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
①复习周长的意义。什么叫周长?(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周长的意义)。
②复习正方形周长的意义。(课件演示小花狗围着正方形跑一圈正方形的周长闪动红色)要求小花狗所跑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课件演示小白狗围绕圆形跑一圈圆形的周长闪动黄色)要求这只小白狗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又是求这个圆的什么?(圆的周长,揭示课题)你能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 (教师完成板书,学生读书)
(2)同位用自己带来的圆形实物互相口述圆的周长。
二、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问: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①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测量工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你手中圆的周长并做好填表记录,(边量边交流测量方法)让我看哪个小组做得最棒。(教师巡视操作过程)
周长(C)直径(d)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
②请四人小组上台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方法。
2、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课件演示填表)
(1)请同学们看屏幕的表格,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2)讨论:究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汇报)引出圆周率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板书)
3、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1)师:科学家的大量准确测量和精确计算得出,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叫什么?请自学99页第二自然段。(叫做圆周率)什么叫圆周率呢?用哪个字母表示。谁能说一说(指导读写π。)
(2)了解圆周率的历史。(课件演示圆周率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99页下面小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个结果比外国数学家得到这个结果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可见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外国数学家利用计算机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亿多位,我国现在又落后了。哪我们还有机会超过外国人吗?没错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让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了,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那么要求圆的周长,你必须知道什么?(直径或半径)你会求吗?
4.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应际问题。
出示例1(学生自学并独立完成)。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评点。
5看书、质疑
(1)若将例1的直径改为半径,会求它的周长吗?
(2)及时反馈,完成第100页(练一练1、2)。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
2.解答练习二十一第2题(课件演示)
3.测量一圆形实物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4、扣展练习
(1)画一个周长12.56厘米的圆
(2)思考题。(课件出示两只蜜蜂分别在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上走一圈)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同样长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学生互评。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谁的表现最佳?
板书设计:
圆 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例1、一块圆形铝片的直径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圆的周长》
第一课时
2、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建立在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学习基础的、是前面学习“认识圆的”进一步深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是相当重要的学习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定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绳测法、滚动法认识圆的周长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德育目标:通过对学习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了一些教学知识。基本具备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让他们在自主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是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从而乐意去学。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规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能力、探索思维,拓展探索思维的空间。改变以前机械说教,沉闷程式化的教学设计。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我采用的是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来掌握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又让学生在课堂互动的快乐氛围接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我是按以下四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的: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让学生找出图中直径和半径,并说出什么是圆的直径和圆的'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对就知识的复习为新授内容做了准备和铺垫。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自学提示:
(1)课本63页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一种是滚动测量法,另一种是绳测法,拿出个小组准备的直径是10cm、15cm、20cm的圆。完成下列表格:
周长直径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2)探究圆的定义?直径不同的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样吗?这个比值叫做什么?用哪一个字母表示?读作什么?在通常计算时∏值取多少?圆周率是哪个国家的数学家谁最早提出的?
(3)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怎样表示?
三、当堂训练、检查自学效果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2、一个喷水池直径是5m,他的周长是多少米?
四、订正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后教)
学生在求圆的周长时,不能正确的应用公式,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已知半径求圆的周长用C=2∏r,已知直径求圆的周长,用C=∏d。
五、本课小结
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在回忆梳理的过程中再现了本课的知识点。
六、课堂作业、当堂批改(不少于10分钟)
1、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r表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写作()或()。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4
3、完成下列表格
半径rcm直径dcmCcm
4
1.2
12.56
4、已知圆的直径是20m求圆的面积?
附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的定义
2、圆周率的定义即表示方法
3、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内容分析 :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周长的概念,引出圆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给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祖冲之和圆周率,最后运用周长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学生起点 :对圆和周长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3、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圆周率的由来,了解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直尺; 两个有厚度、标明直径、不同规格的圆片;棉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说圆的认识;
(你对圆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新授
1.认识圆的周长;
(1)师拿出圆片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
(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2)描出两个规格不同的圆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
(请你描出练习纸上两个圆的周长。)
(哪一个周长长?)
