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27 09:59: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南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南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坚持阅读的个性体验,要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诗歌创作的象征手法,及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过程和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诗歌的象征意义去思考一代知识分子在特殊时期的生存状态,并且鼓舞自己在人生的困境中永不低头。

  教学重点

  联系创作背景理解对诗歌进行解读。

  教学难点

  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华南虎,牛汉),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规律: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可能有差异,其实一切文艺欣赏皆如此,自古以来我们就提倡这种阅读观念。对于这首诗歌,老师就鼓励你们说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请同学们出声自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教师下去巡查指导)

  二、初步感知诗歌

  学习诗歌,读好诗歌首先要理解,理解了才能读进自己的感情,所以首先来谈一谈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

  1.先从内容上谈整体印象。

  2.再细致地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对于“华南虎”形象的理解。

  3.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自己所结合的'诗句进行朗读。

  4.教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总结。

  5.抛出讨论的问题:这只老虎被囚禁,他想要冲出这个牢笼的束缚,并且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他的生活应该是很不开心的。但是诗歌中有这样的两处句子“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还有“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安详”、“悠悠”两个词语好像写出老虎很享受的样子。你们怎么理解呢?

  ……(同学发言)

  总结:不管老虎当时在想什么,他的安详和悠然绝不是向人类的一种屈服,决不是和人类的合作,他没有沦落成一个为他的敌人表演的小丑,他活他自己。老虎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他固守着的是灵魂的高贵,精神的自由。(点出虎的形象意义的核心)

  6.自古就有诗言志,诗言情的说法,那么你怎么看待这首诗歌的主题,作者描写华南虎要表达什么思想?

  (此处学生的理解没有涉及到诗歌的创作背景,很有可能是表面化的,停留在对虎的解读。)

  7.关注文中的“我”,读最后一节诗歌,谈谈作者想法。然后从内容上关照到第二节,对两节诗歌同时阅读。解决问题:作者对虎的境遇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对虎有怎样的期望?

  作者对虎的遭遇同情,感到痛心,他希望看到虎坚强不屈地继续反抗下去,相信精神的自由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劣。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含义

  1.读完第二节、第四节诗。问:如果作者是一只被囚禁的虎,他会像老虎这样做吗?(此问题将对虎的解读由动物的层面深入到人的精神层面)

  结论:作者也会像这只华南虎一样去奋争,不会屈服。那么诗歌就不是单纯在写一只华南虎的生活,而是有人的影子。含有象征。

  2.华南虎象征什么样的人?

  象征着在压迫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的人;永不言败的人;生来高贵而不会被任何的困难吓倒的强者;象征能保持精神自由的人……

  3.诗歌中其他象征体的分析。“铁笼”“栅栏”“水泥墙壁”“山林”“火焰”(由学生找学生分析,不全面教师再做补充)

  四、结合背景,解读作品内涵

  1.介绍诗人资料和创此诗创作背景。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每首诗都应该写明创作的时间,这对了解诗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也就是说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我们看诗歌的写作时间,是1973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诗意的年代。(引导学生阅读的深入和细致,从诗附带的创作时间谈起)

  介绍诗人资料以及创作背景。

  2.讨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人为什么没有写到桂林的山水,而去写了动物园里的一只华南虎呢?

  是借老虎的精神来象征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人格的固守。

  3.启发:这只老虎仅仅象征了诗人自己吗?

  象征了当时深受迫害处于困境中的无数有良知没放弃人格和尊严的知识分子。

  4.讨论:“我终于明白了”作者明白了什么?(对“我”形象的解读,对诗歌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气氛、政治气氛中,自由是乞求不来的,只有争取,那么争取不来的只有超越,像老虎一样超越了肉体而固守精神上的自由,虽然孤独但不会堕落。这种俯视、蔑视现实中芸芸众生的高贵,只有经历磨难的纯粹的知识分子才会写出这样的文艺作品,这是发自他们灵魂深处的声音,是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现实的精神的大自由!所以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板书)

  5.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

  6.带着理解;朗读诗歌。(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五、教师总结,留作业

  出声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

  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中间可能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发言。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自谈理解。要结合诗句。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华南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师: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在丛林中,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那么在囚牢中呢,他的灵魂是否依然高傲不羁?让我们从华南虎的世界中寻找答案吧。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一)听读诗文

  1 、师配乐诵读诗歌。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并感受诗中特有的意境、强烈浓郁的情感。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诗文。

  2、学生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对诗文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①诗歌诵读后,讨论: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小结:让我们用一句话总结出华南虎的性格 :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再次感受在态度冷漠、粗暴的众人面前,仍坚韧不屈,向往自由的华南虎形象。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只被囚禁仍如此高傲、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形象呢?

