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9 13:16: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 1

  《恐龙世界》这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一节非常有趣的绘画创作课。“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有关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我首先以恐龙图片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种类、习性、外型,上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恐龙玩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哪组同学创作的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课堂上,我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恐龙,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点,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也都能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以充分体现和展示他们的个性。

  最后,展示优秀的恐龙题材的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在明确作业要求前提下,完成了一幅幅优秀的恐龙世界的作品,在评价活动中,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和审美鉴赏力。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关于教学反思 2

  京剧,对于生活在节奏快速运转的深圳孩子似乎有些遥远,同学们对京剧似乎也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京剧,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从而愿意进一步学习呢?这是我上这节公开课之前考虑最多的问题。

  一日,我无意中翻到教师节我校老师们演出的《戏曲大荟萃》,灵机一动,一个好的导入口找到了。果然,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师在台上精彩的演出时,都显得格外兴奋。兴趣,在这个时候被激发出来。恰好,姜主任演唱的《甘撒热血写春秋》正是京剧收尾,借着东风,我展开了对京剧的讲解。

  讲解京剧,我想为了保持同学们的兴趣,一定不能讲的过于深奥,尽量通俗易懂,举例和欣赏同时进行,还要和同学们现有的知识有交汇点,继续保持兴趣。

  京剧的历史,我从让同学们猜京剧距离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是否听说过“徽班进京”给乾隆祝寿谈起,象讲故事一样,抓住同学们的耳朵。京剧的唱腔是个比较难讲的地方,也是本节课我不很满意的地方,我只是简单讲解了“西皮”“二黄”。如果能现场给同学们唱一段,或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唱腔则更利于同学们的理解。行头、场面、武场、文场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京剧的行当的划分,四大名旦的介绍,我都觉得进行的很顺利。关于继承和发扬,我找了北京戏校小演员刻苦练功的视频给大家看,所以同学们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被小演员深厚的功力所折服,我想:他们的.心灵里会受到一次小小震动。我适时的总结:京剧,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只是粗略的领略了京剧艺术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喜爱通俗音乐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习我们中华艺术的瑰宝。

  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还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同学们在课堂上发言踊跃,对于疑问也有兴趣质疑。说明课堂已经激起同学们学习京剧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反思 3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关于教学反思 4

  下午上课时,全部内容临近尾声时我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了(一年级),这时内容没有完全上完,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但我有感觉再继续我的内容有些孩子可能会“回不来”,心已经走了。这时我听到了铃声,我们离学前班很近,我就做了“倾听”的动作,让小朋友跟我一起听铃声,然后皱皱眉说“老师好象不太喜欢这个声音……,小朋友有什么好的点子吗?“小朋友们一下子来劲的,有的说可以用打呼噜的声音,有的说要歌声,有的说要狼叫,警报,还有的更直接,建议用很可爱的'声音直接在喇叭里喊”下课了,下课了——

  “我就顺着他们的意思做一些很有趣的动作,象开玩笑一样进行点评,还请小朋友们模仿自己设计的铃声,大家开心极了,十分钟好象变得特别短,最后我发现设计铃声的环节居然跟我们这课内容中的音色能挂上钩,就正好来个很”方便“的小结,小朋友们也高兴,出教室时还口中念念有词!我的感受是有时不必太拘泥与一些规矩内容,一定要把自己的内容讲到自认为很透,抓住一些小小的细节开展教学,让孩子换换口味,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有变化地开展教学对孩子们很重要,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过分方正了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关于教学反思 5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本节课以第一小节为重点,重点在于感受文中小朋友的胆小。

  教学这首儿童诗歌时,我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通过这次展示课,我看到了很多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1.教师对课堂不能全权掌控,应该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2.教学目标指向应清晰、有要求,能在课堂上达成,并且要能够凸显核心目标。目标意识需提高,让目标更好的为教学流程服务。3.在课堂上不应出现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4.关于小组合作:首先,抛出的问题应有小组合作的价值,问题应该是复杂的、复合的、一个孩子解决不了的;其次,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要分工明确,同时组间要有评价机制,每个人都要进行交流、汇报。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应该是3-5分钟,让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运动,做到真正的交流与表达;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进行巡视,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中,及时的进行引导,了解全班的情况。选派小组代表发言的过程中要形成“此起彼伏”的特点,各小组在汇报时不是重复汇报,而是对其他组的补充、评价、建议等。

  通过这次擂台赛,收获颇丰,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也清晰了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么多的优秀教师,每个都是良师,每个都是引路人,我相信,在实验小学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一定会更快得成长!