(3)揭示圆周长的概念;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幻灯出示)
2、理解、运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问:圆的周长长短不一,该怎么测量?
生边演示测量圆片周长,边介绍绳测法。
要求学生测量出两个圆片的周长,并把周长和相应的直径填入记录单中。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师记录。
圆片测量记录单:
3.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测跟圆周长相关的量;
(猜测一下,圆的周长长短跟什么量有关?)
计算记录单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反馈比值;
周长(厘米)
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
(2)认识圆周率
①揭示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其实这个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π表示。
(板书:圆周率 π )
②幻灯片展示圆周率的由来,学生自主阅读;
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①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需要经过测量而得到呢?有没有较好的计算方法?
提示:从测量记录单中找取。
②如果周长用C表示,字母式是怎样的?
③周长跟半径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字母式呢?
(板书:圆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或
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 C=2πr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判断。
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 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 圆周率的值就是3.14. ( ) 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 ( ) 能力拼比:
两个小朋友同时同速从A点到B点,谁先到达?
B
A
四、总结: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π2π5π10π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4厘米
0
2厘米
0
C=πdc=2πr
3.14×22×3.14×4
=6.28(厘米)=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3.14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Π)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1.2÷2÷3.14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D=8厘米
⑴3.14×8
⑵3.14×8×2
⑶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5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一、作业。P65-66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研究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π”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兴趣。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资料】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62~64页的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好处,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白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必须的自主学习潜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
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
【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出现。细细反思,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从而使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
《圆的周长》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齐来呈现知识信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同时把知识的构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一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3、在探究中发现与拓展。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透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设计思路】
从本课教学资料整体看,我的设计思路是下面的图:
圆周长认识
圆周长获取
测量
圆周率
圆周长应用
公式
计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 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1.5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
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251.2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
【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C=πd或C=2πr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8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疑——提出问题
(出示摩托车里程表)(1)师:这里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呢?
(学生思考后师出示有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
(2)师:你们跳过绳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和车轮滚动的圈数有关。
(3)师:你们知道滚动一圈的长度是什么吗?生答:圆的周长。
(4)师:用硬纸板表示车轮,请你摸摸它的周长(揭示课题)。
(5)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往在教学圆周长的过程往往比较注重公式的运用,比如计算圆形水池的周长等等,看似和学生比较贴近,但实际有几个同学看见过圆形的水池,而且计算圆形的水池又有什么作用,这样所谓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摩托车的里程表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并引导学生从跳绳的计数器上去思考,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
B、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3)师:测量的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生答:半径、直径
(4)师:请学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圆
(5)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小小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6)师:你估计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猜想:生1:3倍左右,生2:2倍左右,生3:5倍左右
(7)师: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
演示:用绳绕的方法验证(3倍多一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迁移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4,圆的周长和直径或者半径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通过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感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可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学生的猜想后,通过绳绕的方法加以证明,使学生确信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需要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计算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我想“猜想——验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我认为运用这种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C、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构建新知
(1)师:你还有别的办法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吗?
(可以用绳绕滚动的办法分别测量一些圆的周长)
(2)学生在小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厘米)周长(厘米)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6.23倍多一点
39.13倍多一点
412.93倍多一点
(3)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л表示,(请学生写一写л)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C=лd或C=2лr)
D、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1)学生尝试例题求圆的周长
(2)基本练习(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计算,确认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形成的合力的作用。师生共同推导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些基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
E、评价体验
(1)师: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生1: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生2: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即C=лd或C=2лd
(2)师:(出示一棵古树图片)你能测量它的直径吗?
