能爬上去。最险的要数“鲫鱼背”这是在两个山峰间架起的天桥,高达1800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登上“天都峰”的人,回头一望,都会发出惊呼:“好险啊!”

  黄山的云海又是另一番景致。近看,它像层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种种奇妙景象又忽然展现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像对对白色蝴蝶,围绕山峦,翩翩起舞;高处看,就像一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峻岭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在云雾之中,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黄山,美丽奇妙、雄伟壮丽的黄山,我爱你!

  思路剖析:本文抓住黄山、水、云海几大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层次鲜明,语句优美,词汇生动,每一处又进行了细节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

  例文三

  迷人的黄果树瀑布

  暑期,我随旅游团游览了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

  我们坐着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黄果树瀑布。离瀑布还很远,我就隐隐约约的听到它那雄浑的声音。起初,像风啸、似海涛,如火车在前方奔驶。渐渐靠近了,轰隆隆的.巨响震荡山谷,像万马奔腾,千狮齐喉,汽车转过一座山冈,一片白光顿时跃入眼底。啊,黄果树瀑布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迫不及待地登上山崖上的观瀑亭。

  汹涌的洪流像无数匹脱缰的野马,冲出了半天高的河床;又像万条银练,在空中抖开,变成了一道雪白的水帘,铺天盖地猛压下来。那白蒙蒙的水沫,如云似雾若烟,弥漫了方圆数百米,不断扩散着,翻卷着,轻轻地洒在人们的脸上、衣服上。游客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把手臂伸上前去,水珠轻轻地跳上我的双手,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忽然,一大片水珠随风朝我们飞过来,把我的衣服全打湿了。我兴奋地大叫起来!顽皮的黄果树瀑布用它那特有的方式欢迎着每一位游客。

  黄果树瀑布气魄雄伟,景色壮丽,它以自己奇幻的身影装点着神州大地,让人们欣赏美的同时,怎能不为它骄傲呢?

  思路剖析:文章能抓住黄果树瀑布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作知识:

  怎么写不同季节的景物?

  写景,要写景物的特点,它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就是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写景,只有写出景物的特点,才能给以如临其景,如见其人的感觉.怎么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而且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特点,例如在描写《春》中有这样一段话:

  麦苗兴致勃勃地繁荣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春芽,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间,田野盛开露放,喷着沁人扑鼻的香气。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从高崖上伸展到遥远的地方去,山崖上,半空中,林木间,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等鸟鹊得意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溪水的流水声,在春风中轻轻地回荡。

  这段话,抓住了春天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等特点,展现在读者脑海里是一幅,“春满人间”的美丽图画。

  其次,描写不同季节的景物,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第三,描写景物,还要展开联想。比如,当我们看到嫩绿的小草,就会联想到春天的来临,看到火红的枫叶,就会想到深秋的到来,看到大雪,就会想到能使景物描写内容更加充实,使读者从事物中看到无形的存在,起到加深读者对现实景物的印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2、要表达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

  表达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或者玩耍时的一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2、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头像,却没鼻子。让学生猜猜,将会做一个什么游戏。

  (板书:画鼻子)

  二、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一)宣布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一次画鼻子游戏,你们高兴吗?

  2、请几位同学说说,当听到老师说进行做游戏时时心情如何?

  3、再请几位同学回忆一下,当老师宣布进行画鼻子游戏时,你观察到了谁的神态与动作变化,全班同学的心情如何?有什么表现?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2、准备两条红领巾。

  3、观察头像的外貌特点,你想给他配一个怎样的鼻子?

  4、谁再来说说这两位选手的心情如何?你能猜到此时他俩心里会想些什么吗?台下的同学们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呢?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大声宣布“游戏开始”,同学们积极举手,都想上台画一画。教师提示同学们认真观察都想上台参与游戏的.热闹场景。

  2、教师点一名学生上台,蒙住其眼睛,转三圈,动手画。同学们,谁来把你刚才观察到的两位选手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向大家描述一下。

  (引导学生从台上学生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位置画错时,台下学生激动的神态、语言,热闹的场面等方面进行描述)。

  3、请另外选手接着游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

  (四)活动结果

  他们分别把鼻子画在了什么位置?谁的鼻子画得最好?得到奖励后他的心情怎样?谁来描述一下?

  三、写作练习

  1、我们的游戏结束了,现在请你来说说整个游戏中你和同学们的心情如何?

