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27 15:11: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4页“练习与实践”5-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3、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设计理念:

  练习设计有梯度,便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练习实效。学生在掌握规律后,及时运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练习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让学生适当总结多位数的写法。

  3、完成第7、8两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结合第9题总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多位数。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总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5、完成第10题

  (1)组成的数中素数和合数各有哪些?什么叫素数和合数?

  (2)组成的数中哪些有公因数2、3或5?什么样的数能被2、3、5整除?

  (3)什么叫做公倍数?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除数的积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小数大数

  互质关系:1两数之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从高位起一位一位的`往下写,哪一位上1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向右扩大

  向左缩小

  可以摆出12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练习与实践(1)读出下面的数。

  400340034003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3)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素数和合数。

  (2)最小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785l23579190

  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的方法

  四、课外扫描

  有四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等于4,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是个奇数,这四个数之和等于最小的两位奇数。这四个数分别是()()()()

  给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讲评与研讨》学习反思20xx年4月2日,我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参加了第一期“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主题教研。本次教研以”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讲评与研讨为主要内容。听了四位老师的说课,以及武维民老师的精彩点评后,我收获颇多。

  第一节说课是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北航实验学校小学部的胡林青老师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单元说课。胡老师先从教材分析入手,介绍了“数”的来源:数来源于数。然后详细分析了教材的编排: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数》,四年级上册《万以上的数》……由此可见,胡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是非常清晰的。另外,胡老师指出,要通过计数单位和十进制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感,尊重学生的基本学情,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要制定详细的单元学习规划。通过聆听,我知道了,我们对于教材要有整合的能力,能够把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更适合学生学情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胡老师的单元整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第二节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的吕斓老师的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时说课。吕老师以课时教学为例,向我们分享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00以内数的认识在小学“数的认识”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应该充分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和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当中,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活动设计,通过多样数数,激活孩子们已有的活动经验,还要善于借助模型,让孩子领会数的核心,最后还要回归生活,提升同学们的素养。

  第三节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张政和王硕老师的关于《小数的意义》的课时说课。要想认真上好一节课,首先必须对教材了如指掌,张老师首先从教材分析入手,打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小数,而四年级下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抽象与概括,构建完善的小数模型,逐步理解分母为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借助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借助于图形和刻度,经历了从量抽象到数的过程,凸显了十进制,三种版本的教材都培养了学生抽象的能力和数感。

  张老师为了把握学情,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的结果,从而引发自己的反思: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的起点在哪里?如何尊重学生的已有的认知起点,抓住小数的核心概念,建构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教材的编排里,先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什么在意义上却先学习了小数,再学习分数?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收获最大的还是最后武老师的指导与点评。武老师以课例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我们指导了如何促进学生的“数的认识”的深度学习。

  第一,把握结构化的两个维度,促进数概念的深入理解。第一个维度是横向结构化:整数部分是以小量大,而小数部分是以大量小。第二个维度是纵向结构化:围绕着数的意义,表达,关系和应用来展开。

  第二,实现三类能力的迁移,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首先有效的迁移指的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所有的新学习都涉及迁移。武老师所说的三类迁移包含思维品质的迁移、素养能力的迁移和情感态度的迁移。要实现思维品质的迁移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策略的掌握。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迁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感和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迁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对数的积极情感,还有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第三,重视“数——做——创——联”四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武老师用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把学生的四种学习活动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武老师的问题:人是如何学习的?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首先,要确定好学习主题;其次,要重视核心问题的设计;最后,还要设计挑战性的活动。这三种方法将会引领着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

  (1)从31数到42。

  (2)从89数到100。

  (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三十七四十九一百

  七十七五十四三十二二十一

  六十八五十一三十三九十六

  二、练习七: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

  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

  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

  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

  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读数写数

  10个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十八五十二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答案:38<58<60<79<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

  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注意创设让学生估数、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件显示百羊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a.师:同学们估计数量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样东西要你们估计数量。这是一种种子(展示),农民伯伯精心挑选,将在春天用来播种的,每组的桌面上有一篮种子,现在请你们用手抓一把,估计一下你们每人手里这一把种子大约有多少粒?把你估计的数悄悄告诉同桌。

  [先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再数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b.将种子轻轻放下,数一数有多少粒?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a.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b.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d.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e.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f.练习。

  做教材第36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数数。

  师: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数法。)

  3.数一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a.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师:3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是多少根?(40)又得到一个十,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

  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起。)

  师:39,40,数到这儿又增加了一个十,要特别注意,那么49的后一个数是几?59呢?79呢?99呢?

