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叫声》教案

时间:2025-02-17 10:00:0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池塘边的叫声》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通用3篇)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1

  教材分析

  《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向学生提供了四方面的知识:如何交朋友;青蛙是两栖动物;编故事、讲故事;认读二类字。

  学生分析

  我们班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喜欢动物,因此像这种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课文,学生尤其喜欢学,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喜欢想像、无所顾忌、天真、可爱。

  《池塘边的叫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造等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前鼓励他们去查资料,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且根据学生爱动手做手工的特点,让他们事先做了青蛙、小鱼的头饰。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生活中怎样和朋友相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认识本课15个二类字,并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学生积极发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点题。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3.请学生第一次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查二类字表,可以猜字,还可以问同桌。)

  2.教师把二类字打到大屏幕上,等学生读完课文后,检查他们的`认字情况。

  3.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检查生字:找来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每张图片背面写上一个生字,正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想要哪种动物,必须得认识背后的生字,然后把动物图画奖励给学生。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教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熟读了课文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叫声是青蛙发出来的,原来这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呢。

  (但是读完了课文,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

  三、学生第二次质疑。

  1.青蛙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4.小鱼为什么叫青蛙为大哥?

  5.小鱼为什么会亲青蛙的白肚皮?

  6.小鱼为什么一上岸就会死?

  (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但是都能围绕本课的内容。)

  四、学生就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四人小组)。

  五、学生汇报(精选其中一段)。

  1.学生说:“小鱼称青蛙为大哥,青蛙要背小鱼上岸。当小鱼说自己上不了岸时,青蛙说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鱼听。小鱼听后,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从此以后,青蛙每天给小鱼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小鱼很有礼貌,青蛙很讲信用,所以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2.表演和分角色朗读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用时较长)。

  表演到最后,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须给演小鱼的朋友讲一个岸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1)一个学生把一年三个季节的景色描述给小鱼,惟独没有描述冬季。教师问他为什么没有冬季,学生说:“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么给小鱼讲故事呢?”

  (2)另一个学生说:“青蛙对小鱼说,你每天晚上可以出来看天上的星星。”

  4.至于“小鱼为什么上岸后就会死”这些涉及生物科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去查资料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课后练习。

  ________只能在水里游。

  ________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讲礼貌,________很讲信用。

  七、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2

  一、教学简介:

  《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12单元朋友中的一课,课文通过青蛙和小轻快活泼的对话展现了朋友之间相互关怀的美好境界。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体验朋友间的温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层学习一、二类字,重点指导带有新部首的走之儿的边连过三个字。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青蛙和小鱼头饰、磁性黑板、游戏卡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

  A、(播放青蛙的叫声)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

  B、你们见过小青蛙吗?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今天,让我们一起读一个和小青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读课题。)

  2、初读课文。

  A、听读课文。

  B、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C、用平时最喜欢的方式自学这些不认识的字。

  评: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七八种识字方法,如看拼音条、看查字表、互相交流、联系前后课文猜、根熟字猜、回想生活经验等等。这里允许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差异性、多元化。

  D、抽读生字卡片。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生词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字。

  池塘:(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池塘图)这就是池塘。

  青蛙:学一学青蛙的叫声,像青蛙那样响亮地读出生字。

  岸上:在书上指一指岸上是哪里。

  洗澡:点出洗澡需要水。

  好奇:强调好是多音字。

  亲了亲:读准前鼻音。

  肚皮:指指自己的肚子。

  背、背:出示句子: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句子,自然读准多音字背的读音。

  评:通过画一画、指一指、学一学、做一做将识字教学的最大限度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挖掘识字教学的人文内涵。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始终主动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

  E、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大家喜欢的方式抽读拼音条生字,都读对了就一起表示庆祝。

  评:引导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合作,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

  F、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G、分自然段个别读课文,学生评议。(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的基础之上有礼貌地提出建议。)

  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读读说说做做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读书,把课文读准、读通、读畅,为把课文读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尝试体验,读好课文。

