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7 15:28: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1

  本节内容既与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有关,又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把现实和书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达到理解掌握的一个新的.水平.

  1、可以查阅与花的颜色和香味有关的资料,了解颜色和香味对传粉和受精的意义。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清晰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动手作实验是学习本节很直观的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花或模型)和实验用具(解剖针、镊子、培养皿、刀片和放大镜),搜集昆虫传粉方面的录像资料,制作受精及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的活动教具或CAI课件。同时备有新鲜的果实(桃和玉米),以及带有雄花和雌花的干枯玉米植株、塑料袋和毛笔。

  3、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有下面两个: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要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借助于幻灯片,课件等工具,展示受精的过程以及果实的发育情况。

  4、模拟人工辅助传粉,可以更好地理解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从而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2

  20xx年4月10—11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第一片区生物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的大好时机。此次活动在临沂九中举行,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模式”的省级生物教学优质课,以及多位教授的精彩点评,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科学课程,生物课本上的许多知识往往需要从实验中来获得。精心准备课堂实验,是对每一名生物老师的基本要求。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我看到各位老师对实验采取了不同的处理。

  有的老师以演示实验的方式,使学生观看到实验的全过程;

  有的老师以全班分组实验的方式,使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

  不同的实验形式往往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

  但无论如何,实验的重要性已在每名老师的授课中体现出来。

  通过实验,学生体验到了观察的重要性,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成对实验现象的收集与解读。

  而在实验前后教师出示的温馨提示或问题讨论中,学生或通过设计实验提高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初步得出实验结论,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从实验中获得了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讲课时,与会老师们的授课方法各有千秋:有的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有的教法严谨,注重科学性,还有的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等等。让与会老师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授课,为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而且体现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烟台市牟平实验中学的邵录老师在讲《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用几段自己寒假录制的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及结果。课堂内容被极大丰富且具体可感,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抓住,节约了课上时间,实现了原本一节课完不成的内容。

  在我惊叹诸位老师精彩有趣的课堂时也引起了我对于自己教学的更多思考,加上教授的点评,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这样进行:

  一、把握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在现在一个课标,多本教材的情况下,一定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住所使用的教材的度。

  二、坚持锻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改变学生过度相信课本,过度依赖老师的现状。

  三、注重教学基本功的培养,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够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和谐的和学生进行交流。

  四、注重细节,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当和多样。

  五、对一些能应用直观教具的课堂,要充分应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课堂活泼化、直观化、实际化。

  六、课堂上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方式。小组合作和活动不能只留于形式,要有教师的指导和重难点的突破。

  当然,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我会按照专家的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水平,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3

  生物课是经常要做实验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生平时缺乏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因此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探究任务。而教师面对人数众多、时间有限这一现状,也不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逐一进行指导,以致实验课效率不高。为了真正达到实验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培养部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得力助手,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及时汇报学生探究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选择合适的助手

  选择一个合适的助手至关重要,只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协助教师完成实验任务。选择合适的助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助手必须品质好,威信高

  2、助手要具有一定的专长

  二、培养出色的助手

  要选择得力的助手,教师平时必须注意观察,从课堂学习和生活中了解、物色。当然,开始选择的助手能完全符合以上条件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耐心培养。

  1、经常对助手进行思想教育

  2、培养助手的工作能力

  3、经常树立助手的威信

  三、使用得力的助手

  培养助手的目的在于使用助手,使用助手也是培养助手的继续,同时,在使用助手的过程中又能加强对助手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

  1、帮助教师和同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发挥小助手的积极带头作用

  3、协助教师做好实验指导

  综上所述,选择、培养并使用好得力的助手,对实验教学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这同时,决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助手要从实际出发,决不能让助手全权代替教师,助手只能是协助教师进行实验的帮手,而不能是实验课的主导者。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4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及思想情感的培养,要遵循低起点重过程高要求的原则。

  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借鲜鲜活活的.生物,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耳听、动脑思,五官并用。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掀起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乐趣(重过程);学无止境,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不是几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师要高瞻远瞩,从培养21世纪有用之才的角度开展工作,教学内容不拘泥课本,通过联系实际达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通过课外实验延伸,学生在深入追求生物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热爱生物科学的志趣(高要求)。

  这样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就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逐渐得到升华。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5

  1、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课例中,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如何做实验,实验会得到什么结果事先完全是未知数,主要*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创造出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现象或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2、在课题探究中,学生从自己承担责任,到对整个小组的素质,增加了责任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真实的过程体验,这种体验也转化成无穷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所以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中,教师不要把探究结论水平高低作为唯一目标,重视情感、兴趣、意志、毅力、科学精神等情感因素的.深化,要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究中科学的精彩与丰富,生命的领悟与感动。

  3、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创造力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首先必须创设一种宽容、和谐的气氛,使每个学生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探究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引导参与,教师首先要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在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勇于发挥想象,勇于走向社会实践。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6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

  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

  1。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2。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先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

  2。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布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通过“鼠妇实验”,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初中所有的生物实验几乎都体现了这条思路,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说明一点,科学的“假设”绝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根据来源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来源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①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③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④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⑤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考问题的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7

