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精彩的马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精彩”、“表演”口头造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段。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出图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猴、直、紧、演、算”的字形。
(二)“马戏、好奇、喝彩、哄笑、绝技”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老师要带同学们看一场表演,什么表演呢?精彩的马戏表演。板书课题(精彩的马戏)。
谁看过马戏表演,什么是马戏呢?
(马戏,原指人骑马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也指节目中有经过训练的其他动物的各种表演)。
精彩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出色、优美)你们想看吗?
要想看到马戏表演,首先要过字词关。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对照生字表学习,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认为哪些字易错,在字下边画横线,想一想怎么记住它。
2.汇报自学情况。
应这样汇报:“猴”字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少一竖。中间不要多加一竖。
直:里边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或“真”去掉“八”。
紧:左上是两竖,不要写成“忄”。第七笔的点不要丢掉。
演:右边是“宀、一、由、八”组成。不要丢掉“一”。
算:中间是“目”,不是“日”。下边“廾”,不要写成“丌”。
“戏、扮、熊、狗、叔”几个字,可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
3.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紧张 打扮 表演 马戏 直立)
(三)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以下词语。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
喝彩:大声叫好。
绝技:没有人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
(四)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逗分明,速度适宜。
“好奇”的“好”是多音字,读hào。
“喝彩”的.“喝”也是多音字,读hè。
“跷”读“qiāo”不要读成“qiào”。
“瞅”读“chǒu”不要读成“cǒu”。
“算”读“suàn”不要读成“shuàn”。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第一幅图:猴子表演爬竿。
第二幅图:黑熊表演踩木球。
第三幅图:山羊表演走钢丝。
第四幅图: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都挺有趣。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猴、紧”二字的书写。
(1)“猴”左中右结构,中间的“亻”旁,写在竖中线上,三部分要写紧凑。
(2)“紧”上中下结构,中间“幺”要紧凑些。
2.写其他字时,要注意看生字表,看清每一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写出笔锋。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能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和课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表演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出示字词卡片(猴子 小狗 黑熊 算术 叔叔 精彩 好奇 紧张 打扮 表演),指名读、开火车。(一个接一个)
同学们已顺利地通过了字词关,可以观看马戏表演了。
(二)看图学文,理解文意和图义。
1.出示第一幅图:
(1)你们看,这是什么节目?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猴子表演什么节目?板书:猴子爬竿
(2)猴子是怎样表演节目的?指名读2~4句。
学生评读。
结合图说一说倒竖蜻蜓是怎样的?
(头朝下,脚朝上,用手支撑着身体倒竖起来。)
图文结合说一说从哪儿看出猴子的样子很顽皮。(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还好奇地瞅着观众;穿着衣服,打扮得像个小孩;下肢自然分开,保持平衡;上肢紧紧抓住竿子,尾巴翘着……)读2、3句。(这两句具体写出了猴子是怎样表演的。)
(3)观众看了猴子的表演有什么反应呢?
读第4句。
为什么观众会哈哈大笑?(看图说意思)
(4)指名有语气读这段,小结本段写法:先说表演什么节目,再讲是怎样表演的,最后讲了观众的反应。
2.出示第二幅图。
(1)看图说说,这是谁表演什么节目?
(2)看书第3自然段。黑熊表演了什么节目,它是怎样表演的,观众有什么反应?默读标出记号,(节目名称画“ ”怎样表演的重点词下点“.”观众反应下画“
(3)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看图观察黑熊的表情,说说从哪儿看出它很紧张。
说说“哄笑”的意思,再说说观众为什么会哄笑。(哄笑,许多人同时大笑。)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评读。
(5)练习填空:
笨重的(黑熊)(小心)地踩着木球,滚过中心点,是多么(紧张)啊!3.自己看图学文,读懂第4自然段。
(1)方法:山羊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的,观众有什么反应。
同桌讨论自学情况。
(2)投影出示两句话。
读两句话。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细细,写出了山羊在什么样的钢丝上走。稳稳当当,写出了山羊走得怎么样。走过来走过去,写出了山羊怎么走。)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第一句写得好,使我们感受到山羊表演得很精彩。读书上的1、2句,试背诵。
(3)山羊还表演了一个绝技,什么叫“绝技”?
(没有人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从哪里看出山羊表演的是“绝技”?(圆板小;四只脚都踩上;圆板插在钢丝上会摇晃。)
小结:山羊表演了高难度特殊的技能,所以叫“绝技”。
(4)什么叫喝彩?(大声叫好)学一学怎样喝彩。
(5)尝试背诵。
先分部分读一读。
再分部分背,同桌互背、齐背、比赛背。
4.出示挂图三。
看图,说说还有哪些动物表演了什么节目。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动物们表演得这么精彩。
5.总结:我们今天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知道了,小动物们之所以能表演得这样精彩,离不开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的辛勤训练。因此我们应向叔叔、阿姨说一声:“谢谢!”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课文2、3、4自然段的写法,任选一个节目,学说一段话。
(二)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三)巩固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着2、3、4自然段的写法说一段话。
(二)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请同学当评委打分。标准是:读音准确、声音洪亮、有语气、句读分明、速度适宜。
(二)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
同桌互背、老师指名背。
(三)复习2、3、4自然段的写法,学说一段话。
1.2、3、4自然段的叙述方法是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任选一个节目,想象一下表演得怎样精彩,说几句话。(可以是马钻火
圈、小猴骑车、小狗做算术??)。
(四)练习用“精彩”、“表演”说话。
1.想词语是什么意思?
