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中国画草虫》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国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
第1课时:树木画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具有对常见数木生长、生理特点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5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第二课时:石的画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对几何形体结构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
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
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学具: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导入:
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石头的画法: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绘画步骤
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作业要求
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
教学反思:
在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在八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已经开始渗透中国画的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水墨画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设计,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菠、煎”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
2、读准文中美食,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和吃中的文明礼仪。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词语。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继续了解生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美食,学习生字词
1、出示美食图片。
2、指名学生看图说出美食的.名称。
3、出示美食名称,看看和你们讲的是不是一样的?
4、出示词语,学生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5、同桌出示字词卡片,互读检查。
6、教师检查: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看图说词语。
三、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1、出示词语,请学生找出词语中表示食物制作方法的汉字。
拌煎烧烤煮炖蒸炸炒
2、除了课本中说到的那些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焖、熬、煲……)
3、从上面的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煎、煮、蒸:都是四点底烧、烤、、炖、炸、炒:都是火字旁拌:提手旁)(教师讲解食物制作方法的区别)
4、同学们,制作哪些食物时会用到上面这些方法呢?
蒸:粉蒸肉烧:红烧鱼炒:农家小炒肉……
四、了解一日三餐中食物的不同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吃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2、大家吃的东西真丰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一日三餐。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让同学们将他们进行归类。
中餐或晚餐: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羊肉小鸡炖蘑菇
早餐: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一日三餐很重要,熟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我们吃东西可不能挑食,要讲究营养均衡,同时更不能浪费,这些食物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就像《千人糕》一文中所讲的那样。
六、拓展延伸
1、请同学课后做一个家乡美食的作品展,可以是图片,也可以美文,还可以是小视频。
2、请同学们回家自己学着做一做简单的菜肴。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和书写顺序。
2、学生每个字书空,指出难写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
烧:“火”字做偏旁时撇改点,右上“戈”不加点。
烤:“考”字最后不要多写一横,和“与”字作比较。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3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形成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培养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对同学热情帮助;对集体善于关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交流与协作,从而达到提高机能,发展体能,增进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与对象
1.教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篮球熟悉球性、运球技术。
2.对象:初一男生。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参与、促进协作、熟悉球性、提高篮球运球技能。
2.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四、教法、手段与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启发诱导、语言激发、表扬鼓励、纠正错误、分组练习等。
2.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推车、体育教学课件等。
3.学法:观摩思考、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互纠互勉等。
五、课的程序与构思
1.常规导入:在课的开始部分,运用集中注意力练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
2.愉悦热身:
(1)在教师或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做慢跑和“喊数抱团”游戏。
(2)采用迪斯科音乐带领学生做热身操。
3.小组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分四小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应用教学课件,确定本小组的复习内容
(1)熟悉球性;
(2)传球。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同学间的互学、互纠、互帮、互勉,达到共同探究和掌握篮球运动技术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参与与协作。
4.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教学课件,学习篮球的运球技术,逐步掌握篮球的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技术,提高运球的实际运用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5.展现与评价:全班集中,小组推荐1~2位同学参加全班运球技术的大比武──评选“每日之星”。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由此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的目的。
6.恢复身心: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愉快的放松动作──“托起心中的太阳”,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六、预计运动负荷
安静心率:80次/分、最高心率:150~170次/分、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密度:约50%。
七、场地器材
球场,多媒体手推车,篮球等。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的:
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
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二)作业要求:
1.第一课时:学习用勾、皴、点、染法画山石,完成近景远景山峰的练习。
2.第二课时根据构思酝酿好构图,先画后着色处理,完成一幅山水画作业。
(三)课业类别:绘画基础课(写意山水)
(四)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
2.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
(五)用具准备:
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
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水
三.讲授新课:
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
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
3.技法讲解:
(1)勾:
(2)皴:边演示边讲解(放录像小结)
(3)擦:
(4)点:
(5)染:
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
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附:板书设计
学画中国画——山水
基本技法
1.
2.
3.
4.
