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3 12:11: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瑶族舞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1

  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音乐,能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在体态上作出积极的反应,这是我教学这堂课的主要目的。

  一开始,我以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为随后的音乐欣赏,对乐曲的情境风格的了解打下了一个基础,学生对中国展示的了解自然是不错,对乐曲表达的情绪方面的感受也挺好。只是整个课堂气氛看来,还是缺少一种“体现”。

  在于我没有引导学生在聆听感受的同时,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哪怕是简单的肢体语言,特别是在掀赏乐曲第三段,舞会的高潮部分时,如能配一些简单的动作,那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体会起更大的帮助。为此,熟悉乐曲体会乐曲带来的不同情感,并指导学生作出相应反应,也是欣赏课的一大主要教学目的。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2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去提问题,让幼儿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是教学最有用而普遍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据此,在本节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开始时请幼儿听音乐做律动《拍手点头》,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 出示2/4拍节奏图谱:幼儿看符号进行拍手、拍腿、拍肩节奏练习。

  3、带幼儿认识少数民族,最后导出瑶族,进而带幼儿欣赏《瑶族舞曲》。

  4、欣赏音乐《瑶族舞曲》幼儿用手在身体部位打节奏,感受乐曲的不同。

  5、出示《瑶族舞曲》图谱,教师带幼儿一起看图打节奏。

  6、幼儿听《瑶族舞曲》做节奏练习。

  7、幼儿听曲自编舞蹈动作,幼儿自由舞动。

  8、教师示范跳瑶族舞,幼儿跟着一起跳舞。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3

  音乐欣赏活动《瑶族舞曲》活动在设计上,我首先对文本进行了分析。这首乐曲是瑶族男女在夜晚随音乐载歌载舞的情景。乐曲曲式是ABA三段结构,并有明显的速度快慢变化。在乐曲音乐选择上,我听了多个版本的音乐表现形式,最终决定用许卓雅《瑶族舞曲》的表现风格,听起来优美、欢快,三段体非常明显,很利于大班第一课时学习。

  此次活动的亮点:

  (1)进场音乐的选择借助于孩子熟悉的小兔子和乌龟的'动作快慢,随《花儿与少年》音乐感受音乐快慢的变化,让孩子在音乐快慢的体验中入场。

  (2)在欣赏中通过孩子听、说、看、做引导幼儿感受、区分、体验ABA三段体结构特点,使幼儿喜欢参与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首先借助服饰装扮自己,给幼儿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然后,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我采用音乐聆听感受策略,使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感受。接着采用课件支持策略,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三段体结构。接下来与幼儿采用共同讨论策略,进一步让幼儿共识出三段体的不同,速度的快慢及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的ABA结构特点。后来老师带领幼儿用动作表现这三段体ABA结构,更增加了幼儿对此欣赏活动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材料辅助策略,借助小兔子和乌龟的小卡片这一游戏材料,进一步正确区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使孩子借助手中材料表现三段体ABA结构。最后是教师个人瑶族舞蹈的展示策略,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乐曲旋律的优美和欢快,然后是“男女孩子跳跳跳”,再次体验ABA结构,通过幼儿亲身表现进一步感受乐曲旋律的优美和欢快。

  不足:当孩子表达正确的时候,应以积极的应答给予孩子肯定和感染,使孩子能更积极的参与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机智要更灵活一些,虽然孩子说出ABA结构,但并不是真的了解也不很清楚ABA三段体结构特点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在活动中我借助直观、具体形象的课件,使孩子真正理解、感受、区分和体验ABA的三段体结构。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4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1951年刘铁山根据瑶族传统歌舞鼓乐的音乐素材创作《瑶族长鼓舞歌》,1952年初在北京上演。同年茅沅据此改编为管弦乐《瑶族舞曲》。全曲为加引子的复三部曲式。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优美的旋律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于月下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歌曲《瑶山乐》是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为空白,需由学生自己填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歌曲中的跳进和级进是本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瑶山乐这首歌曲学生非常喜欢,唱的时候老师启发他们加入律动效果非常好,唱熟歌曲和歌谱之后再用口风琴来演奏,学生弹的也不错。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4

  在节奏活动《瑶族舞曲》中,我分别设计了四份音符和八份音符两种节奏,分别用拍手和跺脚表示。如下图:表示四份音符的跺脚节奏,表示八份音符的拍手节奏。“太阳”符号和“月亮”符号分别代表跺脚和拍手的节奏动作。

  从实际的教学活动看,形象性图谱与符号性图谱有时是难以严格区分开来的`,相互交融的情况会经常存在。小班的幼儿,将符号转换为相应动作的能力不如中、大班的幼儿,所以在设计图谱时,教师可直接采用形象化的符号。如将上图中的“太阳”换成“脚丫”图案,“月亮”换成“手掌”的图案,给幼儿以更直观的印象,使幼儿一看就明白“脚丫”就是跺脚,“手掌”就是拍手。再如,在打击乐活动中,就可以直接用乐器的形象让幼儿一目了然哪一个地方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特别在轮奏或多声部演奏中运用更广,也更有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幼儿能自然地迁移学习经验,在教师使用的各种符号与相应的动作要求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对符号的知觉能力加强,反应速度变快。

  音乐是流动的音符,音乐欣赏要求幼儿要认真地倾听,而幼儿期又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所以,音乐欣赏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利用一些客观的事物(如音乐图谱中的线条、色块、图形等)作为辅助材料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进行感受,可以帮助幼儿延长注意的时间,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性质,以最终达到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现。由此可见,在图谱的设计中要尽量关注其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5

