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5 13:19: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画不规则图形》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课教材是平面图形操作知识,学习用画图软件画不规则图形的方法,教材中选择了画鱼、画五角星两个实例让学生熟悉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感觉较为单薄,不够丰满。所以我增加了画水滴,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不同画法,增加了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探究活动,再过度到画五角星,让跨越度过大的教材更能适应大部分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软件,对工具箱有一定的了解,能应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画出规则图形,学生已经对画图软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针对四年级学生好动、好尝试的特点,把本课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主动去质疑、尝试、讨论、归纳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同一种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能用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等构建简单和谐的图形,能灵活应用工具画出形态迥异的图画。培养学生处理图形的能力,形成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利用画火炬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奥运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是本课的重点;能灵活使用工具处理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多思教学法,把教学内容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在完成任务中“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达到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学习方法:

  四人小组为学习模块,以小组探究、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综合汇报,在小组内开展“谁是巧巧手”活动,看谁画得最棒。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有利于交流,也有利于评价,在小组内开展活动中,得到鼓励的面积也比较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小巧也节省了大量的评价时间。

  七、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会了哪些工具的使用,并简单演示使用方法。

  师:刚才大家画的都是规则图形,如果遇到不规则图形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画不规则图形》。

  (二)看书质疑,学习曲线工具。(小任务一)

  1.读书、交流、探索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5——16“画一条鱼”的①—⑥,想一想,曲线工具如何使用,自学中遇到什么问题?并以小组讨论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自学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由于不用心,看完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也不知道曲线工具怎么用。

  第二种,觉得画鱼很简单,只需三条曲线,再画上几笔就完成了,这类学生大多原来电脑基础比较好,但看书较糊涂,学习大多依赖于对软件的探索。

  第三种,会发现,如果严格按照书上的6个步骤根本画不出鱼来,这类学生学习严谨,胆.大心细,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对第一、二种情况不必费太多口舌,后续的学习就可以让他们掌握应学的知识。

  第三种情况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让学生演示一下自己的发现,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指正书上的错误。借机鼓励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强调画一条曲线所必须的三个步骤,学生在说为什么时,就是一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来主导这一个环节,以生教生,效果更好。然后再让全体同学动手去做一做,画一画这条鱼。

  最后再汇报,让学生说说画曲线的三个步骤,说自己的发现与解决办法。同时老师结合学生的演讲,示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再进一步说明曲线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介绍画水滴的方法。

  这样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学习信息技术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养成看书、做事胆大细心的好习惯。

  2.巩固新知

  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后,要让学生把曲线工具与其它工具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并提供给学生以选择学习的机会,在画鱼与画水滴之间让学生自己选择,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去完成,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是“巧巧手”。

  学生画完后,老师展示画得好的作品,特别展示学生中画的很漂亮的或者有创意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一样的工具只要灵活应用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授以“巧巧手”的称号,并以掌声鼓励。

  (三)找规律(小任务二)

  师(边讲边示范操作): 是多边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用法是先按住鼠标左键拖曳一条线段,然后就可以在画面任意处单击,画笔会自动将单击点连接起来,直到你回到第一个点单击,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多边形了。

  生操作:

  1.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三角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2.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四边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3.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五边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让学生总结,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绘画规律,如果一时学生语塞,可以引导学生留意画图规律[有几个角,鼠标只要在相应的位置单击(N-1)次,最后一个角只要双击鼠标,就可以自动闭合图形(其中,N为图形的角数。)]。然后让学生依书上说明画五角星,难度也就降低很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讲评作品:鼓励画得好的学生,“你画得真好,老师很佩服你,你太棒了!”

  (四)用心灵作画(小任务三)

  作画之前,老师介绍奥运会火炬的由来。

  奥运会的火炬仪式,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山是众神的栖息之地,当地人们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隔4年就要祭祀一次众神。在圣地奥林匹亚祭祀时,人们还要进行短路竞赛活动。哪个运动员首先从祭司手中接过火把,把火神普罗米修斯前祭坛上的圣火点燃,他就是胜利者,他还将被视为英雄而受到人们的尊敬。运动会中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是从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德国长跑运动员到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然后一个接一个把火炬传到柏林运动场。我国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首次举行了“火炬接力”活动。

  师:同学们,今年8月8日奥运会就要在我们中国北京举行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奥运火炬吗?让我们用画火炬的行动来支持北京奥运,看谁画出来的火炬最漂亮,谁就是火炬手。

  然后学生动手作画,老师在巡视中请几个画得快且好的学生离开座位,去找好作品,评出四个火炬手。也让这些画得好的学生见识一下,强中更有强中手,唯有不懈努力,才能永远是最好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一、本课说明

  前面几课都是学习一些编程模块的使用,没有涉及到的机器人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其实学习机器人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从本课开始将要学习一些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有了这些传感器,我们的机器人就能“看”到障碍物,“感觉”到机身是否受到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与工作原理;

  (2)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和使用红外传感器;

  (2)学会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学会应用红外传感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确定其原因;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安装和使用;

  (2)编写带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1)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与检测原理;

  (2)选择结构程序的理解与编写。

  四、教学环境

  比赛视频、红外传感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机器人运动,机器人踢足球等。

  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他能知道前方的物体,去找准目标呢?

