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19 11:42: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学会生词。

  2、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准备】

  1、课件,收集有关现代科技的新成就。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向问问大家,和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生活变化的课文,读题,理解课题,当看到呼风唤雨就想到谁?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现在我们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

  简单介绍路甬祥。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看请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独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

  农耕社会、依赖、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

  2、读句子,把自己读不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纠正字音和断句等。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度不准……)

  四、默读课文

  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找中心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自学课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六、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

  七、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找出句子体会:

  如: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举例子)

  ⑵ 拓展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

  ⑶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⑷ 学习这段的后部分内容:

  过渡: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

  读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体会作者是说明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的世纪的?

  (做比较)

  体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过渡:

  我们现在的吸过来府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古代还有哪些幻想都已变成现实的?

  我们现在发明发现这么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段:

  ⑴ 读句子,相机出示课后的句子体会: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⑵ 拓展一下:

  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

  (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⑶ 从这段中的哪儿还能感受到呼风唤雨?

  出示句子体会: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读句子,说一说愿意,在联系课文的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现代科技发展之快、之多)

  体会的读一读。

  在这近百年中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⑴ 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⑵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板书: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

  ⑶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⑷ 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⑸ 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

  出示课件:

  X射线、 空调、 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

  杂交水稻、移动电话

  ⑹ 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找一找,理解一下:

  改观 改变

  过渡:

  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成就使我们实现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你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来。(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画图表现)你现在就是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八、总结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改变 改观

  现代科技 人类生活

  发明 发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诵读课文,激发我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说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感受。

  教学方法:

  ★细读小诗,用心体会作者主要表达的情感。

  ★回顾诗歌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妈妈,请别阻拦我》写了“我”的渴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我”渴望什么?板书:飞向蓝天 飞向鲜花 飞向大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既是对学生文本程度的了解,同时也是为学生迁移运用文本语言创设一个情景。同时,也理清了文章脉络。]

  二、品读课文

  第一板块:走进“我”飞向蓝天的心灵。

  1、“我”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的语言文字,走近“我”渴望飞翔的心灵,请大家自由读1—2自然段,透过“我”的渴望,你觉得“我”想的是些什么?(交流后板书:探索宝藏 自主、自强)

  2、这首散文诗充满了一个生命个体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渴望,自立自强的愿望。表达了“我”热切向往飞向蓝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心。大家再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字眼里读出“我”对蓝天的热切向往?

  3、读读这两段,将“我”渴望飞向蓝天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板块:走进“我”歌唱的心灵。

  1、自由读3、4自然段。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我”的想法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交流后板书:飞向鲜花 歌唱劳动)

  2、“酿造甘甜的'蜜糖”,“蜜糖”指什么?(指甜蜜的生活)

  3、是啊,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渴望走向大地,通过劳动创造甜蜜的生活。

  第三板块:走进飞向大海的心灵。

  1、当海燕飞到身边,向“我”讲述暴风雨的快乐时,“我”心里怎么想?(交流后板书:飞向大海 自由遨游)

  2、漫步在“我”跃动的心灵中,你可以感受到“我”的一颗什么样的心?(自立、自强)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对话。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在语言文字中驻足、寻方,觅得语言文字的情味、意趣和韵味。]

  三、提练升华

  1、我们随着作者在他的心路世界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大家想想:“我”为什么不希望妈妈阻拦?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我能体会他的心情。因为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我们对世界、对自己充满了好奇,我们同样渴望自强自立。)

  2、你有过什么幻想和渴望?用“我希望”或“我渴望”写段话,表达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把课堂习得的能力运用到课外的写作活动中去,使学生走向更加自主,更具有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幻想,写自己的愿望,使课堂延伸到课本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以“下厨烧菜”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先亲身经历,然后再写。

  2.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重点:把下厨炒菜的经过写出来

  突破方法:学生先亲身感受或观看,在心中先理清所做的一道菜的程序,然后再写,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篇同类作文。

  学生:课前体验下厨烧菜。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明确习作内容,交给学生习作方法。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烧过菜吗?你们知道那色、香、味俱美的佳肴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就下一回厨,做一道拿手菜让大家尝尝吧。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习作题目,想一想这次习作有那些具体要求。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议,教师点拨:

  (1)以“今天我下厨”为内容写一篇习作。

  (2)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三、习作构思

  1.学生再次读习作题目,进一步明确目标。

  2.读完后想一想:

  (1)你准备下厨做哪一道菜?