生答:砍下来量一量
师问:这个方法简单,你们同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用绳子绕一圈,这就是周长然后用周长除以л就得到直径
生2:在古树中间钻个小孔,量一量
生3:用四个木头搭成一个正方形,边长就是直径
(3)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吗?(用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量一量车轮的直径算出周长,再数数车轮转动了几圈,算一算就行了。(师提醒:那不是最安全)
生2:用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
生3:装一个象跳绳一样的计数器,再算一算。
师:对!摩托车的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它就像一个乘法运算机器,车轮的周长是固定的,转数是变动的,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所以能显示在里程表上,就是车轮周长乘以转动的圈数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已知直径(半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基本训练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技能,如何再让这些数学知识回到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用呢?我设计了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和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样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讨论空间,因为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会让学生感到“有想头”、“有意思”,学生也愿意反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实践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出示摩托车的里程表,有计数的跳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圆的周长”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必须先要知道圆的周长,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又提出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主意?如果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这是两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圆周长公式(可以测量周长再计算直径)并呼应了课堂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3、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两个生活问题,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许多同学都想到先数自行车车轮转了多少圈,用周长乘以圈数,对于怎样数车轮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数,还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用一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看看它转了多少圈(这些都是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也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的办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4、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1)在用绳绕的方法验证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有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计算再验证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如果在发现知识过程中人有一小部分同学得出了方法,教师是想设法再让其他学生继续探究、发现,还是让这些同学代替老师把答案告诉大家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谈话引入,并指名说说怎样测量圆的直径。
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形物体(圆形铁环、一元硬币、塑料胶带或其他任意一个圆)。
学生独立测量圆的直径,比一比谁量得最精确。
组织交流。
[思考:量直径是上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学新知之前进行复习,意图有两点:一是因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量直径能为研究圆周率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服务;二是让学生练习比较精确地测量直径,为接下来比较精确地测量圆的周长做必要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三、自主探索
1、出示圆形铁环。
谈话:这是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谁上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同桌讨论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概括圆的周长的含义)
提问:你能量出这个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吗?
学生动手尝试测量。(可能会想到把铁丝剪开、拉直,再测量铁丝的长。)
指名介绍方法,并上台进行测量演示。
2、出示一元硬币。
提问:你能测量这枚硬币的周长吗?
指名说说方法,学生动手测量。
3、猜测联系。
提问:对于刚才这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你有何评价?
谈话: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
引导:是啊,用绕线法和滚圆法测量圆的周长比较麻烦,测量的.结果也不够准确,我们应该寻找更简便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与直径的长短有关)
追问: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提出各种猜想,也可能会提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3、14倍)
谈话:大家能提出不同的猜想,这很好!不过猜想只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4、研究验证。
出示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圆形物体,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把你们小组测量与计算的结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略)。
学生活动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汇报。
提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其实,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且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称为圆周率。一般情况下,人们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等于3.1415926……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它的近似值3.14。(板书:圆周率π)
谈话: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12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提问:读了这段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还想知道些什么?
提问:为什么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圆周率的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