  师:对了,99接着数就到100了,就有10个十了。

  [重视让学生通过边操作边数数的强化训练,突破学生在数数的拐弯处即接近整十数时的难点。]

  b.练习。

  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巩固与发展

  1.数数接龙比赛。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教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猜数游戏。

  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位所猜数与说定的数比较是大了,小了,还是接近了……

  先是师生进行游戏,然后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游戏。

  [注意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

  说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

  学生举例:公共汽车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键……

  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 生

  29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48

  6个十 60

  79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

  (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一百里面有( )个时,一百里面有( )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

  2、接着数:

  九十四、九十五、( )、( )、( )、( )、( )。

  ( )、( )、( )、( )、八十一、八十二、( )。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确事物的“标准”进行具体比较,使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情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数感和心算的关系,他们就能发展在内心解决问题和估算各种问题的策略。而具有数感的人,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利用数的相对大小与绝对大小去做质或量的判断。还能用弹性的、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和应用数的多重表达意义。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估算意识刚刚开始,教师可先通过直观图让其直观感受数之间的多少,再通过简单推理抽象到数,让学生体会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比较的标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从图形到数,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红、黄、蓝、绿玻璃珠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球儿,别看它们小小的,里面可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今天可要认真听,仔细观察,去发现他们的奥秘哦!

  教师出示杯子,并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大约有多少个小球。

  (二)探究新知

  1.变换标准,比较中理解核心概念。

  (1)以黄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黄球瓶子)黄球有10个,我们以它为标准。(出示蓝球瓶子)蓝球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蓝球比黄球多。

  教师:(出示红球瓶子)还是以黄球为标准,红球的数量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红球比黄球多。

  教师:蓝球比黄球多,红球也比黄球多。两种球的数量都比黄球多,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1:感觉不一样。

  学生2: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好多,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少。

  学生3:应该是多一点。

  教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蓝球比黄球多一点儿,可以说成“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好多,多好些,多得太多,多得多得多……我们就说“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2)以红球为标准,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以黄球为标准,红球、蓝球都和黄球进行比较,由于红球、蓝球多的程度不一样,我们将不太多的用“多一些”表示,用“多得多”表示很多。在比较中除了用数量最少的球作为标准外,谁还可以作为标准?

  学生1:红球的数量可以作为标准。因为红球的数量最多。

  学生2:虽然蓝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蓝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标准。

  教师:我们先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少得多”或者“少一些”描述黄球、蓝球的数量。

  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汇报。

  学生:我把红球的数量作为标准,蓝球、黄球都比红球少。

  教师:你观察得很准。

  学生:黄的球少,红的球多。蓝的球少,红的球多。

  教师:谁多谁少大家听明白了,但是感觉不出少的程度,怎样描述能让大家有感觉呢?

  学生1:蓝球比红球少得不多;黄球比红球少好多。

  学生2:蓝球比红球少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教师:听了几位学生的描述,大家对少的程度有点感觉吗?

  学生:这回就能知道蓝球、黄球比红球少得不一样了。

  教师:是啊!都是少,我们可以用“少一些”表示两个数量相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两个数量相差比较多。

  (3)以蓝球为标准,巩固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我们分别以黄球和红球为标准进行了比较,还可以以谁为标准呢?

  学生提出以蓝球为标准。

  教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和蓝球比,比得结果怎么样。

  学生1:红球比蓝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学生2:我认为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大家看杯子里的球就知道了。

  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先确定哪种颜色球的数量为标准,另外两种颜色的球和标准去比,获得的结论不同。虽然都是多与少,但是多与少的程度不一样,需要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由于多与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

  【设计意图】明确确定标准的重要,让学生加强对“比”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数量多少的关系。

  2.量化标准,操作中深化核心概念。

  (1)根据语言描述,判断绿球的位置。

  教师:这里还有一瓶绿球。请听老师的描述,帮它找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绿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谁能来摆一摆?

  学生将绿球放在红球与蓝球之间。如下图所示。

  教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呢?

  学生:绿球比黄球多得多,那就是比蓝球多,因为蓝球黄球多一些。

  教师:为什么不放在红球的前面呢?

  学生:因为绿球比红球少一些,没有红球多,只能放在红球的后面。

  教师:你们分析得有理有据,同意大家的观点,找对绿球的位置了。(出图)

  (2)数与图进行对接。

  教师出示卡片36。

  教师:我们知道黄球的数量是10个。你能根据之前对它们数量关系的描述,推理一下36是哪个小球的数量吗?

  很多学生表示只有一个数不好推测是哪个球的数量,要求再提供一个数。

  教师:看来只由10和36两个数,还不能判断36代表哪个数,我再提供一个数58。这回能推理出来吗?