  (2)做这道菜的过程是怎样的?

  (3)你做的这道菜别人评论怎样?

  3.将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加工。

  4.学生自由讨论怎样入手来写。

  四、资源共享

  1.学生自由讨论课前或生活中体验下厨烧菜的`经历。

  2.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想象或回忆过程。

  3.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进行对比,看看同学的体验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4.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方法

  教师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进行方法指导:

  1.这是一篇记事的习作,所以要把事情写清楚,该交代的不能不交代,该详写的不能简单写。

  2.因为是下厨烧菜,所以烧菜的过程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

  3.要写出感受,不仅要写出自己烧菜前、烧菜时、烧菜后的感受,还要写出别人的感受。

  六、佳作欣赏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同类习作,供学生参考,重点关注:

  1.别人是如何将烧菜的过程写出来的。

  2.在记事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七、开心练笔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佳作的鉴赏、教师的点拨,着手写“下厨烧菜”的“烧”的过程。

  八、交流探究

  学生出示自己的练笔成果,可以自读,也可以传阅,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评议,小组推选一人作记录。

  九、小结归纳

  学生总结在交流过程中的收获;认为哪个同学的哪一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评析交流材料。

  2.学生动手完成本次习作的草稿。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

  一、开心点评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赏析了两篇同类习作,也分租交流了你们的练笔成果,这节课我们先一起对以上交流材料进行点评。

  2.方法指导

  重点点评习作可借鉴和修改的地方,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重点发现习作的闪光点,进行赏析,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采用合适的语言提出自己的建议。

  3.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1)是否将“下厨烧菜”的过程写出来了?

  (2)是否有条理?

  (3)语言是否通顺、连贯?

  (4)是否有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在习作修改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析。

  一、习作讲评

  1.学生拿出自己的习作,通读一遍,找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部分,作上记号。

  2.学生分小组相互朗读交流自己认为最满意的部分,相互评议。

  3.小组间相互传阅习作,彼此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包括优美的片段、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

  4.对习作中部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彼此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共同提高、相互鼓励。

  5.学生再次动手整理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节总结

  1.教师对习作讲评这一环节进行小结,提出希望。

  2.学生代表发言,畅谈本次习作的心得体会。

  佳作赏析

  《今天我下厨》

  点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 ,亲热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 (完善课题)

  2、齐读课题。

  练习美美地读课题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复习

  1、认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第二教时的开始认真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习第一——三段。

  1、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青蛙、大海图)这是什么?谁能用青蛙、大海这两种事物根据这三个段的内容说一句话?2)(贴苍鹰图),指导书写“苍”。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三种事物说一句话?指导书写“登”。

  3、苍鹰说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高山)你觉得这山怎样,说来说一说?指导读“天哪,这么高的山!”

  4、青蛙接着又说了什么呢?把自己变成青蛙,带着青蛙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读。

  5、那有没有可能不登山就看到大海呢?谁来当苍鹰把这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青蛙。

  1、自读1、2、3自然段。

  2、学生练说。

  3、感情练青蛙、苍鹰的话。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青蛙登山的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学习第四——十段

  1、教师激情:难怪青蛙这么失望,怎么办呢?(多媒体跳出一只小松鼠)谁来了?(生:小松鼠)小松鼠来帮忙了,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读4-10自然段。

  2、课件出示它们的`三次对话,再读读,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刚才的动画片没有声音,咱们来当播音员来给它配上音吧。咱们只要把刚才的感受读出来就行了,快练练吧!

