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21 16:40: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领会课文内容,知道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乌鸦、狐狸等头饰。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板书课题

  看课题:这是谁和谁?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激趣引入

  教师口述,同时课件演示:狐狸直流口水。 师: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大家继续看演示。请一位同学朗读。 狐狸三次说的话及乌鸦的三次反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有内容,大家说说怎样学习才有趣。 学生提出多种学习方法。教师归纳:先读书,后表演,再质疑。

   三、通读

  分小组自由读,充分熟悉课文内容 打开书,分小组自由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读流利为止。

   四、分小组议读

  小组边读边评,了解课文内容。

   五、各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请小评论员评论一下,他们谁得最像狐狸和乌鸦? 请评选出的优秀者带大家读相应的课文段落。

   六、说课文意思

  师:回顾一下我们读书的过程,读完了这几段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七、表演,创造性地表达课文内容

  1、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已经初步懂得了课文内容,可以表演了吗?怎样演呢?请小组讨论,讨论好了就开始表演。 学生在组内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2、谁准备好了可以上台来给我们大家表演。 请几组小演员上台扮狐狸和乌鸦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课堂练习

   一、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质疑,引出寓意

  1、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狐狸先生”和“乌鸦小姐”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狐狸先生: 你为什么要用那么亲热的语气问候乌鸦? 你为什么要问候乌鸦的孩子? 乌鸦的`羽毛并不漂亮,嗓子也并不好,可你为什么还要夸她? 乌鸦小姐: 为什么你第一次不作声? 为什么第二次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 为什么第三次那么得意,唱起歌来? 由狐狸和乌鸦的扮演者回答以上问题。

  2、同学们,从他们的回答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从狐狸和乌鸦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总结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故事。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一本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课后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

   四、复习生字

  1、用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

  2、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 差:半包围结构,注意下面是“工”,不是“土”。 张:左右结构,左右大致各占一半位置。注意笔画笔顺,“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钩”,“长”的第一笔是“撇”。 肉:笔顺是丨、冂、内、肉,共6画。注意两个“人”的第二笔都是点。 叼: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撇”。 雀:下面部分是4横,不要少写一横。 (2)学生练写,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师巡视指导,课堂订正。

   六、做游戏

  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假如像乌鸦妈妈,你会对你的宝宝说些什么呢? 学生扮乌鸦妈妈劝诫孩子。

   七、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3、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突破方法:

  与课文结合,反复体会,老师适时指导。

  【教学准备】

  1、生回家充分预习,读熟日积月累。

  2、回忆课文内容,准备交流平台。

  【教学程序】

  一、交流平台

  1、生齐读交流平台要求,思考:

  交流平台让我们交流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内容:

  ⑴ 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感情的?

  ⑵ 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思乡感情的。

  3、生讨论,共同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思考:这些句子都是讲什么的?

  2、讨论得出结论:

  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3、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

  4、全班总结: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意思是: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5、师引:这些写思乡的诗句,又是通过写什么样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自己思乡情的呢?

  6、生讨论。

  7、生交流这些句子的原诗是什么样的?

  (有能力的就多交流,没有的多积累。)

  三、趣味语文

  1、生自由读文,说说主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生讨论,这个故事趣在哪里?

  3、师出示全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生讲其它趣味语文故事。

  【同伴互评】

  此设计条理清楚,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口语交际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交际的内容,这样让学生会有话可说。日积月累,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如果能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料在里面,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

  2、读准瞽、瞍、矇、耆、隰等偏僻字的读音。

  3、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批评的情操。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及省略句式。

  教学难点

  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

  体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二、结合注解,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召公(shào)弭谤(mǐ)瞽献曲(gǔ)瞍赋(sǒu)矇诵(méng)耆(qí)隰(xí)阜(fù)

  五、学生结合注释再读课文、理解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1、召公谏厉王弭谤

  谏:动词,劝说,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

  弭:消除,阻止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译文: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

  译文: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坝,名词用作动词,堵住、阻隔。

  4、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亲戚:古今异义。古:族内外的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译文:

  5、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为:治

  译文:

  (省略句,例子如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医,使监谤者。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六、结合讲解和译文,学生三读课文,分析内容。

  (一)解析第一段内容

  1、请找出能体现厉王性格特征的词语,说说厉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昏庸

  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

  谤王道路以目

  3、国人莫敢言,是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

  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

  (二)浏览第二段

  本段主要是召公的谏辞。

  1、召公对厉王弭谤的.方法有何批评?(原文)

  明确:是障之也。(随后用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来说明堵塞言论的危害性。并指出为水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导,为民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宣。)

  2、古代天子听政如何广开言路?

