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课前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
2、两幅为蓝天、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和“太阳”的活动演出挂图,以及四幅有小朋友和影子相伴的小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5个偏旁“彡、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两幅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1)这两幅图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看了这两幅图,大家有什么疑问?
2、揭示课题:
(1)教师归纳:大家看图后提出的疑问都是有关影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九课就是介绍影子的知识,你们愿意学吗?
(2)教师板书课题:影子。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分学习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用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再认读生字。
(2)要求学生读准后鼻音“朋”,前鼻音“跟”,翘舌音“常、着”。
(3)简单区别“黑”与“里”的字形,“它”和“他、她”的用法。
4、分四人小组齐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课文中描写影子的句子哪些最有趣?
三、细读课文第一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些语句最有趣?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两句。
(1)学生齐读,教师板书:前、后。
强调再读生字:前、后;
(2)引导学生看图,指出图中小朋友就是文中的“我”。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在后面?启发学生看活动演示图,从影子、太阳、小朋友三者关系来理解。
教师概括:影子有时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时在后面,真奇妙。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
(3)实践活动:出示四幅图,要求学生选出影子在小朋友前、后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边做手势,边练习说话: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哪些语句有趣?
(1)齐读: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提问:影子为什么像小黑狗?为什么是黑的?影子为什么常常跟着我?
(2)指导朗读(齐读,个别读,小组竞赛读)。
小结:只要有太阳照着,影子就会伴随在我们的前后,同我们形影不离。
四、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学生自己再读课文
要求:读课文,提出问题,再看活动演示图,及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解决问题。
如:你觉得这一小节哪些句子最有趣?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左边,有时在小朋友的右边?等等……
2、教师板书:左、右
3、实践活动:
把影子在小朋友左、右的两幅图贴在板书上。
边做手势边练习说话: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小结:白天,在阳光下,影子会伴随在我们的前、后、左、右,还在什么时候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会写“飞、马、鸟”3个字。认识1个笔画“”
3、巩固方位词,巩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签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赛读)
3、背诵课文。(个人背、齐背,自由结伴背,边表演边背)
二、指导学生书写三个生字
1、教师揭示方法:
一看:看范字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记:记生字的笔顺、笔画。(认识“竖折折钩”和“横斜钩”。帮助学生分辨“鸟与“马”的区别:“”就像鸟头上的羽毛,“丶”就像“鸟”的眼睛。)
三描:学生在范字上描一描。
四写:学生动笔练习。
2、教师逐字示范,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
3、互相评改。
三、举行“小小擂台赛”
两名学生站起,一生随意报身边某一事物,让另一生说出这一事物的前(或后或左或右)是什么,然后二人交换说,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就成为擂主,再与新的同学比赛说。这个活动还可建议学生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进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个主题单元“金钱”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二十多年前,在一个北风凛冽的日子里,“我”骑车撞倒一位低头数钱的老大爷,钱掉地并随风四处飞扬,过路行人纷纷抢钱归还主人的故事,赞誉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互助得好品德和良好风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利用观察字型的方法,会写本课5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迟疑”和“肯定”,“沉重”和“轻松”;
2、通过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思路,鼓励学生自述;
3、通过理解过路行人“抢”被北风吹落的钱,并还给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人与人之间应真诚、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品读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友爱的可贵和可敬。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抢”字加与不加引号的不同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钱”被风刮跑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正音。“趔趄、诧、蹬、续”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练习用较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本文是叙事的,故从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叙述。
3、理清条理: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钱被风刮跑以后。
3.自读学习“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部分,指名回答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一月二十月,长春,刮着猛烈的北风,“我”骑车撞了一个低头数钱的老大爷,让钱被风刮跑,心情很慌忙。”
4。指导学习“钱被方刮跑了以后”部分。
(1)过路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人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一一交在他的手里。”-------)
(2)老大爷的动作、神态、语言?(“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还抢,这可怎么得了!”“喜出望外,不住地向众人点头。”------)
(3)“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4)自己边读边想几个“抢”字,加引号与不加的含义有何异同。(1、当时风大,必须动作要快,顾用“抢”;2、这种行为目的是为了老大爷追回钱,它实际是帮助性质的。)
(5)品读5、6自然段,通过体会“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的含义,感悟老大爷和我的心情变化,
5.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6.鼓励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在风中发生的事。
7.结合课后习题,感悟文章内容。
课文叙述了二十多年前一件真实的事,谈谈你读后的想法。
(四)作业:“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五)板书:
过路行人:“抢”——〉“还”
钱被风刮跑以后
老大爷:“迟疑”——〉“肯定”
人与人互助互爱
“我”:“沉重”——〉“轻松”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 全开
含苞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
3、学习快速地默读课文,学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理解内容。并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教育学生热爱、保护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二、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森林王国过去优美的环境,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森林王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发言)
2、师:曾经有一个森林王国,它原本和你们想象的一样美丽,可是后来,它却在地球上失踪了。(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
3、导读: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失踪的森林王国》
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交流读音和书写要点。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内说一说
3)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其他评论。
字音:混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hun
字形:饶的右上角没有点;厦字里面有两横
区别燥躁
3、齐读生字新词
4、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很久以前,森林王国的国王下令不准乱砍树木,森林王国美丽富饶。可当新国王上台后,砍树建新王国,结果自然灾害不断,森林王国很快就消失了。)
5、指名反馈: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12自然段)
三、了解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的景象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森林王国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呢?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说一说,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对森林王国过去的了解。
4、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繁荣景象,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愉快生活。
5、指导朗读
6、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讨论:森林王国一开始为什么能够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富饶景象?
