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8 11:38: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逐段讲解,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抓住作者惊异的问题“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思路。这样抓住文章的“因”与“果”,再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在本节课里,我除了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从不放过。如对第三段开头两句话的归纳——时间、风势、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对“淌”“流”“滴”等词语的辨析比较;对“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的推敲,无不精雕细镂。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另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课文。在本节课里,我结合课文制作了一段黄包车夫在严寒的黄昏拉客觅食的凄惨情境的课件,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引起了感情的共鸣,收到了应有的效果。想象力是学生智力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在讲课中,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这样既帮助学生悟出课文的真谛、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但由于学生生活在这个年代——生活条件优越,物质条件丰富。对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处于社会低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还是很难理解到位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这次有幸得到教研室蔡老师和员村六小张老师的到校指导,使我上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收获良多。听了她们中肯而精辟的评课意见,静心反思自身教学过程,总结本课教学得与失如下。

  本次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它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办

  法。首先是结构的安排。在课文的结构上,我跨越时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段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并以此为轴心,通过回忆引出四件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对少年儿童及劳动人民的关怀和热爱。每学完一个故事,再辅以描写吊唁人们表现的资料,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车夫的泪——青

  年的泪——佣人的泪——老人的泪”情感主线,现实与回忆交织,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在往昔幸福与今日悲哀之间穿行。爱之深,痛之切,自然而然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其次是相关资料的引入。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和鲁迅先生名言诗句的引入,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课运用了图片及音乐艺术手段创设情境,在渲染气氛上、入境悟情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三段配乐朗读令学生在忧伤的乐曲声中一次次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二是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开掘,构建人物形象,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在第三个故事中有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面描写,我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入画面后,抓住“跪”字深入开掘,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伟人为救助低层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的一跪,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和热爱,构建起闪烁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伟大形象。在感受语言文字内涵的

  同时,我还适时地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让阅读习得的技巧在写作中得到迁移。

  由于个人的水平所限,本课还有许多的不足。

  首先在时间分配上,第三个故事精讲,花时间太多。第四个故事则略略带过,没有对前面的认识进行深化与提升。例如可以抓住女佣的话品味鲁迅先生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其次,本次学习的资源,如课外材料与名言都是老师出示,应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此外,,本节课在朗读的形式上比较单调,小组学习讨论的机会不多,个别字发音未够标准,都是我以后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3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学生甲:我在登黄山时遇到一位挑山工。

  他长得什么样子呢?我饶有兴趣地问。

  这位挑山工大约五十来岁,脸黑黝黝的,皮肤特别粗糙,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肩上的重物把他的腰都压弯了

  你有一双慧眼,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饱经风霜的含义了。还有谁想说说?

  学生乙:我家对门有个修车铺,修车的是个老爷爷。老爷爷两鬓斑白,一张古铜色的脸,颧骨高高突起,额头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到冬天,他的厚嘴唇上常会裂开几个口子。每次见到我,他总会微笑着和我打招呼。

  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我赞许地朝他点点头。

  也许受到刚才两个同学的启发,其他同学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我的伯父工作特别辛苦,所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许多。由于长期在海上捕鱼,他的脸被海风吹得又黑又粗糙,像没有上釉的陶器。

  又一个学生说:我的奶奶是个农民,头发全白了,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青筋暴绽的手上布满了老茧。

  学生的话匣子一打开,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源源不断啊!我欣喜地对学生说:你们真棒,刚才的讨论就是对饱经风霜最好的诠释。你们想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学生兴致盎然,欣然提笔,埋头写了起来

  【反思】

  在这堂课上,如果当时老师只是把饱经风霜的含义直接地解释给学生听,学生虽然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但不一定能深刻领悟到它的含义,并进而灵活运用它。再说,平时学生作文,一是常为没有写作材料发愁,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写出来的文章假话、空话、套话比较多,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面对此情此景,我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一个成语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这样做,不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让学生通过听、想、说、议的过程,把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兴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篇文章的教学,我本着以情感为主线,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对伯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如学完第一个小故事,教师就饱含深情地导读:“亲切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可是今天,伯父却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回忆往昔,周晔更加悲痛,那怎么读这句话呢?”(课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在读完第二个小故事时,老师又说:“就是这样一位幽默诙谐、富有斗争精神的伯父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伤心呢?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再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段话。而在学完“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用低沉的声音与学生交流:“亲爱的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伯父去世了,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呀!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再来读读这段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我就是这样把对伯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作为一条情感主线,通过反复朗读从而由体会周晔的悲痛心情迁移到我们自己对这样一位伯父的爱戴与怀念的体验,因而在角色转换中体验感情,在反复品读中流露真情。