  学生交流、汇报。

  请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红外传感器?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它们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人的大脑通过“五官”就能感知外部的信息。然而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及在生产生活中,单靠自身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使用传感器,它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住处系统和各种装备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我们的机器人身上就安装了多传感器。

  2、新授

  (1)指导学生分析和安装传感器。

  分析机器人在陪我散步是,都有哪些动作?考书中P66页思考1。

  学生观察机器人运动,汇报动作结果。

  教师:机器人通过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接受外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屏幕展示:散步流程图——也就是书中图10.2 。

  教师示范安装红外传感器,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和下载,检测红外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

  教师演示讲解程序的编写与下载,使机器人能够检测前方、左右、是否有人,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交流:有些同学程序编写和下载没问题的,但是机器人不听话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大家可以查看一下传感器所用接口与程序中调用的接口是否一致,传感器的确良检测距离是否太小,是否安装过低。

  学生检测安装,调试,汇报自己出现机器人“不听话”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一、本课说明

  本课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回顾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全面的发展历程。

  二、课前准备

  信息发展的图片、视频。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3)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情感性目标

  (1)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好处;

  (2)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3)培养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屏幕展示恐龙视频。

  教师:恐龙不是来绝了吗?为什么动画片还有恐龙呢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不错,因为它使用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

  2、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A、展示案例1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交流产生的影响;

  学生观察、汇报。

  B、阅读案例2、3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看书、交流汇报。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信息技术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生产到生活,从娱到学习,从交通到通信……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2)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案例4、5、6,说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

  总结:完成P10填空1。

  教师:你希望信息技术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巩固练习

  完成“试一试”部分的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评价。

  4、评价总结。

  教后感:

  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学生对历史可能知道可能甚少,我们可以拿过去的东西和现在的东西比较,让学生感觉它们的变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一、教学分析: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这本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课是教材42页的Let’s learn和Let’s do部分的内容。教学内容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等方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从该教材强调语言运用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相关的情境和话题。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字母词汇部分和唱跳部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枯燥的字母词汇教学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展现,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知识,记得快、记得牢;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Let’s do,模拟真实情境,自然地诱发学生学习动力。总之,在本节课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字母Ll、Mm、Nn和单词monkey,panda等。

  2、能够听、说、做Let’s do,有节奏的吟唱。

  3、培养对英语语言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字母Ll、Mm、Nn的正确读音及规范书写。

  四、教学难点

  六个四会单词的发音及书写。

  五、媒体运用

  合理设计情景,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多媒体在Let’s say中的`应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将抽象的静态的字母、单词以图像、声音、多维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生中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们边看、边听、边学,很快就记住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单词monkey,panda,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活泼可爱的猴子、熊猫画面,再跳出单词的写法和读音,学生边看边学,很快就记住了。

  2、多媒体在Let’s do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歌谣的过程本身就需要依赖多媒体的辅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伴随强烈的有节奏的音乐,学生更易熟记与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师生问候

  2、表演英文歌曲"One Two Three Four Five"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播放课件)

  3、拍球游戏、数数导出课题Let’s say,板书并由学生齐读。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及练习方法

  A、Let’s say部分

  1、教学字母“Ll”,大屏幕显示衣服的型号“L”教师手指画面,询问“What size?”生答:“L”,导出字母L,多媒体显示字母Ll的书写,教师教授发音,并运用字母卡片强化发音、指导书写。

  同样方法教学字母Mm、Nn。

  2、出示monkey,panda的课件。

  教学monkey (指课件猴子),询问"What’s this?",生答“猴子”或monkey,教师示范书写、教授、指导单词monkey的发音及示范书写。

  同样方法教学单词panda。

  3、总结所学字母及单词,编出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字母的准确读音,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其音素读音及在单词中的准确发音,为学生认读单词及提高认读能力提供有效策略。

  4、游戏"Guess the words”。利用多媒体显示不同的动物画面让学生猜单词,强化、巩固所学新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B、Let’s do部分

  1、课件演示Let’s do动画效果,让学生先欣赏美妙的音乐,听一听这部分的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边唱边跳,模仿动画里的人物,分组练习并表演,评出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

  三、总结评价

  1、做拼词、连词成句的游戏并进行分组比赛。

  2、总结课堂表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母及单词。

  2、练习Let’s do。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

  2、掌握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对封面框架的合理布局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教学难点:

  1、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设计过读书手抄报,那么美观、大方、醒目的板报标题是不是可以让你的板报更加具有吸引力呢?(对)老师这里用我们刚刚学习的WORD设计一个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板报标题,你们想看吗?

