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2 18:20: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1

  八年级物理教学包括五章内容,下面是我对各章节的具体反思。

  第一章,声现象。

  这章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于路程、速度、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学生的难点。另外,这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第二章,光现象。

  本章内容可以对比教学,将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进行对比,效果较好;将反射、折射对比教学,学生容易掌握,在复习课中,可以将成像原因进行对比:立竿见影、水中捞月、水中鱼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此外,本章中的实验也要引起重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实验,尤其是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第四章,物态变化。

  这章内容看似简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接收起来快。可一旦复习,综合应用时特别容易混淆。所以在新课教学时对于每一种物态变化应该多举例,教会学生抓初状态、末状态,然后再分析。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对于电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师也可存疑、不宜讲的太深。学生做实验,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电学实验成功,能给学生极大的兴趣与信心。要注意对实验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严格要求。本章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物理量与物理量的单位容易混淆,如电荷及其单位、电流极其单位,另外学生初学时,对于电流、电流表、电流的单位常常混为一团,教学中要重视。电路图与实物图的画法、相互转换是学生初学电学最头疼的。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讲解,并进行专题训练加以强化。因为这一章学好了,能看懂电路图了,形成能力了,就能为下学期的电学教学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3、4班的物理教学任务,这是我第一次承担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主动观察课堂,向其他教师学习,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经验和教训

  1、精心备课,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我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每个一节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用书(教参),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设计教案,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其取舍、增补、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组织好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我改变以往崩着脸孔给学生上课的做法,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3、写好教学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下每堂课的感到有遗憾的环节,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从赞美着手,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并在学校推行的“新型教师培养方案”下,虚心向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已之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不足和改进措施

  1、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然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

  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2、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2)跟踪检查,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3)讲究“巧练”: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4)在平日要注意物理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3

  《家庭电路》一节主要讲述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其中,重点是试电笔的使用及开关、插座的接法。我在讲授本节内容时紧紧抓住这个重点来开展我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首先,通过播放触电的视频,使学生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体现物理的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课题。

  其次,通过让学生知道触电是因为碰了火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找出火线,并让学生上台找出火线。这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物理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而且只能接在火线上,教师从旁指导,并用接在零线上的图进行对比,方便学生认识比较,在学习三孔插座中间的孔接地时,用了实物图进行分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的思想。

  总体而言,本堂课是在充分理解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基础上设计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也充分抓住了中考的考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明白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进而会利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能利用这个知识来规避危险。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课前有较充足的准备,也很仔细的考虑了各个环节。但是,上完课发现有的地方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比如,教学过程中语言还是过于平淡,没有抑扬顿挫,还得加强训练。在让学生动手的环节中,还可以让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方面可以更加精炼,课堂气氛可以进一步的调动,这些地方略有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4

  20xx年12月25日,星期二第三节课,作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构建多种健康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课题组成员之一,按课题组的安排,我在学校物理实验室讲了一节健康课堂的入门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在评课中,课题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理科学科是否适用导学案,而起因则是因为我的这节实验课课堂与导学案完全脱节。

  原来这节课的导学案我是照抄照搬现在九年级同事的本节导学案的(原导学案附后),今年八年级启用新教材,而九年级教材没变,导致八年级第六章与九年级第十一章内容相同,我仅仅作了简单的修改。结果在课堂中出现了下列问题:

  1、虽然有导学案,但是我和学生们根本没用一秒钟,导学案形同虚设,从而导致课堂中自学导学、交流协作、展示激励、深化引领、巩固拓展这些环节没有做或体现不出来。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用天平和量筒正确地测出液体(盐水)和固体(小石块)的密度,而事实上学生在自学导学上就耽搁了太多的时间,有很多学生10分钟只填写了两个空,我问了他们,都说自学导学部分太难,看不懂。最终我为了保证教学重点得到落实,而不得不硬着头皮连自学导学这一环节都搁置了,更加不谈展示激励了,因为这时很多组实验根本就未做好,展示什么呢?

  2、课堂中难点未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小于1g/cm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

  3、没有有效的展示激励的措施。在教学中,面对着12个小组,我只能一组一组地巡视,做的好的说一声好,做的差的指出不当之处,组与组之间无法进行对比,没有交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究其原因,是因为备课时没有备学生,不该利用三年级的导学案,不是这份导学案不好,而是学生不同。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不说很多实验器材不知如何使用,也不说如何来设计一份误差最小的实验方案,仅仅是这个物理实验室也是学生第二次进来,这样状况的学生怎能与初三的学生相比呢?这节课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痛定思痛,我接受了苏校长的建议,重新设计了一份导学案,又邀请课题组的成员于12月28日(周五)在我带的另一个班讲了这一节课,效果得到课题组成员和学生的一致认同,我也自觉满意。这份导学案有如下特点:

  1、自学导学、交流协作、展示激励、巩固拓展部分都大为简单、简化,都紧紧扣住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绝不拖泥带水,做到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2、创新了展示激励的方法。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格(如下图所示),只记录12个组所测得的最终结果(盐水的密度和小石块的密度),而且说明谁先测出来谁先填写表格,前三名的和单个的都会奖分,能够找出其他组错误之处的组或个人也给予高额的奖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个别的落后组也是一种激励。这种简单的`做法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人的效果,得到了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肯定。

  组别

  盐水的密度(g/cm3)

  小石块的密度

  (g/cm3)

  组别

  盐水的密度(g/cm3)

  小石块的密度

  (g/cm3)