范画
演示
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1.由前一节课学习基本技法画山石引入。
2.布置本课内容:构思完成一幅山水作业。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山水画是作者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不同的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必然不同,抒发情感方式也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内容。我们虽然年龄小,但同样热爱着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每个人对风景的感觉体会都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只要大胆的构思大胆地表现,在白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技法及画书的技法都掌握住,运用好,也能画出一幅生动的山水作品。”
2.山水画的构图:远景、近景
3.技法:先用勾、皴、擦、点、染的方法具体的画出近景,在用简略的勾、皴、或渲染方法画出远景。
4.黑板演示,学生观察步骤方法。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要点:
1.构思、构图
2.启发学生大胆用笔,大胆构思。
五、课堂小结:
1.展示课堂作业,讲评。
2.收拾用具。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5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并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运用合理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得以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学会行进间的运球。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身心,在学习中寻求成功,在挑战中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内容设计
1、在热身部分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进取心强的特点,自编一套动作舒展大方、易学的热身操,配上节奏明快、动感强烈的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做球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兴奋性,使课堂充满快乐气氛。
2、通过玩球帮助学生熟悉球性,找球感,为学习运球技术做铺垫,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球?让学生在运球游戏中开动脑筋边玩边想、主动思考。使之更好地掌握运球技术。
3、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再让学生学习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通过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培养协调性。
4、通过迎奥运游戏,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加本节课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
5、最后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进行舞蹈放松。
三、教学设计
1、年级:八年级。
2、人数:40人。
3、教师:xx。
4、教材:
(1)球性练习
(2)行进间运球
(3)游戏“你跑我跳迎奥运”
5、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建立运球技术表象,了解篮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发展灵敏、协调能力,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奥运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结是一种装饰物,常常会被人们悬挂于家中或带在身边。它代表着祥和、幸福与恢,更是炎黄子孙几千年心连心的象征。
学情分析:
学生长期在农村生活,大多数人没有见过中国结,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通过实物展示,唤起学生感官意识,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思路:
由猜谜揭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自己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本课的关键就在于理解中国结的寓意和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头”的含义,这时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总结,而且要在交流中提出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是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真正的实践者,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的含义,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②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具准备:
中国结饰物实体,中国结的资料(中国结是民间工艺品,种类很多,有“如意结”,寓意称心如意,万事如意,有“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有“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生、、。
教学流程图:
猜谜揭题—>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理解(为什么中国结到处受宠?)—>为什么说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理解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家中,有什么意义?—>齐读课文,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同学们,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打一物,请同学们猜一猜。一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丝网,中有干干结。(打一饰物)。
出示:中国结,然后板书:中国结
解题:中国结的“结”的绞丝旁代表丝线,“吉”字则代表中国结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漫长的文化积淀使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近几年来特别流行,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喜爱的一种饰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中国结的课文。
二、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2、它的样子?作用?历史?特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A、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板书:受宠,一边读,一边把中国结受喜爱的`句子画出来。
B、从“到处”、“装点”可以了解到什么?应该怎么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是民间艺术的杰作?
(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其中:“图腾”是冷僻词,可举例解释:人们常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人最崇拜的动物,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标志。这些红色的词(幸福、友谊、生命、喜庆、智慧、恢、热情、祥和、憧憬)说明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已见,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
齐读第五自然段
4)学习第六自段:
提问: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家中,有什么寓意?
(因为中国结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
四、总结全文
中国结不仅造型典雅,而且它代表着幸福和祥和,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更重要的她是中华儿女心连心的象征。
五、作业设计: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练习册《中国结》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7
一、构思
全课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主动性和立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主动参与精神、求知欲、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我判断、自我调控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展。
二、教法的选择
本课的.主要教材是集体舞,由于内容较单调枯燥,我采用了一材多教的方法。在教学中增设音乐伴奏,变换角度、方位,运用竞赛、学生自编、自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韵体感、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体现了课程的精神:“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指导、练中提高”。
三、课程资源开发
在教材的搭配上,准备部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自编舞蹈操。分组活动中安排打布袋、舞蹈表演、羽毛球、篮球、足球、土保龄球、橄榄球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组织简单,器材可以自己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放松活动中配上音乐集体跳“兔子舞”,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学法
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学、练为主,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能尽情发挥,充分活动,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课时安排: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1.复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基本动作。
2.学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的队形变换。
3.自选项目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青少年十六步的动作要点,通过练习有70%以上的学生基本完成十六步的队形变换。激发学生舞蹈兴趣,主动参与。
2.在合作与交流中积极探究,塑造美好形体,以强健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练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8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并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运用合理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得以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学会行进间的运球。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身心,在学习中寻求成功,在挑战中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内容设计
1、在热身部分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进取心强的特点,自编一套动作舒展大方、易学的热身操,配上节奏明快、动感强烈的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做球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兴奋性,使课堂充满快乐气氛。
2、通过玩球帮助学生熟悉球性,找球感,为学习运球技术做铺垫,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球?让学生在运球游戏中开动脑筋边玩边想、主动思考。使之更好地掌握运球技术。
3、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再让学生学习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通过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培养协调性。
4、通过迎奥运游戏,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加本节课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
5、最后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进行舞蹈放松。
附:
年级:八年级
人数:40人
教师:安静
教材
1、球性练习
2、行进间运球
3、游戏“你跑我跳迎奥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建立运球技术表象,了解篮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发展灵敏、协调能力,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奥运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中国结图案,图片。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述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中国结是一种特别受宠的饰物,我们知道:在商店的(),在百姓的(),在机关单位的();在欢庆申奥成功的(),在归国旅游的(),甚至在孩子们的(),都……装点着中华大地。
2、质疑:
师: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人们为什么这样喜爱它呢?