[思考:量铁丝围成的圆、一元硬币、塑料胶带等圆形物体的周长,是看似简单、重复的操作,但实际上不断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第一次量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想到将铁丝围成的圆剪开、拉直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在操作中充分感受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则不能直接剪开、拉直,而必须采用绕线法或滚圆法,这在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实际测量得到周长的方法并不方便,从而产生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圆形物体测量周长,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5、推导公式。
提问:根据圆周率的意义,怎样求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提问: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呢?(板书:C=πd)
谈话:你能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后,组织反馈。
四、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圆周率等于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一个半圆形的周长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想的。
2、一个圆形木桶的外直径是4.8分米,在它的外面加一道铁箍,这道铁箍长多少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独立解答。
3、地球赤道的半径约是62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有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估计地球赤道的周长,再独立计算。
五、课堂总结(略)。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简单依靠模仿和记忆,亲身实践,独立探索和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活泼,积极和丰富的人格过程。
根据这个概念,在本课设计中,我强调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体验猜测动手操作,练习和演示过程的数学结论;第二是让学生,也是学生的自主空间,自我探索,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室。
二,教材与学习分析:
教科书是在掌握了矩形和正方形圆周的学生的基础上学习的,以及对圆的初步理解。它是学生初步学习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是学习圆形区域和未来学习圆柱形,锥形等知识的基础。学习分析:虽然学生有计算线图长度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更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推导出圆周的计算方法,理解pi的意义有一些困难。
三,教学目标,关键和难点:
1,知识和技能:
学习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圆周的计算,理解pi的含义,并正确应用公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工艺和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活动,指导学生体验猜测归纳,一般学习过程,理解pi。
(2)体验圆周圆周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和发现法律的能力。
3,情绪和态度: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找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探索问题的乐趣;
(2)结合引进pi,使学生受爱国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意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学生使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验证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理解pi。
教学准备:
⒈圆形对象实物,课件。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种不同尺寸的光盘,一条线,一条尺。
四,教学方法:
1,独立探索法。通过实践学生的实践,找到长途的测量学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合作,自我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五,主要教学环节和设计:
通过以下链接教授本课:
一,创造形势,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四,谈论收获,课外推广
六,教学过程:
第一个链接:创建情境,初步感觉的分裂:
哪些学生会骑自行车?当骑车时,车轮向前滚动一周,他们旅行多长时间?如何计算?(课件用于显示滚动向前滚动视频的滚轮。)要求圆形周长的距离有多长。
老师:了解如何计算今天的圆周长。
这部分的设计目的:从熟悉自行车的学生开始,让学生感觉到车轮滚动周是圆周的圆周,刺激学生学习新的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识
(A)通过以下活动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帮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
1,请指出老师在圆形物体的手中。准备一些硬币,杯子,让学生在圆圈上滑动触摸等方式来理解和了解圆周的圆周。
2,分析矩形,正方形和圆周的圆是否不同?
3,指的是手指,他们自己手在圆片的圆周上的描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双手触摸,圆周的初始感知是一周的周长。而且还增强了知觉知识的周边,并使图像理解周围的意义。
(B)探讨计算方法的周长
圆周计算公式中扣除这个内容,我安排了三个链接:
1,揭示矛盾,导致探索新知识的愿望。要求学生考虑我们的手,有什么办法来衡量他们的周长吗?
预设几种情况:
(1)滚动用绳子包起圆圈并拉直;
(2)折叠圆纸几次,然后测量计算;
总结:以上几方法律是改变歌曲是直的。
课件展示地球图片。
如果你想计算地球赤道周的长度,用绕组法,滚动法显然不能测量怎么办?我们需要探索圆周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允许学生理解绕组,滚动方式有限,触发其计算公式的探索计算的热情和必要性,以便进一步研究问题床面的计算周长。这种矛盾,更多的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操作,探究圆周的计算方法在本文的内容中,为了探究pi,理解pi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进行子组合作,通过猜测总结结论要做。
(1)猜想,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圆周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着重解决圆周和什么相关问题。
老师:圆的圆周是否与它相关?
圆的圆周与其直径有关。圆直径长,圆周大;直径短,周长长。
(2)实验验证,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圆周和直径之间的固定倍数关系,着重解决圆周和直线什么样的物理关系问题。
老师:我们知道方形周长是4倍,那么圆的圆周是直径的几倍?我们可以找到一般的方法来找到一个圆周像一个正方形的圆周吗?
请分组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请使用工具的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验证圆周长和直径的多重关系,记录在窗体中。请按照我们小组使用什么方法,过程如何?的顺序报告实验。
面板报告:
健康:我们测量的第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圆周是31厘米,圆周是直径的3.1倍。第二圆直径为2cm,圆周为6.5cm,圆周为直径的3.25倍。第三圆直径为5.5cm,圆周为16.5cm,圆周为直径的3倍。
老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
健康:每个圆的圆周是其直径的三倍。
问题:它不是所有的圆周和它的`直径有这种关系吗?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圆的任何圆周总是其直径的长度的三倍。
老师:由于测量错误,导致结果不一样,是正常的。您的研究结果非常接近数学家的结果。谁知道我们称之为这个3倍多?
健康:
老师:你对pi有什么认识?
这是数学家数量的三倍以上,仔细计算后是一个固定数,我们称之为pi的倍数。读为π。发现pi的最杰出贡献者是祖崇志。 Pi是一个无限小的数字,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计算到十亿后的小数点。小学阶段约为3.14。黑板:π≈3.14(课件生成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小组操作,沟通,观察等活动中,见证了知识的发现,了解目的。一些学生早就知道,pi的知识是在交换教师和学生,反映学生为主体获得的。祖崇志的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得出结论:你知道计算方法的周长吗?
