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模板锦集十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物理教学计划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分析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同时,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力(本质上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复杂,如何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用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定义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用电流元受磁场力与电流元之比定义磁感应强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重力场和电场已经很熟悉,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类比来突破难点,形成磁感应强度的概念。这样让学生用已知的知识为经验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类比分析,寻找描述磁感应强度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四、重难点突破
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与电场强度定义的类比,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说明磁场对电流元的力跟电流和导线长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从而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通过观看学生举例和视频列举,让学生对生活中磁场存在的广泛性及不同磁场强弱不同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与磁场强弱、电流大小、导线长度和导线与磁场的夹角都有关系,再利用DIS演示实验得出当导线跟磁场垂直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电流成正比,跟导线长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在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给出定义,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六、教具准备
电磁铁、蹄形磁铁、导体棒、电源、导线、DIS演示实验材料等;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知识准备 (学案)
复习磁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事件1] 课前播放图片或视频——说明研究磁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
师生活动:播放两个视频:磁悬浮列车简单原理,巨大的'电磁铁起重机吊起重物 PPT展示磁悬浮列车和巨大的电磁铁起重机吊起重物的图片,利用磁场的一些有趣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接触吗?——磁场;问:磁场有强弱、有方向吗?
3、【分组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如图,通电电磁铁吸引别针,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大小,可以看到,吸引别针的多少不同,引导学生在观察
现象的基础上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实验现象说明两种情况中磁场强弱不同。
问题:怎样表示磁场强弱?
引入新课——第二节:磁感应强度
提问1: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试探法,
类比:用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课件展示)
我们用相类似的方法来学习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
度。
推进新课
[事件2]
教学任务: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师生活动:
【演示】
实物投影仪演示小磁针在磁铁周围的不同位置指向不同,说明小磁针
受力方向不同,磁场方向不同。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电场有强弱和方向,磁场也有强弱和方向。
思考,电场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对研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有何启发?
规定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场强的方向是从电荷受力的角度规定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因此,磁场的方向可以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规定。
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拓展:把各个小磁针的指向连成线,也能描述磁场的方向,后来物理学家把它称为磁感线,其切线方向也为磁场方向。
磁感应强弱:问题1:在电场中,我们通过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来了解电场的性质,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
不能。因为小磁针不会单独存在一个磁极,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确定磁场的强弱,即无法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问题2:那如何研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呢?
磁场对磁极有力的作用,磁场对通电电流也有力的作用。
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研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转换一下思维,是否可从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角度去研究?
实验前让学生明白: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I与导线长度L的乘积IL叫做电流元。但要使导线中有电流,就要把它连接到电源上,所以孤立的电流元是不存在的。
[事件3]
教学任务:实验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电流、导线长度的关系。
师生活动:
问题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提出猜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导线与磁场方向有关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电流的大小有关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导线的长度有关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磁场强度有关
等等。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检验。
可以在磁场的强弱和方向都相同的匀强磁场中,研究较长的一段通电导线的受力情况,从而推知一小段电流元的受力情况。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置,可以认为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有电流通过时导线将摆动一个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比较磁场力的大小,分别接通“2、3”和“1、4”可以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电流由外部电路控制。
在匀强磁场中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分组实验】 启发学生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
(1)保持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
结论: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电流越大,导线所受磁场力就越大。
(2)保持电流不变,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
结论:电流一定时,通电导线越长,磁场力越大。
(3)部分学生实验器材有电磁铁,可通过改变电流改变磁场强弱,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磁场强弱的关系。
通电导线长度一定,电流不变时,磁场越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越大。
上面的结论都是学生在上述实验装置,也就是导线跟磁场垂直时,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 师生可共同演示导线跟磁场平行时,导线受力情况。
【演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导线与磁场方向间的关系。
结论:导线跟磁场垂直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最大,导线跟磁场平行时,磁场对电流没有作用力。
[事件4]
教学任务:用DIS演示实验理论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电流、导线长度的关系。 师生活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定量关系的研究
用DIS演示实验研究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定量关系。如图所示的装置保持通电导线框的位置不变,用力传感器测量所需拉力F(等于电流所受磁场作用力大小)的大小,拉力与电流所受磁场力为平衡力。用电流传感器测量线框中的电流。
(1)保持L不变,改变I四次,测定相应的四个力F,利用图象得到F∝I。
(2)保持I不变,用三个相同的蹄形磁铁逐次并放,以改变受力部分导线的长度,测定相应的三个力F,得到F∝L。
同一块磁铁
保持I不变
实验注意事项:
(1)矩形线圈保持竖直;
(2)两个相同的蹄形磁铁并放时要有一定的间隔;
(3)每次测量时矩形线圈相对磁铁的位置保持不变。
精确的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既与导线的长度L成正比,与导线中的电流I也成正比,即与I和L的乘积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F∝IL,引入比例系数B,写成等式为:F=BIL。
问题:B有何物理意义呢?在不同的蹄形磁铁的磁场中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论:
(1)在同一磁场中,不管I、L如何改变,比值B总是不变的。
(2)I、L不变,但在不同的磁场中,比值B是不同的。 (3)B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在电流I、导线长度L相同的情况下,电流所受的磁场力越大,比值B越大,表示磁场越强。
[事件5]
教学任务:定义磁感应强度。
师生活动:
通过和电场强度的定义类比,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电流I
F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即B= IL
总结与归纳:
(1)如果导线很短,B就是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2)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B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国际符号是T。 1 T=1 NA·m
(4)方向: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事件6]
特斯拉(Nikola Tesla,
1856~1943),美国
电气工程师。他一
生致力于交流电的
研究,是让交流电进
入实用领域的主要
推动者
教学任务:了解特斯拉和一些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师生活动:
(投影)让学生了解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塞尔维亚血统的他出生在克罗地亚(后并入奥地利帝国)。特斯拉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发明家。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电性和磁性的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2
