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教学设计15篇(实用)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彩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矗立、成簇”等六个词语,把长句读通读顺;
2.学会入情入境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能边读边想象五彩池的美丽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推荐阅读,丰富见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五彩池的形态各异、颜色绚丽,以及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过程:
一、入传说般美丽——导入课题
1.生听奶奶讲故事,感受五彩的瑶池在天上。
2.导入课题:我们人间有没有瑶池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人间的瑶池走走看看。(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4.阅读资料袋,了解五彩池,自主解疑。
5.在解疑的基础上,带着对五彩池的向往之情再读课题。
二、文字与自然的初遇——梳理文脉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初读情况:
词语正音——
矗立 成簇 瑰丽 细腻 镰刀 舀起来
长句指导——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整体感知: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美丽而神奇的五彩池的?
4.梳理文脉:第一自然段写向往五彩池;二到四自然段写看到五彩池;第五自然段写赞叹五彩池。
三、在风景中流连沉醉——品悟文情
1.按要求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形态各异及作者的惊奇。
2.指导入情入境朗读:
①读感受到形态各异的句子;
②生读喜欢的句子,师从入境、入情两方面指导朗读;
③师范读,让学生融入文本;
④生仿读,读出画面与惊奇;
⑤师生配合背诵第二自然段。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里让作者感受到惊奇。
4.生交流,师引导品悟,读出情感与画面——
①同流异色让人惊奇;
②同池异色让人惊奇;
(重点指导品悟及运用“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这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在人间;大自然造物神奇。)
③池彩水清让人惊奇。
5.对比阅读桂林山水
四、走向更广大的山水——拓展阅读
1.推荐其他有关自然奇景的文章:
黄炎培《峨眉天下秀》,吴象《太平湖之春》
2.建议:爸爸妈妈带你去五彩池游玩,给大人们做做导游。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15个,其中12个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
教学准备:
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3、投影仪;三棱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投影,导入新课
1、教师放映几张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请学生回答,并问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五彩池去看一看。(教师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各抒己见,交流资料。
1、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五彩池。
2、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彩池在四川的黄龙风景区。黄龙风景区与九寨沟风景区一样,同为川西北高原上耀眼的明珠。1991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五彩池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学生通读全文,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有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先讲了五彩池的传说,接着讲它的形状、颜色、成因;最后总结全文)
四、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可通过讨论,查字典等多种学习方法。
2、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应注意的字型及字音。“笋”是平舌音;“矗”是翘舌音。“耀”字左边“光”,最后一笔应该是竖提。“折”不能多一点变成“拆”。
3、让对本课词语理解没问题的学生当“小博士”,站在台前,谁有不理解的词向他提出疑问,博士作答。教师可适当点拨。
五、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壮()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引入新课
1、简要复习本课写作顺序。
2、告诉学生学完本课要为五彩池写出几条广告词。看谁写的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深思,理解内容。
(一)精读重点段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2——4),这一部分写什么?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讨论题:
(1) 课文写了五彩池哪些特点?画出有关词句,旁边作批注。
(2)五彩池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3)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句,请找出来读一读。
(4)说说每个比喻句都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归纳。
4、学生质疑问难。
5、利用三棱镜演示折射,进一步理解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池底石笋各异,阳光折射;二是花木倒影。
(二)学习首尾段
1、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五彩池在哪里?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的故事?
(2)课文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到了那里,你会怎样想?
三、美文美读,整体赏析。
1、学生有感情品读好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2、小组赛读,最后试着背诵打比方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训练能力。
1、学作小导游。
人人争当小导游,每组选一人当导游,其它人作游客,游客提问,导游作热情讲解;推选一人当导游,看投影片向大家讲解。
2、学写广告词
再次欣赏五彩池的投影片,人人为五彩池写广告词。
老师也准备一句:人间仙境何处寻,请君漫游五彩池。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四段。
2、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3、摘录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第三课时
一、 复习课文,精彩回放。
1、 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那些地方?
2、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二、 背诵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 开卷有益:颜色变的戏法
1、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2、 互相交流,读文收获。
3、 合作朗读,角色分工。
4、 亲自尝试,实践运用。
四、 文海冲浪:秋天
写作要点:抓住秋天的特点,注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围绕秋天的画面写一段话,使习作语言生动形象。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3
执教: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 井亚杰
评析:深圳市南山区教科中心 郑明江
师:好了,开始上课了。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文了吧
生:知道——《五彩池》
(师板书课题。)
师:别看这个“彩”字不是生字,很多同学容易写错。现在看老师写——要注意它的写法,一竖要与上面的点分开写。
【“彩”字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老师不拘泥教材,时刻以学生实际出发,把此字当作重点,让孩子看老师写。体现了“以需要为重点”的教学理念。】
师:谁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选这一课来上吗?
生:因为这篇课文很美。
生:因为老师想找一个最美的课文。(众笑)
生:因为五彩池太神奇了,老师想让我们与听课的老师去旅游一下。
师:多会说话呀。的确,五彩池不仅美而且很神奇。看来你课前预习得不错,你能告诉大家她的神奇和美表现在哪里吗?
生:她的美表现在水池样子很多,水很清,还有神奇的是水的颜色因池子不同而不同。
师:你是个很会学习的孩子,不仅预习得充分,还作了充分发言的准备,回答问题的条理性很不错。
其他同学把课文读够三遍的请举手。
你们和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一致吗?
【看似很老套的一个开篇问题,其实老师别有用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猜——为什么选这篇课文?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总结一下,还激活了课堂气氛。一石三鸟!】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到五彩池看一看?
生:想。
师:那好。今天老师选了一个录象片段,让大家先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
师:看完了,你觉得是课文写得美还是录象拍的美?
生:录象美
生:课文美
生:都美
师:有三个意见。老师告诉你们呀,认为录象美的将来可以当画家、摄影家,因为你们直觉思维丰富;认为课文美的呀,将来更了不起,可以成为思想家,你们不仅看表面还看内涵;认为都美的,也不错,你们做办公室主任合适,也许是没有勇气表现真实的想法,干脆折中了。(众笑)呵呵,一句笑话呀,大家别当真。无论你认为什么更美,都是好样的,因为你会发现美,都了不起。但老师最欣赏的还是认为文章美的同学。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去了解课文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浓厚的兴趣,这个设计很有匠心】
好了,我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好好读读课文,看谁站起来可以大胆地说,我可以把课文读得比录象还美。
【这个激励措施会大大激发孩子的读书欲】
(生练习读书)
师:好了,谁有这个勇气?