二、精读品悟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
①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它为什么这样受宠呢?
②文中有哪些句子激动着你的心灵?(边读边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结外形特点及其丰富的寓意。
①中国结是一种怎样的饰物(指名说)
出示句子:国中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令人叹为观止。(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体会“巧妙、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外形特点。)
师:一根红色的丝绳,经过这样一缠一绕成了什么?
生: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相机理解“巧夺天工”。(板书:巧夺天工)
师:再看这些精美的作品,每一样都不相同,真应了文中哪句话?
生: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师:能说说“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②指导感情朗读
师:谁能把中国结这种极致的美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导:中国结不仅外形美得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寓意丰富,激动着人们的心灵,那是什么呢?(指名说)
③出示句子:“它们或象征着幸福……代表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师:这段话中有不理解的词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憧憬是什么意思?
师:看文中在憧憬什么?
生:未来。
师:想想,憧憬未来其实就是对未来很……(生答:向往)。
生:老师,图腾指的是什么?
师:打个比方说吧,常常说我们中国人是什么的传人?
生:龙。
师:那么龙就是中国人的图腾,也就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图案。
师:请同学们再大声读读这些词(幸福、友谊、生命、喜庆、智慧、恢、热情、祥和、憧憬),心里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
生1:我觉得心情很快乐。
生2:我自豪。
生3:我很激动。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是一些让人听着听着就觉得快乐,就忍不住微笑的词,它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追求,去讴歌。想想:它还会代表什么呢?
生1:它代表着平安。
生2:它代表着健康。
生3:它代表着吉祥。
师:是呀,还有这么多的寓意说也说不完,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了个什么号?
生:省略号。(浅显易懂的让学生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
师:再小声读这段话,发现什么了吗?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排比句朗读时要怎样读?(引导了解排比句的.朗读技巧,有节奏感的气势。)
师:请同学们把心里的感受用有节奏,有气势的声音表现出来吧!
④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师小结:小小的中国结无声的诠释着、表现着中国心。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中国结呢?知道它表现的寓意吗?(指名说)
生:在车上见过,表示平安。
生:在我家里见过,表示让我们的家幸福美满。
过渡句:是呀,一根丝绳缠绕着,缠绕着,给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感觉,而且它不管经过怎样曲折的缠绕,却总是。(让生补充完整句子)
板块二:
①认识中国结的特点及象征意义,读中悟情。
师:中国结“一根丝绳,不离不弃起点”就象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5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②品悟中国结的象征意义,读懂中国情的含义。
师:谁来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
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师:文中的“头”指的是什么呢?
生: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师:祖国,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课件,配以讲解,地震救援,捐款,爱心图片,让学生明白因为祖国这个“头”,把中华儿女连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师:再读读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说体会)
生:我体会到中华儿女都是绳上的一部分,都通过祖国这个共同的“头”永远心连心凝聚在一起。
师:真好,这就是中国结饱含的情意(板书:中国情)。
③指导感情朗读
3、师:同学们,中国结为什么这样受宠呢?(指名说)。小结“受宠”的原因。
④齐读第四自然段,认识过渡段及其作用。
过渡:中国结被国人喜爱,被海外华人喜爱,还被谁喜回?
4、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了解外国人喜欢的原因,体会中国结渗透的世界意义。
③齐读,升华情感。
三、回顾全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读中学写。
①认识“总——分”的构段方法。
②了解将实物说明与事物的象征意义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四、作业。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1种中国美食,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拓宽眼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二、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学生接触这一课时,应该都特别兴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爱吃美味的食物。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只需适时地点拨和引导就可以了。
教学本课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同时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类美食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引导他们识字、读词;图文对照,总结汉字规律,从而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3.了解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从中认识生字。
4.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汉字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四、教为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认识中国美食,能说出美食的名称,能说出制作食物时需要用到的方法。
难点
1.能从汉字中发现规律。
2.通过介绍中国美食,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厨师帽。
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观察图片,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3.读汉字,说说制作食物时会用到哪些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难点
读汉字,说说制作食物时会用到哪些方法。
三、视频导入
1.课前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让学生欣赏。
2.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同学们,看着这些美味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美食》,认识美食。(板书课题:中国美食)
四、随图识字
1.出示"凉拌菠菜"图片。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道菜吗?你们吃过这道菜吗?