7、出示文中相关的文字,学生读一读。
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让学生通过讨论,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森林之间的富饶以及原因。)
四、总结:
同学们,森林王国过去景象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因为老国王禁止人们乱砍树木。新国王上任后,森林王国变成什么样子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抄一抄。
2、选一选,做一做
1)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
2)查资料,了解我们本地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
2、总结全文,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收集到的由毁坏森林造成不良后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森林王国在失踪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2、回顾课文第一部分,生齐读。
3、导入:那么它为什么会失踪,它的失踪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二、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原因及后果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
因为新国王下令把树木全部砍掉
2、新国王为什么要把树砍掉呢?
3、让学生说说现代化城市的景象,体会城市的.繁华,了解新国王建立新王国的美好愿望。
4、师:其实建立新的王国,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并没有不好,新国王他错在什么地方呢?(没有保护森林)
5、师:是啊,森林王国的保护神森林不见了,一切正如旧国王所说的:不能更改特别法令,否则各种妖魔鬼怪都会来危害我们。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81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砍伐森林,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
7、分小组朗读课文,讨论
反馈问题1):师用课件出示森林消失后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森林的作用,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
反馈问题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了解森林的作用)
8、师:假设新国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国王,此时的王国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三、拓展延伸
1、师小结:人类毁灭了森林,建立了新城市,但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城市终因各种自然的攻击而消失了,多么可惜啊!
2、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的面积及荒漠进程
森林是人类的保护神,它可以防沙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森林,并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3、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把《失踪的森林王国》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失踪的森林王国
砍光树木
美丽富饶>无影无踪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教具准备
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注释、词典自行解决)
(二)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文意简析
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问三答
提问: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第三、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三问
缘起三答
邹忌进谏内容三比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发展目标:
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四、教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情景激趣,揭示目标。
1、复习第一段。
2、播放有关录象。
3、质疑揭示目标。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这种飞行的特点?
(2)理解重点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汇报交流。
(3)引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看录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导朗读。
(3)理解重点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根据思考题自学。
(2)师生共同板书。
(3)看录象。
(四)总结。
(五)扩展。
(六)质疑。
(七)作业。
板书设计:
18 蝙蝠和雷达
嘴
(研究)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启示)
天线
(发明) 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打开窗,迎接阳光——走出闭锁心理
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叫小闷,三个星期过去了,大家也没看到她笑过、大声说话过。考完数学,因为一道简单的题目没做出,她心事重重,几天前她试图想问同桌的,可不敢开口;劳技课上,一个小小的制作难题卡住了,想让小组成员帮忙,可也不敢说,下课了也没做完……
问:1、你有过小闷这样的经历吗?你碰到这种情况通常会如何解决?
2、如果你觉得在班里快乐,请说出快乐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和小闷一样苦恼,请一起欣赏片段:打开窗户
听完快乐的理由和欣赏完作品,你和小闷怎样采集更多的阳光?(马上行动:打开窗户)小闷怎样才能不闷?(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打开心扉,走出闭锁的心理)
过渡:任何的寂寞也抵不过没有朋友的寂寞,正如:打开窗户阳光就能进来,打开心扉,友谊之树就能枝繁叶茂,那么让我们带上小闷一起行动——
二、让枯枝显示生命——快乐交友
活动有关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有两棵树枝。第一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金色果实图5个、第二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红色花朵图5个、第三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绿叶图5个,要将手中的礼物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朋友多的送完为止。
比一比:组里哪两位同学得到的礼物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将他们得到的`礼物粘贴到树枝上,各小组交流,看这些树是如何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并评出最具人气的同学3位。
议一议:最具人气的同学他们有哪些优点,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想一想:象小闷一样的同学在活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手中的礼物没送出或礼物已送出但没有收到他人的礼物)该如何解决呢?(让小闷式的同学大方交友;同学之间伸出友谊之手互相接纳成为朋友)
过渡:我们是同学,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你我便成好朋友,那么让我们一起——
三、沐浴在友谊的阳光下——与友同行
说一说:在我痛苦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徘徊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开心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七嘴八舌:在交友的路上你是否一帆风顺,和朋友交往过程中你是否也困惑过?
情景分析:
1、朋友要我帮他进行期末复习,我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又不好意思开口,我很为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给予和分担。要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不能过分依赖朋友。
2、两个好友在一次宣传活动中因意见不和,面临翻脸。——你能让他们依然成为好朋友吗?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谅解、接纳与沟通。人无完人,朋友之间难免会有磨擦。
3、我的好友小叶在网吧通宵上网和某社会青年发生矛盾,他让我不要告诉老师,并要求我和他一起想办法对付该社会青年。——你说我该怎么做?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讲原则,不能讲哥们义气。要帮助朋友,宽容朋友,但决不意味着可以纵容朋友去犯错。
4、阅读报道:同寝室6名学生一起考上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寝室中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行动?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要善交诤友,不交损友。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道理,并通过分析进一步升华:真正的智者是能将敌人变成朋友,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与友一起携手共进。
四、分享友谊的快乐
1、搜索朋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2、将礼物树贴在本周之星栏中。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3篇08-01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