  1、出示范例:

  2、提出任务:知道这种样式的`字我们称它为什么吗?

  生:纷纷作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对,有的同学知道这是艺术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插入艺术字)

  板书:插入艺术字。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有很多方法可以插入艺术字,同学们试一下能不能找到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同学自身操作,教师指导)

  同学上机演示操作自己是怎样插入艺术字的(边演示边讲述)。

  1、在“艺术字”工具栏上选择“插入艺术字”按钮(最左边),弹出“艺术字”字库的选择框。

  2、在字库里面任选一种样式,出现编辑艺术字的对话框。

  3、选择艺术字的大小字体,在对话框内输入“喜迎国庆”,按确定。

  师:好,这位同学做的很好,他用另一种方法插入了艺术字,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这样的探索精神。

  我们在插入艺术字后,想让他作为一份电子小报的标题,可能大小、位置上都不合适,怎样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大小呢?(生练习,老师指导)

  同学上机边演示边讲自身是怎样做的。

  提示:Word中一个重要的编辑原则是“先选中后操作”。单击文本编辑区中的艺术字,它的周围就会出现8个控制点“□”,表示艺术字已被选中。在选中状态下就可以对艺术字进行编辑调整。

  师:这位同学做的也很好。我们刚才学习了怎样插入艺术字,老师也设计了一些艺术字样式,同学们看一下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三、自主探索、同学创作练习

  1、师:(出示课件)

  (1)旋转艺术字

  (2)形状改变以及竖排:

  (3)样式的变化:

  学习方式有自身摸索、讨论、与同学合作学习、可以问老师研讨等(教师巡回指导)

  同学自由选择采用多种方法自学,边交流边实践操作,初步完成任务。

  2、设计一张杂志封面

  展开想象,自由创作。

  3、同学交流收获

  看到做的比较好的同学,请他来当小老师告诉其他同学,他的作品是怎样完成的。上机操作边演示边讲自身的怎样设置的。

  4、作品展评,归纳小结。

  相互欣赏、品评插入的艺术字。

  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回答和演示,表现优秀者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四、课堂小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要提高中文输入速度,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一定的技巧。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材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开展练习:一是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对照练习;一是让学生在“记事本”中自由录入。在对照练习中,教材选用了三年级学生熟悉的短文作为对照;在自由录入时,教材选用了“记事本”软件录入自我介绍。

  为避免文章输入带来的枯燥感,学生在“做一做”部分分别使用教学软件、“金山打字通xxxx”软件和“记事本”软件等多种形式。在输入技巧方面,教材在“知识库”部分分别介绍了“混拼”输入词语的几种形式以及如何快速切换中、英文状态。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输入法的各个要点,所以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说,本课没有什么难度。但本课的练习可能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所以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保持输入文字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会快速切换中、英文输入状态。

  2、能灵活运用混拼快速输入词语。

  3、会在“记事本”软件中输入短文和删除文字,并会另存文件。

  技能性目标

  1、通过文章输入,积累输入文字的技巧。

  情感性目标

  1、通过输入“自我介绍”,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2、坚持正确的指法和良好的输入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1、会在“记事本”中输入短文。

  2、能灵活运用各种输入技巧完成“自我介绍”的输入。

  教学难点:

  1、输入“自我介绍”时的语言组织。

  2、坚持正确的指法和良好的输入习惯。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师: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利用搜狗拼音输入汉字及中文标点的技巧。请你们说一说印象最深刻的输入方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输入法的一些技巧。

  2、新课导入。

  师:想不想成为汉字打字高手呢?

  下面我们通过练习输入文章,掌握技巧,你也会成为高手的!

  板书:文章输入勤练习

  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以谈话方式回顾旧知,为新课引入做铺垫。

  二、对照练习

  掌握技巧

  1、对照练习。

  布置任务一:利用教学软件,对照录入文章。

  要求:规定时是(5分钟)输入一行得10分。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监督学生通过正确的指法输入文字。

  为先完成的学生记分(取前10名)。

  2、总结技巧

  教师根据得分情况,让部分优胜学生说说输入技巧。

  1、打开教学软件,对照范文录入文章。

  时间结束后,为自己统计得分。

  2、优胜学生回答输入技巧。

  通过记分,激发学生录入文章的兴趣,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三、输入介绍

  交流感受

  1、说说自己。

  师:掌握了这么多输入技巧,输入速度也提高了不少。你们最想在电脑里输入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组内交流。

  找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自我介绍)。

  2、展示范例。

  演示教学软件,打开“自由录入文章”界面,让学生阅读“方可可的自我介绍”。

  3、分析内容,找出输入技巧。

  让学生说一说范例中的文字组成。

  师生共同总结可能用到的输入技巧:词语输入、快速切换中、英文等。

  4、输入自我介绍。

  布置任务二:通过教学软件打开“记事本”软件输入自我介绍,并另存文件。

  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输入,标点符号正确。时间10分钟,结束后以“姓名+自我介绍”为文件名另存文件,并统计字数。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正确的指法和词语混拼,输入完成后让学生另存文件。

