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时分秒》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分秒》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分秒》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利用我们学校的钟表来引导,给他们讲时间的.重要性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用手拔动这几些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兴趣中求知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时的变化,得知时针转动一大格是l时,分针转动l小格是l分,分钟转一圈刚好时针走了一大格,得知1时等于60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时分针刚好走了1分,通过拔动钟面,让学生认识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能正确的书写几种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写几时零五分时,不要把零丢掉。如5:05,另一种计时是5时零5分。还有个别学生在书写几时55分时,不小心就多加上1个小时。
在讲课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师形象化,生动化,灵活讲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从而得到满意的效果。
《时分秒》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 时针、分针和秒针。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学过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分秒》教学反思3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刚开始,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钟表进行教学;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钟表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已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时分秒》教学反思4
关于时间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一年级认识几时几分,三年级认识“秒”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每次遇到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学起来都比较困难。去年和今年连续教两年三年级,总结了去年的教学经验,今年在教学时分秒时更注重难点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反思了很久,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时间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生在没有学的时候,都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可为什么作业就不会做了呢?我觉得,首先是生活经验积累不足,现在学生看的电子表比钟表多,对钟面的认识不够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没有很好的过渡、迁移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有些学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来,作业经常出现会答,不会列算式。还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数学,一遇到数学题就胆怯,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联系实际生活。
教学中,我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钟的时长,学生对时间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学生都能准确的选择出合适的时间单位。
光靠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不够的,生活中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熟悉钟表,教室里有钟表,让学生多去看时间。
难点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还有提前、晚点的类型。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都是时刻,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其次,统一书写格式。虽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但最终还要优化成通用的格式,这样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不会混淆。
《时分秒》教学反思5
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认识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对时分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了。这一单元主要是对秒的认识,以及一秒钟、一分钟做些什么事。针对这个知识点,我就利用课堂上让学生一分钟能跳几个绳、拍几个球、写几个字、做几道口算等等,让学生实际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
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疑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显然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显然应该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可现在教材里把这两个是混为一谈了。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如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因此我就索性将错就错,要求学生在算经过的时间时就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如11时—9时=2小时,即使有些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2时,根据教材应该也是对的。但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算结过的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算错。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节课是9:40开始,10:20下课,求第二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很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想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时与时相减,即9时—9时=0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结果这样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算经过的时间,因此有时数学的学习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说”。
《时分秒》教学反思6
《时分秒》处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习了时和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时间学习有一定难度,时间间的进率容易和长度与质量单位的进率混淆,因此是本册书的难点内容。
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拍手、数数、读书等方式体验1秒、5秒的长度。调动学生关于时和分的`知识积累,引发学习兴趣,参与教学互动。
教学中学生对时间的准确识别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时的时间,比如11时55分会被误认为12时55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抽出5分钟时间用钟面模型练习,经过几次练习,效果显著。
本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时,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尤其遇到跨整时,例如7:45到8:25经过多长时间?因此借鉴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将计算过程让学生口述出来:25分减45分不够减,借一时当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时借一时还剩7时,7–7=0时,结果是40分;或找整时是8时,8时–7时45分=15分,8时25分–8时=25分,15+25=40分。这两种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熟练易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的难点分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借助钟表,记录每天重复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时间,巩固了关于时间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数学重在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时分秒》教学反思7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时分秒》教学反思8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具体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在课后的练习中,两个班有五分之四的孩子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还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练习、巩固的过程。
给家长的建议:认识钟表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让孩子掌握好的,要想达到提高、熟练,家长必须在生活中对其加以强化,特别是关于时间的计算。如11:40开始吃午饭,吃了30分钟,吃完时是什么时刻;电影下午6:15开始,晚上7:4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时分秒》教学反思9
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共有14个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教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表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曳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只有2个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10
1、这节复习课教学流程清晰,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知识网络,上课交流知识网络,生上台展示知识网络,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知识网络,而后进行练习。没有了新知识的趣味,学生常常会感到乏味。但是老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构建梳理,完善知识网络,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呼唤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榜样,带动大家学习。而且,大拇指的奖励机制,指挥语的及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用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行复习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如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
4、孩子们在课堂虽然有一点不够活跃,不善于发言,但孩子们整节课都在参与课堂,都在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进行,想到自己的学生,个别孩子人虽然在这,但心早已远飞,上课发呆,眼睛无光,提问他都不知道老师讲到哪了,如何才能让孩子都有兴趣去参与自己的课堂,这是听完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时分秒》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册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1时=60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及知道1分=60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忘记了认钟的方法了,尤其是当初本来就学得不扎实的个别孩子。为此,我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同时认识新朋友“秒”,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面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钟面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三是复习看钟表的方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四是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本单元最难教学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我由浅入深,从数钟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学算出先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再过几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或几小时几分。等学生理解方法并熟练掌握后,学生会想到把几时中拿出1时当成60分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再把计算结果转换成几时几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学生往往习惯了十进制的换算方法,很容易在换算时不理解方法由来及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出错。因此,还要学生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多体会,切实做到灵活自如的应用。
《时分秒》教学反思12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大约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认为要把这节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学好,就需要遵循“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
一、设境激趣以情导课
过年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事情,我利用春节过年的场景,让孩子看现在是几时几分?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是教师决不代替。在认识钟面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借助手中的钟表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的说一说,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亲身体验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1分钟的长短,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时分秒》教学反思14
在时分秒的认识这节课中,我坚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秒的时间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兴趣很高。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伊始,给学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芳芳家有一个时钟,时间到几点钟就敲几下,每到半点时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钟不知是几点敲了一下,过了一阵又敲了一下,再过了一阵又听到钟敲了一下。园园知道是几点钟了,你想一想,这时是几点钟? 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 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自然、亲切地感觉,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接着呈现一个钟面: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吗?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学生十分高兴地把时刻读了出来,我也及时地复习了读时刻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你还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高度热情,学生的发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量及分针、时针的走动情况,这样,我既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又达到了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信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 1) 静静地、仔细地观察,秒针、分针、时针是怎样走动的?
( 2)验证: 1分 =60秒。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看着时钟,我们跟着秒针一起数,从数字 12开始: 1、 2、 3、…… 60。 在这里我运用课件的`目的有二个:一是让学生知道 1分 =60秒这个时间进率,我让学生观察走动的时钟,通过观察,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针走 1小格,秒针走 60小格,从而抽象出秒与分的进率,这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二是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哒嘀哒地过去,加深学生对秒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了知识要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 3)在学生认识了秒之后,我让学生描述 1秒钟有多长? 1分钟有多长?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一秒的价值,丰富对 1秒、 1分的感性认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时分秒》教学反思15
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时分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时分秒教学设计04-18
《时分秒》教学设计04-24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10
教学的反思12-21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衔接教学教学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