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和“声音”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l)、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4)、对磁铁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5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例如,对于空气是否热胀冷缩,要求学生想出一些观察的方法。包括用什么方法把空气装起来,怎样才能不使空气跑掉,怎样才能看到空气遇冷或遇热后的体积变化。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小学生自己想出观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他们要在积累和掌握了对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和一定的观察经验之后,才可能做到。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单元,并已经掌握了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方法,所以在这里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是适时的。我们希望在其他活动中,也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磁性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等活动中,也对学生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有生命的物体”单元就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事实,尝试着进行加工和整理,并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最终形成生物的概念。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碌乃平?BR>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课题 备注
1 8.30-9.4 准备
2 9.5-9.11 《动物怎样生活》
3 9.12-9.18 〈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怎样生存〉
4 9.19-9.25 〈植物的根和茎〉、〈形形色色的植物〉
5 9.26-10.2
〈动物和植物〉
6 10.3-10.9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7 10.10-10.16 〈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8 10.17-10.23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
9 10.24-10.30 《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云和雨》
10 10.31-11.6 〈风的观察〉、〈气温的变化〉
11 11.7-11.13 《我们关心天气》
12 11.14-11.20 〈磁铁的磁性〉
13 11.21-11.27 〈磁铁牧郊〉?
14 11.28-12.4 〈做一个小磁铁〉、〈指南针〉
15 12.5-12.11 〈听听声音〉
16 12.12-12.1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7 12.19-12.25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8 12.26-1.1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19 1.2-1.8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20 1.9-1.15 巩固评价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2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这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我准备这样做:
一、实验方式的安排
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实验很多,我们能做的有8个,分别是:土壤里有什么、各类土壤的保性、想办法研究我们收集的石头、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小米粒为什会在水中游、它们会生热吗、凸透镜成像。土壤里有什么、各类土壤的保水性、想办法研究我们收集的石头、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凸透镜成像五个实验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热在固
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小米粒水中游、它们会生热吗采用老师演示的方式。
二、合理组建实验小组
小组合作实验是本册书实验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计划把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四个人都有各个的职责,一个人是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且重点管理组内的纪律与评价;一个是材料管理员,负责安排带材料;一个是实验员,负责做实验时的分工与操作;一个是记录员,实验是专门记录实验的情况。实验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教师每节课都要强调安全,包括带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课堂上精心指导学生实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要让学生在假设的基础上拟定实验的计划,再根据计划制定实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的总的目的。
2、精心指导学生实验。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帮助学生,学生做错了实验时帮助学生找到实验出错的原因,如果实验失败,要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学生一个解释。
3、让学生认识仪器,并学会使用仪器。因此,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介绍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对整个实验教学做好记录,写好总结,以便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难,来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
5、教会学生收集实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6、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与结果,丰富他们的实验。
四、合理评价
可让学生自评,再在小组内评,最后在班里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可发放小奖章。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包括了“到生物园里学科学”、“学习用品”、“课外活动”、“文艺汇演”四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学生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六、教改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课时安排及进度:
单元 内容 课时 周次
到生物园里学科学
第一单元 1认识土壤 1 1~4周
2种子发芽 1
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1
4根朝哪边长 1
5茎往哪边长 1
6植物怎样“喝水” 1
自由研究 2
学习用品
第二单元 7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 1 5~7周
8圆球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1
9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1
10各种各样的纸 1
11纸是怎样造出来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声音”:
“声音”单元应让学生们掌握的科学概念包括: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进步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得到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物质的联系。这个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1~3课关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4~6课研究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课探索食物消化的过程与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高段学习“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一些活动。如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等。教学中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制作小车等一些相关的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将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
三、教学目标