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1.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1.3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2.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 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2.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2.2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由于班内的人数较多,可能实验的器材较少,所以必须合理的分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按优、中、差三类学生平均搭配,做到取长补短,协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读数,一人计录,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这样就不会出现乱哄哄的场面。
2.3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
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不得出现乱穿他人小组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
2.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处的教育方针全面展开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达到学生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老师课外布置的习题,能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针对本年级的总体成绩,主要在于重点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讲精练
a、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楚。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点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是课改的要求,其次,把握好进度,切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b、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好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是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上课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四、教材分析
新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物理课程的模式,在高一学习了物理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这两本主要在于基础的学习。现在到了高二了,文理科选修的模块各不相同,文科选修的是物理1-1,主要的是研究对基本内容的认识。对于理科选修的物理3系列的,这个系列的强调的是要求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以及在于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在物理选修3-1整本书中,主要研究的是电学与磁学,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中比较难的,它与必修模块中的内容紧密的联系的在一起。在选修3-2中,主要是对选修3-1进行了加深,将电学与磁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电磁学,其次对电流也进行了加深,还加上了现在比较热门的传感器。
五、学生情况分析
翔宇中学的现高二学生理科班的学生基础稍好,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与他们多沟通,给他们以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这块主要阵地,讲究技巧和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会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年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特别是八班和十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九班就会比较马虎一点,我会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及时加以纠正。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鲁科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五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与运动)。
必修1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平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平行班级稳步提高。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习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在本学期开好一节公开课,通过在评课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导,并在教学中不断得以改进突破。
在教学中重视积累,争取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六、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多听讲座,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5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
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生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
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生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6
物理本学期就要会考,会考是学生高中阶段除高考外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会考的成绩更是决定应届毕业声能否拿到高中毕业证及能否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而我们的学生都是女生,物理这门科基础比较薄弱,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参加高考,本学期教学一切以会考为重.以下为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复习。
2.虽然物理基础比较薄弱,但要时时给她们以鼓励,让她们增加信心,端正会考态度,使她们积极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3.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完成高二会考所需的.教学进度
二、 教学建议:
1.我了解到高二学生物理基础很差,我要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教学多联系实际,抓好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文科生学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电场电流共7课时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2课时
第二节 电场 1课时
第三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课时
第四节 电容器 1课时
第五节 电流和电源 1课时
第六节 电流的热效应 1课时
第34周, 第二章,磁场 共7课时
第一节 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1课时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1课时
第三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课时
第四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2课时
第五节 磁性材料 1课时
第58周, 第三章, 电磁感应 共9课时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2课时
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课时
第三节 交变电流1课时
第四节 变压器 1课时
第五节 高压输电 1课时
第六节 自感现象 涡流 1课时
第七节 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2课时
第910周,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共6课时
第一节 电磁波的发现 1课时
第二节 电磁波谱 1课时
第三节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课时
第四节 信息化社会 1课时
第五节 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2课时
第1120周,全面复习,备战会考,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多练习。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7
高中物理学科强调注重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同时,高中物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近代物理的内容。以下是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
1、前瞻性:
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认真贯彻我校的三五五教学理念,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实用性
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结合我校三五五教学改革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 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当堂训练要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
3、加强对物理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物理思路清晰、书写格式规范,这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4、注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备课前,先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分析好教材;个人再根据本班实际,作适当调整,写好教案;.相互间进行课堂观摩,交流意见。真诚的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另外做到:①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②每周向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③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5、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是高考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做完后最好利用实验课件回放巩固,加深印象。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8
一、教学要求
