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广角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排列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搭配食物”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俩件上衣件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2
本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排列组合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灵活处理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整节课以在数学广角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锁”、“密码门”、“握手游戏”、“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以帮东东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3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尤其是让他们参与活动,他们的积极性都会很高。在开始时通过猜书游戏引入新课,从最简单的随意猜测到简单推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最后设计练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下来我有以下几点,需要和大家交流:
1、课堂语言要简练
数学的课堂因体现简洁性。这次我在备课时不仅仅要考虑这节课的流程设计,体会更多的是教师语言的细致严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起着足够的引导作用。比如我在教学探究“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时,就一句提问方式的转变,更有果效的引导学生从两种思维去得到两种结论,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出示:他们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从这个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所得信息,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再作适当的总结,这样就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又能得到有效的结论。
2、活动要有效性
在教学中,我通过三个活动教学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猜一猜”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先让孩子任意的猜,再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瞎猜”很难猜得到,启发孩子发现要想猜得准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使学生感知并明确有依据的猜才有效。接下来,通过简单的猜一猜游戏,给学生提供两条信息让他们猜一猜,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整节课学生参与欲望强,参与度广,学生学的有趣又有效。教学过程层层紧接,环环相扣。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学生学得很轻松、很愉快,总的来说比较成功。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4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通过配衣服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一)我觉得在本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
1、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以小明星期六的一天如何度过为情境,激发了学生帮助小明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早餐的搭配、衣服的穿法、路线的走法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与学习,教师注意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3、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堂课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足,下次上课我会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新课导入时,应紧扣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的导入反而浪费了后面的教学时间。
2、在教学时,虽然我是有意识地强调了先确定点心或先确定饮料、先确定上衣或先确定下装,但是没有注意着重强调搭配的有序性,还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建立起这个有序地思考过程。
3、语言的组织还不够简练,出现重复罗嗦的话语。
4、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导致教学设计中的照相这个教学内容没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究。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5
本课教材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入手引入“对策论”应用问题,对策论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各自采用什么对策才能战胜对手。“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可能有少数学生了解,但是不一定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优选法、对策论等高深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比较困难的,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能饶有兴趣的去学习,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改变了书本的教学设计,通过平时常见的扑克牌比大小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然后让学生去解决田忌赛马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详细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意见和看法,使各自明确努力方向。这是本节课同学们最轻松、最兴奋、也是最高兴的时候。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认识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学会了评价自己的学习。
我觉得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学生配合的不是很好,时间把握的不够。例如在师生出牌比大小时,学生第二次比时总不肯出牌,这样让时间白白地浪费了,使得后来整个设计没有如期完成。如取棋子游戏没有讲完。
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也省略了。这点也是我有疑惑的地方。田忌的策略虽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像齐王那样不改变出马顺序的对手几乎是不存在的,特别是现在的体育比赛都在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在经营方面的例子是有,但我觉得离学生太远。另外在调动课堂气氛这方面,我觉得也做得不够好。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6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1、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交流和全班反馈。学生在完成上衣和裤子搭配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困难,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一些困难,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2、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学生不同的解决思路归根结底要作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3、运用方法,引申练习。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交流和全班反馈,学生从衣服搭配迁移到走路有几种不同的`走法有些困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解决问题。总之,这节课我都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紧密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习,教师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与学习,教师注意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过渡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1、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在不改变例题呈现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题中的种树问题换成校门口的植树,他们感到十分亲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培养学生交流、纠错的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画线段图,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在经过交流思考后,学生不仅找出了问题,并改正了错误。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课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在最后的课堂练习中,除了完成教材设计的两题,还增设了两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拓展题,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陶行知先生说:“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学,方是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本节课我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力争让学生成为...