(2)呈现生字"菠",指引学生认识。
(3)齐读"菠",发现其中的规律:草字头,下面是"波浪"的"波"。
2.出示豆腐、茄子图片。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种食材吗?
(2)学习"腐、茄"两个生字。
(3)你们知道这两种食材能做什么美食吗?
(4)出示"香煎豆腐""红烧茄子"图片。
(5)同学们,你们吃过这两道菜吗?
(6)认识"煎"这个生字。
(7)你们知道"煎"和"烧"是怎样的两种做菜方式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
3.用以上方法依次学习"烤鸭、水煮鱼、葱羊肉、小鸡炖蘑菇"这几组美食及其中的汉字。
4.请"小厨师"向大家介绍以下四种美食: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1)请出今天的"小厨师"。
(2)由"小厨师"向大家介绍他的拿手菜。
(3)出示课件:蒸饺图片。
(4)由"小厨师"说说蒸饺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其他学生认识生字"蒸"。
(5)由另外3名"小厨师"介绍其他三种美食,并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教师特别指出"炸"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
五、了解中国美食
1.出示课本上的美食名称: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
烤鸭水煮鱼葱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2.齐读上述美食名称。
3.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美食?请说一说。
4.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四大菜系。
5.教师小结。
六、梳理板书
中国美食
炸zh(炸鱼)(炸酱面)zh(炸)(炸开)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运用部首查字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写9个生字。
运用部首查字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观看《天天向上》美食季,导入课文
1.播放视频。
2.提问:刚才视频中哪道美食让你垂涎三尺?想知道这些美食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回顾几种制作食物的方式吧!(齐读课文)
四、查字典,说发现
1.出示三组汉字:
灶焰烫煲焦烹
2.学生认一认。
3.请你说一说这三组汉字的部首分别是什么。(火火灬)
4.学生先用部首查字法查第一组字。
5.汇报交流。
灶: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焰:火光,火苗。
小结:这两个字都与"火"有关。
6.再用同样的方法查后两组字,总结规律。
烫、煲:都要用到火。
焦、烹:都要用到火。
总结:这三组汉字都与"火"有关,可见制作食物时离不开火。
五、重温字词,感悟汉字之美
1."摘星星"游戏识字。
2."夺红旗"读词。
六、指导写字,体会汉字之巧
1.出示汉字"烧、烤。
(1)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的共同点:都是火字旁。
(2)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这三个字都属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字?(形声字)
(3)请你为这三个字组词。(指名说)
(4)教师正音,学生齐读这三个字。
(5)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动画。
(6)全体学生跟随"电脑小博士"书空。
(7)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摹、书写。
(8)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汉字"鸡、鸭"。
(1)请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都带有"鸟"字,与家禽有关。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指导学生写好"鸡、鸭"。
3.依次呈现"茄、肉、蛋、饭",按"读音组词讲笔顺观察临摹"的步骤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2)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规范的学生作品。
七、梳理板书
中国美食
灶焰烫煲焦烹
火火灬
烧茄烤鸭肉
鸡蛋炒饭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题
同学们都吃过鸭子,鸭子怎么吃吃?
(生:略)那么哪里的烤鸭吃?
(生:北京)是啊,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
(出示烤鸭图片)师生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既然大家都喜欢烤鸭,那你知道正宗的北京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一)焖炉烤鸭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出示图片,便宜坊)
(二)挂炉烤鸭法:
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特之处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第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一)
2、汇报交流。(根据汇报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光洁、闪亮、细腻、香酥)
3、(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馋涎欲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想吃、美味等。)
4、品读重点句子:是啊,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出示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鸭子的美味的'?
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出炉的烤鸭比作枣红色的绸缎,将鸭子的色泽外观描绘得很形象、很诱人。
师:说得好,抓住了说明文学习的重点。
生:这句话中使用了“细腻、香酥、皮脆、肉嫩”这几个生动的词语,把烤鸭的口感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禁不住想流口水。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咱们班有很多爱吃的孩子。
(2)指导朗读:面对这么香酥、美味的烤鸭,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5、小结:我们通过学习、欣赏,已经对挂炉烤鸭的过程了解得很清楚,那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按照什么顺序把文章写得这么清楚的呢?(按照原料、燃料、过程、出炉的顺序一一介绍)
(三)烤鸭的吃法。
1、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谁能说说你打算怎么吃?