  学生1:绿球是36,红球是58。

  学生2:因为绿球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所以36是绿球的数量,58是红球的数量。

  教师:蓝球的数量是多少呢?大家能不能试着推理一下?

  学生举出大于10,又接近10的数,比如15。

  (3)用描述的方式表示具体数量多与少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每种颜色球的数量是多少了,还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10比15少一些,10比58少得多;58比36多一些,58比15多得多;36比10多得多,36比15多一些……

  教师:当我们不知道各种球的具体数量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当我们知道具体数量时,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语言就是“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推理小球的数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从直观图抽象到数的正确语言描述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猜猜他们跳了多少下。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体育课上的跳绳。我跟体育伊老师了解了一下你们半分钟跳绳的情况,快来看看。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蒋琪聪跳绳的数量是标准。

  学生2:我判断乐宣跳了60下。

  学生3:佳琦跳了70下。

  教师:其余的数为什么不选呢?

  学生4:95、80都比70多,只有70离64最近;30离64太远了,60离64近,只能选60了。

  2.小鸡有多少只。

  教师:农场里的小鸭和小鸡想让大家帮帮忙,快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学生1:小鸭比小鸡少一些,小鸭有32只,小鸡有30只。

  学生2:不对!小鸡有40只。

  教师:观点不统一了,怎么办?

  在学生交流中,确定“标准”找到合适的数应该是40。

  【设计意图】逆向推理出“标准”,变式训练,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数据”和“用语言描述的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四)本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描述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快一些,胖一些,慢得多……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希望大家能在生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课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特点,我积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百分数,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来到十二小和大家一起学习。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作为见面礼。请看大屏幕: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指99%和1%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两个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提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想了解百分数的什么问题?

  生回答后,师归纳出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的材料。

  出示:三杯糖水(质量不同)你认为哪杯糖水最甜?

  学生可能会根据糖水的多少做出判断。

  接着出示三杯糖水含糖的质量:7克13克9克让学生接着判断。

  最后出示三杯糖水的质量:20克50克25克引导学生比较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判断哪杯水最甜。

  生:1号杯7÷20==

  2号杯13÷50==

  3号杯9÷25==

  ﹥﹥

  3号杯最甜。

  师:那么、、分别表示什么?

  生1:表示1号杯糖占糖水的。

  生2:表示2号杯糖占糖水的。

  生3:表示3号杯糖占糖水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表示什么?

  生:这三个分数表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

  [1][2][3]下一页

  师: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起来一目了然。我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哪杯水最甜的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帮助科技小组解决他们在进行种子实验时遇到的问题。

  出示:

  品种实验种子数/粒发芽种子数/粒

  一号205

  二号257

  三号5011

  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生:一号=二号=三号=

  >>

  二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师:谁能说一说、、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

  表示二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

  表示三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表示什么?

  生:这三个分数表示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六个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完成。)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还有另外一种写法。以为例,分子35写成35,分数线和分母100写成百分号。(35%)读作:百分之三十五

  师指名学生板演26%、36%。

  师:请大家在本子上把、、用百分数的形式写下来,并读一读。

  师:结合刚才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吗?(集体交流)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这句话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生:这句话中提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师: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渐了解的`。

  3、反馈练习

  师:百分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老师这儿有一些信息,大家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①出示65页读一读,说一说。

  ②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表示什么意义。

  4、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我们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法。那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出示)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①、第一根绳子长米,第二根绳子的长度是它的。

  ②、妈妈买了一些葡萄,重千克。小明吃了这些葡萄的。

  (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后,师归纳总结。

  分数与百分数区别: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对号入座:(请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55%100%120%1.7%

  ①.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②.一本书已经看了45%,还剩下()没有看。

  上一页[1][2][3]下一页

  ③.开展节约活动以来,本月学校的用电量比上月减少了()。

  ④.某车间机器经过改良,现在每月产量是原来每月产量的()。

  2、比比谁最棒

  请你在20秒内写10个不同的百分数。

  (教师启发学生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他完成的个数。)

  3、找朋友

  百发百中200%

  一箭双雕90%

  百里挑一50%

  十拿九稳1%

  一分为二100%

  3、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机动题)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大家来看看课前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会回答吗?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7÷20===35%5÷20===25%

  13÷50===26%7÷25===28%

  9÷25===36%11÷50===22%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教后反思:

  1、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际。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情趣。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验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有必要去学习,再如,通过两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尝试着、争论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2、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看老师展板上是什么?

  生:玉米粒

  师:那你们可以估一下大概有多少吗?你是怎么估的

  生:......