  另外,这篇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我还简单地介绍了鲁迅的《啊Q正传》和《狂人日记》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从而更好理解这个句子。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

  我们常说把学习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做主人,那首先就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当他们兴致勃勃时才能投入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谈体会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的自学所得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为人,简介时代背景,进一步体会其高尚的品质,学生们积极思维,水到渠成,突破了难点。如学生在学习“笑谈‘碰壁’”这一部分内容时,发现很多学生只画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却不知该如何写批注。

  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是真的吗?告诉学生若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必须读出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看看“四周黑洞洞的”是指什么?学生立刻说出是指黑暗的旧社会。然后,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说,“碰壁”是指什么?鲁迅当时黑暗的旧社会中为什么会“碰壁”?从而让学生体会鲁迅不怕挫折与迫害,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在“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当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动词。教学时我特别抓住了其中的“跪”字。这个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鲁迅先生的关心劳苦大众的品质。

  课上我让学生先读本部分,然后找出怦然心动的语句,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一个词。究竟为何怦然心动,学生先对“跪”的意思进行了诠释,这是一种小辈对长辈礼貌的作法;然后,又对车夫与鲁迅先生的身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而易见。这种不计较身份的作法,的确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是的,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怦然心动,是那么的重要,谈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因备课匆忙,急于追赶教学进度,我虽然知道“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的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是文章的情感主线,但没有仔细考虑该如何以这个情感主线,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情感,真正地走进文本。我应该在学生每学一个小故事后,再返回到这一句话的诵读上,一咏三叹,使鲁迅先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高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6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教育儿童”“顽强斗争”“和蔼慈祥”“同情大众”“关心他人”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我设计周晔在追悼会上的`这种情感,在“预习检测”这一环节用回忆引出每一个小故事,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上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

  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去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这样,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众人的爱戴?”这一问题越来越明白,答案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整,最终得出: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为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中尚有不足之处,在“总结提升”、“达标检测”这两环节中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尚欠到位;抓住词句,让学生深入细致地去挖掘,与学生产生共鸣还不够深入;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鼓励创见性的发言还做得不够。在今后教学中会不断改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7

  对话,是谈话者思想、情感的交流,读书,可以理解为读者和文本的一种对话。如何让对话深刻些?下面我就以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进行探讨。

  【教学片断】

  我问伯父,为什么车夫在这么冷的天里,还赤着脚拉车?伯父的脸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他的话已记不清了,只觉得他的回答很深奥……

  师:作者当时还很小,所以听不懂伯父意思深刻的话,请同学们像一下,鲁迅先生可能会怎么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涫涤泻艽蟮哪讯龋???匦肜斫馕谋舅?毯?纳羁桃馑迹?私馊嗣窨嗄训母?驹?颍?痪浠氨匦牒臀谋窘?猩畈愕亩曰啊?<br>

  ……

  我耐心的等待学生的发言。

  终于有学生举手了。

  生1:车夫家里特别穷,连饭也吃不饱,根本就买不起鞋。

  生2:车夫每天挣的钱太少了,还要养活家里的人。

  生3:是那个社会太黑暗了,才使穷人的日子越来越苦,连鞋都买不起。

  师:是啊,鲁迅肯定说到了造成穷人生活苦难的根本原因──社会的黑暗。这样深刻的道理,小时候的作者所以才听不懂。

  【反思】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应让学生思考对话隐喻意义,使对话的'层次更深一层。

  2、对话不仅仅是双方情感互动、交流,同时也应是理解文本创造意义的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鲁迅对那个黑暗社会的痛恨,才能理解文本隐含的意义,说出文本没有说出的话。这样的对话才能有较深刻的层次,才能触及文本的宗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质疑答题”,强调教师的点拨、点化