(老师找4个人分别读4个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也有任务,别光听,要想——他们读完后,你要很中肯地评价一下。这样吧,咱们不说读得好不好,用两条标准来评价吧:他是带我们“走近”了五彩池还是“走进”了五彩池
(师板书: 走近 走进)。
大家知道这两个评价的区别吧?
生:知道。“走近”是表示读得不错,让我们接近五彩池了。“走进”是读得很好,让我们进了五彩池。
师:呵呵,把我们读进池子了?
【此类近乎小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中比比皆是,这样的课孩子愿意听,因为课堂气氛的融洽会激活孩子的思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起到了训练学生听、说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生:不是,是进入那个情景了。
师:你很厉害,老师讲过的话你都记得,老师是要求你们读书时候要争取做到进入情景的。好了,你们四位,开始读吧。
【“走近”和“走进”很巧妙地把孩子读书的愿望激发起来了。】
(生分自然段读书。)
师:他们读完了,大家来评一评他们的水平。不过我先要提醒大家一点——做人呀,别太挑剔了,现在他们才是自学了课文,就读到这样的程度,我比较满意了。你评的时候找优点和主要不足就可以了,这时候先别要求太完美,好不好?
【语文课是一个大课堂,随机对学生进行一些品行教育有大雪无痕的效果】
生:我觉得……读得可以,他基本把我们带到了五彩池边上了。
师:你很注意说话的准确性,“基本”用得好。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地好:“一个好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好的语言医生。”我们应该谨记!】
生:我觉得……读得不够,他的语气没有把握好。
师:哪个地方没有把握好?
生:这里:“……”(生读书)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把握?这样吧,你试着来读读吧。
(该生读的很准确)
师:看来你的水平挺高,我们真的要进去了。好了,大家像他这样读一读,他读的比我好!
【“他读的比我好!”相信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会更有上进心了。】
(生齐读本段)
师:还有吗?
你说吧。
生:我觉得……读得很有感情,但是调子有点怪怪的。
师:我也有同感。大家谁能发现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普遍太高,没有低的地方了。
师:对了,你说到点子上了,声调普遍太高了。老师曾经和你们讲过一句古语“文似看山不喜平。”读书也一样,不管你是低还是高,都要有起伏变化才好。你想,一直用很高的调子,永远不低下来,听众是不是会觉得很累呀?你这样一直把我们吊着多累呀。再说,大家都看过人的心电图吧,把要有曲线起伏的,如果是直线了,就意味着生命结束了。呵呵……记住呀。有生命力的朗读是要起伏有序的。
【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感情的朗读很容易被孩子误解为“把语句读得调子高就是好”,如何进行纠正,这个例子很有实际意义。】
师:(对刚才读书的同学)你明白大家的意思吗?
生:明白了。
师:以后读书时候要注意这一点。你很有激情,这个毛病对你来说好改。
大家读了前四段,其实文章还有一段,就是最后一句话。别小看这一句,作者把他单独列为一段是有深意的。
大家先齐读一遍,我感受一下大家理解这句话没有。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来听听老师这样读:“原来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就在人间。”
有什么区别吗?
生:老师把后面的两个词语顺序颠倒了。
师:你很会听。那么老师这样好还是课文写好呢?
生:(齐)课文好。
师:为什么呀,你们不是平时挺崇拜老师的吗?老师未必就不如作者呀。
生:一样好。
师:呵呵……我们办公室主任又发话了。
(学生都沉默了。)
【可贵的沉默!我们的很多课堂上老师怕“冷场”,孰不知这样的`“冷场”有多可贵。这才是真实的课堂,才能够真正体现由“不会”到“会”的生成过程。】
(好一会才有人发言。)
生:老师,我觉得还是课文好。因为你那样是强调了不在天上,课文是强调了就在人间。
师:有点意思了。
生:因为课文主要为了肯定在人间,不是否认在天上。
师:对了,别看就这样换一个顺序,课文的侧重点就不同了,课文是肯定“在人间”,强调五彩池的美;老师那样改就是否认“在天上”,强调天上没有。你们说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侧重哪一点?
生:人间的五彩池。
师:看来呀,老师还是不如作家。大家也看到了,你说我们汉语的魅力大不大呀?
(生笑。)
【相机对孩子进行一点汉语魅力教育,是语文老师的天职,也是激发孩子学好汉语的有效而不耗时的好办法。】
师:好了,抓住了主旨——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板书: 天上
人间)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两个独立的词我板书之后又可以连成一句成语了——天上人间。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用这个成语说句话吗?
生:杭州西湖的美景就像是天上人间。
深圳欢乐谷对我们孩子来说简直是天上人间。
课文写的五彩池简直就是天上人间。
师:真不错,证明你学得很认真,也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
【一个巧妙的板书,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师:文中说天上是有——瑶池,真有吗?
生:没有,神话故事里面的。
师:你怎么知道神话就表示不一定真实呢?
生:神话是古代人民想象出来的。
师:对了,既然是想象出来的,那不能说是真就有。
那么文章哪一段是写天上瑶池。
生:第一段。
师:(对大家)这一段有不理解的内容吗?
(生浏览一会都摇头)
没有的话我们就不花时间分析了。
【这一部分课文很容易懂,既然孩子理解上没有问题了,就干脆过去了。也许老师设计了这一部分,但还是那句话——一切为了需要!孩子都懂了,为什么还要再费力费时读析?这就是课堂取舍的艺术。】
师:下面我们直接看地下彩池部分。板书:人间——彩池。
有没有发现,老师没有写“五彩池”而就写了“彩池”。这样写准确吗?
生:这样不准确。因为“五”代表数字,不要“五”就表示不了。
生:这样也可以,因为要不要“五”都表示五彩池。
(老师摇头表示不满意答案)
一会有人大悟。争着发言。
生:老师这样写是为了和上面的字数一样,都是四个字。
师:对。这叫对仗。但是老师在讲究对仗的同时更要讲究准确。我的问题是——这样准确吗?