  一组

  七组

  二组

  八组

  三组

  九组

  四组

  十组

  五组

  十一组

  六组

  十二组

  3、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由于导学案主要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合作、交流。例如我在设计时预想到学生在设计试验步骤是会有几种方法,但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学生的试验方案有很多种,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去,对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我也给了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另外第六组所测得的两个物理量怎么测都偏小,这时组长要求我给他们换一架天平,换后,他们一下子就测出了正确的结果,真正体会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避免了单纯炒冷饭的尴尬境地,让学生感到有趣、有得,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也及时称赞了他们。

  从这两节课取得的迥异的效果来看,导学案作为采取引发式教学的一种媒介和手段,能让教师水到渠成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管理好自我情绪,否则就会回到原来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来,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导学案也非常适用于物理的教学。只不过每一节课的导学案都要教师自己动手编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在教学中还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放手,同时要能不断创新激励评价方法,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5

  这是一堂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循序渐进,多点开花,以此来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上我具体体现在逐步引导学生对科学猜想做到必须有理论依据上: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作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看法。猜想要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比如在让学生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高度”、“液体密度”、“液体重力”、“容器形状”、“方向”等因素有关后,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或让学生说明猜想的理由或依据,以此先做出简单的判断。防止学生进行胡猜瞎说,使他们在掌握物理学中“科学猜想”这一常用的科学方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科学探究进行的。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并没有花大量时间进行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对力臂的画法并未加强训练,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引领着学生进行研究的一个主导地位。

  现在的教学,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更多的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提出疑问到自主讨论再到作出猜想然后实验验证以至最后的得出结论。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不再拘泥于某个特定的结论,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在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共同讨论者的角色,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实验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与正确的结论。不过在对平衡架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可以大胆的突破教材原有的框框。让他们尝试在多个(两个以上)的挂钩上挂钩码,能否使杠杆平衡,结果又会如何?满足什么关系?另外,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受时间限制,实验探究2,没办法让每一组都能进行探究,需在下一课时,让学生继续探究。在对杠杆的力臂理解和作图上花的时间较少,还得以加强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和理解。

  总之,本节课我是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通过列举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使课堂与社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现再则就是通过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7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3、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多,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这一节课应该分为两课时来上。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先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8

  本学期我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教材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物理备课组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新教材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科技,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其次,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

  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9

  一、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我先请大家回想玩跷跷板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对此你能提一个让我们探究的问题吗?创设了问题情景。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应让学生充分思考,尽情的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根据生活实例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这一教学过程由实际入手,学生配合也较好,所以完成较好。

  二、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一过程由于学生已学过此课,猜想与假设几乎是一样的,缺乏了多样性,效果与设想的有一定的差距。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提出了猜想与假设后,接着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与假设,小组合作结合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我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张扬了个性、掀火了和谐课堂的气氛,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渐进了各自的理解深度。然后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取长补短、完善方案、进入下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在实验的步骤一上指导学生“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这是实验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考点。通过板书,画图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较好。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分两步走,第一步教师指名同学上来完成,同时纠正和改进不好的做法,使学生少走弯路。第二步放手让学生做。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关爱他人的精神,都得到不断地巩固与加强,无论是成功与快乐、还是失败与烦恼,都有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组织学生分析与论证。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已有的实验数据结合前面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分析与论证,然后全班交流。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评估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实验做得好的与不好的进行一个评价,并从中分析哪一部分没有做到位,今后应如何去改进。同时谈谈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方法。

  同时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边的钩码,竖直向下拉和斜向下拉,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说为什么示数不同。从而更好地理理解力臂概念。

  在这一部分教学上评估部分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讲得少,不太到位,老师讲得多,应多让学生说说然后再来归纳。

  纵观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法中,经过小组成员的精心的'准备、仔细的观察、科学认真的分析、再加上激烈而友好的争论,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探究都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探究课的精神。

  当然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会产生许多的信息和创新的火花,做为教师要机智的将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保护创新火花,激发奇思妙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教与学的过程也是我丰富自身知识、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会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生生奋发的目标。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10

  1、讲授—演播法

  讲授—演播法是教师讲授与媒体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现代教育媒体在讲授—演播法中主要扮演辅助教师讲授的角色。它可以呈现事物和现象的图像和声音,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现象规律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可以生动再现物理过程,提供感性材料,烘托课堂气氛;生动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借助于媒体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如分子的扩散过程及布朗运动、光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叠加、原子的核式结构、核反应过程等微观的或物理过程极慢的物理现象,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创设虚拟实验环境,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学生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深,形成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微型(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们,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总结出来的。它旨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后来,这种方法逐步被其他大学教学训练所用,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来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录像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行为(或其他技能)的示范,并记录学习者的模仿过程,供师生共同观看、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由于该方法一般是在小教室中对学生的某种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内容单一,故称之为微格教学或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自我完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的训练。

  (2)训练目标明确、集中,重在技能的分解。

  (3)观察示范典型、具体,重在细节分析。

  (4)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自我训练。

  (5)减轻参训者心理压力,利于创新思维培养。

  4、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程序化教材,以练习或训练为主的教学。程序编制者和教师预先构想和设计学习过程,并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小项目编排起来,每个小项目中既呈现内容,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提供反馈,这就是程序化教材。程序化教材按步骤呈现内容,学生对提问做出应答,然后机器给予核对或呈现正确答案,进行强化。如果程序化的教材通过机器来呈现的,就称作教学机器;如果通过课本来呈现,就叫课本式程序教学,简称程序教材;如果通过计算机来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在学生与教学机器(或计算机课件或程序教材)之间形成呈现内容—应答—判断—评价(强化)等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5、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对于网络教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等都仍处于探讨之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自身的互动性、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性,都决定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网络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收集信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了开放的、整合的、对等互惠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多元化的实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可以创设数字化的探究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网络教学的应用可以及时评测和反馈,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八年级物理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0-16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1-04

八年级体育教学反思10-18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4-27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05-03

八年级美术教学反思05-11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04-16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2-28

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