  对于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谈‘碰壁’”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先同桌商量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发扬协作学习的精神,做到思维互补。而在学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地加以点拨,点拨不够,还需点破、点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图片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强调求实、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强调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创造的成功。在本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拓展训练:假如你现在在万国殡仪馆里,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让学生给鲁迅写幅挽联或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教师对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鲁迅的敬佩之情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而越来越深厚,情到深处不吐不快,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被又一次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后的喜悦。

  通过随后的课堂实践,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首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因为研研教材力度还不够,所以我在授课时对于课文二三部分的讲解过于简单化,没有将内容讲透,没有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理解。表现为:教师的点拨过于直接,讲得过多,启发孩子的太少,甚至担心孩子回答不上来而直接引出答案,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另外,问题的设置也不够细致到位,不能契合孩子的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

  今后,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学生之间最大限度地开展互说互评。答案模式也可多样化,拓宽多样化思维,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伯父深切的爱戴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比较遥远的,这位伟人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努力做到从孩子的`视角认识鲁迅。

  我在备课时做了如下考虑:一、整堂课紧紧围绕“伯父是怎样一个人”展开,开头由鲁迅的外貌描写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鲁迅,学生认为鲁迅是一个严肃传统的人。接着通过“痛别伯父”和“笑谈‘水浒’”两个部分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一个深受人们爱戴、幽默风趣、关心下一代的人。这样两个部分的学习,与上课之初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形成反差,更加加深了鲁迅在学生心中的影响。二、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在学生完成导学单“课前预习”时,我发现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对我们班的学生有些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内容的方法,层层递进,降低学生的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痛别伯父”时,我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学习用“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法”和“朗读感悟法”来解读课文。而“笑谈‘水浒’”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运用刚才说学的两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来自主学习,再小组内交流,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能紧紧抓住“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个关键句来感悟。在学生自主解读的基础上,我加以引导,效果更佳!

  想想容易,做做难!课堂总是瞬息万变的。上完课后,我也发现我的课堂存在着以下问题:时间安排不当,这是最严重的问题。由于我基础部分所花时间太多,尤其是字词部分和鲁迅介绍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最后的小练笔没来得及完成。这样的问题在公开课上是不应存在的,以后我会多加注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共有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位,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促进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鲁迅的幽默、乐观和关心大众疾苦的品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质,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走进鲁迅”,于是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上完这节课,反思自己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我觉得自己上课重点抓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教学,以文中重点词语为主线,并结合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目标落实的还比较到位。从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到理解课文,到感受人物形象。循序渐进,让学生知道了词语除了本意之外,在具体语境之中,有蕴含着深层意思,比如,有语境意思、深刻含义、象征意思、引申意思等等。但是上了课之后,我觉得,这节课将单元进行整合形式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相对就较多。每个教学片断抓重点词语,为中心句展开教学,有整体感,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谈体会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的自学所得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为人,简介时代背景,学习其他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片断,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其高尚的品质,学生们积极思维,水到渠成,突破了难点。

  但是这节课虽然词语教学很突出,但是我觉得理解词语教学有的地方教的太细,像词语深层意思如:语境意思、象征意义、引申意义等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不必细讲,只要让他们知道词语除了表面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还有深刻的含义就可以了。这样也许能腾出一些之间为后面的环节更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还有,在理解词语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教学放手不够,从扶到放,应该梯度要明显。这可能是自己在上课时不够放手。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引起重视。上课的时候,多多给予学生放手学习平台,更有利学生自学、自主能力的培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

  由于自己对于讲清鲁迅并没有把握,加之没有对自己准备的多媒体材料作充分的`了解,造成了课堂短暂冷场。虽然是一名语文老师,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欠缺。我还认识到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每一节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1945年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

  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

  我让学生读熟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最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是谈《水浒传》,二是“谈‘碰壁’”,三是“救助车夫”,四是“关心女佣”,并整理成为小标题。

  让学生读谈《水浒传》,读后谈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说出谈《水浒传》表面是鲁迅先生自己说自己读书不认真,其目的是委婉的批评我读书马虎。说不出的内涵老师进一步提示引导,知道大家真正理解为止。这件事内容不是太深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说出含着的意思。

  二是“谈‘碰壁’”,这一事情,由于学生不太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需要老师多多指导,补充一些背景质料,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事件的真正含义。学生对于此的理解难度加大,不过在老师的指点引导下,学生能顺利理解了。

