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
教材简析:
"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0~9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编排与前面类似。教学内容包括数数量是10的物体,10的读、写,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10的组成等知识。由于日常通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就要进1,所以10的组成特别重要,它是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逆向思维,同时,配合课本主题图,有机渗透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目的:
l.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问题的方法。结合主题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0认识。
教学难点:10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主题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电脑显示数字娃娃图,讲数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数字10。
2.通过质疑方式提出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
1.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汽球?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4)电脑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直观展示数字10包含的意义。
2.书写10。
(1)老师示范在田字格内写10。
(2)学生在田字格里写10。
3.10以内数的顺序。
(1)电脑显示拨珠过程:先拨了9颗,又添上1颗。
问:现在是几颗珠?
9添上几是10?
10去掉1就是几?
那么,10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2)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然后,屏幕上的直尺图抽象成数轴图,再把数轴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数。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比较10和9的大小。
(2)观察直线上的数说一说,除了9小于10,还有哪些数小于10?比10小的数都排在10的哪边?排在10的右边还有很多数,它们比10怎么样?谁能说出一两个?
5.区别10个和第10个。
10可以表示10个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排列顺序中的第10,谁能说从左往右数,闪蓝光的珠子排第几?(电脑屏幕上第10颗珠子闪蓝光。)
学生听口令,伸手指,亲自体会"10个"和"第10个"的区别。课间休息(活动一分时间)。
6.10的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用学习9的组成的方法来分小棒,学习10的组成,同桌合作,一个分,另一个记录。问学生:可以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显示: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10 10 10 10
/\ /\ /\ /\
1 9 2 8 3 7 4 6
(2)归纳记忆10的组成的方法。
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强化记忆10的组成。
请几个学生每人说一个10的组成,其他学生马上说出想到的另一个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把第55页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2.记组成。
(1)击掌组成10:老师先拍,学生后拍,所拍次数要组成10。
(2)说数组成10:老师说的数与学生说的数组成10。
3.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
小动物举行投圈比赛,每个小动物投10个圈,根据投中的圈数让学生抢答说出有几个没投中?
四、游戏
1.游戏。
2.让学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聪明题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10可以分成两个数,10能不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1.开讲激趣,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新颖的故事(数字娃娃比大小)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再通过动手摆数量是10的学具,进一步增加对10的感性认识,最后,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从中抽象出数10,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同桌协作探求10的各种分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再让学生观察每种组成左边和右边的数,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会学生有序记忆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3.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
区别"10个"与"第10个"是本课难点,我借助多媒体屏幕演示:圈住的10颗珠与闪动的第10颗珠,使学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对比从中发现"10个"与"第10个"的不同点。另外,在本课的开始、学习10的含义,1o的书写及重点处都分别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小亚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 师:现在,你想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
1. 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 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 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 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 小结: 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1. 师:请你们现在也学一学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的玩具进行比较,看看这个方法怎样?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 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 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 )米=( )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 )往( )观察
小数点向( )移动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 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 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 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 )到原数( )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原数变成0.003。
5. 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状况:
1.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或整百数的除法。
2.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能力,基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 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学校又招收了一年级的新同学。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3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1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5-16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06-06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02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16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3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