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平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平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认识蜗牛并初步了解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爱护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观看小蜗牛的'课件录像物质准备: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导入:
带幼儿到自然角观看植物盆中的小动物(蜗牛),引发幼儿兴趣。
基本环节:
1、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3、讨论、小结。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结束: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科学:牢固的纸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 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 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
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身边这样那样的变化,孩子们会昂起他们的小脑袋好奇的向大人们询问着。针对五、六岁儿童好奇、好问、好学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科学综合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用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变化,亲身体验、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变化。
活动目标:
1、能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的纸扇(用碱溶液处理过的纸做成)、酚酞溶液;
2、面粉、水、盘子、鸡蛋、盐等;
3、颜料、玻璃瓶、各种纸、剪刀;
4、醋、糖、饮料粉、小碗、勺子等;
5、气球、打气筒、橡皮泥、陀螺、风车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身体变变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的游戏“身体变变变”,老师说出一样东西,你们马上跟你旁边的伙伴用身体动作把它来表现出来,好吗?(如伞、彩虹等。)
二、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变化。
1、魔术“会变色的扇子”。(纸扇是用碱溶液处理过的.纸做成的)
看,这是什么?(扇子)
这把扇子是什么颜色的? (白色)
我们来变个魔术,看看扇子能不能变成红色?呀,扇子变成什么颜色了?(红色)
2、出示一盘面粉,提问幼儿:老师现在要加上一些水,加上后有什么变化?(变成面团)
我们可以怎样让面团变得和现在不一样?(捏、搓,教师示范将面团做成一个蛋糕。)
面团还能变成什么?(面条、包子、馒头、饺子、花卷等)
3、讲解变化。(只要与原来不一样就是变化,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等,我们要让它们发生变化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三、同伴之间交流讨论。
“小朋友,你发现过一些东西的变化吗?把你发现的变化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听。(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现在,请你把你知道的变化告诉给小朋友听,我们都很想知道。”
四、幼儿尝试各种变化。
1、“请小朋友来想办法,把一些东西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2、教师讲解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3、幼儿分组尝试了解各种变化。
(1)纸的变化:各种纸、剪刀。
幼儿通过撕、剪、卷、粘贴等方式让纸发生变化。
(2)水的变化:小碗、勺子、糖、饮料粉、醋。
幼儿尝试加入不同的东西,水发生不同的变化。
(3)颜色的变化:红、黄、蓝色的水三杯、玻璃瓶。幼儿尝试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发生的变化
(4)蛋的变化:加入盐后,沉在水底的蛋会浮起来。
(5)形状大小的变化:提供气球、气筒、橡皮泥等,尝试让他们发生变化。
(6)速度的变化:提供陀螺、风车等材料让幼儿感知速度的变化。
五、幼儿相互交流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观看哈哈镜,感受变化,体验乐趣。
2、将以上的各类材料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探索、交流,体验各种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教学准备: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2、辅助材料: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3、潜水艇模型。
教学过程:
1、出示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2、探索做小实验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
么办?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
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3、再探索、留作业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
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盐,把盐放入
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有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在探索中创作的快乐;
2.大胆尝试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3.能积极参与各种连接的游戏,分享连接的经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自己身边物体的连接。
物质准备:毛线、纸条、拼插玩具、穿线玩具、彩色笔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夹子、双面胶、胶棒等辅助材料;PPT,录音,音乐《一同去郊游》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怎样过河,引出什么是连接
(一同去郊游的音乐)教师带小朋友去科技馆,在去的路上,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个办法,让我们顺利过河吧。
幼儿思考操作,用教室里的物品搭桥过河。
教师小结:一个一个相互连在一起就叫连接。我们刚才搭的桥就是用了连接的方法,桥是用一个个小椅子连接起来的,桥又把河两岸连接了起来。
二、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
师:“好,科技馆到了!我们来看看科技馆的机器博士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瞧!有……(请小朋友自己说出来)”“这些东西跟我们平时在科技馆看到的可不一样,应该怎么玩呢,让我们来听听机器博士的要求吧!”