健康:知道。黑板公式:c =πd,c =2πr
设计意图:推导公式的圆周,解决圆周的问题,圆周的计算只是一个问题。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这部分是使用我们探讨的结果,也就是使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车轮向前滚一周,行程多长?这样就结束了回声。
2,设计三者有一定的实践梯度:①d = 5米,c =?
②r= 5cm c = ③c = 6.28 m d = 3,区分对错,下面的语句对吧?
①π= 3.14()
②大圆的圆周小于小圆的圆周。 ()
③圆的圆周是其半径的2π。 ()
意图:关于pi的设计判断是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pi的理解。
第四个链接:谈论收获,课外推广操作:
赤道象地球带,长约40,000公里。你知道地球的半径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课程结束时,我设置了在室外的延伸的赤道的回声前面。这个设置,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你有什么?(引导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七,黑板设计:
圆周
圆是圆的圆周÷直径= pi C÷d =π3.14×20 = 62.8(英寸)
C =πdA: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62.8英寸。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8-102页,例4,例5和例6及练一练和练习十八。圆的周长,周长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再具体描述圆的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然后让学生应用刚刚掌握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绳子、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生成问题
1、出示一个正方形花坛和一个圆
问:这是什么图形?围着花坛跑一圈,哪个长哪个短呢?
预设一:看哪个跑得步子多。
预设二:计算它们的周长,进行比较更为简便。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C=(a+b)×2
预设二:C=2a+2b
3、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预设一: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预设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那么用一条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到底怎样测圆的周长。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圆的周长是如何求出来的兴趣。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预设:都是3倍多,不到4倍。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102,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1415926535……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得出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 = ∏d或 C = 2∏r
设计意图:教材通过示意图对这两种方法做了清楚的说明,这有利于学生学会具体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化曲为直”的策略。
(二)、解决新问题。
1、解决情境题中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教学例1 :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多少周?
小组内想出解决的办法,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一: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预设二: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40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列式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书本102页练习十八的第1、2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
(2)在同圆,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
(3)C =2πr =πd 。 (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小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了解圆周率的数学史话,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小明和小强进行赛跑比赛,(如图)小明绕着长方形地跑,小强绕着圆形跑。小明跑的路程是什么?小强呢? 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中圆片的周长,说说圆的周长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如果两人用相同速度,都跑一周,你认为小明和小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圆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先绕后量”和“滚动测量”)
(3)教师拿一根绳子拴着一个物体,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 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应遵循实际,在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注意不断地把学生的认识组织在矛盾运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揭示和呈现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和研究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测量圆的周长,教师让学生经历了“剪开拉直”→“先绕后量”→“滚动测量”→“寻找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不断地平息冲突,又不断地产生冲突,最终产生寻找圆周长计算的一般方法。学生在这种“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周而复始的矛盾运动中,理解了知识,激发求知的欲望和热情。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小结: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先绕后量或滚动测量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多媒体课件显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反思】合理猜想──有效探究的前提。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伟大的数学家高斯指出:“若无某种大胆放肆地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对数学猜想有过这样的描述:“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所以,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猜想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教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理猜想。一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是通过直觉观察引发的。二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倍数关系,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而类比产生的。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圆的周长一定是直径的2-4倍。合理的猜想科学地定位了探究的思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有了很大的跳跃,提高了数感,发展了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小心验证──科学归纳的保证。美妙的猜想,只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才能彰显智慧的光环。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率,验证时往往要融入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教者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探究过程。要在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善于找到结论的相似之处进行归纳。小心验证,还要讲求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研究的结果,要正确处理好研究结果与科学的结论之间的差距,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研究的结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由于测量的误差,学生只能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者遵循实际,肯定学生验证的真实性。课堂上教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这种科学态度对学生终身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体验。
1、、介绍刘徽的“割圆术”。课件演示把圆切割成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2、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3、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4、教学圆周率:π≈3.14。
【反思】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确实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使得数学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明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通过介绍刘徽和祖冲之,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令人神往的成就,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通过史话的介绍,让学生觉得圆周率发现的不易,帮助他们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刷新应用能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如果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尝试练习: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明辨是非:
(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的值等于3.14。( )
(4)半径是10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31.4厘米。( )
4、抢答: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2厘米,d=3厘米,d=4厘米,d=5厘米, d=6厘米,d=7厘米,d=8厘米,d=9厘米让学生记住这些算式的乘积。 5、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2-5题。
【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我们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且在组织练习时应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教师在练习运用阶段,通过让学生抢答,引导学生记住3.14×1、3.14×2、……3.14×9这些算式的乘积。这看似有点死记硬背,但实践证明:对这些运算结果的适当记忆,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每小组一根小绳、一个米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计算器。
2、课件1:阿凡提与国王比赛A、B。
课件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的关系。
课件3:祖冲之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课件出示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
50米
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也就是说只要测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吗?那小花驴围着圆形路线跑一圈的长度又是圆的什么呢?