  现在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玉米粒比刚才的玉米粒怎么样?(多得多),那比100粒怎么样?(多得多)那用我们以前学的100以内的数还能表示有多少吗?所以今天我们就学习比100更大的数。(锻炼学生的估数意识)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新授知识

  (一)、同学们刚才做的那么棒,小方块也来了,我们一起数数吧!

  看课件一起数: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一个百是一百,二个百是二百,.....九个一百是九百,再加一个百是十个百,十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数小正方体,感悟到数数方式的多样性: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建立“千”的直观模型。)

  (二)拿出计数器,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身体验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更深刻地感受10个一,要向十位进一,10个十,向百位进一,10个一百,向千位进一。

  师:小组长拿出计数器

  现在小组之间先探讨一个,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什么数位。

  师板书:百 十 个

  找同学来前面演示,一个一个地拨,拨到10,为什么个位上的珠全部退去,十位上拨一个珠呢?

  生:因为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同样的道理,如果十位满十了,怎么办?

  生: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那百位满十了呢,要怎么办?我们刚才数了,10个一百是? (一千),那计数器上,从右数第四为是什么数位呢? 生:千位

  那拨完计数器,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让学生自主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知识应用

  (一)、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一个同学数数,另一同学在计数器上拨数)

  1、一个一个地拨,从一百起到一百二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拨,数到二百零三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计数器,更深刻地理解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突破拐弯数的.难点.

  四、巩固练习

  以上是学生运用计数器数数,接着让学生抽象地数,锻炼空间思考能力。

  (一)、同学们,刚才我们正着数了数,现在我们来倒着数,看同学们表现怎么样? 1、从十,一个一个地倒着数,数到一 2、从三百零二,一个一个地倒着数到二百九十七 3、从一千,一个一个地倒着数到九百九十六 4、从四百二十,一十一十地倒着数,数到三百六十 (二)、我们玩报数游戏,老师指定一位同学从,开始,一排的同学接着数。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个数字,让后边的同学接着数。

  (三)、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之差是() 总结: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作业:第7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

  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113~116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对各种数进行分类整理,体验分类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关键: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整理,课上交流,形成网络。

  1。课前,同学们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你是按什么分的,分成哪几类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整理出一份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小组长做好记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全面又条理。

  2。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一会儿你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也可以反驳。

  (学生汇报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二、唤醒记忆,沟通联系。

  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

  (1)我们所学的这些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首先确定“0”和1、—1、的位置,然后由学生分别指出2、—2、、0。3、1、1。7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这条数轴上,你能发现什么?

  (正数>0,负数<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从0往右,数越来越大,从0往左,数越来越小,把数按大小来分,可以分成正数,0和负数,真分数<1,假分数>或=1)

  2。沟通联系,加深认识

  (1)教师: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呢?(指名学生口答)

  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数将会是怎样的呢?(只问不答)

  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课件出示)

  看了这则新闻,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80%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有多么严重,也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谁能概括的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试着说给你的同位听。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三.应用提高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1.书P115T5(投影出示)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做的,对吗?

  同位互相批改,做错的请改正过来。

  2.T6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通过用正负数记录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用正负数记录数据简单,清楚,明了。

  3.T7

  同学们看,这是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在这次地震中,它幸免于难,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课件: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

  2、学生质疑,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新授。

  1、解决疑惑。

  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0-6岁的儿童身高普遍不会超过1.2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出示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

  2、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2 98 94 96 100

  选手2 97 99 100 84 95

  选手3 90 98 87 85 90

  (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3、教授解题策略。

  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6(分)

  4、计算完毕请补充统计表,并排出最终名次。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平均数的意义。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结合我们班的'学情特点,我进行了一下教学设计:

  一、课前常规检查:学习用品是否摆放到位,学具是否准备好并放好。

  二、5分钟精彩口算:我说15,你说8,15-8=7······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0一直数到20吗?齐数。

  2、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你们认识吗?

  3、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四、呈现百羊图,感受100有多大:

  1、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一下子说出结果)

  2、这时候我们请一位老朋友上场(10),先圈出10只,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请大家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4、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怎样?(100比20多得多)

  五、摆小棒、突破数数难点——拐弯数:

  1、请同学们快速拿出小棒,3、2、1,坐好!(师停顿检查)

  2、在桌面上,摆出21根小棒,要求摆完后一眼就知道是21根。

  (请生上台示范摆小棒,其他同学摆完、看黑板订正。)

  (1)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就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摆10根小棒,再摆10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

  (2)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多请生回答,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往下数:

  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边摆一边数,数出声来。当数到拐弯数时,停下来并追问:“29添一是多少?(30)”,看到散着的这10根,你想怎么做?(把这10根捆成一捆),现在有几个十了?(3个十),谁来说说30的组成?(多叫学生回答30的组成)。

  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1是多少;40里面有几个十;39、49、79、99的后面分别是多少······

  4、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99再添一就是多少?(多叫生回答)

  我们就这样,10根、10根地数,(10、20、30···90、100),10个十根是多少?(10个十根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根,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啊?(板书:10个十是100)

  六、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做一做第2题:你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请“十”来帮忙)。请大家用笔10个10个地圈一圈,(33个泡泡)。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能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做一做:数的组成。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呢?