  2、同学们,你们刚才仔细观察了参与画鼻子的同学的神情、动作以及台下同学们的表现。也揣摩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大家的描述很准确、精彩。现在你们能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吗?

  3、教师出示习作要求。

  (1)要把活动的过程写完整,交待清楚。

  (2)把活动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3)描写过程时一定要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愉快心情。

  板书设计: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画鼻子游戏

  参与者的神情、动作

  其他人的表现

  所有人的情绪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说得多好!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使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做到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我利用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整个活动过程。我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相关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并及时讨论、描述出来。有了亲身体验,这篇作文一点也不难写。学生们也就文思如泉,下笔有神,一篇篇美文也就跃然纸上。

  的确,亲身体验,放飞心灵。写作教学如果做到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生活,那么学生也会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才会有血有肉有灵魂。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重点难点: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谁说一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那这则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

  3、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朋友 楚国人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三首》;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复习学过的知识并积累新的知识。

  我们首先走进交流平台学习。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找出关键句

  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找一找这些段落的关键语句。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后面通过写“鸟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再看《海滨小城》的第五自然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海滨小城》第五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小城的公园更美”。我们再看《海滨小城》的第六自然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海滨小城》第六自然段的关键句是“小城的街道也美”。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意思的?

  看下面的段落,说说段意,找一找关键语句吧!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他们你攻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这段话前半部分通过写同学的反应,来体现乒乓小将打得精彩,后面直接写乒乓小将打球时的精彩场面。“乒乓小将们打得多精彩啊!”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这个关键句,在段落的中间。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这段话对“春天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自问自答,紧紧围绕“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写。这段话的关键句在句子的结尾。

  原来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位于一段话的开头,也可能是中间,还可能是结尾。你发现了吗?

  2.和学习伙伴交流

  我们现在去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发现吧!(课件出示)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吗?这几个学习小伙伴说到的“这句话,这样的句子”指的'是什么?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对,指的就是关键句。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关键句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思。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习作中,围绕关键句的意思展开写作,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彩。

  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识字加油站”。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加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先自由读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2.发现特点—形声字

  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行加点的字,都有虫字旁,但是有的事物并不是昆虫,比如:“螃蟹、蝌蚪”,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的“虫”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昆虫一类,在古代,“虫”可是一个大类呢!包含很多动物,比如:第一组中的“蝌蚪、螃蟹”。还有“青蛙”“龙虾”等等。

  第二行加点的字都有鱼字旁,和“鱼”有关。这里都有什么鱼呢?鲤鱼、鲫鱼、鲨鱼。

  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有些同学还发现了“蝌蚪”的“蝌”,和它右半部分“科”读音相同。“蚪”和它右半部分“斗”的读音相近。“飞蛾”的“蛾”和它右半部分“我”的读音接近。“螃蟹”的“蟹”上半部分的“解”是个多音字,我们学过jiě这个读音,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è。他们都是形声字。表意思的部分是形旁如这些字中的“虫、鱼”,提示读音的是声旁,如这些字中的“科、旁”。

  3.借助形声字特点记住生字

  去掉拼音,你们还能读准这些字吗?读一读吧!(课件出示)

  蝌蚪、飞蛾、螃蟹

  鲤鱼、鲫鱼、鲨鱼

  让我们给这些词语找到对应的图片吧!你们找对了吗?

  你们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出这些词语的读音吗?

  蟑螂

  蝴蝶

  蟋蟀

  鲶鱼

  鱿鱼

  鲈鱼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可以积累更多汉字。但是我们可不能“秀才认字读半边”,因为有些形声字只是和声旁的读音接近,比如“鲫鱼”的“鲫”字,整个字读jì,右半部分读jí,所以要想真正读准字音,必须查字典验证一下。

  接下来我们学习词句段运用。

  (四)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读题目: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先借助拼音,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吧!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你们读准确了吗?第一行词语和动作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第二行词语和环境有关,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象。有的同学还发现它们都是ABB式的词语。重叠的形式突出了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接下来,同学们默读词语,想象画面。这一组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我们来边表演边理解一下吧!(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这样的景象,你见过吗?当时是怎样的情形呢?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一下吧!