1.“声音”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耳内,引起听觉。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具体现象和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能对自已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并从中体会创新的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到科学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加深。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增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呼吸与消化”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人的呼吸是在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十分重要。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肺活量。
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参与人体呼吸与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科学探究目标
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对分类记录进行整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学会查阅资料,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纠正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自已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探究学习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空气、食物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认识呼吸系统与大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3.“运动和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静止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
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科学探究目标
会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情况,会组装简单的不同动力驱动的小车,并用轮子改装小车。
会研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会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会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认识能量会以不同形式存在。
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制作小车,并对作品做出评估和调整。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会把实验事实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意识到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意识到要树立细致、有步骤地工作的态度,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改变动力的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改变设计方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意识到轮子的发明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人们会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自已不断增加的需求。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5
班级基本情况
本轮小学科学新教材使用已经到达四年级阶段,学生普遍对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爱动手,爱思考,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少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强,不能认真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探究性学习层次不一,有差异。课外对科学的延续学习做得不够,与生活联系也不够紧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需要加强。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6个单元、22课,共9个导人活动、41个主体活动、4个拓展活动.其中“1变与不变”“2动物的一生”“3生物与环境”三个单元,以探究物体的特征与变化为重点,旨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调查、搜集信息、比较分析、模拟实验、阅读理解、推理判断等探究活动,发现物理变化、动物的生长变化、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带来的变化,主动探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培养证据意识;“4岩石与矿物”“5电”“6房屋照明电路”三个单元,以结构与功能为主要探究内容,以特征与变化为重点,从特征结构的角度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矿物,了解其相应的功能;从电路的结构、电器结构不同功能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实验,设计电路,制作开关,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四年级下册的基本框架
第一单元“变与不变”,按“分(认识形状变化)→分(认识形态变化)→总(应用物理变化分离混合物)”的结构布设了3课、1个导入活动、4个主体活动.第1课“泥巴变形记”,以“情境导人→示例聚集(纸、吸管)→类比举证
(黏土捏成的小泥人)→比较抽象[找相同与不同,抽象出“形状”变化,“组成”不变(还是黏土、纸料、塑料等)]→迁移判断”的流程,“扶”着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变时的“物理变化”概念(共同属性:物体形状变化,组成的物质性质不变).第2课“蜡的有趣变化”按同样的流程,引领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态变化时的“物理变化”概念.第3课“混合与分离”应用前两课提炼的概念,分离盐和芝麻,进而引领学生想更多的办法(如利用物体的轻重、大小、沸点等特征差异)区分生活动中的其他混合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设计了“1蚕宝宝出生了”“2蚕宝宝在长大”“3蚕宝宝大变样”“4昆虫的一生”“5生生不息的动物”5课.引导学生饲养蚕,让学生亲历养蚕的全过程,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动物通过繁衍后代得以生生不息.通过每日照顾蚕的饮食起居的琐碎活动,培养儿童关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体验饲养小动物的快乐;通过坚持观察、记录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较长时期的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在养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蚕进行一些小实验,培养训练学生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的能力.通过饲养动物了解其生命周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宜采用课外饲养、记录与课堂汇报交流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要结合季节时令变化和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将本单元的课时分散,穿插于其他单元之间.蚕的生长周期短,饲养过程无危险,特别适合小学生进行饲养.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了解它的生长过程,能够为认识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为了探究不同类别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单元划分成四个层次的研究主题,布设了4课,3个导人活动,12个主体活动.第1课“动物与环境”、第2课“植物与环境”引导学生探究如阳光、温度、水、气等环境要素对动物、植物的影响因素,观察不同环境下动植物的形态特点,了解这些特点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第3课“互相依存的动植物”、第4课“人类对生物的影响”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查阅、调查整理资料,了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发现导致白居豚和银杏濒危的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保护动植物及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以“认识外部特征→观察内部结构→了解功能用途”的认知线索,布设了“1认识岩石”“2认识矿物”“3岩石、矿物和我们”3课,6个活动,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记录、阅读、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方式,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岩石和矿物,引领学生认识岩石和矿物的外部特征、成分与结构,了解岩石的用途、人类对矿物的利用以及很多矿物资源的开采现状,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发学生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
第五单元“电”,按“认识电路→控制电路→设计电路→检测电路→电的应用→电从哪是来”的认知逻辑线索,布设了“1点亮小灯泡”“2控制电路的通断”“3设计电路”“4导体和绝缘体”“5电和我们的生活”5课,3个导人活动、9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观察结构(电路、开关、小灯泡结构)、试验电路(尝试连接)、设计电路(开关、电路)、制作电器(开关、红绿灯)、检测电路(电路、导电性)、调查应用(电与生活、电的来源)等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试验、设计、制作等探究技能和创新能力.