  八、生活中的数:刚才我们借助小棒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请大家回家找找,你身边都有哪些数是100以内的呢?明天分享给同学们听。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及例1、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及整十数前面的一个数。)

  教具、学具:

  课件、数数用的小棒、学生自制作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数学王国的几个数娃娃1~20,你能亲切地和他们一个个地打招呼吗?

  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真不错,数的真熟练,谁还能接着往后数?

  好了,我知道了,同学们能数100多的数了,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数?{找生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那么你来猜一猜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位同学?{生答}那么你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位呢?数完了你来说一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找生答}谁愿意领着大家来数一数,真棒!比我们原来学的20多一些,刚才同学们口头数数的数的那么好,可是在数人数的时候遇到点困难,看来要正确的数出事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像那位同学那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对,下次你一定能数对。对不对?这节课我们自己来学习数数。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美丽的小天使,他会告诉我们,又会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鹿,你们都喜欢吧?出示百鹿图课件。

  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瞧,小鹿多开心啊!我们来数一数共几只吧?我们一只一只得数,数了10个一就是十.(师板书十个一是十)

  看,山坡上又来了一群小鹿有几只?让学生数一数。

  这两群羊共几个十只?2个十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出示课件)又来了一大群羊,成九小群。

  师,鹿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鹿。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现在的鹿又多了,我们再来估一下吧?谁来说说自己估的结果。再看小朋友估计的,(比20多得多,大概有一百只吧),你同意他估计的吗?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呢?(数一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数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一份学具,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你们数10个放在一起,数一数能分成几堆或者是一个一个的数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2人一小组,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我是把学具10个10个的分在一起,分成了10堆,就是100个}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分成一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20个一是二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10个十是一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2)我们打开课本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先数,右边的同学听听他数的对吗?右边的同学再数给左边的同学听)

  同学们真了不起,都会数一百以内的数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

  从三十数到七十,

  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出示例2: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

  师:如果要拿二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先拿二捆再拿5个单根)

  学生全部拿二十五根小棒好后,再边添小棒边数到三十二根。

  强调:二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谁能上台边添小棒边数。

  此处强调够十个单根的,将10个单根的捆成一捆,再接着往后数。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个一个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三十五是()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看小博士是怎么想的。三捆是3个十,5根是5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三十五根。三十五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七十八、六十四、八十九是怎么组成的?六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九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五、巩固练习

  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1)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钢笔图、汤圆图)

  (2)全班订正。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少。

  3.练习七第2题。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圆片,再数一数,有多少个圆片。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4、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大约有70位老师,咱们县有很多所学校,你能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名老师吗?看来全县教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得多,这些比100大的数今后我们继续学习。

  六、全堂总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5页中的例11、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学生在已有“整十数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自主探究算法,通过算法的比较分析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呈现情景。

  课件出示电器商场的情景图,然后呈现电脑和冰箱的图片和价格(如下):

  (二)提出问题。

  1、找一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

  (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

  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xx、20xx-1000)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

  (一)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

  1、解决问题

  (1):1000+20xx=?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xx=3000。

  ②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xx=3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20xx=3000。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2、解决问题

  (1):20xx-1000=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预设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xx-1000=1000。

  ②类推:因为2-1=1,所以20xx-1000=1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xx-1000=1000。

  ④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xx,所以20xx-1000=100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3、及时练习。

  计算:200+400= 600-400= 3000+6000= 9000-30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

  1、课件出示:80+50= 130-50=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8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

  ②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

  ……

  (2)13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

  ②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

  ③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5、及时练习。

  计算:70+50= 120-50= 800+900= 1700-9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三)比较算法。

  今天学习的这两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基础练习。

  1、游戏一:捉老鼠。(教材第97页第1题。)

  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选择,并指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游戏二:小猴送信。(教材第98页的第4题。)

  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生进行投递信件,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三:猜数。(□后面藏着几。)

  500+□=800 □+70=210 7000-□=20xx □-60=60

  (二)综合运用。

  1、教材第96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2、教材第97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3)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5-08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4-03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21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9-11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16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9-19

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01-29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2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