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教学计划音乐四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计划音乐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学计划音乐 篇1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将用音乐去渲染。很庆幸我和我们教研组的伙伴们都是把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使者。
一 、基本情况分析
1、本册教材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书上的二声部歌曲能基本唱出。这学期需要注重听音、创编练习。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2、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识谱能力也较强,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但是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
1、歌唱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1)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 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 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 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2、基本知识部分:
经典文章
经典文章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3、欣赏部分: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四、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学唱歌曲《同一首歌》
第二周欣赏歌曲《我的祖国》学唱歌曲《大中国》
第三周学唱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学唱歌曲《天堂》
第四周学唱歌曲《银杯》、欣赏音乐《筷子舞》
第五周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欣赏音乐《化装舞会》
第六周学唱歌曲《红河谷》欣赏音乐《平原我的心》
第七周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音乐《茉莉花》
第八周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音乐《茉莉花》
第九周学唱歌曲《洛累来》
第十周欣赏音乐《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第十一周学唱歌曲《连连夯》
第十二周学唱歌曲《船工号子》
第十三------十六周自选教学内容
第十七----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考试
小学教学计划音乐 篇2
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孩子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孩子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孩子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方法措施
1、开学初,探讨新的音乐教学方向,以便指导音乐教学。
2、坚持常规月查,把好备课、上课质量关,保证教学高标准的正常进行,并及时公布总结,以便改进音乐教学。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如正确的站姿,练声,练耳,视唱,唱歌习惯。
4、充分利用学校的可用资源。如:各种音乐器材、多媒体设施等,充分体现音乐贴近孩子生活。
4、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对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沿着自己的特长方向去发展,在班级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充分去展示,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激起他们的创作火花,在锻炼中不断进步,达到在高年级后能进行创编活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小学教学计划音乐 篇3
一、本册教学内容:
第一课:童年
第二课:草原
第三课:友谊
第四课:牧歌
第五课:妈妈的歌
第六课:四季的歌
第七课:钟声
第八课:爱鸟
第九课:丰收歌舞
二、本册教材分析:
课本包含等部分,并附有器乐训练部分。但在本册欣赏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课本中各项内容互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互相渗透。
(一)歌曲部分
本册歌曲共九首。
《童年》犹如精致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草原》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抒发了草原人民对生活和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
《好伙伴》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钟声》钟声能唤起人们的无限的遐想,本课的四首作品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爱鸟》通过聆听这四首作品让我们增强环保意识,曾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象。
《牧歌》与第二课《草原》属于同一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妈妈的歌》本课的五首作品充分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四季歌》本课的四首作品反映了少儿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
《丰收歌舞》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
(二)音乐知识
1、mi、so、la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2、学习do、re的高音。
3、八分音符的时值。
4、人类分声。
(三)音乐游戏
1、表演《噢!苏珊娜》
2、表演《钟声叮叮当》
3、表演《小牧笛》
4、表演《放牛山歌》
5、跳格子
6、自制乐器
(四)欣赏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合唱《我们多么幸福》
2、器乐曲《草原放牧》,笙曲《草原巡逻兵》
3、吹奏乐《同伴进行曲》,合唱曲《船歌》
4、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电子琴奏曲《灵隐钟声》
5、二胡曲《空山鸟语》,歌曲《对鸟》
6、小提琴曲《牧歌》,民间乐曲《小放牛》
7、歌曲《妈妈之歌》
8、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9、歌曲《鲁冰花》
10、日本名歌《樱花》
11、钢琴曲《雪花飞舞》
12、歌曲《丰收之歌》
13、吹奏乐《丰收的喜悦》
三、歌唱要求:
1、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初步学习有气息支持地歌唱;
2、学习连间唱法,顿音唱法;
3、学习简易和轮唱、二部合唱,做到音高、节奏准确,逐步做到声部的和谐,均衡。
四、教学目标: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新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五、教学重点:
1、认识谱号、谱表、线、间、音符。
2、认识全音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附点八分间符、十六分音符及组成的节奏。
3、认识4/4,3/8,6/8。
4、认识圆滑线、顿音记号,常用力度记号,常用速度记号,保持音记号,变化音记号。
六、教学难点:
1、识不完全小节,切分音,三连音,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
2、逐步认识所学歌曲中的调号,知道唱名在键盘上的位置。
3、进行节奏和音乐唱名的编写练习。
七、课时安排:
32课时
小学教学计划音乐 篇4
一、课标对本册的教学要求: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老家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的感受与鉴定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营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情操。
2、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学生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全册教材内容:
全册教材七课,八首歌,划分为七个单元。
三、课时安排:
周次课时内容
1-2第一课拉起手
3-4第二课邮递马车
5-6第三课DOReMi
7-8第四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9-10第五课火车来了
11-12第六课一、二、三、四歌
13-14第七课(第一首歌)下关东
15复习
16放麦假
17-18第七课(第二首歌)开荒歌
19复习考试 文章
【小学教学计划音乐】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08-23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01-02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计划06-27
【精选】小学教学计划音乐4篇07-28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15篇02-01
【精华】小学教学计划音乐3篇07-25
【必备】小学教学计划音乐四篇07-27
实用的小学教学计划音乐3篇08-01
音乐教学计划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