  5、评分与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混拼的输入方式:(板书)“全拼+简拼”“简拼+简拼”等。

  1、交流想法

  2、观看演示,阅读方可可的自我介绍。

  3、听讲,思考后回答范例的.文字组成。

  4、打开“记事本”输入自我介绍。

  5、另存文件,并为自己打分。

  6、学生交流经验。

  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学习汉字输入的目的。

  通过分析范文,让学生事先了解文字录入的技巧,养成良好的输入习惯。

  在交流中总结混拼技巧,规范学生的词语输入习惯。

  四、巩固练习

  提升技能

  1、打开教学软件,进入“成语故事”界面,使用拼间输入法输入成语故事。

  教师巡视指导。

  2、运行“金山打字通xxxx”软件,进入“文章练习”界面,选择《春》进行练习。

  3、布置家庭作业:在“记事本”软件中输入《语文》课本中你喜欢的课文,并保存文件。

  1、完成“成语故事”输入。

  2、“金山打字通xxxx”中输入《春》。

  使用不同方式练习输入,避免训练带来的枯燥感。

  五、归纳总结

  完成评价

  1、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输入技巧。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评一评”。

  1、交流输入技巧。

  2、完成“评一评”。

  进一步强调输入技巧,加深印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综合活动,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学习,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机器人灭火比赛的知识,了解子程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动手组装灭火机器人。

  (2)学会编写机器人灭火程序。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使他们共同克服困难和分享成功。

  三、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发到学生机上,机器人、灭火装置、蜡烛、打火机。

  四、教学法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组装机器人和编写灭火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2、教学难点

  理解走迷宫程序流程图。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叔叔都会奋不顾身地跃身火海救人,但是,这样的危险性太大了,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种帮助消防员叔叔找到火源,并把把火扑灭的办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机器人能走入楼房找到火源,并用灭火剂把火扑灭,那该多好啊!其实这些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机器人,让它在一个模拟的房间里完成灭火任务。

  2、学习新课

  (1)规划和搭建机器人。

  观看教师演示机器人灭火,了解灭火程序流程图和场地。

  永远循环

  灭火

  检查火源

  走迷宫

  教师讲解安装火焰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方法及步骤,搭建灭火机器人,学生跟着练习。

  (2)探测火焰、寻找火焰,编写迷宫(migong)子程序。

  A、看图思考机器人如何走迷宫的。

  前方或45度方向的传感器检测是否有障碍

  左侧传感器检测是否有障碍

  前进

  有

  向左传

  向左转

  无

  无

  有

  屏幕展示走迷宫流程图,学生观看、思考。

  B、编写迷宫(migong)子程序。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教师:子程序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一段程序,在主程序中可以调用它们,这样可以使程序的`结构清晰、合理,同时也便于阅读和调试。

  (3)确定火焰,进行灭火,编写灭火(miehou)子程序。

  屏幕展示灭火流程图,思考机器人是怎样灭火的?

  灭火

  左<右

  前方火焰传感器检测到火火焰

  有

  左>右

  向右转

  是

  是

  向左转

  是

  无

  否

  否

  机器人灭火

  调整机器人位

  置,对准火焰

  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编写机器人灭火(miehou)子程序,并设置“条件判断”模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4)编写主程序。

  教师讲解编制机器人的启动方式,在主程序中,根据流程图调用刚才编写的miehou、migong两个子程序,并将设置好的机器人放入场地中进行测试。

  学生编写主程序,教师指导帮助。

  3、巩固练习

  设计组装一个灭火机器人,尝试修改测试程序中的参数,和其他小组比赛,看谁天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火源并熄灭。

  学生组装、测试程序参数。

  进行比赛,教师表扬鼓励。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在“评一评”里打上自己的成绩。

  教后感:

  在调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些同学会反复调试找原因,但有些同学寄希望于教师解决。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各组同学互相讨论,及时鼓励和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中提出,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本课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技术基础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突出自主创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体现了新课程的建构教学思想,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一、教学内容分析

  《调整图形》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上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在上节课学习了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与粘贴命令基础之上的新授。学生已熟悉利用菜单中的命令来操作,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实践,多摸索,意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提示,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学习。本课通过和喜羊羊一起解救小羊羊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对简单图形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作出更复杂、更美观的图形。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目前己经能初步运用绘图工具进行各种图形的绘制,但运用一定的画图技巧进行创作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画图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翻转/旋转”命令、“拉伸、扭曲”命令。

  学习“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图形。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完成预设的情境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的技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图形翻转、旋转、扭曲、拉伸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喜羊羊角色创设情景教学,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情景任务之中,不仅使学生学习热情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老师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发现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与质疑。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美羊羊、钉子板、橡皮泥、课件及图片等素材。

  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巧导入,激兴趣

  1、播放课件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谈话:喜欢这首歌吗?还记得每集结束时灰太狼都大喊了一句?对了,刚才喜羊羊过来找我,告诉我费羊羊和美羊羊又被灰太狼捉去了,特请我们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忙解救。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吧!

