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14 18:19: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

  (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

  (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近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学第一句

  (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读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

  (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读后两

  行诗)

  (三)内省悟情,诵读全诗。

  1、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板书: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我们平时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读古诗,将看到的情景、体会的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1、这幅画面是诗人李绅出外游玩时看到的。他没有注意郊外如画的风景,而是看到——(引读一二两行诗句),想到——(引读三四两行诗句)。李绅把辛辛苦苦劳动的农民装在心里!你们能记住农民伯伯的辛苦吗?自己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

  2、创设情景背古诗

  五、复习巩固,教学生字

  1、复习生字,开双列火车:一个读生字,一个给生字组词。

  2、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所学四个生字。

  3、评价。

  六、作业: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和爸爸妈妈说说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怎样教好文言文?这确实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教研教改课题。《中学语文教学》辟专栏开展讨论是远见卓识之举,通过讨论必将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有益影响。从前一阶段的讨论文章看,有反对串讲法的,有主张诵读法的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即因文设计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它应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但又有法。这是因为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①有不同的文体:论、说、疏、诗、词、曲②有不同时代的文章:上自上古的神话、古代的《诗经》,下至近代的各种文言作品,其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③有不同作家的作品,各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课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千篇一律,久之,学生便会腻味厌倦,觉得学文言文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我们只有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之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因文设计的几种主要教学课型。

  1.串讲课型。

  对于初学文言文,或遇到文字艰深的篇目,设计以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

  如教初一册中的《论语六则》,考虑到学生才学文言文,加之这些孔子的语录含义深奥,我便设计成串讲课。

  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一般可先提示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再一句句、一层层、一段段边串边讲,或讲中有串,最后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全篇。在教学中,要将串通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忽视讲解,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文义理解较浮泛;如果忽视了串通,会使学生掌握课文支离破碎,半通不通,语不成章。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课堂的呆板,可以辅以提问或学生试讲,以活跃课堂气氛。

  2.评点课型。

  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设计以评点法为主的评点课。

  如教《六国论》,全篇文字浅显,但用词精当,论证深刻,宜适当进行评点。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这一小节,可先总评:这几句是指责赂秦者不爱惜用血汗创造的祖业土地。割地如草芥,仅得一夕安寝,是极论弊在赂秦。然后略点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时间之短,起视又至,言秦之无厌。这些,都是强调弊在赂秦。

  采用评点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评点都要有所侧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评点时才能抓得准,点到要害处,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一般地说,应当抓住以下这些地方来评点:

  (1)抓题旨。

  所谓题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些都是题旨所在,评点时应当首先抓祝。

  (2)抓难点。

  有些是词语难懂,如《登鹳雀楼》中的依穷;有些是关键语句,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轻车简从到鸿门谢罪,和项羽相见,有一段辞令:刘邦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卩。从全文来看,这是情节转折的关键。刘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说自己并无野心,能先入关破秦,事属偶然;另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巧妙地恭维项羽,迎合项羽高傲的心理。这娓娓动听的辞令,使项羽解除了思想戒备,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这些地方,教师予以评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3)抓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

  3.学生试讲课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经教师提出疑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预习之后,可大胆地进行试讲。如高五册中的《促织》《治平篇》等课文。学生试讲后,教师要加评价,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4.自译归纳课型。

  有些课文,含古汉语知识较多: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有使动和意动,有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这样的课文,可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译,在自译的基础上,归纳文中有关古汉语知识,最后教师再归纳、订正和补充。

  如《论积贮疏》,这是一篇课外自读教材,我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自译课文,归纳文中的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用之亡(无)度至?(纤)至悉大命将泛(?fěn?)何得不蹶(缺)畜(蓄)积足恃罢(疲)夫羸老南田每(亩)卒(猝)然殴(驱)民归之农衡(横)击直为此廪廪(懔懔)(2)名词活用为状语:民且·狼顾(3)形容词用如名词:怀敌附·远(4)使动用法:·怀敌·附远殴民而·归之农(5)意动用法: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6)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胡以相恤·胡以馈之·何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通过这样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并以此文为例,让学生学会对其他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归纳。