第六单元“房屋照明电路”,属技术与工程领域,是上一单元的拓展延伸.教材以上一单元“电”的探究结果为认知起点,按“明确需求→设计电路→安装电路→评估交流→调试改进→成果展评”的流程组织教材内容,布设“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改进房屋照明电路”2课,2个导人活动、4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对话、呈现活动讨论场景图、学生设计电路图、安装制作图等,引导学生将上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展开设计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设计、制作、试验、评估等技能,培训学生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单元/课题
课标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STSE
一、变与不变
1.泥巴变形记
2.蜡的有趣变化
3.混合与分离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1.尊重事实,严谨求证;
2.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与此类变化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二、动物的一生
1.蚕宝宝出生了
2.蚕宝宝在长大
3.蚕宝宝大变样
4.昆虫的一生
5.生生不息的动物
11.1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11.2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1.坚持长期进行观察;
2.观察细致、如实描述;
3.乐于发现问题、表现出对动物的探究兴趣;尊重动物的生命
三、生物与环境
1.动物与环境
2.植物与环境
3.互相依存的动植物
4.人类对生物的影响
5.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6.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
7.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与环境接触.
8.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9.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10.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11.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
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1.乐于尝试用多种思路、方法进行探究。
2.乐于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事实,用证据说话;
3.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乐于采取行动进行保护。
四、岩石和矿物
1.认识岩石
2.认识矿物
3.岩石、矿物和我们
14.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表现出对岩石矿物的研究兴趣。
2.观察细致、记录求真。
3.初步形成节约、合理开采矿物资源的意识。
五、电
1.点亮小灯泡
2.控制电路的通断
3.设计电路
4.导体和绝缘体
5.电和我们的生活
6.4.1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6.4.2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6.4.3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16.2工程和技术的产品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17.2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1.对电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2.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3.知道电是一种能源,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六、房屋照明电路
1.安装房屋照明电路
2.改进房屋照明电路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区别与联系。
16.2工程师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各种可资利用的实际物品。
18.1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18.2工程的核心是设计。
18.3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安装房屋电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敢于大胆创新、开拓思维。认同创新设计能够改善生活。
3.体会人类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关键。
教学措施
本册探究活动中,我们继续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扶”和“引”。教材上的探究活动的编排设计,采用了以学生活动案例、学生讨论场景图、指南车提示、指南车信箱提供科技史、阅读资料等方式去引领学生展开活动。教材针对不同难度的活动任务,用不同的编写策略和呈现方式,指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难度大的活动引导多,对难度不大的活动采用启发的策略,给学生自主、开放的空间更大,以体现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编写原则。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兴趣和习惯
四年级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学期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问题情境导向,激活探究兴趣
四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证据”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要尊重他们的探究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学生之所以提出一些看似怪异的问题总有一定原因,有些原因是成人不理解的,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梳理、筛选等方法,或找到与现阶段学习内容的相关联系,发现问题的价值与意义;或巧妙地将其引导到学生力所能及的、可关注到的领域里,引发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学习。
2.精心组织活动,把握“教扶放”时机
爱观察、爱动手,仍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天性,为此,在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中,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一是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开展教学,避免在长时间内单纯地采用讲述、讲解、问答的方法.二是可以适当选用趣味实验、角色扮演、科学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选用教学游戏时,要注意科学课的游戏是教学游戏,既要有游戏性,又要有目的性、科学性和教学性,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兴趣做游戏.二是四年级以“扶和放”为主,“教”为辅.教师指导时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按照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或模仿性较强的观察、制作、调查、实验等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处,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3.尊重个性发展,重视习惯培养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科学学习态度、热情、兴趣等有所分化,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具备的相关探究技能也存在个体差异,坚持、耐心、细致、严谨、专注的科学品质大多还未养成,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不高,需要教师尊重个性,关注差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教师要重视小组团队建设,采用“同质异组,异组同质”的分组方式,通过对小组团队激励性评价,引导同伴互助,立标杆、学榜样,让每个学生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科学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进行策略性引导.批评、表扬要客观公正,因人而异,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尽量不公开批评,多找个别谈话沟通,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处着眼,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同时也要在低年级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观察、实验时,小组同学怎样分工合作,中年级有什么新的要求;教师讲述、讲解、演示时,怎样注意昕讲;观察、实验后,怎样收拾各种器材;野外考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汇报交流观察实验结果时,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介绍(首先说观察对象、实验目的,然后说采用的观察、实验方法,最后说在观察、实验中有什么发现);研讨时,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倾昕其他同学的意见,怎样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怎样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肯定和辩解;归纳概括结论、判断解释问题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逻辑表达;教学反思时,应该思考哪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评价手册应该怎样填写;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研究项目,应该如何完成……这一切,都要有计划、坚持一贯地训练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高阶段科学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科学探究课教学,重视探究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与交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是形成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中年级定位于引导性探究,将侧重训练借助工具或仪器观察、测量、描述、类比、归纳、抽象、概括、分析等单项技能方法,以及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综合技能。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授课时数