  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但资源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中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做,放手让学生去做。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8

  1、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学生必须进行观察和实验才能真正学好基础知识和获得能力。《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生物学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还规定生物课在初一年级开始设课。由于初一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这样生物学就是中学生开始学习理科的起始科目,是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理科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为今后的理化实验教学打好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它还能训练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明白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的设计和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

  2、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通过3天生物实验课的观摩学习,我对生物实验课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了。我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a)对于开设实验课的目的不明确,实验教学常常陷入应试教学的漩涡当中。有些操作步骤以及对实验现象、结果的总结分析,只给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强化记忆,在考试中仍能得高分,而且这比实际操作省时省力。可是学生们真正操作起来还是不会。这对学生们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实验为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初步观察;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爱护显微镜。”其实学会使用显微镜最重要。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识记显微镜的结构上,那么同学们自己练习使用的机会和时间就大大减少。尤其是用导学案印上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让同学们填图并提问记忆,这样做倒不如让他们自己拿一台显微镜对照课本插图识记更有意义。还有,在导学案上出示大量的练习题,有判断污点位置的,有移动标本的,有判断细胞大小多少的这一些对学生们应付用纸笔作答的试卷非常好,而且效果明显。可惜它们偏离了我们的实验目标,与我们这一节实验课的初衷相悖了。

  b)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要加大力度,点拨辅导要细致到位。如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用牙签狠狠的在自己的口腔内侧壁刮来刮去,然后拿下来看看,什么也看不到。再伸进去刮,最后把刮了几分钟的牙签咬在嘴里,像在剔牙。如果教师看到了此情景,能及时点拨并且作为共性问题在班里讲一讲,接下来的操作会更加顺利。滴管的使用:有的同学用两个手指头捏着橡胶乳头,生理盐水在顺利到达载玻片中央之前已经滴满了试验台上任何一个可能到达的角落,幸好不是盐酸!滴碘液染色时也是一样的操作,甚至把滴管倒着拿,碘液一直流到橡胶乳头中,万幸,这只是碘液!还有在盖完盖玻片后,有的同学用镊子或手指不断敲打,挤压盖玻片。原来是在赶气泡!在染色时,有的同学将碘液围着盖玻片滴一圈,连盖玻片上面也不放过。这一些都需要我们老师严格要求,指导到位。

  c)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要让他们对实验结果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要想获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要说清楚,讲明白,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包括语言方面的。如果听到学生描述说“看到一个明亮的

  1光圈”老师应当及时纠错并让他明白“视野”与“光圈”的区别。有时老师要做必要的演示操作。如在讲解“盖盖玻片”的过程中,仅靠语言不能达到点拨的效果,由于盖玻片和载玻片都比较小,如果用大一点的模型效果会更好。同学们在做完一个临时装片后,有很强的观察欲望,那么老师要在学生观察之前给他们出示一个所要观察的标本的清晰物像,而且要讲清楚在显微镜下找到类似的清晰物像才算操作成功。这样同学们带着明确的目标观察,效果会更好。否则同学们在显微镜下只要看到点东西就兴奋,满足,反而会误入歧途。

  d)在实验课上,有效的管理学生是很重要的。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使这节课流畅,高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学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看到镊子、滴管、显微镜等都想摸一摸,试一试,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不加以规范引导,它会使你的实验课偏离目标,同时分散注意力,有时会损坏仪器设备,严重的伤到自己。这一些在我的课堂上都出现过。要想有效地改变,需要我们在平时准备充分,实验课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合理安排,认真指导。

  3、综上所述,上好实验课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a)教师自身的转变很重要。要明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它与应试教学相区别。这样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才能避免越俎代庖“讲实验”的现象出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做多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b)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写好相应的实验课教案,确定实验具体目的与要求,确定实验的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准备好实验材料用具。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要自己做一遍实验,以确定实验选材以及关键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并以此安排教学进度,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c)若是本节实验课较难,除了让同学们提前预习,熟悉步骤以及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训练实验课的小助手。利用课外时间培训小组长,让他们事先熟练掌握实验内容和方法,以便在实验课上充当“小教师”,真正达到“兵教兵”的效果。尤其是在班额很大的情况下,很实用。而一般实验课,教师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通过提问了解学生们的知识储备,稍加点拨,选出“小组长”,也可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这样更利于深入学生,个别辅导,点拨到位。

  d)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是最重要的。在听课时,我们直接看到的就是这一部分。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更能体现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学生上第一节实验课时,老师便要让他们明确实验室里的规则,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们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解决,以免扰乱课堂秩序。在恰当的时候做好讲解和必要的演示师范也很重要,而且要讲解到位,演示清楚、具体、明白。如果在讲解中漏掉了材料用具的介绍,学生们就会出现“用手指头擦镜头”,“用吸水纸当纱布”的现象。因此,生物学实验课的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而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们的行为,及时点拨指导,便能体现老师的价值,使实验课变得精彩高效。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9

  [课例名称]

  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

  1、从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职工 让学生观察韭菜和韭黄,并提出以下问题:

  (1)它们是同一植物吗?(引导学生从根、叶的形态、叶的气味等方面来判断)

  (2)为什么它们的叶颜色不同?(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讲韭黄的培育方法,即韭黄放在不透光的薄膜或草木灰中)

  (3)叶色不同与什么有关?(叶片中含有的色素种类、数量有关)

  (4)绿色植物的叶中主要含有什么色素?(叶绿素)

  (5)同一植物含有的色素种类相同,即都是叶绿素,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叶色?

