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盒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购物活动: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一件价格小于1元的文具,例如一块橡皮或一本田字格簿等。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要记清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付给店家多少钱,有没有找钱,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这项课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解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看看一位小朋友存钱罐里的零钱的情境,认识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
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设计意图: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接触不到分币以及有关分的计算活动,在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分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加强对分的认识。】
2.学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参与度高的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出示: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人民币的分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交流时将“纸币”与“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注意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深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课前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1.练习活动一: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巩固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练习活动二: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3.练习活动三: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练习活动四: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
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
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1元=()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1元=10角=10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换一换的操作活动,展示人民币单名数之间兑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5.练习活动5: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师:小朋友们平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和建立合理消费的意识。】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人民币欣赏
师: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感受货币文化,渗透爱国教育,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3.拓展练习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
元角分
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平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教育。】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巩固认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有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1角的纸币15张,硬币1个;5角的纸币3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商店购物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
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揭题:买商品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
【说明:从生活常见的购物情境入手,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走进今天的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分类
引入: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说说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并把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材料分,认识纸币和硬币。
揭示:像这样纸做的叫纸币,这种金属做的叫硬币,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按单位分,初步感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提炼: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三类。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购物经验,并且课前在父母的帮助下辨认过人民币,课堂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小组内将人民币分类,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认识人民币,在大量辨认的活动中总结出一般方法。】
(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总结提炼辨认方法
1.认识1元,初步体会方法。
用课件出示1元的纸币并提问:大家已经注意到在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那这张纸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怎么看的?
指名介绍1元纸币的辨认方法,教师补充:人民币上的“壹”就是数字“1”的大写;“圆”是人民币的单位,跟“元”表示的意思相同。
小结:看到数字“1”和单位“元”,就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
课件出示1元的硬币并提问:这枚硬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炼:这两个人民币上面都有数字1,单位是元,所以面值相同,都是1元。
【说明:在提取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认识1元,并总结提炼辨认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将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是辨认人民币的基本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观察、梳理、思考、总结,有助于学生建构方法,并自觉运用方法。】
2.方法迁移,认识其他人民币。
提问:剩下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又是多少?你能像刚才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些人民币,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把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就能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说明:学生已掌握辨认1元的方法,这一环节继续让学生自主辨认其余人民币,进而总结出一般方法,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清晰深刻。】
3.体会人民币的大小。
提问: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排一排吗?
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期中“元”最大,“分”最小。
谈话: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国徽象征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大家要爱护人民币。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动手连一连。
【说明:本环节展示所有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感知人民币的几种面值,巩固深化辨认方法,并且结合人民币上国徽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⒈学生操作,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一本价格为1元的笔记本。
谈话: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进商店买东西了。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怎样付1元钱?
活动:小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有次序地去纸盒里拿出1元钱,放在自己课桌上。
展示学生不同的拿钱方法,引导学生说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
小结:虽然这几种付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付了10角。10角就是1元,1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说明:教学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可以等值互换的思想,因此创设了一个较开放的“付1元钱买笔记本”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获得不同的付钱方法,从而更全面地体会等值换币的思想。1元=10角既是一个数学规定,也是一个生活常识,在购物情境中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识需要,有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提炼出进率,缺乏经验的学生可以在场景中意义接受知识。】
2.知识迁移,认识1角=1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那你知道“1角=( )分”吗?
小结:10个1分就是10分,10分就是1角,所以“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追问:几枚5分可以换一枚1角?
节约意识教育:10个1分能凑成1角,10个1角能凑成1元,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
【说明: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和推理,得出1角=10分,并渗透节约意识的教育。】
三、组织活动,拓展提升
(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老师在商店里买了一块橡皮,付了一张5角和一张1角,这块橡皮的价钱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5角和1角的单位都是“角”,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把数相加,5角+1角=6角。
2.提问:商店里有块漂亮的红橡皮。这块红橡皮的价钱是多少?