生:准确。老师教过我们,这里的“五”不表示就有五种颜色,是很多颜色的意思。
(众哗然,大悟)
师:真不错,你们很有心。就是这样,很多数字在词语里面或古诗文里面就表示很多或很少,是虚指。你们还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五光十色
生:五颜六色
生:五彩缤纷
师:看来就给“五”较上劲了。
生:还有三教九流
生:七上八下
生:三心二意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还有九牛一毛。
师:停停!这个更有代表性了。“九”表示——?
生:多!
师:“一”表示?
生:少!
师:对了。数字不全是表示多的,记住了哦!
【这就是设计的魅力:看似平淡的一处巧问,涉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语文知识点。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素养不愁提高。】
师:好了,这个问题我们弄明白了。大家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人间彩池的?
生:3个。
师:看来比较重要。我们仔细了读读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彩池的哪个方面?
想知道答案?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读书。认真自由地读读书,解决这个问题,读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一下。
(生自由读书,讨论。)
【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看孩子是不是读书读的多,是否读得兴致盎然。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而是引导孩子用心去读书,高明的老师会引导,会巧引导。】
师:弄明白了吗?谁来谈谈?
生:第二自然段是写池,第三自然段是写水,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水变色的原因
师:不错,老师按照你说的板书:
池
水
师:概括第四自然段的话字数太多了,和前面一样,你有本事用一个字让我板书吗?
生:(迟疑一会)原因
师:快了,就俩字了,选一个,用“原”行吗?
生:(生笑),用“因”
师:好了,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池、水、因。
下面还是要读书。这一次读书要快速浏览,看看文章抓写池抓住了池的什么特点,写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
生:抓住了池子的多少、颜色、大小、形状。
师:还不够精练,我要板书这么多很累,减轻一下我的负担。能用最少的字词概括最好。
生:多
师:有这个特点,但不够全面。
生:怪
师:怎么个怪法?
生:很多形状。
师:那不叫怪,怪有点贬义了,那叫——?对了,奇!
(板书:多而奇)
师:现在大家做一件事,拿出笔来,把表现池多而奇的词语划出来。划完后体会一下应该怎么读,然后我再让大家来读。
(生划词,快速练习)
师:好了。我刚才巡视了一下,大家划得都挺准确的,老师相信你读的时候能读好了。来试一试。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了,很聪明,我听出池子的“多”了,因为你们把“漫山遍野”和“大大小小”强调地读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读书时,哪些该重读,哪些该轻读,其实不需老师多讲,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么笨!关键是你如何起去引导孩子读,给他信心了,他才会理解你的用心,才会真正去体会和琢磨。这是一个不错的典例。】
师:暂停——这个比喻句没有读好。想想,多美呀:好象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倒带——感觉一下,再来读。继续。
(生读到最后,老师接着读出 “有像——省略号的!” 生笑)
师:看看,这个符号代表什么?
生:代表还有很多样子。
师:对了,这个省略号不简单呀,还有很多呢?要写呀,还要写很多,但是不能多写了,再写文章就没法刹车了。就把几个有代表性的写出来就好了。快把这个符号标出来。
【小小省略号,老师也把它教的有声有色,别有滋味——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这一段大家读明白没有?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老师,一亩、一丈分别是表示什么呀?
师:老师告诉你,我查了资料,“亩”是中国的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相当于666.67平方米。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个多操场大。
(生哗然——)
师:你觉得大吗?
生:大。
师:错了。看看课文怎么写的?
生:“大的不过一亩。”
师:“不过”是表示小,可不是大。大家一定要联系课文句子的整体理解,别光一想600多平方米很大了呀。看起来有600多平方米很大了,实际看和什么比较了。和江河、大海比较它确实很小了。课文写的是一个池呀,不是写小水坑!
【什么叫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不过”不是生词,可是孩子理解没有到位,所以要追一下。学生的空白点就是训练点。这里也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老师课堂机智。】
再看“丈”,它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老师会换算,现在大家算一下: 1丈等于10尺,1米等于3尺,那么1丈等与多少米?
对了,3米多点。
师:好了,我们再看看写水的这一段。
刚才学习池,大家应该记住怎么学了吧,就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讨论写水部分,
(生自学讨论。)
师:开始汇报一下自学所得。水可以用一个什么短语来概括它的特点。(仿照 池:多而奇)
生:变颜色
生:多变化
生:颜色多
生:老师,我觉得也可以用“多而奇”来概括。
师:是吗?说说你的理由来。老师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生:多可以代表颜色多,奇可以代表很奇妙。
师:多好的孩子呀!你令老师为你骄傲(师顺手把“池”“水”用括号标在一起,指向“多而奇”
不过呀,老师有一点想问你:这里的两个“奇”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第一个表示——?
生:奇形怪状。
师:第二个表示——?
生:很奇妙。
师:你真厉害,比老师还棒。为他鼓鼓掌吧。
【这是一个典型的随机调控的例子。老师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发现和总结,但尊重孩子的同时也发现这样确实可以,就采用了。教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也不是盲从,还及时把两个“奇”的不同意思追了一下,不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吗?】
好了,我现在考察一下大家真正理解了这一段课文没有,一起来读一下。
(生读文)
师:老师还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请大家看大屏幕——“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边是天蓝色的,右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一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配图幻灯片演示)
师:这一段你读了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把各种颜色的词语都用本色字体写出来了。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吗?
生:可能老师觉得这几个词语重要吧!
师:不是可能,是肯定。来,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帮助孩子理解表示颜色意思的词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直观地让他看到。“橄榄绿”到底是什么颜色?屏幕上这个词老师就是用橄榄绿打出来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究实用和实效,才是科学的。反之,为用而用,永远没有把握多媒体应用原则的精髓。再如开头的录象片用得也不错,既给了孩子一个直观的图象,又为课堂服务——“看谁能读得比录象还美?”】
(生读)
师:有什么感觉吗?
