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3 08:19: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

  一、课程说明

  (一)教材分析:

  此次一对一家教所使用教材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辅导内容为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前一节的内容为数列,学生已初步了解到数列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首项,什么是通项等等。以及了解到什么是递增数列,什么是递减数列。通过第一节的学习的铺垫,可以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学习等差数列。而我也是在这些基础上为她讲解第二节等差数列。

  (二)学生分析:

  此次所带学生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聪明但是不踏实,做题浮躁。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每次她遇到会的题,就快快的草率做完,总会有因马虎而犯的错误。遇到稍不会的,总是很浮躁,不能冷静下来慢慢思考。就由略不会变成不会。但她也是个虚心听教的孩子,给她讲课,她也会很认真地听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与学的配合,让她能够懂得什么是等差数列,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会自己对公式的推导。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3、在教学中让她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明白推理的艺术,并且培养她学习,做题条理清晰,思路缜密的好习惯。

  4、让她在学习,做题中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她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培养她对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耐心地解决问题。

  5、让她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独特的美,能够爱上数学这门课。并且认真对待,自主学习。

  (四)教学重点:

  1、让学生正确掌握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以及其性质。并能独立的推导。

  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并且能把相应公式与题相结合。

  (五)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及其意义。

  2、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应的题中。

  二、课前准备

  (一)教学器材

  对于一对一教教采用传统讲课。一张挂历。

  (二)教学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的有规律数据的观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前一节所学,思考有什么规律。从生活中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更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先独立的思考,不仅能让她对所学知识映像更为深刻,并且培养她的缜密思维。让她回答后,我再帮助她纠正,并且让她提出心中所虑。经过我给她讲完课后,让她回答自己先前的疑虑。并且让她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最后让她勤加练习。以一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学习知识—解答问题—得出结论—强加训练”的模式方法展开教学。

  (三)课时安排

  课时大致分为五部分:

  联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2、以我教她学的模式讲授相关章节知识。

  3、让学生练习相关习题,从所学知识中找其相应解题方案。

  4、学生对知识总结概括,我再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5、布置作业,让她课后多做练习。

  三、课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引入根据我们的挂历上,一个月的日期数。

  通过观察每一行日期和每一列日期它们有什么规律?

  思考1) 2) 3) 1,3,5,7,9

  2,4,6,8,10

  6,6,6,6,6

  这些每一行有什么规律?

  (二)分析问题并讲解

  3、通过分析通项公式的特点,做下题(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来做。)例:已知在等差数列{an}中,a5??20,a20??35,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4、由以上公式,性质,让学生总结。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掌握数列的递增,递减与公差d的关系。

  5、总结,串讲当日所学

  给出题目,并思考如何快速计算?

  (三)布置作业

  总结当日所学。

  2、做练习册上章节习题。

  3、根据当日所学以及课上所讲求的思考题,找出快速运算方法,并引导预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

  四、设计理念

  以一种最简便,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一切以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为理念。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和家教老师的积极性为理念来设计。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教程内容较难,是下一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铺垫。此节课学习通过联系实际,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探究学习数学。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她先独立思考总结,再由我给她正确讲解总结,然后再让她做相应练习题,课后再认真总结。这样可以加强她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她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她从自主学习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更深刻的了解知识内涵,巩固所学。使她能灵活运用所学。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2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去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不把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策略,从而对教学目标进行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可见,探究式教学主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2、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探究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地说,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展开的。这个学习环境具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其设想。二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研究中能明确方向。这说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创造出一种智力交流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发现规律。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1)问题性。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探究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恰当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使命。

  (2)过程性。过程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点。爱因斯坦说:“结论总以完成的形式出现,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就很难达到清楚、全面理解的境界。”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考虑到这些人的认知特点来组织教学的,它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亲身感悟。

  (3)开放性。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难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总是综合合作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长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要面对大量开放性的问题,教学资源和探究的结论面对生活、生产和科研是开放的,这一切都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二、教学设计案例

  1、教学内容:数字排列中3、9的探究式教学。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排列的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综合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过程。

  3、教学方法:谈话探究法,讨论探究法。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教师:在高中数学第十章的教学中,有关数字排列的问题占有重要位置。我们曾经做过的.有关数字排列的题目,如“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偶数”、“能被5整除的数”等问题,只要使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偶数,则这个数就是偶数,当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0或5时,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9整除的数有何特点?