小结:1个1元就是1元,3个1角就是3角,合起来就是1元3角。
3.提问:小明买了一只毽子。你知道这只毽子多少钱吗?
小结:5角加5角是1元,再加上旁边的1角,就是1元1角。或:5角加6角等于11角,11角里面的10角就是1元,再加上旁边的1角就是1元1角。
(二)补充练习单位换算
1元1角=( )角1元6角=( )角1角7分=( )分
【说明: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同面额组合,让学生学会将相同面额的人民币相加得出商品的价钱,体会人民币是可以计算的;第二层次是复名数,当有不同单位的人民币时,可以分别将相同单位的人民币面值相加,再合起来得到复名数,让学生体会有的商品价格只需用一个单位来表示,有的则可以用两个单位组合起来表示;第三层次是相同面额的人民币相加之后再根据10角=1元转换成复名数,让学生在计算中再次唤起对单位进率的认识,体会到几元几角的实际价值,学会在不同单位间进行互换。这一层次也是为之后拿1元2角的活动做伏笔。】
(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老师想买这张邮票,价钱是1元2角,可以怎样付?
活动:组员按顺序从纸盒里拿出1元2角放在桌上,再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课堂交流:你是怎样付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不同的拿法:(1)12个1角;(2)5角+5角+1角+1角。
小结:在这些付法中,有的是用相同单位的钱来付的,有的是用不同单位的钱来付的。虽然付法不同,但他们都表示1元2角。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人民币,灵活地选择付法。
【说明:巩固对元、角之间进率的认识,学会不同的付钱方法,体验付钱的策略。】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商品图并谈话:商店里还有好多学习用品呢!
(1)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1元?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给你1元钱,可以买哪件商品,应找回几角?能买到1元5角的剪刀吗?
小结:用1元钱买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钱;如果超过1元就买不到了。
(3)每样商品只能买一件,1元最多可以买几件,是哪几件?
小结:同样多的钱,挑便宜的买,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四、总结拓展(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看人民币上的数和数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认识字:百(佰)、十(拾)、五(伍)、二(贰)、一(壹)、元(圆)角、分。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讨论得知是为了使用方便。说说用一角的人民币去买一台彩电会怎么样?用100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呢?
C、抢答比赛: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分类排列,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A、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么的乱,大家能否把它们分类排列好,请大家在小组里完成,并贴在硬板纸上。
B、展示学生分类排列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方法一:把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类,每一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分、2分、5分。
分:1分、2分、5分。
把这些人民币按顺序读一读。
想想说说:平时那些人民币用的比较多,那些用的比较少?
方法二: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
想想说说:纸币和硬币各有什么优点?
方法三:按新版和旧版分成两类。(不必过分强调这种分法。)
C、思考: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有什么作用?
3、换钱游戏,理解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A、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个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一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也可以是前后两人。
反馈:请两组上前表演。
B、情景对话: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取名:明明和聪聪)
明明:“你手里拿着什么,干什么去啊?”
聪聪:(摊开手,有一堆硬币)“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明明;“你拿这么多一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啊?”
聪聪;“那怎么办,谁来帮帮我?”
请大家帮助一下,想个好办法。
聪聪:“谢谢大家,我现在知道了。1元可以换10个1角钱。”
1元=10角(板书) 课件演示
课间休息,听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
1、活动一:我钱换你钱。
A、一学生高举一张1元纸币,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2角,谁能帮助我?
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得到了5张2角。同时谢谢大家!
B、拿到刚才1元的同学,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5角,谁能帮帮我?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谢谢大家!
C、老师举起5角钱,对大家说:我想把这张5角钱换成一角或者2角,谁能帮帮我?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谢谢大家!
2、活动二:我钱买你物。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铅笔2角;纽扣1角;本子5角;橡皮1元。)
讨论:一元钱能买什么?