  4、请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1、学生自读4-10自然段。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4、反馈练读效果。(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读和分角色朗读,感悟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精神。最后,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为动画片配音,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悟。

  四、学习第十一段

  1、这是山脚下的小青蛙(每人事先发一个青蛙图样),到了山顶后的小青蛙会变成什么样呢,简单地画一画。

  2、为什么要这样画?

  3、那你能通过读,把青蛙一路上的艰辛读出来吗?指导读11自然段。

  1、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做画。

  2、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这样画的原因。

  3、生练读11段。

  4、生各种方式读11段,师生评议。

  通过画,学生可以再造事物的形象和再现诗歌意境,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五、学习第十二段

  1、(课件出示到达山顶图)它们看到了什么?这时它们心情是怎样的呢?

  2、指导读12自然段。

  3、出示第二段,青蛙,你先前不是失望了吗?现在你会怎么说呢?

  4、小结:是啊,勇敢的小青蛙,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怕困难,一定能成功!

  1、学生自由谈话。

  2、自由练读。

  3、说:我虽然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但是,我能跳,我只要一级一级,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能登上山顶的。

  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六、读课文,总结、扩展。

  1、指导朗读课文。

  2、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也想去看看,请你想一句话,送给它们。生练说。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2、生自由练说。

  巧妙地将学生由文外人变为文,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的空间,发展了思维,情感和思维能力也能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理解。很好的体现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验人物感情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

  1、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理解“骄傲”的意思。

  2、书写“骄傲”。

  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为“你”骄傲?

  二、识记生字。

  1、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轻声读、默读、小组读、同桌一起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璃”在“玻璃”一词中读轻声。

  平舌音:碎、攒

  3、(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同偏旁:玻、璃

  熟字加偏旁:滑、攒、箱

  5、识字游戏:

  (1)说偏旁猜字。

  (2)开火车扩词。

  三、初读课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你砸破了别人的窗户,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书写指导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

  “玻璃”的“璃”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

  “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纟”,再写“米”,“米”的最后一笔捺变点;最后写“竖折”起笔要低于绞丝旁。

  “续”的第六笔不要写成秃宝盖。

  “骄傲”一词重点区别“平撇”和“竖撇”,“骄”的第六笔撇不宜长;“傲”字的三个部件长短相等,中间的横画要短,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4、点评反馈。

  五、积累语言

  1、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2、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鉴赏水平。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谈)

  对,这是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唱的一支歌,它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壮族民间故事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刘三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第一件:莫怀仁的管家仗势要抢阿牛射中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大灭了管家的威风。

  第二件事:是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怀仁想霸占茶山的阴谋,莫怀仁恼羞成怒想用“提亲”的鬼主意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想结亲就对歌摆擂台。

  第三件事:写“对歌”的情景。这部分重点描写了刘三姐和乡亲们在对歌中击败了财主和秀才们。

  3.以上两项内容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三)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说一说刘三姐的机智勇敢和莫怀仁一伙儿的'蛮横和愚蠢表现在什么地方。

  刘三姐:敢于揭露财主及其走狗的伎俩,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智慧来讽刺和斥骂财主及其走狗。莫怀仁一伙儿:想霸占别人的劳动果实,想霸占茶山,诬陷刘三姐的哥哥欠债,想要强娶刘三姐。

  2、结合具体的歌词,想一想刘三姐的机智有哪些具体表现,你是怎么理解刘三姐山歌内容的。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说明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运用的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运用语言斥骂和讽刺莫怀仁一伙儿的巧妙之处。不必向学生讲述修辞知识,只需要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内容和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即可。

  (四)整体感悟课文。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一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读了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

  按下面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成语。

  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扬眉吐气)

  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幸灾乐祸)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教案09-0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19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0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4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4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4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