关于教学反思 6

  我们班牟泽铭是一个有点内向,不太爱动,但很有主见的孩子。在班里老师让孩子们搬起小椅子去墙边围坐时,总是会看到剩他自己坐在桌子旁边。不说话,也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闹。

  这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带领孩子们来到院子里排好队,准备玩小纸球。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小纸球告诉我想让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来陪它玩,小朋友分好组后就可以和它一起玩了。”说完,孩子们各自分好组玩起了游戏。在看孩子们开心的玩游戏的同时,我又看到了一个人蹲在沙池边上的.牟泽铭自己低头玩着地上的小石头。我得想个办法改变一下,让他开心的融入到大家庭里。这时我看到了正在旁边玩球的田宜朔和李韵,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是两个人呢?小纸球今天的愿望是有三位好朋友陪它玩,我们再帮它找一位好朋友好不好?”他们点头说:“好”李韵看了一会儿,看到了自己一个人玩的牟泽铭,对我说:“老师我找到好朋友了。”说着拉起田宜朔的手向牟泽铭走去,不一会就看到他们三个开心的玩起了游戏,也看到了牟泽铭暖暖的笑脸。对待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快乐活泼的成长。

关于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即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学会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回想本节课在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1、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安排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倾听。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性交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5、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去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但有些问题的设置相似,因此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存在重复的现象,以后我在这方面会注意引导。同时也会更注重对于一些知识的细节处理。

关于教学反思 8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经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经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所以,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到达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欢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经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我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欢乐。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忙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关于教学反思 9

  昨天成老师来观摩了我们三年级备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自己准备的是《松鼠》这一课,之前准备了很多资料,也很紧张。在成老师点评完于老师的单元备课后,我又修改了自己的教案。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需要成长。

  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昨天成老师进行指导之后,我自己的收获。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自己班的孩子遇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类似问题,总是不知道从何说起,要不就是把课文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要不就是两个字结束,经过成老师昨天的指导,原来小动物可以从活动特点啊,习性等等来概括,而景物最重要的是抓住它的特点,对于人就是抓住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而我在教学中,就没有像孩子们传递这种概念,孩子们没有一个框架,当然也就不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指导朗读。

  在我展示的备课中,成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和美丽的不同呢?其实这也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每次观摩课,观看优质课的视频,也知道老教师们的指导朗读很优秀,可是究其根,依旧不知其渊源。成老师昨天的指导让我恍然大悟,对于朗读,第一层就是要求孩子们字音,词语都准确,第二层就是要有节奏,断句,语调等等,第三层就是要加入感情。对于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针对性,才能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问题,如何让朗读恰当应对,这也是昨天从成老师研讨中学到很重要的一点,不同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朗读方式。这也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欠缺的,在我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于朗读,训练的少之又少,读,如何读,怎样读,什么是好的朗读,什么样又是正确的回答式朗读,我并没有给孩子们渗透过。所以年轻教师对于指导朗读这一板块很薄弱。自己也需要在实践中多摸索,在观摩课的同时,思考老教师们到底是怎样指导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于写作的针对性。

  关于《松鼠》和《翠鸟》两篇的对比,我只是想到两篇课文比较相似,都是通过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的,而两篇的不同点在哪里,让孩子从两篇的对比中学到什么,这个是我思考欠缺的地方。成老师昨天告诉了我们,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外形描写,作者想表达她的美丽,才会去写大尾巴向上翘着,为了写机灵,才会写松鼠的小眼睛,如果要描写动物的安静,就不可以这样写了,这就是所谓的针对性,要让孩子们想一想你想描写什么样的小动物,描写什么样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在外形里面哪一种更能突出这个特点,慢慢地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们就会逐渐明白如何让自己的外形描写更贴题,更有趣,更生动了。

