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教案

时间:2024-01-30 17:00:2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嘎达梅林》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嘎达梅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1

  教学思路:

  这使一节唱歌课,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5、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

  8、音乐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内容:

  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4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圆形为主,冬暖夏凉。易于拆建。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乐器:马头琴。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5、简介马头琴:

  追溯马头琴的历史,非常久远。元朝初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275年5月就到了内蒙古多伦县。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了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马头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有时也用于民乐队演奏。演奏方法和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弓子不

  5是在两根弦中间演奏,而是在两弦的外面演奏。

  6、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马头琴独琴,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三)欣赏《嘎达梅林》

  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还有一种解释是: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 《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请同学们电影片断)

  4、人们怀念英雄,就把这一动人的故事编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传。请同学们猜猜由这故事改编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词?(500多段)。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四段,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改编的。

  5、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民歌《嘎达梅林》,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

  1、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还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嘎达梅林的赞美与追忆。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电影《嘎达梅林》。就是我国著名的导演冯小宁根据这动人的故事而创作的。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

  2、你还知道《嘎达梅林》的哪些音乐表现形式?

  3、作曲家辛沪光,以《嘎达梅林》这首民歌为素材,用音乐中的一个大型形式来全面而深刻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交响诗《嘎达梅林》就这样诞生了。

  4、简介交响诗

  这首交响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草原主题;第二部分斗主题(包括第一次战斗和第二次战斗);第三部分民歌主题。我们欣赏音频:

  [草原主题]:乐曲一开始仿佛把人带入那一望无垠的内蒙古草原,紧接着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抒情而优美的草原主题。但在快结束时,这个主题失去了原有的抒情,而使人感到其中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为什么?因为这毕竟是在被封建奴役下的草原。 [斗争主题]

  ①第一次战斗:一声刺耳的音响,预兆王爷要出卖土地——人们被惊醒,愤怒、紧张——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反抗的战斗场面——再现草原主题意味战争初胜。

  ②第二次战斗:欣赏前先提问:发挥你的想象并回答,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告诉你战斗失败了?欣赏完后讲解:叛徒的出卖——嘎达部队被包围——战斗更激烈——一声沉重而漫长的音响,英雄倒下了——奏出哀乐。

  [民歌主题]

  最后欣赏民歌主题,请仔细欣赏并回答问题。这首民歌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这首民歌主题为何要重奏多遍?

  当然,老师这里还有以《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舞蹈以及蒙古族人民去年2008把马头琴喜迎奥运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关《嘎达梅林》的题材很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我们下节课学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走进了蒙古,认识了马头琴,也看到了我们英雄的《嘎达梅林》,英雄可以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让我们一起颂读对他的怀念吧: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

《嘎达梅林》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

  教学手段:

  讨论法、视唱法。

  教材分析: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课后记: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教学思路:

  这使一节唱歌课,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5.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

《嘎达梅林》教案3

  一、导学提纲

  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

  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

  (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提供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找和其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上展示的时间有限,同学们一定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根据问题把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

  (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可以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

  提示:(四——六题)组长可以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间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

  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

  2、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今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出示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情况,只展示第一、二题。哪个组来?

  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

  师:这个组准备的非常充分,展示得很好。嘎达梅林是蒙古民族英雄,鸿雁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雁,蒙古人民对鸿雁非常崇敬,这是一首用鸿雁比喻英雄的歌曲。

  三、学习新歌

  (一)聆听二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

  合作探究: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要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来表现歌曲?

  师:先听第一遍,可以重点思考第一个问题。第二遍老师来演唱,大家思考第二个问题。

  师:下面进行小组讨论,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答案

  也不是唯一的,有分歧的地方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也可以在小组间交流的时候讨论。好,开始。

  生:

  师:哪个组来展示?

  生:(展示)我们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什么建议或补充说明?