  明确:直接的:①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②瞽献曲,③史献书,④师箴,⑤瞍赋,⑥曚诵,⑦百工谏。

  间接的:①庶人传语,②近臣尽规,③亲戚补察,④瞽、史教诲,⑤耆、艾修之

  3、结合本段,说说天子听政为什么要广开言路?

  明确: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即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三)浏览第三段

  召公如此精辟的论断,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吗?

  明确: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十、讨论题。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课文对你的启示。(假如你是一个领导者,面对群众的意见你该怎么做?我们每一个面对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意见,该怎么做?)

  十一、小结全文。

  《召公谏厉王》是先秦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名篇。文章描写了周厉王得知人民不满后,不仅不加悔改,而且变本加厉地对人民进行镇压,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终于流王于彘,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力量的伟大,从而揭示出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的历史规律。更向领导者提出一个真理理:要广开言路,多听群众的意见,听不同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我们学习、工作、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十二、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同学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都有什么样的意见;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十六个,会写九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理解文中的专门术语,培养学生惧信息的能力。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惧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很早以前人们远行靠什么吗,你还了解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吗,科学技术的发情,交通工具越发先进,人类将会走得更快更远,今天我们学习《远行靠什么》

  二、新课

  (一)自学

  1、轻声自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用你学过的方法进行识字。

  3、小组或同桌用识字卡检查生字,并相互交流。

  4、按自然节小组内读课文,检查字音。

  (二)识字

  1、读卡片。学生读一个,老师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2、说说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3、游戏识字。同桌你读我找,我找你读,练习组词语。

  (三)交流

  1、学习1-3自然段,读文思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用什么流通工具。

  学生读文很快就能找到最初,人们远行时靠步行,骑马,后来是马车和帆船,二百多年前有蒸汽机,就有了火车和轮船。

  2、让学生知道独木舟、蒸汽机词语的意思,理解奔驰、天涯海角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四)诵读

  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通工具由古代骑马、乘独木舟发展到使用马车、帆船及火车和轮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内燃机等,交通工具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接着学习以下课文的内容。

  二、新课

  (一)交流

  1、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人类远行靠什么?

  第四段首先理解内燃机的意思,然后从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看出或体会到什么?一是说有了汽车、军舰和快艇,二是说车多、军舰、快艇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川流不息、疾驶的意思。

  第5、6自然段让学生理解了飞机,人们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现在又有了电力机车,核潜艇,还有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让学生把现在和最初比较一下,现在和二百年前比较,说明了什么?

  2、学习最后一段,齐读。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是全文的中心句,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二)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认为自己读得好就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2、小组赛读,读出骄傲、自豪的情感来。

  3、指名朗读。

  (三)评价

  结合学生诵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价。从情感的投入朗读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写字

  1、复习巩固字形,认读生字卡。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

  3、老师指导。内、艇、界。

  (五)练习

  1、说一说。

  军舰在海面上巡逻。

  在天空中_______。

  在海底_______。

  在轨道上________。

  在宇宙里_________。

  2、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什么样?画出来向同学介绍。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五、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一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你还想对作家刘绍棠说一二句话吗

  七、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八、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教学重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3、搜集有关于“罗布泊”“月牙泉”“青海湖”等资料。

  4、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后记在笔记本上。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是一个充满恐惧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罗布泊滋润着大片的生命绿洲。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图片。

  3、研习新课:

  ⑴、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⑵、同桌同学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

  ⑶、教师检查讨论情况。

  ⑷、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②、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教师点拔,明确: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环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⑹、指名分别读一读揭示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原因的句子和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⑺、指名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⑻、文中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⑼、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确凿详实的数据,从文中找出几例,试分析它们的作用(使用数据的好处)。

  4、拓展:

  ⑴、出示“青海湖”“月牙泉”的图片,问: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这说明了什么?

  ⑵、对于“青海湖”“月牙泉”的环境保护你有怎样的建议?

  ⑶、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5、练习:请你以世纪老人的口吻,将你向人们诉说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提示:

  ⑴、从出生~20岁,水草丰美,水鸟成群的仙湖;

  ⑵、20岁~60岁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⑶、60岁~100岁紧扣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寻找回来的世界。

  6、小结:

  本文用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共建美好家园。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三、课外作业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对这几个小动物一定很熟悉吧,谁能讲讲关于这几位小动物的故事?小朋友们能够从课外书中读到这么有趣的故事,真令人羡慕!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个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小朋友读读课题。想了解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

  打开书74页,自已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三、同桌互读

  如果你的伙伴读得好,你就给他一个顶呱呱称赞他,如果他有困难,你就帮助他。

  四、发现生字

  小朋友们,在这个故事里藏着好多咱们还不认识的生字呢。

  你们发现他们了吗?自己找到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和它交朋友?

