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
【设计意图】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设计特色】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自己喜爱的名言,因是学生喜爱的话题,所以学生情趣盎然,饱含着情感说着自己喜欢的名言,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读名言、悟名言
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
爱的力量平衡、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⑴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⑵ 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⑶ 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教学切入口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次的学习分为三步:
① 出示名言,读好名言。
② 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
③ 对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质疑。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设计意图:由疑而入,回读课文,去探究作者得到这样一番感悟的原因。在这里,让学生通过指名读、师范读、生间比读等方式读好课题,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体会课题蕴含的情感,再读第1~16节,通过自读,边读边感知语言,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蕴含的情感作初步的感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
(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⑴ 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⑵ 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⑶ 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⑷ 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设计意图: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设计意图: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辩的平台,没有思辩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潜能被开发。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文中的这一番话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后,再让学生一齐诵读,这样的读是学生情感的渲泄,是由衷而发的。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
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
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2、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领悟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选定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全文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
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我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出示):
糟糕 确实 腼腆 自豪 誊写 敬仰 判断 出版 戏剧 慈祥 严厉 灵感 创作 源泉 警告 提醒 把握 谨慎 歧途 极端 一如既往 得意扬扬
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
多音字:将 jiāng:将军
jiàng:将士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3、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
4、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5、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6、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洋洋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作者的哪些行为、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我怀着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谁给他的?整个下午,作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等的的时候,时间过得是那么慢,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二)、那么,父亲对这首诗又是什么反应呢?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谁来说一说父亲在语言、动作上的表现?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又把诗“扔”回原处,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
⑶父亲的话中包含了什么?(严厉和批评),听了妈妈的话,已经得意扬扬的我,又在等待父亲读诗、和聆听父亲严厉的批评时,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紧张极了(心理)
②“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
③“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
④“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2、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3、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批评我的,他为什么要对我这么严厉,这么不顾及会不会伤害到我?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的,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4、我们来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分角色读一读3—14自然段。
5、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出示:作者简介。)
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自读15—17自然段,找出原因,画下你找到的重点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五、拓展活动:交流读后的感受。
(一)阅读《我的母亲》[法国]罗曼·加里(节选)。
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二)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六、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批评
童年的诗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习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解读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光要放大,眼界要开阔,忌做井底之蛙,忌把学生也带入无限窄小的“井底”,走不出教材圈住的套套或人为地设置种种束缚。
2、用智慧教,不拘泥于传统:
寻求智慧的教与学方式,汲取先进与传统之精华,努力使课堂上的教师充满智慧,使课堂呈现智慧气息,使学生也变得智慧起来。智慧是力量之源,智慧能带给课堂更多生成的东西。
3、用生活教,不拘泥于课堂:
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把语文带进生活,语文──生活──课堂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建构于广阔的背景中,具体可感,亲切可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2、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由此及彼,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延伸)
【教学过程】
一、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初步感知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目睹着你们的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交流各自理解。
3、小结:
作为父母,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心。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学生初步感知爱。为整堂课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有力铺垫。
二、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步了解爱
1、板书:
精彩,让学生说说反义词。板书“极了”“透了”,加上双引号,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读课题。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处理,化难为易。
2、自读课文,指读,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交流:
(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
4、精读第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互相影响,有机促进,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语句:
(母亲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与本组学友对话,与学友共鸣;此环节,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交流读文本的体会,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读出父亲深沉的爱,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6、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
⑴ 母亲:
为了鼓励巴迪;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而且是第一首诗;看重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
⑵ 父亲:
看重的是这首诗的质量,所以她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7、小结:
七八岁的我当初并不理解来自父母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引读第14节。
环节简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一把钥匙。
三、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深入理解爱
1、几年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学生交流句子: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 巴迪承认自己的诗是一首糟糕的诗。
⑵ 作者是不情愿的,但又没办法。
3、(小结过渡)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
4、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使他有信心,使他有进步。)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小结:一般母亲比较重感情,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慈祥的爱,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是轻易能觉察,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他们的爱比较理智,比较严厉。这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
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小结:爱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些句子。
环节简析:让学生从文本的外表层深入到内层,体会人物由表及里的心理变化,从表层“找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来”,内化理解“说出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文内与文外结合,情感与理智共存。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举例说说。
2、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3、仅仅是父母的爱吗?还有哪些人?
4、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你又是怎样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为子女,我们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7、小结板书:
“用心理解爱”,“用心实现爱”,体会“爱”字的不同含义,前一句为“用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后一句为“用心实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即我们对父母的爱”。
环节简析:让学生把语文从课中迁移至课外,迁移至生活,让他们懂得,原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书面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去不断地实践语文,生成语文,让课的结束意味深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课文情感。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板书:
精彩
师:谁能给精彩找个反义词吗?
板书:
槽糕
师:谁愿意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指名回答。)
师: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题的文章。(补充板书课题)谁能带着感情色彩读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
板书:
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
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看了“我”的诗,妈妈是怎样的评价?
抓住文中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引导体会母亲的态度。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赞美的语气吗?
(指名读。)
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谁能把“我”这种心情读出来?