  ①简要介绍作者

  ②提供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讨论明确: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4、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明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四、拓展延伸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从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4、齐读两首诗歌,在朗读中体会。

  五、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课堂小结: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囚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并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象,试着写一首短诗。

  ③收集更多关于虎的成语、诗歌及书画。

  教学反思:

  《华南虎》的教学设计,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的学习规律。在教学环节中,针对课文多处象征手法的运用,学生理解难度大的实际问题,设计多角度、多方式的阅读,特别设计了阅读的四步曲,即听读、初读、研读、比较诵读几个环节,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情感活动中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从中受到感情的提升,并树立高尚的情操。

《华南虎》教学设计3

  【教材依据】

  《华南虎》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篇阅读教材。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本课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创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在桂林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但在“我”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只通常意义上的老虎,而是另一个“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齿”“铁笼”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当时在干校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而自己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异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说: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则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诗人借虎喻人,全诗赞扬的是华南虎,表现的却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情分析:我担任七年级(3、4)两班的语文教学,共有学生98人。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本班学情比较了解,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优等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课堂反应迅速,理解和接受能力强,在学习上常有“吃不饱”的现象;中等生65%,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但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种作业,基本能跟上教学步骤的需要,学习上处于“刚吃好”的状态;还有25%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总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很不理想,学习上有“吃不了”的现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背诵诗歌。

  2、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意境,理解诗作蕴含的感情及社会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培养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把握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重要方法。本首诗歌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和丰富的内涵。以诵读带动全诗的学习,从而深入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鉴赏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即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诗句,了解诗中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而把握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学生预习:熟读诗歌;搜集并整理作者相关知识;查资料书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深层研讨,把握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鲁迅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背景简介。(学生交流,老师明确)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主要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本事写于1973年6月,人们的精神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的十年动乱时期。

  2、听课文录音,感知华南虎的形象。“华南虎是一只______的老虎。”(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三、合作交流,深入学习。

  <一>形象探究: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代表汇报,集体小结)

  3、对华南虎,“我”和观众的态度有何不同?你对“我”和观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课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二>理解主题:

  品读诗歌最后一小节,思考:

  1、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联系诗歌写作背景理解).

  2、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作者在这里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诗人以被囚禁在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你能说说诗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吗?

  2、请同学们诵读课本P213页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一诗,试比较它和《华南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困厄中坚毅不屈的华南虎给了诗人的灵魂以震撼。的确,追求不屈服、不苟活的亮丽人生,是诗人的思索,其实也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人生追求的方向。同学们,在悲怆和困顿中成就的,是伟岸,是卓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就让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告白人生,告白自我吧!

  六、作业

  1、熟读诗歌。

  2、请写一篇《华南虎》读后感,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牛汉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深深的思忖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将运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既不能上成说教式的政治课,又不能上成单是知识传授的训练课。原先,在上课的理念上曾遵循12个字,也是平日上课与听课的心得之悟,我觉得一堂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融融。”当上完这节课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给它充加了八个字,那便是“沉思默默,感受深深”。我想这20个字将成为我今后施教的座右铭,也会让这样的语文教学观落实到今后的语文课堂之中。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兴味盎然、丰富多彩,充满文学的气息。也让语文的味道更加的浓郁隽永。同时,让批注式自学和随笔杂谈式练笔与博览群书有机结合,让课外量的积累推进课内质的飞跃!

《华南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的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老虎禁不住人类的诱惑,失去了虎威,从山林走进了动物园,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这样。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被迫在一个“干校”接受“劳动改造”。那时,人们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束缚。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诗文赏析:

  1、先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感情,并为生字词注音。

  栅栏(zhàlan)斑斓(bānlán)呵斥(hēchì)抽搐(chù)趾(zhǐ)爪铰(jiǎo)掉沟壑(hè)不羁(jī)

  2、自由朗读这首诗,(2分钟)思考:

  问题一: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请用诗文中的原话概括。

  华南虎处境: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

  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齐读第三节,教师点拨节奏和重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二: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

  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

  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向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问题三:请看这一节的最后两句:“你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觉“屈辱”有两层含义:

  浅层的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觉“屈辱”;

  深层的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觉“屈辱”。

  4、快速阅读1-4节,思考:

  问题四:和观众相比,笼中的华南虎在诗人眼中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课文中的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华南虎的.个性:高傲不羁、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向往自由

  课文中的诗句: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问题五:面对这只华南虎,诗人的心情怎么样?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诗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为“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问题六:通过以上分析,怎样理解诗中的“观众”、“铁笼”“我”的含义?