(外来音)机器博士:“哈哈,小朋友们,今天我要考考你们啦!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框里相同的物品连接起来。”
师:“机器博士的要求是什么?”请个别幼儿重复要求。
教师强调“相同的物品”,并指出连接完成的小朋友快速把连好的物品放在前面桌子上,并回到座位。
2.交流分享,个别幼儿展示作品并介绍。重点探讨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等。
提问:你把什么东西连接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连的?
3.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哪些需要别的东西帮忙才能连接,哪些不需要别的东西帮忙就能连接?
三、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1.运用纸条操作连接
师:这些纸条是用什么连接的?(胶棒、胶带等等)
刚才,小朋友都是通过别的东西帮忙把纸条连接起来的,形状不一,非常棒!为你们自己鼓鼓掌吧!(话音刚落,传来了机器博士的声音)
“小朋友们,先别得意呢,我这儿还有一个更难的题:请你们不用别的东西帮忙,让纸条自己连接起来,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时间为两分钟。”
师作难状:唉?这个问题有点难!不能用胶棒和胶带,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两个纸条自己连接起来呢?请连接好的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放到前面来,并回到座位。(每人发两个纸条)准备好了吗?倒计时,开始!
2.请个别幼儿分享操作过程
提问: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的?谁的方法最好?
教师分享自己的创意连接方法。
四、生活中连接的作用——神奇连连看
1.互相交流:你在教室中看见的连接有哪些?
2.让幼儿观看PPT,介绍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连接的作用是很大的。铁轨把两个城市贯通连接在一起,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连接是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五、大家一起玩连接游戏——快乐连连看
请大家在建构区玩连连看的游戏:尝试为汽车连接起不同的路。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隐藏、压力等,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水,纸杯,塑料袋,瓶子,罐子,海绵,蜡烛,吸管,肥皂水。
活动过程:
1、集中讨论:空气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出示塑料袋,里面有什么?游戏:找空气(空气存在实验)
交流发现,老师总结: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2、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很多秘密,一起来找找。
(请幼儿可以先观察一下桌面上提供的实验材料,以满足其好奇心)
u空气占有实验(集体做):
实验一:将空杯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纸团塞在杯底,在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引导幼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交流分享:空气会占有空间(动力)。
再试一下,实验三:将塑料袋套在瓶口,瓶底弄穿,放入水中,观察。进一步理解。
u空气隐藏实验(分组做)
实验一:不吹自灭。请一个幼儿做,其他幼儿记录。
实验二:将塑料袋,海绵,方糖等放入水中,观察结果?泡泡代表什么?
总结:空气会隐身。
3、找出记录较好的,让幼儿总结空气的秘密:空气存在着,到处都有,看不见,摸不着,有压力,动力。
延伸:空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在装满水的杯子中逐枚放人回形针,观察水面逐渐隆起的现象,初步感受水的表面张力。
2.尝试对照步骤图明确操作步骤。
准备:
1.纸杯,回形针,装有水的大容器,抹布。
2.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图。
玩法说明:
幼儿把纸杯装满水,把回形针逐枚放入水中,放到水即将溢出杯口的状态为止,观察水面的变化。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了解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2.观察幼儿是否明确纸杯中一开始就要放满水、回形针要轻轻放入等操作要求,如不明确,提醒幼儿将纸杯中的水加满,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是怎样放入回形针的。
3.引导幼儿在放入回形针的`过程中关注杯口水面的变化,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回形针放进水里,水面会隆起?”幼儿的回答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应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4.鼓励幼儿数一数在水溢出杯口前自己放入了多少枚回形针,也可以和同伴比一比谁放得多。
5.提示幼儿操作完后将纸杯中的水倒回大容器中,用抹布将回形针擦干并收拾好。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5-12
大班科学教案11-19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动物家族》06-0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4篇05-0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4-10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5-10
大班科学教案15篇11-20
乌龟跳舞大班科学教案03-21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3篇01-19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3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