(着重理解:腼腆、得意扬扬等词语。)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满怀信心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结果呢?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心情又如何呢?
板书:
批评
师:能读出父亲批评语气和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吗?
(指名朗读、角色朗读。)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师:确实如此。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读一读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分析得很好。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
板书:
“鼓励、严厉”
四、设置悬念,布置预习作业
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理解,但在“我”长大后,又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评价的呢?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作者的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不一样?才七八岁时的作者不理解,但长大后,特别是成年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却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画出表达作者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感受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2、品读重点句段:
要求:读一读画出的重点句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关键的两句。)
3、多种形式的朗读句子,引导畅谈自己的体会:
相机指导理解:灵感、引入歧途、极端等词语。
师小结:
在作者看来“精彩极了”是妈妈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爸爸的提醒,是爸爸那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板书:
鼓励、慈祥;提醒、严厉
4、指导感情朗读:
作者用这么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理解,老师想请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那伟大的爱。
师:其实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止这两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
5、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感兴趣的或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重点引导理解:
⑴ 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⑵ “这些年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的“两股风”、“小船”指的是什么?
6、汇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交流,小结。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老师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中知道,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导,关爱。虽然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有鼓励、赞扬,也会有批评、训斥甚至责骂,但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了共鸣。我们以拥有这样的爱而幸福。
2、拓展延伸,引发共鸣,升华情感:
(完成小练笔。)
出示课件:
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几张同学们的家庭合影,这些相片凝聚着令人羡慕、陶醉的亲情。
看着这些相片,你想起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来吧!
3、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非常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老师更加希望你们能把对父母、长辈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报答他们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 爸爸
赞美 批评
鼓励 、慈祥 提醒、严厉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它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因此本课的题目是将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容易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所以,可以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自读的方法。
2、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自身找一找发生在身边的事。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在讨论中弄清问题,得到能力的锻炼。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带来的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入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是呀,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那些影响呢?
二、课文,了解大意[/B
说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学生围绕课题自由汇报相互补充)
三、熟读课文,体会中心
1、找出和题目相同的语句
2、这些语句出现在什么时候,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影响?谈谈你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3、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A“精彩极了”是作者的母亲对作者第一次写诗的表扬。说明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慈祥的母亲。
B“糟糕透了”是作者的父亲对作者第一次写的诗的批评。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的诗不怎么样。
C文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几年后……糟糕的诗.”
[师:那说明父亲当时的意见是————?(生:对的。)说明父亲和母亲一样——————?(生: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他比较———?(生:公正。)]
D“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是作者长大后体会到的,说明作者体会到了父母不同的爱。
E“怀着自豪感”、“漂亮的范体字”、“认认真真的誊写”、“用彩色笔画了一圈花边”、“满怀信心”这些语句都说明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情很激动、自豪。
[师:那么,可想而知,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写好了的是认真抄好了给爸爸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这么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那么父亲对他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不再写作了?]
4、引导学生各自提出心里的疑问,并通过讨论解疑。
(a)从文中找句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您:“小心、主义、总结、提高。”说明作者虚心接受爸爸的批评,把它当作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b)根据学生的质疑、讨论、解疑学习课文最后2节,完成以下板书,明确作者从中受到的教育。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两种不同的爱
母亲:慈祥、赞许 父亲:严厉、批评
给人以灵感和创作源泉 提醒、指出不足之处
兼而有之(幸运、成功)
只有一种(引入歧途)
(c)指导感情朗读这2节。
四、课后延伸:
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好好翻看一下回忆的匣子,联系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曾受过的爱,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五、小结:
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巴迪。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父母的爱。
作业:
学完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和父母甚至老师、朋友说就赶快动手写出来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
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3、师小结。
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都是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板书:爱
4、对于父母的爱,作者在文中也有文字可见,找出来读一读。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5、书面练习,概括提升师:
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像(),它()。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父爱像(),它()。
四、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8
一、揭题。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提问: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有什么发现吗?
(1、课文的题目加上了引号。这是因为引用了父母说的话。2、 “精彩”和“糟糕”意思相反,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片面的评价、都是极端的评价,“极了”和“透了”都是达到了顶点。根据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3、父母对什么事做出了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父母作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二、研读课文
1、课文(1—14)自然段写了父母对我写诗作出评价的?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4),想想:父母是怎样评价我写的第一首诗的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对自己读懂的内容可以做一些标注。
2、指名学生回答。(面对巴迪的诗,父母的评价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母亲的评价。)
3.找出母亲的话,师引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评价。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指名朗读。)(表扬:你读的精彩极了)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这么好的诗,这是母亲的评价,要不要拿给父亲看,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回来?(焦急、兴奋、自豪、迫不及待)
(1)在焦急的等待中,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指名读)为什么要这么说?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感受到什么?(懊到极点)如果老师把这几个动词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为什么?(换词后,悲痛的程度不够深。)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动作的描写,表达出了小巴迪极度沮的心情。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学习这种写
作方法。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迪得意扬扬,“糟糕透了”,巴迪很难过,失望、痛苦。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带给巴迪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强烈的'反差,就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七八岁的巴迪怎么受得了呢?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中,巴迪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先自学,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你读懂了哪个句子,先读那个句子,再谈谈你的理解。)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补充说明,出示)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样的力量?(鼓励、赞赏、给我写作的源泉板书: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是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警告)。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迪就不会健康的成长。只有有了这两种力量,巴迪才能健康成长。
(2)对于给巴迪力量的人,巴迪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感激)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幸运的巴迪对父母亲的感激。我们一块来读这句话。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
巴迪理解了这一点,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能成为著名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更离不开父亲的警告。于是,巴迪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师读(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板书:爱)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感受一下。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你理解吗?测试一下。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1、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妈妈生气地责备你,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2、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3、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4、老师给过你们爱吗?有过表扬的爱吗?有过批评的爱吗?