教师:一元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我们合理安排,也会有很大用处。老师希望小朋友在平时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四、课堂回顾,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玩得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设计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回答。)
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出示配音):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问: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a、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课件显示放大“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课件显示放大“10元”(新版),师: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师: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师: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师: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b、区别纸币和硬币。
课件显示5角纸币,师:你是怎样认识的?
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由和硬币,区别不同。
课件出示背面,师:背面是什么?(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2、随意点一张人民币(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元(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们拿出来。
活动形式:2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
◆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按数大小分。
◆按新版、旧版分。
师:请同学到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看教科书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师: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2人一组,也可以前后2人一组。
反馈:请2组,分别反馈2题。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
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
明明:“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同学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2、3、4……10(集体数)10个1角钱。1元=10角(板书)。
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教师领学生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
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显示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4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小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全体学生:聪聪、明明再见!
教学设计说明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
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导入部分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问:“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新授部分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第一层开放题: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最后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第二层“小小超市”: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整个教学过程在情境教学中完成,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到55页。学习了解人民币的货币单位——元、角和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并能够理解商品的价格标示,具备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请修改上述内容并回复中文。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购物要花费金钱,乘坐公交需要支付车费......金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次课程将带领大家学习与金钱有关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展示第3张图片,请回答以下问题:“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储蓄的目的是什么?”“你自己有零花钱吗?”“你是否养成了储蓄的习惯?”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小朋友——小文和小明。他们想要评选出我们班学习最优秀的同学!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象征我们国家的特殊标志。在许多人民币上,我们也能看到国徽的存在。因此,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不应故意毁损。
③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教师展示: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请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纸币有多少张,比一比哪种面值的纸币数量最多?哪种面值的纸币数量最少?
(5)人民币的10元、50元和100元面额的币值是不同的。10元的人民币以绿色为主色调,正面图案为毛泽东头像,在背面有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50元人民币以黄色为主色调,正面图案为毛泽东头像,背面则展示了一幅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图景。而100元人民币的主色调是红色,正面同样是毛泽东头像,背面展示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园林景观。此外,这些人民币的尺寸和纹理也有所差异,方便人们识别和区分不同面额的纸币。
(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
(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举起一枚面额为1元的硬币,向学生们提问:“请问,你们觉得需要拿多少个1角的硬币才能兑换成我手中的这枚1元硬币呢?”
②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3)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通过组织换钱游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1元=10角”的兑换比例,同时通过了解不同商品的价格,体验1元的真实购买力。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 (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
(1)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2)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拿出一张2元的人民币、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10元的人民币,并向学生提问:“如果要用面值为1元的人民币与我兑换,你认为需要给我几张1元的人民币?”。
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考虑到2元纸币中有两张1元纸币,为了凑成这个面额,我选择使用两张1元纸币来完成。
(2)教师拿出一些面值为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要求学生用面值为10元的人民币与教师进行兑换。
请描述一下兑换20元的思路。
(3)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值为“元”的人民币是使用率最高的货币单位。
2、学习例4。
(1)请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些硬币或纸币,然后进行一个换钱游戏:1元可以兑换多少个1分的硬币。
(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3)教师板书: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请回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对练习九第8题中提到的物品进行价钱调查,并将所得数据填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设计说明
说起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但了解得又不太多。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1.注重生活经验在认识人民币学习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发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重视数学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在数学游戏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本节课在人民币兑换环节设计了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熟悉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人民币票样
学生准备 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填一填。
1元=( )角 20分=( )角
50角=( )元3角=( )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那么更大面值的人民币大家想认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学习人民币的兑换奠定基础。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分别拿出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大面值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分别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师: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特征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汇报: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票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大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说出是多少钱。
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分别用多少张呢?