生:这些词都是表示一个东西的颜色
师:把“东西”换成“事物”你觉得好吗?“东西”有点怪怪的。(众笑)
生:好。
师:对了,这就是一种好写作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吗?举几个例子。
生:茄子紫
生:梨黄
生:葡萄灰
师:很不错。
【培养学生时刻学会积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举一反三。而积累不能单靠课外时间,课堂恰恰是培养孩子积累意识,扩大知识储备的黄金时间。】
师:好了,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课文后面一部分是讲水变色的原因的,我给大家留一项作业:科学课上我们都学习了写研究报告,我也请你们回家后写一个研究报告——题目就是“五彩池池水变换原因探究。”
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4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灵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止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走进教材角色,走进文本思想,灵活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维比如.运用多媒体创设语文课程情境.可通过情景的设置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为灵动学生思维提供外部环境的保障。如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的罔片.穿插颐和园视频文件.以便于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整体结构和建筑布局.并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同时也为学生探究颐和园神秘的历史埋下了伏笔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品质、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种语言学科.语言有其独到的文学魅力.有的语文课程内容集文学、艺术于一体.学生通过文本学习,增强了对文学美和艺术美的整体感悟.如在《五彩池》一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没见过真实的五彩池.也没从其他途径欣赏过五彩池的荚景.此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去理解五彩池的真实之荚此.存教学中.我采用边读边听的教学方式,让学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感受五彩池的美景.之后给学生播放自制的f1ash音I叫作品.在音乐中穿插五彩池的精美图片.调动学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通过图文信息感十};五彩池自然的美感学生学习兴致很高.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果不是亲眼所见.学生彳艮难凭空想象出五彩池到底有多美,但存背景音乐、音画作品的衬托下,我把那种自然美景融入钊堂教学中.使学牛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与自然荚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知识具有抽象性.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很难理解.不容易把握教材的深刻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凭语言的表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语文教学难点在解决语文教学难点时.学生的思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时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难点突破.会使学生思维升华.激发创作的火花。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并结合教师的科学点拨,能使学生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提高创造能力。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先启发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美景以及圆明园被毁的历史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结组.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形成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我让学生观看现实的视频资料.从影片中感知自己的想象.同时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之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训练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彩池的特点来写景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方法习惯目标:1、在强化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2、继续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
3、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
2、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积累词句。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五彩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片,影碟机,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目的:精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总结全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瑶池的传说。
2、板书课题————《五彩池》解题。
3、五彩池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学习目标)听课文朗读,思考:
(1)、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你能找出有关词语吗?
(2)、这一段写了什么?
2、出示投影片,重点词句教学:“漫山遍野”
3、方法小结: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
5、小结:第二自然段讲了(水池多、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2)、这一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水非常( )。
2、引导分析。
3、小结。
4、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这样神奇呢?(导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
(1)、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2)、你能找出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吗?
2、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小结:
5、面对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启下)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这一段表明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
3、质疑:(思维拓展)。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请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数量:漫山遍野…
池 颜色: 光辉… 多
五彩池 大小: 亩、丈…
形状: 葫芦、…
水 来源相同: 美
颜色不同: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6
"课堂突发事件"通常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无法预测、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通常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分歧,出乎教师事前设计与意料范围,如偏离教学设计方向的突然提问或对老师提问给出一个"古怪"的答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小学教学要求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因此,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给我们课堂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当课堂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尤其当学生的"古怪"提问或答案正好击中教学设计中的空白,而这个内容又正好是教学内容的关键衔接点时,教师的教学机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的应变水平,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教育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一、巧用突发事件,化解消极因素
如果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小生态系统的话,那么课堂是一个拥有几十个生命的相当大的生态系统。在这样大的生态系统里,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教师要保护好这个生态系统,始终要保护课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教育机智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马卡连柯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一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语文课上,有十几位教师在听课,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坐。这时,全班同学神色凝然,以为教师要批评一通了,但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没作及时处理。当读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句时,教师就地取材,问道:"'小扣'是什么意思?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猛推'呢?"学生议论了一番,认识到那是因为诗人懂得敲门应当是轻轻的,猛敲猛推是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追问:"为什么在'久不开'情况下还是'小扣'呢?"学生说:"如果主人不在,就更不能猛推而入,这是更不礼貌的行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有学问,才能这样做。"这时教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座位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认为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推'?"这位同学脸红了,大家也都友善地笑起来。这笑声,无疑体现了大家对刚才突发事件的理解。终于,一场骤起的课堂风波,不仅没有影响课堂教学,反而被教师用教学机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意,实现了教育价值。
二、巧用突发事件,灵活化解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难点问题,使教师造成尴尬的局面,由于这些问题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没有办法找资料或与同行切磋,而必须解决与片刻之间。
我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我先把鹳雀楼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突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登鹳雀楼是说诗人已经上了楼,如果说要'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楼就应该有三层,可图上为什么只有两层?"莫非是图错了?我怔了一下,便先来一个"缓兵之计",说:"是图错了呢,还是诗写错了呢?还是图和诗都没有错?"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思考。我缓过神来,接着点拨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还是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于是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可能是诗人一边上楼一边想,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还不够高,还看不到远处景色的那种可惜的心情。"有的说"这是诗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登得高才能看得远。"有的说:"这种想法与楼有几层没有关系,即使站在二楼上也可能有这种想法。"我说:"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的想法,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愿望,不是......"这时说图画错了的孩子接着说:"不是站在楼上的诗人说鹳雀楼还有第三层。"
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有时确实会把教师、同学问懵了。提出这些问题也许只是偶尔触及,但这正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有敏锐的智慧捕捉其中可能具有的价值因素,并要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课堂的生成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三、巧用突发事件,临场改变设计
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本体、媒体等随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且不可为"圆满"地完成预定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必须灵活自如的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我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提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愣,接着便临时改变了预先的设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是否合适;二是池子的深浅是否合适;三是池水是不是很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危险的障碍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课文,五彩池具不具备这些条件。"于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地仔细读课文,并找出了许多根据,说明不能游泳。如:
--课文中写"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大小不能游泳。
--课文写五彩池水深的"不到三米",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可见大部分池水太浅,是不能游泳的。
--"水来自同一溪流"可能是水比较干净的,但这样奇异的自然景观,如果有很多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景观吗?应该是不能去游泳的。
--课文中还有"池底生着许多石笋......"的内容,它能变成五彩颜色正是这些石笋的原因。这说明池底有危险的障碍物,是无法游泳的。
......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7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彩池》这篇课文,我将分两部分内容来进行具体阐述。第一部分是教材简析,这里我将向你介绍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预设;第二部分是教学设计及我的设计意图,这里我将着重向你介绍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层层落实。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简析。
一、教材简析
《五彩池》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介绍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色,以及产生这种奇异景象的原因。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介绍了五彩池玲珑多姿的形状;第二段(第2、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描写了五彩池鲜艳多变的色彩以及形成这种色彩的原因;第三段(第四自然段)是作者面对着这派奇异的自然风光而所发的由衷赞叹。全文文字优美,运用了许多描述色彩的词语,是适合学生品读、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好材料。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能够通过朗读感受美,通过品味欣赏美。
根据文本的特征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将本课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1.以读悟美,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奇异,受到自然风光美的熏陶。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五彩池的美丽奇异;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3.能学会6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恰似”、“玲珑多姿”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篇文章中所要表现的美值得学生好好品味,所以我把“以读悟美,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受到自然风光美的熏陶”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来进行落实。
教学难点:
能理解五彩池鲜艳多彩的池水形成的原因。这个在文中虽有介绍,但因为没有实地观察的条件,当中又有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所以学生理解上可能有困难。
二.教学设计及我的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想,对话意味着平等与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所以,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把学生看做是鲜活的生命体,努力实现生命与文本的对话。设计了以下两个板块:一是初读感知,期待对话,二是以读悟美,经历对话。
(一)初读感知,期待对话。
期待,在学习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产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我这样引入课题:“传说中天上有一池十分奇异的水,这池水有五种不同的色彩,美丽异常,人们叫它五彩池。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四川藏龙山上,竟然就有这种传说中的五彩池,而且不止一个,多得数不清。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乘着语文文字的翅膀去神游这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五彩池。”这样,以激情唤起激情,让学生充满对文本的阅读期待。请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通过示范读,比赛读等形式来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支玉恒老师说,学生读了一篇课文后,一定会有想说一说的冲动,于是我请学生自由谈谈初读以后的感受,尊重学生独有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我说:“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五彩池印象最深的地方呢?”在学生再次快速浏览的基础上,我请学生上台板书关键词。这样,不仅用精练的词语凸现了五彩池最大的特点,而且洗练了学生的语言,训练了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我预设了这几个可以概括五彩池特点的词语:玲珑多姿、鲜艳多彩、美丽、奇异等等。然后我问学生,你们最想领略的是五彩池的什么?这里将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教育思想,随机调整我的教学板块。根据对文本的分析和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估计,学生可能最想领略的是鲜艳多姿。这样激发了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对课文产生深入阅读的期待。
(二)以读悟美,经历对话
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三个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环节,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走进文本,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美拉近距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在情感性朗读中与五彩池的色彩美对话。
我请学生欣赏五彩池的鲜艳多姿,在课件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五彩池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通过与语言文字的对话、交流,五彩池就会跑出来。”语文的朗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课文是静态的文字,只有读才能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鲜活的画面。学生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潜心品读。我请学生说说你的头脑里出现了什么?让学生有五彩池色彩的初步印象,即:“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我用“在认真倾听的同学们,你们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巨大的彩画了吗?”这样的评价语来激励,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之中,同作者一起观察、体会、想像,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为教学重点的落实打下基础。然后,我引导学生细细来观察鲜艳多彩的五彩池,把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这里我创设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阅读平台,充分发挥朗读的理解、体会、感悟和表现功能,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第二自然段中的几个分句具有写法上的特点,那就是句式工整,相同的意思用不同词语来表达,最明显的是运用了很多描写色彩的词语,比如:咖啡色、柠檬黄、湖蓝色、橄榄绿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和感悟,真正达到以读悟美。当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对话,用思维领略了五彩池的风光后,我在课件上出示五彩池的奇异画面,让学生用视觉来领略一番,并且引导学生用书本上的语言来进行对画面的描述,这里不仅让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内化运用,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来进行第二自然段的背诵,真正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五彩池的画面提问题,学生一定会有“这么多色彩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疑问。这个疑问是动态生成的,是学生的真问题。我随机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来让学生自己读懂。因为这个原因中涉及物理和化学的有关因素,有条件的话,我希望能进行小实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石笋,什么是石粉,为什么在阳光的照射下池底会像反光镜。这样来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
2.在创造性读写中与五彩池的形状多对话。
当学生充分领略了五彩池的色彩美后,我引导学生来领略五彩池形状的玲珑多姿。请学生理解五彩池的玲珑表现在哪,它的多姿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文中这样描写池子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我在课件上出示五彩池各种形状的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再写写五彩池别的形状。这样在读写结合中,凭借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3.在拓展性阅读中与作者对话。
这篇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对这一派自然风光的深深赞叹,这正是我们这些文章的读者所深深体会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倡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所以我对本课作业的设计就想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课内课外的整合。我设计了有主题,有趣味的长作业,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在这些主题中自主选择完成:
1.“我是小小导游员”。这个作业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编写一份五彩池的导游词。
2.“五彩池的美文美画”。这是让学生画一画并写一写,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
3.“五彩池DIY”。这个作业十分有趣,让学生根据五彩池形成的原因自己来制造一个迷你的五彩池,可以请教常识老师和家长们。这样,在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能力和知识,真正实现大语文观。
老师们,我在本课的设计中,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多重多维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设一个具备生成性的,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8
一、活动主题:
通过学习《五彩池》一文,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
二、活动年级
四年级
三、活动目的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动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去看看五彩池。
五、活动过程
1、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a、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之多。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b、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c、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读、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更令人惊奇?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3、探索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谈论。
3)、启发汇报。
4)、看着版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4、回应启发,写广告词。
学习到这,大家一定了解可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明、易记、贴切、有鼓动性。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和地位
这篇精读课文讲“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臧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形象生动地描写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应鼓励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课中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的读书,充分的感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加上多煤体的适时渲染,让学生体会出五彩池景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培养语文能力,感受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难点: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方法、过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3、学习作者描写五彩池的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在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彩池》。在这篇课文中,关于“五彩池”有一个神话故事,谁给大家讲一讲?
2、那是神仙住的地方,一定很美很美,难怪作者想变成腾云驾雾的神仙呢!但这只是个传说。而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真的`就有这样神奇的五彩池,接下来,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游览一下这五彩池。
【出示图片】
(二)、游览感知,精读品味
1、接下来,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绮丽的风光,感受它独特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在作者的笔下,是如何描绘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的?