2、地道的北京烤鸭,地道的北京人怎么吃呢?轻声地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指名读。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北京人怎么吃烤鸭?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2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并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运用合理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得以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学会行进间的运球。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身心,在学习中寻求成功,在挑战中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内容设计
1、在热身部分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进取心强的特点,自编一套动作舒展大方、易学的热身操,配上节奏明快、动感强烈的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做球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兴奋性,使课堂充满快乐气氛。
2、通过玩球帮助学生熟悉球性,找球感,为学习运球技术做铺垫,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球?让学生在运球游戏中开动脑筋边玩边想、主动思考。使之更好地掌握运球技术。
3、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再让学生学习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通过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培养协调性。
4、通过迎奥运游戏,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加本节课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
5、最后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进行舞蹈放松。
附: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
人数:40人
教师:安静
教材
1、球性练习
2、行进间运球
3、游戏“你跑我跳迎奥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建立运球技术表象,了解篮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发展灵敏、协调能力,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奥运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3
第1课时:树木画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具有对常见数木生长、生理特点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5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第二课时:石的画法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对几何形体结构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
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
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学具: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导入:
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石头的画法: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绘画步骤
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作业要求
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
教学反思:
在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在八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已经开始渗透中国画的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水墨画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设计,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各种美食,认识“菠、煎、腐”等16个生字,会写“烧、烤、炒”等8个生字。会写“美食、红烧、烤鸭、羊肉、炒饭”等词语。
2、认识各种中国美食,了解其简单的烹饪过程。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美食引入。
1、说说你最喜欢的美食。
2、学生交流。
3、你会做这些美食吗?需要些什么材料?
4、引入新课:中国美食
二、了解中国美食,认识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凉拌菠菜。
(1)认识菠菜。
(2)了解凉拌菠菜的制作过程。
(3)认识“菠”字,“艹”+波,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
(4)菠菜还可以做成哪些美食?
2、以同样的学习方法,认识学习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羊肉、小鸡炖蘑菇。
3、归类识字:火字旁的字都与烧烤有关,都是用烧烤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灬”的字都与蒸煮有关,基本都是用蒸或煮的烹饪方法来制作的美食。
4、认识四种主食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1)认识这四种主食。
(2)说说你最喜欢吃哪一种主食?
(3)认识多音字:炸
zhá()
炸
zh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读。
2、齐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
二、课文学习
1、你还了解哪些中国美食?你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吗?
(1)分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师小结。
2、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炒、烤、烧、、炖、炸、煎、蒸、煮
(1)学生说一说。
(2)多媒体展示。
(3)师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书写时应该注意的生字。
2、学生交流汇报。
3、指导“火”字旁的字“烧、烤、炒”的书写,特别是“火”字旁的几个点。
4、“鸭、鸡”同时指导。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了解中国的其他美食。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5
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学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3.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4.教具、学具:课本、挂图、毛笔、国画颜料、宣纸、铅笔等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中国画不同形式的作品、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先出示中国画各种形式的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a.这些中国画作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表现的外在形式语言是否一样,为什么?
b.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累审美经验,并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探求新知
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b.中国画的形式美:①概念;②形象美;③笔墨美;④色彩美;⑤章法美;
c.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的形制有哪些?
d.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
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3.a.如何评价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
b.如何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
c.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制?(教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形制。从不同的形制中,让学生自己得出)
对于以上疑难问题:
首先,教师可结合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谢赫的《画品》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如:
①气韵生动──实际指中国画的意境
②骨法用笔-----笔墨。“笔为墨骨,墨为笔充
③应物象形──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实际指中国画的形式
④随类赋彩-----色彩。“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⑤经营位置-----章法。
⑥传移模写──实际指中国画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讲解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范例加深同学们对中国画形式美感的理解和把握,如:意境、形神、感性与理性,尤其是中国画如何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作简要分析。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审美体验(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1.谈自己对形式美感的感受。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并陈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
1.按照教材的学习建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扇面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分组写出赏析中国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构思并进行设计创作。让学生更好的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及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外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绘画展览活动,学会品评、鉴赏不同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向。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趣味性。
小结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教师归纳并给予点评:同学们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教师提示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让学生提前预习。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国画教学反思05-10
《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07-07
国画教学反思03-01
《乡土中国》教学设计07-27
《中国功夫》教学设计06-14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09-22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学设计04-24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1-05
国画教学计划范文六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