  5.诵读课型。

  对诗、词、赋和精美的散文,宜采用以诵读法为主的诵读课。如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评点之后,让学生当场诵读、背诵。又如《出师表》《陈情表》《过秦论》等,也应多诵读或要求背诵。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 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 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 读1-3段

  四、作业

  1、 背诵第二段

  2、 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 形态 形状各异

  姿势 千姿百态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5段,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2、3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难点: 感受荷花之美、背诵课文2、3段

  (三)课前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有感情朗读1-3段,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2、 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4、5段

  1、 听录音,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总结全文

  1、 有感情朗读全文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 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四、作业

  1、 完成作业

  2、 给荷花上色

  板书:

  荷花想象(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课后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学生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可作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抱怨:埋怨。

  忧虑:忧愁担心。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三、学生汇报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 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 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 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 学生朗读、交流。

  ⑶ 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练习朗读。

  3、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⑴ 学生朗读课文。

  ⑵ 教师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 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言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想的说清楚。

  3、知道我们都要爱护鸟类,不能捕捉,伤害他们。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通顺的话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图意合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鸟类的图片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说清几幅图的意思,学习有重点地观察,发挥想象,按情节发展顺序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是怎样想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观察导入

  1、同学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习作练习。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咱们原来的看图说话,谁来回忆一下,看图说话都有哪些要求?

  对呀,习作训练只是在看图说话看清图意,说清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把图画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节课,咱们的目标就是要看懂图,说清图。

  2、出示三幅图打乱次序的图,请学生上台根据理解重新摆图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

  3、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我要找妈妈这个故事

  二、仔细观察,想象说话

  1、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上哪两幅图画的内容差不多?(一、三两幅)它们的不同点在哪里?(图一、小钢抓鸟逗鸟,图三、放鸟)

  看了这两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

  是啊,小钢好不容易捉来的小鸟玩,为什么最后却放了呢?图中有哪一幅图解释了这个原因?(图二)

  2、观察画面2,图上有哪些人,猜想一下他们在干什么?在练说之间,咱们先来看一出哑剧。

  镜头一:小钢拽着小鸟出场,很开心的样子,但突然停住了脚步。

  镜头二:哭鼻子的小姑娘出场,擦擦眼泪四处张望。

  镜头三:民警叔叔上前询问,小姑娘比划着找妈妈,民警叔叔亲切地指着前方,小姑娘破涕为笑,与民警叔叔一起走。

  镜头四:小钢看看手中的鸟,沉思片刻,将它放走。

  1、哑剧看完了,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小钢放走小鸟了吗?(看图二进行讨论)

  引:看来大家都挺聪明的,都看懂了这个哑剧,要是咱们能给这个哑剧配音,那你猜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配音练说,教师提供提示:

  ⑴小钢捉到了一只小鸟,他怎么做,心情怎么样?

  ⑵在玩鸟的时候,他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小姑娘找不到妈妈时,表情怎样,心情这样?会怎么说?

  ⑷警察叔叔是如何帮助小姑娘的?

  ⑸看到这一切,小钢的心里怎么想?会对小鸟说些什么?最后他怎么做

  2、学生上台练说,集体议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图意,将三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并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进行了配音表演,老师发现大家配合说得都不错的。那你能抓选其中一幅将三幅图来说一说吗?语句通顺连贯。

  请三个同学分别叙述三幅图。

  你能将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独立习作

  出示上节可的相关提示。

  三、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16、风娃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抽、续”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转”,会写“吸、极”两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3自然段,风娃娃。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展示识字成果,体会识字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风车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风车)

  2、怎样才能使风车转起来?(吹一下,有风)

  3、只要有风,风车就能转动,多么神奇的风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6、风娃娃

  (注意娃娃要读轻声,再来读一次)

  二、初读课文

  想了解“风娃娃”吗,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书中的枫叶老师或者同桌的小朋友,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现在我们请小老师们教我们认读生字吧。

  2、出示课件,交流识字方法

  刚才你们是怎么学会生字的,把你好的识字方法告诉大家吧。

  只要我们掌握识字的`方法,我们就能很快地掌握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小朋友们真棒!风娃娃都笑了。

  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引读 女同学模仿风妈妈来对风娃娃说说。

  2、风娃娃一听可以为人们做好事了,可高兴了,你们看他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谁能看图说说。(板:风车慢慢转动 用力吹 秧苗喝足水)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动人的画面写下来的。(自由读读第二节)谁把这段话读正确。注意转是多音字,转动(齐读开火车读),齐读句子。

  当风娃娃看见风车慢慢地转动,抽上来的水只能断断续续地灌溉田里的秧苗,他是怎么想的?于是他----引读 多么乐于助人的风娃娃,谁来读读。

  “吸”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发现吸为什么是口子旁?