第1周3.1-3.5开学第一课1.泥巴变形记2
第2周3.8-3.12 2.蜡的有趣变化3.混合与分离2
第3周3.15-3.19 1.蚕宝宝出生了2
第4周3.22-3.26 2.蚕宝宝在长大2
第5周3.29-4.2 3.蚕宝宝大变样2
第6周4.5-4.9 4.人类对生物的影响1.认识岩石2
第7周4.12-4.16 2.认识矿物3.岩石、矿物和我们2
第8周4.19-4.23 1.点亮小灯泡2
第9周4.25-4.30 2.控制电路的通断2
第10周5.3-5.7期中考试2
第11周5.10-5.14 3.设计电路2
第12周5.17-5.21 4.导体和绝缘体5.电与我们的生活2
第13周5.24-5.28 1.安装房屋照明电路2
第14周5.31-6.4 2.改进房屋照明电路2
第15周6.7-6.11期末复习2
第16周6.14-6.18期末复习2
第17周6.21-6.25期末复习2
第18周6.28-7.2期末检测
- 13 -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四上《科学》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本学期教四(1)—四(5)班,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孩子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语数教学。
3、儿童心理分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平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 “溶解”、“声音”、 “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有一个班级。班级学生数基本在30个,较多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留下了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具体内容见单元计划)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学生素质的要求:
1、环保教育
通过对“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积极探求新知和仔细、科学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倡导人人参加环境保护。
2、心理素质
①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②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尽量分解难点,通过学习能看得懂,学得会,并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③激发兴趣,大胆地探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④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肯定,使他们发言踊跃,课堂活跃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限制,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要求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8课时,加上复习和检测时间,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本单元共8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与一年级的《植物》、《动物》单元以及三年级的《动物的一生》单元形成学习进阶。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组织学生经历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栽培植物的方法,发展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以及根据观察现象推测植物未来生长变化的趋势等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珍爱生命的自觉。第二单元“电路”学生对电非常好奇,但碍于用电安全的考虑,学生平时对电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本单元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整个单元的编排结构严密,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反映了它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
通过研究岩石和土壤,我们能够知道地球演变的许多故事。为此,本单元的设计不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并初步建构岩石与土壤在特征、组成、类别等方面的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将岩石和土壤放在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视野下来展开学习,即岩石和土壤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具体来说,第1课作为起始课,主要从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故事的视角,拉开本单元学习的序幕,2-7课,带领学生们探究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类别及特征等知识,构建起相关科学概念,培养相应科学探究能力,第8课作为总结课,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对岩石、矿物和土壤的认识获得整体提升。
三、教学目标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电路”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来切断和闭合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容易导电。
●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知道电有时是非常有危险的,知道安全用电的知识。
(2)科学探究目标
●组装简单的电路。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
(3)科学态度目标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岩石与土壤”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能根据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3)科学态度目标
●欣赏岩石和矿物晶体的美。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落实实验材料,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收集和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经过三年的科学学思想情感。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以学生生活中物体常见的运动状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运动与力》、《小球的运动》、《运动的形式》3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探究小球的运动路线,知道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基本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一个运动的物体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以声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变化》、《噪声的危害与防治》4课内容。通过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通过实验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通过制作水杯“琴"进一步巩固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的知识;知道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学会减少噪声对人的影响的具体措施,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以太阳系中关系密切的3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和月球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月球也是个球状天体,是地球的卫星。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太阳的大小。
通过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的形状和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掌握长期观察的方法,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以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为研究对象,按照由植物个体到植物资源的顺序构建了3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等条件;通过种植辣椒,认识植物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果等阶段;知道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通过观察和调查,知道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的生存;了解家乡的植物,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则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学。《养蚕》让学生亲身观察蚕的一生会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使学生直观了解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动物的“家”》让学生了解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也需要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而通过《生物与非生物》探究,学生知道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第六单元《电的本领》以生活中的电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对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的现象展开探索。通过点亮小灯泡,让学生了解简单电路,能制作简易开关。通过检验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生活中的例子,知道电的来源及用途,了解电具有能量及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第七单元《设计制作小台灯》让学生系统地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了《设计小台灯》、《制作小台灯》、《太阳能小台灯》3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台灯,让学生在动手设计和制作后,了解设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知道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了解到技术产品与人们生活关系日益紧密。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岀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冋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岀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谜行赦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岀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10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11