四、总结: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因为有这两种爱,才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父母长辈们给了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同样,我们也要给他们回报。我们用什么方式去回报他们呢?(指名说)
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有自己的感受,送给同学们,我们一起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推荐一本书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健康成长。
六、板书设计:xx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9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二、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
⑴课文主要讲什么?
⑵读后有什么感受?
⑶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三、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⑴自读自悟,小组合作: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
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
⑴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⑵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四、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进行评价,有感情地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你在这两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3、这两句截然相反的评价怎么会同时出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感受爱意
对于父母不同的评价,我是怎样看待这样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1、出示句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找出这份幸运,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讨论:
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3、讨论:
为什么说“糟糕透了”这个断言的出发点是爱?
4、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中的“越来越”体会“我”理解的过程。
联系作者的'简介体会“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5、深化爱,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外延伸,表达爱意
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1
教学要求
1、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父母对作者的爱和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4、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能力。
重、难点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引导正确对待家长的评价。
教法
指导朗读,引导体会。
学法
朗读体味、角色表演、交流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里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歌,奇怪的是妈妈看了说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的审美观点不同,还是他们的欣赏水平有高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的不同评价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习。
二、自由朗读,熟悉内容
同桌交流: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朗读指导,体会感情
妈妈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该怎样读?
爸爸如何评价小巴迪的诗?(引导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小巴迪此时爬在床上会想些什么?(交流、回答)
你认为巴迪的爸爸妈妈的评价正确?为什么?(交流、回答)
朗读末三小节(小声自由读)
在作者看来,爸爸妈妈的评价谁是谁非,从作者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用线条画出你感兴趣或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创作有帮助的语言。
引导谈话,体会人物感情,完成 板书。
五、思维拓展
平时在家中,爸爸妈妈对你的'学习、作业方面的评价态度是怎样的?当时的感受怎样?现在呢?
六、总结谈话
同学们,受到批评和表扬是我们常遇到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爱的评价:遇到表扬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鼓励,应继续努力;遇到批评时想到这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应更加发奋。这样,乘着爱的小船,我们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严父
鼓励提醒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 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 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 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 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 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 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 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 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 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 提醒
⑷ 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 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 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的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提醒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⑵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⑶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⑴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⑴自主背诵。
⑵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歧()谨()版()即()
誉()枝()勤()叛()既()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力量谨慎地把握
敬告的诗篇努力地向前
漂亮的母亲兴奋地嚷道
精彩的字体不住地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______________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4
【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5
一、教学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文本的特点,进而学习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文章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容易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中,牢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品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细节描写。
五、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品味人物语言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关键:对文中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于不同形式的读予以突破。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本
1、寻找课题的特点。(意思相反、使用引号)
2、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中的小故事。
3、思考:课文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呢?(出示课件):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或“---”,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来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来画父亲说的话?
4、交流自己选用的线,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的思考,使学生对人物有一定时的认识
小结:我们都能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并且也不难看出巴迪他有个什么样的父亲啊?还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引导学生用“慈祥”来形容母亲,并适时进行生字教学)
5、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再现故事情节。
(出示课件)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的一段话:读书的时候,你会处处感觉到他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靠自己的想象去补足这一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母亲说的这句话(出示课件),看你能不能看到母亲说话时的样子,听到她的声音?(生读,师作评价)
过渡:可就是这首让巴迪激动不已的诗,父亲看后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6—1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看到他们争吵时的样子,听到他们争吵时候的声音?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老师作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
(二)学习写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再现了父母争吵时的情景,作者在给我们写这些对话的时候,也是匠心独运,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相机点拨,归纳小结:)
A语言描写中加上了神态、动作(提示语)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B人物语言可以独立成段使文章层次分明
C提示语位置有变化使文章更灵活多变
(三)学以至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的一些技巧,现在让我们来练一练。
场景A、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故事,我们写的时候注意用上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写法:
场景B、课间活动时,班上的调皮鬼小东把同学小西新买的文具盒摔坏了,小西生气极了,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写法,提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2、展评“小练笔”。
(四)总结
用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是很多文学作品经常用到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去感受这些故事的精彩,在我们习作的时候,也要学着用人物鲜活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你读得多,用得多,会越来越发现有了人物语言描写,我们的文章就会更加精彩。
九、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1-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05-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2-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4-04
糟糕极了和精彩透了教学反思01-2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