  2、揭示课题:调整图形

  出发之前喜羊羊要叮嘱我们同学做好如下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旋转

  教具美羊羊实物演示理解:水平(左右)翻转/垂直(上下)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开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同时鲜明直观的教具的使用能加深学生对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的角度旋转的理解,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二)解救美羊羊

  出示魔法图

  灰太狼为了控制美羊羊她们,特对她们施展了魔法,让她们都晕过去了,大家让她们从沉睡中站起来就能唤醒她们,解除魔法。那如何解救呢?

  指名说

  出示学法:

  1、选定对象(美羊羊),红色着重显示

  2、单击图像菜单下的“翻转/旋转”命令

  3、单击“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命令

  4、确定

  学生操作

  指名演示

  同学们救出了美羊羊,气急败坏地灰太狼又钻进了羊村,将其卧室搞乱了,大家快来帮忙收拾收拾吧!

  巩固练习:实践园1(整理房间)

  (设计意图:单纯讲授学生会感觉比较乏味。因此,在情境中开展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在翻转时假如不选定实物,会造成整个画面的翻转或旋转,所以一定要强调操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选定对象。)

  三、拉伸和扭曲命令的运用

  忙完了一天,小羊羊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听说动画片《西游记》很好看,孙悟空本领大,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小羊们也想试试变大缩小的金箍棒,你们能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吗?

  实物(钉子板、橡皮泥)演示理解拉伸/扭曲命令

  讨论“拉伸”和“扭曲”的不同点。

  “拉伸”选项中“水平(H)”和“垂直(V)”输入框中的数值代表当前图形的比例,100%代表原来图形的大小,小于100%表示缩小,大于100%表示放大。

  “扭曲”选项中“水平(O)”和“垂直(E)”输入框内的数值表示将图形歪斜的角度。如果输入的数值大于0,则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歪斜;如果输入数值小于0,则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歪斜。

  练习1:金箍棒的大小(拉伸的使用)

  2、设计各种夸张变化表情的孙悟空(扭曲的使用)

  学生操作,教师行间辅导

  提示:先选中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数字的设计,让学生理解拉伸中不同数值可以引起的变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总结结果。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钉子板、橡皮泥将动态的变化效果呈现给学生,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扭曲、拉伸的作用。)

  四、拓展提高,综合实践

  同学们辛苦了,为了奖励你们今天的助人为乐,小羊羊们送了一个风车给你们,你们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本领把它画出来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本领?

  引导学生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喜羊羊一起智斗灰太狼,羊村长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机智面对困难,并送我们同学一句话: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设计意思: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作适当提高。通过这样的小结,就避免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学生在实践过后不知所学的问题。这样设计为本节课所布置的任务划上圆满的句号,取得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的方法,学会变化,看似简单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拉伸与扭曲”中很多学生有难度。下面从三方面总结本课如何克服难点的:

  一、寄教于情,寓学于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好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不再枯燥,对于新知识他们会更乐于接受,而且印像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样会让学生心情愉悦,在快乐中创新,同时在电脑课上学生不仅只是掌握电脑的操作能力,还要有情操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将学生非常喜欢的《喜洋洋于灰太狼》引入课堂,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了任务驱动贯穿于课堂始终。学生在这节课中始终在从事着帮自己最喜欢的“偶像”做事,是做得“乐此不疲”。同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用智慧勇敢面对困难,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基于教材,高于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灵活地使用教材,打破原有教材的编写特点,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喜羊羊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超越,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想像和创新能力。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接受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层次清晰,学习的内容在逐渐的加深,学生的思维也逐步经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讲解、独立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学会启动“画图”软件

  ·熟悉“画图”窗口的组成

  ·能够画简单的画

  ·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画图”窗口的组成

  ·工具箱上的“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铅笔”、“橡皮”、“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应用

  ·颜料盒颜色的选取和应用

  ·保存图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待填色的图片文件,并将该待填色的bmp文件拷贝到学生机。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如认识窗口组成、键盘、指法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教材按“启动‘画图’”→“认识‘画图’窗口”→“应用工具箱画图”→“保存图画”→“修改图画”→“关闭‘画图’”的顺序组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建议以小任务驱动为主,并考虑适当的同桌互帮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和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悉“画图”的窗口和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多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计算机,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时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比如鼠标和键盘操作;我们还知道了利用计算机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接下来的单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计算机“画画”。

  (出示一些学生的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启动“画图”软件

  师:“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三、认识“画图”窗口

  师(出示“我的电脑”窗口的结构示意图):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

  (1)画图区

  师:把窗口最大化,我们会发现,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工作区”。请同学们把鼠标指针移到工作区的白色画布上,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把指针移到画布右下角的小黑点上,指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指针移动到画布右侧中间的小黑点呢?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拖动鼠标,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2)工具箱