  “观众”——无耻、无聊、冷漠、市侩、卑微、自以为是、有时助纣为虐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灵魂的觉醒

  5、诗人写诗讲就意象,并借助意象来表达一种情感。(回忆《未选择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学生总结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本文的意象是华南虎.

  象征.

  本诗的象征意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独立

  6、齐读全诗,结合课本剧和写作背景思考:

  问题七:《华南虎》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四、巩固扩展

  (1)联想和想象练习

  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象,表现被困的华南虎的心路历程。

  (2)比较阅读:布莱克《老虎》

  谈谈它们的区别和文章的感情,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斑斓的面孔不屈的生命

  火焰似的眼睛执著的灵魂

  又长又粗的尾巴渴望精神自由

  健壮的腿渴望人格独立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华南虎》教学设计5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己揣摩诗歌情感,大声朗读诗歌。

  2、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

  四)、合作分析:

  1、《华南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以下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2、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深层探究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华南虎》教学设计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能力培养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体验

  1、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导入:大家看到了怎样的一只老虎?(生:威武、勇猛、自由、高贵……)

  有一位诗人,来到桂林,他没有被旖旎的漓江风光所吸引,却被动物园中一只身陷铁笼的华南虎触动了。于是,华南虎刚毅的背影,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就深深地烙印在一行行诗句里。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牛汉的《华南虎》。(出示题目)

  一、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二、诗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诗人的情思.下面请听录音,思考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明确: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牢笼中,远离广袤的山林,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屈辱。注意第四节有关句子。)

  三、这样的一只华南虎,他会怎么做,他具有怎样的个性?文中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请大家选读课文,勾画出这些句子加以说明。

  1、“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为什么受到这样的屈辱还能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而且还居然“悠悠地在拂动”,它不愤怒吗?从中你还看出什么?(囚禁在牢笼中,遭到毒打利诱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这是对世俗的蔑视和无声的抗议!)

  2、“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尊严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苍苍莽莽”给你什么感觉?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华南虎灵魂和力量的家园。)

  3、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灵魂怎么会向世俗低头?)

  4、“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一道一道”说明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血淋淋”暗示怎样的不屈努力!“沟壑”为什么会像“闪电”?你读到这里,感觉最强烈的是什么?)

  四、 揣摩品读。将学生分成四组,各发给记录纸一张,每组讨论一题,小组选一名同学记录,一名代表发言,其他补充发言。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 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2、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注意联系“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3、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在华南虎面前“我 ”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4、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只是在描写华南虎斑纹和眼睛的颜色吗?)

  明确:

  1、华南虎的“心灵”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观众对它的欺凌,而在于它从此永别了自由的土地,隐身于龌龊的人世间,它深味这世界的苦难、凄凉与无望,内心感到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忧愤。

  2、观众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卑微的`他们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所以说他们“可怜”;无聊的他们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所以说他们“可笑”。

  3、“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4、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下面观看影片,给华南虎取副标题。人们常说,每首诗有一个“核”,有一个感情的爆发点,最后腾空而过的华南虎滴血的趾爪就是它不羁灵魂的再现。小结:“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六、假设你被关在“笼子”里,你如何面对你的处境?你追求怎样的境界?(出示两则材料你愿意做?)

  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只华南虎呢?(两则材料)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七、深情诵读

  八、给牛汉或自己画像

  九、展示课件。

《华南虎》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华南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牛汉于“十年动乱”期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时创作的,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欣赏简单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篇文章是一首描写动物的诗歌,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按照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本首诗,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交流体验,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

  2 、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生: 1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 、收集有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 、收集有关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师: 1 、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2 、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比赛激趣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展示一下(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展示的多,教师总结比赛结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但是,笼中之虎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本导语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能力。此外,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

  1 、范读,配放背景音乐(背景投影显示)

  (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语气、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进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

  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参与的热情,使其有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良好习惯,规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诗的理解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

  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 (投影显示)

  1 、 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明。

  2 、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 着 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师适当进行背景介绍。)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主题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创见、独见。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诗人借虎喻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从而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 (投影显示)

  1 、如何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

  ①是 屈辱 的心灵在抽搐吗?