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2个班,这2个班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以前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教学目标:
(一) 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 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三) 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四) 更加注重科学程序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
一单元:
1、组织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活动:
2、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二单元:
1、知道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棵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科学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会这种科学思维方式。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三单元:
1、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经历。
2、检验脂肪、糖类的活动经历。
3、观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4、观察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经历。
5、观察霉菌的经历。
四单元:
1、收集、观察岩石特点、对岩石成因和变化的探索。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心情。
2、获得有关岩石和矿物构造、成因、变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能在检测25种物体是否导电的活动中找到导体、绝缘体的特点;并且将感性的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自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认识。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进度:
周 次
内 容
课 时
第一周
教材分析
电和我们的生活
第二周
点亮我的小灯泡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第三周
电路出故障了
导体和绝缘体
第四周
我来做个小开关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我们选择了什么
第五周
油菜花开了
各种各样的花
第六周
花、果实和种子
豌豆夹里的豌豆
第七周
把种子撒播到远处
第八周
萌发的种子
动物的卵
第九周
一天的食物
第十周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了什么
第十一周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第十二周
面包发霉了
减慢事物发霉的速度
第十三周
各种各样的岩石
第十四周
进一步观察岩石
第十五周
岩石的组成
第十六周
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第十七周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十八周
实验操作测试
教学措施:
1、学生对电的知识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来学习电的知识。准备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
2、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当学生学了植物单元的内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会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会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学生的认识经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教研教改:
1、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创设各种条件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究周围环境和大自然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2、抓住他们极强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行查阅各种书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12
一 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
所教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0多人。这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的学习。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 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课)
2 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编排,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昆虫、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4、5、6、7课)
3 材料与生活: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
4 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3、14、15、16课)
5 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7、18、19、20、21课)
6 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 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 观察能力:学习用目测方法观测风向、风力,用测力计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3 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
4 分析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热传递的方式。
5 推理能力:学习运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露、雾、云、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6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7 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 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风、露、霜、云、雨、雪的成因等,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四 基本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六 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暗示法
七 教学进度
按区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13
一、任教班级概况:
班级:四(1)学生人数:48人。
学情分析: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比如“天气”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设计进度表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1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6课时。
第二单元,冷和热,8课时。
第三单元;奇妙的王国,5课时。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5课时。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6课时。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2、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按一定标准排序和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同学们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同学们素质分析。
同学们已经学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对大自然,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景象充满了强烈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作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们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四年级5个班的同学们,尊敬教师,多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是班级中有几个同学好动,讲小话,对学习不记不背,影响他人的学习,自己也学不好。
五、教学措施。
1、带领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同学们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4、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下功夫,根据科学课要求,让同学们更加喜欢科学课,学好这门课程。
5、多开展实验教学,狠抓课堂纪律。
