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雨了》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下雨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素材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教育是什么?教育=知识+能力+情感(关爱)。教育如果仅仅关注知识,就会失去它所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脱离了知识而进行所谓的能力教育,那么教育就犹如读不懂的一本书一样使人如坠云雾;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一样。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之一是教育注入了情感与关爱的因素,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不能仅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关爱。这正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教材在呈现学习内容时注意了情感与态度目标的渗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以打电话的方式分别询问四位小朋友到家的时间,体现了师生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
2、情景图中的信息:
人物信息——王老师;学生——小力、小云、小青、小林。
时间信息——小力是5时到家的,小云是5时半到家的,小青是快到6时到家的,小林是6时刚过到家的。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共2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小力到家的时间。认识整时
第二个红点:谁最先到家?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生活经验。
学生虽然是初次学习认读钟表,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对于钟表认读一无所知,这得宜于社会的进步及成人在生活中的帮助。试想一下,五六十年代学习认识钟表决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那里的儿童从没有见过钟表,对于钟表是陌生的,而今天的儿童再也不是这个样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有钟表,家长都会认读钟表,这种潜在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使得儿童对钟表不再生疏。事实上也是这样,如果调查一下,一年级可能有不少儿童会读钟表,尽管他们不能解释,但这至少也能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建立在一个空白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可能具备一些时间的表象。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就不能脱离开时间的表象作用,如下午5时,只会认还不行,还得知道下午5时是什么时间,是我们放学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个观念,那么学习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事实上,时间的表象作用在认识钟表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把钟表上的时刻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与自己所建立起的时间的表象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时间的表象不具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就会沉浸在“下午5时是什么意思”的思维状态中,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时间的观念的空白的,对于钟表的认识是空白的,那么在教学之前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积累。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学看钟表的初次学习阶段;
是今后学习认读钟表的重要基础;
是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读整时、半时时刻,知道哪些时间接近整时,哪些时刻是几时多。(知识与技能)
2、经历认读钟表时刻的探究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与态度)
3、能用时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问题,数学思考)
(二)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钟表(或模型)
教具:钟表,教材中的插图。
(三)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认读钟表,去拨弄钟表。可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认识,充分利用家庭学习资源。家长虽然不会去解释钟表时刻,但他们会认钟表,即把认读钟表的知识告诉孩子是不会教错的。在布置认读的几天里,教师应作调控,问一问学生会不会认读,你是怎么认读的。有了这个调控过程,有利于调动还没有采取行动的孩子的积极性。
(四)充分认识感性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一个知识,如果学生一点感性认识也没有,教师就只能灌输、告诉。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钟表丝毫认识也没有,一节课是学不会的。
(五)以有指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布置学生把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熟悉,为课上抽象梳理积累感性经验。缺少了这一环节,教学活动将会陷入无知的状态中。
四、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第一个红点:小力到家的时间。认识整时
认读时刻(读一读)——拨针操作(拨一拨)——梳理认知(议一议)。
认读时刻(读一读)——利用教材情景图,指导学生认读小力到家的时间。
拨针操作(拨一拨)——首先让学生简单地表述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如有格、有数、有针,引导学生抽象“时针与分针”;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从12时——1时......5时的拨针操作活动(这样的活动对于认读钟表来讲必不可少,通过时针与分针的顺时针拨动,使学生感受针的转动情况,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接着补充几个例子,如下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2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是7时等,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每一个时刻的拨针操作活动,并结合拨针操作的过程,教师适时地把每一个时刻的钟面图张贴出来,为下面的梳理认知作好准备。
梳理认知(议一议)——最后引导学生梳理认读整时的方法,既引导学生寻找“变中的不变”,也既“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第二个红点:谁最先到家?
例题二的教学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来进行。
五、自主练习:为了方便学习,三个题目均应设计挂图。
第1题:①挂出插图②拨出这些时刻③教师涂出8时的时刻④学生涂其余的2个时刻。
第2题:目的:渗透时刻与生活的联系。①挂出插图②读出时刻③拨出时刻④根据画面讲故事。
第3题:教师板书时刻,学生拨出时刻,并说一说怎么拨的。
目的:为建立时刻的表象而操作。
第4题:目的:时刻与生活密切联系,尊敬老人。
①讲画面的意思:从画面中能看出什么?每一幅图是什么意思?能否讲一个故事?②拨出时刻,填写时刻。
第5题:先探究,再解释。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目的: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第6题:目的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挂出插图后,首先弄懂图意,只有图意清楚了,才好连线。
第一幅图:小明去看马戏表演,家长没同意。为什么?
第二幅图:观看表演。
第三幅图:观看表演结束,小明有不想离去。
然后连线:适时揭示合理安排时间。最后讲故事。
六、我学会了吗?
此题的学习应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完成。利用各学校都有旗杆这一条件,观察几天,并作记录,利用这些观察记录,课上汇报。每人发一张如下所示的表格,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填写:
上午7时
上午9时半
快12时
下午4时刚过
影子长
影子长
影子长
影子长
影子较长
影子较长
影子较长
影子较长
影子短
影子短
影子短
影子短
要对学生的发现进行两个方面的梳理:一是引导发现“早晨与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二是渗透一些科学常识。
目的:渗透数学与科学的融合。
最后进行单元反思,可从学会看钟表,原来不会现在会看以及认读的知识等方面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雨了》】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3-20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4-01
下雨的感言06-01
《要下雨了》说课稿11-17
《下雨的时候》说课稿12-09
要下雨了说课稿01-18
下雨了小学作文02-05
下雨小学作文02-06
《下雨了》教学设计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