  三“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

  最后再多次朗读课文,重点读有关鲁迅的细节描写,特别是鲁迅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众人的爱戴?”这一主题有了较好地理解。顿悟了他为人民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3

  叶圣陶说:“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持,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追求的一种境界,于是,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中做到了这样的尝试,我本着以情感为主线,充分挖掘句子的内涵,以读培情,让学生在现实与回忆的交替回复中体会强烈的情感反差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结合有关资料和联系上下文,认真品读伯父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来体会伯父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对伯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一、充分准备,奠定基础—自读

  由于时代距学生较远,他们对鲁迅和当时的社会都不甚了解,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鲁迅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并进行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加深对鲁迅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语言渲染,激发情感—多读

  教学时抓住情感主线,反复阅读,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怀念之情。

  如学完第一个小故事,教师就饱含激情地导读:“可是,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周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我们再回过头读这一句,我想大家现在的理解比刚才更深刻了。”(课件出示:“我呆呆地看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面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在学完第二个故事“笑谈碰壁“后,教师用悲痛的`声音与学生交流:“ 鲁迅先生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他敢于跟敌人做斗争。他多么富有斗争精神!他的语言多么幽默、风趣!从此以后,周晔再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了,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望到她伯父的遗体,周晔万分 难过,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回过头再来读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把你现在的感受再次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课件出示:“我呆呆地看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面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而在学完“救助车夫”这一部分时,教师用低沉的声音与学生交流:“还能让鲁迅说什么呢?一切都在他的表情里,在他的动作里,在他深深地叹息之中,一位对劳动人民同情,对旧社会憎恨的人,他逝世了,当年才56岁,从此以后,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慈祥的面容,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再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再读这一段。就是这样,把伯父的爱戴和怀念之情作为一条情感之线,通过反复朗读来体现,在角色转换中体验情感,在反复品读中流露真情。

  三、巧设问题,激活思维—研读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预设问题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信息的思维空间。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伯父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你认为这样的对话应该怎样读?”在品读伯父救助车夫时,这样来说:“读这些句子时你有什么感受?体会到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感悟。

  实践证明,整个教学过程以情感为主线,以读为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由的感悟和体验。课堂既有预设又有先成,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师由教者转变成为有经验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民主、提倡开放,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得生动,学得开心。

  不足之处:因为没有进行试教,我对教案把握不是很熟悉,时间安排心中也没底,所以显得有些急躁,课文的朗读还少了点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学时先以“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入,因为学生们读了课文,而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初步感知,对于鲁迅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们很愿意把自己的自学收获通过这一问题展示出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谈体会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的自学所得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为人,简介时代背景,进一步体会其高尚的品质,学生们积极思维,水到渠成,突破了难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中的“谈碰壁”“救助车夫”两部分充分表现了伯父鲁迅爱憎分明以及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这两部分,再抓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的同时,为了让学生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我多次让学生通过默读,小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体会人物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不足之处:

  一、如何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40分钟学生们应学到什么?

  讲了这节课,再结合平时上课的情况,自己感觉这堂课中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肤浅,不深入,再结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相差深远。而且,我上课教学节奏很慢,总完不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

  二、如何做到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乐于学,想办法学?

  一堂课上,只有半数学生能够注意听讲,积极发言,而其他的则只做旁观者,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是积极思考而不愿表现自己,还是根本不动脑坐在那里只顾自己呢?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顾忌不过来,于是课堂效果总是不理想。一直以来,总在想办法如何使学生在积极思考、活跃气氛中学习,而且一直努力去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往事”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周晔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自己对伯父深切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篇幅比较长,按照现在的课改,一节课要完成教学任务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前,我对本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依靠自己的.劳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现知识。如:学习“谈《水浒传》”这一段,我抓住重点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和重点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引导学生领会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

  对于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谈‘碰壁’”这一段,“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图片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在本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拓展训练:假如你现在在万国殡仪馆里,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让学生给鲁迅写幅挽联或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教师对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鲁迅的敬佩之情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而越来越深厚,情到深处不吐不快,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被又一次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后的喜悦。

  总之,我在课堂上一直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09-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04-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0-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篇12-0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学反思11-2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篇07-2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篇)03-1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1-15

《灰灰先生》教学反思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