  师:画画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布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16种绘图工具。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

  (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随机挑选工具,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于电脑的运用已较熟练,但对于文字的处理方法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会而不精,懂而不熟,没有较踏实的态度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其重要性,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了解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及意义,有了认知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操作技能上。可以利用学科之间的整合,利用知识迁移来让学生通过电脑输入标点促进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技能性目标】

  1.学会使用键盘输入常用的中文标点符号;

  2.学会使用软键盘输入一些其他符号。

  【情感性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验成就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中/英文标点符号输入的切换方法;

  2.会使用“软键盘”输入更多的符号。

  设计思想:

  1.情境创设。教学中我力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我将新教材里出现的两个鼠标宝宝命名为“咪尼”和“咪宝”,通过这两个卡通形象的对话和活动将本课的学习任务紧密地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喜学乐学,在“咪尼”、“咪宝”的陪伴下主动探究新知。

  2.教法学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学新知,巩固技能;在重难点教学上,我运用课件形象地演示键位组合和操作步骤,使学生容易观察,便于理解。

  3.练习设计。本课的练习设计迁移融合了语文、英语学科知识,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更体现了其人文性、创新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在会下载控制程序到机器人中后,就想知道如何自己编制程序来控制机器人了,在本节课中,将进一步熟悉机器人的编程环境,学会最简单控制机器人的操作——前进和后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了解“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能看懂程序中流程图,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和后退,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路程和速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精神;通过给程序添加备注,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认识几种常见的流程图符号。

  2、教学难点:

  (1)认识和了解流程图符号;

  (2)“延时”模块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在学生机器人上安装机器人仿真软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演示机器人前进和后退。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清楚了机器人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机器人前进和倒退是靠轮子的转动进行的,轮子正方向转动,机器人前进,反之则是倒退。本节课就是学习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先前进,再后退。

  2、学习新课。

  (1)设置机器人前进和停止。

  教师演示,通过“移动”和“停止”模块,并设置其数值,让机器人前进。

  学生观察、然后请同学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思考:编写程序时,如果主程序中的某个模块不需要时,怎么删除?

  学生交流汇报,并演示方法。

  (2)设置机器人倒退。

  教师演示,拖动“延时”模块至“移动”模块下,并设置倒退时间,再拖入“停止”模块至“延时”模块下,设置停止所有电机,让机器人停止。

  学生观察、然后请同学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3、分层练习、完成任务

  完成本课“试一试”内容。

  4、小结与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回顾“前进”、“后退”和“停止”的设置方法,检查自己在各个知识点方面的掌握情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这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第一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的内容,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的随堂课。我所担任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班级人数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在这里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课是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本节课上所提出的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让会操作的学生稍加示范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分三部,一是文件的查找,二是创建快捷方式,三是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三点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二部分学会创建快捷方式,学习内容是:例:在桌面上创建“Winword。exe”的快捷方式,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竞赛活动,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用竞赛的方式推动和激励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给学生10分钟自主探究,最后给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以下片断是在讨论结束后在课堂上出现的。

  案例描述: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请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生:(学生回到座位。)

  师:刚才无论是在自己探索还是在小组讨论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考察我们每个小组的成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考察方式。我将按照顺序,从A组到E组,E组结束后,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的,我们再从A组开始。好,下面先请我们A组推荐一位同学。

  生:(A组代表)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指向word,拖动到桌面上就可以了。

  师:(心中想,这只是把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拖到了桌面上,只是快捷方式的移动。)这是我们A组代表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其他组的学生)他用的这种方法不对,这样在开始菜单里就没有了。

  师:(故意装作不知)真的吗?请你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生:(学生示范)

  师:果然,原来在菜单里的那个word快捷方式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A组的同学移到桌面上了。

  师:看来,我们每组的代表同学要获得全班同学的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的各组同学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操作和语言。下面有请B组。

  ……

  生:(E组代表)首先通过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找到word的源程序Winword,然后剪切Winword,再回到桌面,右击粘贴,就完成了。

  师:(心中想,这样是将源程序移动到了桌面上,学生应该会发现。)E组同学也完成了,再请其他的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其他组的学生甲)老师,这个不是快捷方式。

  师:那你能告诉我们你的理由吗?

  生:快捷方式的图标上有个箭头,这个没有。

  师:很好,很不错,我们这个同学的观察力很强,他从图标上发现了判断是否是快捷方式的方法。

  生:(其他组的学生乙)我知道,老师,这个是源程序,我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师:好,那就由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生:(很快地删掉了E组代表剪切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并且用另一种方式在桌面上建立了word的快捷方式。)

  师:(心想,糟了,他都把源程序删了,连word都不能用了。)好,现在请你用你创建的快捷方式来打开word程序。

  生:双击打开。(电脑上显示错误)老师,出错了。

  师:真的有错误了,到底怎么回事啊?哪个同学来帮帮他?