  同学们,想好了就可以选择一两个词语来写一两句话,开始吧!(停顿)

  我们看看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写的。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兴冲冲地跑到操场上玩起来。

  人们上了火车以后,闹哄哄的站台一下子就变得空荡荡的。

  他拿着得了第一名的奖状兴冲冲地跑回家,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

  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恰当地用上这些词语来准确地表达。我们常用的AB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描写神态的“笑呵呵”“喜滋滋”“气呼呼”等;描写环境的“黑漆漆”“光秃秃”“阴沉沉”;描写颜色的“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等。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运用这些有趣的ABB式词语。

  接下来,我们练习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说句子

  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课件出示)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车站的人可真多……描述这个画面,你会怎么说?我们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来说“人真多”这个意思。(课件出示)

  再来看第二句话: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句话,请你们发挥想象,可以从喜欢做的事情、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等方面来表达“喜欢”这个意思。

  现在回忆一下你积累的描写“人多”“喜欢”的词语,然后运用这些词语,围绕关键句尝试自己说一说吧!

  同学们,你们说得怎么样?有没有围绕这两个关键句来说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

  车站的人可真多,人来人往的乘客络绎不绝。车站外的道路上、天桥上、广场上挤满了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玩手机。售票处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龙,售票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进站口人潮涌动,人们提着行李,慢慢地向站台走去。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静谧的花园里,小花、小草都安静地睡着了;竖起耳朵细细聆听,虫儿们奏响了属于他们的交响乐。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夜空中,月光普照着大地,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中。我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星空,全神贯注地数着满天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一直数到几百颗。夏天的夜晚真美呀!

  这两位同学紧紧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人真多”和“喜欢”的段落,这样写既清楚又明白。你学会了吗?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出一个喜欢的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说一段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里的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四)日积月累

  1.初读

  我们先借助拼音来读李白的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教师范读

  同学们,你们读准确了吗?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朝,朝向;朝,朝阳。这里读zhāo。早晨的意思。还,这里读huán,一日还,意思是回来。它的另个一读音是hái,还有。同学们,你们再试着读一遍。

  “辞”是“告别”的意思。“白帝城”在现在的重庆奉节,“江陵”在现在的湖北荆州,它们都在长江沿岸;“还”是“回”的意思。“彩云间”指笼罩在云彩之中,这里说明白帝城非常的高。“千里”与“一日”对比,写出了小舟速度快和诗人心情愉悦,“猿声啼不住”和“已过万重山”也写出了舟行速度之快和诗人内心的畅快。

  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

  3.指导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别笼罩在云彩之中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之外,但船行的速度极快,只一日的时间便可到达。长江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同学们理解了意思,再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3.背诵

  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边读边理解,背诵下来。如果你对李白的诗歌感兴趣,课下也可以搜集积累他的古诗。

  (六)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六,相信同学们会有不少的收获,课下我们要及时复习、积累所学的知识啊!下面布置作业。

  1.复习第六单元。

  2.预习《大自然的声音》。

  同学们,以上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全部内容,下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 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习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日,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而是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读这篇文章?(生齐喊“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生读课题,正音给(ji),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点评:从儿童生活世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快乐,再次感受节日生活的美,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发探究的欲望,在个性化建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凸现共性的认识,整合出有价值的、统领全课的问题,搭建出新的探究平台,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评: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通过自读,对给予树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给予树的含义。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词语的认读,进一步夯实基础,积淀语言。对词语的认读,凸现厚度,不仅仅读正确,更能引导学生从读的情感中透出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美。]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点评: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整个活动以学生的学、思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为学生的合作呈现清晰的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孕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力。]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象样的礼物……) 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点评: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关键词语,步步深入,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摹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建构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如愿以偿”一词,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寻言以明象”,以读见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进行生命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人性之美,感受到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三、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总评]: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这篇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 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1

  1、 认识3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展示手中的几封信)老师手里拿着的就是老师的朋友写给老师的信。(选读几段)信可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使人与人的心更接近,情更相连。那你们想不想学会写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一首儿童诗《信》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信的吧。

  (二)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⑴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把课文读通顺。

  ⑵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纠正读音:

  姹紫嫣红 雏鸟 替 蜜蜂 航海

  ⑶找出字词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补充)

  ⑷解释词语并造句:

  ①雏鸟:幼小的鸟。雏还可以组词为“雏鹰”, 我们经常把小朋友比作展翅飞翔的雏鹰,希望同学们像雏鹰那样,打好基础,身体棒,学习棒,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

  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姹:美丽,嫣:娇艳。近义词: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造句: 花展上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季节的花,聚于一堂,将这个冬天都渲染的姹紫嫣红。

  ③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造句: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清澈的西湖简直就是一面大镜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⑵指名读,评价,齐读

  ⑶这首诗有几节?请给它们标上序号。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诗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告诉人们写信用纸和笔,用手和心

  第二部分(第2-5小节):替不同的人写信,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三部分(第6小节):信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

  ⑷思考并回答:我替谁给谁写信?