  第四个问题就是这几篇的写作对比。

  可以用一个小阶梯,用同一动物不同的写法,逐步训练,第一个仿写《松鼠》,层次比较浅显,按照它的外形,活动特点,搭窝,觅食等等,第二个就是仿写丰子恺的《白鹅》,从不同的方面来描写,最后指向的只有一个特点,最后仿写的就是老舍的`《猫》,老舍对于猫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既可爱又可恨,像包容一个孩子一样,爱这只猫的所有。这样一步一步,完善描写一个动物的作文,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见这类题材的作文,不会再抓瞎,最起码孩子的脑海中会有一个最起码的框架了。

  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以前知道很多不足的地方,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究其根,我还是不明白要学习的哪个细节。老教师讲课优秀,是很优秀,可是年轻教师要怎样学习,为什么有一些地方老教师能讲给学生听明白,而年轻教师却讲不懂。成老师来指导,虽然内心害怕,但收获还是大于紧张。只能说不足的太多太多,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地爬,一次解决好一个小问题,日积月累,慢慢地也会像老教师一样,不求做一个多么多么优秀的教师,只想每一届教过的孩子们都学到了东西,对于每一届的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关于教学反思 10

  这篇识字教学主要讲得是形声字,在“包”字上加上不同的偏旁。分别是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根据形旁来理解字的含义,所以课堂上应该花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其中的规律。课前我设计教学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苞、泡、炮、饱讲清楚。

  课的开始花了些时间讲“包”字,紧接着引出它的四个好朋友: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上黑板来给“包”字找朋友,并且把交上朋友后的名字写在上面带领大家一起读。它们分别是:苞、泡、炮、饱。读完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一眼能看出来的是它们每个字里都有“包”这个字,不同点是偏旁不一样。我启发学生想一想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点,有个男孩发现读音很像,我追问怎么像。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竟然能回答出:它们每个字的读音里的韵母都是ao,只是声调不同而已。是呀,它们的样子像名字更加像,我们怎样才能够区分好它们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去后,学生再次陷入到思考中去了。接下来的教学就是结合形旁的含义讲字义。

  我感觉在这节课上处理的好的地方有这么两处:

  一、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让思维得到训练。每个教学环节前都是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来探究解决问题。比如学生问到:“泡”和“炮”该怎么区分呢?有学生想到它们一个是水一个是火,意思上接近相反。

  二、实物教学,形象直观。讲到“饱满”这个词时,我知道学生无法理解这个词语。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毛豆,让学生挑选出最饱满的一个。学生挑选好后,我举起手中的毛豆让大伙儿一起来说说这个毛豆长得什么样?学生甲说:这个毛豆鼓鼓的。学生乙说:这个毛豆大大的,圆圆的。学生丙说:这个毛豆的水分足足的。我告诉学生把他们三个人的答案综合起来就是饱满的意思,并且教会他们饱满的反义词是干瘪。(相机出示了一个又瘪又干得毛豆)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让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多;没有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小型练习题,以便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实物展示台没有很好的利用等等。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标准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要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让自己的课堂展现出令人着迷的光彩!

  一直喜欢上完课后,能有很多学生围在身边对教学的问题进行问长问短,那一刻觉得自己是一个亲切的孩子王,而不是课堂上那个威严的老师。记得有个外行的网友问我:“当老师该是最怕被学生问倒?”我随口回答说:“哪能?我还巴不得学生能提问题,说明他们对我所教的有兴趣,才会提问的。”这时想来被学生问倒,也说明自己知识的浅薄,还那样美其名曰,真是该羞愧才是。

  教学识字6这篇教材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很多词语学生早就会读会理解了。在读音方面我重点放在这几个词上:猩猩、棕熊、麋鹿,这些词学生较陌生也易读错。主要让学生体会图与字的联系上,由于我这儿词卡等教具没有,我就让学生做做我指图你读词的游戏,能较好的加深图与字的对映。词串识字的重点是识字,所似把较多时间花在学生的识字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能自主的掌握些识字的方法,就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最后让学生看着图说说: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 )、( )、……我最喜欢( ),因为( )。出乎意料学生说得很好,说得积极性很高,不像以前一到说话时要千呼万唤使出来。