学生将兑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思考过程:5元里面有5个1元,所以要用5张1元兑换;同样道理,10元里面有10个1元,所以要用10张1元兑换)
(2)教师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教师兑换。
师:说一说你的兑换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过程:因为20里面有2个十,所以一张20元要用2张10元兑换……)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通过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60页例题,第61-62页“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认识人民币”这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要求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材从一幅三名孩子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入,使学生联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组织学生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认识。“试一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为学生购物付币做准备。“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得层次分明:第1、2两题让学生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第3、4两题让学生认识取钱方案的多样;第5题创设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面至少有1分、1角、2分、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分、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 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三个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钱) 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认识) 请你从盒子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学生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随着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4)、提问: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请学生从盒子里用不同的方法拿出1角钱,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完成课本第60页填空:1元=( )角 1角=( )分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也使用过人民币,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知。通过从盒子里取出1元钱、1角钱,使学生看到取钱方案的多样,并从中筛选出“1元=10角、1角=10分”,顺利地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5)、试一试:一张1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评析:通过换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元=10角”的规律的理解。]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2)“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
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并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
用二种人民币怎么拿?
用三种人民币怎么拿?
4、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支4角),自动铅(每支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评析: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
放学后,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所掌握的本领去探索周围更广阔的领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
[总评:正如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所倡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本课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认币、换币、取币和付币,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发展。同时,教师还不失事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若干、玩具、帽子,布置模拟文具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数学课,看看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人民币)
生:钱。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钱?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乘车……
师:看来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反思>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悬念情境。上课伊始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问话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主题当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认识目前流通的人民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准备了吗?好,从抽屉内把钱袋拿出来,同桌互相认一认,看谁认得最多?
同桌认人民币,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认得很不错,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到底认识哪些人民币?(出示1元纸币和硬币)
师: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认的吗?
生:我是看的数字。
生:我看的是汉字。
师:这枚硬币你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元的硬币。
师:这两个1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制作材料不一样。
师: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左上角的图案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惜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写乱画。继续看:课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认50元时教师指盲点:这些小黑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给盲人摸的。
师:你的生活常识真丰富,这些小黑点是盲文符号,盲人是通过摸点数来判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人民币上印盲文符号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盲人的关怀。(课件出示以上人民币)
师:李老师真佩服你们,认得又快又准。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外还有没有用其他的方法来认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师:喔,你看的是人头像。还有用别的方法来认的吗?
生:看图案。
生:看颜色。
师: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它们的单位名称都是什么?(元)
师: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这些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
课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纸币和硬币
学生回答:1角、2角、5角。
师:这些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角)
师: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齐答或指名答)
师:它们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分)
板书: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分币吗?(没有)
师:是不是,它就没有用了呢?(生摇头、疑惑,不出声)
师:分币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用了,还有很多部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用到它。比如银行在计算利息时最小的单位就是以分来计算的。
师:所以我们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反思>认识人民币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教学只做检查,让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适当补充,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下一步的分类做准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我在这里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在介绍人民币上的一些图案时重点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师建议我应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一些防伪标志,我认为没有必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它们还做不到,大人都无法分辨人民币的真伪,何况小孩子。对于“分”的教学学生认为是古老的东西,生活中没有用到“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省掉这部分的教学,而应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介绍“分”的历史和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不仅会认人民币,那你们会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师:好,下面4位同学一个小组在一起合作,将桌子上的人民币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开始!
学生活动后交流展示分类方法。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合作上来分一分?(指名到投影仪上操作并说分类的方法)
1、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一类。
2、把元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分币分成另一类。
3、可能还有按数字分的;按旧版和新版分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点子真多,想出了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有的按数字分,有的按单位名称来分,有的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分,这些都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师也将刚才的人民币进行了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其面值是7种。(按从小到大排列)。
师:数一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
生数后答:12种。
(2)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师: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数:6种。
(3)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师: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3种。
师:比一比以哪种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哪种最少?