  预设答案: 我替(雏鸟)给( 妈妈)写信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

  我替(大海 )给( 小船)写信

  我替(云)给( 云)写信

  我替(树)给( 树 )写信

  根据板书提问:老师把我字加了引号你同意吗?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答案:这里的“我”指的是小作者,是课文中的“我”,所以加引号。

  (四)学习第一部分(第1小节):

  ①小小的我为什么想写那么多信(我刚学会了写信,心里真高兴!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所以这个时候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很兴奋,很热情)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

  ②“想”、“多么想”有什么区别?(程度不同)谁能用“多么想”说一句话?(如:我多么想到北京亲眼看看长城啊!) “许多”、“许多许多”它们有什么不同?“许多许多的信”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如:很远,很远很远;好多,好多好多) 怎么读更能体现写信人的心情?(读的时候要把多么想、许多许多这两个词语重读,就能读出句子的含义了。)

  ③用兴奋的语气齐读第一小节

  ④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写信要用笔和纸,手和心,用笔、纸、手写信我能明白,那用心是指什么?

  ●用心就是用心想,写信的时候写出好的词语和句子。

  ●用心就是要思考,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用心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小结:用心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⑤这一节有一个特殊的标点,它叫破折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引出了下面的诗歌

  (五)结束语

  作者学会了写信,还替雏鸟、花朵它们写了很多很多的信,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作者替它们写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 提出问题:作者要用什么来写信?用心指什么?她替谁给谁写了信?

  (二) 教学第二部分:

  1、 学习第2小节

  ⑴指名读该小节

  ⑵“我”替它写了什么呢?(替小鸟写信,是让妈妈快回家,天已近黄昏)

  ⑶“黄昏”是指什么时候?(傍晚时候,太阳快下山了)天已近黄昏,说明小鸟怎么样了?(着急了)小鸟着急了。小鸟为什么着急了?担心妈妈在外面有危险。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焦急、盼望)

  ⑷你们看雏鸟是不是很爱妈妈,很关心妈妈呀?雏鸟希望希望妈妈能平安,健康,妈妈也希望我们平安健康。这说明雏鸟和妈妈是心连着心的,对吗?雏鸟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在这里,我们要读出对妈妈的关爱之情。

  指名读,齐读

  2、 学习第3小节

  ⑴接下来作者又替谁给谁写信了?写了什么?(“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请他快来采蜜。)

  ⑵为什么要“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姹紫嫣红”什么意思?

  ⑶花朵向蜜蜂提供食用的蜂蜜,而蜜蜂呢,又为花朵传播花粉,它们这是在互相帮助。说明它们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⑷花儿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热情、欢迎、期盼。

  ⑸谁想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3、 学习第4小节

  ⑴谁能告诉我,这一小节讲了什么?

  ⑵“风平浪静”是什么意思?(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⑶为什么大海要小船这个时候出海?(因为没有危险了)如果有海上风浪小船出不出海呢?(不出海,进港躲避。)

  ⑷那你觉得大海对小船是怎样的?(关心小船)大海总是为小船着想,这说明大海和小船得心……(贴得紧紧、紧紧)。在这里要读出大海对小船的关爱之情。

  ⑸指名读

  4、 学习第5小节

  ⑴接下来你还读懂了什么?

  ⑵“绵绵春雨”是什么样的雨?(连绵不断的小雨)雨从哪里来?(从云变来的')春天到了,这样的小雨可以滋润大地。而只有很多云聚在一起才能下雨。

  ⑶森林是什么?(树多是林,林连成片就是森林。)当树和树团结在一起,共同生长,共同享受阳光和雨露,此时的它们是不是心和心紧紧相连啊?

  ⑷在这里要读出云和云,树和树之间的相互关爱,团结一致。指名读

  5、作者写了五封信,这五封信其实正代表了作者的五个美好的愿望。你们是不是也像作者这样,希望这五个愿望成为现实啊?就让我们怀着这种美好的愿望,共同深情的齐声朗读第2-5小节吧!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6小节)

  ⑴指名读最后一小节,画出不懂的句子

  ⑵出示: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的紧紧、紧紧……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在第一小节就已经知道,写信要用心,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信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只有表露人的真情实感,才能使人与人互相信任,心更接近,情更相连。

  ⑶小组讨论:书信有什么作用?(交流感情、互通信息)

  ⑷这一小节里也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大家发现了吗?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啊?表示省略了一些,省略了自己给别人的信(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首诗多么的美啊!不但写得美,里面的愿望也很美。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齐读这整首诗歌吧!