2、谁来说说浏览之后的感受?(过渡)五彩池的确神奇、美丽。作者更是妙笔生花,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再现了出来。到底神奇在哪?美丽在哪?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细细欣赏。
(三)、品词赏句——领悟美
1、大家自己默读一下
2、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最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能体现它的神奇和美丽?
2、在小组里读读你划的词语和句子,并互相说说为什么能体现它的美丽和神奇?(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特征和认知水平,决定了读是小学生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最好的方法。通过多层面地读,让学生多次与语言面对面地接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灵魂。)
3、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交流后的感受。
你划的有哪些词语和句子?怎能体现它的美丽与神奇?
(1)、形状各异
(2)、颜色美、奇妙
(3)、数量多
(4)、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
(齐读:同样……瑰丽)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有哪几个原因,用铅笔在书上标上序号。然后请前后位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四、合作探究——美形成的原因
1、小组交流讨论五彩池美形成的原因。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五彩池美形成的原因。(三个原因)
(过渡)作者一开始向往天上的瑶池,可当他看到神奇、美丽的五彩池,觉得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美的多,由此发出感叹:原来……不再天上。
五、请同学们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
六、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图片,请你用一句话或广告语来介绍五彩池,为五彩池作广告;或以小导游的身份用一段话来介绍五彩池。(设计意图:教师巧妙设计地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和图片,在熟读的基础上临场发挥当小导游,不仅要复述课文内容,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表达,这样规范了学生的语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无声息的文字“活”过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描写池塘外形、色彩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独立自主、合作、探讨中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赏详细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自然之美,五彩池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浏览写景部分,领会景象的美与奇。
2.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理由。
三、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去游览一处景点。她,小巧艳丽,玲珑多姿,颜色漂亮多彩,它就坐落在四川松潘县的藏龙山上。你们猜猜这是哪儿?
生:五彩池。
师: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二、初读课文,团体感知
师:大家打开第2课《五彩池》,本人认真读一读,注意读准、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适才听大家读的希罕好,我们来展示一下怎样?
(一人一段开火车)
在这一过程中纠正学生读错的字。如:松潘(#257)县、矗(chù)立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团体感知。
师:听到大家读的这么好,教师也希罕想读。你可以闭上眼,看脑海里都出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配乐老师范读)师: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生:五彩池希罕美!
师:你喜欢它哪的美?
生:我喜欢池水的颜色,。
生:我喜欢五彩池的外形。
生:??
2.学生精读,探讨学习
师:看来五彩池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书中哪一部分看出来的?从文中找出相干的词、句,画一画,写一写,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小组交流,组长汇报)
预设点:
(1)池塘
(a)“这里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也数不清,大大小小足有好几千个"使学生领会池塘数目的多。
师追问: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池塘数目多的?
生:“数也数不清”、“好几千个”
(引导朗读)
(b)池塘的.大小不一,“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一丈;小的呢,比饭桌上的菜碟还小,水也更浅,用小拇指就可以摸到它的底部。”这里通过对比展示出了池塘的大小不同,深浅也不一样。
师:读了这儿,你有一种哪样感觉?
生:我感觉这儿太风趣了,小的比饭碟还小,小拇指就可以触到它的底部。
(引导朗读)
(c)池塘的外形也不雷同,“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圆圆的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还有新月形的、马蹄状的、豆角样的.....”
师:还有哪些外形呢?
(学生谈话引导朗读)
师: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五彩池的池塘很优美,为哪样笔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五彩池更美了呢?
生:(写作方法)用词准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伎俩;捉住特点来描写;分类来写:数目、大小、外形。
师:如今我们就通过朗读来领会五彩池的美吧!边读边想象。
(2)池水
师:除了池塘这么玲珑多姿,五彩池还有哪很美?
生:池水。
师:池水又美在哪儿?
生:
(a)池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黄的、绿的、白的、紫的、蓝的”五彩缤纷。
(b)每一个池子里还有不同的颜色,“有的上面是咖啡色,下面却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是蓝色,右边却又成了橄榄绿;有的全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池子又呈现出多种色彩。假如把各池的水都舀起来看,却又跟通俗的清水一样,哪样颜色也没有。”这里使学生领会池水的鲜艳神奇。
师:你是从哪领会出池水的神奇的?
生:池水上下颜色不同,“有的上面是咖啡色,下面却成了
柠檬黄。”领会出池水很奇异。
生:池水左右颜色不同,“有的左边是蓝色,右边却又成了橄榄绿。”领会出池水很奇异。
(3)形成理由
师:教师已经被这样得美景迷恋了,那这样的美景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a)“池里生着众多石笋,它们的外形有的像刚刚出土的竹笋,有的像险要的山峰,有的像耸立的宝塔,有的像一簇簇的珊瑚。这些石笋的外观又凝聚着一层精致的石粉。形成了一壁高低不平的反光镜。”
(b)枢纽还要有阳光的照射,只要阳光射到池底时,这些反光镜才会显出各种鲜艳奇丽的颜色。
师:是啊,鲜艳的五彩池加上漂亮多彩的池水,组成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特有的迷人风光,其实五彩池周围的景色也很迷人,你能想象那幅画面吗?带着想象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之后谈话,指名朗读)
(4)第七段
生:看到这美好的自然风光,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感叹:“原来,五彩池不这天上啊!”
师:课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天上的五彩池”,你是如何的理解的呢?