生: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以分为单位的最少。
师:充分说明在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分类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归纳出我国人民币发行的种类面值和图案,知道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分类方法没有按单位名称分的,第二次试教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观察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后,才有学生按单位名称分类。所以说知识的铺垫很关键。
三、师生做换钱游戏。
1、换2角和5角的游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师拿出2角,再拿出5角:谁来找我换?(点两组同学上前换钱后出示课件)
师:一张2角可以换2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请同桌的同学动手换一换,看有几种换法?(课件)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2种换法,课件展示结果。
2、换1元的游戏
师:有两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做换钱的游戏,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你到哪里去’,‘我去买一把尺,但不知道钱够不够’。‘你带了多少钱’‘10个1角的硬币,尺要一元钱’
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华带的钱够不够?
生:够。
师:为什么
动画演示1元=10角配上声音‘10个1角就是1元’‘哦,这就好办了!’
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
[反思>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做准备。动画课件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之间十进关系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模拟购物
1、师生活动
师(出示一个玩具)我这里有一个玩具想卖给你们,这个玩具值1元钱,谁愿意来买?(一名学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币,老师将钱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确认是1元钱后,老师再将玩具卖给了那名同学)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币,你应该带上几张呢?(很多同学拿出了5张2角,也有同学拿一张2角的,经过老师的提问后马上更正了。)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你要带几张?(有拿2张5角纸币的,有拿2枚硬币的)
师:除了刚才的3种买法外还可以怎么买?请你把钱举起来,拿对的同学我卖给他!(学生上来买,把钱展示给同学们看)
[反思>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针对大部分一年级学生生活实际购物体验不多的情况,特别在课堂上安排了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为了买到玩具,能按老师教学思路动手动脑,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高兴之余产生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次试教时我限制了学生的付币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学生活动
师: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手中的钱去买东西?好,让我们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文具店情景图)我们先来了解这几种商品的价格!(橡皮、尺、铅笔、练习本、)
师(指讲台前的模拟文具店):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肯定有大家想要买的东西吧!我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售货员,**我跟你准备了一顶帽子。(给售货员戴上帽子)师问“售货员”:你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把钱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学们听明白他的话了吗?
师:李老师先来当顾客,我想买一把尺和一个练习本多少钱?我还想买一支铅笔,需要加多少钱?这个售货员不错,找她买东西放心!(请一名顾客示范买东西)
师:下面的同学想不想到这里来买东西?(想)李老师有一个要求:只能买1元钱的东西,小组内的4名同学先在一起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商量好的小组小组长就可以带上钱上来买了,其他的同学当法官,看他们买对了没有?拿对了就说‘可以卖’,拿错了就说‘不能卖’。还要提醒你们,上来购物的“顾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队哟!想好的小组就可以上来买了!
(学生购物,教师指导)
师:每个小组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吧!高兴吗?去看看小明拿着钱在干什么?
生:存钱。
师:你们有存钱的习惯吗?
师:你们手中的钱除了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外还可以干什么?
生: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师:对,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明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还学会了买东西,你们真能干!这节课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愿意接受吗?下一节课我们将会继续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下课!