  2、你们也想像作者那样,替谁给谁写信吗?那就仿造这首诗的格式,拿起你们手中的笔,用心在纸上写下来吧?

  替春姑娘给种子写信,春天已经来到,你们快快发芽。

  替天空给小鸟写信,天已经放晴,你们快来飞翔。

  ……

  (五)结束:

  信能让我们真实的流露自己的情感,让人与人实现心灵的沟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板书设计: 信

  雏鸟 妈妈 快回巢

  花朵 蜜蜂 来采蜜 信

  “我” 用心写信 大海 小船 去航海 让心和心,贴得

  云 云 变成春雨 紧紧、紧紧……

  树 树 连成森林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3、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等词语的意思;

  ★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懂得要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红色心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账单》。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塞进

  2、轻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着账单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上这些词。自己试着说一说指名说

  3、课文中出现了几份账单?找到这两份账单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重点理解

  1、是谁先给谁写账单呢?

  彼得为什么会给妈妈写账单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你觉得小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句子:由于他聪明过人……小商人了。)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2、小彼得觉得自己是个小商人了,他要把自己掌握的填写账单的方法用到生活中,于是,他给妈妈写了这样一份账单。(课件出示账单)

  自己读一读,小彼得帮妈妈做了什么事?索要多少钱?

  最后他还对自己进行了一个总结,说:

  (出示句子: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1)读读

  (2)“一直”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

  (3)出示: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

  (4)你能用“一直”说一句话吗?

  3、师:小彼得所做的事情你有没有做过?你做过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给妈妈写一份账单索取报酬?如果你这样做了,妈妈可能怎样做?

  4、小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你能从文中找一找吗?

  妈妈心里可能在想什么?接下来妈妈做了什么?你从哪知道的`?

  5、小彼得向妈妈索取60芬尼,妈妈给他了,小彼得得到了这60芬尼,他……(学生说:如愿以偿)

  什么叫“如愿以偿”?你有如愿以偿的时候吗?

  6、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将60芬尼放入口袋时,他发现了妈妈的账单(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前师后)

  (1)提问:妈妈所做的这一切,真的只有0芬尼吗?小彼得10岁了,10年来妈妈为孩子都做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10年的吃和穿,生病时的医药费、护理费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妈妈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你,这些需要多少钱?

  10年来幸福的生活着,这些又需要多少钱?

  (2)如果真的付给妈妈报酬,要付多少呢?

  有一位专家帮我们计算了一下,想听吗?(听资料)

  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如果妈妈向我们索取报酬,就按少的计算,年薪48万,十年呢,480万。彼得妈妈的账单就要这样写。(出示改写的账单)齐读

  可是,彼得的妈妈是怎样写的?(出示:再次师生对读,师前生后)

  7、小彼得读着妈妈的账单,此时此刻他感到……

  什么叫“羞愧万分“?

  出示:于是………妈妈的口袋!你从哪看出他羞愧万分?

  (指名读一读)

  师:现在,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

  四、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师: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妈妈的账单是……

  小彼得的呢?

  2、师: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一定会把这件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要时刻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

  父母对我们(),我们应该()。

  五、课后小结

  1、我们应该感谢小彼得的妈妈,她的这份爱的账单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亲情的无价,它不仅教育了小彼得,更深深感动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你想说些什么?拿起笔,写在心形卡片上!

  2、同学们的语言感动了老师,我相信此时我们都想说上这样一句话。(出示:妈妈,我爱您!)齐读

  六、布置作业

  回家给妈妈讲一讲《账单》的故事,将你做的卡片亲手送给妈妈。更重要的是要用你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对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期末词语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多种类型的词语,及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种类型的词语

  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一到十开头的数字词语)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学生边数手指边背诵:

  一落千丈(一发千钧 一日千里 一事无成 一心一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三言两语三足鼎立) 四面楚歌(四大皆空 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六神无主(六亲不认) 七上八下(七窍生烟 七零八落)八面威风(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九归一)十拿九稳(十全十美 十万火急 十指连心)

  过渡:我们还学过许多种形式的词语,到底有哪些形式词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闯关

  二、近义词闯关

  1、出示近义词语,

  (1)、齐读: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 著名——有名

  居然——竟然 力量——力气 鼓舞——鼓励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明白——了解 快乐——高兴 立刻——马上

  仔细——认真 骄傲——傲慢 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2)、你会说吗?