  ②还是想用尾巴鞭挞那些 可怜而可笑 的观点?

  ③我 羞愧 地离开了动物园。

  ④我看见了 火焰似 的斑纹和 火焰似 的眼睛。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进一步把握全诗主旨,逐渐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品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交流。

  (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互相解答,共同交流。教师则适当点拨,宏观调控。)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比较差异,拓展延伸 (投影显示)

  阅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加以对比;看看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布莱克一诗的主要内容是赞叹老虎的威武和力量;《华南虎》主要是借虎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的灵魂的颂扬。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两首同一题材的诗的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体会《华南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机会,开阔学生视野,扩大新诗的阅读范围。

  六、口语交际,巩固提高

  尝试写一首小诗,写出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形象气质。

  (课上时间有限,未必写完整首诗,交流几句即可,课后书面完成。)

  此环节的设计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其表达能力,又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七、多角反思,课堂小结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反思、总结,以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一课时完成。课堂结构比较紧凑,问题的设计也很精炼。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是由老师一段一段的讲读,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对于诗歌教学,我重视朗读课文,在读中学,读中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课堂中,不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善等生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力求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采取比赛方式,讨论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节课,我真正尝到了探究式学习的甜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时特别不爱发言,非常腼腆的女生不但主动举手要求代表全组参加竞赛,而且发挥出色,博得阵阵掌声,并为本组赢得一枚宝贵的小红花。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评析

  新课标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讨论过程,李刚老师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本节课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少数尖子生或照顾大多数尖子生的观念。教学流程的设计清晰,上课伊始,便以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在朗读环节中,配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练读比赛,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探究也是教师精选出来的,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品读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比较阅读和口语交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能力的迁移和提高。整个课堂都力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这节课中看出,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赏诗歌的能力,初步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再是舞台上的牵线木偶受人摆布。“质疑问难”和“朗读比赛”是这节课的亮点。教师在课堂中的点拨比较到位,宏观调控,适时适中,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容易接受。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受到熏陶和启迪。

  总之,作为一节课改课,我觉得符合“新课标”要求,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华南虎》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冷静地想想,1973年的当时,我如在另一个地方,遇到老虎,不见得能写出这首《华南虎》。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痕,一下子把我点爆了起来。当时,我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我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不待说,情绪是异常沉重的。那天,桂林的天气燠热难当。我和两位同伴坐在几棵夹竹桃树阴下一条石凳上休息。桂林的夹竹桃不是盆栽,它是高大的树,有三四丈高,满树粉红的花朵,发出了我熟悉的甜甜的气味,否则真难相信它就是夹竹桃。对面是桂林动物园,由于无聊,我们走进园内。炎炎如火的阳光,蒸烤着一个个铁笼,里面大半是蟒、蛇,还有几只猴。在最后一排铁笼里,我们看到了这只华南虎。正如我在诗里写到的那样,它四肢伸开,沉沉地睡着(?)。我看到血淋淋的爪子,破碎的,没有爪尖,最初我还没有悟过来,我记得有人告诉过我,动物园的老虎,牙齿、趾爪都要剪掉或锯掉。这只虎,就用四只破碎的趾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痕,远远望去像一幅绝命诗似的版画。我立在铁笼外好久好久,我想看看虎的`眼睛。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子;虎的眼睛也应当是灵魂的窗子。但它始终没有转过脸来。这四只虎爪已经足够使我的灵魂感到惭愧。我想,从遥远的长江南岸来桂林,原只是想在大自然无邪的怀抱中解脱一下,现在我居然还作为一个观众,有兴趣来欣赏被囚禁的老虎。我没有老虎那不驯的气魄,不但自惭形秽,而且觉得心灵卑劣,于是,匆匆离开。我并没有听到虎啸,但期待着1951年在嫩江岸上听到过的东北虎那样的怒吼。我从来没有听过比虎啸更凄厉的更洪亮的声音,我即使再悲愤,拼出全生命的血气,也吼不出如此强劲的声音。

  四、初探课文: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山林。

  2、这时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勾画出来。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3、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这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在诗中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知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我”“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声音来自“我”的灵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灵魂的觉醒。

  “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我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

  4、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有何象征意义?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5、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得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得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小结: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五、深层研讨:

  1.《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初,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2.“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华南虎》教学设计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问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能力培养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体验

  1、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疑点:诗歌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悬挂华南虎的挂图或播放有关老虎的断片导入。

  老虎自古就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课前热身

  1、作家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

  2、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①栅栏( ) 抽搐( )不羁( )沟壑( )咆哮( ) 箜篌 ( )( )

  ②解释:

  斑斓:灿烂多彩。

  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三、综合探究

  1、互动部分

  (1)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明确: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广袤的山林。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文中那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明确:在读课文,勾画出这些句子,然后归纳。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生陷囹囵,但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文中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诗句有:“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你梦见可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到“屈辱”?