[反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街购物的机会很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课堂上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上来购物,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少数学生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8个组,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为了不出错,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会积极思考心里计算哪几件商品的价格是1元钱,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建议时,它们就会考虑,谁的更合理些或者说谁设计的买法让大家最满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还懂得了互相谦让。8个小组的代表上去购物时,其他的学生当“法官”让她们监督售货员,他们也不会马虎,都在认真地计算。“小小文具店”活动,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通过到商店观察或实际购物,在体验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与他人合作。
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学习内容:
1、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能够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通过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了解古代的钱币,保护人民币: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爱护使用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使用人民币时应注意:
(1)收付人民币要平铺整理,请不要乱揉乱折。
(2)不得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乱写和乱盖印记。
(3)出售油污、污染商品的收款人员,请把手擦干净再收款,以免弄脏人民币。
(4)防止化学药物对人民币的`浸蚀,在生活中不要将肥皂、洗涤剂与人民币放在一起。
(5)用机具收付款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人民币。
(6)不要在金属币上凿字、打眼、锤击、折弯等,以免使硬币整形和受损。
(7)对不宜继续使用的残缺人民币要及时粘补,随时到银行营业部门办理兑换。
(8)对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不良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
(四)、拓展性学习包:
辨别人民币真伪
1、看水印: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纸币的固定水印位于各券别纸币票面正面左侧的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水印。100元、50元纸币的固定水印为毛泽东头像图案。20元、10元、5元纸币的固定水印为花卉图案。
2、看安全线: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在各券别票面正面中间偏左,均有一条安全线。100元、50元纸币的安全线,迎光透视,分别可以看到缩微文字“RMB100”、“RMB50”的微小文字,仪器检测均有磁性;20元纸币,迎光透视,是一条明暗相间的安全线,10元、5元纸币安全线为全息磁性开窗式安全线,即安全线局部埋入纸张中,局部裸露在纸面上,开窗部分分别可以看到由微缩字符“¥10”、“¥5”组成的全息图案,仪器检测有磁性。
3、看光变油墨: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和50元券正面左下方的面额数字采用光变墨印刷。将垂直观察的票面倾斜到一定角度时,100元券的面额数字会由绿变为蓝色;50元券的面额数字则会由金色变为绿色。
4、看票面图案是否清晰,色彩是否鲜艳,对接图案是否可以对接上。第五套人民币纸币的阴阳互补对印图案应用于100元、50元和10元券中。这三中券别的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都印有一个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两幅图案准确对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5、用5倍以上放大镜观察票面,看图案线条、缩微文字是否清晰干净。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各券别正面胶印图案中,多处均印有微缩文字,20元纸币背面也有该防伪措施。100元微缩文字为“RMB”和“RMB100”;50元为“50”和“RMB50”;20元为“RMB20”;10元为“RMB10”5元为“RMB5”和“5”字样。
使用人民币:到商场中学习买东西。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第一课时的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放到第二课时中进行补充。
2、体验式活动:可以模拟学生现场购物的场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会用人民币。
3、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教学案例:
《购物实践活动—————人民币的计算》教学片断
“谁愿意做我的第一位顾客?”
孩子们天生具有的热情促使他们不假思索地就举起手来。可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个孩子激动地站在前面不知所措,没有足够的“钱”,不知道说什么。我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可能出现的因素,应该教孩子们学会思考。
“别着急,孩子们。先想想你打算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你准备好了吗?你打算说什么?比一比谁最会买东西。”
很快我迎来了第一位小顾客。
“老师,我想买一个文具盒。”听,他叫我什么?老师?这是我在游戏中的位置吗?
“我现在不是老师了,我正在开商店,你应该叫我什么?“似真似假,我要与他们拉近距离,尽量当真吧。
孩子们又笑了。“阿姨,我想买一个文具盒。”
“那你应付我多少钱啊?”
“4元5角钱。”
“告诉大家,你给了我多少钱?”
“5元。”
“小朋友们,我该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权力又抛向了学生。
“找他5角钱。”
“谢谢你们帮我出主意。小朋友,请拿好文具盒。”
孩子转头就走。我马上用一种惊讶地表情看看大家,很快有的孩子反映过来:“你还应该说‘阿姨再见’”。
对了,孩子们,这正是我希望你们做到的。要知道“有礼貌的口语交际”对一个人多么重要。而这一素质的培养是需要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随时注意渗透的。
几个回合下来,我的示范游戏该告一段落了。我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更多的孩子参与游戏的机会,而小组合作就是最好的方式。
“同学们,‘小小商店’要关门了。现在你们每个小组的‘小小小商店’要开业了。准备好货物和钱了吗?分分工,谁当售货员,谁当顾客?比一比,哪个小组玩得最好,合作得最好。”
我在教室里巡视着,倾听着,观察着。我被一阵阵笑声吸引了过去。
听,多精彩:“老师,我和他侃价,一枝铅笔4角钱,我花6角钱买了两枝。”……
对,孩子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数学。这一幕幕出现在课堂的生活场景,多么生动有趣啊。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透彻,出现了问题自己解决,有了困难一起克服。
注:在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习,练习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0
一、案例背景: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东西、出去游玩等,经常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一定地了解。但是,可以说大部分的幼儿都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准确地认识人民币,设计了此次活动。此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获得使用人民币的快乐!