陶行知先生说:“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学,方是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本节课我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力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教学中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浓厚兴趣。当学生解决喜欢这两个项目一共有多少人时,由于直观思维,跳入了教师有意设置的“陷阱”,都回答出有 人,而教师适时指出不是 人,答案有了争议,学生的认知出现了冲突,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而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自主建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三、把评价和优化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多次试讲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作出很主观的.并且带有某种权威口吻的断定,这是很不科学而且也很不民主的,评价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进行,如果过多或过早地进行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教学,我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任知结构、已有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来自评、互评,教师只做适时的引导、点拨。他们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认知的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9
本册的《数学广角》安排的拍列组合教学内容与二年级的安排有所不同,二年级只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排一排,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而本册教材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字母形式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明
本节课周延飞老师作为参赛课参加中原区协作组的比赛,所以作为教研课在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开展,在近四次的试讲—修改—讨论—再试讲的过程中,我们预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从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来搭配的旧有知样的,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去组合,就应给与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的动机。识增添一件下装的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当材料有所增加时如何搭配。
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条理的有序的记录,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创新的意识。
三、创设情境,参加破解数字密码锁的游戏,启迪学生思维探究如何有序排列3、9、7,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激荡智慧火花,组合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同时鼓励学生肯定每种想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关于课堂效果的感想
一、创设情境串,为学生提供乐学善思的数学天空。教师将教学材料融为大的情境:到数学广角游玩,一道一道的题目变为一个个有趣的'游乐活动,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不过这其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每个数学材料有层次的开展,使得知识在螺旋上升。比如出示例1服装搭配时建议不要直接提问有几种不同的搭配?这样学生说过在动手有点本末倒置,可以这样问:由几件上装?几件下装?上装和下装搭配可以怎样穿?(学生说一套两套的穿法)教师肯定后:看来上装和下装不同搭配就不同,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种穿法,到底有多少穿法?我么能不能找一种数学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呢?(小组合作探讨)
二、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我在每堂课后提议周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和作,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提高、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排列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锻炼。同时一点,除了课堂上要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外,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更应全面调节教学。例如教学片断:师:动手摆一摆,并思考怎样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学生活动约8分钟,教师巡视,活动结束后交流汇报,周老师指名答,上去的4名同学展示思考情况。大家根据课堂反映效果提出:
1、活动要求要提出的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
2、组织好活动纪律。
3、调节学生汇报顺序,同时也是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的过程。
个人认为参与调节课堂教学实验的过程是美丽而又曲折的。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0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师,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利用学生资源,加强生生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在设计植树方案这一环节上,学生将间距定为1米、2米、4米、5米、10米,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 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教室里的座位的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以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最后还把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精彩夺冠的场景再次重现,并出示110米栏的图,从中找到间隔,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1
设计本节课时,我在准备上还是挺足的,特别在信息的收集上,花费了一定的心思。用一节课来完成有关编码的内容,这样把重点就放在认识与编码两块内容上,一般老师就教学身份证号码,而对邮政编码少有涉及,往往是一笔带过,这样设计非常有道理。但教材是怎样的`呢?我也查阅了人教版教材,《数字与编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里内容,教材说明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三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第一节课教学例1例2,主要是对一些编码如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如何进行编码,第三课时进行综合练习。所以把这节课着重的放在对编码特别是身份证号码的认识上,让学生初步去尝试,充分体现教材意图。
本节课中我还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编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编码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认识编码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地重要思想。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2
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首先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
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3
“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是根据“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探究田忌是用什么对策赢了齐王的。教师一出课题,学生便站起来举手争相讲解“田忌赛马”的故事,讲完故事后便在小组内热烈探讨起田忌所有可能的对策,并一一列举出来,最后确定了田忌可以取胜的对策。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所学知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也显得格外聪明可爱。在这里老师不用担心学生有学不会的知识,与学习正常的数学内容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反思。
反思之一:改进教法,注重学法
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与“数学广角”同样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首先要加强新课标的学习,在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教师还要做到多与学生沟通,在教法上要多听取学生的建议,每天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语言要做到生动、幽默,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处处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始终做一名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研究的参与者,将因材施教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思考,使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研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思之二: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浓厚的好奇心是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他的思维就会处于活跃、愉快而富有创新的最佳状态,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上述“数学广角”中,学生在学习时为什么会有超常的学习效果,答案就是学生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问题感兴趣。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反思之三: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课标要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地理解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巧妙地挖掘教材,有效地使用教材,要将枯燥的教材内容精心加工转变成学生喜欢的内容。“数学广角”所设计的内容,学生既喜欢,又是学生身边的事。要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达到如同“数学广角”的教学效果,应做到知识结构化。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做知识结构性调整,将知识相近或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学。如: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十二册正、反比例的意义,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对比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究,不断反思,不断创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做到知识内容问题化,在设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既能明确学习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再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知识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实现学习内容经验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挖掘类似于“数学广角”中的问题,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活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如: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让学生测量砖、冰箱的长、宽、高来计算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搞一份自己家铺地、粉刷墙壁简单装修的预算。让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数学广角”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究,不断创新,想学、会学,乐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新课标落实到整个教学之中。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4
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
《搭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数字搭配”和“配衣服”,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 “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我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在衣服搭配环节,虽然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们可以用数字12345代表上装和下装,或者是字母符号,但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说出我所预想的,所以课堂效果一般,没有预想的好。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在这一点上,我以后会注意。
在教学中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 “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我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5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沏茶问题”是常见的待客之礼,也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师灵活地调整了教材的设计顺序,精心地设计了先请客人喝茶,再请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浓郁的生活气氛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节课以一个个具体的事例,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优化思想。从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沏茶问题到探索烙饼的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究、操作、试验、交流、比较,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运用紧抓主要矛盾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整节课,既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严谨求实、积极向上学习态度的体验的过程,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广角数学教学反思04-27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01-25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05-07
五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1-07
《数学广角》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16
数学的教学反思06-29
数学教学反思09-14
数学教学反思09-05
《折扣》数学教学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