  (2)提出问题。

  问题1:在用1、2、3、4、5、6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是9的倍数的共有()

  A、36个B、18个C、12个D、24个

  问题2:在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自然数中,有多少个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

  (3)探究思考。点评:乍一看问题1,对于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9的倍数的问题,如:81、72、63、54、45、36、27、18、9这些能够被9整除的数的个位数字依次是1、2、3、4、5、6、7、8、9。因此,要考察能被9整除的数,不能只考虑个位数字了。于是,需另辟蹊径,探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同学们观察81、72、63、54、45、36、27、18、9这些数,甚至再写出几个能被9整除的数,如981、1872等,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学生:它们都满足“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教师:此结论的正确性如何?

  学生:老师,我们证明此结论的正确性,好吗?

  教师:好。

  学生:证明:不妨以n是一个四位数为例证之。

  设n=1000a+100b+10c+d(a,b,c,d∈N)依条件,有a+b+c+d=9m(m∈N)

  则n=1000a+100b+10c+d

  =(999a+a)+(99b+b)+(9c+c)+d

  =(999a+99b+9c)+(a+b+c+d)

  =9(111a+11b+c)+9m

  =9(111a+11b+c+m)

  ∵ a,b,c,m∈N

  ∴ 111a+11b+c+m∈N

  所以n能被9整除

  同理可证定理的后半部分。

  教师:看来上述结论正确。所以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9整除;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

  教师:利用该定理可解决“能被3、9整除”的数字排列问题,请同学们先解答问题1。

  学生:尝试1+4+5+6=16,1+3+4+5=13,2+3+4+5=14,2+4+5+6=17,1+2+3+4=10,1+2+5+6=14。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有何特点?提问学生。

  学生:可以看出只要从1、2、3、4、5、6这六个数中,选取的四个数字中含1(或2),或者同时含1、2,选取的四个数字之和都不是9的倍数。

  教师:请学生们继续尝试选取其他数字试一试。

  学生:3+4+5+6=18是9的倍数。

  教师:因此用1、2、3、4、5、6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是9的倍数的数,就是由3、4、5、6进行全排列所得,共有=24(个)。

  故应选D。

  (4)学以致用。

  问题2:在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自然数中,有多少个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

  教师:从上面的定理知: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同学们对问题2有何想法?

  学生讨论:

  学生1:被6整除的五位数必须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故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即为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五位偶数。

  学生2:由于1+2+3+4+5=15,能被3整除,所以选取的5个数字可分两类:一类是5个数字中无0,另一类是5个数字中有0(但不含3)。

  学生3:第一类:5个数字中无0的五位偶数有。

  第二类:5个数字中含有0不含3的五位偶数有两类,第一,0在个位有个;第二,个位是2或4有,所以共有+ 。

  学生4:由分类计数原理得:能被6整除的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 + =108(个)。

  (5)概括强化。

  重点:了解数字排列问题的特点,理解掌握数字排列中3、9问题的规律。

  难点:数字排列知识的灵活应用。

  关键:证明的思路以及定理的得出。

  新学知识与已知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已知知识“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偶数”、“能被5整除的数”等问题,只要使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偶数,则这个数就是偶数,当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0或5时,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新学知识“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9整除;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都是数字排列知识,要学会灵活应用。

  (6)作业。请同学们自拟练习题,以求达到熟练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强调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11-08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5篇)11-06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6-20

《宽容》教学设计11-07

莫高窟教学设计11-09

杠杆教学设计09-27

《观潮》教学设计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