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觉得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生:我们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是用线量出圆周长的一半在乘以
2、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师板: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生:不行,圆太大了,测量不出来!
师:哦,太大了不容易测量。那大家看,老师画一个小圆,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来它的周长?
生: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
师:有道理!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生:他们一样长,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
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师:说的真好,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动手做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想试试吗?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听好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实物展台交流。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生:我发现了这三个圆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都是三点几。
生: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都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电脑小博士是不是也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课件直观展示三倍多一点)
生: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师:说得真好。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
师: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关于圆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你说,
生:我知道我国古代有个数学家较祖冲之好象和圆周率有关系,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看屏幕,这就是祖冲之,(课件介绍祖冲之)
师:我们通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生回答、师板书:C÷d=π→C=πd→C÷π=d
d=2r→C=2πr→C÷2π=r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跑道的周长。
师:(课件显示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学生开始计算,知道比赛不公平)
(2)判断。
(3)巩固练习:
A、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B、做P12下面T1:填表
T2: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注意算式与单位。
四、拓展练习课后延伸
师:阿凡提看到同学们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难题,非常高兴。可是,可恶的国王阴谋没有得逞,心里很不服气,他又冥思苦想出了个新花招,设计出了新型跑道,要和阿凡提再展开一场比赛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新跑道是什么样子
师:(课件出示新跑道)国王看到阿凡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心想,阿凡提呀,聪明人也有犯糊涂栽跟头的时候,我绕里面的小圈跑8字,不知要比你外面的大圈近多少路程,这个第一肯定是我的了。
师: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
【教学资料】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
【教材分析】
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透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透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明白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这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样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这天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设计两者进行赛跑时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利用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地展示并便于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
(设计意图:本环节淡化了对圆周长概念的讲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三个车轮为研究的对象,在滚动的过程中具体理解圆周长的含义。并借助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初步感知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那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剩余的部分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始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样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精心做好实验准备。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前让学生准备了软尺,因为软尺既具备了线的特点又兼有尺子的功能,不仅仅能提高实验的速度,而且也能减少实验误差。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最后抛出的一个问题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新方法的欲望。)
(三)认识圆周率。
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教师在课件上完善)
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带给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操作前明确操作要求、操作方法以及操作的注意点,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提示出圆周率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体验。)
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
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
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杰出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期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设计意图:那里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礼貌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透过介绍祖冲之,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令人神往的成就,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起到了必须的激励作用。)
(四)推导公式
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样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2.谈话:如果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3.谈话:还可已知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样变换?
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当学生发现了已知直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还能够已知什么条件来求圆周长,这样透过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印象更深刻。)
三、刷新应用潜力,总结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
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透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3.(课件出示一个喷水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有层次的巩固练习,从计算直观的图形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
1.透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感受数学价值,增强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
2.谈话:此刻如果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样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透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较)
3.师:种种方法都能够帮忙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路线:
问: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路线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去解决课前矛盾,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拓展题的创设使得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延续。】
教学反思
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相互交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明白,《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也有必须的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融合在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用心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带给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思考、有选取、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提高动手实践潜力,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
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必须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资料,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那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4-0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19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优秀02-24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4-09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06-17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0-21
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2-04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5篇01-13
周长教学设计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