  生: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歌曲的情绪是悲壮的、怀念的,还有激动的,大家对音乐的体验很深刻。第二个问题大家回答的很好,我补充一点中速稍慢的速度符合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

  (二)用“u”哼唱歌曲(2遍)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u”来哼唱歌曲。谁来评价唱得

  怎么样?或者存在哪些问题?

  生:

  师:从气息方面有没有问题?悠长、连贯的。吸气要吸到小腹部,用“u”

  慢慢的送出,口腔要打开,空出来。再来一遍。

  生:

  (三)演唱歌词(2遍)

《嘎达梅林》教案4

  教学思路:

  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蒙古民族有着动人的歌舞,神奇的乐器,而每一首歌曲、每一段旋律,都常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本课是《来自草原的故事》教学课例之一。

  第一课时:马头琴的故事:了解马头琴的构造及特点,聆听马头琴的故事及蒙古乐曲,引导学生在音乐中用绘画作品表现草原的美丽。

  第二课时:嘎达梅林。在展示学生艺术作品的基础上用对比的方式引出嘎达梅林的故事,学习嗄达梅林这首歌曲,聆听和欣赏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三课时:马背上的驰骋:学习和欣赏蒙古族舞蹈,根据记忆创作绘画作品《马背上的民族》。

  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和歌词,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

  (2)通过欣赏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的《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学唱歌曲。

  (2)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的综合,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在《吉祥三宝》的音乐背景下展示上节课学生绘画作品。

  1、导言(略)

  2、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美丽的图画和动人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氛?

  1、听赏《吉祥三宝》

  2、展示自己课前的绘画作品,交流自己的情感。

  3、体验今天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幸福生活。

  以音乐电视的形式引入草原的意境。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交流草原歌曲,品味今天草原的幸福生活,为《嘎达梅林》的引出打下伏笔。

  初听歌曲《嘎达梅林》(腾格尔演唱)

  1、同学生一起听赏《嘎达梅林》提问:①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②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聆听滕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

  2、用“LU”来哼唱歌曲旋律感受乐曲情绪。

  3、交流对这首乐曲的最初印象。

  利用音乐对比的方式引出本课主题。

  通过聆听和哼唱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学唱歌曲

  1、教师简介作品并范唱全曲。

  2、学生轻声演唱全曲。

  1、聆听教师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2、学唱全曲

  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连还画的背景下讲述嘎达梅林的动人故事,欣赏由齐峰和用蒙语两种形式的演唱。

  1、引导学生聆听用多种形式演唱的《嘎达梅林》。

  2、引导学生讨论“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3、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4、引导学生观看连环画作品《嘎达梅林》。

  5、引导学生讨论嘎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1、谈自己对“嘎达梅林”的含义的简单理解。

  2、聆听《嘎达梅林》的'故事及齐峰的演唱。

  3、欣赏《嘎达梅林》的连环画片段。

  4、聆听用蒙语演唱的《嘎达梅林》

  5、讨论自己心中的嘎达形象。

  通过讲故事、欣赏连环画和聆听多种形式演唱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的内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影片《嘎达梅林》片段

  1、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要把《嘎达梅林》拍成电影,你会拍哪些场景?

  2、观赏由冯小宁导演的《嘎达梅林》电影片段。

  1、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谈自己的创作意图。

  2、学生观赏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通过观赏电影《嘎达梅林》片段,使学生在把握故事情节、人物表演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获得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画面语言及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运用。

  师生创作表演舞剧《嘎达梅林》

  1、讨论观后感。

  2、引导学生自己表演和体验人物情绪。

  3、师生共同表演小舞剧《嘎达梅林》

  1、学生交流自己对影片的感受。

  2、学生模仿部分情节片段。

  3、师生同演小舞剧。

  引导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尝试扮演人物,表达感情,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表演舞剧,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仰和对草原的热爱。

  在马头琴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1、教师简单小结本课。

  2、播放马头琴曲。

  3、引导学生跳起蒙古族舞蹈。

  师生共同跳起蒙古舞,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1、前后呼应,并为下节课的舞蹈学习做好铺垫。