  A、教师范读课文,引发学生对老师由衷地赞美和自己读好课文的愿望。

  B、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读互听互评。

  C、让两个学生个别读13自然段,教师引读。让学生体验青蛙和小鱼互相打招呼十分亲热、小鱼好奇的心情,并通过师生交流指导读好课文。

  D、自由读后面的课文,就像丁丁告诉我们的那样,边读边想像青蛙和小鱼说话的样子。并说一说、学一学青蛙动脑筋的样子、小鱼快乐地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的样子,并相机指导读好课文。

  评: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阅读策略边读边想像,进行极具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以青蛙小鱼的.身份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走进美丽的小池塘,与青蛙和小鱼一起畅游、幻想、歌唱,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话。

  E、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评:在充分指导感受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把握课文的基调。

  F、全班交流,寻找自己的好伙伴一起表演这个故事,表演时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不看书,记不得了看看书也可以。

  评:在充分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自由结对,自由展示,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G、(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青蛙,你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评:让学生站在青蛙的角色上给小鱼讲故事,又一次走进了故事的情景。

  4、复习生字、学写生字。

  A、结合学生讲的故事,教师巧妙地说:小青蛙的故事多好听啊,瞧,还有许多小鱼都想来听故事呢!你们愿意送他们去吗?(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B、游戏结束,黑板上出现许多小鱼围着青蛙听故事的情景图,伴随着音乐,教师激情发问:你们想对青蛙和小鱼说点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评:将识字教学寓于情景游戏之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C、(出示课件)观察写一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D、教学新部首走之儿

  E、观察边连过笔顺,书空练习。

  F、教老师写字,怎样写才好看?

  评:以学生观察发现为主线进行写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的能力。通过师生角色换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H学生练习、评议。

  5、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学写其他的生字。并想一想:如果我是小青蛙,我还有别的办法让小鱼看到岸上的景吗?

  评:课后留下悬念,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扩展、想像,实现有创意的表演,实际上也是对文本的再创作。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3

  教学目标:

  1、用喜欢的方式自主认字15个,学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课文、表演课文使学生感受友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尊重朋友、爱朋友的品质,珍惜朋友的情谊。

  3、通过质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听录音: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听出他们是谁了吗?跟着学一学(小猫、小鸭、小鸡、牛、马、老虎、羊等)

  2、课件(傍晚,周围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一阵蛙鸣):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质疑(筛选、板书)

  导言:好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课文《池塘边的叫声》中去寻找答案。

  二、读文识字、初浅感知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自读课文时,都要做什么呢?

  学生总结:一遍读:大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会生字。

  二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遍读:划分自然段。

  四边读:思考同学们的问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小组合作、检查自学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按自学要求互相检查自学成果。

  3、集体汇报交流

  (1)汇报学习成果,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音

  (3)指导解答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表演、深入感悟

  导言:我们都知道,池塘边的叫声是青蛙每天在给小鱼江岸上的故事。让我们来扮演青蛙和小鱼表演这个小故事。

  1、同桌合作、排练故事

  2、欣赏表演

  引导:欣赏表演,认真观看,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演的好,哪演的.需要改进,让我们都来当小导演。

  (表演中,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注意指导“好奇、连连及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两下”的理解,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表演,表演出青蛙、小鱼的动作和神态。)

  3、创编表演

  自主建构听!静静的用心听,小青蛙在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呢?听完了故事,小鱼和青蛙又会说什么呢?

  4、拓展延伸

  引导思考:你还有哪些办法帮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

  四、自主分析、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独立分析字形

  学生独立分析字形,通过当“小老师”汇报。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过、连、边

  (1)写“走之儿”

  实物投影:教师书写“走之儿”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引导思考:老师是怎样写的?怎样写更好看?

  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2)写字

  观察字,说一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学生自己写一个,比一比,边写边比,再说一说。

  (3)展览

  评出同学中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为什么喜欢。

  五、总结

  发现了写字不太漂亮的同学,你准备怎么办?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相关文章:

五彩池教案10-09

《五彩池》教学设计10-15

《五彩池 》教学设计06-18

《五彩池》教学设计06-10

《五彩池》教学设计08-10

《五彩池》教学反思08-22

《五彩池》教学反思09-30

《五彩池》教学设计06-10

《五彩池》教学设计【精品】08-28

《五彩池》优秀教学设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