二、过程描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评析: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第一个就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第二个就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
(评析: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总结,对人民币的面值(5元和1元)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运用了7的组成,学到了新的知识,知道组成“7元人民币”有两种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介绍记录表并举例:这是什么?(文具的标记)这又是什么标记?(人民币的标记)。比如你想买一块橡皮,就在这儿画上什么?(橡皮的标记)那价钱应该写在哪里?(人民币标记下面)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评析: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直接购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先让幼儿根据需要制定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购物。在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复习7以内的`加减,甚至是尝试连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五、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评析:幼儿用真实的人民币,根据自己所制定的计划表,愉快地进行购物!在一一对应中,发展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获得了运用人民币的真实体验。)
六、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评析:人民币的用途有很多方面,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了解的最多就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借助课件这一多媒体工具,让幼儿对人民币的其他用途有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激起幼儿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关注人民币。)
三、活动评价
在这个活动中,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在购物情境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让幼儿在亲身购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
初步认识人民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二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在认识5元和1元这两种面值人民币时,并没有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为幼儿创造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机会,把它蕴涵在“取出7元人民币”这个操作过程中,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总结等几部分实现的。在“购物”这个环节上,先让幼儿自己设计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进行购物!制作计划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里面包含了7的加法,甚至是连加。通过自己根据需要设计、同伴介绍、调整计划表、帮助同伴等形式,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了幼儿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和快乐。
在最后的购物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不仅使用了真的人民币,还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在进超市购物时还为幼儿准备了购物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数的概念,还让幼儿学会了有计划地购物,感受到了购物带来的愉快体验!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
课 题
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
主备教师
张玮
使用教师
代金霞
参加人员
一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能力目标: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情感目标:
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节课一开始,我就以逛商场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布置三个柜台,价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几元几角的,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三个柜台经理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产生极浓厚的购买欲望,然后,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回收站的作用,帮助小朋友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
选定完小经理和收银员后,开始组织全体学生活动。在教师巡视中,如发现问题,要注意进行针对性引导,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些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等等,体现开放性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此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现实性都非常强,教师主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
教具、学具准备
“文明顾客星”若干,玩具用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回收站所需的.牌子,胸卡9个,让每人准备一个钱包(自制),学具人民币若干。
教学设计
一、引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开封最大的超市是哪家超市吗?
生:三毛时代广场。
师:来到三毛时代广场,你最喜欢哪个柜台的东西?为什么?
生1:玩具柜台,因为……
生2:食品柜台,因为……
师: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把它买下来吗?
生:想。
师:你自己用钱买过哪些东西?
生:面包、学习用品、剪刀、玩具熊……
对于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学生往往最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性,突出了个性张扬。
二、新授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又聪明又能干,会画画、会折纸,还会自己买东西。下面,我们玩一个买卖商品的游戏,好吗?
师:开一家综合性的商店,第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对,首先先将商品按不同种类放在柜台上,并挂上相应的牌子。谁愿意用你的巧手布置柜台?(点六名学生上台将商品分类放在货架上,并挂上相应的牌子)师:其余的小朋友可一边欣赏精美的商品,一边给这些小朋友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学生摆完后问:这几位小朋友是按什么摆放的?