  五、看图感知生字

  小朋友,生字们都等不及了,它们想知道最先认识它们的是谁?

  出示图一,识字,学文:

  1、图一: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点击狐狸,出示狐狸、 葡萄、酸。)

  2、观察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相信小朋友已经和它们交上朋友了,咱们把这些字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去, 快去读读吧。

  4、指导朗读第一段。重点:狐狸的话。

  出示:狐狸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多种形式读。

  请小朋友再来看看大屏幕,还有些生字想见小朋友呢。

  出示图四,识字,学文:

  1、出示葡萄图,识字串、迫不及待,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记住他们?

  这几个字藏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里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考考自己,你还认识他们吗?

  2、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比较朗读。

  3、朗读第四段。重点:小兔子的话。

  4、小兔子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听小松鼠说的。)小松鼠又怎么知道的?(听狐狸说的。)

  (他们俩都是听别人说的。板书:听──酸)

  5、实践活动:

  小朋友桌里藏着的糖是老师最爱吃的,甜极了,小朋友想吃吗?说说你吃到的糖是什么味道?

  6、小朋友都通过自己的亲口品尝,得到了结论。可是小松鼠和小兔子去尝了吗?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5、6自然段,读完以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7、聪明的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同桌练读,表现猴子怎么吃葡萄的。

  小猴子吃得多香啊,小松鼠和小兔子呢?三个小伙伴最终通过自己的亲自尝试,得出了结论:板书:吃──甜。

  六、出示图八(图上第八段文字,配音。)

  1、这里边有一个新的生字朋友,找到了吗?

  2、回忆狐狸的话: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理解:硬(狐狸坚持说这葡萄是酸的。)

  3、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能帮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吗?

  小朋友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狐狸吃不到葡萄,也不想别人吃到,就故意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白兔轻信了狐狸的话,差一点就错过了这一顿美餐。他们最后还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七、小松鼠和小兔子又在说话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八、自由读全文

  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读,可以和你喜欢的伙伴一起读,可以向你的学习对手挑战读,还可以邀请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想,你愿意扮演哪一位小动物,注意它们的语言。

  九、自由组合表演课文

  小朋友可以用课文里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赶快去尝试吧!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摘葡萄,读生字。

  2、口头组词、运用。

  3、和学习伙伴自由交流词语,联系生活实际。

  二、我会写

  1、能干的孩子不仅会读,而且还会写呢,你认为哪个最难写?哪个最简单?告诉你的同桌吧!

  2、学生讲述,老师配合以范写。

  3、试听写一、两个字。

  三、分角色表演课文(展示)

  1、学生评委评分。

  2、总结颁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习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习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 1、出示本课挂图。提出观察要求:

  ⑴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 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

  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 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习把课文读顺。

  2、练习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 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 评议。

  ⑵ 小燕子为什么要赶?赶上春天了吗?春天来得有多快?(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⑶ 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 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习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

  练习朗读 播放音乐。 随着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 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 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四、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 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

  1、 字音深邃 (suì) 葱(cōng)郁 俯瞰(fǔ kàn) 黛(dài )绿 渲染(xuàn rǎn) 调(tiáo)和 模样(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āng pǔ) 熠熠(yì yì) 黄澄澄 (dēng dēng)

  2、 词义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嬉戏:游戏。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如许:如此这样。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

  1、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

  2、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

  3、 作者在文中说:“在我所见过的特异之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4、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分析、明确:

  1、 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

  2、 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3、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明确: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

  4、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说明了瓦尔登湖的水本身并没有颜色,是由于湖水太纯净而产生的折射或倒映缘故。

  5、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明确:通过在湖中潜游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湖中嬉戏的鱼的条纹”、“掉到湖中不动的斧子”、“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细沙”及“绿亮亮的水苔”等细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

  6、“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衬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融为一体,也揭示了作者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7、 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充满生机。也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明确:《瓦尔登湖》的语言虽朴素却明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才对纯洁无暇的瓦尔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写。但在这简单直白的语言里,不难看出其蕴涵的哲理——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轻松的去克服你的无聊、无趣和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六)小结:

  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绍瓦尔登湖所处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环境等情况,为下文的展开作好铺垫。接着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奇幻,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会呈现不同颜色,让人叹为观止。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纯净,在这里,湖水不仅清可见底,而且纯洁无暇,毫无污染。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三两题。

  (八)板示设计: 瓦尔登湖梭罗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 远眺而现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近观而现 奇湖水颜色 站在同一点上,湖水忽蓝忽绿 幻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变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却见物 纯湖水清澈 水中捞斧 净游泳所见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充满生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 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教学设计方案4篇10-26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