  由此产生了需要探究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2、从大胆猜测中提出假设

  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根据生活体验,猜测与叶绿素形成有关的许多假设:如植物种类、空气、水分、气温、光照等。

  3、从设计对照中检验假设

  在探究“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时,把每班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学生用绿豆芽。一半学生用水稻秧苗,提前几天,由组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做如下实验:每组各取两份实验材料(同种),一份放在有光照的实验室*窗,另一份放在不透光的纸盒内,上面用不透光的纸糊起来。到上实验课时。打开纸盒,与实验室的样本一起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4、从分析实验中得出结论

  有的组由于实验操作失误,纸盒没有盖严而透光,结果造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失败,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排除这些因素后重新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课后反思]

  1、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课例中,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如何做实验,实验会得到什么结果事先完全是未知数,主要*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去探索、去研究,从而发现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现象或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2、在课题探究中,学生从自己承担责任,到对整个小组的素质,增加了责任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真实的过程体验,这种体验也转化成无穷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所以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中,教师不要把探究结论水平高低作为唯一目标,而要重视情感、兴趣、意志、毅力、科学精神等情感因素的深化,要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究中科学的精彩与丰富,生命的领悟与感动。

  3、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创造力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首先必须创设一种宽容、和谐的气氛,使每个学生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探究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引导参与,教师首先要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在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勇于发挥想象,勇于走向社会实践。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篇10

  一、分好实验小组

  实验小组是实验课中的活动单位和评价单位,因此,科学划分这小组是成功的生物实验课的关键。分组前应向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因素,然后再进行划分。本校实验室一共有28张实验桌,分为四大组,一般前后桌4人构成1小组。每个小组中有小组长(主要负责督促小组成员预习,组织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研究拿出具体方案并监控整个实验进程)、监督员2人(监督实验过程中的纪律、动手、合作情况,并负责对成员的活动作出评价)、记录员1人(记录共同研究方案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并最后形成方案以便交流)。每个实验中要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轮流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不再只是面视教师,也可以面视同伴,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既有师——生交流、生——师交流也有生——生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二、以学生的兴趣来做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错,没有兴趣,学生是被动的参与,或是不愿意参与,而如果有了兴趣,他将能主动参与其中。所以,实验课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

  正巧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个实验是必修1中——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几种细胞,我就利用此实验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的一个星期,我就告诉学生可以自带生物材料来做实验,想观察什么就带什么来,学生高兴极了,都在积极的准备着。终于到了上实验课的时间,只见学生手中拿的时应有尽有,有的是蔬菜类的,有的是水果类的,有的是家里鱼缸里捞来的水草,有的是外面的树叶、野花、小草,有的是发面的酵母粉,甚至还有的是自己的头发等等。我用了简短的15分钟对实验做了要求和解析,并告知学生桌面上还有老师准备的永久装片,可以对比观察各类细胞。学生开始动手操作,他们都在争先恐后的制作临时装片,积极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明白了不透光的物体无法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掌握了不同生物细胞的相似和不同。

  三、加强实验课前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每节实验课的前一周我便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此时我会及时提出该实验的'特点及往届学生在完成实验时可能出现困难的地方,使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步骤的同时,提出本小组的相应的探究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后写出相应的方案,并相互进行评价,力图有所创新,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独立操作

  在学生独立操作阶段,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五个方面: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操作能力;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操作机会,例如可以课后开放实验室让操作未熟练的同学能有机会单独操作;三是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决,而是要注意启发点拨,让学生自己处理解决。四是要对学生某些错误的操作动及时指出,保证练习动作的准确性;五是评价学生的操作水平不单针对某个学生而且也要对整个小组的水平进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

  五、引导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和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不单是通过实验结果来证实课堂知识,也不单单是为了学会某种仪器、器具的使用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培养研究生物学的能力。一个较复杂的实验程序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要经过几十次以至上百次的反复探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完事大吉。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方法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引导学生思考:①在洋葱根尖培养时为什么要把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经常换水?②解离的目的是什么?③为什么漂洗后才染色?④染色时间为什么不能过长?⑤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时能否看到动态分裂,为什么?⑥所看到的装片中是分裂期的细胞多还是分裂间期的细胞多,为什么?让学生边动脑边动手,做到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师必须要进行精心设计,并事先使学生在小组操作实验之前就能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验课上教师作为实验的直接组织者,既要对实验进行必要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还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验中,实验后教师还必须对实验课进行反思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物课教学反思05-24

生物教学反思04-18

生物教学反思10-23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02-08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03-14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05-06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反思12-09

《生物的进化》教学反思04-09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07-07

《生物的启示》教学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