生:这句话照应了开头祖母讲的五彩池的故事。
生:我觉得这句话是说这么美的五彩池不这天上,是称赞现实中的五彩池,称赞了大自然。
师:让我们一路来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七段)
3.团体回味
师:从大家的脸上,教师已感受到了你们对五彩池的喜好与依恋,我们一路配着音乐,再次走进那鲜艳的《五彩池》吧。生:(配乐自由读)
四.分享感受,延伸体验
师:今天我们同笔者一同游览了四川省松潘县藏龙山上的五彩池,感受了它的鲜艳和神奇,让我们试着为这处美景写一段广告语,为它吸引四海宾朋吧。
学生做小练笔
五、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11
【原文】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看到的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以“听说、向往——亲身前往、目睹奇景——简介成因——赞叹人间瑶池”为思路,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池底长着许多姿态各异、高低不同的石笋;二是阳光折射的作用;三是池边茂盛的树木花草在池水中的倒影,使池水瑰丽多彩。
课文开头讲五彩的`瑶池在天上,而结尾讲五彩池就在人间,首尾呼应,意味深长。课文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打比方的句子,把感情的表达和景色描写交融起来,这些都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五彩池这一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景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注意学习和积累语言。
课文主要内容不难理解,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理解却有一定难度,是学习本
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五彩池成因的理解也是知识性难点之一。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凝成、镰刀、普通、石笋、丘陵、险峻、折射、瑰丽。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有关词句。
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五彩池教学挂图,或能表现五彩池特点的活动投影片,或有关五彩池的风光图片。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五彩池的有关资料。
2.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通览全文,交流对这篇课文的总体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叙述的顺序。课文先讲五彩池在什么地方,再讲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讲五彩池池水的颜色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成因,基本上是按叙述的内容组段成篇的。
3.本课的重点内容——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六个小组,围桌而坐,讨论五彩池有哪些特点和五彩池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然后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最后教师做一些简要的归纳。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介绍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打比方的句子进行学习,感受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①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读一读。②讨论这些打比方的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以及这样写的好处。③发挥想象力,利用课文插图,结合上下文,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应引导学生抓住“却”“可是”以及方位词“上层、下层、左半边、右半边”来理解不同的水池颜色各异,同一池水颜色不同的神奇之处。
了解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成因,可先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进行探究性讨论交流。如有条件,可以用课件展示池底地质结构特点,理解在阳光照射下,表面凝结细腻透明石粉的石笋怎样起到折光镜的作用(也可用三菱片演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原因:一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二石笋表面有石粉;三阳光折射;四花木倒影。
课文最后一句“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可引导学生通过如下方法来理解,一是回顾课文开头,启发学生理解作者引用神话故事的目的就是衬托人间的五彩池;二是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从而体会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外,课文开头交待“我”是在“夏天”的一个“晴朗”日子看到五彩池,这与下文的关系很密切。夏天雨水充足,花草繁茂,是大自然呈现生机勃勃的季节,为下文描绘五彩池的绚丽神奇做了铺垫;天气晴朗,无数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才会闪耀各种光辉。这些前后有联系的内容,学生自学时可能忽略,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
4.这篇课文景美,文也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作者初见五彩池时的惊讶之情,了解池水颜色不同的原因时的喜悦之情,从而感受五彩池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理解内容、了解了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做到熟读成诵。
5.关于词语的教学。本课是写景叙事的文章,宜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学习词语。直观形象的方法包括图片、实物、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运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用动作来表示等。如“腾云驾雾”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西游记》中的某些镜头;“一丈、一亩”可以用类似长度、面积的事物来类比等等。
6.关于了解五彩池色彩斑斓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建议与自然课适当联系起来。可以在本课教学前与自然老师联系,在自然课上做一做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也可以在语文课中适当解释,课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究。
7.关于“思考·练习”。第二题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强调用自己的话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不要照文背说。第三题是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同时积累语言。可以结合朗读来完成。第四题是积累词句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找出的句子,再要求学生把句子摘录在作业本或笔记本上,鼓励他们能“品味地”去朗读。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1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在这节课里,我想请同学们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大家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
二、朗读体会,赏析句子(学习课文2、3自然段)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感受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现在就让我们细细来品味五彩池的神奇之美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笔划一划,五彩池美在哪里,神奇在哪里?
(生读——划找句子)
2、同学们都体会到了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了吗?谁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交流(随机学习)
①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A、你听出来了吗,五彩池神奇在哪里?(神奇在“多”,漫山遍野)
B、你们知道吗,藏龙山上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多个,谁能把4000多个五彩池全念出来?(指导朗读)
②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A、听出来了没有,神奇在哪里?(神奇在颜色鲜艳)
B、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③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A、你又听出了什么?
B、是不是只有这些形状?你觉得又像什么?
④第三自然段
A、你感受到了什么?(颜色丰富,颜色会变化)
B、朗读训练:个别读——师生评价——齐读
读出你们的.惊奇和惊喜
C、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一定会发现五彩池另一个神奇的地方。
D、体会地很不错,学到这儿,你们明白五彩池神奇、美丽在什么地方了吗?
4、为什么水源相同,池水的颜色却不同呢?甚至连同一池的水颜色也有区别?真是太神奇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后与同桌一起讨论原因。
原因: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
石笋表面有石粉
阳光折射
花木倒影
三、回应开头,写广告语
学习到这儿了,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
2、汇报交流
好了同学们,看看你们写得什么?如果你觉得他们写得好,你就鼓掌。
五彩池是人间的仙境,是个好地方。 五彩池,神奇的人间瑶池。
五彩池,你不能不去的地方。 五彩池,令人神往的池。
板书设计:
形状:各异 大小不一 多
五彩池(神奇)
颜色:丰富多彩 变化多端 自然形成
反思:
从教学设计上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多了一点,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2、让学生朗读感悟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五彩池的神奇之美时,语言训练点不够落实,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读过,对句子中比较重要的词没有深入地去体会。如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话“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学生只是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神奇之美,并没真正体会到到底美在哪里。在上课时,作为老师我并没有很好挖掘这句话中的精髓,只让学生感受到池水颜色的鲜艳,其实应该抓住这个比喻句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语言的美。
3、写广告语时,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写得比较精彩,大部分学生还是只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并不能把自己发自内心的赞叹之情写出来。原因是在赏析五彩池的美时抓得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并没完全感受到它的神奇之美。
再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博采众长。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13
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在更新语文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等方面,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学习。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就如何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是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二是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三是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程标准,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弊端,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地“请老师住嘴 ”,这就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教学片断1:
1、师:听老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讨论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生 1:我找到了“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展幅地毯的宝石”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五彩池的颜色美,它把光辉比作宝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景色。
生2:我找到了“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的像盘子的,有的像莲花的…。。”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奇特,它把水池的形状比作葫芦、镰刀、盘子和莲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特等色。
3、师:除了课文讲到的形状外,你还能想象出五彩池有哪些形状吗?并用筒笔画画出来。
4、生:展示学生作品。
5、师:课文还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神奇样子?