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出是怎么分类的,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生:把玩具放在一起,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
师:这些商品上标的价钱,你都认识吗?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一只恐龙18元……
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我宣布我是“小小商店”的总经理(挂上胸卡)。现在我聘任8个组长担任“小小商店”的小经理和收银员,其余的小朋友当顾客,有请“小小商店”的成员和大家见面。(学生上场)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其中。
师: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连我们“小小商店”也不例外。还是让我们听三个柜台的小经理是怎么介绍本柜台的商品的?
a。玩具柜台经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b。学习用品柜台经理:看一看呀,瞧一瞧……
c。生活用品柜台经理:享受生活每一天……
师:各经理介绍的真棒,我们也将以优质的服务,物美价廉的商品,欢迎您的光临!噢,对了,忘了告诉大家,我们“小小商店”还特设了一个回收站,你们知道回收站是回收什么的吗?
生:瓶子、废纸、易拉罐、旧电池……
师:请回收站的站长为大家介绍一下。
(鼓掌)
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动态。
师:听了这几位小经理的介绍,我想许多小顾客也有点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到底“小小商店”能否使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是让我们的“上帝”做决定吧!
师:我们在购物时,人特别多,你们应注意什么?
生:注意……
师:对,我们要文明购物。在这里,告诉每个顾客一个好消息。如你在购物时讲文明、守秩序,小经理会发给他一颗文明顾客星,你们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吗?
(生答)
师:接下来,就有请小经理和收银员做好接待顾客的准备,各位顾客,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吧!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排队购物)教师巡视。
三、游戏
师:看得出来,每位小顾客都有收获,不知“小小商店”的服务是否得到大家的满意呢?(生答)
师:你在购物中,遇到麻烦和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生可提各种问题,大家也可帮助解决)询问几位顾客,都购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
师:看样子,“小顾客”们在“小小商店”购物非常愉快,让我们一同问问各柜台收银员,共收入多少钱?
通过交流,体现了本活动的开放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玩具柜台:收入……
生活用品柜台:收入……
学习用品柜台:收入……
师:请回收站站长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答)
师:你们打算怎样处理这些东西。(生答)
教师小结。
师:通过这个购物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互相交流,谈感受)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教学策略与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兑换游戏:
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
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
4.师小结,板书:1角=10分
1元=10角
5.出示学习卡,问:3角=()分5元=()角
20角=()元70分=()角
6元=()角80分=()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同桌交流,共同找出能换几张。
生:5张
⑵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习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五)巩固拓展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活动。
后续作业。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国徽,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课件;
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到什么?(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人民币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瞧,这么多种人民币,有些是用纸做的叫纸币,有些是用金属做叫硬币,你们认识吗?2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在小组内认一认)
(2)反馈。查问有没有不认识的人民币。好,那老师现在来考考你。
集体认识。先出示1元人民币(出示新旧版,注意展示一下反面给大家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及爱护人民币教育。),再出示其他人民币认一认。
小结:我们在辨认人民币面值时,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来加以区别的。
2、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分分类吧!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分的方法,然后再试着分一分。(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操作。)
师:好多小组已经分好了,谁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分的情况?
可能:
(1)我们把人民币分成了纸币和硬币。
(2)我们组把人民币几元几元的分在一起,几角几角的分在一起,几分几分的分在一起。……
师:(板书:元、角、分)指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小组展示分类方法。
3、认识整套人民币,学生看书说说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样币)
师:你能看出他们这一组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队的吗?
师:可见,人民币从小到大依次是……
生:1分、2分、5分、1角、……100元。
问:人民币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
4、元角进率:(换钱游戏)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做个换钱游戏,好吗?出示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让学生相互之间动手换一换。(反馈)随意换情景:出示图片帮懒羊羊解决问题。(板书:1元=10角)
三、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下面开一个小小的商店玩一玩好吗?谁愿当售货员?(选出几人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顾客每人手里只有一元钱?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去买,营业员和顾客都要算好帐。活动后介绍1元钱你买的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什么知识?回家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05-06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22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1-10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4-16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1-07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5篇01-26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6-24
《圆认识》教学设计07-06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02-03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