  谁来模仿风娃娃做作动作,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风娃娃》。谁能把风娃娃的动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风娃娃就这么用力地吹着,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引读。

  风娃娃看到自己能为人们做好事了,多开心呀,你们能把风娃娃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是呀,连秧苗也在夸风娃娃了,谁来读读。

  让我们再来到田野,给这动人的画面配配音,请你们当风娃娃,读风娃娃的两句话,再请个学生读叙述部分,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3、风娃娃还为人们做了什么好事呢?你们能自学第三小节吗?

  自学要求:1、看图说说。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2、读读课文。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交流:看图说说。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板书: 纤夫用力拉船 船飞快行驶)

  当纤夫用力拉船时,风娃娃急忙跑过去帮忙,多热心的风娃娃,谁来读读。(指名读)

  当纤夫遇到困难时,是风娃娃帮助了他们,他们十分感激风娃娃,你能把纤夫们的感激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小老师带读、男女比赛读)

  当别人有困难时,风娃娃就急忙去帮助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风娃娃吧。齐读

  4、风娃娃还会帮助人们做什么事,你能展开想象说说吗?

  我会说:风娃娃还来到--------看到---------------,他-------------------------------------

  于是,风娃娃想:引读

  是不是只要风娃娃用力吹就能帮助人们做好事?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五、推荐课外读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风的知识,有空看看《半小时阅读》 《拓展 积累 》 《中国百科知识全书》

  六、巩固识字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很认真,等一会儿我来考考大家的生字,看谁记性最好。先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默默地记生字,如果有哪个生字不认识了,轻轻地问问同桌。

  2、识字游戏:这是个识字魔方,你们能读出磨房上的词语吗?(齐读、开火车)

  3、写生字

  嘘,老师听见有两个生字娃娃在说悄悄话了,他们说不知道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们长的挺象的?(我的发现)

  ---------------------------

  口子旁的是“吸气”的吸,木字旁的是“北极”的极。我们可要把他们区别开来。

  他们又说话了,我来听听他们说什么?你们能把我们正确地写到田字格中吗?

  他们的右边都是个“及”,注意他的笔顺是---请小朋友们先看看他们的右边的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描一描,体会一下及字在田字格的写法一样吗?看完后在书中先描一描,老师请个小朋友来写写。(学生选其中的一个写)

  小朋友观察这样仔细,只要用正确的姿势写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字写得漂亮。

  在本子上写两个,评评自己这两个字哪个最漂亮,打上五角星,再模仿这个漂亮的字,看看第三个字能否超过他?(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书写)

  16、风娃娃

  风车慢慢转动 秧苗喝足水

  纤夫用力拉船 用力吹 船飞快行驶

  ------------------------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略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智能小猴玩具,指名上台玩一玩。通过玩耍,感受智能小狗的聪明灵活,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

  机器猴是多么有趣啊!机器人会有多么能干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请自己读一读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课文:

  ⑴ 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

  ⑵ 在课文中找出指定的`词语并想办法用相近或相反的词来代替。

  4、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简短的几句话来说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因为( ),所以需要机器人( );因为( ),所以又想让果园机器人( )。

  5、反馈:

  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完整。

  板书:

  聪明能干 自己充电

  6、课文中的机器人哪些地方有趣?找到有关的句子勾出来,再反复地读几遍。

  7、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

  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四、综合拓展

  1、交流:

  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了,机器人除了为果农采摘果子外,你还想让它们干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⑴ 小组交流。

  ⑵ 班级交流。

  2、总结:

  机器人的能干令人赞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令人赞叹,勤劳智慧勇于创造的人类更令人称赞!

  五、小练笔

  让我们展开想象,想一想将来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哪些本领,先说给爸爸妈妈听,再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聪明能干──果园机器人──自己充电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3篇08-01

政治教学设计方案12-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6-05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