  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学生都不下课,围在我这儿叽叽喳喳的。“老师,狮子是森林之王,老虎是山中之王,那到底谁最大?”“老师,我看到电视上做的大象会喷水,把游人喷得满身是水。”“老师,我听说人是由猴子、猩猩变成的,是不是?那到底是怎么变的?”……此时此刻不由得感概当教师真好。

关于教学反思 11

  《白鸽》这首歌曲是一首轮唱歌曲,共有三个乐句组成。歌曲采用音阶级进的方式,上升、下降,旋律清晰明了,但同音反复处等地方,音准还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分析:《白鸽》是一首二声部的轮唱歌曲,单声部旋律活泼、流畅、朗朗上口,但二声部轮唱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会有点吃力。

  本课采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给孩子非常直接的鸽子形象,二声部轮唱时,画面显示一前一后的小鸽子用动态的画面来配合,这样设计很容易使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掌握和接受,使孩子身临其境,参与活动,这是本课中我认为的亮点。

  学生个性差别大,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对自然界和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乐器进行模仿,能够随着熟悉的歌曲和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在唱歌演唱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进行独唱、合唱、轮唱等等。并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形式。

  歌曲教学在聆听上是有体现的`,歌曲学唱我用了三遍的听,每一遍不同的的要求,让学生听音准,并培养学生学会听音乐,二部合唱时也要求学生倾听,不但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其他声音,在聆听别的声部基础上能唱好自己的声部,才是最好的表现,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有一点我做的不够好,整节课部分学生不够活跃,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前应该让学生用肢体的表现体会歌曲,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学生更喜欢参与。总之,本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轻松的掌握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合作解决了歌曲的重难点,课堂上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让我很满意的。

关于教学反思 12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讲述了家里三次养猫的经过,故事性比较强。因为打算用这节课录课,所以准备的很充分。差不多用了一星期的时间。但即便如此,讲起来还是有一定问题。三班是第一节课,可能是因为有人在录像的缘故,有些紧张,以至于讲得太快,将本来差不多两节课的'内容用一节课就讲完了。讲完之后发现学生们很迷茫,虽然看似他们很积极,

  但实际没学到什么,对知识点并没有完全理解,效果很不好。讲完后指导教师也说,太快了,语速也有点快,把节奏放慢,别紧张。痛定思痛,我重新把课文内容看了一遍,吸取教训,划分没部分大概用多长时间,这样在四班讲得时候明显好很多,内容讲透彻了,节奏也把握对了。第二课时时,由于在三班讲得太快,基本没剩下什么东西,所以只能多说,也让学生多说,比如拓展训练是“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误解?怎样才能减少被误解的几率?”我让同学们想一下,然后畅所欲言,发现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也能从自己的故事中更好的体会文章主旨,这算“因祸得福”了吧。但在四班讲的时候,因为停电,多媒体不能用了,只能回归原始,因为怕大家不能理解,所以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结果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拓展训练没有时间做了。后来指导教师说在黑板上写太多了,太浪费时间,只写重点或学生们不认识的字就行,没必要写那么多。

  虽然讲解这篇课文时状况百出,但通过这些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要注意。

关于教学反思 13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在进行质量概念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比较一枚铁钉和一个铁锤哪个含铁多,哪个含铁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得出答案。进而指出铁钉和铁锤是物体,铁是物质。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确了物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学生明确了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的。组成物体的材料就是物质。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量的概念,学生理解也就容易了。至于质量的单位,学生已经接触过,这部分采用了让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部分学生单位换算不熟练。教学重点放在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调平和称量物体质量上。通过观察、讲解、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基础夯实有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介绍我们农村常用的杆秤等日常生活中的测质量仪器,告诉他们这些测量器材聚集了我们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天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科学求实的实践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增进同学们间的合作精神,增进友谊。物质的量教学反思常见的量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 14

  《边城》是一部非常唯美动人的小说,《边城》教学反思。它寄寓了沈从文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学作品。在上课前,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基于第一课时对文章情节和环境的分析,第二课时我着重于文章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身上所展示的人性美。然而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探究问题的方法提示上,我引导的不够到位。因为17班是普通班,其中不乏有一些艺术生。学生整体的文学功底和学习能力、自制能力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探究问题提示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人物这一思路提得有些笼统。学生在讨论时不能充分领会并运用。因此在学情分析这一预设上我忽视了学生的整体能力。