  明确:感到“屈辱”有2层含义:一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一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群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明确:诗中的“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5)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限制自由,代表邪恶。

  (6)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明确:他们不知道自己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的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的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的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7)文章结尾的段落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做一场灵魂的拷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四、拓展:

  谈谈你从 文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明确:只要学生答的合理即可。

  五、小结

  诗中囚禁在牢笼中是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铁笼中无可奈何,但它身上有些美好的东西却是那“两道铁栅栏”所无法禁锢的,那种豪放的精神给了我们思想上、感情上的震撼。

  六、作业:背诵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华南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从诗人观察思考的视角入手,从诗句的实写和虚写中,感悟诗句背后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

  2、能在不同文体、类似题材的诗文的比较阅读中,深层思考自由与生命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生活化导入

  素来生性刚烈威猛、笑傲山林的华南虎,却也被囚禁于狭小的铁笼,供人赏玩。我们在参观动物园时,何曾触动于类似情景?我们是否该随同摩肩接踵的看客一样,观之赏之,嬉之笑之而已?诗人的思绪走向,对我们或许是一种启示。

  二、整体呈现问题

  熟练地、带着强烈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我”的情感倾向和华南虎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从何处实写老虎,从何处虚写老虎,进而提出问题,集中归纳:

  1、在诗中,“我”实际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2、在诗中,“我”实际并没有看见听见可又仿佛“看见”“听见”的是什么?

  3、第1、2题所写内容有什么区别?从实写走向虚写,你觉得有道理吗?

  4、虚实之中,你觉得是否有一种真实的存在?如有,它是什么?

  三、解决修正问题

  结合上述问题,自主朗读课文,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自主进行修正。

  问题解决参考:

  1、“我”实际看见的是:老虎安详的背姿,悠悠拂动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凝血的趾爪,墙壁上血淋淋的沟壑。

  听见的是:人群的叽叽喳喳,观众的厉声呵斥和苦苦劝诱。(没有听见老虎的声响,反衬出老虎对人群举动的蔑视,以无声的举动展现自己高贵的灵魂。)

  2、“我”实际并没有看见可又仿佛“看见”的是:火焰似的斑纹,火焰似的眼睛。

  并没有听见可又仿佛“听见”的是: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3、实写的老虎让人看不见它的'面目、眼睛,听不见它的咆哮(而这些最能彰显老虎的力量与威严),显得沉稳、安详。

  虚写的老虎(最后一节)让“我”“看见”了,也让“我”“听见”了,“我”在“我”的想象世界中“见”到了老虎的本来面目。

  从实写到虚写,是作者根据实际所见所闻(老虎安详的背姿,以及其它的肢体语言)作出的合理推想,是根据老虎在笼中的身体存在姿态而揣摩出的精神存在状态,符合逻辑。

  4、不论是在虚写中还是实写中,一直真实存在的是老虎“不羁的灵魂”。正因为老虎有一颗不肯屈辱的高贵的灵魂,一种不甘命运摆布的顽强的生命意志,一种对独立人格、自由与尊严的极度渴求。

  四、主题阅读

  老虎如此,其它动物呢?请阅读下文,并思考文后问题。

  一件小事的震动

  [美]索尔·贝娄著小玉译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在起劲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侯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12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什么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的恐惧。后来就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定是小画眉的母亲,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一口一口地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它自己的母亲来照料,肯定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竟已经死了,怎么会呢?小鸟难道不是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对此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听后做了解释。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进鸟笼,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思考:

  1、你如何看待华南虎和笼中小画眉各自的处境?

  2、文中的小画眉在不能选择和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大画眉的喂食。假如你就是大画眉,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3、在自由与生命之间,你觉得什么最重要?请你替已经死去的小画眉鸟说一说心里话。

【《华南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阳光》教学设计06-09

《植树》教学设计06-09

《秋天》教学设计06-09

池上教学设计03-07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