  生:(其他组的学生丙)肯定是快捷方式错了,我来。(重新建了一个快捷方式,仍旧出错)。

  师:看来不行哦,还有其他同学来帮忙吗?

  生:(其他组的`学生丁)老师,我刚刚看到乙好像把E放在桌面上的Winword删了。我想可能不删它就可以了。(从回收站中还原,再次尝试打开,成功。)

  师:这位同学很好。他能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活用起来。我们说过Winword是word的源程序。如果源程序都没有了,程序当然就不能用了。不过,还好,我们的丙同学只是将源程序丢入了回收站,没有彻底删除,否则,我们的word就真的不能用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程序的源程序放到桌面上,以免被人误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反思:

  在上述的案例描述中,出现了两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两个动态资源的产生都是在学生探究操作之后。说明部分学生对“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这个题目还不够了解,还有部分学生无法区分快捷方式和源程序。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错误,在老师和学生的耐心倾听和真诚期待中,竟然也带来意外的精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意外,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源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课堂上我们应该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上述片断中,一个是当学生使用拖动的方式将开始菜单中word的快捷方式放置到桌面上,这个教学的资源可以说是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的,不过也将它算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资源是否会出现,或者会在何时出现。另一个是当学生将word程序的源程序Winword剪切到桌面上,并在无意中将其删除,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防不胜防的。如果说学生产生的第一个资源是错误的话,那么,这一个资源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了。错误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设想好的教学过程有所冲突,面对“错误”的问题,教师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自然且智慧的对话,“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

  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胡适说过:“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成功自古无。”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也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索,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因为错误也可以成就课堂的精彩。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本课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课本(泰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9课图文并茂更精彩──插入图片。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学生的知识形成特点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形成表象、构建新知。因此,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创造的发展天地,用研究、探索的自学方式学习,通过交流获得结论,让每位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

  教学目标分析:

  1.进一步熟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

  3.学会设置图片的大小及环绕方式。

  4.学会水印效果。

  教学重、难点:

  插入图片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遵循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们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帮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们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采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操作:通过课件,同时展示两篇文章,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之处,说出自己的.感受。导入课题:第9课图文并茂更精彩──插入图片。

  二、任务驱动,新课教学

  1.教师引导,任务驱动(出示任务一:插入剪贴画)

  教师操作:教师演示插入图片步骤:

  提出任务:你能不能把剪贴画插入到文章中。

  2.学生自学,探索发现

  学生操作:学生自由选择采用多种方法自学,边学边做。

  提示:①看书;

  ②请教老师;

  ③与同学交流、探讨;

  3.交流整理,构建新知

  教师选择典型的学生作品二、三例,通过网络演示学生作品或学生制作以及修改过程,交流学习体会。

  师:你觉得这件作品完成得怎样?那个地方设计的还不够好?你能帮助修改吗?

  学生提出意见,修改作品。

  4.反馈小结,形成知识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得真好,下面请你当老师,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你可以边演示边回答。

  (1)你是怎样在你的文章中插入剪贴画,能演示吗?

  学生操作:分别使用剪贴画。

  操作步骤:

  ①单击“插入”──“图片”──“剪贴画”菜单命令。

  ②在打开的“插入剪贴画”窗口中,选择剪贴画的类别。

  ③单击所选剪贴画的“插入”按钮,即可插入所需要的图片。

  ④关闭“插入剪贴画”窗口。

  (2)图片的格式是怎样设置的?

  操作步骤是: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图片”命令,出现“图片设置”对话框。

  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根据需要选择。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再次插入和设置图片的过程,突出本课的重点。

  5.迁移,学习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出示任务二)

  利用来自文件命令还可以将计算机、光盘或是网络上的一些图形文件插入到文件中去。

  操作步骤是:

  单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菜单命令;

  在打开的“插入图片”窗口中,确定查找范围:五年级文件夹图片文件夹;

  在图片文件夹中选择所需要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插入所需要的图片。

  6.设置水印效果(任务三)

  把图片作为背景: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三、操作实践,个性创造

  师: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是有个性的?

  生:……

  教师小结:有个性的作品就是要在文章中插入你喜欢的。又要符合文章内容的图片,下面就让我们就创作一幅作品。

  学生操作:上机操作完成。

  综合评价。

  提示: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合作完成。

  综合评价: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学生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作品。

  提示:说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画面?