  2、今天我们共同品味昨天的故事,明天我们的故事也会成为草原上最美的传说,引导学生畅想明天,更加热爱草原。

《嘎达梅林》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通过欣赏多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4、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都是本课欣赏的重点。《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我把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作为重点内容,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马头琴曲和歌曲《嘎达梅林》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的内容。 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非常丰富,《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它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在教学中,我在欣赏马头琴曲的基础上学唱了歌曲。并在此基础上欣赏了不同音乐题材的《嘎达梅林》。并详细介绍了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

  2、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五十六朵花”的系列总结,以前对于蒙古族的音乐介绍和欣赏的少,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上,此内容不太偏重,但蒙古音乐学生还是特别喜欢的,因此我把蒙古族音乐的欣赏单独安排了一课时,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和民族音乐。

  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四年级教材上册安排了傣族的民族音乐,五年级安排了羌族的歌曲,而蒙古族音乐尽管在教材中曾有出现,但也不是作为重点。因此我认为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蒙古民歌《我从草原来》风光片。

  2、师生音乐问好。

  3、导入新课、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大家熟悉吗?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大家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刚才的歌曲中还唱到了蒙古族的一样乐器,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4、讲马头琴的故事,认识马头琴。 1认识马头琴。(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2、讲述马头琴的故事。(课件出示音话结合)。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4、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1、播放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1、我感受到了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壮。

  2、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师:为什么这首乐曲会有悲壮情绪在里面呢?因为我们方才欣赏的一段马头琴独奏实际上是一首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这首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非常悲壮的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深情悲悯的马头琴曲中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3、在马头琴曲中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课件播放) ○师: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5、欣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一)欣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

  1、播放。(音画结合欣赏)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有我国著名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课件出示)听听腾格尔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生:深情的,怀念的,悲壮的。 生:还有蒙古人的粗狂,和豪情在里面。 生: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

  (二)欣赏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

  1、播放。(音画结合欣赏)

  2、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三)欣赏蒙古族歌唱家齐峰演唱的《嘎达梅林》。

  1、播放。(音画结合欣赏)

  2、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四)谈谈三位歌唱家对歌曲的情绪处理,找出异同。

  师:听不同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嘎达梅林,他们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你连一连。(课件出示) 腾格尔悲壮豪迈的 赞美雄壮的 齐峰深情怀念的

  师:三位歌唱家尽管处理歌曲的方法和情绪不同,但他们都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的感情。这首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下面我们也来唱唱这首草原歌曲。 下面我们也来唱唱这首草原歌曲。

  6、学唱歌曲《嘎达梅林》。

  1、学唱歌谱。(课件出示乐谱) ○(1)、随琴自学乐谱。 (2)、完整演唱曲谱。

  2、学唱歌词。 ○A歌曲第一段:

  (1)随琴(张嘴不出声)演唱。 (2)小声演唱,

  (3)同桌之间互相唱一唱。 (4)唱给老师听一听。

  (5)处理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长音的气息和连贯) B完整演唱全曲。

  师:带着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让我们充满感情的,唱给在座的老师们好不好。

  7、拓展:

  1、引导学生跳起蒙古族舞蹈,表现歌曲。师生随音乐律动。 ○

  2、师:《嘎达梅林》这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不仅激发了音乐家的创作热情,也激发了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宁的创作热情。电影《嘎达梅林》也诞生了。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电影剧照)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可以看一下。

  8、课堂小结

  师: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播放独唱的《嘎达梅林》)

  欣赏综合《嘎达梅林》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设计时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拓展。以音乐要素为主线,通过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对嘎达梅林这位蒙古族英雄的塑造,让学生了解怎样用音乐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在教法与学法上的突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会懂得听辨;会产生更多、更新的感受;会有很多可以与他人交流的话题;会引发他们思想深处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很多优秀的、经典的作品 都是扎根于民族音乐的沃土,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与愿望—— 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最大的收获:

  1、将民歌、电影音乐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 理解音乐的意义。

  2、突出音乐本位原则,充分聆听体验音乐作品;

  3、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不足:

  1、在音画结合讲嘎达梅林的故事环节,我没能溶入情感,直白,语言贫乏,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在视屏欣赏民歌环节,没有引导学生结合MV画面去理解音乐情绪和内涵,使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歌曲情绪。或无法表达自己所想。

  3、学唱歌曲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太好,以至于延长了上课时间。 改进的方法:

  1、继续深挖教材,做到吃透教材。

  2、注意上课语言的锤炼,既富有感染力,又要精练。

  3、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嘎达梅林》教案6

  一、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雕花的马鞍》音乐引入,营造学习气氛

  前一节课我跟大家一起领略了蒙古风情,简略了解了蒙古族,今天我们一起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二、简介、欣赏《嘎达梅林》

  1、欣赏《嘎达梅林》

  2、简介歌曲《嘎达梅林》

  对“嘎达梅林”的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了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了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信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摔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的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学唱《嘎达梅林》

  1、学习歌谱(长音要长准)

  2、学习歌词(注意气息的沉稳)

  3、合琴练唱

  《嘎达梅林》创作初时实际是一曲交响诗,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作品,国外的许多著名乐团曾经演奏过这部作品。

  本作品以一个英雄的传奇表现了蒙古族人们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

  冯小宁后来把《嘎达梅林》拍成了英雄史诗大片《嘎达梅林》:以真实精神写人:

  影片讲述了1929年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当时的奉系军阀同达尔罕王相互勾结,欲出卖旗地,军阀强行开垦草原,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人民受封建军阀的剥削与压榨,生活极为穷苦。嘎达梅林代表人民到奉天告状,却被诬“犯上”,被捕入狱,随后越狱出逃,率众起义,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在辽河。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阻止了军阀对草原的破坏。

  影片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情和淳朴豪放的蒙族人民,以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力和流畅的电影语音构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交响诗。

  四、最后再一起欣赏《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教案7

  设计理念:

  《嘎达梅林》选自六年级。这一单元是本套教材系列单元“五十六朵花“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五十六朵花“系列的总结,要求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和风俗人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拓展,将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教学,感受与鉴赏——拓展延伸、开拓视野——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其中还包括风情篇、歌唱篇、欣赏篇,这样的设计一是尽可能让学生克服那种不善表现较被动的上课状态,激发其表现和表演的欲望。二是将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歌声中享受快乐,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族风情,有兴趣的学习、理解、表现蒙古族音乐,从而达到为学生终身学习、享受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的目标。

  教材分析:

  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讲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的事迹。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并能够演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二.能力目标: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历史传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在歌唱教学的基础上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深情并茂地演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教学难点:

  歌曲声音、气息、一字多音、情绪的把握。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为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的准备有: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风情篇)

  1.课前播放《内蒙古草原风光》音乐片段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下面,老师给大家演唱3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请大家仔细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A《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B《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

  C《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蒙古族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不一样的蓝天,不一样的草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有没有同学刚才注意到老师播放的风光短片?大家从风光片中都看到哪些美丽的画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共同走进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一起踏上我们的音乐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范唱几部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歌,给予学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同时加上师生互动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交流、共同探讨

  提到蒙古族,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大家可以从饮食、服饰、房屋等方面谈谈你们对这个民族的印象。

  师生共同交流

  每年七八月间,蒙古族将会举行那达慕大会。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等活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活动,从古至今,草原上有许多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也因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草原的英雄,他为了保卫草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故事代代流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音像资料及和老师共同交流,了解蒙古族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拓宽音乐文化知识面,并设置疑问,为下一环节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感受与鉴赏。

  (歌唱篇)

  1.启发学生在歌声中寻找答案

  让我们在歌声中寻找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吧

  播放《嘎达梅林》

  提问1: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叫什么呢?