本学期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生学习讲义》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大纲修改而成的,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高中物理学生学习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生学习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习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生学习。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生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生学习中的不良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生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其它教案《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安排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
第一章 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6课时
第二章 直线运动 9课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6课时
第四章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6课时
期复习与练习
第五章 物体的平衡 4课时
第六章 圆周运动 6课时
第七章 万有引力 6课时
第八章 功 动能定理 5课时
学生实验 7课时
期末复习与练习
三、几点说明: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四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三、主要教研活动
本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对新大纲的学生学习和落实,特别是最近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刚开始在高中任教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全体的教材教法分析与介绍,一般每月一次,对新高一教师则准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经验介绍、研究课等。具体活动安排见每月的《进修活动日程安排表》。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9
1、继续加强学科组的建设,学科组长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团结带领组内教师为同一目标而同心协力,勤奋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务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恨抓课堂教学监督。
2、加强学科组活动,严格按照教务处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提高备课效率。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及案例研究”工作,本学期组内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学科组成员必须参加,上课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规范的说课稿,课后及时写出自我反思。同一学科组内,每人至少听课10节以上;加强科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
3、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求,很好地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组织好备课组老师的集体备课工作,注意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教学应有不同的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又要面向高考,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课堂管理,每节课都能顾及听课的所有学生,耐心细致,充分展现物理学的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做好尖子生的提高,差生的辅导,认真按实际情况,做到抓两头、促中间,达到全面提高。特别是培优、补差工作要真抓实干。
4、要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督,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严格控制作业布置的情况,在量和
质上有所体现。对所有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注意解题规范训练。
5、搞好每周一次周末作业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篇10
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1)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 关注抛体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斜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斜向上方,只受重力作用,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 知道斜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合成。
(3) 知道什么是斜抛运动的射高、射程,定性地了解它们怎样随初速度和抛射角而改变。
(4) 知道什么是弹道曲线,它为什么不同于抛物线。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与平抛运动的比较,学会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通过对斜抛运动的分解,结合运动学的知识,得出斜抛运动的公式。
(3) 通过有关的阅读,了解弹道曲线。
(4) 通过实践与拓展,了解斜抛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斜抛运动的分析,体会到斜抛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初中中的广泛应用。
(2) 通过模拟实验,注意到理想模型与实际问题具有差距。
(3) 通过实践与拓展,收集有关的资料,关注抛体运动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及处理
(1) 课时建议:用1到1.5个课时
(2) 本节《斜抛物体的运动》所涉及的斜抛运动规律比较复杂,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的物理、物理基础比较薄弱,如三角函数、运动合成分解的向量计算、斜抛运动射程推导的二倍角公式等,物理课还没完全涉及到,故此不宜过于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运用斜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定量问题上。而应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相结合,特别强调方法及能力的培养上,关注斜抛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即如课标中明确提出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关注抛体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建议采用主题式教学法,即拟定某一主题,采用探究、演示实验、讨论、讲解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斜抛运动的规律进行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在强化学生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斜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比如可围绕“贝克汉姆精准任意球”的主题,由观看贝克汉姆精准任意球视频认识斜抛运动,并分析斜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从而提出足球射程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主题。然后由学生猜想主要影响因素,给出某研究性小组的结题报告中指出的出射角对射程有重要影响,并针对此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先开展斜抛运动规律推导,进行飞行时间、射程、射高等问题的分析,再计算各出射角对应的射程,得出基本规律。然后通过演示实际情况下的斜抛运动轨迹,提出空气阻力的影响,让学生再做猜测,并自行拟定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重点、难点及其处理意见:
重点:
① 斜抛运动的规律的推导及初步应用; ②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应用; ③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
① 斜抛运动的规律的推导及射程、射高的影响因素; ② 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讲物体做斜抛运动的规律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由教师、学生互动进行。要反复指导学生将合运动分解为分运动处理,应用分运动的独立性、等时性及等效性,先做好运动分解,将初速度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后,再由竖直上抛运动确定飞行时间,由水平匀速运动求射程,最后可以简单计算一下某些特殊角下物体的射程。
在探究实际情况下影响物体射程的因素时,采用实验设计的方法,通过实验目的、器材选择、表格设计等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 栏目处理意见 [讨论与交流]
讨论射程和射高的影响因素,是在推导出飞行时间、射高和射程表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可以根据式子中的物理关系直接看到结论。但也有不少学生不善于从表达式中得结论,可能会依据直观映象提出其它因素或想法,如空气阻力、推力、时间、高度等,这时应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再次明确斜抛运动的受力分析,排除空气阻力、推力等非理想因素,明确要找寻的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此讨论宜采取教师参与、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辩论的形式。
[实践与拓展]
本栏目设有四个内容,可以考虑课后分小组开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了解斜抛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资料活页]
分析实际情况中射程与出射角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实际情况下射程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用自制斜抛仪(考虑到实验的直观性,改用大型木架结构),演示在实际情况下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对比实际运动轨迹与理想轨迹的区别,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指出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关系,并引入弹道曲线。
学生学习指导
通过前面竖直抛体,特别是平抛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应用,应让学生明确了分运动的独立性、等时性及等效性,有了将合运动分解为分运动独立处理的习惯,在分析物体做斜抛运动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先由竖直上抛运动确定飞行时间,再由水平匀速运动求射程,同时还要补充相应的物理知识(二倍角公式等)。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目的、器材选择、表格设计等规范,先由教师示范设计表格来探究理想情况下射程与出射角的关系,然后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实际情况下影响射程的因素的方案,教师点评,以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
1. 教具器材:自制斜抛仪、皮球
2. 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幻灯片、水火箭发射视频、flash动画
四、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讨论、讲解、理论分析、实验方案设计、演示实验的操作与观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