2.看词语在文中哪句出现。
3.自己说一句。
(五)练习。
1.连线:
精彩的
圆溜溜的
细细的
顽皮的
笨重的
2.填空:
( )地走着
( )地瞅着
( )地移动
3.选择正确读音画√。
跷跷板(qiāo qiào)
哄笑 (hōng hng)
喝彩 (hè hē)
好奇 (hào hǎo)
眼睛 钢丝 马戏 黑熊 猴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对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品读
2、概括要点方法的概括
三、教学设想
实施“发现——引导”式教学;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这是一篇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坛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胡同文化》。让我们慢慢品读课文,就象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去感受它内在的文化气息吧!
2、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胡同:小弄(long)堂
(点出了写作对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文化: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知识)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
屏示——胡同与文化的关系:
“当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转移到曾经共存的物品和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从这器物和环境中了解感受与认识昔日生活形态和精神了。这样,器物与环境更发生了质变。”
——冯骥才《文化眼光》
3、速读课文,概括段落要点
圈点每段要点(运用跳读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师生总结概况要点方法(见板书)
根据要点理总体思路(运用已学过的第二单元阅读方法——
理清思路)
*(第5段)过渡段
*(1——5)北京胡同的一些特点
*(6——1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前后两部分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胡同文化在胡同这种特定环境中形成的。
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方正——封闭)
对文中几个极富表现力的词进行揣摩:
*写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六句话,尤其一个“嘿”字
*“睡不着眯着”
师生概括语言特点(见板书)
4、思考:
根据课文倒数第二段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句话,思考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明确:
态度很复杂既喜欢又否定,结合文章第二部分内容分析。作者毕竟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认识到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屏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5、推荐好书:
为扩大学生阅读量,了解中国的居住文化,了解汪曾祺,了解其朴素语言里包含的丰富内涵,介绍下列好书。
屏示:
《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
《老头汪曾祺》
(江彬等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悠闲的生活艺术》
(汪曾祺等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6、布置作业:
汪曾祺在北京胡同居住了些时间,写下了内涵丰富的《胡同文化》。从你居住的环境入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但要写出你对环境的思考,如《农居文化》、《高楼文化》等。
附板书:
胡
胡同特点:方正
概括要点:
胡同文化特点:封闭
1、化繁为简,抓总起句、同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语言特点:朴素、口语化。
2、对若干事物从高一层次文有味儿……说明其共同点感情:无奈中有怀念,化汪批判中有失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陨?畹娜劝??br>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初稿
石虎小学数学教研组: 主备:谢世荣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有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前不久老师遇到我们村的王大爷,他笑着对我说,去年收成好,挣了不少钱.这不,他上街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
元,一台电冰箱20xx元(板书: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xx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xx=
怎样计算1000+20xx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xx=3000.
3.适当点拨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更聪明,由1+2=3想出了1000+20xx=3000.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习时,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xx+1000=()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xx-1000=() 想一想:( )个百加( )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 = 130-50=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9000+6000=
1500-600= 1500-9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终稿
石虎小学数学教研组:主备人:谢世荣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例9.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
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
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待我们去欣赏、去诵读。
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宣布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不同的点和线,表现雨中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雨中的情景,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创作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方法,发现不同的雨,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
教学难点:表现人物动态、雨具在雨中的不同情景。
解决措施:通过观看图片,观察雨的多种形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体验用点、线不同的美感画雨景。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不同雨声的录音
学生:彩笔或油画棒
4、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播放雨声的音效录音)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生答(下雨的声音)
板书?? 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欣赏图片,观察下雨的情景,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画看到的雨,老师示范引导,说说看到怎样的雨景。
展示课件: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
那雨是什么样子的?是大雨、小雨还是……(出示有关雨的图片)。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小雨?(生答听着雨声沙沙,看着画面上细细的雨丝)(出示城市里雨中情景)快看雨下大了地上有很多积水,汽车驶过溅起很大的`水花,水花真漂里亮啊!谁能给大家说说水花什么样子,怎样能画出来?(生讨论说说)我们创作的时候可以试试画画。
(出示范画课件)
欣赏图片《听雨图》,教师讲解。
简单的几笔勾画出一幅悠闲的雨景,几笔瓜叶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幅绿油油的瓜田画面。小朋友在听雨,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示雨中情景图片)学生欣赏;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表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重点讲解。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画面上表现了什么,给大家说说。
3、谈创作,学生作画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作品,知道大家也想创作一副雨景图。我们先来谈谈创作雨景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结合图片和学生讨论,重点讲解)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五、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一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你还想对作家刘绍棠说一二句话吗
七、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八、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法设计: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
a同学:广泛的了解。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要求课堂上谈感受。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
你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生:直观感受,思考。
教师:请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
[陶俑]:
■ 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b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学生:a同学介绍陵墓雕塑艺术成就。
■ 汉代俑
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南朝陵墓雕刻欣赏 结合旅游经历谈谈石兽雕刻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c同学提问。
教师最后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 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刮”
2. 准备教学课件。
3. 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 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 抽出____ 长出____
积雪 汇成____ 流着________涨满____
小鹿 散步 俯下____ 侧着____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
①学生自己试背。
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
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第三步, 交流读后的感受。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
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面“春”“秋”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完成表格练习。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随文指导学写 “刮”字。重点体会“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五、回归整体,表达感受 ,总结点题。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收束全课
利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汇挡 献 刮
春 夏 秋 冬
↓
季节 → 树木 → 其他景物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5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1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1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6-1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