  通过实践,反复领会,突破重难点。

  四、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大家掌握得不错,能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作品。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来美化文章,而且还可以利用图片来制作电子小报,那么,怎样制作电子小报呢?我们下节课再按着学习。

  自我评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同时通过师生

  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以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行探究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方法,最后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信息技术是一门现代化的课程,它的综合性很强。在教学中,我时刻记着全部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知识的自行探究和主动参与放在了重要位置,让学生快乐参与,全体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让学生欣赏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行操作。第二环节: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在任务设计上,将教学目标经过加工,融入到具体的三个任务中,一是插入剪贴画;二是插入来自图片文件。三是设置水印效果。在完成任务①和任务②时,学生自己探索,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③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第三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环节:评价反馈,形成知识;在评价反馈上,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评价的形式也多样化,同时注意过程的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整节课我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并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和交流,为这一课的教学提供了方便。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初识画图》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第七课的内容,“能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的创意绘图”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基础模块第一阶段提出的明确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选择了WindowsXP自带的“画图”程序作为实现这一要求的平台。本课是学习“画图”程序的起始课,因此,本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影响到后面章节的教学。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是对其自主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期,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Windows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开关电脑的方法;从“开始”菜单中打开软件并关闭;鼠标的移动、单击等操作也比较熟练。本课的学习,单从电脑操作技能上说,只是对鼠标操作的进一步训练和强化,但新的软件环境,对电脑绘画强烈的好奇心,却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的最好锻炼。在教学时我大多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大胆进行尝试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传统计算机教学把学习、掌握具体软件知识和技能作为目的,因此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严谨性以及叙述表达的技巧上,而对于如何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却比较忽略,对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渗透显得很弱。这种以“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是相悖的。所以新教材要求我们把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放在第一位,改变传统计算机教材以记录和传授为主的方式,为研究性学习构建有利的'环境。我们认为,应该把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软件(如Word、画图等)视为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有关软件的必要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驾驭新软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职业培训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并不对软件的功能和方法都给予明确的回答和介绍,而是给出一定的问题和实验序列,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了解工具箱内绘图工具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知道用铅笔工具画图的基本方法,尝试使用彩色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行为与创新:尝试选择工具箱中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画图区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难点:尝试彩色画图。

  【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采用自学指导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学法:观察、发现、实践、总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认识画图

  一、打开画图程序

  二、认识窗口:工具箱、颜料盒、工作区

  三、测试工具名称

  四、用“小老鼠”画图

  五、退出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Windows自带画图程序的使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初步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软件窗口各部分功能,能够打开、保存画图文件,并学习放大、撤销操作、颜色填充等基本操作,进而能够对一幅初步完成的画图作品进行涂色。本节课所涉及的操作并不复杂,但作为第一课时,培养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使用画图程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信息技术学科的起始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习了鼠标操作和键盘操作,并对部分软件的窗口有了有了初步认识。学生从感性上对窗口操作的共性有了初步感知,这对本课学习画图程序窗口有一定的帮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操作鼠标为本课进行涂色练习提供了技能基础。另存文件为全新知识,可能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画图程序窗口。能够使用“打开”、“另存为”等命令;

  学会使用颜色填充工具对图片进行涂色;

  学会使用放大、缩小、撤销操作等命令辅助涂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听老师讲解,阅读课本等系列活动,了解画图窗口及涂色等相关操作,自主完成对学习画图程序的意义及基本操作方法等知识的建构;

  从作品欣赏,模拟操作等过程中激发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计算机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的正确价值观,并在激发学生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画图程序的打开、保存、另存为等操作;

  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颜色填充操作及放大、缩小、撤销等命令的使用

  2.教学难点

  画图文件另存为操作;使用放大功能涂色。

  五、教学准备

  1.设备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win7系统画图程序的安装。

  计算机教室管理系统安装。

  2.素材准备

  供学生涂色操作的相关图片。

  画图程序的使用等相关微课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

  展示一组电脑绘画作品,学生欣赏(课件出示)。

  最后一张是照片,一张是电脑绘图,想知道这张“空客A380”是怎样画出了的吗?(微课展示,激发兴趣)(空客A380,被称为空中巨无霸,最多载客800多人)

  刚才绘图中所用到的软件就叫做“画图”软件,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画图软件的使用。

  (二)、进行新课

  1、初识“画图”软件

  如何打开画图软件呢?(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说明:与教材介绍的方法不同,主要是操作系统版本问题)

  打开画图软件,观察软件窗口,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媒体播放软件等窗口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课件出示,各部分名称)

  反馈提问,指出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如何用画图程序打开图片?(教师演示使用打开命令,学生操作,打开图片“田园”)

  2、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这是一幅没有涂色的图画,当我们在纸上画画时,用什么涂色?用画图程序怎样进行涂色呢?请同学们将这幅图片涂上合适的颜色,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播放老师发给你的视频学习或到课本上去找答案。

  学生播放微课“颜色填充”,自主学习,然后对“田园”进行涂色

  展示、汇报、提问、交流:

  操作错误怎么办?

  怎样给细小的部分涂色?

  3、作品完成后怎样保存?“另存为”的使用。

  4、课堂练习:桌面上有两副图片“美丽乡村”、“稻草人”,任选一幅给图片填充合适的颜色并保存。

  (三)、课堂小结,学习评价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操作?

  七、板书设计

  田园处处景色美

  认识“画图”软件

  “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撤销”

  “另存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2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03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04-19

小学教学设计05-25

小学教学设计11-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05-2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2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28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