6、生1:我从这一句“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数量多。
生2:我从这一句“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母指能触到池底。”中体会到五彩池的大小和深浅。
7、师:你们很会读书,找得很准确。五彩池的确很神奇。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8、生1:神奇的语气
生2:兴奋的语气
9、师:是的,我们应读出作者初见五彩池时惊讶之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一次。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老师范读多。事实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但是学生没有经过自主探究,老师就朗读出来了,那么他们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虽然学生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是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了。
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以读为本”的基本手段,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配乐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充分感知语文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采用读后找——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读后议——讨论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读后说——说说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读后画——用简笔画画出五彩池的形状。让学生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在学习课文中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了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程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里的功劳呢?
10、师:刚见到五彩池,作者就被它无比的神奇深深吸引住了。然而,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1、生: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池水的颜色。
12、师:对,就是池水的颜色使作者感到惊奇。那么五彩池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
13、生: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
14、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写池水色彩的成因,并动笔画一画。
15、生1:a、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
生2:b、石笋表面有石粉。
生3:c、阳光折射。
生4:d、花木倒影。
16、师:看到这么美丽的五彩池,唯怪作者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中还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传说昆仑山有个瑶池,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池水有各种颜色,非常美;而在人间,的确有像瑶池一样美的地方——五彩池。(板书课题13五彩池)
2、师:你们想知道五彩池到底有多美?请读第13课。(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①画生字词,将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找出描写五彩池样子的句子(用括号)
2、重点提醒多音字读音。在本课应该读:
哄读(hǒng)折读(zhé)藏读(cáng)
三、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同桌讨论,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一说课文的记叙顺序。(先写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接着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最后介绍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找出能概括出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神奇)。
3、美读第一自然段。
师问:读自然段时,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要读出瑶池美丽及向往之情)指名读。
板书:瑶池、我、夏天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那么,这么美的五彩池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来读,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①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板书:晴朗、漫山遍野、大大小小)
②朗读好第二句比喻句,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板书:无数、各种不同颜色)
③正确找出五彩池的深度怎样,第三句。
(板书:大:小:深:浅:)
④第四句是怎样描写五彩池有哪些形状的?。
(板书:形状有像??有像??)
2、讨论:这个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哪几个方面特点,同桌说一说,老师巡视。
3、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要读出通顺流畅。
(有学生来读)
4、讨论省略号的内容。
(让学生来说这些五彩池还有什么形状)
六、朗读巩固
看黑板的板书词语提示,集体再来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七、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个,大小和深浅。你们要想知道五彩池里的水是怎样变化的,就回去找一找资料和继续读完这篇课文。
《五彩池》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神奇、险峻、灿烂、腾云驾雾、矗立、铺展、惊奇”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五彩池水构成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准确理解词句有必须的难度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录像引趣
出示课题后,老师质疑: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样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课文对其中的奥妙作了生动搞笑的描述。这个问题我们留作下节学习课文之后再回答。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见水,但你们看见过奇特壮观的五彩池吗?你们想看看吗?
放录像,学生观看说说感受。
二、运用方法,练习分段
刚才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你们很喜欢、很惊讶。那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提出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三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哪里。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第5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同学们进行讨论,统一意见,最后按不同资料分为三段。(第2~4自然段)具体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貌的以及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各种色彩。是分三个方面讲的,能够归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三段。
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貌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试着给课文分段;做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有美丽的五彩池。这节课我们师生将再次观赏那里的美景,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更好地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理解资料
(一)学习第1段。(第1自然段)
思考:五彩池在哪里?
先写“我”的遐想,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最后点明五彩池的确切地点,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性。
(二)学习第2段。(2~4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思考:水池都是什么形状的?
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
理解词语“晴朗、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的意思。出示投影片。(图)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无数”是讲水池很多,不可计数。那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出示投影片。(图)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说出“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这样比喻的好处。
体会运用“大小”、“深浅”比较的手法,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思考:池水都有哪些颜色?
这一段我们要重点了解五彩池水的特点。这也是作者描述的一个重点。
水源相同,流出水的颜色却不同,可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这的确让人“惊奇”,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3.学习第4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句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展开讨论。出示投影片。(图)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讨论找出三个原因。
第一,“池底长着许多石笋,”作者把形状各异的石笋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
第二,“阳光的照射”,使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颜色。
第三,“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如何具体描绘五彩池的,把这篇描述自然景观的课文,描述得如此形象、生动、优美的。
(三)学习第3段。(第5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同学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
1.这句话意味深长,它照应了开头。
2.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朗读全文,深入体会
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五彩池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四、小结板书,了解思路
这是一篇描述自然景观的课文,描述形象生动、文字优美。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儿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先明确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资料,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子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背诵。
二、学习生字词
(一)本课一共有11个生字,同学们在前两课时中已经把字的音和意解决了。到了第三课时,我们就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加以指导。
1.换部首学习生字:
出示旧字:摇播蝶姆俊
换部首成新字:
摇—瑶播—潘蝶—碟
姆—拇俊—峻
这样做既巩固了旧字,又学习了新字,提高了学习兴趣。
2.区别形近字:
仑—仓两个字上半部相同,下半部不同。一个是“匕”,一个是“X”,但它们都是四笔写成,要比较后记忆。
3.难字的笔画:
“舀”的写法:。
“丘”的写法:。
笋:注意第八笔要写出来。
4.要读准字音:
“笋”是平舌音,
“矗”是翘舌音。
“峻”不读z)n应读j)n。
“峻”和“陵”的右半部要区分。
5.易写错的字:“亩”下面是田不出头。
(三)掌握下面的词语:
险峻茂盛矗立神奇
灿烂折射腾云驾雾
(四)理解词语。
神奇——十分奇妙。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昆仑山——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此刻用来形容奔驰迅速。
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很奇怪。
瑰丽——异常美丽。
(五)区别形近字:
仑(x)瑶(x)滔(x)峻(x)
仓(x)遥(x)舀(x)俊(x)
三、小结
这节课的资料较多,但重点还是学会生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应用。
板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彩池》教学设计08-10
《五彩池》教学设计【精品】08-28
《五彩池》教学设计优秀07-17
《五彩池》优秀教学设计07-15
《五彩池》教学设计15篇02-16
《五彩池》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28
《五彩池》教学反思10-24
四年级语文《五彩池》教学设计优秀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