  学生回答:嘎达梅林

  提出问题:那么嘎达梅林为什么会成为草原上的民族英雄呢?

  2.播放视频《讲解嘎达梅林的故事》

  下面我们有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阿姨来告诉大家吧。

  3.学唱歌曲

  让我们用歌声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吧!

  ①引导学生酝酿情绪,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613︱631︱6——‖

  啊啊啊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旋律

  4.引导学生试填歌词

  教师解决难点部分①长音、气息的把握②一字多音

  5.这样一首歌颂英雄的赞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呢?

  悲壮、悠扬、赞美、歌颂等等

  6.全体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嘎达梅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部分歌曲教学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以寻找“民族英雄”为线索层层递进,逐步渗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意境,这一片段同样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欣赏篇)

  1.提出问题:这样的一首歌颂英雄的赞歌,如果选择一样蒙古族的乐器来表现这首歌曲,你会选择哪样乐器?

  2.教师引导:以猜谜的形式

  有匹马儿歌声美

  只有头来没有腿

  没有腿,跑的快

  跑遍草原人人爱

  歌中唱的是什么乐器呢?你能猜出来吗?

  学生回答:马头琴

  3.出示马头琴图片,讲解马头琴的构造以及音色特点。

  4.分别对比欣赏马头琴独奏、齐奏《嘎达梅林》,引导学生模仿演奏。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头琴演绎的《嘎达梅林》,用心来体会蒙古族这件独特的乐器带给我们的震撼!

  A.播放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B.播放马头琴齐奏《嘎达梅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形式演绎的《嘎达梅林》,让学生深刻体会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古族这样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不仅诞生了像嘎达梅林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还有向你们这样的少年小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

  2.布置作业:利用网络、媒体、书籍等手段查找关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将草原英雄故事进行引申,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自己去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

  3.推荐欣赏

  交响诗《嘎达梅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不但欣赏了来自这片辽阔草原的蒙古族音乐,也认识了从这片草原上诞生的民族英雄以及他的传说,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最后让我们再次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

《嘎达梅林》教案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教学手段:讨论法、视唱法。

  教材分析: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

  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课后记: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嘎达梅林》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文化,感受悲壮的情绪,在歌曲学唱中,丰富情感体验。

  2、在聆听欣赏、感受体验中学习本课内容。

  3、能用连贯、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并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教学重点:连贯、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认识马头琴

  教学难点: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随歌曲步入教室,师生律动

  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生:草原、蒙古包……

  师:说得真好,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蒙古大草原。可是,你们知道

  吗,就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战争,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捍卫自己的家乡――草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知道他是谁吗?就让我们在《嘎达梅林》这首歌中寻找答案吧。

  二、聆听学唱、感受体验

  1、初听感受

  师:请大家欣赏歌曲后,告诉老师这位英雄是谁?歌曲情绪、速度分别怎样?

  生:汇报回答问题(嘎达梅林稍慢的悲壮、优美……)

  2、背景简介

  师:?早在清朝末期,蒙古族有个王爷,很霸道,他想抢占、没收3/4思维土地,

  蒙古族人民只能流浪,在这个时候,有一位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土地和利益,与封建王爷造反起义,进行斗争,后来壮烈牺牲的故事。人民为了纪念他,创作了这首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这首歌至今还在草原上广为传唱。这段歌曲共四段歌词,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歌曲前两段。

  3、复听理解

  师:我们再来聆听一遍,从歌词歌旋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悲壮、深情的情绪。

  4、在听升华

  师: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歌唱家是怎样演绎这首歌的?大家可以小声哼唱。

  师:第一段速度较慢,用叙述的语气演唱,似讲故事的人在向我们娓娓道来,第二、三段音乐有了变化,速度加快,战争--英雄--颂扬,用歌颂、赞扬的.的语气演唱。

  5、歌曲学唱

  师:现在我们模仿歌唱家的状态,学唱第一段歌词。在歌曲演唱中注意声音的位置,还有四拍的长音要拖足。

  学唱第一段:

  (1)指导生学唱歌曲(及时对难点地方予以指导)

  (2)难点点拨:声音的连贯性、声音的位置、音准

  学唱后三段:

  (1)现在我们按照第一段的要求,将歌曲后三段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2)声演唱歌曲(及时指导)

  6、完整演唱

  师,唱的真不错,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地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生:演唱有感情歌曲

  7、视唱曲谱,分析旋律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充满了感情。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轻声视唱旋律。看看歌曲反复运用了哪五个音?

  (1)民族五声调式:歌曲反复运用了哪五个音?(1 2 3 5 6)

  〔2〕再唱旋律,体会民族调式特点。

  8、感受体验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的韵律,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的舞蹈韵律吧。

  (师示范,生模仿)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大家学得非常认真,蒙古族的舞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表现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民族特色。

  认识马头琴

  (1)导言:这首民歌流传很广,也有许多艺术形式都表现了这个题材。在蒙古旅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是什么?你见过吗?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因琴杆上雕有马头而得名。

  2、初听感受

  (1)初听:下面就请大家听一听,由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又会给我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呢?

  提问1:谁能说说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又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提问2:请同学们对比一下,马头琴与歌曲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表现的《嘎达梅林》,分别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师总结:作曲家通过不同音乐要素的变化,把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好地表现出来。

  四、再唱歌曲,结束本课

  师:嘎达梅林的故事感天动地,他的精神不但鼓舞着蒙古人,也鼓舞了中国人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好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让我们再次随着音乐离开教室。

《嘎达梅林》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过程与方法: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运用骑马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每一次的速度,音区,音色的变化。

  教学过程:

  1、随着乐曲走进教室。

  2、今天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欣赏,老师的这段蒙族舞好看吗?不知道有没有小朋友注意到音乐,有没有人能哼唱一下?一点点也行。教师边哼唱边舞蹈。出示简谱,一起唱一唱。简单介绍蒙族,蒙族人居住在大草原上,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平时喜欢骑马,射箭,摔跤,有着一个传统的节日叫那达慕大会。蒙族人非常喜欢马,人人都会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甚至乐器都跟马有关,蒙族有一样非常著名的乐器叫马头琴,介绍马头琴和马头琴的传说。

  3、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蒙族,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嘎达梅林》,找一找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刚才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三次。教师在每次出现主题音乐的时候就用不同动作来表现

  4、分段聆听,说一说每一段的速度,音区,音色。

  次数音区音色速度形象

  1低深沉浑厚中速稍慢沉稳

  2高明亮中速高大英勇

  3中饱满中速稍快大无畏

  第一遍:用脚步表现,第二遍:用手部动作表现,第三遍:肩部动作表现

  仔细聆听第三次主题音乐,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鼓,古时候用鼓来鼓舞士兵出征打仗,这一乐段表现嘎达梅林与他的起义兵们在沙场征战。

  5、听完乐曲,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嘎达梅林到底是什么意思?介绍人物和生平事迹。

  6、乐曲表现了嘎达梅林怎样的英雄形象?沉稳,高大英勇,大无畏

  7、在嘎达梅林起义的誓词中这样说道:祖先给我们留下这片草原,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而如今北方的沙尘天气越来越严重,起因就是草原森林的退化,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嘎达梅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8、最后请大家随着音乐,伴着动作表演。

【《嘎达梅林》教案】相关文章:

小兵张嘎读书笔记02-07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06-23

《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教学设计06-23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9篇03-15

《小兵张嘎》读后感03-21

《小兵张嘎》读后感04-30

小兵张嘎观后感12-02

玛蒂尔达读后感03-12

《玛蒂尔达》读后感05-01

小兵张嘎观后感1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