6、让每个同学们学有所获,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一课空气的.性质2课时
第二课热空气和冷空气1课时
第三课空气有什么2课时
第四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课时
第五课冷热与温度1课时
第六课热的传递2课时
第七课加热和散热1课时
第八课吸热和散热2课时
第九课水加热、冷却后2课时
第十课声音的产生1课时
第十一课声音的传播1课时
第十二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课时
第十三课不同的声音1课时
第十四课快乐的小乐队1课时
第十五课我们吃什么1课时
第十六课怎样搭配食物2课时
第十七课食物的消化1课时
第十八课我们的食物安全1课时
第十九课排序3课时
第二十课分类3课时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预测、调查、实验、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不过,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科学,实践运用也不尽如人意。还有少数学生不重视科学这门学科,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对立学生科学的意识,端正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教学中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变化”,本单元分为八课,分别是《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种子的传播》《凤仙花的一生》,按照植物自然生长的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对植物各部分的观察和探究。本单元精选了风仙花这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种子、根、茎、叶、果实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二单元主题是“电路”,一共由八课组成,分别是《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电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本单元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连接渐进式展开,用点亮小灯泡、搭建简易电路、探究电路中的故障、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探究暗箱里是怎样连接的等一些探究活动来落实电路主题,介绍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将己知的有关电的知识和学习期许记录下来,从第2课到第5课,用4课研究电路,目的是要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学会检测和辨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引导学生树立用电安全的意识。第7课《电路中的开关》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开关的组成以及作用,懂得开关可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和断。第8课《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是一篇关于电路的总结课,是一节典型的科学实践课,主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简单电路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方式看待每一个实践活动,将理性思维贯穿到整个电路概念的形成与建立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格外重视用电安全。第三单元主题是“岩石与土壤”,一共由八课组成,分别是《岩石与土壤的故事》《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粘土》《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岩石、土壤和我们》。本单元总体结构为总——分——总。第1课是开篇课,主要意图是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和探究意愿,为今后学习岩石和土壤的知识并饱有持续探索热情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第2—4课是关于岩石(矿物)的学习,第2课是对三种主要岩石的观察描述;第3课从岩石组成的角度了解矿物的知识;第4课时动手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增强实践性与趣味性。第5课是学习岩石、土壤之间的一个过渡课,将岩石和土壤建立关联。第6、7两课是对土壤的学习。第8课是总结课,将岩石、矿物与土壤之间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并且从重要资源的角度提升保护意识。本单元隶属于地球宇宙科学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岩石和土壤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一些科学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对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提升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小学生对于岩石和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研究,而对于矿物就非常陌生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意图是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和探究意愿,为今后学习岩石和土壤的知识并饱有持续探索热情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岩石、矿物和土壤,并懂得保护这些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懂得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能通过种植、观察、记录与探究,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知道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能够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和绝缘体。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电的知识和探究喑盒里是怎么连接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盒的秘密。知道电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能源,能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用电安全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知道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同时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探究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认识到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懂得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既能用图画、文字、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又能抽象概括出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乐于探究植物的奥秘,坚持对植物进行照料、观察、记录与探究。教学重难点探究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以及作用,懂得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知道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电的知识和探究暗盒里是怎么连接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盒的秘密。知道用电安全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探究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探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懂得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乐于探究植物的奥秘,坚持对植物进行照料、观察、记录与探究。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5、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全书导学、科学家这样做、第一单元导学22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23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24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25种子的传播、科学阅读26凤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复习第一单元(测试+评讲)28第二单元导学、电和我们的生活29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210电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212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213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评讲)214第三单元导学、岩石与土壤的故事215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216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黏土217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218岩石、土壤和我们、复习第三单元219复习一~三单元220学年复习考试23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01-26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09-13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计划01-20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03-24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08-20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4-05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04-28
小学科学《蚂蚁》教学设计04-27
小学科学活动总结范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