  最大的问题在于课堂环节设置上。尤其是学生展示点评环节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学生课堂展示有些杂乱无章。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明确分工。因此展示环节没有凸显小组的优越性,反而成了个人展示。这是我的一大失误。同时,在展示完之后,点评环节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打分上。

  当然,这次汇报课让我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导入时候要在很短时间内要将学生带入到湘西那景美、情美、人美的环境中。用一些图片、音乐资源,伴以适当的引导是很有必要且事半功倍的。

  还有最后拓展延伸的对对联环节,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新形式、新思路的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之,很感谢工作站的老师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实践中进步。这次汇报课我收获很大。尤其是苗老师等给予的我指导与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有问题也有优点,有瑕疵也有亮点,这对于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分析翠翠人物形象,体会边城中的人情之美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教学反思《《边城》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文章如何展现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

  1、课程回顾,展示图片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情节和环境两个角度来探究边城。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唯美的湘西画卷,再次来感受一下边城的自然魅力。那绵延的小山,那潺潺的流水,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古色古香的白塔,那日日撑船的摆渡人,这一幅幅清丽自然的美景,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陶渊明笔下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在桃花源生活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而我们通过对边城人民过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及翠翠祖父身上可以看出边城的风俗民情之美。

  2、课堂导入,结合ppt

  当然,除了自然美、风俗美,湘西的妹子也是柔情似水,有图为证。湘西的妹子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妹子更美。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边城》中对翠翠的直接描写。(学生朗读)这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那么我想读完《边城》之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翠翠,你心中的`翠翠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从她身上又体现出哪些人性之美呢?接下来,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提示: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分析人物形象

  4、课堂展示

  展示方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展示内容:翠翠形象(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展示技巧:结合课本内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运用对比手法

  翠翠恬静、温柔、聪慧、孝顺、矜持、包括小女生与生俱来的小小的任性与多愁善感也是那么美好。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在翠翠恬静而又平静的外表下,蕴含着喷薄般的激情,我们可以热切的感受到翠翠的爱,她的爱原始而自然,纯朴而热烈,含蓄而本真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之美,这是一种最为朴实而又趋于自然的情感。这正体现了沈从文“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课堂总结

  那静静流淌的沅江水,那矗立百年的吊脚楼,那撑篙摆渡的老人,那热闹非凡的端午节,那情窦初开的少年人,让我们看到了边城那令人窒息的自然之美,纯朴原始的风俗之美,还有那至纯至真的人性之美。如果说边城是沈从文给自己建造的一座理想之城,那么,我们也愿意在这座小城里陶醉下去。

  拓展延伸

  请大家根据本课内容,完善这副对联。

  风声,水声,歌声,唢呐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_情,_情,_情,_

关于教学反思 15

  《胡杨》是湘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唐炳良,他带着一种崇敬的情感来赞美胡杨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令人震撼的,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没有按照串讲课文的老方式去讲解课文,而是给学生自由阅读品读的空间,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在文中勾划出比喻句,拟人句,说说这些句子在表达作者情感上有什么作用。由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通过自由品读,讨论交流,对文中的几句含义深刻的 话有了较深的理解,体会胡杨这种植物令人震撼的生命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自由阅读品味,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阅读体验,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我反思课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在不断的阅读中循环渐进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最近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的几篇文章,作者通过给女儿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中有了许多经验,作者说:“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孩子要慢的多。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都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也是非常肤浅的,孩子在小学,仅仅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到了初中越会显现力不从心,一个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个不爱读课外书得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是非常明显的。” 我的十年寒窗学习中,现在回忆起来,书本上的东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确实不多,倒是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我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杂乱,最喜欢阅读的是武侠小说。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作品那是不用说,还更多的阅读古龙,梁羽生的大量作品,还喜欢熊沐,萧逸,陈青云,卧龙生等名家的作品,从这些阅读中得到如饮醴泉般的享受。得到许多乐趣,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我认为,学好语文要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我希望同学们更多地课外阅读,在积淀中收获成长,是一定会感受到学习课文的乐趣的。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10

教学的反思12-21

让教学反思12-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衔接教学教学反思08-03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音乐教学反思11-06