  《瑶族舞曲》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本课以创设情境、聆听感受、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聆听、感受《瑶族舞曲》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特点为教学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因而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另外,我注重细节的设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的引导语言,音频的效果,课件的设计等,这些细节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服务的。再次,这节课遵循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聆听方式有分段聆听,也有完整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随音乐律动、舞蹈,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音乐伴奏、对比音乐要素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反思本课中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有:第一,体验式音乐学习法。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即兴舞蹈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第二,比较式音乐学习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在欣赏完后,还通表格列举各主题的异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梳理音乐思路。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第一在学习视唱这个环节当中,学生对音准把握得不够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应加强视唱练习。第二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教学中最枯燥的环节,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想方设法增加他的趣味性。第三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的音乐场景语言组织不是很好。

  反思本课较有特色的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导入部分。导入环节采用了一段瑶族长鼓舞的视频。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长鼓对瑶族的重要性。能创设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拓展部分。本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用打击乐器来伴奏。随着音乐即兴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又展示了学生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创编,并有较好的成功展示,这有懒于平时音乐语汇的积累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6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7

  《瑶族舞曲》是五年级音乐的一节欣赏课。本课以创设情境、聆听感受、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聆听、感受《瑶族舞曲》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特点为教学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因而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另外,我注重细节的设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的引导语言,音频的效果,课件的设计等,这些细节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服务的。再次,这节课遵循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聆听方式有分段聆听,也有完整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音乐伴奏、对比音乐要素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本课中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有:

  第一,体验式音乐学习法。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第二,比较式音乐学习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四个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在欣赏完四个主题后,还通表格列举各主题的异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梳理音乐思路。

  本课教有特色的两个教学环节:

  一是,导入部分。导入环节采用了音乐热身的方式,选择了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新唱版),请学生跟随音乐律动起来。这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比较熟悉,能创设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情境。同时,新编版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学生所喜欢的,于是我设计了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活动,通过不断变化敲击方式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导入方式我第一次尝试,觉得教学效果不错,可以运用在日常教学中,成为每节音乐课的固定环节,从一点一滴让学生养成听音乐律动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乐感。

  二是,拓展部分。本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又展示了学生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创编,并有较好的成功展示,这有懒于平时音乐语汇的积累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完整欣赏作品时,设计的学生活动太多,以至于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聆听音乐,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和美感。这个环节可以修改为,学生聆听音乐,教师用板书写出出现的主题,而后由学生总结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二,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听时既要求学生听辩主题,又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多数学生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个环节改为在欣赏每个主题后,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的音乐场景。

  第三,《瑶族舞曲》共有四个主题,本节课完整欣赏了这四个主题,因此教学内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侧重欣赏a、b两个主题,或者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有待尝试。第四,在创编活动中还可以让更多学生展示、表现,学生的参与面应更广些。如能再加入简单的打击乐器,可以使音乐活动更艺术化。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9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去提问题,让幼儿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是教学最有用而普遍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据此,在本节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开始时请幼儿听音乐做律动《拍手点头》,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 出示2/4拍节奏图谱:幼儿看符号进行拍手、拍腿、拍肩节奏练习。

  3。带幼儿认识少数民族,最后导出瑶族,进而带幼儿欣赏《瑶族舞曲》。

  4。 欣赏音乐《瑶族舞曲》幼儿用手在身体部位打节奏,感受乐曲的不同。

  5。出示《瑶族舞曲》图谱,教师带幼儿一起看图打节奏。

  6。幼儿听《瑶族舞曲》做节奏练习。

  7。幼儿听曲自编舞蹈动作,幼儿自由舞动。

  8。教师示范跳瑶族舞,幼儿跟着一起跳舞。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10

  《瑶族舞曲》是五年级音乐的一节欣赏课。这次执教的欣赏课《瑶族舞曲》以创设情境、聆听感受、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聆听、感受《瑶族舞曲》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特点为教学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

  首先,在设计这节课时,教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因而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另外,教师也注重细节的设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的引导语言,音频的效果等,这些细节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服务的。再次,这节课遵循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聆听方式有分段聆听,也有完整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音乐伴奏、对比音乐要素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反思本课中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有:

  第一,体验式音乐学习法。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执教教师比较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第二,比较式音乐学习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四个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在欣赏完四个主题后,还通表格列举各主题的异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梳理音乐思路。

  反思本课教有特色的两个教学环节:

  一是,导入部分。导入环节采用了音乐热身的方式,选择了《欢迎进行曲》,请学生跟随音乐律动起来。这首管弦乐曲学生比较熟悉,也能感受其情绪与气氛。同时,新编版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学生所喜欢的,于是谭老师设计了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活动,通过不断变化敲击方式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导入方式的教学效果不错,可以运用在日常教学中,成为每节音乐课的固定环节,从一点一滴让学生养成听音乐律动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乐感。

  二是,拓展部分。本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又展示了学生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创编,并有较好的成功展示,这有懒于平时音乐语汇的积累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完整欣赏作品时,设计的学生活动太多,以至于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聆听音乐,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和美感。这个环节可以修改为,学生聆听音乐,教师用板书写出出现的主题,而后由学生总结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二,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听时既要求学生听辩主题,又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多数学生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个环节改为在欣赏每个主题后,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的音乐场景。

  第三,《瑶族舞曲》共有四个主题,本节课完整欣赏了这四个主题,因此教学内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侧重欣赏a、b两个主题,或者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有待尝试。

【《瑶族舞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21

教学的反思12-10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衔接教学教学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