  特别——( ) 漂亮——( ) 高兴——( ) 缓缓——( ) 憧憬——( )

  快活——( ) 五彩缤纷——( ) 辽阔——( ) 修建——( )

  大致——( ) 眺望——( ) 拜访——( ) 欣赏——( ) 产生——( )

  迎候——( ) 连忙——( ) 纳闷——( ) 茂盛——( ) 坚固——( )

  小结: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些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在结构上,大部分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

  三反义词闯关:

  出示:指名读,齐读:

  1、 左右为难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 ——————— ———————— —————————

  2、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 ——————— ———————— ——————————

  3、 舍近求远 积少成多 头重脚轻 ————— ——————— ——————— ——————————

  4、 龙马精神 守株待兔 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我发现秘密:第一组是( ) ,第二组是( ),第三组是( ),第四组是( )形式

  四、、固定形式的词语闯关:

  1、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这是( )形式的

  、2、 白发苍苍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 生机_______ 银光______

  白雪 ________这是( )形式

  3、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 —— — 这是( )形式

  4.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 ———— ———这是( )形式

  5.圆溜溜 胖乎乎 红彤彤 笑嘻嘻 乐融融 喜洋洋…… 这是( )形式

  五.含“的”和含“地”的短语闯关: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的国旗

  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_的民族小学

  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

  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的早晨 _______的地质学家

  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

  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

  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

  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

  六、各种类型词语

  1、寓言故事类: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 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

  2、历史故事类:

  完璧归赵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杞人忧天 画龙点睛……、

  3、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兴高采烈 喜笑颜开 心旷神怡 心花怒放 欢天喜地 惊慌失措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嬉皮笑脸 面红耳赤 呆若木鸡…、

  描写人物心情的词: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如获至宝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描写花的词: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遍地开花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明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奇花异草

  ……

  家庭作业

  复习各种形式的词语,完成试卷11—23题

  板书设计

  义词特点:有一个字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

  反义词近形式有三种:一二位置上词语相反

  一三位置上词语相反

  二四位置上词语相反

  固定形式词语:ABB AABB ABAB ABCC 含“的”和含“地”词语搭配 ,成语,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词语 ,含人物神态,心情,四季,花开,学习等形式词语

  认真复习,举一反三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各种形式的词语进行了归类,让学生通过复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各种形式的词语。在复习过程中,我采用读读,说说,议议,练练 相结合形式,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每复习完一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结,归结出特点,为学生快速的解题做了铺垫。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

  【学生分析】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守纪律,自觉学习,关心班集体,喜欢帮助别人。但个别同学真是很好动,有的常不交作业,又撒谎,学习这篇课文,通过情感的交流。是很有必要。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我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最后一篇阅读课,授课时间:一课时。《好汉查理》这篇阅读课文通过一个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在相互帮助中查理改变了自己的弱点的故事,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懂得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⑴ 谈话揭题,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⑵ 小组讨论交流,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⑶ 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通过学习,做个有礼貌,守信用的好学生。

  ⑵ 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外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查理发生思想变化的原因。

  【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启发、质疑、和讨论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揭题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

  “好汉查理”。

  “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⑵ 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三、小组讨论交流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3、组长汇报: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⑴ 查理有哪些变化?

  ⑵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⑴ “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⑵ “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⑶ “当然可以。”

  ⑷ “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

  在草地上玩。”

  ⑸ “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3、小结:

  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可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1、引导谈话: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等人有关。

  3、学习了这个故事中的这些人物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体会人物的思想。

  4、总结。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板书设计】

  32、好汉查理

  帮助杰西(有礼貌 守信用)

  查理 成为好汉

  不再调皮、恶作剧

  【教学流程图】

  开始──引入新课──初读感知──讨论交流──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读悟交流──体会思想──扩展思维──结束。

  教学反思:

  1、成功: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符合略读课文的课型特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课文插图,使课文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更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符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了好词佳句,为日后的习作教学提供便利。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充分引导学生理解了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其中。很好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要求。

  2、不足:

  安排的时间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导致后面说说该向杰西、查理学习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得不够深入。按照预想这里应该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4-04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设计11-07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08-07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11-23

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2-18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7-02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2-09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2-11

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